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次靜坐的時候都心猿意馬,較難意守丹田,請問有什麼好辦法嗎?

靜坐


謝邀。

靜不是坐出來的,因為靜一直都在。不能入靜,是人太躁了。不是靜靜的問題。
心也不是修出來的,因為心只是個殼子,修心就是砸牆。
氣也不是練出來的,因為氣一直都在,只是隧道里荊棘叢生絆住了它。

當你掄起大鎚砸牆的時候,屋子裡面就會蹦出來一隻猿猴。
於是,你拎著大鎚去捶那隻猴,猴在前面跑,你在後面追。
追不上怎麼辦,騎著馬追,猴在前面跑啊跑,你在後面追啊追。
然後你悲哀的發現,無論你怎麼追,都追不上。

那個焦慮啊,想死的心都有咧。你追我趕的,總得有個方向吧。
於是這時候,會變得更有意思起來。不僅有猴,有馬,還出來了個驢。
這頭驢,是金黃色的。閃閃發光,似乎是指引著你前行的燈塔。
現在變成了,那頭驢在往西面跑,猴跟著驢,你牽著馬在後面追,可是,路太遠了怎麼辦。
路上要吃喝拉撒的,得帶很多行李哇。於是這時候,更好玩的東西出來了。
憑空又蹦出來一個挑夫,幫你跳行李,挑秘籍。

你本來是想幹啥來著的?你只是想靜靜,對吧。
可是現在呢,不僅出來了個猴,還出來個馬,跟著,金身大驢出來了,挑行李的也出來的。
可是靜靜在哪裡呢,不知道。只知道,越來越多的東西跳了出來。

你現在不知所措。那頭前面帶路的驢,真的靠譜嗎。
也就是說,那頭驢真的知道靜靜在哪裡嗎?唉,沒有答案。

不知道走了多遠。一直走啊一直走。
你似乎忘記了,你本來的初衷,只是想找靜靜。
你習慣了這一切。並把這一切當成了真實。

有一天,金身大驢告訴你。其實他就是你要找的靜靜。
靜靜就是頭驢,驢就是靜靜。於是你認為自己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東西。
你抱著驢,驢也抱著你,進入了甜蜜的溫柔鄉。

你本來只是想找靜靜,可是後來卻找到了一頭驢。
而那個驢告訴你,他就是靜靜的時候,你居然還信以為真了。
不僅信以為真了,你還和他卿卿我我的起來了。

這一切都是怎麼發生的呢。
都是因為,最開始的時候,你砸了那堵牆。
那堵牆被你砸壞了之後,才跑出來了一大堆的奇怪東西。
而唯獨你永遠再也不可能找到靜靜。

最後,無可奈何。你永遠的失去了靜靜。
只好把驢當成了靜靜,每天和一頭驢耳鬢廝磨。


謝。

靜坐練的就是不要心猿意馬。所以不要問為什麼會心猿意馬。因為你一定會心猿意馬,所以才要練靜坐去練沒了它。

如果無法自主控制去靜心。可以用數息法,就是不斷去數自己的呼吸來靜心。這是一念代萬念的法門。就是說你既然會去想各種事情,那麼就專心致志去想一件事好了,想到無法再想,那麼就不會想了。


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呂祖百字碑建議去多讀一下。

我把對另外一個問題的回答搬運過來,介紹給您做一個參考,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個共性的問題,而且這位題主對狀態的描述可能更詳細一些,具有參考意義。

打坐時怎麼能專註一點進入冥想狀態?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293340/answer/182107188

各種想法天馬行空的跑:在坐上有意識思維活躍,修行是以潛意識為主導,所以要排除有意識思維的干擾,世間一切法門的修行都是在潛意識的條件下進行的。

如何運用潛意識來主導禪修 -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229961

在這裡向您介紹一個簡單的入手方法來對治這種思維活躍的狀態,這方法叫放鬆,但是如何放鬆其實是一門學問,您可能知道:

人的有意識思維,例如天馬行空,邏輯思維,胡思亂想,是和身體相對應的肌肉群聯繫的。

例如長期伏案對著電腦思考的人,要進行大量腦力活動的人,他們很容易得肩周炎、頸椎病等疾病,為什麼?因為肩膀這個部位和有意識思維是密切相關的,人思考的時候這兩個部位是很容易緊張,這種緊張的狀態反而延續和加深了思考的力度。

有些人緊張慌亂的時候,手會攥的緊緊的,緊張的情緒會直接從手的狀態反應出來,這在佛教理論中是心物一體的一個體現。

對於和有意識思維、活躍的思維這些相對應的肌肉群有哪些呢?

眉頭、鼻子、臉頰、嘴部、頸部、雙肩,雙臂,雙手。(有些聰明人會利用這種現象觀察他人,猜測他人心思和想法)

有些人肩膀容易緊張、有些人眉頭容易緊張,對這些緊張的部位進行依次的放鬆,不要指望一次放鬆就可以解決問題,在習慣的作用下,這些部位在放鬆過後又會緊張起來,這時候就需要不停的去放鬆,直到不會再緊張,在相對應肌肉群放鬆之後,活躍的思維沒有相關身體部位的支持會自己降下來,最後排除雜念紛飛的情況入靜。

心煩意亂的時候才打坐:這個不太建議,打坐時的初始狀態是挺重要的,如果要打坐,建議聽放鬆的音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看感人溫暖的電影,讓心先恢復到平靜的狀態。

跟著呼吸的聲音容易走神:呼吸的聲音和丹田呼吸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是一個能夠強烈吸引注意力的所緣,即使要聽呼吸聲,也是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的情況,守也建議是一個有意無意的守,對於沒有吸引力的所緣,一上來就守是容易導致走神和心猿意馬的情況。

心齋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728476/answer/179472100

這時候建議主要還是放鬆入靜或者觀想一些可以具有吸引力的畫面,比如佛教的落日觀,金銀琉璃觀法等。

觀想方法-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406739/answer/180773085

不到10分鐘就大汗淋漓:

這在修行中叫做靜極生動的現象,一般是不建議強制坐下去,容易導致頭昏悶、魘著、煩躁不安等情況,在傳統佛道修行中,這時候是建議下坐運動到出汗為止,這叫利用動極生靜的規律,然後再去打坐,就可以坐很長時間,並不用擔心會長時間面對一上坐就要出汗然後必須去運動的情況,只要經常這麼做,打坐時間會越來越長,就越來越容易突破。

關於靜極生動和動極生靜,建議去看一下太極圖很直觀的,那個蝌蚪到頭最大的時候就會生出相反的事物,這個是極變現象,是傳統文化描述的客觀規律,盡量在打坐時不要違背這個現象規律。


以現代科學來講,一個人如果能保持一分鐘什麼也不想,完全安寧的狀態,那麼這個人已經是經歷過很多年的修行,這是已經經過了科學驗證的。
從修行者的角度來講,以下幾位明師可以證明科學的驗證:
1、克里希那穆提也說過,一個人如果能保持兩分鐘的寂靜,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諸多神奇的事情都可以發生。
2、我不記得哪本書里說過,好象創巴仁波切修行了一輩子,能達到兩分鐘。不要讓我拿證據,我的確記不得是哪本書里說過。
3、我隱約記得詠給明就仁波切的測試結果好象是一分多鐘,而他是公認的大修行者,據哈佛大學測試,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4、南師也曾經說過,意守丹田會守出事來。女人會發生血崩,男人會發生什麼我不記得了,因為那跟我沒關係。
5、有一位中醫,在中國醫學界頗有名望的中醫也講過南師類似的話,他的一個患者,因為守氣而守出一個硬塊,繼續守下去,有望成為腫瘤。當然他的患者是因為誤以為自己要得癌症了,於是就覺得那個地方不舒服,就一直強化,直到身體在相應的部位出現硬的結塊,找到這了位老中醫,最後才得以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呵呵……你幸好守不住,真要守住了,說不定出了大事自己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

靜坐的時候心猿意馬是正常現象,也正是因為你的心在靜的過程中,所以才會看得到自己在胡思亂想,在日常生活中其實你也一樣是心猿意馬,只不過自己的心不在當下,所以意識不到而已,當你在靜坐的時候,心回到當下,反而就會看到自己的妄念紛飛,這其實正是說明你在進步,這是修行的一個過程,慢慢就會好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看到妄念越來越少,這個時候其實才是可怕的時候,你的心能看到自己妄念紛飛,說明你的心是活的,這不會有太大的危險,但是等到妄念越來越少的時候,就特別容易陷入沉寂守空,有的人誤以為自己的修行境界在提高,反而才害了自己。


如果沒有師父,就在網上找個師父教靜坐的視頻,邊看邊靜坐,也可以找音頻的,只要能攝心,慢慢過渡到自己坐,自己坐的時候,剛開始,雜念比較少,但延續的時間不長,如果雜念太多,無法對治的時候乾脆就不要坐了,過一會,再重新開始,慢慢練習,雜念少的時間會越來越長的。。。


第一次被邀請回答問題,不勝惶恐,所言有不妥之處請多扶正。
首先,你要意識到,自己心猿意馬,是很正常的現象。為什麼這麼說呢,打個比方,一杯已經渾濁的水,要開始慢慢沉澱下來,這個過程需要時間,不可能一瞬間你就入定啥問題都沒有了,這種事情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那也是魔念不可依託,定境的修持需要水磨的功夫,慢慢的一步一步把自己的身和心沉澱下來,靜下來,這是功夫次第,也是一切修學的基礎所在。
要不慌不忙的,慢慢的,心猿意馬了,不怕,什麼念頭都不要去執著,也不要去理會,不跟著心意識的小打小鬧流轉,任他分吹雨淋,我自巍然不動,慢慢的,它們自己自覺無趣了,也就走了。
也就是說,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想著去解決,越想去解決問題越大煩惱越多你越是上無名火,隨它去,隨它來,和自己沒有一分瓜葛,萬法無我,煩惱中更沒有我的存在,既然沒有我,何來煩惱?
就是這麼個態度面度,我覺得能很好的解決剛入定境煩惱生起的情況。
一句詩來解答,就是: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不執著,一切都會自然而然的變好,剩下的就是時間,和水磨的功夫


坐,不是簡單的坐,需要有耐心,也要在這種躁動去尋求寧靜。
一入座,雜念紛起,需要仔細去體味這種狀態,然後調攝身心。

所謂煩惱證菩提,換句話說,若是靜中雜念紛飛,難以抑制,那麼恭喜你,你離真正的安寧已經只有一張窗戶紙了,捅破了就OK。


之所以入定難,即是因為很多人在這一步面前卻步了,所以總是找不到這種感覺。實際上,他們離成功很近很近。


其實修行每一步都有劫數。想要入定,那雜念紛飛就是天劫。
如果定境中雜念飛動不可抑制,行,你就應劫了。
若是不能歷劫成功,意味著你的定力不足,對症下藥就行了。

訓練定力的方法很多,比如練字,看書,特別是故意在嘈雜中去這麼做。
若是在嘈雜中依然能安寧自守,OK,你可以去度劫了。


為什麼我打坐總沒感應?因為不老實。老實就能領悟真理,老實就能獲得喜悅。發心增進老實的老實就能不斷產生喜悅。老實中的老實就能全身遍布喜悅。佛教中把這叫做禪那,用中文說就是老實。


心猿意馬是你本來的狀態,其實這些東西一直存在,平時沒注意到罷了。或者還有個說法是你的心不想靜坐,然後心猿意馬,到底你在靜坐是在追求什麼?真的很重要。內心不能全然地平靜,一定是心有掛礙,如果心無掛礙像小孩一樣,那麼為什麼會不平靜。仔細聽你你內心的聲音,這是你的心對自己的呼救!然後完全記錄下來,再看一看怎麼解決未完成的問題。


讓猿跟馬把意抓到丹田裡去。


內丹術的打坐做過試驗,先來解決心猿意馬的問題,先是樓主有沒有牽掛的事,若有,先不要打坐,選一個清閑的日子打坐,心無牽掛,再有樓主對打坐的技術細節明了吃透了嗎,若沒有,一打坐就會有各種體會感受,吃透了就會,哦,這些感受我都曉得,還有就是不要可以去打坐,平時空閑的時候站立坐卧,都可以體會打坐的技術細節,打坐不要時間太長,坐不了了就散掉,慢慢的吃透了會好的,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在四個時辰選一個,打坐,其實打坐只是手段,不是最終需要的,對於一個想健身的人來說就是體會平衡身心,感受了解氣血身體,氣血原來就會運行,打坐就像用了個檢驗儀看了下,調試了一下而已


心猿意馬說明你定力不足,定力不足就先別坐了,多積累一點福德資糧。 打坐的時候意守丹田是道家的方法,我們佛家常用的方法的把注意力放呼吸上。你可以百度看看南傳佛教的出入息的打坐方法,對攝心非常有幫助,應該比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丹田好掌握一些,畢竟呼吸是直觀能察覺的。


雪漠:當你妄念紛飛時,你知道怎麼做嗎?


息羽去聽經

在沒有通過加行道修鍊之前,行者還沒有真正得定,一般都還在散亂修。比如,很多人單純念誦生起次第儀軌,也是在散亂修。

散亂修是修行的第一階段,在資糧道和加行道,都可能經歷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對於覺悟光明的尋找,就像在堆滿了細小雜物的房子里尋找一顆紐扣。因為你的雜念還很多,安靜不下來。很多人開始都這樣。

雜念多時,煩惱自然也多,你當然希望早日離苦得樂,於是你終日尋覓,愁眉緊鎖,心裡充滿了困惑和擔憂,你始終進不了那種渾然忘我的境界,觀修也沒什麼進展。有時,你用力地觀,也觀不出什麼圖像。但是沒關係,大腦需要一個開發的過程,有人快些,有人慢些,這些都不要緊,重要的,是你每天都在做。哪怕你暫時感覺不到清涼,看不到希望,也得不到什麼安樂,你覺得自己在熬。

修加行時,世間八法也可能會把你的心攪得一塌糊塗,你忽而想做這個事,忽而想做那個事,一切現象都在誘惑著你。你的心也可能越來越焦躁,覺得自己像卧在冰窟里的荊棘上一樣。這時,是修行最苦的階段,但因你資糧俱足,就不會生起退轉心,你仍在痛苦中嚮往光明。你可以想一想無著菩薩的故事,他覺悟前苦修十二年,卻沒有一點感覺,但覺悟還是在剎那間發生了。所以,你也不要擔心,要有耐性。


在這個階段,因為心裡充滿了對解脫的渴望,雜念又在糾纏著自己,你就想放下一切,專註地誦經、持咒、修法。但一開始,你仍然不能自主,你心靈的翅膀老是耐不住寂寞,一次又一次地扇動著,發出巨大的聲音,在你想要平靜的心湖上掀起波浪。這波浪,就是你放不下的執著,和止息不得的妄念。你只好不斷打掃心上的灰塵,但你沒有足夠的定力,無法控制自己的心,無法做到完全地隨緣和真正的清凈,眼前一切都會激起你強烈的反應,甚至把你裹挾進去。好的一點是,你始終沒有扔下修行,始終在努力收回自己的心,希望找回心靈的自主權。那麼,你的心靈終歸會一天天強大起來的。到了那時,你就有了定力,一旦決定做某事,你就能完完全全投入其中,把其他事情全都放下,任何干擾都無法分散你的注意力。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為只有在心靈的力量足夠強大時,肉體才會聽心靈的話。你很可能會發現,自己明明想怎麼樣,但肉體的反應偏偏不是這樣,這讓你苦惱極了。其實你也不用苦惱的,因為這很正常。你只要堅持修心,強化訓練專註力,心也就慢慢強大了。身體就會聽你的話。意志力特別薄弱的人,可以每天讓自己做一件有益的事情,日行一善,久久成習,便會有了定力。有了定力就有了自信,變得堅定,你才能在生活中管好自己的心,專註於眼前的事,不再被慾望、陳舊觀念和社會共識所動搖,也不會被紛擾的世事鬧得心神不寧。這時候,你也就得到了清涼慧光的滋養,在生活中漸漸學會隨緣了。

其實,你可以想像自己在水中畫畫,你會發現,自己所畫的東西,在畫下的同時就消失了。你說它沒出現過,但水裡有了波紋;你說它存在,但水面又很快歸於平靜了。雜念也是如此。不要因為念頭生起了,就跟隨它越走越遠,你只要不跟著往下想,它很快就會消失。這就是念去不隨,讓它來者自來,去者自去。對待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要這樣,要有出離紅塵的勇氣,要明白任何事都是一點現象,一點記憶,很快就消失了。得也罷,失也罷,也是一點記憶,很快就消失了。只要你願意實踐,漸漸不去執著,不要讓自己的心被束縛、被牽走,你就會像古人所說的那樣,「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不過,這需要慢慢來,因為你還沒有見性,也還沒有足夠的定力,你必須給自己一點時間。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你仍會不由自主地被牽走,你仍然會熱惱熏心。你的心仍然在風中飄蕩,雜念還是佔據了你的大腦。你修行的狀態不太穩定,還是看不到覺悟的光明與希望。注意,這時,你正處在修行的重要關卡上,順利過關之後,你修行的狀態就會趨於穩定,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

很多修行人都處在散修的階段,修生起次第時也在散修,會供時也在散修,有些人在散修的時候還會睡著,有些人甚至在關房裡跟別人打架。這就是因為沒有學會對治散修和昏沉,還沒學會如何破除執著。這時,有些人會非常痛苦。

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方式的修行中,你必須保持警覺。如果你沒有警覺,就容易陷入昏沉糊塗,丟掉那光明。大手印有很多方法幫助你提起警覺,禪宗也有很多方便法門。例如參話頭就非常好。參話頭可以參到物我兩忘、能所俱空,生起疑情。當你生起疑情時,你就會始終被一種巨大的疑團籠罩著,這時,你也就進入了大手印的專一瑜伽。


選自《空空之外》雪漠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雪漠文化網 智慧更清涼
http://www.xuemo.cn


因為你不明白丹田啊,丹田雖然不離人身,但不是臍下三寸,也不是某個具體的點。
丹田是人的精氣神三大層次的交集,道家講天地萬物都從此而來。
守丹田不是意守,而是存無守有,也是道德經里所說的常無常有。
真正守丹田精神會靈動萬分(所謂心死則神活),不久人就會神清氣爽,可以以此為驗證。心印經里講存無守有,頃刻而成就是如此。
沒有這份神清氣爽都是假的。 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你找不到這個靈動莫測的妙有丹田,自然很難清靜下來。道德經講歸根曰靜,你都沒找到這個根,往哪裡歸呢?
這一點要向嬰兒學習。嬰兒時時刻刻在守丹田,所以道家會講復歸於嬰兒。
常人歸嬰兒,真息往來時。
生身受氣初,五蘊生滅處。
這四句話都是指丹田。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在這裡先天狀態沒有分別,是一個丹田。


坐不一定要盤坐,換個更舒服的姿勢比盤坐對身體好。盤坐這個姿勢已經確信對身體有損傷。
心猿意馬是雜念太多。先試著讓自己專註於想一件事,最後再做到一件事也不想。


在練習靜坐的初期會不斷浮現雜念,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階段。要想做到一念不生非長久練習不可。
要克服雜念,在靜坐時不要太過在意產生的種種想法,隨它來任它去。不去管外界如何也不去管自己有什麼念頭,就是不斷去向什麼都不想去靠攏。如此長久堅持,就能慢慢做到能在有意控制時少生、不生雜念,最終達到修鍊時一念不生的狀態。但絕大多數人都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懷疑自己、懷疑方法,最終無所成就,所以堅持才是最重要的。不過說到底一念不生其實也只不過是修鍊的基礎中的基礎罷了。


瑜伽里稱為冥想;

佛家稱為禪功;

道家稱為仙功;

拳家稱為樁功;

看到太極拳內功心法里這樣寫道:

練功時思想要完全集中,排除一切雜念。如詩云:

「莫看面前仙女行,

莫思門前玩火龍,

莫懼金刀取首級,

仿似獨君深山行。」


為什麼要這樣一心一意的放鬆?

因為平常我們日常生活中意念行動感受散亂,百脈珍動,耗費心神。

冥想入靜令人,思想集中,排除雜念,意守丹田,靜得下,守得住,懾氣歸意,意從腦施。

這樣才不至於使人身的宗、營、衛、元四氣流散。

不耗散,則氣血滿足,身體健壯而百病皆愈;


轉移注意力啊,我就是轉移注意力專註於呼吸


不能守就不能守,為什麼一定要守,因為別人告訴你要守?靜坐的時候認清自己就好了,離開自身不是道。


可能是你脊柱不正,盡量坐直,稍微收頷。


推薦閱讀:

懷孕期間可以打坐嗎?
如何解決打坐引起的精神問題?
靜坐、冥想、打坐都是一樣的嗎?
打坐的觀想和呼吸細節問題?
修行、靜坐,你能談談自己的實修體驗嗎(法門不限)?

TAG:養生 | 瑜伽 | 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