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比肩牛頓、達芬奇、特斯拉、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匠呢?


糾正一下,達芬奇不算是科學巨匠吧,而是一個畫家;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沒有比肩牛頓、特斯拉、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巨匠,這是一個值得讓國人深思的問題,也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借樓主的問題,正好可以在此與各位一起討論一下;我們從這些的科學家的出身,背景,主要作品,這三個方面來逐一分析。

艾薩克牛頓

出身:643年1月4日,艾薩克·牛頓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鄉下的一個小村落伍爾索普村的伍爾索普莊園。出生前三個月,父親去世由於早產的緣故,新生的牛頓十分瘦小

背景:從12 歲左右到17歲,牛頓在金格斯皇家中學學習。18歲時完成中學的學業,1661年6月3日,他進入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牛頓閱讀一些笛卡爾等現代哲學家以及伽利略、哥白尼和開普勒等天文學家先進的思想。1665年,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開始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微積分學。

主要作品及成就《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論文《自然定律 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 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 牛頓運動定律 發明了反射望遠鏡 冷卻定律發展出微積分學 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 提出金本位制度。

特斯拉

出身:1856年7月10日,尼古拉·特斯拉出生在克羅埃西亞斯米灣村一個塞族家庭,父母都是塞爾維亞人,

背景:特斯拉少年時在克羅埃西亞的卡爾洛瓦茨上學,1875年於奧地利的格拉茨理工大學學習物理學、數學和機械學。1877年,特斯拉到布拉格學習了兩年。

主要作品:設計出第一台感應電機模型 特斯拉負責愛迪生公司直流電機 電力系統整流器 取得特斯拉線圈的專利 電磁感應 非同步電動機 特斯拉在1891年證實了無線能量傳輸機械共振實驗 研究了旋轉磁場 研究導體中的「集膚效應」

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

出身: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畢業於蘇黎世大學。

背景:1891年(12歲),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1892年(13歲),開始讀康德的著作。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主要作品及成就1901年(22歲)。在這一年5-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1905年(26歲)3月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 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 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 1915年(36歲)11月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 1916年(37歲)3月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 5月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8月完成《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 1921年(42歲)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9年(50歲)2月,發表《統一場論》。 E=mc2,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恆定律,

當然,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不管是誰,我們都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從小都受到過異於常人的教育,而且他們所處的時代都是迫切需要改變的時代,時代在召喚這樣一群有激情,感冒險,勇於探索的人;這些偉大的發現及理論在現實中有著巨大的實際用途,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科學革命。仔細想想,在那個時代,我們國人在幹嘛?還在為大天朝的富饒安樂自在!但也就並不是說國人就比外國人笨,我的觀點是國人缺乏那種敢於在未知領域艱苦探索的激情!


這個問題曾經在20年前仔細研究過,出過一本書《中西文化比較》,就是想系統全面地弄清這類複雜的問題。但是很遺憾,在大眾傳媒的《今日頭條》,不可能系統全面地闡釋,只能扼要敘述如下。

西方文化源於古希臘、古羅馬,馬克思說:西方文化的前提是古希臘神話。這種沿襲與演化,西方歷史,一以貫之。毫無疑義,研究西方文化,必需從古希臘開始。沒研究古希臘,就沒資格侈談西方文化。

古希臘文化有什麼特徵呢?必須有若干對比。把希臘地理、國家形態、文學藝術、戰爭軍事、神話及圖騰(Totem)等等,與我們中國的,以及世界其它地區的,進行仔細對比。對比之後,不難發現一個明顯的特徵一一理性思維。這個結論並非輕易的武斷,有大量的對比差異性依據。各位讀者不妨把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一大批思想家,與中國大致同時的務成子、鬼谷子、老子、孔子等思想家進行比較。拍拉圖以與其師蘇格拉底對話的形式著《理想國》,其學生亞里士多德則明確提出國家學說,認為政府有三種形式:君主制、議會制和民主制,Monarchy Aristocracy and Democracy。古希臘有很長時期的城邦制國家歷史,並實行議會制。有點象中國古代漢人的族長耆老制和少數民族的酋長制。亞里士多德很推崇這種由群體精英治國的制度,故其名曰Aristoteles。唯物主義的留基伯的學生德謨克利特有《原子唯物論》,著有《小宇宙秩序》、《論自然》、《論人生》,最有意思的是,這哥們晚年弄瞎了自己,因為他認為眼見者皆為表象,影響干擾了他的思考。還有無神論的伊壁鳩魯, 建立了準則學。亞里士多德還有『『四因說』』,即目的因、動力因、形式因和質料因、歸納法、推理法、邏輯學,當然還有天文學、數學和幾何學。有畢達哥拉斯定理:A方加B方等於C方。有阿基米德定律,物體的浮力等於排開水的重量……中國那時的思想家有什麼想法呢?眾所周知,無須贅言。有必要提一下的卻是頗似希臘學術的公孫龍的『『白馬非馬』』,好端端的形式邏輯學,慘遭嘲諷,被眾口噴死。其原因無非貌似脫離認知常性而顯荒謬,很顯然,中國的思想家們更重視經驗和人際關係。此思想類型,可界定為『『經驗主義』』。西方早期的理性主義Ratism and Materialism和唯物主義傳統,如此這般地為實證科學的誕生,預備了前提。

實際上,在12世紀或15世紀以前,西方在科技和生產力上,並不比中國先進。由於小國寡民的原因,它們甚至不能與四大文明古國相比,羅馬帝國只是小國分治必然的一個補充形式,是大概率中的小偶然。源自東方的宗教對其桎梏與壓廹,引發了一場徹底的思想解放運動,即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Renaissance and Enlightenment。最早打著宗教的旗號反宗教的是但丁的《神曲》,達芬奇則將冷冰冰的祭壇聖母,畫成了血肉之軀的世俗媽咪。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們,執著地用女人的屁股和奶頭,敗壞教會虛假的道德風尚。他們譏諷:『『天堂的玫瑰花有沒有刺?一個針尖上可以站幾個天使?』』這麼一來,知識分子可以大膽地依理性邏輯和推理,發揮他們的想像、靈感、直覺與衝動,據科學學宣稱,這四個以『『 i 』』開頭的詞:imagination impulse inspiration and intuition 才是創造的活力,故爾西方現代哲學的主流是『『非理性主義』』。請注意,非理性主義絕不是反理性,而是理性主義的高級形式階段,是從康德開始,經尼采、叔本畢,到德里達之極緻。有趣的是德里達似乎走進了死胡同,研究德里達的中西學人不少,但沒一個人可以說出哪怕一點點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來。在這種學術氛圍中,許多公式、定理、方程、構型、模式等,統合成系統科學。然後又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將人類社會推進到科技工業文明時代。儘管布魯諾受了火刑,伽利略遭了監禁,但理性之光芒,如日中天,創造有如泉涌。

中國的經驗主義特徵甚為突出明顯。比如對水的話語,不可謂不多: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水往低處流,水能載舟亦能覆,上善若水……可是,說得再多也沒能觸及本質。其本質當為分子式H2O,實證方法是電解水,結果是2份氫,1份氧。還有密度、比重、壓力、浮力、勢能、動能等等。於是有鋼鐵船舶、潛水艇、蒸汽機、水壓機、水泵、自來水、水電站、冷凝器……令人驚訝的是,當我翻閱《不列顛百科全書》時,在重力gravity條目下,僅僅用推理法,立即獲得18個子定理:重力向下、重力向地球中心、距中心越近重力越大……這便是理性思維的神奇之處。能證明中國的經驗主義特徵的例子很多,祖恆的勾三股四弦五,顯然不是萬用公式,沒辦法寫等式,它只是經驗的總結歸納。可萬用於RT△的,是畢達哥拉斯定理。曹沖稱象與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也有本質的不同。還有杞人憂天、鄭人買鞋等許多成語典故,不乏經驗而缺乏理性。今人皆知,天有至大之憂,買鞋可報尺碼。這種文化形態特徵,也可以解釋尼羅河文化、兩河流域文化、恆河文化等,亦在科技方面,相對落後的原因。需要說明的是,被中國人說濫了的『『科學』』,在近現代當有嚴格的定義,是為系統的可實證的規律,它通常需要用符號、數字、方程式、分子式、公式等記錄表達。比較來看,藝術用形象、色彩、動作和聲音。文史則用語言和文字。《不列顛百科全書》將人類的全部知識,只分為三類:Art Literature and Science。狹義的科學當指以實證為基礎的學術,今有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天體物理學、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材料學、流體力學、空氣動為學、射流學、工程學、統計學……大約有30多萬個活躍的學科,50多萬本學術期刋。

除了思想類型不同之外,由於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必以文化維繫集權大國,堅不可摧,即使有分亂而終歸一統。知識分子的人生價值觀,皆以布衣為恥,形成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主流價值觀,重視綱常倫理,鄙視奇技淫巧。獎勵耕戰,困辱商賈。科技人才多限於百工一族,經世之才多不屑於為技。於人才基礎,不兔淺薄。自洋務運動,興辦新學以來,方得以改變,以至於今日。中國年版權專利申報量為120萬件,是美國30多萬件的4倍,科技創新呈井噴之勢。在地球村時代,中國人必須要拿來主義。人類文明文化,資源共享。共和制國家、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首先就是拿來的。理性思維並非極難學會,但它又必須如數學般嚴謹,應當拒絕無謂的調侃。別說什麼中國剽竊山寨別人之類的蠢話。中國文化的演進,必須吐故納新。至於牛頓、愛因斯坦諸科學達人,即然人們已為其樹立了不朽豐碑,用不著過分崇拜。說多了反而有害無益。如果多說就能再弄幾個新定理、新論斷出來,那就天天當歌唱吧!往者已矣,必有新意。《尚書》云:日新之謂盛德,富有之謂大業。另一方面,理性主義雖好,西方人已然不把理性主義當偶象供奉,因為一但供上神壇,它就死了。由於人類仍會進步,理性主義一定不會是人類最高級的思維形式。中國文化,尤其是制度文化,其超越性的突飛猛進,已現端倪。

由於篇幅所限,就止打住。留些玄想的餘地為妙,也為避免說多了橫生枝蔓,而使曲學多辯,窮巷多怪。辭不達意,見諒。


文化所致,中國信儒家太久了。科學體系並未在中國形成。中國人講究哲學體系,就算是當代,又有多少人有基礎的科學素養。剛歸國的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剛獲得100萬美金未來科學大獎,他在歐洲登阿爾卑斯山,在山頂同一位70多歲的女登山客大談量子力學,最後以為只會得到登山客的敷衍的奉承,沒想到登山客回頭就是一句,"對,我剛讀過你發表在<<自然>>的量子力學文章,沒想到是你的研究,挺不錯。"不能說每一個西方人都有這種水平,但是這在國內是不可能實現的。國內2000年的體系,做人,首先要忠孝兩全,後來就是愛黨愛國,又何嘗教過大家要遵從和探索自然的真理呢?不得不說歷史上還是有很多驚為天人的發明,但大多都是經驗主義的成果,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王小波在其<<沉默的大多數>>中提到,國內的科學氛圍,被一些文科生搞的烏煙瘴氣,很多作家,毫無根基,也給反科學推波助瀾。骨子的孔孟之道,講究尊卑有序。上頭說什麼,下面只能遵從,是不適合科學思維的培養的。在這種框架下,根本就不可能有科學。這是其1997年的論斷,20年過去了,國家也在發展。在科學改革上,也慢慢跟上西方。很多人認為落後200年不算落後,可知道這200年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超過了數千年的總和。多少日不落帝國興替,多少艱深理論的沉浮。無論大眾如何認為,科學就是科學,不會因為任何的看法而改變。你若繼續愚昧無知,固步自封,就該落後挨打。

中國哲學有它的長處,但這完全不應該阻止現代國人擁抱科學,而科學,是需要沉澱的。日本近20年的諾獎,基本都是30年前的重大突破,只要國人敢於接受現在科學的方法,又何愁沒有大家誕生呢?Changes take times!


有,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墨子!墨子是中國政治主張、哲學思想放在今天來看都是極為先進的主流思想,但你問的是科學方面的成就,我僅舉例如下:

一、邏輯學:墨子的「墨辯」和因明學、古希臘邏輯學並成為世界三大邏輯學。墨子提出的:提出概念~進行判斷~再次推理,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即使是現代科學發展也是遵循的這一途徑。

二、數學:墨子提出的很多數學定義,比西方提前了數百年,比如倍數、圓、線、四方形等等,墨子還是首個對十進位進行概括提煉的數學家。

三、物理學:墨子提出「力與反作用力」、「槓桿原理」、「運動與阻力」、「光源運動」、「小孔成像」、「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原理」等物理學原理也是領先於西方的,而且墨子還利用聲音共振原理髮明了「地罌」偵聽法,用于軍事防禦。

四、時空學:墨子首次定義了「宇宙」的概念,認為從整體來看時空是無限的,從局部來看時空是有限的,並在此基礎上定義了時空和物體運動的關係,此外,墨子還反對道家「有生於無」的理論,認為宇宙的本源是「有」。

五、工程學:墨子發明了「風箏」、「載重車輛」、「活塞風箱」、「弩機」等物,並在建築工程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此外,墨子還在天文學上定義了日月對恆星位置之退行運動,再考慮到墨子是中國兩三千年前的古人,因此墨子的科學成就完全有資格比肩你所說的這幾位科學家。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李約瑟之問,李約瑟之問由英國學者李約瑟提出,他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的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1976年,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我認為這要從整個人類意識進化角度來分析,人類的意識進化的關鍵節點是外部自然因素(如氣候出現周期性異常溫暖或者寒冷)和人類群體性政治軍事突變綜合引發的思想大爆發突變。

人類主流認知體系(群體性意識形態)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可以說,人類主流認知體系(群體性意識形態)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時期)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人類意識進化史,也就是人類認知進化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還有未來的某種主流形態)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意識進化的不同階段性產物。

群體性意識形態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個體的人的意識發展是群體性意識進化的濃縮版。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系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

特別的,意識進化中,後面的模式都需要有前面的作為基礎。所以近現代科學,必然與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如果說哲學對科學起到的作用,那是因為科學的兩大模塊中的意識工具化的基礎是意識觀念中的概念。人類意識進化就是這樣以前面的模式作為台階,一級一級上升的,前面的模式中的構件是下一個模式的基礎。

2000年前的思想大爆發,使得人類社會以多神崇拜主導的社會結構突變到一神崇拜主導的社會結構,無論在中國還是歐洲,出現了大一統的帝國。這第一次思想大爆發產生的原因就是多國混戰產生對經驗類認知的巨大需求,戰爭主要是對「土地」資源的爭奪。春秋戰國時期,氣候異常溫暖,特別是對於亞洲以農業為主的區域,氣候溫暖加冶鐵業的發展,農業產量暴增,引發對土地擴張的需求,政治軍事的突變與氣候是有密切相關的。西周最後一個周平王東遷,開始了東周時代,即戰國時代。多國大混戰本身就是一個熵的劇減過程,人類社會經過激烈的動蕩,更加有序化。

歐洲文藝復興是一次的思想大爆發,歐洲誕生了很多偉大科學家。近現代意義上的「科學」產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亞洲大陸和歐洲大陸在17世紀所處的政治格局造成的,1648年歐洲諸國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將以前至少形式上還將歐洲大部分地區統一起來的神聖羅馬帝國,變成幾十個擁有對等主權且力量相對均衡的政治格局,這一格局也影響了後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這種格局也是歐洲諸列強開始在歐洲互相激烈競爭,並引發到世界各地的海戰,再到後來的兩次世界大戰。劇烈的多國混戰將會形成人類社會熵值銳減。這種狀態可以類比中國20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而且多個歐洲諸國將競爭引入全球,引發世界級海戰,因為歐洲諸國以貿易為主要生存手段,戰爭主要是對「港口」資源的爭奪。今天全球主要大城市就是「港口」,這是人類社會系統熵減的結果,有序化比之前更強了。

上面是從歷史長河看思想大爆發的,意識形態上表現為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春秋戰國思想大爆發)和宗教信仰到實驗加形式邏輯模式的近現代模式,這種認知模式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意識形態,即科學不僅僅是自然科學,還把這種思維模式帶入了政治、法律、軍事等等領域,本質上如同歷史上的萬物有靈祭祀為主導公元前時代和公元後宗教時代一樣,這是人類群體性意識進化的結果。

當然也有西方的形式邏輯的思維慣性的原因,其中以柏拉圖為第一功臣,他創辦的柏拉圖學園延續將近1000年,這一點上對這種思維方式功不可沒。東方也不是沒有邏輯的,但是主流還是將這些壓制下去了,東方後來還是以儒家教育為主導。

伴隨著思想大爆發的是人類文明中心的轉移,歷史上出現過多次人類文明中心的轉移,就像很多人疑問為什麼6000、7000年前的浙江、湖北有很多非常先進的新時期文化?其實應該是距今5000年指3500前的中華文明出現了轉移,黃河領域文明取代了長江流域成為今天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所以簡單的把歷史割裂成很短的分析,都是狹隘的,簡單的,要素性的分析。


說實話,中國在近代科學上的成就確實遠遠不如外國人多,但也不能完全說歷史上沒有這樣的科學巨匠,能夠與牛頓之流相提並論的,沈括可能也在討論之列。

有人總結了中國古代十大科學家:通天知地張衡,醫家方祖張仲景,數學泰斗祖沖之,筆注華夏酈道元,長壽藥王孫思邈,科學巨星沈括,天文巨子郭守敬,華夏神醫李時珍,中西會通徐光啟,啟蒙先驅宋應星。

從這裡面比較的話,沈括作為中國綜合成就最高的科學家應不為過。在天文方面,沈括的成就是重新定製新曆,創造了圭表。在物理方面,小孔成像、凹面鏡成象、凹凸鏡的放大和縮小。在數學方的成就主要在平面幾何,在醫學方面,沈括髮現了很多新的藥方,在化學方面,石油這個詞語就是沈括髮明的。最終《夢溪筆談》聞名於世。可能你他的成就不在於近代科學,但在當時的世界,仍是十分超前。

其實,在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但那時候的科學,一直是在萌芽階段,沒有形成體系。但近代數學和自然科學產生在十七世紀的西方,也使得西方國家湧現出如此多科學牛人。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歷史悠久的中國,而是文藝復興之後的歐洲呢?

從歷史上看,科學的發展離不開思想的變革。正如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可以說是中國思想最自由最豐富的時代,期間許多重要的思想成果奠定了中國文明的根基,產生了許多卓越的思想家,之後中國科技迅猛發展。

秦國統一後,中國的思想文化開始趨於單一化,彼時中華大地文字、制度都以秦國為準,爾後則被各個統一的王朝所固定下來,少有改革。儒家文化漸漸占絕對主導地位,單一的文化長期失去競爭性,沒有了多樣性文化的碰撞。而文化與思想的多樣性是產生偉大的思想家的必要條件,偉大的思想家則是科技進步的鑰匙。

相比而言,歐洲則在文藝復興後建立了良好的知識學習氛圍,抓住了近代科學發展的機遇,誕生了一批科技巨匠,引領了世界局勢的改變。

歷史的輝煌證明中國人是聰明的,勤奮的,如今的學術自由必將使中國重新崛起,或許下一輪的科技劇變會誕生在中國,屆時也必將出現比肩牛頓,愛因斯坦的牛人!


中國古代曾經創造過引領世界的燦爛文明。四大文明古國,文化得以延續的只有中國。中國在農耕時代,是有過許多輝煌歷史,普遍認為,中國史上有七個著名的盛世時期。即文景之治、武帝盛世、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永樂時期、康乾盛世等,限於篇幅就不一一展開來說。

但這些盛世各有特點,並不是每一個盛世老百姓都過得很好,只不過國家很強大。有的經濟強大,有的軍事強大,有的外交強大,有的安居樂業。還有一種說法是國立在漢,文化在唐,經濟在宋。以上七個盛世沒把宋朝列入,其實論經濟實力古代當屬宋朝。其實宋朝是中國曆朝歷代經濟實力最發達的朝代。其經濟佔到當時世界GDP的一半,富裕程度可見一斑。四大發明有三個出自於宋朝或在宋朝得到確認發揚和推廣。

中國的落後是從明朝後期開始的,從14世紀到17世紀,是中國落後於歐洲的開始,這段時間,中國忙於戰爭,開始了閉關鎖國政策。而從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開始了文藝復興,為歐洲崛起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鋪平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牛頓、哥白尼、瓦特、安迪生等大科學家發明家層出不窮,而中國封建王朝卻依然沉浸在之乎者也的儒家文化中,重農輕商,重文輕算,對科學處於茫然無知的狀態。

封建王朝為了強化其統治,對人民採取愚民政策,對外採取了閉關鎖國政策,夜郎自大,自視為世界中心,作著萬邦來朝的美夢。對科學技術更是視為洪水猛獸,把它們當作"洋夷之技""奇技淫巧「而加以排斥。一直到了列強用炮艦打開了中國大門,才意識到落後,有了第一次短暫的變革(洋務運動),但很快就失敗了。之後中國又陷入了戰爭,對科學的重視和打壓反反覆復,一直到了現代改革開放以後,科學的春天才開始萌現。所以,近現代以來,中國現狀使基礎科學研究已經大大落後於世界,這樣一種狀況,也出現不了世界級的偉大科學家。

其實,中國人的智商並不比外國人差,許多具有華裔血統的科學家都取得了引領世界科學的偉大成就,獲得過諾貝爾科學方面獎項的就有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錢永健、高琨等科學家,他們的成就雖然不一定能與愛因斯坦等比肩,但他們的研究與發現同樣是世界科學皇冠上的明珠。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向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這些偉大科學家的誕生,說明中華血統的人們和世界各國人一樣有著科學的頭腦,能夠造就科學的偉人,關鍵就在於有一個崇尚科學精神,扶持鼓勵科學研究的環境。現在科學的春天已經來臨,但政府、社會和民眾對科學的認知和支持力度還需要更大的力度,科學精神的培育和科普道路還任重道遠。


朋友,這個問題提的不好。中國歷史三為什麼沒有比牛頓、達爾文…這樣的科學家。

回顧中國歷史,比牛頓、達爾文…等等這樣的科學家厲害的中國科學家太多了。 比如: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老人家。


他研算的圓周率:3.1415926…。足足比歐洲人早了一千多年。

再如:東漢時期的張衡老人家,

他發明的地震儀,那是世間絕無僅有的儀器。

還有:東漢時期的蔡倫老人家。

他發明的蔡倫紙,直接影響了整個人類文明先進了幾百年。

還有:北宋時期的畢星老人家。

他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毫不客氣的說,那是人間一絕。

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難道這些老人家對人類的貢獻少起牛頓、達爾文…他們那些科學家嗎?難道我們不該為這些老人家而感到自豪嗎?

中華民族萬歲。中國人民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


量子力學新解繼薛定鄂之後:對於薛定鄂的實驗我們可以用宇宙普適率來描述,是這樣的,不是說一個箱子內分兩個空間嗎?裡面有個啞巴的植物貓,對吧。它只能在一個空間里,那它會是在那個空間吶?那我們打個比方,總箱子是一個鐵律,即不可抗拒的硬性死規則,對吧,而空間位置的輪替即貓位置的變動就是隨機選擇性的有規律基礎大框架下的隨即吧,好了,我們這樣形容它,看看太陽系吧,假設地球繞太陽轉的整體就是那個整箱,而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就是相當於那隻貓。你看最大的硬性框架它變嗎?它箱在宇宙中的空間位置變嗎?不覺的是不會變的,因為一年四季都是天上每天的星座和位置都沒有啥變動呀,對吧,所以箱子在宇宙中是硬性框架,當然你可以說箱子所在的星雲有可能是動的。那麼星雲就是更大象徵性的貓了。你看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是不是在宇宙中是死的,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還包括地球的那部分面與太陽那部分面的相對位置,這就是空間的區分度,而且地球永遠是固定的軌道,也就是說,空間度是有局限的,局限的規則就是箱子的大框架制定的,是吧,空間位置的輪替,一個輪替不正說明了它的周期性局限性了嗎?就有概率了吧,那貓到底是在那裡吶?我們看得見嗎?我們當然是能把握了,只要掌握了一個周期性,那麼就可以推理了,可我們不藉助外界時鐘,如果我們是瞎子,我們就是推理也推理不出這個貓現在除於那個空間了對吧,即貓是所有地太相對位置的局部,明白了吧。局部是整體的隨機性,那麼這樣的隨機性是有死框架的,而且是周期性循環的死框架,即死中帶活,有規矩中帶著圓滑啊,即無規矩不成方圓,地球軌道是橢圓也是圓,但是圓是有限的周期性重複表演,在表現客觀現象上是有限的,但它是自圓其軌循環永動的,能不圓滑嗎?太圓極限光滑的事物理想實驗下是可以永動的吧,所以。有限的圓滑,無限的永動,這不就是死中帶活嗎?一旦封閉再圓滑的軌道也有死的大框架了。推而演之,想來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一樣也都具有宇宙級別的普適性吧,像任何宇宙事物都有自旋性除了太陽恆星外一個理兒吧,萬有引力是恆星給它們的,恆星沒有受萬有引力啊,自己不給自己控制力,也不是太不正常吧。薛定鄂實驗如果要想文盲也能理解就迮么著,而且啊,三歲小孩也能看懂吧。


相對於國外,即使有因為文化的緣故,更容易被埋沒,歷史上的不說,就看現在,我到處跟人說,我是當代神經科學領域的愛因斯坦,能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目前世界醫學難題),我能解釋人與其他動物比較為何如此之獨特,緣何只有人具有複雜的語言能力,緣何人腦支配身體遵循「左右交叉、上下倒置」原則,又緣何人類社會群體中右撇子多於左撇子等。試問又有幾個人對這些話題感興趣?我們是缺少真正的大思想家,但我們更缺少一群欣賞這些大思家的觀眾,我們的大環境,也就是主流文化往往是涉及到以言語能力為前提的文學,小說、詩歌、相聲、小品等都往往要考驗一個人的言語表達能力,只要擅長這方面在中國古往今來都比較吃得開,我們文化環境使我們的選擇標準更多的時候是,口齒伶俐、能言善辯的就是個聰明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這樣的人也相對順利,相反從一開始我們的社會就漠視張口結舌、語無倫次的人,惡性循環的作用只會使這類人越走越沉沒。所以坦白講,往往中國人相對而言更膚淺,因為我們往往只會停留在表面上的東西,忽視內在的東西,語言往往就是表面上的東西,別只以為一個人能言善辯就很聰明,而忽視了一個笨嘴拙舍的人的智慧,別忘了牛頓是一個性格極其孤僻且不善於言談的人,幼年的愛因斯坦到很晚才開始講話,扯一下科學界之外的梅西,梅西也是一個不善於言語的人,但這不否定他們其他方面的才華,我們的社會放大了像馬雲、韓寒類型的口才類人群,無形當中卻縮小了本應該也有的像「牛頓」、「愛因斯坦」的不善於語言表達類人群,這樣的環境和背景下,我們還會出現像牛頓、愛因斯坦的科學巨匠,才怪!!!


推薦閱讀:

特斯拉可在上海上藍牌嗎?

TAG:特斯拉 | 達·芬奇 | 愛因斯坦 | 中國歷史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