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的婚後生活樂觀么?為什麼?
我知道在紅樓夢裡,她已經是悲劇了,但探春的性格與其他人差異較大,她幾乎可以算是唯一的改革者。跳脫出曹的框架,僅以人物來說。性格決定命運,雖然這門婚事有種種弊端,但身份貴為王妃是板上釘釘的,也就是後宮之中,她有她的權利。大觀園已失,她唯有在那邊為自己創一個安生之地。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她的性格,會不會積極爭取,有多少勝算,有多少隱患,這是我想問的。
樂觀不樂觀,很難講。但是探春絕不是「悲劇的漏網之魚」,而是悲劇的承受者。比起死去的迎春、香菱等人,她的悲劇將要折磨她更長久的時間。
大觀園的年輕一輩里,最想救大廈於將傾的,是探春;最渴望憑自己的才智和人品贏得尊重的,是探春。而一旦嫁人,她所維護的、為之費盡心力的家,就已不再是她的「家」;她所能倚仗的,也不再是自身的才幹,而是丈夫的人品、夫家的寵信。
更為不幸的是,她的夫家,離她心心念念的娘家相隔天涯,根本不屬於同一個國家,甚至可能不在同一片大陸。元春入宮去那「不得見人的地方」,尚且有機會回家省親,探春這一走,怕是永無再見之日。骨肉分離可謂人生至痛,而對於探春來說,這種痛苦,將終生無法治癒。
去一個遠離親人、完全陌生的國度,就算探春心理素質強大、適應能力逆天,內心的思念和煎熬也將反覆折磨她。林黛玉從蘇州娘家來到京城外婆家,長輩寵著寶玉哄著,照顧得不要太周到,尚且念著「人離鄉賤」,想起家鄉便是一汪淚;探春在異國他鄉漫長的餘生里,又將有多少次在夢裡回到大觀園,回到姐妹們吃酒作詩的暖香塢藕香榭,回到她那擺著花梨大理石大案、插著如林毛筆、懸著米襄陽煙雨圖的秋爽齋中?而她又是做了多少次的夢之後,才知道家族已經傾覆,大觀園已成廢墟,最美好的夢、最想挽救的人和事,都再也留不住?
探春有心救世,探春無力回天。探春的無力不是因為她沒有能力和智慧,而僅僅因為她是個女孩子。探春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她真正渴望的,其實並不是「可以走得出去」,而是「可以留得下來」。留下來,為養育自己的家族,為曾經有過的美好青春,爭取一分清明,一線生機。
至於遠嫁後的情形,即使我們以最大的善意推測,探春的夫家會敬重她、信任她,不因娘家敗落而冷落欺凌她——這已是中頭彩一般的運氣了,可是對她來說,只不過是巨大傷痛中的小小安慰而已。更何況,一生自強的探春,連這一點點小小的安慰,都要看夫家願不願意施捨給她。她能得到的都是僥倖,失去的卻是夢想和人生。
好比一個人做生意賠光家產、妻離子散,你給他買張兩塊錢的彩票,告訴他你還有希望,你是悲劇的「漏網之魚」?
對不起,薄命司里,沒有漏網之魚。生命的逝去是悲劇,生活的困境是悲劇,骨肉被撕裂的聲音、夢破碎的聲音,也一樣是悲劇。活著的、死去的、經歷磨難的、暫時安穩的,她們的悲劇一字排開,都是一樣的沉痛,一樣的淚與血,一樣的無可奈何。
我覺得回答一個問題首先要明確相應的概念,這也是當年學習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時導師再三強調的。
------
探春遠嫁,很多現代人其實沒有理解遠嫁是什麼概念,很多人著眼在骨肉分離、交通不便上,其實古人即使嫁到臨近城市,一輩子也再難見面幾次,探春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距離的遠,而是文化差異乃至文明衝突。
-------
美國離中國很遠,可是美國人的生活和中國大中城市人的生活其實相差不大,上學結婚買車買房養狗生孩子,看NBA直播和全球同步上映的電影。
非要類比的話,探春遠嫁,不是一個中國姑娘嫁到美國,而是一個大城市姑娘被拐賣到閉塞山區,無論那個男人多好多溫柔體貼……有什麼區別呢?
《紅樓夢》整本書都是討論女子的命運,生為女子的無奈,依附在男權社會的種種不幸與不公。
探春再凌厲強悍,也終究是個女孩子,對自己的命運全無話語權,沒有爭奪改變的能力,
就算她能改革得了大觀園,掌管得了一大家子的財務和人情世故,但對於決定她後半生命運的婚姻,卻沒有絲毫掙扎的權利。
她還是得把骨肉家園齊拋散,還是在分別的時候揮淚如雨,說著奴去也,莫牽連。
就算她嫁到異國,貴為王妃,也不過是另一個賈元春而已。
元春自幼好強,明珠般被呵護教養,想必在才能上也是不弱的,但也最終成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甚至連整個家族都被牽連,年紀輕輕香消玉殞。
探春進到夫家,若是爭得主事主母的權利,尚可保全自己的安穩,但這種類似和親一樣的政治婚姻,難免被娘家的敗落牽連。
我相信她是堅強的人,不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會向命運抗爭,
但在書中那樣無可掙脫的封建男權社會,生為女性,本來就是一場悲劇,萬艷同悲,是整本書的主題。
因為有這些在僅剩一絲希望,一絲自在的社會裡仍然要活得精彩,尋找自我的女性,這本書才那麼打動人。
對探春而言,就算婚後生活一片順遂,借著強韌的性格為自己打出一片天地,那也只是悲劇的另外一種劇情而已。
不樂觀。先不說自己最惦念的自己家終究敗了,遠嫁他鄉離親人千里,封建年月里女孩子再怎麼要強,嫁過去也人身依附於夫家,自己做不得主,一切全憑運氣。又沒娘家撐腰。往好了說能獨善其身,往壞了說,真要碰上個不明白的,又能怎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我對她的前景很樂觀。
雖她本人未必樂觀,但一定活得很樂觀。
我傾向於認為,悲觀主義者的生活態度更積極。知道無路可退的人才會背水一戰。
倒是迎春,她對人生才是樂觀的不行,居然還天真地以為,娘家人會來救她於水火?
探春可不是平凡的閨秀。
她是誰?少女時代就能當家的舵手級人才,那還是在名不正言不順的情況下臨危受命。
如若給了她名正言順的地位,她妥妥就是另個家族的賈母。
找靠山的人往往冰山難靠,靠自己的人卻會變成一座溫柔的山,被人依靠。
至於賈府里的親情眷戀,呵呵。
說童年的回憶可能更準確點。
試問下,咱們誰長大的過程中,沒有過剪斷臍帶的痛苦?
自己有了家庭,有了丈夫子女,有那麼多數不清的麻煩和責任,生存面前說別的都是矯情。
大家都一樣,過了青春期,那個時代就結束了。
生活碾壓過來時,什麼中二病呀,全都不藥而癒。
探春沒事,她就是自己的菩薩,是能渡自己的人。
樓主放心吧,么么噠。
說不定番邦小國, 沒那麼多束縛, 民風彪悍一點的話, 可能更和三姑娘的拍子。 對方要是還有母系遺存就更好了。
相當不樂觀,從某種角度來講,沒準是四春裡面最慘的。因為有的時候,死了的人清凈了,活著的人,還要受罪。
第一,探丫頭是代嫁,並不是真格的公主郡主之流,這點想必那番邦也知道的,人家國家必定有自己的公主,真假一看便知。探春的日子,會因為這個冒牌郡主的緣故,沒什麼色彩。
第二,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好。
探春不能死,至少不能英年早逝,她是兩國友誼的見證,她要是莫名死掉,犯了天朝威嚴,小國自己心裡清楚這就是薩拉熱窩的幹活啊。
她活著的待遇也並不會好。她隨行的侍女一定有來自我天朝的探子,須知幾百年前文成公主美名如何在中土傳開?必有細作往來的。這些人不光盯著小國的動向,同時也要看著這個活人質,讓哭不許笑,讓罵不許叫,這對於一向爽直的探春來說,和活死人墓沒什麼分別。
第三,無後。
探春作為天朝的禮物,沒有文成的地位,也沒有母家的支持,她不過是朝廷各方利益平衡下,為了家族甘願犧牲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所以,那小國也斷然不會允許探春生下有來自天朝血脈的孩子。
要知道,探春的心思在四春里算是最高的,她敢賞王善保家的一耳光,也敢不避諱地稱王子騰為自己的舅舅而不顧及討厭自己生母的王夫人,她太明白嫡庶尊卑有別,也明白正室夫人在嫡庶子女面前不同的態度該是如何,好不容易自己做了正室,卻沒辦法有個自己的孩子,沒準還要面臨寵妾滅妻的局面,又沒有人替她撐腰,還不能一死了之。
第四,罪女身份。
和第一條並不衝突。有的是宮女充做郡主嫁人的,但是宮女可是良家女,沒準一朝得幸還能常伴君王側。
探春是為了替家族解圍犧牲自己的,她為了引起帝王的一絲對於她家族的憐憫奮不顧身遠嫁,爭取一點家族的退路和迴旋的時間。
可惜,失敗了。
她的父母親族還是死的死亡的亡,背了罪名。她從世家大族的小姐變成了本應該淪為階下囚發為官妓的罪女。
她如果想好好在異國活下去就必須隱瞞自己罪女的身份。因為一旦讓小國臣民君主知道,她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地位肯定就更凄風苦雨了。沒準她的身份還能讓小國大做文章,趁機向天朝要挾,那她的罪過可就大了,尚在天朝的家族親人就更沒有好果子吃。
第五,無權。
探春的身份是王妃,但是小國真的會讓她掌管中匱嗎?不可能。她一個不明身份的細作候選,本來就是危險人物,好吃好喝養著不能死掉就完事大吉了,哪裡還能讓她在後宮中為所欲為。
【想到再補充,腦洞有點大】
【腦洞繼續動次打次,僅供娛樂】第六,她不是一個人嫁給了藩王,她是平妻,地位比較低的那個。
還記得她的風箏嗎?鳳凰的,來了喜字絞,又來了個鳳凰。三下一起收線,斷了。
大觀園的興建之處,附近就有某貴人某貴妃興建省親園子了。
另外一個充當郡主的,應該是某貴人某貴妃的姐妹,屬於忠順王爺一派的,阻止探春遠嫁給賈家帶來翻身的機會。
這兩個女孩應該都是庶出,應了王熙鳳有造化不挑嫡庶的得了去,但是很顯然,探春還要應付這位和她一起遠嫁的正經大小姐,畢竟這位家裡正是如日中天之時,番邦定會高看一眼。
而且這位是探春的親事定下之後硬插進來的關係戶。傻子都能看出點端倪。
探春先定的親事,好不好的是去做正王妃,半路殺出來個關係戶,生生絕了她想憑一己之力拯救家族的願望。
最喜歡探春了,在迎春和惜春的對比下,更顯不凡,好像有很強大的生命力,改革一事也體現了她的強大和頭腦,希望她遠嫁之後成為「悲劇的漏網之魚」
賈家不是「只有石獅子乾淨」,一路讀下來,覺得還有探春。台灣學者蔣勛說,逃過了抄家,外族說不定生活更好。參考王昭君,也沒錯啊!
勘嘆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可憐秀戶侯門女,獨卧青燈古佛旁。且看判詞第一句。
根據考證探春很可能出嫁到越南一帶為王妃。別的不說,語言不通就夠了。。而且娶你就是給皇帝擺個姿態,能真給你實權?瘋了吧。。。
樂觀看探春的判詞,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不像其他姐妹都是被怎麼樣怎麼樣,探春是主動的。我想她一開始聽到自己被選去和親肯定是不願意的,但她很快明白,只有自己去和親,才能使這個大廈將傾的家族得以一時的延續,於是這個堅強剛毅的女子含淚昂首答應了,被自己的才智所累,公然又是一個鳳姐
細君出塞,四歲而夭;昭君辭漢,三旬而殞。探春和番,一別長絕,也未必能平安終老。
【判詞·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這個很難講,但我個人偏向於不樂觀,畢竟娘家失勢,伶仃一人,身為王妃卻沒有倚仗。別忘了作者把這些女子都排進了薄命司,就算是與天爭了一點好時光,最後也是以凄慘收場。
不樂觀。
她肯定是帶公主郡主和親,對方是打敗了國朝的番邦,或者是南海平叛的某國,她是戰勝方的戰利品,過去就被看低一頭,需要忍氣吞聲的過日子。
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文化差異巨大,她就是真正的公主郡主都活不好,何況她還是個偽的。
一般來說,能夠發動戰爭,那些番邦的國君肯定年齡肯定不會很小,最起碼二十三四歲往上。古代都成親早,二十三四歲肯定成親了,探春和親過去就是個妾室,最多算是平妻,權力也不用想了。
她是戰利品,地位低,周圍都是別國的貴女貴婦,自然也輪不到她生孩子,就是有了孩子,丈夫願意不願意讓她生下來也還是未知數。
再有婆婆刁難,正妃欺壓,僕人蔑視……
她的生活簡直不能想。
推薦閱讀:
※為什麼李碧華很喜歡寫文革?
※描寫「一個英俊的少俠吐血的聲音」用什麼擬聲詞好?
※新寫的一首詩,請各位大能幫忙潤色一下,點評一下?
※《悟空傳》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王爾德的故事算言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