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張愛玲《琉璃瓦》的評價?

看過琉璃瓦的人,你們也認為這篇諷刺小說,諷刺的是做父親的人嗎?
這位做父親的人,一心想為女兒們謀得好婆家,難道還得往他因此而得到更多利上扯?我實在難以相信他有這樣的目的!!可多數網上書評都說做父親的自私!
可憐天下父母心!兒女嫁個好人家,做父母的,唯一得到的益處,應該就是從此不必煩憂他們活的不好。這點私心,還被人拿來諷刺,這才是最大的諷刺吧!
你們認為呢?


看了你的問題,我又重新讀了一遍《琉璃瓦》。並且是帶著你的問題「是不是諷刺做父母的」去讀的。

看完之後,我倒覺得這篇文章諷刺的是中國式婚姻的本質。這種婚姻不是古代那種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也不是現代性極強「自己做主,想結就結想離就離」的婚姻。

其實就是如今,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仍是大部分人婚姻現狀的中國式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婚姻。

張愛玲在這篇諷刺婚姻的文章里,截取的是「嫁女」這種形式。

姚先生姚太太生了7個女兒,這一因素就註定了姚家沒有經歷過「娶妻」,背後的隱藏因素是,姚家一家在嫁女方面的自私。

而中國人在「嫁女」方面的自私在哪裡呢?

一、女兒要上嫁。男方條件要比女方好,女兒嫁過去不吃虧。

二、男方至少要給女方家裡邊幫襯著點。

三、男方家裡至少在婚嫁上給足彩禮,這顯示了對女方的尊重。最近不是有個去婆婆家給了300塊錢惹得女孩覺得自己被瞧不起的例子嗎?

四、女兒要聽得進去父母的話。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這些條條框框是祖訓,是我們世世代代祖先的靈魂結晶,是需要恪守的。

張愛玲在這篇文章裡面,就絕妙地諷刺了這些目光短淺、沒什麼實質意義、可憐又可笑的「中國式傳統」。

比如大女兒錚錚,就是絕好的上嫁。這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真正對了婚姻這一題。且這婚姻是父母之命,又對了父母的心思。兒女的婚姻在其次,婚姻首先要讓父母滿意,中國人才覺得,哦,這才是婚姻。

然後張愛玲就這個絕好的婚姻進行了無情地反諷。從錚錚的婚姻中,大家看到的並不是,這種滿足了父母對婚姻理解的正確的婚姻,就真的是婚姻本身。

比如說父母的明遮暗掩,結婚前父母會說,我們不圖自己怎麼怎麼樣,只圖你過得好,有什麼事我們負責。結婚後呢,父母的企圖就來了,父母的話就失效了。而錚錚就是那個「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她心中有準則,故意不去搭理父母的要求。而這種正確的婚姻裡邊,也有諸多的不正確,比如最後老公出軌,婆家一齊擠兌她。而這時候她要求父母兌現自己的諾言的時候,父母呢?父母以對她的冷漠不滿而排揎她。可是她為什麼對父母的事情不上心呢?因為父母說了,你不用擔心我們的事兒。

從錚錚的這一出正確的婚姻裡邊,我們看到的是什麼?

首先,父母的話信不得。他們說為了你,為了你好。可能暗裡邊他們也沒搞清楚其實大部分是為了自己。

再有,正確的婚姻只是合了父母輩的心,對於涉世未深,沒有經歷過婚姻的人來說,多正確的婚姻也只不過滿足的是正確二字,其中的辛酸父母是不可能幫你分擔的。

而後,是二女兒曲曲的婚姻。

曲曲的婚姻裡邊呢,又是父母的「陽奉陰違」。

比如,姚家在面對錚錚婚姻裡邊自己被排擠出來了,於是乾脆讓女兒自己決定自己的婚姻。

曲曲還真是自己決定了,可是沒對父母的心思。

在姚家看來,曲曲是下嫁。出師不利呀!

首先這一下嫁,在大部分人看來,就是無盡的痛苦,就是失敗。

現如今中國的年輕人比中國上了年紀的人都封建保守,他們肯定理解得清清楚楚。

這時候,父母又開始違背自己的諾言了。曲曲呢?幾招下來就打退了父母。沒辦法,姚家只好出錢嫁了出去。

最後一次嫁女是三女兒心心。

這一次父母是完完全全插得進手了。

但是萬萬沒想到,插手倒是完全插進去了。但沒想到關鍵地方沒抓住,女兒看上了別人。

從這篇既好氣又好笑的小說中,我們來看看中國人的婚姻。

中國式的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家子的事。十個蠢人能幹出一百件蠢事。而兩家子湊合下的婚姻,註定裡邊有很多方面的較量。如果僅僅是兩個人結婚,那麼可以不用考慮的東西太多了。但是如果是兩家子結婚,那麼要談得東西可就多了去了。中國人向來不怕麻煩,越麻煩的事做起來越躊躇滿志,最後滿盤皆輸的是大多數。要是兩家子結婚,那麼連去婆婆家給300塊是不是不給我面子這種事兒都得拿出來談一談,你就想想這婚結得有多心煩。

再有,中國的孩子就是孩子,這孩子是沒有決策權的,也是甘心沒有決策權的。婚姻這件本身就複雜麻煩的事,父母本身都沒有處理好,就趕緊來處理孩子的,是對孩子,對自己,對婚姻的不負責。如果你不能自己決定自己要不要這段婚姻,那麼婚姻主宰你而不是你主宰它。

這篇文章諷刺的是嫁女。嫁女的本質上,一個連自己都HOLD不住的人,妄圖去HOLD住一個比自己更強的人。這是不撞南牆心不悔。所以嫁女這件事,無論姚父姚母怎麼做,他們都不會滿意。因為嫁女嫁出來的婚姻,終歸是他們自己控制不了的。所以很多父母都說生男孩好,生男孩是給自己家生的,對,娶妻娶過來,父母仍舊又決定權,當然比嫁女好。


琉璃瓦
縱使美麗風情萬種又如何,
也只是瓦,
實質沒變。
瓦,
也只能遮風擋雨,
倘若喪失作為瓦的價值
就如同人喪失了自己更生,
成為了花瓶,
只能成為別人的附屬品
隨時會被取代。
表達的是女性應該在經濟獨立的基礎上爭取自己人生幸福
而不是隨父母的想法
應該明白幸福是自己的。
2016.5.26
想到《傲慢與偏見》也是五個女兒
感覺女人的重心全在愛情
每天就是愛愛愛
三觀扭曲啊


張愛玲寫的其實是金錢對人的影響。這種父母就是有,為了錢和地位嫁女兒


有沒有人讀出,女孩子有心理問題的?我是有一些自我因素,看書的時候發現神似,自己把它稱作「心理障礙」。


推薦閱讀:

你昧着良心做过哪些事?后来呢?
有哪些你一直很想問,卻沒有問出口的話?
你在大學遇到哪些陰險的人或事?
為什麼看見喜歡的人就想逃避?
怎樣培養一種看上去不好惹的氣質?

TAG:文學 | 人際交往 | 張愛玲作家 | 文學評論 | 文學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