對於洪承疇投降滿清並且為滿清效力的歷史,需要反思些什麼?
明朝對不起洪承疇?
崇禎:我有一句mmp我現在就要講!
洪承疇當年是怎麼對崇禎表忠心的?說什麼:「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崇禎真的信了,以崇禎一朝糟糕的君臣關係,這份信任可太難得。洪承疇不思量著報知遇之恩,還轉臉就降了清,你讓大明老闆情何以堪?洪承疇降清消息未抵京師,崇禎只當他已殉國,還好生難過,厚待了他的家人。松山大敗,朝廷命順天巡撫楊繩武、兵部侍郎范志完率軍赴松山解圍解救洪承疇。雖然將帥畏死,斂兵不敢出,但朝廷對洪,沒什麼對不起的。冒進這事,請讓「不知兵」的張若麟同志背鍋。
洪承疇好歹是受封建社會傳統教育長大的,愛國忠君應是骨子裡的東西。洪承疇的性質之所以尤其嚴重,是因為他降了異族,在漢人政權大明王朝還沒有到無可救藥的時候。洪承疇當時的職位是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相當於五十年代的國防部長兼東北局書記,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不為過。他投降,對大明王朝實在是個暴擊,多少搖擺不定的都步了他的後塵。
洪承疇降清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若說誰最想讓大明王朝倒閉,除了大清,就是洪承疇這種「貳臣」了。大明若倒,清朝為正統,自己「漢奸」的名號也算不上什麼了。他對清朝當然忠心耿耿,竭盡心力把南明往死里整。
可惜非我族人,其心必異。滿清對貳臣可也沒有太大耐心。當初晉王李定國殺孔有德,斬尼堪,眼看西南半壁江山不保,順治帝要洪承疇臨危受命,許諾:「功成之日,優加爵賞。」最後這「優加爵賞」就是個「三等輕車都尉」,爵位分級「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尚在男爵之下,可見清廷打他臉有多狠,「開清第一功」就混成個這。
就不說吳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這些裂土封王的,降清的漢人封侯封伯的不勝枚舉,連洪承疇當初的部將馬得功,也得了個一等順勤侯。
這就是清朝皇帝對洪承疇赤裸裸的羞辱。
洪承疇甘心做清廷走狗,讓神州大地無數漢人與他一起沉淪,即使沒有這些祿位他亦死心塌地,清廷有何必要捧著他呢?
待到洪承疇百年後,乾隆皇帝又補一刀:「雖皆臣事興朝,究有虧於大節,洪承疇在明代身膺閫寄,一旦力屈俘降,歷躋顯要。律以有死無貳之義,固不能為之諱』,將洪承疇打入「貳臣甲等」。
洪承疇是明朝真正的精英,然而最後搞得家人都不願與之見面,千百年謾罵不絕,是挺可悲的。
當然需要反思,對於洪承疇降清的過程一共有三種版本,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據說洪承疇被俘後,絕食九日,只求速死。皇太極見勸降無效,又愛惜他是一個人才,就將他放了。但在洪承疇入關途中,遇見了一個家中的僕人,這位僕人告訴他:明朝上下都以為他已在松山會戰中戰死,如果他活著回去,而「所統三軍俱沒,地方俱失」,朝廷定會問罪,到時死的就不是他一個人了,他的妻子兒女都將受到牽連。洪承疇進退兩難,猶豫再三,決定返回盛京,歸降皇太極。
這個說法的可信度就在於,當時明朝對敗軍之將確是施以嚴懲。《清史稿》記載:洪承疇歸降之後,皇太極對他說:「朕發現你們明朝君主,宗室人被俘獲不施救。而將帥戰敗被擒獲,若有人投降,君主要麼誅殺他們的妻兒,要麼將他們變賣罰為奴隸。這是舊制還是新制? 」洪承疇回答說:「以前沒有這種制度,是近年才有的。 」皇太極十分感慨地說:「君主不賢明,臣子欺上瞞下,枉殺之事就會層出不窮。將帥死戰被擒或者走投無路歸降,為什麼要加罪於他們的妻兒老小呢?他們殘虐無辜也太厲害了! 」洪承疇聽到這裡,淚流滿面。
天聰五年(公元1631年)九月,明太僕寺卿張春兵敗被俘之時,也曾對前來勸降的達海、庫光頭纏等人說:「如果我現在死在你們手上,我的五個兒子和三個孫子就可以活下去了。 」同年農曆十月二十五日,大凌河守將祖大壽因為心繫遠在京師的次子的安危,而對是否出降頗為猶豫。他在寫給清軍副將石廷柱的信中,有這樣的字句:「若能設計,將在北京之二弟救出,此乃兄全我祖氏之大恩也。 」
這就是明朝的癥結,也是後世值得反省的地方,一方面在外的將士在前方打仗,一方面皇帝已經把將士的家屬安置在京城,名曰安頓,實為人質,假如將士在戰場戰敗,還要牽扯一家老小。朝廷對將士的信任在哪裡。
這裡不是說清朝對待人就特別放心,清朝用人手段相對明朝只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要做的事,如果防止人不被俘虜,或者被俘虜後放回來,也給他們一個好好活下去的機會。
比如在二戰時期的美國,就允許士兵在一定條件下投降,在法理上也是無罪的,不能打的一個子彈都沒有了,還做無謂的犧牲吧!中國就不一樣了,不管什麼條件下,絕對不允許投降,只要投降就是漢奸!
洪承疇年幼家貧,幫母親賣豆乾為生,十一歲輟學了,當地學者洪啟胤同情他,傳授洪承疇《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孫子兵法》等,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孝廉,次年入京參加會試,得中進士二甲十四名,授刑部江西司主事,歷員外郎、郎中等職。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年),升陝西督道參議。當時陝西是農民起義的高發地,而洪承疇對於農民軍的判斷也很準確,對農民起義軍作戰也非常勇猛,後升任延綏巡撫,十月授陝西三邊總督,1634年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督河南、山西、陝西、四川、湖廣等處軍務,鎮壓農民起義。而洪承疇也頗有戰績,在對農民軍作戰中,俘獲了闖王高迎祥,送北京處死,後連敗李自成,農民起義轉入低潮,但是這個時候抗擊清兵的盧象升戰死,崇禎皇帝調洪承疇抗清,為薊遼總督,由於當地的總兵都不聽號令,加上中央的催促,最終洪承疇在抗清中失利,被圍松山,被清兵俘虜,最後被勸降。洪承疇為清朝立了那麼大功勞,按道理應該受到清朝的重賞,連吳三桂都封了平西王,但是在洪承疇退休的時候,康熙皇帝授予洪承疇微不足道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襲職銜。這對洪承疇來說是多麼大的羞辱,在清朝接受了儒家文化以後,認為他是「叛明」,所以清朝將洪承疇列入《貳臣傳》,只是念其功大,才將其列為貳臣甲等。
在清朝得不到接納,在自己鄉親父老面前更加尷尬。洪承疇入清後曾回鄉省親,在泉州建造府第。洪府落成後,沒有一個親友、故舊上門。就是洪承疇的母親和弟弟都拒絕入住。弟弟痛感國家滅亡、兄長投敵、發誓「頭不戴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攜母親避居船上,泛江隱居。
洪承疇的行為在現在看來都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情,但是在當時看來那絕對是賣主求榮,所以他的行為既沒有得到家人的理解,也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洪承疇的行為,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做人應該有節氣,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該失節。
洪承疇十幾年來剿流寇抗清軍東奔西跑、操勞忙碌,洪承疇己經為大明王朝盡忠效力了,對得起明朝了,沒有什麼好愧疚的。松錦大戰兵敗被俘,洪承疇勢窮力竭無可奈何,這能怪洪承疇?後世罵洪承疇為漢奸,無非是因為洪承疇沒有能夠像袁應泰、張銓等人那樣堅貞不屈以死殉國,仔細想一下洪承疇己被俘虜既便上吊或者碰死又有什麼用?於事絲毫無補。洪承疇也是看出了崇禎皇帝愚蠢昏庸,明朝腐朽衰亡無法挽救,而滿清生氣勃勃如初生朝陽,取代明朝之勢難以阻擋,所以才決心投降滿清。祖大壽也為大明王朝竭盡全力了,絲毫無愧於大明王朝。吳三桂最後在山海關投降滿清共同剿滅闖賊李自成也實在是有其不得己的苦衷。說一些慷慨激昂冠冕堂皇的漂亮話容易,誰又能真正設身處地的為這些當事人考慮呢!
岳母曾刺字於岳飛背部「精忠報國」。這裡的
國是國家、民族或許還有君王的意思,激勵
鼓舞了多少英傑、烈士!自不必一一舉例。
辨證唯物論告訴我們事物都有兩面性;「識
時務者為俊傑,」何謂時務也,當時的情形、
情勢也。
洪承疇做為明朝的官員,食之俸祿,尊
顯一方。何況飽讀詩書,更明白恥辱也。按
理只有捨命殺敵,以死報效! 可偏偏投敵於
陣前,偏偏倒戈一擊,偏偏「助紂為虐」同敵方
一起滅亡了自己的祖國。究竟是為了什麼?
吾粗淺的認為有如下幾個原因:其一對明
朝前途不看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貪圖
安逸的官員,對人才壓制的政體,不思進取
的皇帝,封建的壟斷,鎮壓人民的軍隊,監
視人民的特務機構。所有這些,老百姓不但
壓抑,中下層官員同樣迷茫。明朝晚期的閹
黨同東林黨人相互爭鬥即是證明,全國人民
痛恨以魏忠賢唯首的閹黨! 明末太倉人(江蘇)
張溥寫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五人墓碑記》就
是記述歌頌了以五個領袖為代表的蘇州人民
反抗閹黨內種視死如歸的精神。雖然朝廷將
五人頭顱懸於城樓示眾,但仍有義士賢人或
出錢或出力將五人頭顱冒險取下並與屍體復
合後葬在一起!這難道看不出民心所向,大勢
所趨嗎?! 普通之眾尚且如此,做為有學識
有見識的官員洪承疇恐怕更明白其中的原因
吧! 所以說第二原因是洪承疇考慮比較深遠
他肯定看到了明朝衰落,看到了明朝正在走
萬劫不復,但他對此無能為力,無可乃何
縱有天大的本事,他也不可能自己去反抗
甚至推翻對他有天恩的明朝統治者。恰在
此時,他在與八旗人的鬥爭中,他是會拿
八旗統治者與明朝統治者比較的。做為官
員的洪承疇其智商、情商、政商是要高出
普通人的。恰在此時,同樣豪傑天下的八
旗人拋出了橄欖枝,禮賢了洪承疇,打動
了洪承疇。如此情況,洪承疇識實務只能
是惟一的、合適的選擇!
洪承疇投靠滿潔需要反思的是,為什麼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不能知人善任,不能用人不易易人不用,剛復自斃,不信任前方將帥為國家盡忠的決心與能力,而是老是瞎指揮前方將土打戰,剝奪前方將土應變能力,皇帝老是急於求成,設有讓將帥有更大的自主權,不根據實際情況亂指揮,使得戰局越來越不利,皇帝指揮錯了還要指責前方將士不儘力,還要誅九族滿門抄斬,使很多有為國盡忠的良臣武將心都涼了,逐漸拋棄明朝投降滿清,因為明朝讓他們不得志,還寒了他們的心了,所以他們很多人都是被明朝給逼得投降滿清,從明朝的統治腐朽制度上我們可以看出,忠臣良將在明朝沒有用武之地,反而要遭到朝中大臣的污衊,弄得有家難歸,不得不為自己尋找一條出路,到最後只能另投明主,因為大明王朝已經容不下他們啦!他們唯一的出路只能選擇投靠滿清,,別無選擇。
因為民族沒有信仰,所以才會出洪承疇這樣的人。漢人最多就是無顏見九泉下的列祖列宗。但現實中很多人並不聽父母的話,對老人也不尊敬。所以,無所謂無顏見九泉下父母或列祖列宗,這種信仰根本起不到作用,出洪承疇這種人就不奇怪了。如果像西方信仰上帝一樣,背叛就下地獄永世受烈火焚燒。不背叛就上天堂,肯定就沒有洪承疇這種人。儒家教育害人,誰打贏了,誰就是真龍天子,就跪拜誰。本質就是奴才,誰成主人就跪誰。看看日本在菲律賓俘虜了十幾萬英軍,這十幾萬英有沒有像洪承疇一樣幫日本人打仗?
說洪承疇不是的都是明朝朱朝的走狗,都不知正歷史,洪承疇的忠心都是被你們這罵人的東西給罵壞的,真正的平民是非常崇拜洪承疇的。都認為他是阻止殺戮,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不知道真正歷史的請去補歷史課在回來吐狗屎。
孟子的故國鄒國跟鄰國在邊境上發生衝突引發了鬥毆打群架,雙方的官吏民眾各有死傷。鄒國官吏好像死傷有33人,民眾無一傷亡因為沒人幫自己國家的官吏去打架。鄒國的國君很生氣,國人居然在看熱鬧。孟子則對國君說:活該,誰讓你和官吏們平常不善待國人的。
也就這個水平,反思到此為止了
漢李陵彈盡援絕,被迫投降匈奴。武帝震怒滅其滿門。但終李陵一生,不為匈奴出將挂帥,不培訓匈奴軍隊,不傳授兵法韜略。漢廷有愧於李陵,而李陵無愧於天下!
洪承疇是福建閩南泉州人,閩南地區商業氛圍濃厚人多好利喜做生意。洪本人又屬於重利忘義貪生怕死之輩,最終選擇了保全性命為滿清繼續發揮光和熱,招徠同事安撫地方,圖鹿天下為害中華!
我能說歷史教訓深刻說明——不要重用胡建人嗎?!畢竟同為泉州人,國姓爺鄭成功一生堅定抗清義薄雲天!一方水土怎麼養出兩樣人?真汗啊!
推薦閱讀:
※今天的漢族人,祖先都來自哪些古代民族呢?
※姓朱的都有哪些名人?
※劉備讓白馬給龐統,令龐統死在落鳳坡,真的是天意嗎?
※商鞅變法是得到秦王的支持的,為何最後是五牛分屍的結局?
※秦桧真的是奸臣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反而喜欢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