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擺脫理所當然,開始理性地思考和審視自己和身邊發生的事的?
聽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把別人思考總結出來的道理當做自己的,是對問題的逃避。需要知其所以,需要獨立思考。而我們因為所收教育,經常會被一些理所應當實質上經不起考究和追問的道理佔據。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獨立思考的,開始理性思考的?
父母離異之後的大多數事情
同樣是孫女為什麼我需要行為有差異?
同樣是學生為什麼原則有差異?
然後學會如何保護自已
如何打感情牌
然後初中看了非常多的書
開始有了自己的考量
謝邀
大概是接觸佛法以後。我剛開始是毫無質疑的接受了唯物主義以及社會上追名逐利的價值觀。2013年-2014年這兩年為了名利忙的很煩惱,身體也不好,就開始粗略的學習傳統文化和佛法,後面有了很多感受和體驗,使我逐漸開始質疑唯物主義,後面體驗太多了,證明太多了,於是基本上否定了唯物主義,也逐漸否定了以五欲作為追逐目標的社會價值觀。
我大概高中畢業之前,就下了一個決心。
大學的時候,我要去通過自己的學習(經濟和商學),掌握一些認識世界的工具。 然後通過這些工具實現獨立的判斷。
我通過大學,初步的完成了工具箱的搭建。並且用這些工具箱,逐漸搭出了屬於自己的框架。
這個工具箱當中,包括以下內容
基礎經濟學:宏觀與微觀經濟學
基礎法學:法律基本概念, 商法,公司法,稅法
會計學: 會計原理,外部報告(External reporting),內部管理(Internal Management),審計
基礎統計學知識: 微積分,線性代數, 統計學,計量經濟學
商科的其他基礎課程: 人力資源,管理學,市場營銷,商業用信息系統
以及更加基礎的學術課程: 學術與批判性寫作(這個很重要)
感謝我自己的留學經歷。留學經歷讓我能夠真正的理解,知識是如何一點點的積累起來的。 以及這些知識的搭建,需要什麼樣子的基礎知識。
然後我又通過心理諮詢接觸到了心理學。
通過我的工作,接觸到了互聯網與媒體的一些側面
加之我自己對於歷史一以貫之的興趣。
因此最終形成了一個非常龐雜,但是為自己所用的知識體系。 這個知識體系足以應付我自己所面臨的絕大多數挑戰。 並且能夠指引我去尋找合適的資源,達到我的目標。
當然,這個框架要適當的維護,刪改。同時自我挑戰和檢查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擁有獨立觀點,是一件冷暖自知的事情。
好在身邊的人,有比我堅定的多的人,讓我可以仰望。
下面我準備增加的兩個工具,是編程和日語。
請祝我好運。
我開竅很晚,30歲以後才開始想「為什麼」,感覺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嘩啦啦推出一片。看個劇都感想一大堆。拚命看書,看了一大堆還有一大大大堆在等我。差生惡補的感覺。
開竅晚也有好處,現成的資料一大堆,還趕上了互聯網時代資料極大豐富。而且身邊每個人都是老師,都能學到東西。
比起以前的無腦反抗,為了反抗而反抗,越來越相信智慧、經驗的結晶,越來越能理解別人。
經常問自己「目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有用么?」「你感覺快樂么?」
肯定要有一個不成熟的用力過猛的過程,也是必經過程,慢慢糾正吧。至少踏出了第一步。
Better late than never。
受到挫折以後。
如果人生是一帆風順,那麼自然理所當然。
受到挫折,開始怨天怨天。
等到怨天怨天解決不了問題了,就開始怨自己。
就開始反思自己的問題了。
謝邀
高一左右
那個時候對每件事情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明白了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的不一定是你的
大一和大二發生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情;
之後大二大三精神飽受折磨,每天崩潰一次很正常。大三開始一個人生活並保持閱讀的習慣,不久就開始獨立思考,比較幸運遇到貴人朋友,不斷鼓勵我,此時性格開始改變,心智得到成長,但這種改變太微乎其微,根本感覺不到,現在看來性格是沒有太大變化,但心智成熟挺多;
大四和畢業一年慢慢開朗,但不夠樂觀,出國後視野開闊許多,受益良多;
認真回想還是覺得自己是個非常弱的人,起步很晚,而且受環境影響很大,如果沒有一個人獨立生活,一定還像以前一樣幼稚可笑。高中以前家裡保護的算多,沒有遇到過挫折,悟性不佳,結果是情商非常之低。心裡頭一部分還是感謝那兩件事情帶來的加速成長,但是另一部分無法做到,說明心智還是不夠強大;
以前認為讀書更重要,現在認定經歷比讀書重要得太多,由於我只讀fiction,作用基本上是調整心情和心態而已。還有一點也挺重要,多與人主動交流。自己旅行的時候很喜歡跟陌生人聊天,可以增長很多內心的能量。5、6歲的時候,幼兒園的一塊天花板掉下來,敲到老師的頭,把老師砸壞了,老師躺到椅子上,所有的小朋友都關切地圍著老師,最內圈的小朋友是家裡最有錢的小朋友,我這樣的工薪家庭的小朋友只能站在最外圈。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明白,如果沒有錢,你的關心是送不出去的。
我覺得理財應該分兩種根據個人習慣而定
我認識一個朋友跟他女朋友在五年前買的房子,手裡只有1w塊錢管親戚朋友借了10w付了首付用刷信用卡裝修的家。在當時一邊是還信用卡一邊是換親戚朋友的錢每月還有兩個人的基本開銷在一個二線城市(青島)還有房貸,兩個人工資剛好過萬很難相信每月兩個人能還款7K。朋友他每次說起這件事情的時候都說只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如果沒有壓力每月的開銷可能要5K—6K根本不要想存錢買房子了。
而另一位朋友在北京生活一個女生自己在外地打拚她非常清楚自己什麼時間該做什麼自己把自己的人生規劃的特別好。剛去北京每月各種兼職想見她幾乎除非你去她家做飯等她其他時間基本除了睡覺都在工作。每月很難想像一個20出頭的小姑娘可以自己在一線城市存1W第一年就存了十多萬買了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然後不到五年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車子,每每聊起總會提到她當時買的理財產品多麼理智之類的話題
推薦閱讀:
※在《冰與火之歌》里,瑟曦算是個非常明顯的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典範了。可是怎樣分辨自己是不是個瑟曦呢?
※如何客觀認識自己的聲音?
※如何提高對自我情緒、以及自身感受的感知能力?
※如何高大上地介紹一個人?
※一個人如何實現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