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承疑似「傻大黑粗」的蘇聯工業體系,中國企業個人有什麼體現「細節決定成敗『的地方?

從社會主義轉型過來的商品經濟,在全球商業競爭中還遺留著計劃經濟的毛病,靠人多錢多硬懟。日本,德國等很多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個人都體現了」細「的一面。中國有么?(不限行業)有哪些?


一般能被進口的,質量什麼的自然也是不錯的。
國外當然有好東西,但這不等於說國外的東西都好。

我大學剛畢業時(1992)就見過法國進口設備裡面電路板飛線大法。
還有個日本造的船用設備,灌的瀝青,挖開瀝青,裡面就他媽一個電阻,要一萬人民幣(嘖嘖,那時候中國人月工資幾十一百多)。

這裡擴展下,這些船都是日元貸款買的,都是些日本活不下去的造船企業造的。
這套路,是不是趕腳有點熟悉?

在鍊鋼行業,有種中國標配技術,叫紅外定尺,就是用攝像機測量控制鋼坯切斷。

國外呢,一般用測量輥。
一個是非接觸,一個是接觸(會打滑),一個一套設備控制多流,一個是一流一套,一個便宜好用,一個貴又難用。
當然,測量輥也有好的地方,這裡不是討論這個的。
在中國用了20年了,最近韓國當高科技引進,以前他們都用歐美的設備,沒見過這玩意。(這玩意賣給韓國人價格是國內N倍)


我們說蘇聯工業產品「傻大黑粗」,其實只是說蘇聯的工業產品不太好看,局部的工藝不太精細,並不是指它們的產品質量差。

其實蘇聯的工業產品一直質量不錯的。我們以前的實驗室有前蘇聯生產的冰箱,外形老土,製冷時老響了,你猜猜這是多就以前的產品?50年前!!質量杠杠的!

我們力學樓前擺著3個前蘇聯的飛機發動機,風吹雨打日晒有快70年了吧,你幾乎找不到銹跡,材料工藝杠杠的。

我們覺得蘇聯工業產品「傻大黑粗」,其實是蘇聯重視重工業,嚴重輕視輕工業造成的,所以飛機坦克拖拉機都做得不錯,但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等等卻做不好。


這題本身就有毛病,什麼叫蘇聯傻大黑粗?蘇聯堂堂兩大超級大國之一,兵器因為根基不牢、戰爭摧殘以及後發工業化導致與美國相比性能較為落後是實話。非要說人家傻大黑粗,還拿個壽司圖出來,真不懂題主是來黑日本還是什麼的……
我只覺得題主對漢語詞語理解有毛病。
先說說天上飛的。

這玩意叫蘇27,傻大黑粗?是我眼瞎了還是題主眼神有毛病?

這是老牌飛機設計局米高揚的米格29,我估計題主嫌棄人家的米格21不好看,這回人家拿出來「高端」產品,傻大黑粗?

為什麼說天上飛的?因為戰鬥機包括航空發動機可所謂是現代工業的明珠,是站在技術頂端的項目。下面這個玩意是蘇聯AL31發動機,這玩意就是純粹技術結晶,容不得半點小聰明(我就在說米格25),您傻大黑粗一個給我看?還是說您捏壽司能捏出來?日本心神飛不起來是不是因為發動機里裝得壽司?

好了再說說吃,壽司就一個飯糰上面放海鮮不懂題主有啥自信拿來和工業品比精度。俺來自東北,就是各種小資嫌棄落後,趙本山小品里土裡土氣的那個曾經共和國第一工業區。俺們東北主要組成民族有漢、滿、朝鮮、俄羅斯,很不幸日本人很少,所以我們不吃壽司。倒是紫菜包飯,就是那個朝鮮玩意兒俺們這裡幾乎人人都會做。

我真不懂會包這玩意的手藝又啥好吹的?當然我倒是承認高低端餐飲肯定不同,只不過題主怕是以為高端餐飲只有壽司一個不成?你可拉倒吧,真說高端餐飲,就俺們東北比起日本來都只多不少。
俺們這旮旯有道名菜叫鍋包肉,融合了多種民族口味的酸甜菜品。這道菜吃起來外殼酥、薄、脆、肉片鮮嫩、酸甜可口,醬汁粘而不膩,夾起來肉片能看到醬汁拉出來一條如頭髮一樣的細絲。

你覺得這道菜要什麼樣的刀工能把豬裡脊每一片都切成3毫米薄片?啥樣手法把肉片裹上粉而不厚實,啥樣火候把外殼炸酥酥肉還不老?你覺得醬汁恰到好處不稠不稀這麼好調是么?
俺東北就是你口中師承蘇聯「傻大黑粗」的地方,俺們這道菜就是這麼細緻。你是覺得全世界高端餐飲就只有日本壽司小清新是么?
然後你猜俺們東北人人會做鍋包肉、人人捏紫菜包飯,「匠人精神」怕是不比日本人差勁吧。俺們拿到了蘇聯一整套蘇27圖紙、生產線、技術支援,完成蘇27國產化、量產、升級。徹底吃透這一族飛機,拿出來更高端的改型衍生型,殲15、殲16花了多少年?

整整二十年!為啥你覺得一道菜能跟軍工產品比精細?要比咱就拿菜比菜,拿兵器比兵器。我是真不懂日本就憑几道高端餐飲,連飛機都造不好(今天心神飛上天了嗎?)有啥資格說別人傻大黑粗。題主以為工業品是砸錢砸出來的,就日本那個被美國閹割的工業體系,心神砸了不少錢出來吧?它飛起來了么?
都是捏飯糰的手,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首先題主問的題目是關於工業的,作為一個機械狗我就來從工業角度講一下。

我不太懂題主所言傻大黑粗是指神馬?所以只好依我愚見先一一分析,

粗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題主指的是零件粗糙度也就是大多數人看來的美觀(鋥光瓦亮當然美觀),這個在工件設計過程中是必須要經過充分考慮到,你比如很多內孔就需要把Ra加工到極小的水平而絕大多數外表面並沒有這個必要,為什麼呢?節省工時!

比如我既然可以衝壓或者澆鑄出一個工件,我為什麼要用毛坯通過車鉗洗刨n道工序才能最終得到一個零件呢?關鍵是雖然澆鑄表面粗糙屬於你所說的傻大黑粗的範疇但是我就是比你快啊,而且我工作起來不比你差啊,那我為什要勞神費力追求美觀還要對外表面磨平?既然題主也加了工業的標籤,想來不應該不明白工業的一切就是實用。

畢竟你瑞士手錶慢工出細活可以一年賣一個,一個吃一年。可是我土鱉工廠不行啊,我一年做一個拖拉機有人願意出我一年的薪水買這台拖拉機嗎?哪來那麼多傻大戶?

當然我說的是造常用機械,中國的國標不是只有一個精度尺寸!拖拉機有拖拉機的製造標準航天飛船有航天飛船的製造標準,某些人啊總是偷換概念拿別人的太空梭比咱家的農用機械那我沒辦法。

比不了,咱真比不了,俺們農用機械就是傻大黑粗皮實耐操,要不你羅斯羅伊斯(懂的大神別噴我我在釣魚)開到地里飆一圈?當年也有大神用造賓士的勁頭造坦克,結果反倒被一幫用造拖拉機勁頭造坦克土包子打得屁滾尿流。

那麼有人要問我是在反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嗎?恰恰相反,我堅信即使再"傻大黑粗"的產品也有必須要精益求精的地方,更不要說那些每一個墊圈都要精益求精的太空梭了。

想必學過振動波動的都知道有座叫塔科馬海峽大橋的倒霉蛋,全長1500多米的懸索大橋通車僅4個月被風吹塌了,而且關鍵在於不是什麼超強颱風而是只是普通的67公里每小時的6級強風(颱風是12級不懂的別瞎噴)這個風力理論上是根本不可能摧毀一個鋼筋混凝土建造出來的大橋的,別說大橋了較粗的大樹怕是都吹不斷,那是為什麼橋能被吹斷呢?因為當時風有一個0.2赫茲的頻率引起的大橋震顫(雖然並不同於士兵齊步走過橋那種的周期性震顫)這種震顫最終放大了風對大橋的作用,期結果就是橋像擰麻花一樣最終被擰斷,如果當時美帝人民可以在空氣動力學和結構分析上精益求精充分進行風洞實驗而不是忽視這一點,也不至於出現這種杯具。

下面最後來說體質不是問有沒有啥細節決定成敗的例子嗎?有而且要不是中國人的嚴謹認真日本人差點兒害了三峽工程。下面是事情經過為引用。

《特寫:三峽工程首例對日索賠紀實》全文如下:

2000年5月8日上午,湖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駐三峽工程辦事處檢驗員王春來正在當班,接到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下屬國際招標有限公司來人的報驗:「從日本進口的一批熱軋鋼板到貨了,請求儘快檢驗。左岸電站工地最近就要投入使用。」

據介紹,這批鋼板主要是用來製作直徑12.4米的引水鋼管,直接相連於左岸7-14號水輪發電機組的蝸殼部位,將被澆築在混凝土壩身上永久使用。

三峽工程有關專家說:「這是承接三峽工程心臟的主動脈血管,直接關係到三峽工程的內在質量,業主上上下下都很重視。特別是承受著來自庫內393億立方米水形成的幾十萬噸、甚至是幾百上千萬噸的強大壓力,所以對板材質量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延伸性能和衝擊韌性等四大項技術要求極高。」

為此,三峽工程業主在年初運用國際招標方式,通過日本出口商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優中選優地選定了日本鋼鐵製造業巨頭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生產的低合金碳素結構鋼板。

總合同量達4000噸,價值170多萬美元,要求5月份全部運抵三峽壩區,6月份投入使用。

此次報檢的首批共60塊,重669.408噸,貨值28萬多美元。按照工程進度要求,這批鋼板如果檢驗合格,立即被巨型卷板機加工成1/3弧狀,然後吊運到施工現場焊接成引水管通道。

左岸電站是三峽二期工程中的核心工程,1998年澆築站房基座,預期2006年建成發電。今年是左岸電站水輪發電機組安裝的關鍵時期,一旦貽誤一天,就有可能對一環扣一環的三峽工程建設帶來影響。

次日上午,王春來向檢驗局駐三峽辦主任余良報告了有關情況,早早來到會議地點,與這批進口貨物相關的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下屬的幾個單位和監理單位西北水利設計院,以及日方住友金屬都派出項目負責人或代表,就這批鋼板檢驗事宜進行了商談。大家依據小王的意見確定了檢驗程序,然後,一齊來到鋼板存放現場實施抽樣。

經抽樣檢測,這些鋼板每塊長13.15米左右,寬1.72-2.03米不等,厚度均為58毫米,平均每塊重11噸。抽檢的樣板尺寸規格和外觀質量均符合合同要求。

5月11日,小王又會同三峽工程業主方面從5塊樣板中,截取大小尺寸為250×60mm樣坯,送往國營403廠實驗室進行化學成份和物理性能實驗,這是我國檢驗檢疫部門認可的鋼材實驗室。

然而,檢測結果卻出人意料,實驗報告顯示:

在檢測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延伸性能、衝擊韌性等4個項目中,1-4號試樣的衝擊韌性達不到合同要求,也與日方合格單提供的技術數據相差甚遠。

圖為三峽大壩。

「不合格?不可能!」

「日本是當今世界上頭號鋼材生產強國,從品種規格到質量精度無一國家能比,咋會有問題呢?」

「人家廠檢合格單做的多細,詳盡列出了各類技術項目的檢驗數據。這些結果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合同要求……」

「這是特種鋼材。會不會是我們實驗室條件滿足不了要求,才檢出不合格的呢?」

……

由於首先檢出日方鋼材質量問題,引起種種猜測和議論,給三峽辦的檢驗檢疫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把『合格』當成不合格,影響了三峽工程建設進度,檢驗檢疫部門負不起責任,自身的聲譽也將受毀;把『不合格』當成合格,一旦三峽工程出了質量問題,檢驗檢疫人員也就成了千古罪人!

三峽辦余良主任和檢驗員王春來倆人一合計,決定擴大抽樣比例,進行二次實驗,在原來5塊樣板的基礎上,再增加抽取5塊樣板,重新進行4個項目的全面檢測,重點做好衝擊韌性和延伸性能實驗。

5月30日至6月6日,余良帶領小王天天守候在實驗室,組織人員一次次認真地進行檢測……

實驗中,他們還邀請三峽工程業主的監理單位,對從制樣到檢測的每個環節都實行跟蹤現場監理,進行全程錄像,再一次證明,中國檢驗檢疫部門對這批鋼材的檢驗是認真的、科學的、嚴格的,實驗室的加工條件、人員素質、技術標準及檢測方法也都具備了實驗要求,完全有能力承擔起這一併不尖端的常規實驗。

第二次的實驗報告出來了,標明樣品仍然不合格。他們還發現不少檢測數據不是分布在一個相對集中的區域內,離散度很大,由此進一步判定板材整體質量不均勻。

三峽辦的檢驗檢疫人員再次斷定這批板有質量問題。余良、小王他們來不及多想,迅速把這一重大情況向宜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領導作了報告。最後,經研究確定,立即向三峽工程業主通報了檢驗結果。

按照中國檢驗檢疫要求,三峽工程業主有關方面,把檢驗結果向日方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作了簡要通告,要求日方儘快派人前來處理。

誰知日方卻以傲慢的口氣,回絕道:「不可能,不可能!我們是世界上一流的名牌企業,絕不會出現這樣的質量問題。你們的檢驗數據忽高忽低,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最後表示,他們希望看到中國檢驗檢疫的正式結果證書,否則是不會前來洽談的。

為慎重起見,6月13日,余良和王春來帶著有關資料和樣坯趕到湖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就有關情況作了專題彙報。局領導指示將有問題的兩個爐號、4塊試樣送武漢鋼鐵研究所,就衝擊韌性和拉伸性能進行再次實驗。結果顯示,其中3塊試樣的衝擊韌性依然不合格!

一套樣坯,兩處實驗場所,三次檢測均出現不合格。該批鋼板存在品質缺陷,已毫無疑問。

6月19日三峽辦在三次檢驗結果的基礎上,擬出了編號為420004100002808品質不合格證書,經省局主管副局長審定簽發,給日方以明確和肯定的答覆。

圖為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的鋼鐵製品。

接到中國官方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不合格品質證書後,日方也似乎感到了事情不妙,迅速組成了龐大陣容的談判小組,派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總部代表植田浩幸及武漢辦事處負責人川島誠一郎、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技術負責人大西一志及上海辦事處的渡邊太郎等有關專家人員趕到宜昌,就這一問題進行直接會談交涉。

6月22日上午,中日雙方第一次短兵相接地坐在了一起,就鋼板出現的質量問題開始談判。

中國檢驗檢疫部門作為談判的第三方,首先向日方通報了檢驗結果,並就整個檢驗過程作了全面詳細的介紹。

然而,日方對此不屑一顧,時不時打斷中國檢驗檢疫人員的發言,咄咄逼人地再三質問。一會說中方抽樣不規範,一會說中國實驗室條件太簡陋,一會又說檢測標準是不是不科學……

凡此種種,歸結一點對這一結果表示懷疑,不能接受。還一再反覆強調,他們的鋼板是按合同要求規規矩矩組織生產的。

上圖左起第四位就是日本住友金屬工業株式會社技術負責人大西一志。

面對日方的無理狡辯,我檢驗檢疫人員也毫不示弱,不卑不亢、有理有據地一一予以回應和駁斥……

談判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你來我往,頻頻過招。末了,日方看使出渾身解數也壓不住中國人,不得不向宜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復驗要求,並由三峽辦一起與日方三井和住友兩株式會社,在工地現場進行共同抽樣。

這一次又從全部爐號中抽取12塊鋼板(包括前面所抽取的10塊),再從其上截取尺寸為300×85mm的樣坯。日方同時還把2號和9號鋼板的試樣,帶回日本本土進行檢驗。

根據日方要求,有關方面著手對出具證書的檢驗結果進行複核。依據商檢法實施條例中所規定的復驗程序,宜昌局在省局的指導和幫助下,特意聘請省局化礦處處長劉中南為專家組組長、高級工程師劉定發和鋼材科科長鄧富強為專家組成員的復驗專家小組,具體承擔這批鋼板的復驗和證書的複核工作。

專家們慎重篩選決定,把所取樣坯送往中國進出口商品質量認證委員會認定的武鋼集團質檢中心CCIBLAC實驗室進行檢測。

正當專家小組在武漢準備展開工作之機,不料「留守」的日方代表川島誠一郎、渡邊太郎二人按總部的「旨意」,向專家小組提出了一個個非份要求:首先一定要由他們在武漢選實驗室,遭到中方拒絕後,又提出希望參加實驗全過程,從樣坯加工和試樣檢測都能夠在場。

對日方這一「鬼把戲」,幾位專家心知肚明,復驗室能受日方左右?這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更是國際貿易中一個國家尊嚴和主權的體現。

劉中南處長義正詞嚴地指出:

我們的復驗,是按照國際慣例和我國的法律依法進行的,本著科學公正和實事求是的原則,不會偏聽偏信哪一方,也不會受任何一方的影響和支配。

既然你們委託我們復驗,我們有權利按規定選定實驗室,並對結果負責。

你們的這些要求,在國際貿易中無論哪國的公正鑒定機構也不會接受和答應的。

一席話,說得日方代表尷尬至極,再不提其它「想法」了。……

7月4日,專家小組出具的復驗報告,正式傳真到宜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受其委託,根據國家局《進口商品復驗辦法》的規定,對三峽辦出具的編號為420004100002808品質不合格證書,按照TGT-TGP/EM200001JP合同規定,我們對檢驗該批進口鋼板所依據的標準、方法及檢驗程序進行了審查,認為整個檢驗符合合同要求。

三峽辦與日方共同抽取的12塊復驗樣品,專家組依據合同規定的標準,制定了檢驗方案,並決定此次實驗在武鋼CCIBLAC實驗室進行。專家組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了監督,實驗程序符合標準規定,檢測結果見CCIBLAC實驗室報告。

根據報告,專家組認為編號為420004100002808品質不合格證書的檢驗結果是正確的。

圖為三峽大壩。

向日方作最後攤牌的關鍵時刻到了!

7月12日,中日雙方再次會聚三峽壩區進行第二次談判。這一回,日方派出了以高級專家、住友金屬本部厚板部主任永吉明彥為代表的5人談判小組。

中方首先向日方宣布復驗結果,並緊緊圍繞著鋼板為什麼會出現質量問題,日方廠檢合格怎麼解釋,日方對三峽工程這一項目工期延誤應負的責任,如何儘快向中方作出應有的賠償並保證今後供貨質量等關鍵問題,向日方展開了質詢。

這一次,日方與上一回彷彿判若兩人,不僅對中方友好客氣,還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恭敬。最後十分認真地表示:「完全信服中國檢驗檢疫部門的復驗報告!」又承認因其採用了尚不成熟的「新」的生產工藝,致使鋼板質量出現偏差。就此進一步做了一連串的「解釋」。

後來,中方得知中國檢驗檢疫的復驗結果,與日方帶回國內的樣品檢測結果是十分一致的。

日方代表永吉明彥在會後不得不站起來,對中國檢驗檢疫在這批鋼板檢驗中所做的一切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因其鋼板質量問題所給三峽工程建設帶來的影響給予深刻道歉;對已檢出的不合格爐號鋼板答應全部退換;對剩餘2個爐號暫未發現質量問題的14塊鋼板,願意協助中方實施逐張檢驗,如不合格也一併退貨。

今後供貨中,一定保證鋼板質量。由此,給中方造成的損失,日方「將儘快派人前來進一步洽談,並積極進行作出賠償」。

談判結束後,檢驗檢疫人員又按照談判結果,應中日雙方的申請,對另外兩個爐號的鋼板,進行了逐張取樣檢測,其結果仍達不到雙方約定的合格比率要求。至此,日本住友金屬發來的首批60塊鋼板,被整批判為不合格品,作全部退回處理。

三峽工程業主各方對中國檢驗檢疫人員,在這次歷經2個半月的引水鋼管進口鋼板檢驗、出證和談判中,所表現出的嚴謹求實、公正科學的態度和敢於同發達國家進行技術較量、鬥智斗勇的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介。

對他們盡職盡責、嚴格把關,為保證三峽工程順利建設和千秋大業質量所做的大量工作也進行了充分的肯定。

圖為三峽大壩。

談及此事,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廠壩部副主任沈善良讚不絕口:「太感謝中國檢驗檢疫的同志們了!多虧了他們把『關』把的嚴,及時發現了鋼板質量問題。要不,引水管用上了這些鋼板,就可能出現重大的事故!」

那麼,可能出現的事故程度究竟如何呢?

接著,這位教授級高工向記者形象地描述道:

水輪發電機組引水鋼管設計上要求是永久性使用不修復,所以對鋼板的質量要求也相當高。

由於水是從110多米高的閘口通過引水鋼管排山倒海般噴涌而下,流量達每秒1020立方米,形成雷霆萬鈞般的強大的慣性,衝力有數十萬噸。

這就要求引水鋼管管壁的抗壓能力至少為1.75兆帕的極值,經受的衝擊功要求達到大於40焦耳,才能保證引水管道不致於破裂。

否則,像這樣的衝擊韌性嚴重不合格的鋼板用上了,別說引水管不可能保證幾百年上千年不出問題,即便要求試運行就有可能發生鋼管爆裂的重大事故。

如果真這樣,那事故將是災難性的不可估量的。

因為鋼管破裂猶如管涌,澆築在管道上面的三、兩米厚的混凝土,何以抵擋這萬鈞之力呢?再說要關掉大壩內引水鋼管進水口的巨型閘門,至少需要3.5分鐘。

也就在這頃刻間,左岸整個電站廠房及14台機組,將會化為一片汪洋,機毀人亡直接損失得達數十億甚至上百億之巨。若重新進行修復,至少需要一年。

這期間,首先要扒出鋼管、拆掉廠房和發電機組,加上維修重建要比原始初建要耗費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會波及到國家和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

所以中國傻大黑粗?那是你"看見的"傻大黑粗,如果你是一個工程師的話只能說你太naive了只憑表象來評價一個產品。正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在工業加工過程中一切精度要求都必然有他的原因,你比如內孔比外表面光滑度高是因為要減少摩擦,裝配設計時要以軸承精度為基準是因為軸承更難進行切削,齒輪漸開線是為了在任何一刻齒輪轉動的時候都時刻有接觸面提供等大的約束反力,什麼是工業?這就是工業!什麼是國標?這就是國標!他可以細緻到把你細分得你親媽都認不出來,所以不論是滋油皿煮美利堅,還是傻大黑粗蘇維埃,以及師承毛子體系的土鱉,任何一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都必然有一套科學統一的工業技術指標,而不像某東洋小國連鋼材這種最基本的工業原料都可以隨便造假各項指標可以信口胡謅,反倒把大把精力用來捏飯糰,我想這也許就是一個躬匠大國和一個工業大國的差距所在吧……


誰說蘇聯產品傻大黑粗不好的!最近跟一個吉爾吉斯留學生出野外,他手上有一個1978年產的蘇聯羅盤,比我歲數都大,作風簡單粗暴,直接把針焊在一塊厚金屬板上(不知道材質,但是肯定不是鐵的,會干擾磁針),漆都不刷,除了需要定時加點潤滑油不需要任何維護。就是下面這貨。

然後我嘲笑他的羅盤太簡陋不好看的時候我剛用了一星期的國產新羅盤蓋子掉了。現在正在求他回國給我進口一個蘇聯羅盤當傳家寶。


應該說,傻大黑粗是一種朝氣蓬勃的氣質。一如維多利亞時代的蒸汽朋克,鍍金時代的美國西部,戰爭時代的蘇維埃以及互聯網時代的中國。

這些都是上升期國家的共同特點,因為日新月異發展已經足夠我們去奮鬥,完全沒有精力在細節上精雕細琢。

反過來,你可以想想那些在藝術上精雕細琢,繁縟浮華的,幾乎都是一個又一個時代的喪鐘。


德日這種也好意思說自己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你德日歷史上可曾有過資產階級革命?英國光榮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南北戰爭,人家敢說自己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是因為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你德日最後還不是在封建地主的裹挾下走向法西斯?

壽司之神這種東西你真的喜歡啊?為什麼爺爺做壽司,爸爸做壽司,兒子做壽司,孫子做壽司?假如換做是你,你做一輩子煎餅,你兒子你孫子也做一輩子煎餅,最後大家說你是煎餅之神,你是不是覺得滿臉都是細節的榮光?階級固化得都只能一輩子做壽司了,這種國家留著還有什麼用?房價漲得時候天天嚷嚷著階級固化,回頭對壽司之神、煎餅之神之流交口稱讚,題主,腦臀分離是一種病,得治。

另外題主在享受每天8小時工作制、帶薪年假、周末雙休的時候,要感謝,要珍惜。這些都是工人運動、社會主義運動的結果,不是資本家慷慨的賞賜。資本家只會給你一個沒有用的壽司之神的名頭,然後讓你一輩子做壽司。


蘇聯的鋼鐵洪流就叫「傻大黑粗」,日本人做壽司就叫「工匠精神」、「最後的理想主義者」,這樣玩雙標,好嗎?

還有啊,現在的「工匠精神」、「情懷」、「理想主義者」已經被某位羅姓相聲做手機的給玩臭了,正經廠商現在沒幾個過度給自己貼上述標籤


以前答過了,貼一下:

如何理解《壽司之神》中小野二郎的"職人精神"?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31934/answer/202186954
一般稱為「匠人精神」

知乎上正面評價高度讚揚的已經很多了(畢竟日乎,笑),隨便搜就有一大堆。
從理性角度剖析一下,這種不就是內卷化現象嘛。

美國人類學家亞歷山大·戈登威澤(Alexander Coldenweise)。他用這一概念描述一類文化模式,即當一種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它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使自身轉變到新的形態,而是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複雜化。吉爾茨借鑒戈登威澤的概念來描述「由於內部細節過分的精細而使得形態本身獲得了剛性」的形態。[2] 吉爾茨的「農業內卷化」的主要特徵是勞動密集化、系統內部精細化和複雜化。

日本人的注重細節其實是內卷化表現,人力不值錢,尋章摘句老雕蟲。
對比,蘇聯中國工業化階段的傻大黑粗恰恰是飛速進步擴張的體現。

其實中國現在吹匠人精神,也挺合適,畢竟是自北宋以來內卷化1000多年的國家,內卷化下總得找點事干。

人力成本高的白皮就不用扯淡這個,德國搞機械臂比人精確多了。

補充個例子,小時候都聽過的日吹故事:洗七次碗,還有把馬桶刷到可以喝水。

出處是著名普世價值洗腦刊物《讀者》。

相關回答

大風:如何看待國人評價日本人有小禮而無大義這句話?

日本煮飯爺爺被譽為「煮飯仙人」,標榜匠人精神,是否過譽了?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773677/answer/248573684


傻大黑粗才是一窮二白的國家應該發展的方向啊。。
先解決有無問題,再解決好壞問題。


中國國企為了不讓國人對工業失去信心,順便照顧面子,攻堅幾個月強行搞定圓珠筆珠。哪怕實質上根本沒必要去做。

技術可以一時落後,但是絕不會氣餒,絕不被河殤派的風言風語打垮,從零開始,奮起直追。手機,高鐵,面板,乃至光伏,剛開始都是被河殤帶著節奏猛砸膝蓋,但最後卻一個個實現了技術突破,創造了輝煌。

這才是師承蘇聯早期的,鐵與火的工匠精神。
(然而,蘇聯後來卻把這個精神搞丟了。)


題主後面那個壽司吧,從文藝的角度挺好的,但其實日本那種文化已經嚴重影響經濟發展了。。。。。。所謂的工匠精神只適合高附加值產業,但根本不需要太多人力需求,長期只會帶來失業率和大量人力轉移到低附加值產業,而且所謂的工匠文化是一種保守的文化,日本近二十年來各種錯過技術革新,很難說沒有你所謂工匠精神的鍋。


卸腰。

鑒於題主總是亂改問題,還是例行貼上原問題吧。

——————分割線——————
不得不說這次邀請的還是挺應景的。
開頭自然上近來最熱的圖辣。嘖嘖,匠人,匠人!(拱手)

————分割線————

打臉完了下面進入正題:

知乎現在有個規矩是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而在這裡我想先問的是題主被困在火星上多久了,這都什麼年月了我國工業體系還師承蘇聯「傻大黑粗」啊……所以題主究竟是當年被火星3號帶上火星的第一批移民還是來自50年前的時間旅行者呢?

請題主來告訴我,這些誕生在我國工業體系下的東西這麼就傻大黑粗了?啊?怎 么 就 傻 大 黑 粗 了 ? ? ?

圖有網上找的也有自己拍的,裡頭有大的,有黑的,當然也有粗♂的,但你要是說這些是傻大黑粗那就不講道理了。

就是這小鎖蜜汁喜感……↓↓↓

所以如果要是說我國的中低端工業產品或者曾經的工業產品傻大黑粗那也就認了,事實如此不能不讓人家說,然而題主把這個屎盆子往中國整個工業體系和中國企業上扣是幾個意思?

那麼下面我們再討論討論傻大黑粗的問題,說實話我沒搞清楚題主所謂的「傻大黑粗」指的是外觀上的笨重、不精細還是指的粗製濫造工藝不達標。何況在實操過程中有很多時候「傻大黑粗」和「粗製濫造」還真的不是一回事。但是有一句話需要說在前頭:拋開標準和性能指標談工藝的都是流氓。對,都是流氓。

任何一種工業製品,其首先要考慮的是有無設計缺陷這樣先天的硬傷,可否補救,補救後能否投產,而投入生產後需要滿足的是在設計時就定下的技術指標,包括尺寸、工藝、公差大小等等。

比如說一件金屬構件,用哪種金屬做?要做多大,做成什麼形狀,誤差多少?是要焊接還是鉚接還是鑄造還是要用到其他什麼工藝?焊縫多寬多深?焊料填多少?溢出量要控制在什麼水平?是整體鑄造還是分體鑄造?表面平整度有無要求?是否需要打磨?是否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如此這般不一一贅述,其他產品視具體情況同理。

而後才能去評估產品實際的性能如何,質量如何,包括耐用性如何,可靠性如何,多個構件在安裝的時候整合度如何,兼容性如何,人機功效如何,改裝升級的空間如何,有無暴露出之前沒發現的問題,能否進行補救等等。

那麼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從設計到成品,再到後續的改進,整個過程如果走下來的話涉及的方面顯然過多,靠人的主觀意志去對這中間那麼多個環節進行把控顯然不切實際,畢竟很多精細的玩意兒如果只是靠肉眼或者手感經驗之類的去搞個大概差不多,追求所謂「匠人精神」那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境界,那在質量和性能上根本沒有保證,更談不上批量生產了(就算達到了可以靠經驗控制公差的水平,敢問這種級別的工匠有幾個?這些工匠一人一天又能生產多少製品?滿足奢侈品市場或許還可以,但是如果談及工業體系那就算了吧)。

且不說去造飛機發動機高端電子設備這些精密的玩意,就是造一支最常見的手槍,靠普通人的感覺去車削構件,最後很可能連完成組裝都很難做到,就更不用說拿去使用了。

為了更直觀的說明這個道理我就上幾張1911的圖紙吧,給你個車床儘管徒手車,反正大小厚薄有一點點不對你就別指望能裝上去了,就是能也沒法正常使用放心吧。

所以,這裡就得吐槽題主那蘇聯的核火炮(工業產品)和小野二郎老爺子的壽司(手工製品)類比是多麼不靠譜了。

但問題還是要解決的。在工業生產中,如何才能最大限度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且便於批量生產呢?其實在一個世紀前人類就已經找到答案了,那就是——標準化生產。

其實在更早之前人們就有實現標準化的這樣一種意識了,只不過在實施的過程中不系統、不完善,且僅僅是作為一種經驗來應用。直到上個世紀初,標準化生產才被正式拿到學術上討論並建立起了一套成功的運營模式。

這裡就不得不提兩個美國人了,第一個叫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他在1911年的時候發表了《科學管理原則》一書,闡述標準化方法是科學管理的方法。可以說為標準化生產奠定了理論基礎。

就是他↓↓↓

第二位大家就比較熟悉了——亨利·福特,沒錯,就是搞汽車的那位福特,他是標準化生產的偉大踐行者。1913年,福特創立了全世界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這種流水作業法後來被稱為「福特製」,並在全世界廣泛推廣。這種制度是在實行標準化的基礎上組織大批量生產,並使一切作業機械化和自動化,成為勞動生產率很高的一種生產組織形式。

既然提到了標準化生產,那自然要提一提標準了,所謂標準,在技術意義上即:一種以文件形式發布的統一協定,其中包含可以用來為某一範圍內的活動及其結果制定規則、導則或特性定義的技術規範或者其他精確準則。其目的是確保材料、產品、過程和服務能夠符合需要。

很多人認為所謂標準就是規範一下生產過程中的要點而已,其實遠不止於此。在產品投入生產之前,設計產品有設計標準,繪製圖紙有畫圖標準,圖紙的紙張選用也有標準。在產品走下生產線投入使用的時候,操作和維護也有相應的標準,產品進行改裝、升級同樣有與之相關的標準和技術指標,甚至是報廢銷毀也需要按照適用的標準執行。

故:實際上標準貫穿工業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貫穿工業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

(隨便找了本,這個就是和設計和製圖相關的一個標準圖集。嗯,就這麼厚)

在標準的制定上各家有各家的不同,國有國標,行有行標,標準和標準之間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這個倒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有一個結論是不會變的,那就是只要這個國家構建起了現代工業體系,那麼他們就一定有所奉行的標準,在進行標準化生產。蘇聯中國這些國家也不例外,這樣就確定了一點:這些國家的工業產品同樣是標準化生產模式下的產物,而非眼睛一閉胡亂造出來的。這也就是我在之前要強調在實操過程中有很多時候「傻大黑粗」和「粗製濫造」不是一回事的原因。

所以如果有人一看某個產品外觀比較丑就直接給出該產品非標準化生產,性能和質量無法保證的結論,而不是先去看看產品有無相關標準和技術指標的話,那隻能說明他根本就沒有標準化生產這個概念。

不然題主你覺得要是沒有標準化生產二戰的時候美蘇這些國家是怎麼爆兵的?

那估計就會有人問了:既然進行了標準化生產,那為什麼還會出現傻大黑粗?對此只能說,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對於標準的概念還沒有充分的理解。標準從來不是為了杜絕傻大黑粗的,標準規範生產,提高生產效率,確保產品的性能質量趨於穩定,歸根結底上是讓生產更加符合本生產項目的需要,而不是讓你的東西看著更漂亮。當然,如果產品在美觀方面存在要求那麼標準中也會對這方面做出規範的。

在理想狀態下,當所需標準趨於完善的時候,嚴格按照標準內容組織生產,可以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性能質量儘可能穩定的產品。按照標準,該精細的地方必須精細,該粗糙的地方必須粗糙,不做要求的地方就別畫蛇添足,而在標準規定內容的基礎上隨意進行增加、刪減或者改動,都可能會在無法提升質量和性能的情況下徒增工時,或者對產品的質量和性能造成隱患和損害,乃至引發一系列事故。

所以在一個國家的工業體系下,有傻大黑粗的坦克和拖拉機與有非常精密的飛機發動機和宇宙飛船一點也不矛盾,需要不同,標準不同而已。

(應題主要求放圖:去年在航博拍的al31-f 這款發動機的性能如何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和傻大黑粗沒什麼關係)

繼續放圖

(也是去年在北航拍的解剖六爺,那會兔子工業還真是師承毛子,雖然放在今天六爺的性能和工藝肯定是不夠看了,但是肯定算不上傻大黑粗)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標準化生產下還會出現傻大黑粗的產品了,原因無外乎兩點:

要麼是產品無需進行精細化處理,看上去粗糙但並不會影響性能和質量,也不會影響組裝整合、升級改裝等,這種時候如果進行精細化處理反而會徒增成本和工時,降低生產效率。

另一種情況就是產品確實需要被造成傻大黑粗的樣子。舉個例子:在施工過程中會有一個工藝叫作「鑿毛」,即把澆築好的建築構件(或完成安裝的預製件)鑿粗糙,構件只有完成鑿毛後,才能與隨後澆築的構件進行更緊密的連接。

故而題主在談工業的時候對這些必須要考慮的東西隻字不提,只是用品相判斷市場競爭力,通過對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的比較來衡量國與國之間的工業水平,就顯得十分奸奇了。不過這倒是也讓我們明白了為什麼題主會將核火炮和壽司放在一起。用食物中的奢侈品來歧視批量生產的重工業製品,雞同鴨講,如是而已。


(敢問小野老爺子店裡一天能供應幾桌壽司?這點產量能佔多少市場份額?軍工貿易真的不參與市場競爭么?題主你知道ak47賣了多少么?)

繼續說。

或許還會有人問:既然都在進行標準化生產為什麼產品還會有高低優劣之分?這個問題其實也不難回答——除標準外,能對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產生決定性影響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性能指標。在雙方都嚴格進行標準化生產的情況下,誰的技術指標定的高,那他的產品顯然會對對手造成屬性上的壓制,差距也就隨之造成了。(當然是在技術成熟能保證生產的前提下)

打個比方,玩紅警的時候建倆兵營,一個只造動員兵,另一個只造海豹部隊,然後讓產出的這兩群兵互毆,哪一方會贏?

說了那麼多估計有人也不好明白,下面舉個更直觀的例子,我們拿蘇聯和日本同時期大量生產的工業品進行直接對比,就可以十分生動的說明這個問題了:

我上過的坦克加起來也得有四五十輛了吧,下面這個就是前年在坦博拍的斯大林-2 ↓↓↓

完全符合題主所說的傻大黑粗標準,車體表面極其粗糙,凹凸不平,沒有進行任何精細化處理。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它在戰爭中的表現,原因很簡單——這車看著是粗糙,但,人家技術指標就在那裡,裝甲厚度就是這麼厚,防護達標,發動機馬力就是這麼大,機動沒問題,122大管子搞火力支援也完全沒毛病,各部件在組裝成車的時候整合度和兼容性也還沒大問題,在戰場上自然也皮實耐用,足夠和老虎這些同等級別的對手抗衡,而且還比德國的重坦的成本低可靠性高,更加容易生產,可維持較高的裝備數量……OK,那這車就是挺經典的,只要使用得當在其所處的那個時期表現就不會多差。事實上,對於蘇聯而言,把-2表面處理一下弄到平整光滑也沒有太大的技術問題,但是何必呢?對外觀進行精加工能對坦克的性能提升多少?裝甲厚度還那樣,裝甲的強度也沒變,因為沒換材料,車重因此也沒變,火力和機動性也沒變,但工廠卻要因此多花費幾個工時,生產速度就下來了,生產效率也就下來了,那毛子怎麼維持他們的爆兵優勢?

那有同志會問了,表面這麼粗糙,會不會影響日後的改裝升級啊?

呵呵 ↓↓↓

好那讓我們接著看看日本貨,97中戰,日本二戰時期的坦克主力:

嗯,細節不錯,耐看,表面平整光滑,鉚釘有板有眼,就像他們的壽司一樣,比蘇聯的傻大黑粗不知高到哪裡去了……那,敢不敢拉出來和蘇聯坦克干一架?就不和-2比了,不太公平,就和同為蘇聯主力坦克的t-34比好了,敢問97在火力防護機動數量哪個方面能撈到一點優勢?

這就是所謂的標準化不能杜絕傻大黑粗,傻大黑粗不等於粗製濫造,技術指標在標準化生產中對產品性能起到決定作用最好的一個例證。


所以,談工業體系,不要去灌所謂「細節決定成敗」的雞湯,因為都是在按標準造東西,手工業時代早就過去了。現在決定成敗的,是你的技術指標夠不夠先進,設計理念有沒有硬傷,制定的標準是不是合理,你的技術和工藝和材料等等能不能達標,生產出的工業品是不是真正符合你的實際需要,使用過程中性能和質量的真實情況如何,你有沒有正確使用該產品等等……

坦克和飛機是這個道理,壽司其實也是,照相機鏡頭其實也是。這中間不存在什麼誰的細節好誰就成功,只不過是生產需要不同,產品定位不同罷了。

就像你不能拿坦克當汽車開,也不能拿小野老爺子的壽司當飯吃,也不能改變傳統光學設備在當今的智能電子設備面前市場競爭力已顯疲軟的事實。

忘了柯達是怎麼死的了?

綜上所述,我沒有懟題主的意思,但是題主你這個問題真的是問的有毛病,癥結根本不在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也不在於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你在問題中提到的這些因素是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方面的問題,和技術層面的工業生產不是一回事。不是毛子工業不行,也不是德日工業很行,只能說是你對於現代工業體系缺乏基本的認識罷了,當然這也不是你的錯,畢竟公知用這一套東西忽悠了太多人了,題主應該只是個受害者。至於公知們為什麼要在這個話題上忽悠人其實也不難理解: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兔子工業體系強大了,兔子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變強了,兔子產品的性價比變高了,那爸爸們的產品該怎麼辦呢?爸爸們的品牌怎麼制霸中國市場呢?不把社會主義國家的工業唱衰掉,人家怎麼去全球建廠買東西抬價格實現利益最大化呢?

都是生意啊。


——————題外話——————

當年和一個藍小將撕。

他說:中蘇的坦克表面處理的過於粗糙,是辣雞。
我說:表面粗糙不影響性能和質量又怎麼了?
他說:表面粗糙就說明國家工業水平不行,這樣的坦克開上戰場也是給國家丟臉。人家美國坦克表面這麼就很精細呢?

一時語塞。

原來當年直搗柏林的蘇聯坦克給毛子丟臉了啊……長見識了。還有,如果給義大利的那些脆皮弄個施華洛世奇認證鍍金鑲鑽鏤空雕花掐絲琺琅裝甲,是不是被盟軍給擊毀了也倍兒有面子?

這大概就是類似於網遊小學生玩家那種什麼好看氪什麼的心態吧。然而現在不少遊戲里都出老兵系列了啊……

對了,你美那個時候的坦克表面處理精細是吧,來來來,這是你美當年的巴頓,在北車研那大院里拍的,來看看那會你美能精細到哪去。↓↓↓

更新:來,答主,你要的日本電子產品。@左誠


題主說:在全球商業競爭中還遺留著計劃經濟的毛病

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中國學習蘇聯的計劃經濟,只有第一個五年計划起了個步,到了二五計劃,蘇聯撤走了專家和援助,沒有技術和設備,搞什麼計劃經濟?

中國從來沒有真正實施過計劃經濟,題主張口就欽點了一個「計劃經濟的毛病」,怕是受錯誤的輿論影響太深了。

如果題主說糧票物票是計劃經濟,很不幸,美國二戰時期國內也大規模實施配給制度,如果題主把配給制度當計劃經濟,是犯了很大的錯誤。

順帶一說,美國至今仍然在使用糧票。

@李忌知

跟你說個歷史事件吧,大英帝國還是世界霸主時期,愛爾蘭土豆因為感染病毒全部歉收,導致愛爾蘭地區出現大批饑民,饑民你懂的,有錢人不可能成為饑民,成為饑民的都是本來就窮的農民,但是這代表大英帝國全國糧食減產了嗎?當然不是,大英帝國立刻就從美洲運來大量糧食,但是,收費!還貴!愛爾蘭人買不起,要麼就去賣淫,要麼就去犯罪坐牢混口牢飯,要麼就移民,要麼,要麼就餓死了,人家大英帝國才不會跟我們一樣直接賑災,賑災糧免費的,人家收費的。大英帝國根本不缺錢不缺糧食,本土卻大規模餓死人,基督教世界霸主大英帝國就這麼玩的,你能說是因為糧食不夠才搞糧食配給制度嗎?根本不是。


國內做不好細節的大企業早就死了,不知道你說的是阿里巴巴細節做的沒亞馬遜好?還是微信細節做的沒有skype好?還是華為細節做的沒有索尼好?還是順豐快遞細節沒有ups好?航天工件差0.001毫米都可能出事,中航工業細節做的不好?


沒明白題主想問什麼。

前蘇聯的自行火炮在怎麼傻大黑粗,不管從加工精度和品控等任何一個方面,也不是手工捏的壽司可以比的。說前蘇聯傻大黑粗只有美國有這個資格,其他國家都沒有。你要列舉日本產品精緻的一面得那日本90年代至2000年左右生產的電子產品呀,手捏的壽司算個毛線呀,壽司都是神,那日本90~2000年造的超算、家電、汽車等等那是神神神…………。

不可否認日本工業還是有可取之處,但是題主完全搞錯方向了。日本確實造了不少精緻優美的工業品,但是代表絕對不是壽司。從這也反映出 ,日本嚴重衰落了,以至於有人要吹都吹成高級黑了,左比右比,拿出個手工捏壽司來比,能有中國捏麵人捏的有匠人精神嗎????

其次從題主開頭的「從社會主義轉型過來的商品經濟,在全球商業競爭中還遺留著計劃經濟的毛病,靠人多錢多硬懟。」就知道題主想幹啥,問題是這句話有致命的邏輯矛盾呀。

啥叫靠「人多錢多硬懟」。錢多是怎麼來的???天上掉下來的???還是嘴巴噴出來的????題主仔細想想你要問的東西,怎麼從錢少變成錢多的吧。

想清楚,怎麼從錢少變成錢多,也就明白怎麼把別人從錢多硬懟成錢少了。比如有工匠精神的日本,本來電器,汽車,計算機,精密機械…………都造的蠻不錯的,結果怎麼就被硬懟的,題主只想起一個手工捏壽司來了………………

題主對前蘇聯工業也了解太少,前蘇聯工業有非常多的黑科技,以至於俄羅斯吃了20多年老本,都沒吃完。只有美國人才有資格說蘇聯工業傻大黑粗。其他國家的工業和前蘇聯比只有「傻」


傻大黑粗?
蘇聯人才是正確理解了工業的本質,日本則反其道行之
也很正常,日本這個地方很有意思,學習先進文化從來都是只學其形,不學其神,就連工業也是如此。
錢學森是火箭專家。然而他回到中國第一件做的事情不是造火箭,而是寫了一本工程式控制制論。
一個空氣動力方面的大師,先幹了一件應用數學領域的大事。這件事幹什麼?這件事就是指導各領域如何用各種粗製濫造殘次部件製造合格的工業品。用末流的模塊構造一流體系。盜用日本人的說法,啥叫國士無雙,錢老就是。
工業生產的最核心真理:多就是好,便宜就是正義。日本人好像到現在還沒理解透徹這一點。
始終如一用一流模塊做末流的集成


謝 @左誠 邀吧。

要比較,應該先把「噪音」去掉,把樣本的本來面貌復原出來再比。顯然,題主沒做這事,所以提問是這樣的

配圖是這樣的

那麼問題來了,不說壽司是什麼類型的工業,自行火炮要求的細節多還是捏壽司的細節多?

蘇聯工業會被題主這樣的誤解為「傻大黑粗」,原因就是有人製造「噪音」專門黑蘇聯工業,僅此而已。事實就是,如果載人航天核電站對細節的要求低於造彩電冰箱微波爐的話,那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早就玩起來了。蘇聯玩了這麼多年,居然被人黑成不重細節傻大黑粗,真是欺負死人不會說話啊!

航天是蘇聯被黑的重要論據。蘇聯飛船算錯了數據墜毀,被當做笑料傳遍天下。美國太空梭爆了,各種宣傳都說什麼航天員怎麼英勇,家人怎麼悲痛,群眾怎麼祭奠,怎麼沒有人說美國工業出問題呢?阿波羅13號這麼嚴重的事故,宣傳做得好,到今天很多人還覺得這只是一個英雄的故事。

一來二去某些人就像題主一樣被忽悠了,什麼蘇聯工業傻大黑粗,靠人多錢多硬懟。我給你錢,給你材料,甚至給你圖紙,可就一點,所有工人都是只燒過磚的大老粗,但你要多少我給你多少,你能給我懟個載人航天出來么?

要說中國的細節處理,可以自己去看看中國航天的相關紀錄片。起碼來說,載人航天上蘇聯和美國都死過人,中國目前還沒出這麼大的事。也可以去看看核電站的相關材料,切爾諾貝利和福島都不算遠,中國的核電站怎麼建設怎麼運轉的,沒細節能玩的起來么?

其他的,類似三峽大壩,中國尊,杭州灣跨海大橋等等工程,從設計規划到施工,哪個環節不需要把細節追求到極致呢?

不要和任何一個擁有載人航天,核電站以及龐大工程的國家聊細節,否則幾乎難以避免自取其辱。

至於所謂的壽司之神,拉麵之神之類的,講道理,就算他們重細節,搞成現在這個名聲和媒體的吹捧也是分不開的。百度一下「文思豆腐」,看看中國的廚師是如何把吹彈可破的豆腐切成髮絲一般,這只是淮揚菜中的一款,如果把什麼仿豹胎之類的都展開,怕是壽司之神什麼的真的是沒眼看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聊聊宮廷菜系,從選料到製作一道道程序走下來,遠比蒸米飯捏米飯來的精細。

還有北京炸醬麵,武漢熱乾麵,重慶小面,天津煎餅這些菜品,不懂行的看,所有商家賣的都一樣。真正懂細節的人一嘗,高下立判。

把題主說的工業主題說了一下,又陪著題主跑題到美食話題轉了一遭,下面應該說下結論了。

一、中、蘇在工業細節把控上遠超所謂的資本主義列強。再說明白點,沒玩過載人航天、核電站、隱身戰機的國家,不足以談工業細節。

二、所謂的輕工業、服務業的「細節」,吹出來的遠比做出來的多。三星前幾年大概也是題主所說的「細節決定成敗」型企業吧,現在尾巴露出來了,怎麼樣呢?

三、真要說起生活中那些「讓人舒服的細節」,說句不好聽的,這是中國玩剩下的。從建築到園林再到菜品,隨便哪一個都能讓什麼壽司之神黯然失色。當然,今天想體驗這些事物,你兜里的錢要足夠,就算是壽司,也不是免費贈送的。


如果你真對工業有那麼一點點超過高中水平的了解的話就會知道。
在74-85年這差不多十年,中國淘汰了所有蘇系工業標準及配套標準件……
現在我們的工業標準是以din為標準的iso標。
你猜din是哪國標準?


捏壽司和工業問題完全不著邊。
如果要講工業體系下的工業細節的話,蘇聯至今可以爆掉一大批工業國。日本沒有資格和當年的蘇聯談工業化。
大量的飛機升空,宇宙飛船上天,萬噸巨輪在冰天雪地里馳騁,如果工業細節不到位,是很難做到的。自行火炮的零件精度比壽司高不知幾個數量級,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只有那麼一些國家能造炮彈,只有幾個國家能造自行火炮。
再進一步,工業皇冠-航空發動機,蘇聯人也是造出來的,你可以說壽命不足,但是那是符合蘇聯大戰作戰理念的。至今中國還在山寨,日本人還沒造出來。
只能說,蘇式工業大頭是重工業,輕工業比較薄弱,導致很多工業產品人性化設計不足。
蘇式暴力美學是工業的一朵奇葩,褒義。


推薦閱讀:

如果中國只有兩億人,會成為中等發達國家么?
如何解讀 IUCN 宣布大熊貓從瀕危變為易危這則新聞?
各國麥當勞的食物大小到底差多少?
郭敬明和韓寒哪個對中國文壇的貢獻大?
如果中國和俄羅斯同時封閉蒙古的路上和空中路線,蒙古變成什麼樣,或者說會怎樣應對?

TAG:設計 | 工業 | 商業 | 蘇聯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