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導演曹保平?

看了曹保平的《烈日灼心》,感覺好厲害,然後又追了《狗十三》,個人認為是個實力遠大於名氣的導演,有種曹保平之於犯罪片像徐浩峰之於武俠片的感覺_(:з」∠)_,看這個月好像又有新片上映了,想聽聽各位大神的看法


前段時間知乎Live 上有人問我:「個人感覺北電似乎都把學生往學院派方向培養。。。。。你們要做學院派你們要玩虛的。」

回答這個問題我第一時間想到曹保平等幾位老師。其實並非如此,電影學院現在並沒有在堅持學院派和或者崇尚玩虛的東西。只是每個人在電影學院都有自由的表達,一部分人選擇了這個方向,這並不代表學院的方向。雖然學院派是中國電影發展中一支不容忽視的創作力量。從謝飛、鄭洞天為代表的第四代導演,到陳凱歌、田壯壯、張藝謀等第五代導演,再到賈樟柯、王小帥等第六代領軍人物,他們都出自學院派。而近年出現的《萬箭穿心》《大明劫》(攝影系王競老師)、《狗十三》《烈日灼心》(文學系曹保平老師)、《海洋天堂》《北京遇上西雅圖》(文學系薛曉路老師)等一批由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和學生主導創作的電影,給學院派帶來了新的活力。我校幾位系主任也根據當前電影發展形勢提出了「新學院派」的主張,一方面從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電影藝術性的尊崇和探索;另一方面適應電影市場化的趨勢更加註重電影和觀眾的溝通,也更加接地氣。換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具有文藝內核的商業片,在文藝片上進行商業類型的探索和嘗試。


我第一次認識曹老師是我剛入學不久後在電影學院標放看他的片子《狗13》的展映, 當時有同學在放映後交流問到這個片名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曹老師很淡定的說了一聲「沒有。」 當時我們幾個不懂事的新生在底下你一句「狗B」,我一句「狗B」的竊笑, 後來才知道他受審查制度「迫害」的歷史,貌似人畜無害的《狗13》也因為廣電總局要求的「片名中不得出現阿拉伯數字」而改成了《狗十三》。因為堅持個人表達,曹老師這些年沒少和審查制度打交道,也見證著審查制度的變化和發展。帶著鐐銬跳舞,即是一種妥協,也是一種抗爭。最初他拍《光榮與憤怒》的時候,因為批判農村官僚政治而收到數十條修改意見。他改著改著,突然就被告知不用改了,因為時代變了,正好趕上了國家打擊農村黑勢力的活動,就變得政治正確了。這也是我國魔幻現實主義的地方——審查的依據不是法制而是人制。無法可依,就是廣電最大的殺招。好不容易到了2014,15,對內容的審查貌似稍微放寬了,卻因為演員高虎涉毒,導致《烈日灼心》一度無法上映。曹保平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上的獲獎時說,「電影總該說點兒什麼,才能稱之為電影……除非你去做獨立電影,否則就需要在規則內,做儘可能做的事。」


一年後,我也有幸搶到了他在學校主持的講座《作為編劇的導演和作為導演的編劇》,當天拍的照片我已經弄丟了,但是他說的一些話我還記得。大意包括,編劇的文字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很多「形容詞」是通過攝影,美術等用畫面表現出來的;視覺敘事也是一門語言,要講基本語法。

說到劇作,徐克是這麼評價曹保平的:「他片中的人物骨子裡都有一股暴力。比如曹保平2004年執導的處女作《光榮的憤怒》,村支書葉光榮帶領村民和四個村霸的打手群毆,這是硬暴力;再比如《李米的猜想》中,周迅扮演的女司機李米倔強地尋找失蹤的男友,那種希望和失望之間的極大落差讓觀眾直呼「虐心」,這是軟暴力」。


曹老師對此的解釋是,他並不是喜歡描繪暴力,而是想呈現人物在極致狀態下的複雜的心理,只是通往那個極致的過程也許很暴力……沒有惡人,有的只是各種誤會、不理解、及因此帶來的衝突。


曹老師是有傲骨的,他說過「電影這東西,如果我想拍,每年都能拍一個。但電影是我真正喜歡的職業,我看中的是作品裡究竟有沒有能打動我的東西。只有每拍完一部,你都願意承認這是自己的東西,才能去做。」他也是一個很喜歡給作品打上個人烙印的導演。好比我們喜歡調侃諾蘭的電影總是「死老婆」,曹老師的前幾部片子都有「女孩愛上罪犯」的元素,據看了點映會的小夥伴透露,他的新片《追兇者也》也有這樣的橋段。 以及,我一直沒有想明白,為什麼《烈日灼心》裡面鄧超穿了件米蘭7號舍甫琴科的球衣?結合影片的時代,這肯定是有意而為的道具設置。曹老師電影里或許還有很多像這樣的伏筆,有待我們去玩味。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從一開始,曹保平想做的,就是有烈敘事的主流影,而主流影最基本的,就是工據我個人觀察如果一個電影院校不能提供紮實的技術基礎教育,學生作業就會偏向於純粹的藝術表達。或者說其學生創作作品中出現邊緣題材和實驗電影(非類型電影)的比例就越高。從這個角度,曹保平是電影學院不可多得的好老師。


這個題人氣真是好低啊。


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一點的,對曹保平的認識來自於去年口碑極佳的《烈日灼心》,年紀略長的人在此之前是從《李米的猜想》開始對曹保平有了一定印象的。被禁的《狗13》和早年的《光榮的憤怒》,大家更多是因為看過前兩部後不過癮,追著往回看的。

如果說是要概括風格,那《烈日灼心》和《李米的猜想》這兩部就已經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曹保平的風格進行總結了,那就是小人物在並不複雜的故事中掙扎扭曲,影評節奏緊湊,衝突激烈,讓人聯想到珂勒惠支的版畫。

和歐美大片相比,有人曾說他的犯罪片拍得不夠「漂亮」,沒有滿身肌肉的硬漢對抗,也沒有從法蘭克福到東京的跨區域追擊,更沒有昂貴的汽車和武器等道具被摧毀的快感。曹保平拍的犯罪片里,往往就是那麼幾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幾個警察,一群破破爛爛的道具,一個破破爛爛的地方。人們不體面地相互毆打,撕扯,拖拽,隱瞞,欺騙,像在講述5年前開店不久被砍傷的麵館老闆的故事,或是老家農村裡住在村頭的大伯家沒考上大學混社會的兒子最後被人打了,被關起來了,或是死了的經歷,這種東西就是曹保平電影的視角。

而對於這一視角的刻畫,編劇出身的曹保平也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路子來刻畫。在訪談中,他自己曾說到,真正的好電影並不太多是因為你載道的「道」有多有價值,多驚天闢地,而是因為在最平凡的敘事中被敲打,被警醒,被啟悟,這也正是為什麼,曹保平的電影劇情都不複雜,捋順了,簡化後甚至簡單到讓人懷疑。

你不得不佩服,即使是這種最簡單的故事,曹保平都能在此構架足夠多層次的人物關係,分剝出足夠豐富的人物心理,將一個最簡單的故事講得足夠漂亮。他做到了自己所認為的那種優秀。

若是要仔細研讀曹保平的電影風格,那可以寫的角度有很多。我最想跟大家聊聊的,就是他電影中那種比較明顯的,自洽的「動」與「靜」的伴生,以及對「動」與「靜」的塑造,對「動」與「靜」節奏的控制而對整部電影的張力進行控制。

「動」就是各種對情緒的外放表現。舉例來講的話,《李米的猜想》里,李米就是「動」。李米這個角色,在影片中遭遇了劫持和毆打,後再找到男友方文後又遭到了方文的欺騙和冷漠對待,本身人物形象的設定就為情緒的外放表現提供了可能。

曹保平會儘可能地通過每一個細節的表現來講情緒儘可能大地外放。比如在拍攝時,特意要求的厘米在被劫持時說我帶你回去拿的「拿」字,說了5遍,嚇到結巴。其實,痛哭和驚嚇到極致過的人看到這一幕一定會感嘆導演用心極深。人在處於恐懼和絕望時一邊哭一邊說話的樣子就是這種狀態——面部表情極度緊張,額頭高高的抬起,眼睛瞪大,不由自主的結巴,無法控制。

(其實這段看視頻更好,截圖表現不出來)

找到男友後卻被告知自己認錯人了時的李米處於極度悲傷的狀態,哭聲並不大,但是臉上的每一塊肌肉都被調動了,表情特別的到位,所以才特別的有感染力。這裡多提一嘴,曹保平懂得真的想把感情傳遞出去是靠表情的牽動。可是這個道理很多導演都不懂,哭不能好好哭,拍的哭戲又是吼又是尖叫又是扯著嗓子哭的,難免讓人覺得刻意。

除此之外,李米在劇中還有各種其他的情緒爆發的內容,比如對警察葉傾城的咆哮,失了畫冊後對兩名劫匪的咆哮,包括後面的DV里她換不了輪胎時無助地踢打輪胎的樣子,在警察局指著方文一時激動憤怒到極致的啞口無言——都是「動」,曹保平抓住了每一個可以」動「起來的機會。

曹保平非常擅長去刻畫這種「動」,把底層的小人物對生活的歇斯底里都巨細無遺地展示出來,他不僅能讓這些情緒以最真實自然的方式傳遞給觀眾,也保證這些「動」與「動」之間,「動」與「靜」之間的節奏與歇隙和合理性。

而「靜」實際上就是情緒的收斂,代表就是《烈日灼心》裡面的辛小豐,一個「心裡藏著事卻不能說,要憋到死到棺材裡去」的人。

和上司執勤時第一次聊到與自己關係甚大的命案時,辛小豐新心裡藏著事卻故作鎮定。這種表情,乍看上去覺得很普通,很多人覺得,這「不就是演面癱嘛」。實際上,仔細看圖,辛小豐眼眶微眯來掩蓋眼神的閃爍,下頜微縮。五官貌似沒有變化,但是實際上每個肌肉都因為緊張而僵住了。

即使是被逮捕時,即使是被注射死刑時,辛小豐的反應也極為內斂,沒有過多的面部表情,也沒有因為悲傷和恐懼而扭曲了自己的面部。在整部電影中,辛小豐這個角色都像一個隨時可以爆炸但是最後卻沒有爆炸的原子彈一樣。如果《李米的猜想》里的李米每次發泄都給人對於釋放的極大快感,那麼《烈日灼心》里的辛小豐的每一次隱忍則相反地,帶給人極為強烈的壓抑感。

「動」是放,那「靜」就是收,每一部曹保平的影片中都有幾個「動」,幾個「靜」,比如《李米的猜想》中,李米是動,裘水天是動,方文是靜,葉傾城是靜,《烈日灼心》里,伊谷春是動,辛小豐是靜,動靜結合弛張有度,以緊湊的節奏把劇情推動。

曹保平也算不上非常高產,但是和他合作的演員基本上都是在他的電影里完成自我突破,在他的調教下達到自己目前為止的最高水平。曹保平也曾在訪談中說到自己對表演的嚴格要求也出了名「在我電影里表演是片子成或敗的基礎」。

曹保平做到了演員和導演的相互成就,我最佩服他的,就是他看出了鄧超這樣一個外現的人實際上是個走內斂地表演套路的好材料。除此之外,不少演員(如:周迅)甚至願意自降片酬來接他的戲,周迅飾演李米拿了10個獎,達到了自己演藝事業的小巔峰,鄧超、段奕宏和郭濤三人大獲影帝,而王硯輝就更不用提了,成為了一個靠幾句台詞靠硬拼演技把主演都比下去了的無冕之王。記得有人在知乎上曾說過,我看到王硯輝認罪那段還以為是真實的司法錄像呢。

有些拍戲的人假正經,拍一些不怎麼樣的電影,拿情懷騙騙人,搞幾個明星拉拉各個年齡層的粉絲,炒炒票房,掙他一大筆,再不濟也混個臉熟。而曹保平的作品給我的感覺就十分實在了,更像是真正地痴迷於拍戲這件事本身,所以每部電影完成度極高,可能這就是他的電影從來沒讓我們失望過的原因吧,不過也更可能是因為他的知名度還不夠高,所以大家對他也沒有太多的期望。

謝謝閱讀到此!


這篇文章首發我的公眾號:bewithalexya,不過除了這類文章之外我更多在上面發的都是些關於我生活的東西,所以大家選擇性地關注吧。


謝邀。


曹保平老師,六八年生人,摩羯座,目前正職是北電文學系副教授,副業拍拍電影噹噹創投評委什麼的,近年來拍攝作品產量猛增,去年上映了耽擱多年的《烈日灼心》後,今年又將上映新作《追兇者也》,後面還有《白麻雀》、《圍獵》、《秦末無刀》等已經公布會拍的項目。對於像曹老師這樣標準學院派譜系內的人物,對其進行評價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還原到中國電影的歷史(差點打上「長河」這倆字)當中,用時代和變革來了解他的特點和身份,以及藝術創作的風格和成就。藉此也可以幫大家了解一下中國電影史的一些時空上有趣的小片段。

曹保平老師是北電文學系85級畢業,同屆的名人有導演王小帥、婁燁、路學長、張元(可以看出來恰好是第六代幾大代表人物),演員唐國強、宋春麗、郭凱敏、肖雄、姜黎黎等(演員們的「輩分」明顯比導演們高很多,代表作可以追溯到第四代導演了)。由於曹保平老師早期主要在從事電視電影和電視劇(代表作《十月懷胎》和《絕對情感》)創作(還有一部主旋律獻禮片《衝天飛豹》),進入作者化的電影創作比較晚,因此在前些年的中國電影史研究中,很少將其視為第六代的成員。但我們如今回溯其作品和人生軌跡,可以看出來,實際上,無論是求學的時間,還是創作上的偏好上,作為導演的曹保平,個人風格都和2004年以後出現的內地新導演(如寧浩、徐靜蕾等)有較大的差異,而實際上在精神上應該繼續歸入傳統上被稱為第六代的這一批導演當中。當然,時移世易,第五代第六代這些概念也早已隨風而逝,沒人在意了,我也無意將曹保平和賈樟柯們放在一起做比較。


當我們成功地將他的個人作品在製作和上映時間上滯後的意外因素剝離開,並找回其同時代人的歸屬感後(和其在作品推出的時空錯位方面最為相似的是第五代兩位攝影師顧長衛和呂樂的導演作品),我們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曹保平導演的一些個人特質。


目前為止,可以被視為曹保平作為作者創作的電影作品有《光榮的憤怒》、《李米的猜想》、《狗十三》、《烈日灼心》(原名《不法之徒》)和《追兇者也》五部電影(《衝天飛豹》就算了吧)。鑒於《追兇者也》尚未上映,因此我們的分析將會集中在前面的四部電影上。


首先,我們整理一下幾部電影的基礎故事線。

《光榮的憤怒》,村支書想要懲治惡霸四兄弟,直到發起一起打拐事件……

《李米的猜想》,計程車司機李米每天尋找失蹤的愛人,直到遭遇一場車禍……

《狗十三》,小朋友李玩和小狗愛因斯坦相依為命,直到小狗走失……

《烈日灼心》,命案嫌疑人三兄弟躲在廈門照顧撿來的小孩尾巴,直到新任警長到來……


共性很明顯:「直到」一個轉折性事件的發生。


通過這一共性可以看出,作為一個編劇背景深厚(文學系根正苗紅)、在電視劇創作領域浸淫多年的導演,曹保平的作品未必有多麼強烈的類型屬性標籤(比如題主所言的犯罪類型,《狗十三》可是和犯罪沒半毛錢關係),相反更看重的是文本層面的戲劇性。具體到其目前作品所體現的,則主要是意外事件發生後對人物命運的改變,並基於這一關鍵轉折點向故事情節的兩端延伸出完整的人物和事件全貌。

由於這一關鍵事件在影片文本和結構中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其決定性作用也適用於故事中的不同人物面對事件時的選擇),其作品在落到結局時往往有著不可避免的單向發展特質,也因此使得其作品在文本演進到中段(人物命運和未來選擇逐漸清晰)時,情節的魔力逐漸褪去,轉而讓位於通過展現人物具體的選擇時的情緒,來表達情感。沒有執迷於情節鋪陳帶來的快感,這也是曹保平從編劇轉型為導演後,最為成功的進化。


我們拿《狗十三》來舉例,當李玩失去了愛因斯坦的時候,通常類型片創作體系下培養的觀眾會期待的情節是如何去找狗,以及找到的喜悅或者找不到的痛苦,而在《狗十三》當中,卻完全是另一個路子,此時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中國成人世界的虛偽通過一連串激烈的事件,尤其是對於少女來說充滿了殘酷的對世界認知上的洗禮,瞬間爆缸,因為這前後對比太過強烈,大部分觀影者都很容易被其表達的情緒瞬間感染,而消解了由作者主觀上過分戲劇性導致的觀眾會產生的對故事合理性的質疑。


同樣的情況,在去年的話題作品《烈日灼心》當中也有類似的表現,不過《烈日灼心》的情況頗有些過猶不及,在影片中段,幾個角色之間複雜的情感充分釋放的時候,故事主線的滅門案的殘忍和震撼似乎完全讓位於幾個嫌疑人苟活的可憐,至於說利用房東竊聽的「機器降神」模式只能說是為了把主線扳回正軌所做的徒勞努力。可以說,在通過演員的表演將導演和觀眾的情緒充分釋放並展現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後,如何維繫主線敘事的從始至終,以及不被情緒化帶歪主旨,可能是曹老師更上一層樓需要解決的問題。希望《追兇者也》在這個層面能夠取得突破吧。


除了在文本上追求極端特殊事件對特定人物命運影響這一個帶有編劇屬性的特點,曹保平作為科班導演有兩大優點,一個是技巧運用醇熟,堪稱目前學院派導演調度和視聽手法炫技的第一人。以至於被熱衷技巧不問理念的北電出身的從業者和影迷們捧上了天。另一個是同時代導演中首屈一指的表演調教能力,尤其擅長將天賦高同時表演易過火的中戲系演員激發出內斂克制的表演風格,像《烈日》中的段奕宏、鄧超、高虎都有生涯最高水平的表現。


雖然我一直視自己為商人,但多少內心還時常嚮往著學術高塔,因此前些日子回想這幾年中國電影市場增長背後並沒有幾部可以被後世銘記討論寫入影史的作品,常常不可抑制地悲觀起來,所以大概雖然曹導的作品談不上多麼完美,但起碼讓十年以後的人不至於在讀影史的時候,指著我們這個時代說「這個年代除了姜文還有xxx就不用看了」,這就是很大的功勞了吧。


曹保平導演的意義在於,他一直堅持拍攝現實主義電影,而且自我要求很高,做到了藝術系和商業性兼顧,在保持一貫高口碑的基礎上,也取得了較好的票房,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這種堅持對目前嚴重缺乏現實題材電影和現實批判主義電影的中國電影產業來說有很好的表率作用他是中國目前現實批判主義電影的旗幟。

國產電影產業嚴重缺乏現實主義題材

國產電影是有現實主義電影傳統。謝晉、吳天明等老一輩電影人不用說了。張藝謀早期也以拍攝現實主義電影聞名。但國產電影自2002年開啟市場化大潮,之後能夠取得高票房的都成了娛樂性十足的商業大片。

目前進入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的電影,多是喜劇片或特效大片,前兩名一個《美人魚》,一個《捉妖記》正好是典型代表。前十當中只有《心花怒放》勉強算是發生在當下的故事。就算前二十也只有《老炮兒》能稱作具有現實主義批判精神的電影。

為什麼會這樣?首先是因為電影產業在經歷90年代末期市場低潮之後,要救市,娛樂性十足的大片能吸引觀眾進影院。十幾年下來,便養成了觀眾「進電影院就是去消遣娛樂」的觀影習慣。

另外國產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確實也拍得不怎麼樣,期待大眾為他們買單不太現實。比如今年非常有話題性的《百鳥朝鳳》,方勵下跪「營銷」,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各方面的討論也非常激烈。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最終票房也只停留在8600萬沒有破億。近兩年其它引發過社會關注的藝術片最終票房都非常不理想。獲得過金馬獎的《推拿》和《一個勺子》分別取得了1300萬和1900萬票房,2012年上映的《神探亨特張》同樣是金馬獎加持,當時票房還沒破千萬。

對此很多人責怪觀眾審美水平不行,這個說法筆者很不贊同。這些文藝片本身注點太狹窄,怎麼能讓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比如說《百鳥朝鳳》中講述的嗩吶,根植於傳統農村婚喪文化,隨時代變遷而落幕,大概是一種必然。吳天明為這個逝去的傳統而傷懷,而如今電影市場觀影主力是90後城市青年,他們聽沒聽過嗩吶都是一個問題。《一個勺子》和《推拿》都有類似的問題。


曹導文藝商業屬性二者兼備

幸好國產現實主義電影還有曹保平。作為一個出身於北電的學院派導演,他一直專註於拍攝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對每一部作品都有要求。難得的是,他的作品藝術性過關,票房上也不低。

他的一系列電影具有幾個鮮明的特點。第一是具有很濃的懸疑色彩。比如《李米的猜想》中,電影開場講述周迅扮演的女主角男友失蹤四年,但是又一直不停地寫信告訴她自己的近況,這個情節一下子就抓住了觀眾的心。比如《烈日灼心》中,鄧超扮演的辛小豐因為強姦意外殺人,此後他一直處於內心不安之中,後來他成為一個輔警,而他的上司多年來一直追查這個案件,這個事情什麼時候會敗露成為推動故事情節的主線索。第二是有很強烈的反轉情節。李米遇見失蹤的男友方文後對方卻不承認認識她,然而故事的最後情節反轉,死去的方文生前錄好的錄音帶告訴了我們一切,最後的深情告白更是讓觀眾潸然淚下。《烈日灼心》最後辛小豐等人被注射死刑,真兇卻意外現身,這個反轉更是讓觀眾意想不到。

就票房表現來看,《李米的猜想》雖然只有一千多萬,但在2008年來說算不錯的了;去年的《烈日灼心》3億票房能排進年度前五十,是國產犯罪題材電影裡面票房最高的。最新上映的《追兇者也》破億也不成問題。


作為一個有追求的導演,曹保平的電影給我們展示了當下中國社會的某些細節,豐富了電影世界裡中國真實社會面貌,特別是展示了很多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

由於目前國產高票房電影都太注重娛樂性,很少有直接描述當下現實中國社會面貌的電影,即使有現代題材的電影也都一股腦地展示著現代都市的亮麗,像《追兇者也》裡面大篇幅描繪西南偏僻小城以及農村面貌的電影實在是太缺乏了。就像我們生活在北京上海久了,會誤以為全中國的人民都是這樣的生活水準了,忘了中國大多數人的月收入其實不超過3000元。

我們看電影需要消遣,但是看電影不能完全淪為消遣娛樂,看完一場電影,總歸還是需要能讓我們有一點思考的東西在裡面的。這點追求,在當前中國電影界實在是太缺乏了。這正是曹保平的可貴之處。他的電影是有追求的,他能讓你看出他的追求,他能讓你看完有點震撼和觸動,最難得的是,他的電影你可以看的下去,而且已經形成了一種影響力,使得他的電影能夠引發社會的思索。

就醬。


《烈日灼心》上的時候我在朋友圈發了條狀態記得特清楚,我說《李米的猜想》、《光榮的憤怒》加上烈日灼心版《小豐的救贖》,曹保平能組個國產犯罪片緊急救援小分隊了。現在一年過去了,這一年中國有不少好的犯罪片出現,《心迷宮》《解救吾先生》,再回頭看之前的觀點,我依然那樣想。

當年電影頻道播《李米的猜想》,有一幕是周迅在車內想求助加油站工作人員,又不能說話,她就用車門砸手,砸出血了,手垂在車外,用血寫下110三個字母。這個鏡頭這麼多年一直在我腦海里,周迅的台詞、表演、甚至影片劇情我都忘光了,唯獨記得這個。

其實一直到《烈日灼心》拿獎,才回過頭來發現,哦,原來以前看的那個電影是他拍的。再然後找出他其他作品,再去了解他的經歷等等。但同時由於曹保平作品並不多,在社交網路上也不是特別火,作品集中在近年導致他沒能進教科書等等多方原因,對於大眾來說,曹保平三個字無疑是陌生的,曹保平的水平也是被低估的。至於怎麼被低估,本題下尿袋@NealDie從各方面提到過,這裡不一一贅述,我同意的觀點。所以這裡說點別的。

曹保平畢業北電文學系(果不其然,好的導演一般都是學文學、哲學或者社會學這樣的專業出身),他有著極大的創作熱情,作品一部接一部,都很新鮮,也很聰明,找到了適合國人觀看的節奏,但又不缺乏能反覆咀嚼的滋味。現在曹保平三個字,已經和犯罪片連在一起了,那就來說說他的犯罪片。

首先一個好的犯罪片絕不是靠血腥、裸露堆砌出來的,犯罪片最大的點應該是「社會慾望」,個別電影會分化出「性慾望「,但歸根結底依然是社會慾望,這就促成了犯罪動機。比如《烈日灼心》中對受害者一家人的傷害動機,先是搶劫(金錢慾望),隨後看到主人家裡的女兒,產生異性慾望,這裡影片中多個特寫鏡頭也都一一給了暗示,比如白裙子,腳部等等,這些通常有慾望的象徵。慾望得到滿足到最後,通常走向死亡的極端,救贖是少之甚少的,因此就成了影視作品探尋的方向。


犯罪者的救贖無疑是憐憫性的,彷彿該語重心長,但又咬牙切齒,這就形成了矛盾體,矛盾就是創作空間。所以我們逐漸看到這樣的電影,壞蛋並不是面無表情,他們有血有肉,有笑有哭。辛小豐可以不動聲色地徒手掐掉燃著的煙頭,也能哭著追著被送走的養女,捨不得放棄。現實的局限性在影片誇張的揶揄里得到釋放,觀眾看到了不動聲色的背後,是波瀾壯闊的徘徊,這一切都來自創作者。

而一個好的犯罪片,一定是把世界觀拍的充滿曲折感,特別是這樣的現實題材電影,懷抱著人道主義,一遍遍進行無聲的吶喊。


「有罪」一直是人類精神與社會文明的一場持續性的辯論賽,罪從何來,罪何處被原諒。《七宗罪》從宗教主義出發,有罪無罪並不能找到定論,此時人道主義的關懷,在犯罪片里就顯得尤能可貴。而單看《烈日灼心》這部作品,處處都顯出了這樣的傾向,辛小豐這個持刀者,竟然十分有觀眾緣。而再看看現實中的罪犯,白銀案的殺手,誰會有像影視作品一樣的體諒呢。在這樣的情況下,創作者就是一個奮不顧身的「捉刀人」,力道重了,觀眾罵沒人性,力道輕了,刀就落在了自己身上。

這一點我覺得曹保平挺有意思的,說實話犯罪題材非常豐富,並且不管怎麼拍,都帶有獵奇的趣味在裡面,電影可作為的餘地非常大,男女關係、精神頹廢、合理性的欠缺,甚至以及黑白兩道沆瀣一氣的暴力,通通可以作為素材。然而能拍多深,探尋的本質有多少,就要導演怎麼想了。


現代犯罪片是對一個民族烏合之眾的素描,是一個導演在血淋淋的傷口面前,對多方靈魂的揣摩,曹保平的作品略帶理想主義,又知現實的沉重,頗有「知惡而行善」的意味在其中。


老實說我對曹保平本人並無過多了解,訪談基本沒看過,所以話題有些偏向作品感受,或許以後了解更多,會來修改這個答案。


我覺得他大概會是個大師,華語犯罪片、底層片的大師。
但是短板也很明顯,他很難在國際上擁有超出華語圈的影響力,他的作品都要攜裹在中國的現實和文化中吞咽,沒有接觸過現在的和曾經的中國的人沒法理解,也很難看明白他幾乎每一部中的陳舊、破落。他的電影很有魅力,很豐滿,總能注意到各種細節,拉起節奏,爆發張力,挑起事端。看他的電影就是投入進去,在結束之前都不想出來。


前幾天在知乎看到幾個評價曹保平的答案,大意都是說,曹保平是國內最被低估的導演之一。我們在聊一些名聲不顯,但是能力優秀的導演時,老喜歡用「低估」這個詞,其實並不正確。


對於一個創作者的評價應該全部來自於他的作品。自01年拍電影以來,一共五部作品,《光榮的憤怒》入圍了第8屆華語電影傳媒的最佳新人導演,《李米的猜想》拿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新導演單元最佳導演獎,《狗13》在柏林有所斬獲,《烈日灼心》更是成了去年上影節的大贏家,一下逼出三個影帝,自己也拿了最佳導演獎。最近的新片《追兇者也》,又讓劉燁成了上影節影帝。

從票房上來說,去年的《烈日灼心》有3個億,在如今動輒上10億的市場里是沒那麼靠前,但對於犯罪片來說已經是相當高了。綜合來看,無論業內還是觀眾,對於導演曹保平的能力都是相當認可,並不存在低估一說。


真正匹配不上導演能力的,是他的名氣和票房號召力。


這也和如今國內誰都能當導演的亂象有關。相比導演靠作品說話,近年來資本方面更喜歡作品靠導演撈票房。韓寒和郭敬明也就算了,連張嘉佳都能當導演,導演在「導演」這個只能之外的名氣當然是越大越好,合著最近郭德綱曹雲金撕逼,能請他倆當導演怕是也能賣出點票房。這種大批攝像機都沒摸過的門外漢湧入,科班出身的一群導演自然是顯得有點黯淡了。


從作品上來講,這幾年比較賣座的電影,始終還是集中在青春類、喜劇和奇幻等流行元素較多,容易討好年輕人的素材上面。曹保平所鍾愛的犯罪片、劇情片以及懸疑元素,受眾本身是比較窄的。

如此也能看出曹保平對於某些題材的偏愛。在01年處女作《絕對情感》之後,幾乎每一部作品都離不開「犯罪」,《李米的猜想》這樣的文藝片,也要加入犯罪和懸疑的元素。

這並不是說曹保平只適合犯罪片,或者只願意拍犯罪題材,起碼《狗13》目前來看並沒有這類元素,還在難產中的《白麻雀》也沒有。所以題主感覺曹保平之於犯罪片,就如徐皓峰之於武俠片,並不準確。曹保平對於犯罪片遠沒有徐皓峰對於武俠片那麼執著,同時也沒有徐皓峰那麼鮮明的特質。


我覺得曹導自己的話是最能概括自己的,他說「我拍電影的標準是,一定要有一個態度,故事一定要極端」。也正如他所說,他的作品幾乎都是按照這個標準來的。曲折的故事情節,黑暗中壓抑的人性,小格局中的橫衝直撞,或許都來源於他個人興趣所導致的創作欲旺盛,而這些東西由犯罪片來承載,自然是最為合適的。


這又有別於韓國的犯罪片,韓國的犯罪片更具時代性,而在我個人觀點裡,為了案件更加富有戲劇化,曹保平是可以犧牲這一點的。甚至於,他可以犧牲一部分案情的合理性,來加大人物之間的衝突。這一點上,《李米的猜想》和《烈日灼心》都有體現。


譬如《李米的猜想》里,周迅一片止痛片弄死了裘火貴,這在現實的犯罪中簡直不可想像,一個肛門藏毒的犯人,是不會服用任何東西的。而在《烈日灼心》當中,偷聽狂房東,就像是為了專門解釋劇情中的不合理而存在的一般。如此一些細節上的漏洞,在曹導的犯罪片里並不算少見。


這也暴露了犯罪片的一個難點。真實的案件背後固然可能有精彩的故事,破案的過程卻是無聊至極。轟動全國的白銀連環殺人案,放在創作領域,那是不可多得的好題材。可是一旦說到破案過程,無非也就落到一句「偵查手段的進步」。


而這些真實的題材(或者文學作品)在影像化的時候,或多或少會被加入和改編一些情節,為整部作品服務。畢竟觀眾愛看的始終是案件背後雙方智力的交鋒和人性的鬥爭,而非坐在電腦前資料庫枯燥乏味的比對。


把這些枯燥的案情變得好看確實是曹導的拿手好戲,據說《李米的猜想》便是真實案件改編,把整個案件立於愛情的大主題下面,居然毫不生硬,也足見其功力。《烈日灼心》巧妙地加入同性戀情節,也遠比諸多拿性向作為噱頭的作品強上不少,在觀影體驗上,也更加豐富。


一百多分鐘的電影,你總得讓觀眾看出和法制進行時的不同來。


除此之外,在曹保平的作品裡,經常出現一些邊緣性的、內心複雜的小人物,這些特質鮮明的人物,往往更有助於觀眾走入角色內心,理解故事後面所表達的東西。


掌握這類角色比如今一些臉譜化的形象顯然要大,一旦人物立不住,故事就不是極端和荒誕,就成了雜亂和荒謬。在這一點上,曹保平的能力顯然不錯,也深受觀眾認可。其中大家最喜歡舉的一個例子就是鄧超,很多人都不相信原來演了《分手大師》的鄧超,也能貢獻出這麼優質的演技。後來因為《惡棍天使》惡評如潮,多數觀眾把鄧超在《烈日灼心》中高質量的表演,歸功於導演的調教能力。


我個人覺得比起調教演員 ,曹保平更善於發現演員和對演員演技的判斷。鄧超本身就是一個演技傍身的好演員,只不過在綜藝節目和《分手大師》里過於消費自己逗逼的形象,導致觀眾認為他不太會演戲。

無論是《烈日灼心》里的三名影帝,《李米》里的周公子還是剛憑《追兇者也》拿到上影節影帝的劉燁,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演員。讓這些演員最大程度地還原了角色,表達出應有的情緒,應該是曹保平同幾位演員共同探討出的結果。曾經聽說,《烈日灼心》里懷孕少女吃雞腿的那場戲,因為導演覺得雞腿不對,演員就進入不了狀態,直到第二天換到合適的雞腿才拍。對新人演員的小角色尚且如此,對於其他角色就更不用說了。


這種對於質量和細節的追求,不管怎麼說都是難能可貴的。也正是這些微小的細節,才會讓人物顯得更加真實。在辛小豐死亡的那一刻,觀眾為一個強姦犯揪心,正是因為和角色產生了共情,從而有了一絲原諒和感動。


總體而言,我覺得曹保平確實是一名在用心講故事的導演。雖然故事裡偶有不合理處,會用「巧合」推進敘事,但看得出來,他對於「真實」有著相當執著的追求。而在這份「真實」中,加入的極其細膩的人物表現,往往又使得故事當中有一絲荒誕。在看曹保平的電影時,你不免為之感動,覺得這好像是一個虛幻的故事,又好像是發生在身邊的事實。


或許他的能力並不是那麼被低估,但比起那些名氣遠大於作品的導演來說,他更值得一份尊重。去年高漲的票房和幾部優質的國產作品,讓大家以為看到了中國電影崛起的信號,結果轉眼今年情況就直轉急下。在這個時間段里上映的新片,如果能保持《烈日灼心》的水準,恐怕就會是今年國產最佳有力的競爭者。


一個拿學生作業拍電影 還不給人家署名的 有才華的導演


我很害怕曹保平導演,因為他長得特別像我們學校那邊以前的門衛,特勢利還兇巴巴的,想想都覺得嚇人。。。
他的作品也還是不錯的,但是我還是害怕他(?_?)


這是個一看就能感覺出來是編劇出身的導演


默默地問樓主,請問 狗十三在哪裡看的?


別的不說,《李米的猜想》配樂是竇唯,就沖這個,我會一直關注他的電影
ps:這次的《追兇者也》配樂是謳歌

圖片為竇唯和謳歌


我只想知道《狗十三》你是在哪裡看的!


反正看完烈日灼心,就淪為腦殘粉(☆_☆)。


王觀輝不在戲裡,他的生話中有戲裡的原素。


他找的演員的演技都是沒得說的。


電影風格很明顯:節奏緊湊,情感來的快。
最最明顯的就是,曹老師喜歡用一些輕微暴力來敘述,這暴力色彩並不重,有時候只是蜻蜓點水,但這招很絕很管用。
還有就是曹老師的本子都很棒。


樓上有位同學說得很對,曹保平真的是沒什麼天賦但是卻認真在拍電影的人,他拍的這幾部電影都是很努力在掙脫舊的羈絆想拍出新意,但是人們仍然把他的作品歸類為半商業半藝術的東西,這對一個學院派的教授來說並不是什麼恭維,拿最近的之乎者也來說,整體框架雖然極力模仿,但仍然沒有20年前的暴雨將至精妙,甚至編劇和剪輯仍能看到很低級的錯誤,題材的謹慎也暴露了曹保平視野的狹窄,比起馮小剛斬獲票房後急於在藝術上尋求突破的題材多樣性,更凸顯出曹保平的學院派的保守風格。


我們能看到的曹的電影 都是「刪減版」


95後,因為是周迅的粉絲所以去看了《李米的猜想》,然後覺得很好看就去看了《光榮的憤怒》,然後覺得很好看就去找《狗十三》,沒找到…………然後看了《烈日灼心》,感覺有點說不通但還是好看的,然後準備去看明天上映的《追兇者也》…………
這麼說吧,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曹保平導演的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好看」——情節緊湊、緊張,而且也不複雜,簡單易懂,演員挑得也都挺好。
個人淺見:中國現在挺缺這樣的電影的,好的片子大多是藝術片,普通觀眾欣賞不來,欣賞得來的又大多是爛片,浪費票錢不說還看得糟心。
總之看他的電影都挺放心的。
p.s他真的好愛王硯輝老師啊。


每人邀請 自己怒答一發
曹保平是個木有天賦但願意認真做事的人 光這一點就值得被注意了


嗯,前天剛去看了《追兇者也》的首映禮,還見了他本人。
《追兇者也》


就我一個人覺得很爛么 曹.沒有巧合就沒法活.保平

當年看的李米的猜想,隨便說點兒

影片開始,李米拉上了一對毒販,而這對毒販正巧趕著去見李米失蹤四年的愛人馬文,與其交易毒品;而李米身上沒有零錢找,開出租的找不開錢很少見吧,即便有也很少,在電影里也趕上了,算是有點兒巧了吧,於是去破錢;兩毒販急著去接頭,於是等不到李米回來就下車而去,為了找點補償而拿走了李米車上的《時尚健康》,裡面恰巧有馬文的照片;而毒販趕到指定地點時,又以幾百萬分之一的幾率遇到了和約好的接頭人一樣戴著墨鏡的詩人,詩人選擇了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時間跳橋自盡,巧的是正好砸在趕來交易的馬文車上;這還不算,毒販又把馬文的照片幾乎扔到馬文手裡了;隨後,李米又遇見了二毒販,07年昆明500多萬人口,茫茫人海,就這麼巧了。還有,毒販為什麼不讓李米直接載他去找小香呢?而馬文為了李米去販毒,但他沒必要和別人同居啊,這也為了李米?

烈日灼心裡 也是好多巧合 但是劇情安排比李米的猜想要圓潤一點。

一部電影里,有一兩個獨立的巧合或許可以接受,但是在巧合上再疊加巧合,這個能忍?

一個人買彩票,中了500萬,興高采烈地回家,結果不小心掉今年下水道,還沒完呢,下水道里已經掉進來一個人,兩個人一聊,居然還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弟,然後,故事由此展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三谷幸喜?
中國劇組與好萊塢劇組在工作流程和職責分配上有什麼區別?
如何評價蜷川幸雄?
如何評價吳宇森?
中國拍電影、電視劇選演員是怎樣一個過程?

TAG:導演 | 懸疑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