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小的時候(十歲左右或以前)開始讀《紅樓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很好奇從小開始讀紅樓夢會不會對人生觀有什麼影響~
我第一次讀《紅樓夢》的時候大概是三、四年級,就不知死活地挑戰了全本,那是我媽上大學的時候看的。。。
體驗:大荒山青梗峰無稽崖都是什麼鬼?和尚道士又是神馬?剛剛還鬼鬼神神的,怎麼又冒出來個冷子興?所以賈雨村又是誰?
好了,體驗就到此為止,因為完全搞不懂這是啥所以又把書放回去了。
。。。
後來去逛書店,看到一本少兒版的《紅樓夢》,它非常機智地摘除了前面那段設定,直接從林黛玉進賈府開始寫,一發入魂!一看入迷!買買買!!!
我永遠感謝那本書,它幫助我在一個足夠早的時候就認識了紅樓夢。一天之內就看完了,劇情到姐姐妹妹們搬進大觀園就完了,最後一頁是詩——莫搖青碎影,好夢晝初長。
那時候我家在河海大學邊上,靠著清涼山,小區內部有逃票前往清涼山公園到野路,我當時也不大懂詩,就是覺得這詩說得特別貼切,樹影參差,暗香浮動,晝長夜短,適合午睡(閉嘴
一個小孩子,看《紅樓夢》能有多大感觸呢?人生閱歷是沒有的,詩詞歌賦也是不懂的,那個時候作為一個膚淺的小學生,最喜歡看的就是裡面的堆砌和物質描述了吧:王熙鳳第一次登場那一身的彩綉輝煌、薛姨媽給寶玉糟的鴨掌鴨信還有酸筍雞皮湯、薛寶釵的冷香丸、林黛玉的挖雲嵌金小羊皮靴、勇晴雯病補雀金裘、借政老父子遊園而看到的大觀園。。。
繽紛繚亂的物質讓人迷醉、心馳神往。在我有限的想像力,紅樓夢裡的世界就是無可挑剔的神仙洞府。
這種對於堆砌的淺薄喜愛延伸到了初中畢業,六年級的時候,我開始看《源氏物語》(的漫畫),去看它就因為一句話,有人稱它為日本的《紅樓夢》。同樣是一發入魂!一看入迷!紫式部作為宮廷女官,又處在崇尚白居易詩的平安時代(又是個以淺近堆砌著稱的,什麼珠纓絢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這種趣味的。。。)她堆疊的功夫和營造意境的能力只會比曹公更厲害。
十二單衣、和歌、檜木扇、以斗香為外衣的風雅的宮斗、系在花枝和樹葉間的情書、色彩斑斕的和紙、美麗的襲色目。。。
請別客氣!讓我死在堆砌的海洋里吧!!!!!!
不過和《源氏物語》的緣分終究是淺一點,因為時空距離的遙遠和個人品性的關係,我對《源氏物語》的理解和喜愛始終沒能到通達的程度,比如我不理解為毛"水晶花和郭公鳥品格不高",我也不能理解夕顏作為一個身無長物的少女,和頭中將生育一女以後,歷盡波折,又跟失憶了一樣一脈天真地和光源氏來了一發繼而被素未謀面的六條害死。。。
簡言之,《源》中的很多點我是get不到的,這肯定不是紫式部的錯,這肯定是我積累不到位才產生的理解鴻溝。
可是《紅樓夢》不一樣,不同年紀讀是不同的體會,看似你已經把它吃透了,可隔一段時間再看,那體會還是跟新讀一樣。
剛步入青春期的時候,整個人像個隨時準備爆炸的火藥桶,隨隨便便就能點著,為此沒少挨父母的訓,其實這個脾氣到現在仍有隱患,會習慣性懟人,特別不好,從那時候開始,看《紅樓夢》變成了看工具書,學裡面厲害人物的待人接物、進退應對,也學裡面的長輩教小輩識人斷事的本事。目的很簡單,為了不挨罵。
紅樓眾生相,現在看來也是不過時的,那時候以一個半大孩子的眼光看,也是能看出些況味的,我不能理解紫式部筆下那些貴族的花樣作死,可我能理解的是賈芸去舅舅家借錢時吃的一系列白眼,家裡捧高踩低的親戚不都是這副嘴臉么?我能理解小戲子的乾娘用乾女兒的錢買了盥洗用品,卻讓自己的女兒先洗頭,讓小戲子們用剩下的水,那些護犢子的自私大媽古今有什麼區別?也能理解王熙鳳手撕鮑二家的——樣樣不如你的小三和你老公合謀要害死你,你不來火?宗法規矩不允許你發火,全國婦女選舉你代表她們發火好嗎?!
那個時候喜歡的人是薛寶釵那樣的,一句多話都不說,一問搖頭三不知,誰都誇她好,誰都喜歡她,誰都挑不出錯,喜歡她雨夜給黛玉送去燕窩的溫暖,也喜歡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志氣。
可是現在又變了,變成了黛黨,喜歡她的寧折不彎,喜歡她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的利烈,也喜歡她一本正經、言辭溫柔地教香菱學詩,更艷羨她凡事出於本性,不事雕琢的一腔真心,還喜歡她自幼飽讀詩書但是偶爾爆粗的反差萌。
小時候讀它,就是這麼個體驗,恕我無法把它和現在讀的體驗割裂開來,也無法剔除《源氏物語》的部分,因為是它們造就了現在的我,對它們的共同體會雜糅在一起,無法分割。讀這本書肯定不是讀課本和工具書,你說不清你學到的是什麼,因為它們已經變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
我是11歲開始看紅樓的,那年還在上五年級。小時候特別愛讀書,世界名著幾乎都看個遍,每周都要去新華書店買一本書。
某周就買到紅樓夢了,忘記當時為什麼買了,我都不記得自己當時知不知道這是名著了,反正就選了唄,那時連87紅樓都沒看過(小時候不喜歡看87紅樓,覺得好平淡,不像個電視劇)。
抱著書回家的路上,我媽特緊張,一路支支吾吾:「喵呀,你知道不,有些內容呢,不適合小孩子看,紅樓夢裡就有很多這樣的內容,你要學會甄別好壞blabla。」
我:「哦。」內心:嘛玩意兒??
事實證明,我媽太多慮了,我發誓我一直到了大學才看懂紅樓里嗯嗯的內容……啥爬灰?啥雲雨?啥香憐玉愛?柳湘蓮有病啊幹嘛打薛蟠?跟平兒好好說著話璉二爺幹嘛突然罵人小娼婦?柳湘蓮為啥說三姐不幹凈?多姑娘為啥軟綿綿噠?
——這些疑問,我當年——統統沒有~因為這些關鍵地方我壓根沒注意到,而且沒有姑娘們出場很無趣有沒有~這些都是我不愛讀的章節,回看的次數很少很少,我反覆看的都是大觀園裡吟詩作對的幸福時光。長大之後再翻閱:靠,小時候錯過了好多啊!!感覺紅樓夢又是一本新書了,跟小時候讀過的那本完全不一樣呢→_→
而且小時候很討厭寶黛兩人談戀愛的章節~我小時候自詡早熟,初中時已經看淡情情愛愛,所以分外鄙視黏黏糊糊的賈寶玉同學和林黛玉同學。十多年後當我已是快三十的單身狗,孤獨寂寞冷時不禁會翻開寶黛吵架的章節,默默吃一口狗糧。
汪汪汪!
對人生觀我覺得還是有很大影響的。比如從小就明白了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每個人都有討人喜歡和不討人喜歡的一面,所以待人不要揪著看不順眼的地方批,要多看別人的優點。
再比如,「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毛病我大概一輩子都改不掉了……喜歡女孩子,哎呀女孩子真是世界的財富,無論再怎麼討厭的女人,我都能給她發掘出一兩條優點來。但是對於男人……喝喝,無論再好的男人我也能給丫發掘出點討厭的地方→_→第一本紅樓夢是嶽麓書社那版,沒註解,大概是一年級?買的
前五回書頁都黑了,第一回都翻散了,然而後面回目都是雪白整齊結結實實
一直到高中,語文老師借了我兩本紅樓夢學刊,才真正入坑
初讀紅樓是十字開頭的年紀。敏感、文弱、對所有人都溫馴而常感卑微,那便是我的十一歲,那便是和現在完全不同的我。
如果說世間真的在有緣分這個玄妙的存在,那麼我和紅樓便是這樣:萍水相逢卻幾疑是故人歸來。
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一回讀起,那些看起來有些晦澀的詞句從我眼前划過,讀來卻是異常親切而平實,一字一句都是那樣驚艷。秦鍾和智能兒、藕官和菂官,幾處風月看得懵懵懂懂;鹿肉宴、海棠社、春燈謎,溫柔富貴鄉中的綺靡與詩情曾是我年少時關於美的暢想。為瀟湘的一曲葬花吟心動神搖、情思縈逗,默然淚下;也為「陋室空堂」一句頓生哀涼悲憫之情,如深夜聞鍾、當頭棒喝。
如怡紅一般,心心念著那些或靈秀如水、蕙質蘭心,或溫柔端方、克己知禮,或孤潔,或率真的女兒;能背下紅樓中幾乎所有的詩篇,用幾乎所有的閑暇去讀紅樓、讀紅學研究著作。十一二歲時的我,隔著十多年的歲月看去固然青澀幼稚,卻有時執著而可愛。
幾年後,那本在床前放著的、翻了無數次有些發黃的紅樓終究被各種教材和輔導用書替代,偶爾在案牘勞形時拾起,在燈光下看見那些文字依舊是當年的親切與美好。四年級,看完連環畫,程高120回。
那時候閱歷淺,也沒看出來什麼。
直接跳過甄士隱。我並沒有搞清楚賈雨村是哪個洞里冒出來的,也沒弄明白他是好是壞。感覺葫蘆案他也挺艱難的吧……
然而!薛蟠是一個大大大壞蛋!王熙鳳壞壞壞壞壞壞到家了!
那時候還不懂寶黛深情吧。故事說他倆好就好,那就希望他們在一起。寶釵你插一腳做什麼?
我特別喜歡湘雲,每次看她出場就開心。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
最為震撼的是尤三姐柳湘連,看到三姐自刎後魂魄回來對柳湘連說:「我等了你五年……"淚崩。
然後…妙玉姐姐…蒙汗藥…我去…這就沒了?
其實有很多不懂的地方。
最不懂的是賈母不是很喜歡林黛玉嗎?為什麼又要弄個調包計?她可是黛玉親外婆啊!!!
後來才知道,這才不是作者原意。
然後,抄撿大觀園我也不是很懂。綉春囊怎麼了?司棋幹啥了?入畫也沒咋的啊……
然後…感覺寶玉沾花惹草黛玉只吃寶釵的醋有點不太對吧……
後來才知道。寶玉那叫做博愛,對人有關懷。當然,階級是另一回事。
還有…尤二姐活得好好的被罵了幾句幹嘛自殺啊?
還有,這套書感覺一般般也沒講什麼為什麼我一口氣讀完了!
最後…哎呀!太喜歡史湘雲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
好吧,我曾經就是那麼一個直心眼的孩子,看紅樓夢之後,我還是一個直心眼的孩子。
直到稍微懂事了點,能理解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才能靜下心來去理解紅樓夢。人活一世,美中不足,福禍相依,燦爛的有如大觀園百花齊放,蒼茫的有如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紅樓夢哪有什麼對錯是非?不過是一雙風塵里的眼裡的,這個世界的美與悲涼,與每一個人無可奈何的選擇。
紅樓夢就是這樣一本書,你能看到什麼,她就是什麼。
題主你把一本書看得太重了,人的人生觀是很難被影響的。我上小學之前,愛看的是春秋戰國權謀的故事(交代一下背景,我三四歲識字,五六歲已經能看書,沒上幼兒園,被放在中學圖書室里,所以想看哪方面書基本上是自己挑)而對任何的愛情故事都不感興趣。現在三十多歲了也沒什麼談戀愛結婚的興趣,其實如果外部壓力不大,人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8歲開始看連環畫,小說大約是小學五年級開始看的。到現在也喜歡沒事翻一番,但是學習太忙了,也沒有怎麼細讀了。那時候領悟的可能不多,大都是人事多止於無盡的回憶之中。然而書看的多了,可能也可以多領悟出一些同齡人感覺不到的東西。
1. 人無完人
和其他小說不同,紅樓夢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壞人,所有人都是立體的,都有優點缺點。即便是看起來完美的寶釵,背地裡陰人也不留情面。理家熟稔如鳳姐,卻城府深沉,害死多少人命。色心不改如薛蟠,對待自己的妹妹也頗有兄長風範;一壞到底如趙姨娘,對女兒卻還是有做娘的溫情。後來長大後越發覺得所謂的壞人可恨又可憐,也不會太指摘了。
2. 月盈則虧
曾經小學初中為了爭第一可以做到廢寢忘食,但現在看來卻似乎也不過如此。物極必反的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人追求一些東西太過頭便會失去其他東西。比如我現在不怎麼會打球,也不會撩妹啊什麼的,除了也不怎麼好看的成績單啊論文啊啥的,也就沒什麼了。所以現在也不是特別執拗地追求某些東西,順其自然。
3. 盛筵必散
重感情的人多少會顯得略有些幼稚,就跟我以前高中的時候很捨不得有些好朋友。但是實際上沒什麼東西是永恆的。外界的那些東西,失去是早晚的。即便是自己的健康,地位,金錢,一樣難保無虞。珍惜當下就好,let it go。
紅樓夢書里有些東西可能並不是很適合年輕人的生活態度。正如美的東西都會破碎,好的東西也會失去。有時候會自問這樣活下去有什麼意義呢?時光如掌心流沙,你最終什麼也得不到,不過是漫漫歷史長河裡的一粒沙,再平凡不過。生命便是如此吧。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也就看了幾百遍吧^_^
當時是有一個小小的六厘米高,64開大一本袖珍的完整版。
感受么…覺得多了一種難以言述的痴心性情。並不覺得是文言文。只以為人和人之間就是這樣百轉千回。
二三年級看了少兒版的,印象最深的是黛玉葬花。
四年級看完了原著,對我人生最大的改變就是受欺負了會吟一年三百六十日,考試考砸了晚上睡不著會吟青燈照壁人初睡,賞月華如練波光粼粼時會吟寒塘渡鶴影。
被別人說作的要死T_T
初二開始看的,我讀書早,所以初二那年是11歲吧,超過了題主說的10歲以前
我爹簡單粗暴,八九歲就給我買了四大名著,超級厚的那種,字還很小。
那時候字還認不全呢。把西遊記看了以後開始看紅樓夢
第一次是跳著看的,第一回曹雪芹寫的啥米一把辛酸淚完全不明白啊,翻了一下冷子興又在介紹人物關係,又蒙圈,又跳到賈寶玉做夢夢到各種判詞,還是蒙圈。
直接跳到後面劉姥姥一進大觀園,像看連續劇似的那麼看
就是看看劇情啥的吧,特別喜歡美麗大方豁達的寶姐姐,灰常嫌棄一天到晚哭的林妹妹
這種觀點持續了好幾年,一直到看了十來遍,到了20來歲以後才慢慢理解寶黛的愛情。雖然還是很欣賞情商高的寶姐姐,但是也能充分體諒黛玉的不幸和艱辛。後來各種看紅學家的寫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就不說了,幸好我及時從劉心武的坑裡爬了出來也算是沒入了迷途
啊,是了,小時後看紅樓夢裡各種男男、男女的關係是完全不明白的,各種髒話也不懂,也是後來看各種解讀和科普,才明白裡面底層人物罵髒話多有意思233
7歲開始看紅樓夢。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識字比較早,二是發育太快老是肚子餓。記憶非常清晰,當時無意中發現家裡有3本大部頭,隨便翻開一本正好翻到一頁正在寫野鴨子湯泡飯,正好餓的不行,看得口水都流到書上了。那時家裡還有一本食譜,沒興趣,那裡面對吃食的描述怎麼能和紅樓夢比?漸漸的養成了習慣,只要肚子餓,就去把那3本上中下紅樓夢翻出來隨便亂翻,專挑寫吃食的部份來朗讀。大概9歲的時候就開始通讀了,通讀也是為了吃,因為發現聯繫上下文之後美食會顯得更好吃。至於早讀紅樓夢對我的影響,一是對古代的很多知識比同齡人知道的更早更多,二是學生時代作文幾乎都是範文,三是最重要的一點,成了一個吃貨。。。。。
不識字的時候媽媽就給我看那種圖畫版的,於是童年的一項樂趣是給上面的美人的衣服塗顏色(紅樓夢裡女孩多嘛)。我真的塗得很好看(●°u°●) 」
大概小學的時候就開始看青少版的,不過那時候其實很懵懂,到現在各個版本都已經讀了很多遍啦~
影響的話應該是雖然是一個生活在現代化社會的工科女生,我的骨子裡始終帶著詩意的態度和對傳統文化的深深喜愛,內心深處始終相信真善美。最驚奇的當然是賈寶玉初試雲雨咯!我小時候作為一個沉默寡言不太合群的轉學生,閱讀量是相當大的,而且自從二年級偷看了表姐的初中生物書之後自以為了解了雲雨之事,對書中的描寫簡直是十二分的感興趣!只恨曹公寫的太簡練!
不但如此小時候有精準的直覺能把所有名著中污的部分找出來(捂臉)
比如說聊齋志異,三言二拍,初中又看了十日談,還有黃帝內經里也有很多房事養生術大家知道的吧,描寫不亞於金瓶梅……
回到紅樓夢,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讀到八十回完,作為一個強迫症患者本身是想讀完整本的,實在吃力,後來讀第八十一回時放棄了,借口是「這文筆也差太遠了,不是曹公寫的不看,不為瓦全」
高中時(14歲)有看過一遍,也是到八十回為止
兩本紅樓夢,一本通行本一本青少年版,看青少年版哪一段有意思,再去通行本上找相應的情節。
一年級的暑假看完的四大,帶著點吹牛炫耀的心思,而且有這本書卻不看,臣妾做不到啊。應該是有刪減的,但應該不多,特別厚實的三本。囫圇讀完的,三春背不下,馬超馬岱分不清,只大概記得兩寶兩玉戀愛,梁山好漢死的差不多,諸葛智計如妖而已。五六年紀拿出來重看,初中又讀過數次,高中沒事就讀,深恨少時潦草。
紅樓夢寫的就是一群12.13歲小姑娘小男孩的故事啊~
嶽麓書社出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庫版,還沒看完前言就合上了...
沒事,周汝昌第一次也讀不下去
體驗就是到現在書都沒看完
我三,四年級的時候就把水滸和三國看完了
然後就開始看紅樓
首先紅樓的內容和三國水滸還是差蠻多的
開始的時候還挺愛看的
比如薛蟠啊,秦可卿啊,大觀園什麼的都挺愛看的
不過本人關於詩啊,燈謎啊什麼的不在行,所以有些部分就已經看得有些混亂了
因為我看的紅樓版本相比看的三國和水滸不太白話,所以很多地方就不太懂了
所以看的時候特別容易困
常常一章看了一半就睡著了
再看的時候就想不起來,又要從那章的開頭看起
往往看了好幾天才看完一章,這時候就有些情趣索然了
大概斷斷續續的看到了50多章
到了53章的時候,終於到了我的死穴
我這個人對於人名一向記性很差
像水滸啊,三國啊,雖然人物眾多,但是主要角色每個都塑造的很有特點
而且長期有水滸卡的,電視劇之類的耳濡目染,所以還記得不錯
到了紅樓,各種丫鬟,小姐,別苑的名字已經記得很辛苦了
但是致命的還是賈家的那些人名
我根本分不清
53回有一段是這樣的
廊上幾席,就是賈珍、賈璉、賈環、賈琮、賈蓉、賈芹、賈芸、賈菖、賈菱
等。
我一看,我不僅搞不清其中許多人的關係,甚至有幾個連名字都不記得了
估計以後越看越糊塗
就索性不再看了
因為從頭讀的話,很多部分讀過了,看不下去重複的部分
可是又想不起來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續
再加上原本的結尾已經遺失了
就乾脆決定不看了
幼兒園時候看的漫畫,沒有比我更早的了吧哈哈。
首先,這麼早閱讀《紅樓夢》,對人生觀不會有什麼影響。我的心理比較幼稚,讀書也不會去深究。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建立一套堅定的三觀。
體驗也沒什麼。就是看到寶玉遺精那裡有點摸不著頭腦,很長一段時間以為寶玉是嚇尿了褲子,奇怪襲人為什麼害羞。剛才看這個問題下的回答,果然有和我一樣的,哈哈。
夏金桂死的時候感覺好害怕,到現在說到砒霜都會渾身雞皮疙瘩。
還有各種感嘆。比如「妙玉好漂亮」、「黛玉怎麼這麼小心眼」。
我前幾年讀到了黃蓓佳《漂來的狗兒》,裡面有一段小愛讀《紅樓夢》的心理描寫。這段文字和我那時的感覺非常相似,在這裡把它放上來。
「書一拿到手,我馬上成了聾子啞巴,世界對我來說已經不在存在。我手裡拿著一本,屁股下面坐著另外的幾本,覺得自己好幸福,幾乎就是全中國最有錢的富婆。我還是像從前那樣,先看一遍圖畫,再看對話和文字,最後圖文比照著享受最後的美餐。……我只覺得畫中的人兒個個漂亮,他們衣帶如水,行走如風,整天吟詩賞花,穿衣打扮,過著我做夢都想不出來的生活。世界上真有一個美麗的大觀園嗎?大觀園裡真有那樣一群天仙般的公子和小姐嗎?」
我屬於「讀書不求甚解」類型,但是我很希望自己以後能把《紅樓夢》看得稍微明白一點。這是我目前非常想實現的一個心愿。
第一次看紅樓夢是在八歲的時候,當時學校里有收集陽光卡的活動,從各科老師那裡收集不同顏色的陽光卡,湊齊七種顏色可以去換一本課外書。面對一箱子沒有看過的課外書時,我挑了《紅樓夢》,因為這是小小的我唯一聽說過的「名著」。
這本《紅樓》是兒童版的,語言簡單,情節也刪除了很多,很快就無法滿足我的需求。後來我就求爸爸給我買了完整版的。當時可喜歡看這本書了,因為總覺得這個是大人看的書,好像自己看了大人的書就立馬能夠變成大人一樣。
八歲的我就已經知道金陵十二釵是哪十二個,知道晴雯明明沒有和寶玉發生任何事卻白白擔了這樣的名聲,知道林黛玉不能多走一步路不能多說一句話的處境,知道寶玉雖然對所有女孩子都很好但只愛林黛玉一個,知道寶玉和襲人的初試雲雨。
但我只是因為看了太多遍,背下了它的情節而已。八歲的我並沒能看出任何文字以外的東西。
八歲,九歲,十歲,後來的我不滿足於一遍又一遍地看已經把所有情節都背下來的《紅樓夢》,就在百家講壇里聽劉心武和馬瑞芳他們講的紅樓夢。我知道了各種以前不知道的信息,原來《楊妃戲彩蝶》那章寶釵姐姐陷害了葬花的黛玉,原來林如海留下的遺產填補了大觀園所帶來的經濟漏洞,原來寶釵的金鎖之所以到選女官落選以後才拿出來是因為寶玉是她的備胎。
如今的我,依舊會閑來無事,翻一翻紅樓夢。可是,如果可以,我一定會回到過去,奪下八歲的我手上的那本《紅樓夢》,在十歲的我看《劉心武馬瑞芳》時關掉電視。
的確,我八歲起看《紅樓夢》,我看過很多遍《紅樓夢》,我能在男朋友讚賞的目光下娓娓道來,我能回答各種細節上的小問題。
但是,我並沒有真正懂過它,我沒有解讀過它。我所知道的,一是《紅樓夢》本身文字上的信息,是它餵給我的,二是別人的見解,在電視或者《XXX揭秘紅樓》之類的書里看到的。我從來沒能有過自己關於《紅樓》的見解。因為我的腦袋裡,關於它的信息實在太多了。很雜,很亂。
這就是孔夫子說的「學而不思則罔」。
自從八歲的我拿起《紅樓》的那一刻,我便和它錯過了,永永遠遠地錯過了。
推薦閱讀:
※尤三姐為什麼不在金陵十二釵正冊之中?
※你讀《紅樓夢》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為什麼中文系的老師不推薦學生讀劉心武解讀版的《紅樓夢》?
※什麼是「文學技法」,好的文學技法有哪些?
※巧姐和大姐兒是不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