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已經達到了什麼境界?


謝謝邀請!

首先回答王明明達到了什麼境界?我們把時光撥回到王陽明的生命終點,當弟子問王陽明還有什麼話要說的時候,王陽明回答:「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此心光明」 可以看做是王陽明追求的最高境界,一種聖人的境界,那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理解「此心光明」呢,我們先看下王陽明的整個心學的理論體系,「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這三部分是逐層遞進,進而組成了一個有機的完整、嚴密的心學思想體系。「致良知」是王陽明心學的集大成者,他讓我們通過知行合一、事上磨練去觸達到我們的本心、良知,王陽明篤信「聖人可學而致之」、「聖人之道,吾性自足」,說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去做聖人的,那怎麼才能做到聖人的境界呢,就是要達到王陽明臨死的那句話「此心光明」, 而我們普通人的心都被私慾給掩蓋了,王明陽認為我們的內心像一個生了銹的銅鏡,我們的終身目標就是磨掉銅鏡上的銹斑,讓它透亮、光明起來,這樣就達到了入聖的境界。

你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能達到這種境界嗎,王陽明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是肯定的,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聖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猶金之分兩有輕重。堯、舜猶萬鎰,文王、孔子猶九千鎰,禹、湯、武王猶七、八千鎰,伯夷、伊尹猶四、五千鎰,才力不同,而純乎天理則同,皆可謂之聖人」, 也就是說堯、舜、文王、孔子、禹、湯、武王伯夷、伊尹這些都是聖人,舉個例子是說他們都是純金的,根據他們的才力、貢獻、影響不同等導致他們的斤兩不同,我們每個人也可以做到聖人的境界,如果你選擇一個領域,持續專研,終究你會在這個領域有所成就,再說到創業,你找到一個需求點,堅持迭代去滿足它,像一顆釘子一樣,找到一點去扎,你終會穿破成功的,這樣在這個點上你就入聖了,但在斤兩上,古聖人比如堯、舜是萬鎰的話,我們那就才幾鎰、幾十鎰,不過我們已經是純金的了,我們要做的是不斷進取、修身、自省,以增加我們自身的重量,相信到你的人生終點的時候,你要是也能說句「此心光明」的話,那此生無憾了。

歡迎關注我:

「一生伏拜王陽明、曾國藩,相交一起知行合一、修身養性的朋友」



王陽明已經達到了至善的境界。「至善」出自《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向新,在於使人的道德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王陽明是個完人。他多次替朝廷平叛,從無敗績,是明朝傑出軍事家;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而且桃李滿天下。創立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心學,成為儒學又一宗。實現「三不朽」即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是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一種凡世的永恆價值。

文/小河


如果說是天人合一的話就有點誇張了,但他是和孔孟地位一般的聖賢,他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明代讀書人必備),而後研究兵法,雖然在官場不如意,但他不在乎,他只在乎他心中的道,最開始他信奉朱熹的「去人慾,存天理」,但是在他逐漸研究中,他開始動搖了,在他越來越迷惑的時候,突然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開創了屬於自己的經典「心學」,我們想到達他那種境界是很困難的,但是平時多讀書多思考還是益處多多


推薦閱讀:

《易經》是如何結合時空來預測的?
上聯:霜打花謝催葉凋,怎麼接下聯?
趙姨娘作為良妾,為什麼在賈府的地位還沒襲人高?

TAG:王陽明 | 文化 | 社會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