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會傳染乙肝,是真是假?
許多人對乙肝病毒攜帶者與乙肝病人容易混淆。簡單講,乙肝病毒攜帶者並不是病人,只是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占乙肝病人的70%到80%左右。雖然,乙肝病毒攜帶者的肝功能一般都是正常,不需要吃藥,更不用隔離,但是因為表面抗原陽性就有潛在傳染性,因此,受到社會一些不公平對待。此外,乙肝傳播認識還存在六大誤區。
1、乳汁傳播
醫學發展至今,還沒有證明母乳餵養會發生乙肝病毒傳播。從乳汁中檢測出乙肝病毒的概率相當低,新生兒只要一出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與乙肝疫苗,身體就會產生抗體。
2、接吻傳播
很多人問,接觸乙肝病人的唾液後,會被感染?國際醫療機構做過類似實驗在猩猩身上,結果並不會發生傳染。所以,接吻傳播乙肝病毒是偽命題。
3、空氣傳播
許多人與乙肝病人或者乙肝病毒攜帶者接觸比較謹慎,事實上,正常生活中的交談對話、一起工作是不會被傳染。因為乙肝病毒並不會通過呼吸道傳染給別人。
4、乙肝不能生育
臨床醫學沒有發現,乙肝病毒可以寄居在精子或卵子遺傳給下一代的病例。父母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與自己是否被感染乙肝沒有直接聯繫。
5、蚊子傳播
蚊子吸血時間一般要間隔72小時以上,而乙肝病毒僅僅只能在蚊子體內存活48小時,由此看來,蚊子叮咬人體是不會傳播乙肝病毒。
6、共餐傳播
這是最多人問的話題。番茄醫生提醒,乙肝病毒不會通過消化道傳播感染。一起吃飯、握手都不會被傳染乙肝。但是,假如口腔有破損或者消化道有破損,乙肝病毒才會通過破損傷口進行血液傳播。
番茄醫生提醒,對於乙肝傳染問題,要從傳播途徑入手,避免出現上述誤區與偏見。從臨床統計發現,乙肝病毒攜帶者中,每年只有0.25%至0.4%會發展成乙肝病人,所以,大多數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是不會發展成乙肝病人的。
這肯定是假的。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會刻意把乙肝孩子的碗筷另外隔開來,不跟其他碗筷混著放,以為這樣能避免傳染給其他家庭成員。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是愚蠢的。為什麼?熊貓跟你好好說說。
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確指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經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嬰及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圍產期,多為在分娩時接觸HBV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與HBV陽性者發生無防護的性接觸,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HBV的危險性增高。HBV不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播,且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未發現HBV能經吸血昆蟲 (蚊、臭蟲等) 傳播。
大家也看到了,乙肝病毒傳染途徑:血液、性傳播、母嬰傳播。在歐美國家,乙肝也是一種性病,我們國家不算。事實上,感染乙肝病毒的多是嬰幼兒,嬰幼兒如果沒有防護就受到乙肝病毒感染的話,多數都會形成慢性感染,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多能幹掉病毒,因為成人免疫健全。
理論上,筷子是不可能傳播乙肝病毒的。因為消化道不能傳播乙肝病毒。甲型肝炎就不一樣,甲肝就是消化道傳播,但乙肝不是,這是病毒屬性決定的,我們不能想當然:哦,把病毒吃下去了,肯定得病。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跟乙肝患者共用碗筷也不會被傳染,即便被感染了,95%的成人也能幹掉乙肝病毒,贏得戰爭,從而獲得乙肝表面抗體,這比注射乙肝疫苗還有效。因為你這個抗體是通過切切實實的打仗得來的軍事經驗,而注射疫苗得來的抗體有點像軍事訓練得到的經驗,一個是實戰,一個是訓練,還是有不同。
所以,消化道不能傳播乙肝病毒,筷子更加不能傳播。除非這樣:你這筷子上附有乙肝病毒,他的血管在出血,你把筷子伸進去他的血管。這就是血液傳播了,但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嗎?
乙肝只能通過母嬰傳播,血液傳播和性傳播。乙肝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的細胞載體裡面,一旦脫離人體,或是細胞載體,失去生物活性,那麼病毒便會很快滅活,也就失去了對人體的感染能力。筷子上的細胞載體和病毒量都不會達到感染的標準,要想筷子能傳染乙肝,那麼筷子上要沾滿血(或者其他體液),並且使用筷子的人要有口腔潰瘍,病毒進入體內,才有可能感染乙肝。
乙肝屬於傳染性疾病,如果在一起吃飯時口腔黏膜有破損,就有可能傳播,當然幾率是非常小的,預防乙肝最好的辦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斷乙肝傳染。
周攴不會傳染乙肝,只有血液,毋孕傳染,別再胡說,甲肝用攴會傳染,肺結核病等用攴,同喝一杯水會傳染,乙肝病是血液傳染的,打針,輸血,血液混裝,等,正常人注意傷口處衛生清潔,,別亂用不正規廠家生產的各和醫藥用品,特別注意肌肉注射器的使用,一般不會感染的。
推薦閱讀:
※方舟子為啥失去知識階層的信任後,又失去了普通勞動大眾的認可呢?
※若人類不是由猿猴進化,而是由恐龍進化,如今人類的世界會如何?
※宇宙中最大的生物能有多大?
※吃酸菜真致癌嗎?
※為什麼原子彈爆炸時汽化的人會留下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