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二十五年了,你有什麼想說的?


謝邀:

實際上,最讓我感觸的是因蘇聯滅亡而自殺的內務部長普戈和蘇聯元帥阿赫羅梅耶夫。他們兩人分別參與和支持了1991年旨在挽救蘇聯的八一九政變。

普戈殺死自己的妻子之後開槍自殺,他在自己的遺書中寫道:「我犯了一個絕對出乎意料的錯誤,相當於犯罪。 是的,這是一個錯誤,而不是一個信念。這使我失去了挽救祖國的唯一機會。」

阿赫羅梅耶夫元帥在自己的遺書中寫道:「當我的祖國滅亡了,我人生中的所有意義都不存在了。我無法活下去,年齡給了我死去的權利,我戰鬥了到最後」,「我的努力沒有自私的動機」。

每當翻閱蘇聯八一九政變的諸多細節、揣摩成敗時,我常常凝視著普戈和阿赫羅梅耶夫的照片反覆端詳,因為,我想知道當共產主義蘇聯大廈將傾,布爾什維克樹倒猢猻散、高官顯貴改頭換面的時候,什麼是信念驅使這兩個人做出如此莽撞拙劣、飛蛾撲火的壯舉?我想知道布爾什維克的英靈烈骨究竟長什麼模樣?

左三即是內務部長普戈

在八一九政變發動後記者招待會上,坐在亞納耶夫身邊的普戈神情絕望默然,彷彿一塊垂死的木頭,一位決死的武士,實際上,他為蘇俄殉死之後家裡隨即一貧如洗;阿赫羅梅耶夫元帥風度儒雅嚴肅,行事兩袖清風一絲不苟,但他死後在俄國無人問津,只有他的敵國好友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克羅烏弗(Crowe)在1991年九月的《時代周刊》為他書下輓歌:

「阿赫羅梅耶夫元帥是我的朋友,他自殺身亡是一個災難,它折射出震蕩整個蘇聯的抽搐。這是一個令人尊敬的共產黨人、愛國主義者,是一個真正的戰士。」

阿赫羅梅耶夫元帥(Sergei F. Akhromeyev,右)與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克羅烏弗(William J. Jr. Crowe,左)雖然互為敵國,相互間卻有著軍人的惺惺相惜

一切彷彿劉宋末年那位忠臣袁粲,當蕭道成的大軍攻入袁府的時候,挽救主君的一切努力都已失敗,只有吟嘆:「早知一木不能止大廈之崩,但唯以名義至此耳。」而在1917年9月,忠貞於俄羅斯民族的克里莫夫將軍在試圖恢復國家秩序的科爾尼洛夫政變失敗後,也隨即開槍自殺。

如同一切偉大的王朝一樣,布爾什維克也擁有自己的文天祥、張世傑和陸秀夫,只可惜,挽救國家不能只靠忠誠。

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wtt1316606212


它活著,我戰戰兢兢 ,我夜不能寐,我拔劍北顧心惶惶。
它死了,我願為它唱一萬遍讚歌。
啊...鐮刀....啊...鎚子...
啊...偉大的蘇維埃,你的聯盟堅如磐石,你的光輝將傳頌萬代,英雄的布爾什維克黨,英雄的蘇維埃領袖,願您的精神屹立萬萬年。
什麼,它還想復活?
啊....來人,來人啊.......


《義大利好人》,幾個德國兵想了個餿主意,讓戰俘們唱《國際歌》

大家都明白這是羞辱,沒人開口。得意忘形的德國人直接開始鳴槍,逼迫戰俘們唱。

終於一位大叔起了頭: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雖然他的聲音單薄而顫抖,可是漸漸的,一個人,兩個人,一群人,一片人,所有人。都加入了合唱。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
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終於意識到自己闖了大禍的德國士兵,又開始要俘虜們停止演唱……甚至用上了槍托刺刀,然而,徒勞。

這裡是B站片段鏈接(這裡有個錯誤,不是蘇聯國歌,是國際歌):【二戰】義大利好人1978;二戰即將被送往集中營的蘇聯人高唱蘇聯國歌!!!致敬!!!蘇聯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信仰_電影相關_電影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當然,最打動我的地方不是萬眾一心,不是我也會用我的語言和他們一起演唱,而是一條彈幕

據說(好吧,各種例證已經落實)國際歌在很多場合(不包括黨代會)禁唱,煽動性(誰?)太強。

唔,這離影片的拍攝已經過去了近40年,這頭熊倒下也過了25年。這位作者居然比屏幕上當時不可一世的強敵法西斯還要緊張。

一股弱者的氣息。

落筆之前就百度過,是有禁唱。我關注的重點是,這首歌歷經百餘年,跨過無數語言,文化,國家,還能為人熟知,還能為人所唱以凝聚起士氣。那些不幸成為對立面的人,時至今日,仍然拿不出可以對抗的歌聲……於是……好吧,揚長避短,也是一個正確的策略。


現在漫畫雜誌每每提到俄國,都是用一隻有酗酒傾向的大胖熊來代替。然而我覺得,他們國徽上的雙頭鷹真的非常貼切。
一頭窺視西方,一頭垂涎東方。
一面侵略成性,飛揚跋扈。一面悲天憫人,拯救蒼生。
她既不是西方,也不是東方,她就是俄羅斯。
蘇聯就在這種極端的矛盾中誕生了,一方面她極端理想浪漫,一國勝利論居然在一個落後的農奴制農業國率先推出,直接給世界上了億萬人民無限的希望和想像。另一方面她極端現實理性,只用了二十年就以殘忍盤剝農民的方式實現了一個落後農業國到先進工業國的涅槃重生。
而對於人類來說,她用極其短暫的一生,給人類社會進步帶來了充分的經驗和教訓。一方面他給普羅大眾指出了真相,想要讓剝削階級講道理,懇求和辯論是沒有用的,要用槍和子彈。另一面也給精英人士敲響了警鐘,剝削可以,注意程度,要不然下一個蘇聯就在你自己家裡誕生了。
同時她的制度,給後進國家提供很好的範本,一大批諸如中國,越南,朝鮮和古巴之類落後的農業國家都實現了自身的轉身,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勞動人民才是創造財富和文明的人,比起印度那樣靠一小撮精英來發展國家,廣開民智,動員群眾的智慧和勇氣才能把國家帶上快車道。
最後,她也用自身的毀滅,警告了全體人類,不要屈服於當權者的謊言和詭計,他們很可能已經背叛了人民,讓他們得逞的話,廣大人民就會失去自己所有的一切。
君不見,蘇聯完蛋以後,俄國人重新變成了新沙皇和貴族們的農奴,喝吧,喝個酩酊大醉就不記得貴族的背叛了。
君不見,蘇聯完蛋以後,美國精英們立刻肆無忌憚地開始背叛自己國內的勞動人民了。鐵鏽帶工人被徹底拋棄,自生自滅,華爾街的大佬們卻賺得盆滿缽滿,他們自己創造出金融危機,然後再讓勞動人民替他們買單。
君不見,在冷戰時風生水起的宇宙探索,能源探索,立刻就被削瓜切菜般被中止,精英們立刻失去了對人類未來的興趣,用垃圾娛樂,同性戀婚姻,變性人性別,人種膚色這種無聊議題來毀滅勞動人民的精神和鬥志。
愛這個世界,修女特蕾莎用的是菩薩心腸,斯大林用的是霹靂手段。
作為一個渺小的個體我喜歡前者,作為偉大的一部分我需要後者。
菩薩心腸只能渡我一人一世,霹靂手段卻能渡天下人萬世。
上帝把人類囚禁於地球,我渴望的卻是衝出太陽系尋找屬於自己的樂園。


蘇聯的誕生驚醒了中國;
蘇聯的發展引導了中國;
蘇聯的強盛幫助了中國;
蘇聯的威脅磨礪了中國;
蘇聯的滅亡警示了中國;

我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像蘇聯這麼好的老師了,讓我再唱一遍當年你教會我的喀秋莎。

蘇聯走好,別再回來了。


蘇聯解體而十五年了,有什麼東西要說呢?當然是有的。

假設這個世界上沒有美國,仍然有馬克思,會怎麼樣?那麼,在歐陸這一唯一的舞台上,俄羅斯就相當於接受了商鞅理念的邊緣蠻族國家秦國,最終會發展出一種說一不二的軍事共產主義,並碾碎歐洲大陸的所有國家。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美國也沒有蘇聯,會怎麼樣?那麼,在歐陸這一唯一的舞台上,普魯士人的軍事傳統和日耳曼蠻族體制就不會被一戰的失敗摧毀,崛起於北方的普魯士蠻族,將按照自己嚴密的哲學思維,自己發展出更加嚴謹的軍事共產主義,並碾碎歐洲。

然而,這只是另一個位面的世界,現實的世界裡,歐洲之所以是歐洲,在於其四面八方的開源性,在於我們研究古人類遷徙的時候,會觀察到R1,R2,I,J,G,甚至E的各路父系在這片大陸上的來回穿梭,你甚至可以想像,如果大航海時代並沒有到來,在中東站穩腳跟的突厥伊斯蘭帝國會不會最終一步步北上,裹挾斯拉夫,蒙古等各路蠻族再一次對歐洲形成人種替代,畢竟,歐洲的人種替代是他們的傳統,是他們一以貫之的歷史經驗。奧斯曼未能對歐洲形成摧毀,在於更北方俄羅斯的壓力,這就讓我們想到秦國對於西北各路蠻族的彈壓,並最終保證了華夏民族在西周崩潰後的繼續傳承。

但是,我重複一遍,現實的世界是,歐洲是開源的,是所有周邊的板塊,都可以喝到歐洲人的水的,相反,歐洲對於世界其他板塊的發明和創造的汲取,則是大航海時代之後才發生的。前者是埃及,希伯來,羅馬,希臘對核心大陸的正常影響,後者才是美麗而殘酷的新世界。

既然歐洲是邊界開放的,歷史上由於其開放的邊界,是各路移民的天堂,那麼,對於這樣的世界,我們就不能指望德國和俄羅斯能夠實現中國的故事,在極權社會試圖一覽眾山之時,無數的魯仲連和張良遠渡大洋,來到北美洲的沃土上,要發誓建立一個抵制所有極權社會的理想國,同樣,我們可以類比,如果魯仲連在天下一統後成功地帶著清教徒進入到了另一個大陸,華夏世界的歷史,會不會出現另外的樣子。

這是站在所謂開放世界的角度,觀察到的蘇聯的興亡。

現在,我們回到華夏世界,向北方,看到二十五年前聖誕夜的慘劇。

我們知道,大一統的帝國建立於其恩養天下的抱負,消滅災患的不世之功和強有力的軍事機器,這是夏商以來華夏國家的起源,而這種對四海恩怨抱有拯救之心的意識形態,發源地一定是苦寒的北方,富庶的世界,比如嶺南,對於天下是不感興趣的,對於政治,也就從來不太關心,但是對於生活在蠻族區的人民來說,他們的氣質,是另外一種。兼續不斷的水患,胡人的劫掠,內部的叛亂,四面的侵略讓蠻族區的人民必須要在一個偉大的君主麾下團結起來,這樣的歷史發生在俄羅斯人反抗蒙古人的統治時,發生在成吉思汗和完顏阿骨打對凌駕於他們頭頂的剝削者的痛恨,發生在秦人血戰夷狄卻被中原的風華視為異類的一系列歷史中,可以說,苦難帶來的憤怒和驕傲隱藏在帝國的血液里。

這是另一種人,他們從青藏高原的海東突出部,為了不知名的原因而東進,和他們後來成為藏族祖先的叔伯兄弟們告別。

這另一種人,就是我們。

所以,二十五年前崩潰的北方帝國是有意義的,印刷術和新教衝垮了中世紀,也腐蝕著歐洲的軍事傳統,在民族國家讓戰爭變得更為有效時,也讓法蘭克人和日耳曼人變得暴虐而虛弱,當成熟後的我們再一次去閱讀歐洲的哲學史和文學史時,你在巴爾扎克和雨果的記載中,看到的只是舊時代徹底被時光摧毀的惆悵,他們也許讚頌了未來,但未來並不屬於他們。至於發軔於德國的哲學家,試圖在天主和科學之間尋找一種平衡,但這種尋找必然催生尼采和馬克思,前者是對瓦格納——希特勒——日耳曼神學的悲劇性預言,後者則希望在崩潰的歐洲意識形態的灰燼里,為馬克思心中的全人類找到出路。

然後,這種火光在維也納點燃,並最終傳播到莫斯科,歐洲文明圈的邊緣蠻族國家,最終成為岌岌可危的歐洲體系的最後一個帝國——蘇聯。

當蘇聯誕生的時候,已經在帝國周期中掙扎了三次的中國,正陷入到家在何處,誰是匈奴?的自我懷疑里,那起於禹王卓絕的跋涉,成於秦王黑色的鐵流,並在漢武帝的責任感和天下意識中走向巔峰的漢人的傳統,早就在沒有對手的自我毀滅中衰朽,而這個時候,北方的帝國誕生了,一種超越了基督教和孔墨老莊的天下大義震撼著在私利和恩怨中沉浮的全中國,在鴛鴦蝴蝶派的靡靡之音和低調俱樂部的百轉千回之間,來自北方的,悲愴慷慨的歌曲突然迴響在南昌,井岡山,沿著西南省份,沿著長江和烏江西進北上,並最終回到禹王確立偉業的陝北和黃河邊,華夏世界的命運就此改變了,在陳舊的,衰朽的,已經被衝擊的不堪一擊的帝國的屍體上,注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瘋狂和忠誠,依靠這種瘋狂和忠誠,我們現在終於安坐於此,能夠在早午餐的愜意中寫點東西。

寫點什麼東西呢?至一個垂死的文明體的殷切悼念。蘇聯的誕生是西方哲學在政治實踐上走得最遠的一步,帶著人類能夠達到的最高的理性和善意,但並沒有挽救什麼東西,相反, 蘇聯最終耗盡了俄羅斯的潛力,就像秦國為了天下,將自己的宗廟最終葬送一樣。第三羅馬的一切,最終在莫斯科的火光中落幕了。如果你回顧俄羅斯的創業史,那似乎是秦國的翻版,在拜占庭崩潰後,俄羅斯人繼承了拜占庭的法統,對毀滅東正教帝國的異教徒宣戰,十次俄土戰爭就是這宣戰的實踐,而突然,一切都變了,一戰爆發,君士坦丁堡近在咫尺,蔓延到所有體系內大國的危機毀滅了所有皇冠,然後,一個叫做列寧的商鞅和李斯進入莫斯科,決心締造說一不二的政治秩序,然而劇本繼續改變,軍事化之後的蘇聯,在核威懾的困境中自我毀滅。如果不對俄羅斯人的命運報以兔死狐悲的哀怨,我們就不配說自己是秦漢帝國的後人,繼承了秦漢的名字和血液。

所以,這悼詞是真摯的。歐洲有兩種未來,一種是軍事帝國治下的天下,蘇聯或者日耳曼尼亞的宏偉前景,一種是被注入一種叫做馬歇爾計劃的殭屍病毒,離開美國就不能自存,不幸,歐洲人不是我們,他們的歷史一貫是要被注入一種病毒的,對於這樣的事實,我們對蘇聯致以哀悼,對德國不表示同情,對於明知前路毫無希望,但仍然秉持著政治哲學的黑暗理念,發誓要生存到時光盡頭的法國人表示陰險的讚許。

或者說,幸虧歐洲人不是我們,如果歐洲變成了大一統的世界,歐洲的四面八方,可沒有雪山和大漠阻擋他們的擴張。

蘇聯解體了,俄羅斯民族從此失去了天下,這一次,是永久性的。而如果俄羅斯人都丟失了這些東西,那麼我們還是放棄對大部分印歐語系的指望吧。根據著名俄語工作者牢不萌的指點,已經墮落成分析語的英語蠻夷不配討論這個話題。

二十五年前,重新為華夏世界賦予政治信念和政治理想的北方帝國解體了,二十五年後,那些高唱著軍歌的前朝宗廟祭司,在前往敘利亞前線勞軍的路上,殉葬於一次普通的空難。這是對的,這是好的,這才是符合邏輯的。就像2015年那道擊碎了沙特大清真寺塔吊的閃電一樣——如果沒有這樣的天人感應,這個世界該多麼無趣啊。

而另一種人。。。比如我們,在蘇聯解體的那一年,童年結束了。殘酷的世界,在那一年露出了他不殘酷的一面,並蒙蔽了很多去美國留學的好少年。而在08年,糖果和紅包都已發完,於是世界的另一面開始顯露出來,已經在07年的金融風暴中被波及的俄羅斯的遺老遺少,最終意識到這個世界對自己非但不公正,而且不細心。在07年的一個春日的午後,孤獨的沙皇發表了對西方背信棄義的痛陳,然後帶著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警惕,去重整帝國留下的軍隊,雖然已經晚了,勇士已經成為俑士,但如果連兵馬俑都不復存在,後之來者,又如何能在歷史的廢墟上,去憧憬大秦的軍容和威嚴?

我們的青少年時代,是聽著北方帝國的那些祭司們的軍歌長大的,從小河對岸,到神聖的戰爭。我們聽說,在一九四五年冬季的東北荒原上,兩支帶有共同信仰的軍隊,高唱著國際歌,在日本人的要塞面前實現了他人不需要明白的相互理解,那個場面驚悚而動人,漢語和俄語發出同樣要重整世界的誓詞,帶著巴黎公社和所有巴黎兒女的鮮血,苦難和堅毅。在許多年後的長安和帝都,不眠於碑林的我思念著這樣的句子,思念著在一個人的旅程中永不消失的信念。

忘記蘇聯沒有良心,恢復甦聯沒有腦子。從你說出這句話開始,俄羅斯的命運就註定了。絕望了的俄羅斯和充滿了彌賽亞精神的俄羅斯哪個對世界更好?歐洲人會很快知道答案。

那個時候我們以為帝國的使命已經完成了,我們歌唱,我們歡笑。我們舉杯痛飲在白狼山前,認為大漢的榮光就此復興。然而郭嘉只是躺在病床上,持續性用一種詭異的笑容攻擊著我。

我很想知道當機組人員知道墜機不能避免時,他們最後是不是唱了些什麼。

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北方的政治理念重新整合了華夏世界,但是,也僅此而已。如果歷史真的像某些妄人說的那樣終結,那麼後世來描繪這段時光時,就只能用傳說和神話。當我們在共和國的童年中高唱來自北方的軍歌時,我們其實並不了解,所謂的,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奮鬥意味著什麼,就像那些去緬甸打游擊的父輩一樣,對於少年們來說,神聖的戰爭只是一場遊戲,而許多年後,那種使命感和責任感終於擁抱了這些人時,他們最終會發現,在和命運,敵人和自我的搏鬥中,是沒有任何僥倖可言的。

審判,是公正的。歷史,是殘酷的。

蘇聯最終沒能拯救歐洲。

雖然,蘇聯莫名其妙地改變了我們。


謝邀

小時候,我讀到八一九政變時候,總會帶著一絲嘲笑。嘲笑亞納耶夫顫抖的手,嘲笑普戈和阿赫羅梅耶夫的愚忠,嘲笑帕夫洛夫那麼巧就生病了,嘲笑他們在危難的時候只知道開會,開記者會。

抓葉利欽都不會?

人家在別墅里,你不抓

人家在去白宮路上,你不抓

人家在白宮驚慌失措,你不抓。

人家在白宮居然還有電話可以用。

人家站在坦克上BB,你不管!

後來,我知道,事情不能這麼看。

亞納耶夫歷練不足

普戈魄力不夠

帕夫洛夫性格軟弱

亞佐夫沒有主見

可是其他人呢?那些國家精英呢?

你們在哪裡?

你們不知道主權聯盟條約簽署了會是什麼後果?

你們不知道統一的金融和物流體系如果被強行拆散會有什麼後果?

你們不知道低工資低物價高補貼高福利的社會如果實行市場化會給人民帶來多大的災難?

你們不知道用證券化改革國企會造就寡頭?

我不信你們不知道。

你們明知如此,你們不惜國家滅亡,生靈塗炭,你們也要這麼做。

士大夫之恥是為國恥。

怎麼國家危難之際,國家的精英都在想著如何瓜分國家?塗炭人民?

有這樣的精英,難怪死掉的毛熊才是好毛熊

以下是兩學一做時間:

政黨和政治家應具有遠見卓識和歷史擔當,既要登高望遠,又要腳踏實地。登高望遠,就是要順應時代潮流,做好頂層設計;腳踏實地,就是要有序推進,爭取早期收穫。


為了切爾諾貝利,蘇聯投入五十萬官兵搶救,中將飛行員親臨上空拍照,迅速新建數百座小水壩防止水污染,為此背負了巨額債務,還放寬了言論管制,蘇聯沒了,石棺依然安穩如山。

貴乎價值觀都扭曲成這個樣子了,真是目瞪口呆。
還好意思跟福島比?
切爾諾貝利是一個典型的人禍,並且是因為蘇聯的體制因素,人為擴大了得災禍。
人禍的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1,為了趕英超美,以及滿足國內的電力需求,中央下令快馬加鞭發展民用核能工業,七八十年代,RBMK的設計、建造和運營都處在緊急狀態,為了儘快完成建設,必要的安全措施被省略了。即使是災難發生後不到一周,1986年5月2日,蘇聯電力部長在一次高層會議上說,「雖然發生了事故,但建設隊伍還是要履行社會主義義務,儘快開始建造五號反應堆。」

2,關於事故的起因,官方有兩個互相矛盾的解釋。第一個於1986年8月公布,完全把事故的責任推卸給核電站操作員。第二個則發佈於1991年,該解釋認為事故是由於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РБМК)的設計缺陷導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設計。 第三個說法來自於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此進行的調查,認為蘇聯核電站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和混亂也是主要肇因。這一調查報告發布與1992年。

3,第一批參與救援的消防員並未被告知他們面臨的真實風險,相反他們以為自己只是在撲救一場普通的工業火災。
凌晨1點25分,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第二消防站接到火災警報,當班值勤的28名消防隊員立即出動。當時他們沒被告知是反應堆爆炸,有的還以為是一場普通火災「沒人告訴我們是反應堆的事」。
Grigorii Khmel,一名救火車駕駛員回憶 我們在凌晨1:45-1:50時到了那裡……看到了散落的石墨屑米沙問: 「那是不是石墨?」我踢開了它,一個消防員撿起來看了一下,說:「這是熱的。」它們有大有小,小的能夠拿在手裡……

我們對輻射了解得不多,即使是在那裡工作的也是如此。卡車上沒有水,米沙開啟了一個消防栓然後我們把水對準了房頂。那些上了房頂然後死了的小夥子們……瓦契克、柯利亞和其他人,還有沃洛迪亞-普拉維克……他們爬上了梯子,然後我就再沒看到他們……


4,向上級隱瞞此事的行動幾乎伴隨事故發生同時啟動,在莫斯科的核專家和蘇聯領導人得到的信息只是「反應堆發生火災,但並沒有爆炸」,因此蘇聯官方反應遲緩。在事故後34小時,一些距離核電站很近的村莊才開始疏散,政府也派出軍隊強制人們撤離。


5,事故發生四天之後,普里皮亞季還在大張旗鼓地慶祝五一節,後來自殺的烏克蘭共產黨第一書記弗拉基米爾·瓦西里耶維奇·謝爾比茨基也帶家人參加了慶典。甚至能從當時留下的錄像畫面中看到高能粒子在膠片上留下的劃痕。這一段遊行片段,因其參與者的喜氣洋洋,和無法看見但所有觀看者知道無處不在的致命輻射變得極為著名。

當時在現場附近村莊測出了是致命量幾百倍的核輻射,而且輻射值還在不停地升高。但這還是沒有引起重視。專家寧願相信是測量輻射的機器故障也不相信會有那麼高的輻射。

6,事故發生後一個周,歐洲多地檢測出輻射異常升高。起初以為蘇聯又在搞核試驗,通過外交管道提出詢問(瑞典在27日即懷疑並提出詢問,但未獲答覆)。戈爾巴喬夫多次在採訪中表示,直到此時,作為蘇聯的最高層領導人,他們才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他在xx局的緊急會議中留下了這樣的記錄,「什麼事情都不讓黨中央知道,整個系統都在忙著打擊政見不同者、粉飾門面、拉裙帶關係。我們必須終止這一切」

很難以置信對吧,史上最強大集權國家的領導人竟然要通過外交途徑才能獲知本國出現了可能涉及幾十萬人命的重大事故的真實情況。不過想想前些年幾十萬結石寶寶和三聚氰胺,也突然就很好理解了對吧。

切爾諾貝利事件過程中的很多事件都變成了羅生門,比如戈爾巴喬夫到底什麼時候知道這一事件的嚴重性,他後來的說法到底是對於蘇聯體制的痛心疾首,還是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比如參加五一遊行的烏克蘭第一書記,在當時對情況的嚴重性到底知道多少?再比如,事故的死亡人數到底是多少,從官方公布的4000人到綠色和平組織的9萬人,哪一個才是準確的?或者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準確的數字,唯一知道的可能是這兩個數字都是不準確的。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一事故造成了天文數字的受害者,而這些人中有很多本來是可以不必死去的,這是福島事故根本性的不同。

在解決這一事故的過程中,蘇聯人表現出了驚人的英雄氣概和犧牲精神,但我們或許可以說,這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這一相對現代民主社會更加殘酷和暴烈的體制既能製造英雄,也能製造災禍。社會主義優越性是集中力量辦大事,辦好了是好事,辦不好就是大事。

最後,回到問題上來
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按照當前的價值觀去認識歷史。以至於前兩天我竟然看見有人說蘇聯解體是因為中等收入陷阱! 要知道,這個詞大概是在08金融危機之後才逐漸被學界認為是中國未來的主要問題,進而逐漸被大眾接受。放在03-07年那個時代,絕不會有人想起來用中等收入陷阱解釋蘇聯解體。

同樣的,本問題下面的很多回答,也是人們套用目前的思維框架去選擇性地認識歷史
現在的人們大國崛起了,好像很容易理解俄國人對於紅色帝國的懷念,說什麼做調查的時候7成,或者8成,或者9成的人都贊成保存蘇聯,但事實是,在衛國戰爭中,在阿富汗戰爭中,在切爾諾貝利中,為帝國獻祭了無數人民的蘇聯人,沒有為這個國家的死亡付出哪怕一滴血的努力。
再往前幾年,自由主義思潮盛行的時候,很容易的抱怨到具體的領導人頭上,戈爾巴喬夫過於軟弱啦,輕信西方啦。倒退十多年,這獨那獨鬧得很兇的時候,蘇聯解體的肇因就是放任加盟共和國獨立,而現在,精英階層固化了,社會板結了,人們又自然地想起來,是葉利欽和他代表的官僚階層竊了國。

看著這些答案,不禁讓人想起一句話,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最後,引用一段戈爾巴喬夫的話,這段話可謂蘇聯解體最經典的注釋。仔細想一想下面這段話,問的人為什麼問這個問題,答的人為什麼要這樣回答,當時的人們到底怎樣看待當時蘇聯-民族-國家-黨之間的關係。至少可以幫助各位勾勒出一個大概靠譜,關於那一段歷史的圖像來。至少也要學會,不要將自己對於國家-民族 的觀念和感受,代入到對於歷史事件的觀察和理解中去。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帶著墨鏡,是沒辦法給她化妝的。

1992年9月,我會見了戈爾巴喬夫,我向他提出了該問題。我問他,他是否認為沒有更快的准許各共和國享有真正的獨立是犯了錯誤。
「傑克,可以看出你現在是教授,因為你的問題書生氣十足。」
他回答,
「在某種抽象意義上,這很可能是對的,我走的太慢,但我不是生活在美妙的抽象世界中,而是生活在有著嚴酷政治環境的現實世界,讓我問你,如果我在1989年提出邦聯,對我會發生什麼事情?」
「我想中央委員會在下一次會議上將會罷免你」 我回答
「是的,而且他們將提前開會,毫不遲疑地把我趕走。甚至可以說,直到1990年初我開始談到邦聯的時,中央委員會中的多數人還是反對的。我不得不自始至終與他們進行鬥爭。我根本不可能自由行動,不應該以我有行動自由的假定作為評判我的依據


他以其誕生啟發過我們,他以其強盛激勵過我們,他以其援建幫助過我們,他以其傲慢孤立過我們,最後,他以其毀滅警示過我們。
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他,但不能不承認,他曾經是個偉大的國家。

圖為俄羅斯上將參觀中國航母遼寧號

既然老是有人想對比這圖……
最後說一句,雖然我們的遼寧艦是來自毛子,不過我們現在點的天賦樹都是美帝的了。


蘇聯是第一個在法律上規定普選權的國家,但直到 1991年3月17日才首次落實全民參政議政。全民公投顯示,有76%的公民願意支持繼續改革的蘇聯。在現代社會,這是一個驚人的支持率。

然而蘇聯70年來從未搞過民主,沒有任何機制和程序去執行全民公決的意志。這個政府平時不允許人民反對,默認一切投票都是套路,一切自由選舉都必須壓制,大難臨頭時當然也沒有渠道去釋放人民的支持。結果,公投和以往任何一次「選舉」一樣,被所有權力機構視為兒戲,棄如廢紙。蘇聯政治依然是少數人的博弈。

1991年12月8日,葉利欽在自己位於白俄羅斯森林的別墅中秘密會見了白俄與烏克蘭首腦,決定以獨聯體取代蘇聯。過了聖誕節,蘇聯國旗就在克里姆林宮上消失了,一個76%支持率的超級大國荒誕地亡於密室政治——但絕非偶然事件。沒有民主溝通上下、沒有選舉向國家機器進行合法性授權,這樣的國家縱然生的偉大,也逃不過死的窩囊。

相關回答:

為什麼蘇聯沒能夠和平演變美國?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如果讓你代替戈爾巴喬夫成為蘇共總書記執掌蘇聯,你會怎麼做?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蘇聯怎麼做才能贏得冷戰?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人間造不了天堂。
組團互搓,奴役敗者這種動物性,是寫進人的基因里的。

歐美是活的滋潤,然而他們為了買便宜油,防止未來的競爭者,把第三世界國家揍得國破人亡,甚至一半人淪為難民。
資本家和豬仔的故事,從一個國家的故事變成了全世界的故事,也沒變過。壓榨和掠奪是永恆的話題。

蘇聯如果不做蘇社帝,就不會滅亡嗎?
美國用藍鷹行動證明了,全世界無產階級並不會那麼容易為了一個崇高的目標聯合起來。然后里根證明了,全世界資老爺會聯合起來。

搞計劃經濟,人不會為了錢組團傾軋,也會為了權組團傾軋。
你不去迫害別人,別人就會迫害你。

就說說你們這些把蘇聯黑到發紫的人,喊那麼多響亮的口號,到底要的是人人自由,還是城頭變幻大王旗?
不需要回答,動輒詛咒小粉紅死,在一些諸如 知乎 -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的問題里的陰暗回復,還有連關評論區的權利都要拿來壓制言論,動輒群起舉報,讓我已經有答案了。
組團搓人自己做王的想法,換上再溢美的言辭,都一樣
這就是人性。

物質足夠豐富的時候,能實現共產主義。
物質不夠豐富的時候,無論拿經濟殖民和炮管奴役別的國家打工,還是拿經互會和骯髒的炮管奴役別的國家打工,都是帝國主義

民族是虛幻的共同體,既對也不對。
因為民族主義不是唯一的組團搓人方法。
都是漢族,還有土客械鬥那麼久呢。
甚至玩個論壇,都要拉幫結派,坐穩了屁股組團搓人。
歷史就是儘可能找辦法組團,然後殺人,奴役人的故事。
北非中東那些管不住子宮,又沒工業,連糧食都無法自給的「農業國」,人一出生就是ABCD四大糧商的經濟肉畜,只能一輩子給跨國資本集團打工,而且糧價一漲就要出歷史大事。
奴隸主換上了光鮮的外衣,還是奴隸主,奴隸不在國門裡,還是奴隸。

短視的無產階級吃到點糖就不聯合了,這很現實,人就是這麼現實。
那麼資產階級聯合起來搞出個世界體系,用可見的和不可見的鎖鏈,讓第三世界給第一世界當豬仔,這也很現實。
這是人的本能。

所以蘇聯只能想辦法組儘可能大的團來殺人,把自己變成和帝國主義一樣的惡鬼。
然後在地獄裡和惡鬼拼人性的下限。
共產主義是叫不來人組團了,那隻能靠民族主義組團,搞帝國主義。
畢竟蘇聯不是改開時代的中國,立了這麼大的Flag,已經無回頭路。
要麼贏,要麼變成屍體,被吃個一乾二淨。

別光看布拉格之春,也瞧瞧李承晚,瓜地馬拉,阿根廷軍政府,黎巴嫩,多米尼加等等背後的影子。
當然,很多人不知道,因為畢竟這世界是媒體的。
國與國間的叢林法則就是贏家通吃,輸的去死,不但身要破,名也要裂。
這地球拼的向來都是野蠻的下限,而非文明的上限。
搞帝國主義,肯定需要奴隸。
讓人變成奴隸,肯定要殺人。
沒有誰是乾淨的。

去掉發達國家,地球平均人均GDP才5000。
全球最富62人財富等於35億人資產。
這就是小確幸國家地下的滾滾白骨。

有人跟我說過,想找反烏托邦,看國際現實就行了。

戈爾巴喬夫要是不團結黨內西化派,肯定被自己人打下馬。
團結黨內西化派,玩脫了,整個蘇聯陪葬。
蘇聯老百姓民意不想解體,只想改革,沒用。
索爾仁尼琴晚年腸子都悔青了,更沒用。

這是人間,不是天堂。
文明和發達,在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是奢侈品。


歡迎來到蘇聯解體25周年紀念訪談節目

赫魯曉夫:「斯大林的錯!」
勃列日涅夫:「赫魯……斯大林的錯。」
戈爾巴喬夫:「勃列……算了,斯大林的錯。」
托洛斯基:「就是斯大林的錯!」
列寧:「斯大林的錯吧。」→_→
馬克思:「斯大林誰?」
恩格斯:「列寧同志,斯大林是不是以前老跟你屁股後面那個龜娃子?」←_←
中國教科書:「斯大林模式blablabla」

斯大林:「樓上的同志,今年是《共產黨宣言》發表差不多170年,以及十月革命勝利100周年,同志波波沙!」


蘇聯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更是中國的良師益友。

蘇聯對中國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更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

蘇聯已死,它的功績永垂不朽。


本來不想摻和這個話題,但是切爾諾貝利那個答案里的一句話讓我實在忍不住了——「石棺依然安穩如山。」這位答主要是晚生10年,肯定就要吹福島核電站處置得力了

在90年代,大陸的電視和報刊隔三差五就要報道一次切爾諾貝利石棺情況惡化,可能會泄露甚至垮塌,烏克蘭呼籲各國出錢幫忙建造新石棺,與現在福島的新聞出現頻率差不多。要知道這時候石棺建成還不到10年,完全就是個教科書等級的豆腐渣工程——和蘇聯這個國家一模一樣。

而且有個最重要的問題所有洗地黨都避而不談:福島多少還有點天災的因素,切爾諾貝利可是100%的人禍。按照洗地黨的邏輯,是不是南京大屠殺之後日本鬼子積極組織收屍,這事就變成大日本帝國的功績了

這件事的正確解讀應該是:蘇聯因為糟糕的管理和工業大躍進位造了一起巨大的核災難,糊弄了一個豆腐渣工程,然後直接分家,把爛攤子丟給鄰國和整個歐洲了。

關於新石棺的情況可以看專門答案,然而這個新石棺和你家蘇聯連一戈比的關係都沒有。
切爾諾貝利的新石棺造好了么? - 核輻射 - 知乎

當然,如果該答案作者是明吹實黑,那我道歉,但是建議下次這種黑文別寫的那麼生動,容易友軍誤傷。


我比較贊同這個回答

轉自馬克思主義哲學吧的一位吧友


本文篇幅極長,圖片甚多,貓與流量不得入內。本文原想發於 @烏潮,但是由於篇幅過長,不適宜新媒體節奏,故單獨發出。

除烏潮旗下媒體和知乎站方外,任何人不得轉載。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代詩人趙翼的這兩句詩,講的是文人墨客代代相傳的青出於藍,講的是歷史前進的腳步不曾停歇。視角轉到體育行業,這種後來者居上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記錄就是用來打破的」。


然而對於蘇聯而言,他的那些輝煌的體育歷史和紀錄,卻也在 25 年前的那一瞬之後,永遠封存了起來,無法延續,少人問津。


作為一隻典型的足球狗,我在這裡聊聊蘇聯足球的輝煌與落寞。這與其它答案風格與題材衝突甚大,不過我始終認為,這也是一個偉大國家的側面,對於我們了解這個國家和它的歷史,充滿積極意義。


也許你看過紀錄片《最後一支南斯拉夫隊》,但它絕不是一隻孤單的背影。


偉大的國家,偉大的球隊


說到蘇聯,我們都知道那是一個偉大的國家。而蘇聯的足球國家隊,也同樣是一支偉大的球隊,一支天賦與紀律、靈性與韌性交織的偉大球隊。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足協(以下簡稱蘇聯足協)成立於 1934 年,然而直至二戰後的 1946 年,蘇聯足協才被國際足聯吸納稱為會員協會,8 年後,也就是 1954 年才加入歐足聯。


十餘年的輾轉,證明當時的世界並不太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世界體育發展的惡劣影響絕非空談。然而頗為有趣的是,據資料記載,早在 1924 年 11 月 16 日,蘇聯就舉辦了第一場國家隊賽事。當時的蘇聯國家隊坐鎮莫斯科沃洛夫斯基球場,迎戰遠道而來的土耳其國家隊。主隊以一場乾淨利落的 3-0 回報了所有到場的觀眾。

莫斯科中央陸軍隊在 20 世紀 20 年代的一張合影,取景地就在沃洛夫斯基球場。莫斯科中央陸軍後來也成為了威震歐洲的體育豪門,傳承至今。

那場比賽太過久遠,很多事情都已經記不清了。不過,我們能夠記清的蘇聯國家隊,擁有著厚厚的一本榮譽簿:

  • 世界盃殿軍:1966 年
  • 歐洲杯冠軍:1960 年
  • 歐洲杯亞軍:1964 年、1972 年、1988 年
  • 奧運會金牌:1956 年、1988 年
  • 奧運會銅牌:1972 年、1976 年、1980 年
  • 國家隊排名:先後 11 次登頂,共持續 1450 天

雖然沒能在世界盃上折桂,但是優異的戰績仍然得到全世界的側目,讓所有人對這個社會主義超級大國的足球充滿敬畏。「紅軍」的綽號也就此傳播開來,與球衣上的「CCCP」印花一道,成為了那支威震歐洲的蘇聯國家隊的醒目標誌。

1960 年,蘇聯國家隊奪得歐洲杯。後排左一即為傳奇門將列夫-雅辛。

與很多國家相似,蘇聯的政要和社會名人中,也有大量的球迷。曾經蘇共的二號人物貝利亞元帥就是其中之一。貝利亞元帥是莫斯科迪納摩隊的死忠,曾擔任俱樂部的名譽主席。由於對於莫斯科迪納摩太過狂熱,他甚至不惜利用自己的權力操縱比賽結果,目的僅僅是為了球隊的一場勝利。同樣為自己的球隊操縱比賽結果的,還有蘇共政治局委員卡岡諾維奇。他曾掌管蘇聯的鐵道工作,莫斯科火車頭也就順理成章成為了他最喜歡的球隊。1936 年的蘇聯足協杯賽,莫斯科火車頭在他的庇護下,奪得冠軍。回想起這兩人的足球歷史,那種為了自己心愛的球隊不惜一切代價的做法,既是好笑的愛,也許也是單純的愛吧。

瓦西里-斯大林,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蘇聯第二代領導人斯大林的次子,也是一個狂熱的足球迷。他曾在空軍任職,任期內一手組建了莫斯科空軍體育俱樂部(VVS Moscow),並積極招募球員,球隊的戰績不錯,名噪一時。

雖然貝利亞元帥、瓦西里-斯大林和他的空軍體育俱樂部,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走到一個好的結局,但是有這些政要和社會名人的推動,蘇聯的足球事業發展迅速,並且擁有著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列夫-雅辛、布洛欣等一代又一代足球天才,就是在這遍插紅旗的國度里,踏上綠茵場,揚名全世界。

蘇聯為紀念 1988 年漢城奧運會上獲得足球項目金牌而發行的郵票。


黑蜘蛛傳說

列夫-雅辛,一個威震世界足壇的名字。他是足球歷史上最偉大的門將之一,門將技術的最大貢獻者之一,唯一一個以門將身份獲得金球獎的球員,一生征戰綠茵,榮譽等身。他被貝利、克魯伊夫、尤西比奧等足球名宿認為是世界足球史上最好的門將。

1963 年,在一場「英格蘭大戰全世界」的比賽中,雅辛穿著一身黑色的門將服出場。比賽中,他身手敏捷,連續做出幾次高難度撲救,讓他得到綽號「黑蜘蛛」,名揚天下。他擅長大範圍控制禁區、出擊以及撲點球,出色的技術讓他得到廣泛讚譽。

訓練中的列夫-雅辛。

維基百科上有一組關於雅辛的數據,我們來體會一下這名門神的偉大:

  • 812 次出場比賽
  • 保守估計撲出超過 150 個點球
  • 326 次代表莫斯科迪納摩首發出場
  • 從 1954 年起,74 次代表蘇聯國家隊出戰,失 70 球
  • 12 次世界盃出場,4 次零封對手
  • 2 次入選 FIFA 「最佳十一人」
  • FIFA 官方組織紀念賽
  • 生涯 270 次零封
  • 1956 年奧運會金牌、1960 年歐洲杯冠軍、1966 年世界盃殿軍

他的戰績彪炳千古。義大利足球名宿、國際米蘭俱樂部傳奇馬佐拉曾經在 1963 年義大利與蘇聯的比賽後感嘆到:「雅辛踢球比我強多了。」在那場比賽中,雅辛撲出了一記點球,讓在場的所有人印象深刻。

時至今日,世界各地的足球愛好者們仍然以各種方式在懷念雅辛。雅辛生前效力的俱樂部莫斯科迪納摩的新球場,被命名為「VTB-Lev Yashin Arena"。俄羅斯足協設立了「雅辛俱樂部」,用來表彰俄羅斯足球歷史上的優秀門將,職業生涯零封場次滿足一個非常高的要求才可以入選。而在遙遠的足球王國巴西,里約熱內盧市內也有一尊雅辛撲救動作的銅像。

里約熱內盧市內的雅辛銅像。

一名優秀運動員,既是他的國家和俱樂部的驕傲,同時也是全世界寶貴財富。列夫-雅辛作為世界足球史上的傳奇門將,將會被所有愛好足球的人們永遠懷念。他影響了整個蘇聯的足球風格,使得這個國家盛產優秀門將,魯達科夫、達薩耶夫等人就在他的影響下,成為一代又一代的蘇聯門神,延續著蘇聯的足球傳奇。


布洛欣的輝煌歲月

蘇聯足球歷史上,曾經有三個人獲得過金球獎,這三個人分別屬於蘇聯足球的三個時代:20 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列夫-雅辛的時代,是無可複製的門將輝煌;八十年代後半段至蘇聯解體,則是別拉諾夫的曇花一現;在這之間,蘇聯足球由一位天才前鋒領軍,創造了另一段輝煌歷史——這位天才前鋒就是烏克蘭人奧列格-布洛欣。

和大多數蘇聯球員不同,布洛欣出生在一個體育味道很濃的政客家庭,父親弗拉基米爾-布洛欣是一名二戰老兵,參與過列寧格勒圍城戰,退伍後參與到蘇聯迪納摩議會體育部(即蘇聯軍警體委,此處有更正)工作,母親卡特琳娜則是一名田徑名將。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布洛欣從小就對體育產生了濃厚興趣。

由於出生在基輔,布洛欣也對這座城市充滿了熱愛,特別是這裡的體育豪門、城市象徵基輔迪納摩。他 10 歲就加入了基輔迪納摩的青訓體系,前後為球隊效力 26 年,一線隊出場 432 次,進 211 球,成為俱樂部史上當仁不讓的最偉大球星。

代表蘇聯國家隊出場的布洛欣。

時光倒轉回 1975 年 5 月,瑞士巴塞爾的聖雅克布球場,1974-75 賽季的歐洲優勝者杯決賽,比賽雙方是來自蘇聯的基輔迪納摩,和匈牙利豪門費倫斯華路士。原以為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但是比賽卻呈現了一邊倒的狀況:上半場費倫斯華路士 0-2 落後,匈牙利足球傳奇、主教練達爾諾基心急如焚,下令球員們下半場全線壓上,試圖扳回比分。

然而事與願違。比賽第 67 分鐘,基輔迪納摩隊在中場斷球後,一記精妙的直塞球交到了布洛欣的腳下。布洛欣毫不猶豫帶球向前,在禁區前沿一次漂亮的人球分過突入禁區側翼,晃過門將之後小角度攻門,補防的後衛解圍不力,目送皮球彈入自家球門。這粒精彩的進球讓全場 13000 名觀眾瞬間陷入沸騰,也徹底殺死了費倫斯華路士反撲的期望。3-0,基輔迪納摩順利捧杯。

也就是在 1975 年尾聲,金球獎結果揭曉,布洛欣因為在俱樂部各項賽事中的優異表現拿下第一名,成為第二個獲得金球獎的蘇聯球員。至此,布洛欣的球員生涯達到了巔峰。

一場比賽開賽前,布洛欣向主場球迷展示金球獎獎盃。

縱觀布洛欣的職業生涯,他和基輔迪納摩關係非常密切,可以說是互相成就了對方。然而在國家隊層面,布洛欣也留下了 112 場 42 球的記錄,直至蘇聯解體,這兩項紀錄也無人能及。在他活躍的時代,蘇聯國家隊收穫了兩個歐洲杯亞軍和兩個奧運會銅牌,戰績顯赫。

退役之後的布洛欣也沒有遠離足球界,但是他執教的主戰場是在希臘聯賽。國家隊層面,他曾經先後於 2003-2007 年和 2011-2012 年兩度執教烏克蘭國家隊,2006 年世界盃上,由他率領的烏克蘭國家隊一舉闖入八強,震驚世界足壇。在那支烏克蘭國家隊中也有一名天才前鋒——安德烈-舍甫琴科。兩位足壇傳奇恰好又都是在基輔迪納摩效力時名揚天下,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傳承吧。

布洛欣、舍甫琴科師徒在比賽後談笑風生。兩人均曾在基輔迪納摩效力、成名,且都曾榮膺金球獎。


青年紅軍橫掃歐洲

培養了列夫-雅辛、涅托、布洛欣、別拉諾夫等傳奇球星的蘇聯足球體系,與我們今天見到的高度市場化的足球聯盟不同,它是典型的地方或行業的體育協會體系,與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前的體工隊體系基本相同。

在體育協會體系下,一些有運動天賦的青少年就會依照其所在地域,或父母職業的不同,被吸納到相應的體育協會,進行集中培養,即所謂」舉國體制「。

中國體育行業的所謂」舉國體制「遭到體育迷們的口誅筆伐,無外乎其在部分體育項目上的收穫遠不如預期。然而有趣的是,蘇聯的體育協會體系,卻自始至終源源不斷地為本國的俱樂部和國家隊輸送著體育人才,特別是足球領域,蘇聯似乎從來沒有「掉隊」,大量的球員、教練員在自己的崗位上證明了價值,在國內外足球界揚名立萬。

1982 年的蘇聯國家隊合影。由布洛欣領銜,擁有達薩耶夫、貝茲索諾夫、普羅塔索夫等名將的蘇聯隊,可謂星光熠熠。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蘇聯的俱樂部和國家隊能夠在洲際賽事和世界賽事上取得好成績,其青訓體系對於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在蘇聯特殊的政治環境下,跨國轉會操作多有不便,本土青訓就顯得異常重要。

前蘇聯時期的青訓名門,大體上也是國內聯賽最強的幾支隊伍,基輔迪納摩、莫斯科迪納摩和莫斯科中央陸軍是其中的佼佼者。時至今日,這幾家豪門仍然不斷生產著足球新星,傳承之長久,令人敬佩。

青訓成果也體現在國家隊梯隊的成績上。蘇聯的 U21 國家隊曾經在 1976、1980、1990 年先後三次拿下歐青賽的冠軍。烏克蘭足壇名帥德米亞寧科球員時代,就曾在 1980 年的歐青賽上脫穎而出,率隊奪冠的同時,自己也拿下了賽會最佳球員的獎項,成就了一段佳話。

德米亞寧科手捧獎盃,喜笑顏開。

1990 年歐青賽是蘇聯 U21 國家隊參加的最後一屆歐青賽。當時決賽實行主客兩回合制,蘇聯隊以客場 4-2、主場 3-1 的較大優勢戰勝了對手南斯拉夫隊。當時蘇聯隊中的西德爾尼科夫、沙利莫夫等人狀態上佳,獲得了來自多方的認可。然而這裡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因為蘇聯隊擅長多點開花,進球較為分散,所以賽會的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員獎項就落到了獨得四球的南斯拉夫新星達沃爾-蘇克手中。關於蘇克的故事我們都有所耳聞,不過那就是另一段傳奇了。

這也是蘇聯各級別青年隊最後的輝煌。那支在 20 世紀中後期馳騁歐洲二十餘載的「青年紅軍」,在不久後落下了帷幕,百戰百勝的天才球員們也就此散落四方。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1991 年 6 月 23 日,莫斯科中央陸軍門將米凱爾-葉廖敏在回家路上出了車禍,英年早逝,而這距離中央陸軍收穫蘇聯足協杯冠軍僅僅過去了幾個小時。

葉廖敏年紀輕輕就坐穩了當時莫斯科中央陸軍主力門將的位置。在短暫的職業生涯中,他代表莫斯科中央陸軍出場 52 次,失 38 球,為蘇聯國家隊出場 2 次,失 2 球,曾隨蘇聯 U21 青年隊奪得歐青賽冠軍,被認為是一名優秀的青年門將。在他去世後,莫斯科中央陸軍牽頭設立了「葉廖敏獎」,用來表彰在頂級聯賽中表現突出的年輕門將。

英年早逝的米凱爾-葉廖敏。

雖然蘇聯解體,但是善於培養和鼓勵青年球員的傳統,也在被蘇聯解體後的各國家和俱樂部傳承了下來。在十幾二十年的休眠期過後,這些國家又爆發出了許多新生力量:舍甫琴科、卡拉澤、阿爾沙文、阿金費耶夫、扎戈耶夫、姆希塔良……


往事發生在中央列寧球場

每當我們談到一支國家隊的時候,不免也會聯想到它的主場。英格蘭有氣勢恢宏的溫布利球場,威爾士有狂熱與溫情並存的千年球場,這些沉澱著歷史的足球聖地,無疑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重要象徵。

蘇聯國家隊的主場是中央列寧球場,現已更名為盧日尼基球場。可能對於球迷們而言,後一個名字大家會更熟悉一些,作為莫斯科多支豪門球隊的主場和現在的俄羅斯國家隊的主場,這裡也舉行過大大小小數百場比賽,其中最為著名的可能就是 2007-08 賽季歐洲冠軍聯賽決賽。比賽當天大雨滂沱,濕滑的場地讓很多球星罰丟了點球,這其中就包括 C 羅和特里。

更名為盧日尼基球場之後,這裡也發生過許多傳奇故事。2008 年歐冠決賽,曼聯艱難奪冠、特里的意外滑倒等事件,也成了很多球迷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中央列寧球場於 1956 年正式落成,後經加築、翻修、改名等重要事件,延續至今。在蘇聯時代,中央列寧球場承辦過蘇聯國家隊和後來的獨聯體國家隊共計 78 場比賽,總佔比超過六成。主隊在這 78 場比賽中,取得 50 勝 18 平 10 負,進 151 球失 50 球,如此恐怖的戰績,稱為魔鬼主場並不為過。蘇聯國家隊的輝煌時代,也就是從中央列寧球場投入使用的一刻,悄然開啟。

上文提到列夫-雅辛曾在 1963 年與義大利的比賽中獲得馬佐拉的讚譽,這場蘇聯國家隊與義大利國家隊的比賽正是在中央列寧球場舉辦。據資料記載,當時這場比賽的到場觀眾人數達到了 102,538 人,創下中央列寧球場,包括後來盧日尼基球場的上座紀錄,這種場面在當時的歐洲是難以想像的火爆。

比賽中,列夫-雅辛準備撲點球。可以看到遠處看台上是人山人海。

為了迎接 1980 年奧運會,蘇聯政府決定翻修中央列寧球場,用於開幕式、閉幕式以及田徑、足球決賽和馬術項目的比賽。此時中央列寧球場的總容量標準達到了 103,000 人,並且配備了大量的看台坐席,但是仍然沒有設計頂棚。由於此次翻修的主要目的是供奧運會使用,所以中央列寧球場獲得了短暫的別名:「蘇聯奧林匹克運動場」。

翻修後的中央列寧球場。

雖然蘇聯的政治制度和體育事業發展策略與當時西歐諸國大相徑庭,但是毫無疑問,足球作為一項世界性運動,西歐國家經歷的輝煌與挫折,蘇聯也不會例外。

1982 年 10 月 20 日,1982-83 賽季歐聯杯第二輪首回合較量,莫斯科斯巴達克主場迎戰來自荷蘭的 FC 哈爾勒姆。由於天氣寒冷,比賽售票狀況不佳,僅有 16,000 余名觀眾到場觀賽,偌大的中央列寧球場顯得十分冷清。這場比賽呈現了近乎一邊倒的局面,雖然莫斯科斯巴達克在取得進球方面存在一些障礙,但是比分方面卻一直保持領先。在比賽臨近結束時,謝爾蓋-什維佐夫打入一球,比分鎖定在 2-0,比賽結果已然失去懸念。

一部分球迷早在進球之前就開始退場,看台出口大門也已經陸續打開。不過由於天氣十分寒冷,大量坐在東看撞球迷沒有選擇從臨近的出口退場,而是選擇沖向球場另一端的一號出口,試圖就近搭乘地鐵回家。此時,一名球迷不小心摔倒,然後數名球迷嘗試把他從人流中救出;但是由於救人心切且人流密集,球迷們衝破了看台的欄杆。巨大的多米諾效應讓成群的球迷們摔倒在球場內,發生了嚴重的踩踏,現場慘不忍睹。

事故中遭到嚴重破壞的看台。

事後的調查統計顯示,在這起事故中,66 人喪生,61 人受傷,其中 21 人重傷。死難者中,有 45 人仍是未成年人,其中年齡最小者僅 14 歲,此外還有 5 名年輕女性死亡。

這是蘇聯歷史上最大的體育事故,史稱「盧日尼基慘案」。事後蘇聯政府採取了極為嚴厲的處罰措施和改進方案,逮捕了球場管理層維克托-科克里舍夫和尤里-潘奇欣,並有多名安保負責人因此次事故受到指控。蘇聯足協也決定加強比賽日的安保力量,用於維持球場秩序,避免這類事故再次發生。

在中央列寧球場更名為盧日尼基球場之後,1992 年和 2007 年,莫斯科斯巴達克和 FC 哈爾勒姆先後舉行過兩場友誼賽,緬懷在這場事故中的死難者,警醒後人不要重蹈覆轍。

俄羅斯政府和球場管理者也非常重視硬體建設,千禧年前後,盧日尼基球場便以其優秀的軟硬體條件,獲評歐足聯 C4(最頂級)球場,並於 1999 年承辦歐聯杯決賽,2008 年又承辦歐冠決賽。不過自 2013 年起,盧日尼基球場又一次開始了翻修工程,這次翻修預期在 2017 年完工,耗資 3.5 億歐元,目標是成為歐洲最頂尖的球場。這片球場的未來,似乎有著更大的可能。

翻修中的盧日尼基球場。圖片攝於 2016 年。


豪門的榮光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足球豪門,蘇聯也不曾例外。而比賽是造就豪門的最佳途徑。

1936 年 5 月,蘇聯足協創辦了第一屆蘇聯足球聯賽,隨後改稱蘇聯足球甲級聯賽(Soviet Football Group A)。當年冠軍是莫斯科迪納摩,而最佳射手也是來自這家豪門俱樂部的米凱爾-謝米查斯特尼。

米凱爾-謝米查斯特尼的照片。

在蘇聯政府的號召下,蘇聯足球聯賽發展很快,乙級聯賽、丙級聯賽、丁級聯賽和丁級聯賽遠東區也很快組建了起來,構成了足球聯賽金字塔形的結構。看來在足球聯賽這個問題上,即便身為社會主義國家,也要符合科學發展觀,也要符合足球世界的客觀規律。

在蘇聯足協時代,國內的第一豪門則當仁不讓是基輔迪納摩。蘇聯頂級聯賽總共舉辦 54 屆,基輔迪納摩包攬了其中 13 個冠軍頭銜,此外還有 9 個杯賽冠軍和 3 個超級盃冠軍。球隊先後於 1975 年和 1986 年兩次摘得歐洲優勝者杯冠軍,誕生過兩個金球獎得主:1975 年的布洛欣,和 1986 年的別拉諾夫。

2012 年,舍甫琴科(左)、布洛欣(中)、別拉諾夫(右)的合影,三人均是金球獎得主,也都曾效力於基輔迪納摩。

在基輔迪納摩之外,莫斯科斯巴達克(12 次)、莫斯科迪納摩(11 次)和莫斯科中央陸軍(7 次)這「莫斯科三強」緊隨其後。莫斯科斯巴達克在後來的俄羅斯足球超級聯賽中也多次奪魁,成為現在俄羅斯足球界第一豪門。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蘇聯足球雖然以莫斯科和基輔為中心,但是其他地區的爭奪也不遑多讓。現喬治亞足球豪門,第比利斯迪納摩也曾在 1964 年和 1978 年兩奪聯賽錦標。曾在 2014-15 賽季歐聯杯上奪得亞軍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也曾經拿下兩次聯賽冠軍,時間在稍近的 1983 年和 1988 年。列寧格勒澤尼特也曾在 1984 年奪得冠軍,蘇聯解體後,這支俱樂部更名為聖彼得堡澤尼特,之後的故事我們就非常熟悉了。

http://zenit-football.com 發布的一張 1984 年列寧格勒澤尼特的全家福。當年他們拿下聯賽冠軍,戰績是 19 勝 9 平 6 負。

蘇聯足協下屬的各傢俱樂部第一次打入歐洲三大杯賽事決賽是在 1971-72 賽季的歐洲優勝者杯上,莫斯科迪納摩隊陣蘇格蘭豪門格拉斯哥流浪者。這場比賽在巴塞羅那的諾坎普舉行,莫斯科迪納摩隊開局不利,連丟三球。之後他們奮起直追,然而天不遂人願,最終還是 2-3 遺憾落敗。這場比賽中還發生了一些波折(大量球迷沖入場內),蘇聯足協要求歐足聯組織重賽,但是沒有成行。

在這之後,蘇聯國內諸強摩拳擦掌,試圖在歐洲賽場上取得新的突破,一雪前恥。「天時地利人和」,之後三次有蘇聯球隊參與的歐洲優勝者杯決賽,他們都如願奪冠,分別是 1975 年的基輔迪納摩、1981 年的第比利斯迪納摩和 1986 年的基輔迪納摩。值得一提的是,1986 年基輔迪納摩奪冠時,戰勝的是風頭正勁的西甲豪門馬德里競技隊,當時執教馬競的是已故西班牙傳奇教練路易斯-阿拉貢內斯,這場比賽的失利也成了老帥在執教馬競時期的最大遺憾。

1986 年歐洲優勝者杯決賽,基輔迪納摩折桂,全隊在場地內慶祝。

雖然不如西歐、南美諸國那般戰績彪炳,但是蘇聯足球也在歐洲和世界足球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而這些印記的篆刻者來來往往,鑄就了今天前蘇各國的足球豪門。不管條件如何艱苦,足球人的奮鬥從未停息。


永恆的遺產

在滾滾紅塵中,一個人的命運,一方面是自我奮鬥,另一方面則是歷史的進程。鐵幕緩緩落下,蘇聯足球大家庭裡面的天才球員和教練員們也各奔東西:

第一豪門基輔迪納摩如今身在烏克蘭,每年都要面對來自後起之秀頓涅茨克礦工的挑戰;莫斯科三強則各走殊途,近年來的俄超聯賽,已變成莫斯科斯巴達克、莫斯科中央陸軍和聖彼得堡澤尼特的「三國會戰」。第比利斯迪納摩則隨著政治動蕩,失去了曾經在歐洲足壇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果從足球的角度上來說,令人無比惋惜。蘇聯足球的命運,比起「最後一支南斯拉夫隊」,似乎那只是鏡子中的自己:

「博班說他非常想念薩維切維奇,而我懷念那個你們兩個都在的米蘭。」

但是,國家與民族的命運,永遠凌駕於個人之上。正如普京所說:

「忘記蘇聯沒良心,恢復甦聯沒腦子。」

我在這裡不想過多陳述政治對體育和足球的影響,因為它不是本文的重點。但是,前蘇地區人民熱愛體育、熱愛足球的氛圍從不會因為政治、經濟等問題而降低熱度、停滯不前。而且他們的實力雖然落後甚多,但是正在不斷恢復中:

  • 2004-05 賽季,莫斯科中央陸軍,歐聯杯冠軍
  • 2007-08 賽季,聖彼得堡澤尼特,歐聯杯冠軍
  • 2008-09 賽季,頓涅茨克礦工,歐聯杯冠軍
  • 2014-15 賽季,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歐聯杯亞軍

蘇聯解體後,前蘇諸強曾經四次站上歐聯杯決賽場地,三次捧得冠軍。圖為 2005 年奪冠的莫斯科中央陸軍。他們在決賽中 3-1 戰勝里斯本競技。

時至今日,在前蘇各國政界,足球狂熱仍未隨一個偉大國家的落幕戛然而止。梅德韋傑夫、普京等人,都長期關注足球領域的發展。在俄羅斯政府高層中,以莫斯科斯巴達克、莫斯科中央陸軍兩支球隊的球迷佔據多數,和當年的蘇聯頗為相似。

莫斯科中央陸軍奪得歐聯杯冠軍後,普京在克林姆林宮接見了他們。

而足球行業的從業者們,也未曾停下腳步。

2006 年,烏克蘭打入世界盃八強。2008 年,俄羅斯殺入歐洲杯四強,阿爾沙文狀態火熱。隨後他轉會去了英格蘭豪門阿森納,立下赫赫戰功。

蘇聯足球的光輝歷史和寶貴遺產,將由一代又一代前蘇國家和東歐國家的足球人不斷傳承下去。雖然那支偉大的球隊的背影已逝,不會再次歸來,但是會有更多偉大球隊的光芒,即將從地平線上噴薄而出!


蘇聯解體總體上是好事。

一,對於中國來說,在較長時間內解除了北方持續數百年的政治、軍事壓力,保障了中國的國家安全。

二,對於俄羅斯國內來說,人民的感受最重要。儘管解體之後的十多年間經歷過政治動蕩,經濟崩潰的折騰,老百姓過了一段苦日子,但國家也歷經重組,基本確立了西方化政治體制,也奠定了全體國民所享有的基本權利。從歷年來俄羅斯政界、知識界和平民界反映的信息看,多數人對現在的國家體制和人民生活還是比較接受的,不滿意的是生活還不夠更好。對於曾經的大國蘇聯,確實也有很多人懷念,但那更多的是一種意識上的虛妄懷念罷了,與個人切身體驗已沒有多大關係。真要讓他們放棄現在的自由生活重返那個極權時代,估計除了少數野心家外,多數老百姓也不會幹。這就如中國的文哥和改革的關係同樣。只要看看如今俄共江河日下的支持率和白髮蒼蒼的黨員組成就可見一斑。在蘇聯解體後最困難的時期,俄羅斯人民也沒有用選票支持俄共重新上台執政,這就是對那個時代最好的評價。

普京說過一句話很有水平:如果誰對蘇聯解體不感到惋惜那是沒有良心,但誰要想回到蘇聯時代那就是沒有頭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如顯示該用戶不存在,請點擊下面「搜一搜shentingxue2017朋友圈、公眾號、文章等」查找即可。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蘇聯的體制慣性還是很強大的,強大到即使是構築這個體系的人或是被殺或是死去全部消逝在歲月的長河裡這個體制都順著這些人的理想運行了很多年,即使被翻來覆去地折騰過。
然而再牢固的體系也無法戰勝時間,失去了理想的官僚機器終究還是會崩壞,而且是土崩瓦解一般的崩壞。
丟了理想,不讀共產黨宣言,不唱國際歌,脫離群眾,傳統變成了「傳統」,眼裡只有自己那一點點東西比如4000盧布的退休金,你也配叫共產黨?
最後的這批人,活該完蛋。
苦了人民,苦了那七成投贊成票的人民,民意也攔不住一些人的野心。

為了一種理想而建立的國家註定會偉大,但也註定因理想而支付沉重的代價,那是立國之本。連「蘇維埃」和「社會主義」都不要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還剩下什麼?結果也是註定的,求仁得仁罷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啊。。。。。。


12月25日,大多數人都很清楚那是聖誕節,是歡樂的時刻。而在25年前的這天晚上,「幾家歡喜幾家愁」那句話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一邊是西方諸國在聖誕的狂歡中如期所願地看著那個讓他們擔驚受怕了近一世紀的老對手轟然倒下;一邊是飄了將近一個世紀的紅旗在凄冷的風雪中帶著徒勞的執念緩緩飄動,即將落下,親兄弟已經收拾好行囊準備各奔東西,那個曾經強大的北方國家就此走入最寒冷的冬天。

時至今日,當我們再度回憶起人類歷史上這個影響力巨大的歷史時刻,也難免會引發無限的唏噓和感慨:這個曾經把重型坦克開到柏林的國家,這個第一個把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這個坐擁上萬顆核彈頭讓洲際導彈成群結隊駛過紅場的國家,這個曾經讓柏林牆另一邊惶惶不可終日的國家,怎麼說亡就亡了?它既沒有亡於自誕生之日就受到的各種經濟封鎖,也沒有屈服於納粹的大局進攻,更沒有如冷戰時人們所想的那樣在核彈爆炸的蘑菇雲中化為廢墟,而是在國際環境相對和平穩定的情況下把自己送入了墳墓。這絕對是早年蘇聯的締造者,領導者們始料未及的,如果他們泉下有知,真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必須承認的是,蘇聯是一個創造過無數奇蹟的國家,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次偉大的實踐,它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挽救了人類命運,在屬於它的歲月里書寫過太多令人矚目的傳奇;同時這個國家又太過浪漫----白得沒有任何雜質的雪,紅牆環繞著的華麗洋蔥頂,大氣樸素的機關樓,熱情洋溢的宣傳畫,紅場閱兵時的雄壯軍樂,或是海燕面臨暴風雨時激昂的戰歌,奧斯特洛夫斯基筆下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亦或是回蕩在白樺林中的那曲悠揚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哦,還有站在河岸邊等候心上人的喀秋莎??這一切的一切曾經打動過多少年輕人,讓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生活中去,其中就包括我們的祖輩和父輩們。同樣也是這個國家,在我們的祖國誕生之初,用它的奇蹟和浪漫給了我們自信,告訴我們當人民站起來的時候,那些先前看起來不可一世的壓迫者們就是個笑話。

然而,無法改變的事實是,這個曾無比輝煌的國家,亡了。亡得那樣慘淡,亡得那樣不甘,當然,也亡得那樣必然。
蘇聯解體,看似是幾年預演一夜而亡,實際上呢?這個問題遠遠不止這麼簡單。如今昔日的社會主義老大哥已經入土二十餘年,雖然早就蓋棺,但是如何定論卻眾說紛紜。有的人至今仍然在緬懷那個昔日的紅色超級大國;有的人甚至幼稚地想著如何將蘇聯恢復;別有用心者仍然將解體一事作為籌碼,試圖以此把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徹底否定以便推銷自己的意識形態;不過更多的人,還是在進行冷靜的反思。
有的人認為蘇聯的解體是其自身問題一直得不到根本上的解決,各種矛盾日益激化最後集中爆發的結果,有的人認為蘇聯解體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偏離了社會主義路線所致,也有人說對於蘇聯的解體西方的和平演變與意識形態滲透難辭其咎。而更中肯的觀點,應當是將這幾種看法綜合起來。
其實只要看看蘇聯走過的路便不難理解----十月革命後,俄國人民推翻臨時政府,建立起了屬於勞動者的全新國家蘇俄,五年後,蘇聯正式成立。自其誕生以來,西方國家為了維護自身在俄國的利益,對於這個新政權的打壓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經濟封鎖,武裝干涉,外交孤立??凡是能使出的手段,都被西方不遺餘力地使了出來。但是俄國人民以讓他們不可思議的堅忍,一次又一次地挺過了危機,列寧的正確領導,讓蘇聯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

或許是為了進一步鞏固這個年輕的國家,或許是為了更快的走向強大,列寧之後,斯大林在蘇聯各方面的建設中推行高度集中統一管控的模式,不得不承認這一套路子給蘇聯的發展注射了一針強心劑,一時間,蘇聯這台國家機器開足了馬力高速運轉著,工業實力大增,綜合國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圖謀對這個年輕國家進行破壞的人紛紛被推上了刑場和勞改營,國家發展的阻力越來越小。一五計劃讓蘇聯用短短的幾年就追上了世界的步伐,從一個農業國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國。這也為日後蘇聯能夠抵禦納粹的進攻奠定了物質上的基礎。

但是,有效的強心劑往往也具有強烈的副作用,高度集中的經濟發展模式固然能在短期內大幅提升國力,可時間久了,就難免會導致經濟發展失去活力陷入僵化,況且其對於重工業的大力發展是建立在犧牲對農業與輕工業的基礎上的,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失衡。而政治上的高度集中雖然清算了別有用心的人,但同樣,也讓廣開言路變為了不可能----凡是對領袖意志存在意見,或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合理,也都會被扣上背叛者的罪名遭到血腥的清洗。於是,蘇維埃的開國元勛,軍隊高層,各領域的傑出者,紛紛落馬,清洗所造成的內耗觸目驚心。高度集中的模式也讓監管變成了一句空話,官僚主義,特權主義也紛紛鑽了所有能鑽的空子。不知不覺,當年革命打天下的初衷有些變味了。
稍有些常識的人都已看出,斯大林體制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若再不作調整,前景是不容樂觀的。然而,迫於斯大林的虎威,誰又敢公然將這一點指出呢?或者說,敢公然提出這些的,已經被送到了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了。
二戰後,或許是被巨大的勝利沖昏了頭腦,或許是因為覺得打贏對德戰爭斯大林模式功不可沒,或許是因為有了新的對手需要進一步擴充實力,總之,蘇聯把自省拋到了腦後,帶著身上的毛病以一個超級大國的姿態投身到了一場更大的博弈。

隨後斯大林的逝世為蘇聯的自我調整提供了契機,奈何斯大林之後的蘇聯高層並沒有抓住這重要的機會,他們雖然進行了多次的改革,卻沒有根除斯大林模式留下的問題,走不出斯大林的影子;同時又產生了新的問題----赫魯曉夫對經濟盲目的調控與對斯大林激進而武斷的否定帶來了新的混亂,同時他自己又犯了斯大林的錯誤,搞起了一言堂,奉行起了大國沙文主義;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更像是又給蘇聯打了一針副作用極大的強心劑,蘇聯的國力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以此和西方諸國進行著無休止的軍備競賽。然而,它心臟上的肌肉更加僵硬了。
這段時間蘇聯對外也是昏招迭出,一心認為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龍頭老大,那麼兄弟國家只配做自己的附屬國。於是,一言不合,輕則對同陣營國家一頓惡罵停止援助,重則加以痛打。布拉格之春,中蘇交惡,這些都是鮮活的例子。兄弟失和,而蘇聯所做的只是我行我素。

後來,安德羅波夫的改革似乎讓蘇聯看到了希望,無奈命運沒有給他施展身手的機會,羸弱的病體只能讓他不甘地把未能得到實踐的改革帶進棺木。
然而這一切又都被蘇聯的對手看在眼裡。他們最看不得社會主義陣營的強大,蘇聯這一身毛病自然是他們求之不得的,於是,一套為蘇聯量身定做的和平演變方案正式出爐
首先以蘇聯這身毛病為基礎大做文章,將其無限放大,刻意迴避蘇聯的所有成就,蘇聯人民本身就把這些毛病看在眼裡,再經這樣一折騰,就不由開始相信西方的說辭了;
其次,以「學術」「歷史」為名義,大肆抹黑蘇聯的歷史,編造謠言醜化蘇聯歷史上的英雄,卓婭,列寧紛紛遭到毒手,所謂欲亡其國先滅其史,漸漸的,蘇聯民眾對自己的歷史產生了懷疑;
接著,便是把價值觀的推銷內置在文化產業中,通過在文化產品中塑造他們想要的形象,這些形象往往人氣很高,然後讓其成為蘇聯年輕人的效仿對象。一時間,無原則的叛逆,無下限的個人主義竟成了時尚。
而面對這些,蘇聯既沒有進行有秩序的引導,也沒有推出全新的宣傳產品來加以應對,而是通過已顯過時的官八股宣傳和高壓力的維護穩定措施,甚至是排遣特工們去進行這樣一個挺諷刺的工作。這種哪壺不開提哪壺的行為就正中西方下懷,讓他們對蘇聯實施一系列動作時也就更加得心應手。
當戈爾巴喬夫接手總書記職務的時候,舊弊端,新問題已然交織在一起,讓他感到焦頭爛額,騎虎難下。對於經濟改革他是不抱希望了,終於,他做出了蘇聯歷史上一個極蠢的決定----政治改革。這一下子就打亂了蘇聯的大局,積攢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矛盾和弊端就如決堤般爆發了出來,不久後,兄弟國家紛紛離蘇聯而去,加盟共和國們也是去意已決。先前在阿富汗留下的爛攤子和切爾諾貝利事件的飛來橫禍又讓這個疲憊不堪的紅色帝國雪上加霜,於是,在八一九事件徒勞掙扎了一次後,最後的曙光也熄滅了。
這時候,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倒向了蘇聯的對手們,他們迅速跟進一步,給蘇聯指出了一條前路:「接受我們的「民主」吧,一切都能解決。」他們怕這樣還不夠,於是又派出了早就蠢蠢欲動的第五縱隊走上街頭搖旗吶喊。希望已經被徹底澆滅蘇聯人已經無法再進行理性的思考了,這時候,他們根本沒怎麼多想,也容不得多想,不由分說就拆毀了承載過無數榮譽的紅色大廈。終於,西方的和平演變成為了壓死這頭巨大北極熊的最後一根稻草。
於是,25年前的那天晚上,戈爾巴喬夫在進行完辭職演說後,凌晨零點,克里姆林宮的紅旗落下,蘇聯正式停止存在,成為歷史

是啊,蘇聯完了,俄羅斯聽西方的話,「民主」了。對啊,「民主」了,然後呢?然後好日子來了嗎?呵呵,並沒有,倒是更壞了。盧布瘋狂貶值,生活物資嚴重匱乏,軍人甚至上街乞討,老兵為了生計,不得不當街向遊人出售自己用血和信仰換來的勳章。國家債台高築,槍支泛濫,黑幫橫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俄國不得不靠兜售蘇聯時代的遺產來勉強維持??
嗯,這就是「民主」後的「偉大成就」。

估計毛熊們自己的腸子都悔青了,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年對蘇聯從不吝嗇批判之詞的索爾任尼琴在解體後重歸故土後,懵逼了,緊接著就是失聲痛哭;葉利欽在「休克療法」徹底破產後,只得灰溜溜地下了台。倒是西方國家從中撈到了不少甜頭,有了壓死蘇聯的成功經驗後,從此,便在全球範圍內把和平演變搞得風生水起??
新鬼含冤舊鬼哭啊,蘇聯之後,中東,北非,烏克蘭頻頻中槍,現在,他們又把毒手伸向了我們中國??

不過俄羅斯人經過了這麼一折騰倒是醒了,普京上任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振興措施。然而,雖說瘦死駱駝比馬大,但是俄羅斯的競爭對手們,哪個又是曲曲一匹馬呢?西方看俄羅斯這匹瘦死的駱駝在普京上任後肥了些,於是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打壓,而俄羅斯畢竟已經不是當年的蘇聯,時至今日,雖有起色,其實還是在吃蘇聯的老底,軍工科技20多年沒有什麼重要的更新,近幾年雖然有了些突破,但是窘於資金,大規模更新也是希望渺茫??
有人問了,俄羅斯不是「民主」了嗎?為什麼西方那些國家還要打壓?很簡單,先前讓你「民主」,無非是想搞定你,現在「民主」了繼續打壓你,是因為你現在又顯得礙手礙腳。
顯而易見,所謂「民主」,根本不是真正的民主,只是一張幌子罷了。
這就是為什麼,某些人會讓你去看索爾任尼琴的《古拉格群島》,但是絕對不會告訴你他後來是如何懺悔的;一些人會誇葉利欽,但絕對不會給你說「休克療法」最後怎麼樣了。
那麼,蘇聯解體,對於我們中國而言是什麼?----是教訓。試想,如果蘇聯在遇到經濟問題後可以銳意進取及時解決,又怎麼能讓矛盾積攢半個世紀持續發酵,最後積重難返?若是蘇聯不在對內對外的各項事務中頻出下策,又怎能失去人心?若是蘇聯後期能完善體制加強監管,一改官僚作風,真正的去接地氣,與時具進,推出民眾喜聞樂見的東西,那西方的滲透又如何得手?只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只有客觀的反映。
或許,這就是普京說:「忘記蘇聯沒良心,恢復甦聯沒腦子」的原因吧。
如今蘇聯沒了,俄羅斯虛了,而中國卻以極為澎湃的動力高速發展著,我們不難看出,西方現在正在複製當年對蘇聯的那一套,試圖用同樣的手段扳倒中國,而且,他們已經初步取得成效了。

只是和蘇聯不同,我們,保持了應有的警惕。
蘇聯對於中國,像是一面鏡子,看清蘇聯的這幾十年,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看清自己----早年,我們在它的身上看到了成功經驗,知道了要怎麼做才能走向富強;後來,我們又從它的身上看到了失敗的教訓,並引以為戒。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從蘇聯身上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前路改怎麼走,該避開什麼,讓後人不再復哀秦人之哀,我想,這對於我們而言,就足夠了。

-------------------分割線-------------------

關評,拒絕撕逼。畢竟當鵝城裡張麻子還當縣長的時候,有人卻因為黃老爺和城南四大家族的存在,不去挺張麻子清掉黃老爺和四大家族而是要喊著砸爛鵝城,這樣的人熱情挺高,然而也只是熱情挺高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張麻子和這種人的區別在於:

張麻子的主張是「槍在手跟我走,殺四郎搶碉樓」

而這些人的主張是「因為我是真正的張麻子,所以你們必須跟我走,不跟我走的一律是帝修封資富黑反壞右……」


2000年6月14日,瓦良格號被從黑海造船廠拖走。
目送她離開的是造船廠的全體職工,他們似乎是一個無奈的父親,為了家人的生活而勉強將還未成年的女兒嫁了出去,哦,嫁的還是個窮小子。
船廠電氣技術員菲力莫諾夫寫了一首詩:
我們站在碼頭上,眼裡含著淚水,
告別的鳴笛聲漸漸消散。
停泊場上,我們的美人兒—「瓦良格」號慢慢離開了。
它永遠離開了我們。
難道大國不需要有自己的艦隊?
鎚子一敲,贏了一堆廢鐵......
烏克蘭與俄羅斯一起,羞愧吧!

這是她當時的窘態

那時候距離蘇聯解體還不到十年......
十六年之後......
中新社黃海某海域12月24日電
連日來,中國航母遼寧艦與數艘驅護艦組成編隊,攜多架殲15艦載戰鬥機和多型艦載直升機開展跨海區訓練和試驗任務。23日,在黃海某海空域,多批次殲-15艦載戰鬥機從遼寧艦飛行甲板起飛升空,開展了空中加受油、空中對抗等多項訓練任務。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在遼寧艦指導訓練。

這是她現在的雄姿

想起一個故事,似乎是《巴山夜話》或者別的什麼隨筆
20世紀50年代,作者當時是新中國海軍的一名學員。在旅順這個已經有數十年幾乎沒有中國軍人身影的城市,作者身穿一身簇新的中國海軍軍服,走進一家小酒館吃飯。坐在他旁邊的個身穿蓑衣的老漁民,突然沒來由的開口問道
「定遠還在嗎?鎮遠呢?」
作者在文中寫道,他並不知道這個老漁民是否是不知道北洋水師早就全軍覆沒了,還是只是想激勵一下這個新中國海軍的青年。所以他楞了一下,回答
我們以後一定會有比定遠、鎮遠更大的軍艦

90年代看上海的電視劇《兒女情長》,裡邊何麟演的那個大哥,在醫院裡跟小朋友說:「我們以後會有比尼米茲還大的航母

無論是星辰大海還是汪洋大海,路還遠得很。
我只是想,等我們的國家有了艨艟八百,海鷲三千的時候,不要忘記,中國海軍的「蘭利」號來自那個亦敵亦友的北方鄰國。說什麼呢?還是送一首歌吧

我知道的,我們還會相見
我們已經有著太久的別離
藍色的新月藏在城市的後面
我無法悲哀無法哭泣
是教堂的鐘聲還是遙遠的迴音?
你我擦肩而過,帶起飛揚的塵埃
甚至連道路都看不真切
失敗的時候呼喚我
呼喚我,我帶著深深的哀傷
呼喚我...
失敗的時候呼喚我
呼喚我,我帶著深深的哀傷
呼喚我...
輕聲的呼喚我的名字
給我甘甜的泉水
我知道的,我們還會相見

Lube 輕聲呼喚我的名字_土豆_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也送給大家 柳拜的 輕聲呼喚我的名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政治 | 蘇聯 | 列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