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鍛煉自己反應快、在短時間裡理解問題,理清思路,想出應對或解決的辦法?

如題,感覺自己反應很慢,在領導交代事情的時候,需要一段時間去理解整理,不知道是自己反應慢還是太笨了,有沒有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我們面對的大多數問題,說到底,都是人的問題。

以前和一位學霸聊天,他說他不只是做題,而更多的是猜出題老師的意圖,能猜出來,題目就不是問題。我試了試,果然如此,不僅是做題,閱讀,自學,工作,都可應用。

把注意力放在人身上,看透對方的意圖,做事情就不成問題了。


補充一下mu peng @mu peng 的答案,勿怪。
上司交待的問題你之所以不能快速理解其根本原因在於你倆不熟。你在不懂他思維模式的情況下根本猜不透他的心思 無法準確而高較去作為。

關鍵: 把注意力放在人而非事上,看透對方所想
方法:工作之外 儘可能和其多往來接觸
意義:知己知彼知時局 配以天時人和 方能百戰不怠

看到此題感觸頗多 要回答不得不藉助一些背景事例來加以說明了 本以為我再也不會提及這些段經歷……你們當故事看好了

1.有指路人
那一年 酒店裝修歇業 我被下崗。在思考下一步行為前 我鼓起勇氣給酒店老總打了電話(管理者中的總經理 並非此四星酒店大boss).她是一位女強人 身材上等 談吐優雅,我一直視其為偶像。出乎意料的是 她認真聽完我的問題 並約我面談。

我提前找好餐廳點好菜 買了一張瑜珈年卡,等她下班。
接下來很順利 她打了一個電話 安排我到另一家連瑣餐廳任主管。 我便在武漢多停留了一年 也就明白了以下職場之道

2.承上
此承上 是和領導打好關係。 尤其是工作中接觸最多的領導 哪怕其地位如何小你如何不服都必須如此。

最初 我自恃清高又傲於被舉薦空降 更因不願涉足她們工作外的娛樂篇、八卦篇、衣著片 故除工作上的必要接觸外 一直獨來獨往。日漸發現沒有上司的扶持工作上很難舒暢地開展。在等級制明確劃分下 你無法獨善其身還能做到工作上的八面玲瓏。

明白了這一點後 我硬著頭皮擠進她們的活動圈。
陪著逛街 陪著閑聊 午休和她們一塊兒吃飯 我本身不是計較的人 多請幾次客 家庭狀況感情問題無所不聊 很自然就熟絡了 對每個人的背景和性格特點就都有了一定了解。
找准一個時機,以新入員工的身份向總經理提了幾點很中肯的建議 大獲讚賞 ,再加上已熟悉的各部小經理說我幾句好話 直接被破格參加每日經理會議 驕傲無比。在全員聚會 一改往昔默默無聞 敬領導酒 學著說客套話 尤其在總經理那邊 故意嘩眾取寵 大家將灌酒對象指向我 我也給面子逢敬必喝 好一番熱鬧 她一高興 講台演講時誇了我幾句 我這才被眾人所知 也是這時才算得上真正融入這個群體

3.啟下
不要以為和下屬就不用花時間維繫關係了。真正為你賣力幹活的 可是他們。能給你發難的 也是他們
真實的案例有:某期間我得罪迎賓部領班 用餐高峰期她便指使手下把客人全帶往我主管的一樓卡座 寧可顧客候台 也不往二樓四六人小包廂轉移 。我人手不夠只能自己頂上 一邊維持前廳秩序、做好和後廚的銜接 一邊解決客訴 一邊催菜一邊電腦下單 末了還做收市清潔 且新人無法抱怨 硬生生吞苦水。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 洗碗阿姨、摘菜大叔、人事部、財務阿姨、廚房各檔口師傅統統都熟悉了。更妙的是 每個人都以我意想不到的方式給過我幫助、提供各種便利 不得不服。

用到以上兩點的案例有:我一朋友跟了一重情重義的老大十餘年 因深諳職場之道加之勤奮 從一工程部打雜工逐步升為工程部經理 且享乾股零點二 每月工資加分紅3w+(表問怎麼算 我不知 他所在的酒店模式是餐飲、休閑、客房等都是獨立經營 財務分開 ) 另一個朋友也是跟對老總 逢年過節送禮、幫著老總修水表、送娃上學、帶老母親旅遊無所不為 深得老總心。升職、容他之錯、暗許他收點小油水 只要不過分便可。此為當事人原話

總而言之:以上三條 你做好了後兩條 能領悟其精髓 一切都將順風順水 所有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
我目前的狀態如何?只怕你們會失望 這真不是一個勵志故事
我辭職了 選擇了遠離餐飲業。

導火索是我發現了我被推薦來的這家酒店其樓面經理是總經理的侄子 比我小沒經驗 放此磨練 只等新店開業直升為大堂副理。我更詫異的是我居然最後一個知道。

以前一切我所不解的事便都有了答案:他在此能如此得老總厚愛 能如此混得開無所畏懼 原來不是因為他長得帥 不是因為嘴甜

如一盆冷水澆過 我徹底清醒 自以為的進步都化為烏有 我不得不重視此行業 重視我自己

便遞了辭職信。因我是被總經理好友舉薦來的此地 故她過來挽留了一番 並承諾 我再待一個月 若還想走 決不留我
於是這一個月風平浪靜地過了 所有人都以為我動搖了準備留下 只是此月過後的第一天 我便消失了
直接買票去了北京 我想我需要試試 去遠離親情庇佑的地方試著成長
到北京後找了個小單間安頓下來,手下領班打電話告訴我:總經理以為她親自找你談了一個多小時 你便該感激涕零留下來 今天聽到你離職 她很驚訝 你此行的舉動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我笑了笑 不語 她不知她找我談話時 給我描繪大好前程這種小伎倆 我在面試服務員時也用過。所有企業通病不是么? 不談錢 咱們來談談理想 談未來

我不願我未來的路能看得一清二楚 我也不願以我不喜歡的姿態去應付社會規則。
成長至今 我已經遺失了太多性格上寶貴的東西了 曾經的不可一世 曾經的自信滿滿 曾經的驕傲任性 都滿目蒼痍 我甚至都不能很好地形容現在的我是什麼樣子

現今已回武漢 做個自由職業者 小小創業 一切從零開始

跑題 夜深容易傷感 還望見諒


樓主所謂的反應快應該就是指對問題的處理速度和能力,尤其側重在工作中,面臨的是由人提出來的問題,那就三個步驟解答
1 理解問題
如之前同學所言,首先要明白問題的提出人他所關注的點,他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他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基於以上幾點,你才可能比較深刻的理解這個問題的由來,進而將別人的問題準確的翻譯為你所能理解的問題描述,注意,這裡提到的準確,這個在理解問題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做需求分析的時候經常遇到的情況就是客戶想要A,說出來的是B,你理解的是C,寫出來的D。同理,在領導交個問題的時候他可能不會說的非常詳細(領導都是認為自己交代的很清楚,實際上可能普通話不標準你連中文都沒聽懂好么),尤其在面對一些非專業出身的領導的情況下,他們可能連專業術語都沒搞明白。所以一開始姿態低一點,問一下領導,他需要的到底是什麼,一開始頂多讓領導認為你這個小夥子理解能力不是很強,但是你要是不問明白搞錯方向,領導就會認為你是二逼,還會直接推翻你辛辛苦苦加班加點的工作成果,功勞沒有,苦勞也沒有。
2 整理分析問題
準確的理解完問題了,那麼整理和分析問題這個涉及的面就寬了。如果是專業方面,那麼首先你的專業水平到不到位(作為新人,那就多問問前輩,樓下大排檔坐坐吹吹牛,出個百八十塊錢血換點經驗值開始可以的),如果非專業問題,那就多從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分析分析,在紙上寫出邏輯過程還是有用的。這裡加一點,如果涉及到人,請慎重再慎重,考慮再考慮,千萬不要拿著領導的雞毛當令箭,會死的很快的。
3 解決問題
在第二步中寫出問題的邏輯過程,基本上解決問題的思路就出來了,當然,建議多想想,盡量有方案A,方案B,方案C。。。。最少兩個方案吧(疑難雜症除外)。然後根據你所在的公司的具體情況考慮要不要請示領導再實施。實在想不出解決方案,先請教請教同事,不行就問問領導,也順便襯托一下領導的英明神武不是么。。。

以上,我想一般情況下都可以搞定,外企私企還是喜歡直截了當,個人獨當一面(當然,看你們自己的企業氛圍,多看看老員工的工作模式),機關單位那就多問問領導,畢竟那裡的領導是無所不能的么。。。


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


多打點遊戲 。當你意識到隊友是豬的時候你的腦子會轉的很快,但首先要有想贏的心。


情緒化,多觀察,少思考,關注外界環境而非內心,為了快,放棄准。或者你要接受部分不準的代價,比如錯別字。


題主的問題恐怕過於具體,個人建議跟著前輩多聽多看多學。

對於題目,怎麼快速反應,怎麼短時間處理問題,本答案更多的從方法論上討論,提出了一些更具普適性的原則。

————————————
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取決於對問題的熟悉程度。

也就是說,一個越熟悉的問題,處理的速度越快。

但是,我的意思不是說多做多熟練,而是說,解決問題的時候,為了更快的處理,我們要【解析】這個問題,然後從我們的【經驗庫】中【調用】之前相似的處理經驗,最後,【對比】兩者特點,基於舊的方案修正和改進。

歸納一下,快速處理問題的流程為:【解析】——【調用】——【對比】

一、解析


解析是處理所有問題的第一步。像其他答主提出的「看透對方的意圖」,只是【解析】問題的一部分。

類比來說,【解析】的過程,相當於提取【關鍵詞】的過程。當我們要檢索一個問題,我們不可能把整個問題鍵入搜索框,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問題是獨特的。然而,再獨特的問題,也有普適性的部分。

二、調用


既然【解析】是提取【關鍵詞】的部分,那【調用】就是用搜索引擎搜索。

我們的【經驗庫】就是我們之前所獲得的所有的經驗,每一個獨立的經驗我們稱之為【經驗元】。


因此,我們可檢索的【經驗庫】越大,我們找到相似的經驗的可能就越大。

比如,做數學題。別人比你做的快,並不是因為別人比你計算速度快,而是別人比你更快有思路。
為什麼【題海戰術】有效? 因為大量的習題極大地豐富了你的【經驗庫】,讓你在【調用】的時候更容易找到相似的題,進而應用相似的方法。

不過這只是【經驗庫】的廣度,還有深度。

比如,還是數學題,【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就可以提高一個例題所應用的範圍。

【經驗庫】的深度就決定了【經驗元】能被多少【關鍵詞】檢索到,能被多少問題所【調用】。

三、對比

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和檢索到的【經驗元】有多相似。當然,相似度越高,我們所需要做的修正和改進就越少。

【經驗元】就好像一個模板,相似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模板解決,不同的問題套用不同值。【對比】的過程就是發現哪些部分可以直接套用,哪些部分需要修改等等的過程。

最終,只有需要修改的部分,才成為新的問題。

綜上,要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反應更快,理清思路,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

1. 提高【解析】能力:分析對方意圖,提取已知、未知條件,拆解成幾個小問題。

2. 豐富【經驗庫】:不僅僅是獲取更多的經驗,還要使每個【經驗元】適用更大的範圍。

3. 最後【對比】不能算是一種能力,畢竟需要改進的部分幾乎就是全新的問題,接下來就無法取巧了。但是,對於自己的【經驗庫】是新問題,對於別人的【經驗庫】就未必了。所以最後的情況多問問別人,會有很多啟發的。


記得李笑來在《把時間當做朋友》里有一章「一切皆可提前準備」中介紹過,所謂的反應快,其實對他而言只是提前把各種可能情況都預想到了而已。

就我個人經驗而言,確實好多事情反應比較慢,有時候需要半天(多數是事後)才反應過來應該怎麼處理比較好,但是,下次碰到類似情況就會反應快很多啊是吧。所以,我覺得如果沒有好的環境去多接觸多熟悉,擺平心態,事後注意多思考總結就行了


concentrate and focus


有一本書Thinking, fast and slow,裡面詳細地論證了,人們往往能夠快速地對任何事物或問題作出判斷,任何人都能做到,因為人有直覺。然而,直覺並不一定是最準確最理性的。一定得有一個理性的分析,處理的過程,才能得出最合適的判斷。

所以,如果想給別人留下一個,你反應敏捷迅速,又足夠理性明智的印象,你應該首先相信自己的直覺,憑直覺去給別人一個反饋,然後通過進一步溝通交流來驗證你的直覺,或者修正你最初的判斷。

別人拋給你一個問題,你可以說,這個問題/情況我是如此這般理解的,您看我理解得對不對,如果是這樣那麼我會如此考慮,如此去應對,時間有限信息有限,如果能有更充分的信息與時間,那麼我還能更進一步分析,得出更適宜的判斷和結論。

如果不需要更多信息和時間去充分了解情況,就打包票說自己的結論完全靠譜完全正確,那絕對就是瞎忽悠,吹牛逼了。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幾乎每個期望不斷自我發展的職場人士都需要去面對。

從戰略上,有兩點建議:

1、持續不斷地學習,從書本、網路、與人交流等多渠道獲取知識,只有腦子裡有東西,而且是新鮮實用的東西,反應迅速、拿出思路和辦法才能有基礎,但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比較現實的是聚焦在於自己事業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及個人生活和發展相關的人文知識上;

2、不斷地實踐和總結,遇到的事情無論大小,既聚焦事情本身,又把它們當成鍛煉的機會,敢於嘗試、不怕犯錯並及時復盤和總結,這樣不斷積累的經驗會讓自己在遇事的反應速度、準確地理解及辦法和行動的正確性上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層次也會持續上升;

從戰術上也有兩點建議:

1、在戰略落實的同時,時常進行反應、理解和拿出解決方案的專題鍛煉,可以自我練習,如在相關書籍中尋找問題,先不看作者的觀點,自己規定好時間給出自己的理解和解決方法,再對照作者的觀點進行對照思考;也可以找到他人或參加專門的職業培訓,在他人的幫助下,針對性鍛煉自己這方面技能;

2、養成作筆記習慣,無論是文字和音頻,在遇事自己處理完後,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誤的教訓,這些事例的過程和啟發如能長期記錄,每隔一段時間再對自己的思路和行為進行回顧,這樣帶來的自我提高會非常明顯。

總之,這方面能力的提高還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方法對路,持續堅持,就會發現自己在不斷提高,自信也會不斷加強,工作業績取得和職業發展也會愈加順利!


樂於分享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積累,在職業選擇與個人發展、職場打拚技能與機會把握上共同探討,創造自己出彩的職場人生!個人微信:cgliu0066


反應能力和理解力是兩個概念,我自認為理解力還行 反應能力實在跟不上。


只需想一個問題即可。
某人提出某個事情的目的是什麼?
抓住這個點,你做事就會事半功倍了。
-------------------------
貌似和贊數第一的答案意思差不多...


多讀書多看報,少玩雞巴多睡覺。


先針對領導交代事情做出解答。

1.領導說了一件事情,你就跟著重複一遍。一定要說出來,當著領導的面說出來。這樣既可以加強記憶,也可以防止誤解。
2.就如高贊回答一般,你不要局限於領導字面的意思,而要思考他說事情的時候腦子裡想的是什麼。每個人習慣的表達方式都不一樣,但是意圖、想法這個東西不會造成誤解。
3.擴展你要做的事情,不僅要完成領導說的事情,還要想一想哪些事情順手做了也是順著領導的意圖的。比如經典的例子就是,領導叫你出門問土豆的價格,然後你做了一份詳細的市場信息收集。當然。這就是終極要求了。

而思維模式的訓練,思考要如何思考?

==============2016.03.11更新=============

沒想到這個答案過了這麼長時間仍然有人回來點贊。然而,在這段長久的時間裡,我個人經歷的思想上的轉變實在太大,因此並不准備在這個晦澀的答案基礎之上繼續補充,而是講一些我們都知道的道理,來教真正留意我這個答案的人,怎麼去思考。

任何一個問題,需要去解決它,都必須去拆成兩個部分:條件和需求。說的更加寬泛一點,一部分是我們所面對的實際情況,另一部分是暫時並不知曉的、我們所需求的東西。

接下來,我要介紹一個模型:【玩具屋模型】

玩具屋裡面有兩樣可以玩的東西:
1.一樣是,裝滿塑料球的池子。小孩子可以在裡面感受到擠壓與被擠壓的奇妙感覺,還可以嘗試去」游泳「,事物與感受相差極大的一樣玩具。
2.另一樣,是電路工作台。只不過這上面的電路元件,是一件件木製盒子。盒子上有標籤,只有盒子裡面裝了符合標籤的塑料球,它裝到電路裡面才能夠起到電路元件的作用,才能讓最終的燈泡亮起來。

這個玩具屋,就可以看作是我們所面對的任何的問題。因為想要讓最終的燈泡亮起來,我們所經歷的步驟,是解決每一個問題都需要經歷的步驟:
1.精準、完整地知曉,池子里所有塑料球的特徵。
2.決定應該從池子里,拿出哪些塑料球。
3.決定這些塑料球,應該怎樣的分類。因為每個塑料球都有不止一個特徵,所以分類方式不止一種。
4.將同一類的塑料球放入盒子中。
5.決定盒子之間的連接方式。怎樣的連接方式,能讓末端的燈泡亮起來?

簡單來說,就是現象的拆解,以及邏輯的組合。每個人自習去想的話,會覺得這個道理沒什麼。然而,我們真正面對問題的時候,卻沒有辦法像電腦一樣這些步驟一個不落,每個步驟都做到極致。
道理已經講完,還希望明曉道理的人,能夠不斷去實踐,不斷去練習。


我覺得是認真+堅持。
就跟練樂器一樣,開始不要追求速度,開始是每個音要清晰,之後自然熟能生巧,別無他法。
在做事情的時候你理解不了或者反應慢,那是因為你本身積累的不夠,當你熟悉了以後,別人講幾個字你就會知道他要說的是什麼事情,就這樣


首先我很同意目前高票的答案。然後我想做些補充。
1.我們面對的大多數問題,都是人的問題。 既然是人的問題,就一定涉及到目的與利益。詳細來說的話,如果上司安排你做這件事,除了完成之外,你要考慮他的利益相關。你做的結果對他產生了什麼影響。


2.「看透對方的意圖」 這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 但如果你做不到,你需要做的就是老老實實地完成,並且要爭取獲得更多信息。 信息就是一切


本人現在是創業公司的產品,最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發現自己在理解需求時花費了太多時間,嚴重滯後了項目的進度,結果老大隻用了幾分鐘就把需求理解的很透徹,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後發現是自己和老大的思維方式不同,然後轉載下自己寫的一篇文章,希望能有所幫忙~

開頭先留個問題哦,現有畫正方形的兩種方法。方法A::一個邊一個邊畫。方法B:畫完四個點再連起來。問:那種方法你覺得畫的正方形又快又好

以下是正文,這個題目和正文有關聯的哦
----

創業公司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內部的業務溝通流程還不清晰,或者即使流程清晰,執行過程里也允許較高的自由發揮。這是創業公司的優勢,因為機動性強,能更好的應變突髮狀況。

但是流程的模糊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最典型的就是「緊急需求」的出現(大公司也會出現,但因為流程的嚴格,能很好的阻擋掉)。在創業公司做產品的同學一定經常遇到臨時插進來的優先順序特別高的需求。而它之所以優先順序高,可能事實如此,也可能只是源於老闆的突發奇想。大多數情況下,你並沒有議價的權力,所以救火的任務往往就會落在你頭上。我們當然可以義正言辭的找需求方進行需求駁回,但我們同時也要提高自己處理「緊急需求」的能力。

自己近期剛好遇到了兩次這樣的情況,「緊急需求」突然出現,打斷了原本的任務。接著我就必須立刻開始需求調研和分析,立刻完成方案設計、ui跟進,然後給到技術部門。如何保證短時間內不出錯且較高質量的完成任務是一門學問啊。

首先基本的需求處理原則不能亂,針對需求提出方產品是優勢部門,應該儘可能多的來回溝通,確保信息無誤。針對技術部門,我們是弱勢部門,應該儘可能確保需求不變更的前提下再把方案給到技術。詳情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烏木說需求(一):需求傳遞》

然後就需要確保你能迅速的理解清楚需求了,這裡我在觀察老大的工作習慣時,發現了一個不錯的思維方法:

如果我們把一個需求看做一個系統,它一定是由幾個子系統組成的,我的做法是先考慮子系統之間的「聯繫」,但因為聯繫是網狀且異常複雜的,我居然花了數小時還不能把這個需求理解清楚T-T T-T T-T T-T T-T。

然後老大來幫忙了,他建議我先不考慮子系統之間的關聯,優先將它們簡化成獨立且不相關的個體,分別考慮。那要怎樣將子系統區別呢??關鍵在於設立隔絕條件,比如現在存在任務A和任務B,它們之間有相當多的交集(就是需要互相判斷的一些前置條件,比如任務A要進行下去,你要先考慮任務B里存在的特殊情況),我們現在設定條件將任務A和任務B的關係撇清,單獨的先理清任務A,再單獨的理清任務B。

我猛然發現自己的梳理速度加快了,因為之前梳理的慢很大程度是因為我花費了過多時間去考慮任務A和任務B之間特殊「聯繫」,一旦還存在任務CDEF...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成本是巨大的。

現在我們繼續深挖一下這個需求系統。我們把子系統獨立開來並分開考慮,很快就梳理清楚了它們各自的邏輯,這樣理解確實加快了,但要完成需求系統,我們還是必須要考慮子系統之間的「聯繫」。這個方法並不是要我們放棄考慮「聯繫」,而是在真正理解子系統的邏輯之後,再去思考「聯繫」能讓思維更加有條理。比如我們畫一個正方向,大家可以試試,是一個邊一個邊的畫,還是把四個點固定好後再連起來畫的形狀比較快和精準??

如果用人話來說呢,就是在創業公司,因為「緊急需求」特別多,一個產品如果要高效高質的完成這些任務,就必需改變自己的思維方法。而這個方法有兩步,首先簡化,找出你能想到的最簡單的理解方式和解決方案;其次,再去將其複雜化,考慮這個需求內部和外部的矛盾,比如它會給公司的其它產品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這個思維不一定人人都會習慣,但它的好處至少有兩點:一是你的理解變快了,你有更多時間和需求提出方去討論細節;二是你的文檔也簡單了,有利於提高其它閱讀人員的理解速度。


類別:把問題分類,什麼樣的問題由誰通過怎麼樣的方式方法去解決
層次:從高層次去看問題的本質,稻盛和夫說過,複雜的問題是簡單本質的表象。三維的東西你用二維的眼光去看是錯綜複雜看不懂的,如果你用四維的眼光就相當簡單
因果聯繫:永遠記住「存在即合理」,找到原因,拿結果作為檢驗標準,找到事物中的關聯關係在自己腦中形成系統

最後在說一下自己之前剛剛悟到的一個點:私慾的存在會影響自己的判斷。人總是會在與自己不斷的內耗,所以做一項決策時,一定要實現「無我」


依我看笨人自然就只有事後多總結、多思考的路子了,避免以後再犯。聰明人自然是不用點撥,就會有自己的辦法。這個問題貌似比較看先天條件,誒。


推薦閱讀:

如何主持一次高效的頭腦風暴?
李開復每天早上 4 點就起床,是怎麼辦到的?開復老師如何能很好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如何可以使寫字速度變得很快且仍然很好看(楷體)?
學習工作技能的有效方式是什麼?
越來越不想上班,怎樣讓自己發奮起來?

TAG:高效工作 | 職業發展 | 個人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