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術語擺大巴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以為擺大巴這種說法是起源於穆里尼奧和他的切爾西的,但實際上,魔力鳥才是擺大巴這個說法的來源。2004年9月切爾西主場被熱刺0比0逼平後,藍軍主帥穆里尼奧這樣評價對方的死守:「就像我們葡萄牙人習慣說的,他們把大巴停到了球門前面。」
從那個時候起,擺大巴就開始作為消極防守的代名詞,很多球迷開始對「大巴」嗤之以鼻。但是你要知道,擺大巴其實是個技術活,也不是說擺就能擺的。要是擺大巴那麼好使,何來那麼多打平即出線的情況下,中國足球卻往往必掉鏈子無疑?只會擺大巴是很難守得住的,對手只要抓你一處破綻就可以把你置於死地。
能把大巴擺好的,都是具有嚴密紀律的球隊——整場保持專註的防守態度。擺大巴往往是將防守區域壓縮到極致,依靠局部的高密度絞殺來封鎖對方的進攻。首先你得能防住對方起高球,第二你得有肌肉猛男和跑不死來無休止的進行絞殺。
擺大巴的球隊,往往前場只留1名進攻前鋒,大部分球員防守至中後場位置。90分鐘內你或許只有個別的反擊機會,這一次機會就能讓對手斃命,最不濟也要讓對手嚇出一身冷汗,不敢放肆進攻。這是足球戰術中最保險的戰法(被球迷戲稱為901)。
在當今足壇,穆里尼奧幾乎是「擺大巴」的代表性人物,從切爾西到國米,五年的時間裡穆里尼奧幾乎是全世界,解決「巴薩」這道難題解決的最好的人,精髓就在於魔力鳥的擺大巴戰術。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站就是:2009/2010賽季歐冠半決賽次回合國米客場挑戰巴薩。當時國米大將莫塔被紅牌罰下,當時穆里尼奧最終用900戰術死守到底,以3:2總分晉級當年歐冠決賽。
以弱打強卻不輸強者,是「大巴戰術」的精髓。
擺大巴一詞出自穆里尼奧經典語錄。2004年,切爾西遭全力防守的熱刺0比0逼平,賽後當時的切爾西主教練穆里尼奧憤怒的說:他們把球隊大巴停在了球門面前!
顧名思義,擺大巴戰術就是幾乎放棄進攻,全力防守,以求拖時間到比賽結束,獲得一個平局的做法。一般弱小球隊對陣強隊會使用此戰術。
諷刺的是,穆里尼奧對對手擺大巴異常憤怒,但自己卻是大巴戰術的堅定擁護者。當預感對手進攻火力強大自己難以匹敵的時候,或者淘汰賽作為客隊時,穆帥都會祭出9-0-1甚至10-0-0的陣型。前邊只留一名前鋒做騷擾突襲,其他球員全力龜縮禁區攔截破壞封堵,保證不被進球。
最近的例子是17年10月14日穆里尼奧率領的曼聯客場對陣利物浦。面對狀態火熱的利物浦進攻火力,穆帥選擇了鐵桶大巴守平。球隊邊鋒也變為邊後衛,放棄向前全力回追攔截。最後兩隊0比0握手言和。
迪馬特奧也是一位善擺大巴的教練。2012年,迪馬特奧帶領史上最弱切爾西,依靠大巴戰術成功在歐冠賽場上淘汰拜仁和巴薩,收穫歐冠冠軍。
擺大巴戰術非常實用,精髓在於:破壞進球遠比進球來的簡單。而對付擺大巴,一般只能依靠外圍遠射或者定位頭槌解決問題。
擺大巴的球賽非常沉悶,經常會遭到球迷媒體的口誅筆伐。但是,只要為球隊帶來最終的勝利,罵就罵吧!
「擺大巴」,又稱「烏龜陣」、「鐵桶陣」、「901」陣型。
這種技術起源於90年代初期義大利,義大利人無論是戰爭還是足球,都是帶有藝術氣質的,他們的才華集中於繪畫和歌劇上,進攻大概是他們最不擅長的狀態。當然,那時候這種技術並不成為擺大巴,叫做「鏈條式」防守。
以AC米蘭為例,除了兩個中後衛外,馬爾蒂尼和塔索蒂兩個邊後衛也基本不助攻。科斯塔庫塔打盯人中衛,負責對方核心球員在35米區域內的防守。巴雷西打拖後自由人,哪裡需要補哪裡。這樣,兩段鏈條就形成了。必須要指出的是,那時的AC米蘭並沒有放棄進攻,他們的戰術是常態只是他們的鐵血防守太過突出而已。
現在我們所說的「擺大巴」,有據可考的最初來源是穆里尼奧。他在2004年切爾西主場被熱刺0比0逼平後,以「他們把大巴車聽到了球門前面」來形容熱刺的龜縮防守。「擺大巴」一詞就此興起。
大巴的擺設主要有兩種,密集型單層大巴和鬆散型雙層大巴。密集型單層大巴只是簡單的往禁區里堆人,利用人海戰術把所有射門角度堵住,這種大巴的劣勢在於無法防範禁區亂戰,容易在爭搶第二點時被對方球員趁亂搶點或者被本方球員自擺烏龍,門將毫無視線範圍可言,晚上做夢眼前也全是腿。
比起這種低端大巴,鬆散型的雙層大巴的擺設更加講究。這種大巴在禁區弧頂附近架設由兩個後腰組成的第一道防線,這種站位看似在球員之間留有空間,但由於有兩個能補位也能堵搶眼的機動型後腰,既可以防範對方遠射,也能夠給中後衛的退防和盯人部署第二道防線贏得時間,即便被突破,也能迅速變形為密集型單層大巴,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技術型大巴。
還等什麼,大巴擺起來吧~~
感謝誠邀。在足球領域,所謂的擺大巴,就是把球員基本上都放在禁區與禁區附近,等待對方過來攻擊,不管對方怎麼攻擊,就是不出去,耐心等待時機,等待對方失誤,開始打出反擊。擺大巴戰術也是被穆里尼奧在切爾西執教時就運用的如火純清,在面對強隊時,對方進攻犀利時,穆里尼奧就會先讓自己的球隊擺起大巴,穆帥手裡總會有一把利刃,等待時機插入對方腹地,給對方一致命一擊。
但是,當球員只顧防守時,進攻意識也就淡化,反擊的效果並不理想。比如剛剛結束的「雙紅會」,曼聯整場進攻完全被壓制,利物浦方面,克洛普利用高位逼搶,完全將進攻主動性牢牢掌控,曼聯後防並不敢壓上,畢竟利物浦左右兩邊一次次的起飛,給曼聯後防壓力很大。擺大巴保守型方式,至少讓曼聯在客場拿到1分。希望曼聯能在面對眾多列強時,能把面對弱隊時行雲流水般的進攻打出來。
「擺 大巴 」一詞出自穆里尼奧。「就像我們葡萄牙人習慣說的,他們把 大巴 停到了球門前面。」——2004年9月切爾西主場被熱刺0比0逼平後,主帥穆里尼奧這樣評價對方的死守。
擺 大巴 又被很多球迷戲稱為烏龜陣,指在禁區內,集中多名防守隊員封堵對方進攻(密集防守,鐵桶陣,不敢主動進,901陣容是最好的詮釋)。此陣簡單易懂,效果顯著。而後期被很多人曲解為防守反擊就是「擺 大巴 」。 大巴 戰術並非穆里尼奧首創, 大巴 戰術來源於義大利的鏈式防守,守平是擺 大巴 的理念。
以 大巴 戰術出名的教練是穆里尼奧和迪馬特奧,穆里尼奧以 大巴 戰術獲得了2010年的歐洲冠軍杯,讓巴塞羅那和拜仁很不服氣。迪馬特奧以同樣的戰術獲得了2012年的歐冠,倒在他面前的同樣是拜仁和巴塞羅那。
同時穆里尼奧對陣強隊並不是只擺 大巴 ,穆里尼奧是一個實用主義至上的教練。穆帶領的皇家馬德里和切爾西雖然都是以穩守為主,在進攻的時候,穆帶領的球隊確實全員參與進攻,後場只留一兩個防守球員的。也就是說,穆的球隊是以穩守為主的全攻全守,甚至在球隊落後的時候會放上雙前鋒甚至三前鋒。 比賽沉悶,缺少觀賞度。
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麼足球術語,只是英語媒體自己造的玩意兒罷了。
因為一堆球員排列成兩排或者三排擋在球門前,就像球門前停了一輛巴士一樣,所以形象地形容為擺大巴。。。
西班牙,德國,以及法國的各種資料里,並沒有在專業書籍里有這個東西。
說白了就是密集防守,膈應對手。
而實質上,真正意義上密集到對手沒辦法的防守,壓根就不存在。
足球場上一項基本的訓練就是搶圈,實際上就是在訓練小範圍快速出球能力,而在正式比賽場地中,寬度通常達到50-70米,就按五人平行後防線來算,距離也到10米左右,這樣的傳接難度,要比訓練小的太多了。
經常所謂擺大巴管用,那更多是對手進攻太慢且缺乏效率,磨嘰太多,導致防守球員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搶劫或者回到本方半場。
遠射,定位球,不斷傳接下的滲透,都完全能夠破解所謂的大巴,那種理想上的防死對手是完全不存在的。
最為經典的就是拜仁和巴薩,經常能夠在對手大巴面前找到破門辦法。。。
1.大家公認的大巴專家穆帥其實是這個術語的發明者。2.擺大巴不是什麼光彩的好事,可以辯護,但是本質就是認慫。3.擺大巴肯定比主動控球和攻勢足球,需要更少的戰術配合訓練,能更快出成績。4.因此往往和功利足球聯繫起來。5,每個教練和球隊都有自己的選擇自由,沒必要一棒子打死。而我反對大巴足球,是因為我認為,這種功利主義思想,恰恰是國足幾十年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擺大巴就是密集防守,以前說的鐵桶陣,換了個時髦的說法。擺大巴這個稱謂多少有些調侃和不屑的意思。因為球迷們更喜歡看進球。至於當教練的怪對手擺大巴,目的都是不純的,說對手太功利,其實自己還不是一樣的在乎一個結果。實際上擺大巴我認為算是一種很難掌握的戰術,因為一旦擺起大巴,則球權交到對手手中,全場被動,在漫長的90分鐘內要守住球門不失,甚至打一個反擊來獲勝,談何容易。大巴弱了,你會看到防守球員飛身堵搶眼,全靠意志支撐,強的大巴,仔細看,雖然被動挨打,但陣型不亂,有條不紊,密不透風,這些都是需要長期訓練,而且全隊思想完全統一的。
擺大巴是足球術語,意思為前場只留1名進攻前鋒,大部分球員龜縮中後場防守。抓住對方進攻留出的間隙,大腳開球傳給進攻前鋒,迅速反擊。這是足球戰術中最保險的戰法(被球迷戲稱為901),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丟球,保住勝果,但也喪失了足球的藝術性與觀賞性。一名進攻強勁的優秀前鋒是保證這種戰術成功的靈魂樞紐。擅於使用這種戰術的教練有:迪馬特奧、穆里尼奧。
就是要嚴防死守,力保球門不失
推薦閱讀:
※世界足壇哪些球員的球技比較有特色?比如貝克漢姆的自由球,克羅斯的長傳等?
※如何評價托蒂,算是現象級球星嗎?
※什麼原因使得亞特蘭大本賽季的意甲戰績如此出色?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預測八強、四強、冠軍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