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戶外(徒步、登山)運動發展的歷史是什麼樣的?有過哪些比較厲害的人物?川藏線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
中國戶外運動(偏戶外徒步、登山)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的?歷史上有過哪些英雄式的人物?還在川藏線騎行徒步徒搭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
一一盤點登山圈大神真的可以寫成一本登山版的《俠義英雄傳》。
我先列一點關鍵詞,具體事迹網路都可以搜到。
第一次登頂珠峰中國人 王富洲、貢布、屈銀華 ;
登山雙子星 王勇峰、李致新;
北大山鷹社:孫斌,曹駿,李蘭,曾山等等很多前輩;也有李贊等很多新星;
清華山野:嚴冬冬(此致敬禮);趙興政
農大峰云:周鵬(與冬冬合稱自由之魂);
地大的七大洲最高峰登山隊。
另有媒體出鏡率很高的十一郎(嬉笑謾罵天下事),紫笛;
八千米:楊春風(此致敬禮),饒劍鋒(此致敬禮),張京川,羅靜
八千米企業版:王靜,王石,
也有登山培訓機構的李宗利,包子;
大岩壁攀登一哥:何川;
新疆的羅彪,迪里夏提;
川藏的蘇拉王平;
西藏登山學校,康華等。
這方面的高手真的是太多了,並且層出不窮,一時很難系統的展開,基本上能有資格被稱為「自由登山者」的都是高手。但是要註明的一點是,名氣不等於水平,水平也不等於口碑。各色人等在此不便一一評價,不過都是我的前輩。
至於川藏線,完全是另一個領域。印象中應該當年《中國國家地理》第一次提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在新藏,青藏,川藏,滇藏中評選出川藏線318國道,從此川藏開始火爆。個人覺得無論從歷史、交通、風景等等角度講川藏確實當之無愧,雖然騎行川藏線淪為四大俗之一,但是川藏線的山川湖泊就靜默地矗在那裡,任過往遊客輪胎碾壓,在其面前我們終究是滄海一粟。茶馬古道,玄奘,張騫出使西域,文成公主進藏,這些路線現在也開始重走了,人文和歷史兼顧。
我也喜歡徒步,嘗試回答一下:
1. 遠古時,人類都是徒步的。做考古的先師童恩正有細石器星月型分布的說法,相似的細石器遺物可遍及西藏至整個蒙古草草原,從西到北環繞著當今的中國。由此可以想想自古以來人類所具備的敢於冒險,探索未知的精神;
2. 古時,三藏和尚、徐霞客自不用說,寫《水經注》的酈道元足跡亦遍及蒙古、藏區;徒步蜀道的李白、南下蠻荒的柳宗元、蘇東坡……。要知當時,人類聚居區之間道路並非通道,不時可遇蟲蛇虎豹,亦無很好的醫療保障,可歌可嘆。
3. 近一些,由哥倫布等人引發的西方探險精神的高漲。個人推崇的人物為斯文赫定,中國的探險履歷從攀登慕士塔格開始,穿越過藏北高寒草原、塔克拉瑪干,發現樓蘭古城,見過岡仁波齊、發現恆河之源。個人建議有空一定看看《亞洲腹地探險八年》一書。
4. 說到徒步,其實應當說說近現代的軍人。紅軍長征自不用說。
我一個朋友的父親,參加過遼瀋戰役,之後徒步前往華北打平津,之後一路向南,最後落戶廣西,都是徒步。言及東北往平津一路,晝伏夜行,徒步路上山間回望,火炬如一條長龍,甚為壯觀。
我岳父50年代在昆明參軍,作為工程兵,徒步進藏。50年代,已經走過墨脫、阿里、喀什等地。60年代參與美到極致的內蒙邊防公路的建設……,羨慕至極。
5. 說到徒步,也應說說藏區的信佛的人們。曾見過康定某寺院的兩名僧人一個人跪拜一人拖著木板車,要翻多座雪山,前往拉薩朝拜。還有梅里等聖山一步一拜的藏區老人們。
6. 我們生活的年代,徒步被看作一項起步不早的運動,還比較新鮮,早一點有餘純順,可惜仙逝於羅布泊,去世時頭朝向東。再近一些有雷殿生,成功穿越羅布泊,據說夜宿於余純順墓地還有詭異事件。余純順和雷殿生均撰有書籍,少時看余純順徒步西藏的經歷,看得也是心潮澎湃。
現而今,相對於著書立說的名人而言,在藏區、在中國廣袤土地的道路上有諸多無名之行者,國內的,國外的……,有結對而行,有獨自前行,不曾招呼,不知去向……
如果從徐霞客開始數是不是太晚了?
推薦閱讀:
※戶外如何更高效的打包?
※城市中都有哪些地方可以露營?
※跟要混帳篷的異性(題主為女性)驢友露營,需不需要帶安眠藥以保證安全?或者說還有哪些方法能保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