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前的香港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說 英國人不願意給香港人民主,反而造就了一個自由繁榮的法治社會,法治 自由和民主不一樣嗎?
為什麼英國指派港督沒有人上街抗議,現在卻要求普選特首。
回歸後的香港社會從自由,法治程度和港英時期有什麼區別嗎?
9.30更新
主要針對一些朋友所說的內有解說的內容,其實也不算解說說明了是現今那個地方
還有一些朋友說看不出變化的問題,由於本人不在HK所以想拍照也沒那麼容易,找了一些能找到的照片作對比
1949年9月兩架Cromwell Mk.IV tank (克倫威爾坦克) 運抵尖沙咀碼頭邊, 上岸後經由九龍火車站運往粉嶺軍營
1901年 清朝人在寶雲道欣賞維多利亞港
弼街1965
從尖沙咀梳士巴利道交界向北望向廣東道 (1910 年
-皇都戲院北角英皇道70s.
彌敦道/亞皆老街舊照﹐右邊是匯豐
皇都戲院
堅尼地城
英皇道北角道交界,攝於一九八二年英皇道東行巴士專用綫實施,即北移電車軌之前
約1910近永樂街(圖左)的德輔道中
50 - 60年代花園道一景!!
上環德輔道中與永樂街交界 金龍酒家
威利民餅家
電氣化火車剪綵!!
皇后大道中, D車由雲咸街落黎過畢打街. 以前馬路中間有三角形安全島.
LIFE photos taken in summer 1949
Hong Kong Reinforcements to against the communist. As shown in the pictures below, the Pipe Band of 1st btn the Argyll and Sutherland Highlanders welcoming the Royal Marines to Hong Kong at The Wharf Pier, Tsim Sha Tsui.
戰前ABC大飯店是一間非常有名的飯店,旺角曾經有一間,是一間三層高的戰前舊樓,位置在旺角道與彌敦道交界,即使今日的華比銀行大夏,這間飯店在1978年清拆。以往尖沙嘴也曾經過好幾間,後來綠逐拆卸,ABC便成為歷史 ...
Johnston road
彌敦道
昔日廟街.末知年份
50年代中環石板街!
紅隧
旺角洗衣街,沒變過
未有ifc及交易廣場,中環真暢順!!
駱克道
60-70年代灣仔石水渠街!
70年代中期醫局街12A巴士總站
半島酒店
維港變遷
啟德記憶
香港就是你看到的這個樣子
以上
1. 為什麼說 英國人不願意給香港人民主,反而造就了一個自由繁榮的法治社會,法治 自由和民主不一樣嗎?
法治(rule of law)、自由(liberty)、民主(democracy)很明顯是3個不同的概念。不詳述了。
2. 為什麼英國指派港督沒有人上街抗議,現在卻要求普選特首。
在回歸前,香港市民已一直爭取民主,有許多社會運動。基於各種原因,香港經歷過多次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其中之一是八八直選:到了1987年5月27日,香港政府發表《1987年代議政制發展檢討綠皮書》,就香港代議政制的發展作出檢討,並向市民諮詢對1988年於香港立法局引入直接選舉議席的意見。根據當時的多個民意調查,支持直選的市民約為六成至七成。同年9月底,由超過100個香港民主派人士組成的民主政制促進聯委會於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爭取八八直選集會」,逾萬名市民參加。
1987年9月27日維園,圖片來源:八八直選與香港工會而普選特首是在1990年通過基本法時,已列明是最終目標:
第四十五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行政長官產生的具體辦法由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規定。
3. 回歸後的香港社會從自由,法治程度和港英時期有什麼區別嗎?
有各種社會事件可能做成一些衝擊,以下列出一些回歸後的事件。
自由方面- 2000年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5%A4%A7%E5%AD%B8%E6%B0%91%E6%84%8F%E8%AA%BF%E6%9F%A5%E9%A2%A8%E6%B3%A2
- 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
- 2003年香港商業電台續牌風波
- 2009年香港反高鐵撥款警民衝突
- 2011年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5%85%8B%E5%BC%B7%E8%A8%AA%E5%95%8F%E9%A6%99%E6%B8%AF%E6%9C%9F%E9%96%93%E4%BF%9D%E5%AE%89%E7%88%AD%E8%AD%B0
- 2013年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
法治方面
- 1998年 胡仙案
- 1999-2010年 4次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2004/9/30 加入相片
很多范民議員其實代表了相當一批香港本地草根。因為當經濟情況稍不好的時候,他們總是受到衝擊最大的一批。但同時很明顯的,如同台灣反服貿運動一樣,問題的癥結在於本地的競爭力水平的相對下降導致的生活水平下降。簡單的來說,靠倒賣,搞金融簡簡單單把錢賺了怎麼可能去動腦筋去搞技術。市場的客觀規律也沒有這個空間。更赤裸裸地來說,香港當年的「好"是建立在中國大陸"不好"的基礎之上。直至今日,正因為兩地有資本、政策(技術和信息差異已經幾乎沒有,大陸甚至大幅反超)上的差異,才有了香港騰挪的空間。但是大家都明白,這個差異會越來越小,這也是造成港人(了解大勢的那批)憂慮的一大原因吧。
其實香港不缺有頭腦有能力的人,看看李家(佩服李嘉誠80多了思路還是那麼清晰)霍家等等的就懂了。梁確實親中,也確實靠親中上的位,但是試問換哪個做特首會和他在這個問題上有區別。其實上層的高官和大資本家都很明白怎麼做,政治的遊戲該怎麼玩。但更多一些人沒有那麼多的資本,唯有在香港這個能自由說話的地方叫兩嗓子的能力。當然這也是一種政治資本。梁前幾個月的一句「未富先嬌」可能真的是大實話。歸根到底,能決定最後結果的只能是實打實的競爭力和籌碼。
香港是什麼時候回歸的?97年~
97年之後發生了什麼?金融風暴,SARS,越來越多的大陸人湧入香港激化了競爭和矛盾。
香港幾乎是從一個全盛的繁榮期一下子摔了個大跟頭,然後經歷了許多波折,雖然香港的世界地位依然不改,但好像再也回不到97年之前那樣了。
「為什麼說 英國人不願意給香港人民主,反而造就了一個自由繁榮的法治社會」,這句話的邏輯順序完全錯了,不給民主是香港自由繁榮的原因么?當然不是。那個時候的香港人不渴望民主么?當然不是。只是在物質生活極大的滿足了人民的時候,大家只關心賺錢,不在乎政治權利。你看看現在的新加坡,政府的專制其實很嚴重,但生活在新加坡的人幸福感普遍很高,也許可以從一個側面解釋回歸前香港為什麼不抗議指派港督。
現在香港人民為什麼要求普選特首?
首先,因為香港普通人的日子沒以前好過了,大家內心都積攢著很多怨恨和不滿,最直接的發泄對象就是政府,最直接的發泄方式就是抗議遊行。人們以為自由和民主可以帶來經濟繁榮。其實,這兩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因果關係。你想想,德國專制時期,反而經濟上實現了極大的繁榮。民主其實只是一種政治運行的方式,因為被賦予了太多理想化的色彩,被以為是治癒一切問題的良藥。
其次,香港大多數人對天朝還是存在著戒心和恐懼。不了解和不信任讓他們對一切來自大陸的影響和控制充滿著焦慮和不安。我曾經多次在坐 計程車的時候被司機抓住吐嘈,他們問我為什麼要留在香港,等我誇了幾個香港的優點之後,他們便開始優越感膨脹,滔滔不絕的說香港有多好,大陸有多不好,大陸遊客在香港素質有多差,因為大陸香港變得有多糟。我相信計程車司機這個群體因該代表了香港大多數地層人民的心聲吧。其實一個地方的興衰有很多外部內部的因素,但是大多數人的思維都是簡單而粗暴的。我支持香港人民追求自己應有的政治權利,我也嚮往更加開明自由的香港,在所有這些轟轟烈烈的抗議背後,人們不是為了政治而政治,而是為了生活而政治。
其實我來香港也才不到兩年,不過在融入香港的過程中,確實有很多很有意思的細節。這個地方是如此的包容萬象,卻又充斥著如此多的矛盾。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巨大的壓力,以極快的腳步前進。競爭如此激烈,現實如此殘酷,巨大的焦慮不安被忙碌的生活和工作所掩蓋,卻又無時無刻不啃噬著人們的內心。
香港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與挑戰了,也許再也無法重現當年的輝煌了,未來會何去何從呢?誰知道呢~~
我94年去過,當時8歲。爸爸和司機用普通話談話,司機艱難地說出97之後就一家了,看得出他很高興。街道很乾凈,媽媽穿的新鞋走了三天底都沒臟。還沒有迪斯尼,海洋公園我玩瘋了。沒有購物的概念,媽媽就買了一雙鞋和一根金項鏈。人們很有禮貌,很友好。
那年我六歲。記得的不多,父母回想起來,總會說:
那時好多人都想到移民,加拿大,美國最多了。很多人都很害怕,能走的都走了。
好多年後的今天,有好多香港人--記得或不記得回歸前狀況的,都紛紛回味往昔。
大約2000年,回歸了三年,那時我九歲。對內地最大的記憶是,當時到深圳,羅湖那邊,爸爸會和街邊的大叔兌換RMB,大叔總是很熱情,我總是躲在媽媽後面,好害怕。那時港幣比人民幣要貴,在內地總覺得買到好多東西。一元一瓶可樂,啊~~~~~
到現在,再沒「阿燦」了,都是「港燦」,啊~皇后大道西
不請自來。
因為家庭緣故,從91年到15年數次去過香港,累計時間將近一年。
91年,我還沒上小學,只記得香港高樓林立,五光十色,跟大陸完全是兩個世界。大家都說著粵語都很友善,在街上經常有人逗我玩(不介意我說的是普通話)。
94年,小學2年級,還是感覺香港極其發達,生活方便,東西貴(那時剛對金錢有了認知)。大家依然很友善。
97年,快回歸了,但和以前也沒什麼區別,只是人們的腳步好像更快了。偶爾會看見反對回歸的標語之類的東西。人們還是很友善。
1999到2006去了很多次,多到數不過來了,但每次去也沒覺得有太大變化(銅鑼灣附近)。只是街上說普通話的從幾乎沒有到越來越多。本地人的態度好像比之前冷漠了點(或許因為之前我是小朋友)。
2007-2013留學歐洲,沒機會去。
2015年春節再次到香港,依然繁華,或者說更加繁華。原因很簡單:大陸客變多了,像海港城、時代廣場這種高端品牌聚集地,幾乎滿耳充斥的都是普通話。我做了個測驗,用三種語言跟人問路,用普通話時,港人態度一般很冷漠;用英語時,港人很努力的回答你,即使英語不好;用廣東話時,港人才真正熱情親切的回答你。
沒用的扯多了,以下來回答問題
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是香港經濟騰飛的階段,90年代的香港,絕對是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百姓的生活質量自然也水漲船高,幸福指數也很高。
隨著97回歸,大量外資及外籍人士撤離香港,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樓市泡沫破裂,樓價狂跌,不少人為此自殺,百姓也是人心惶惶,很多人在回歸前後移民。我認識很多生活在歐洲的香港移民就是那時過去的。
97年左右香港的整體走勢,影響了港人對大陸的態度。其實百姓也只是想安居樂業,生活穩定。但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很多人失業,甚至傾家蕩產。這對於經歷連續幾十年經濟上行的香港來說,很難接受,而回歸就背了黑鍋。
其實只要市場存在泡沫,早晚會破滅的,只不過幫助它加速了。而在97之後,是大陸經濟崛起的時代,隨著中國政策的開放,香港的自由港優勢被弱化了,造成經濟疲軟,再加上03年sars肆虐,導致香港的發展非常緩慢。對比內地一二線城市的飛速發展,簡直是倒退!
所有的一切偶然必然加在一起,導致了今日的種種問題。但我相信中港還是會攜手進步,越來越好的。失去優越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詳見香港電影的質量
回歸前的香港,經歷了一次著名的移民潮,因為貌似那個時候的香港市民,尤其是富有的市民對大陸的政治政策其實是抱著懷疑甚至恐慌的態度,其中大批人選擇移居東南亞或者台灣,尋求一種在政治激蕩前夕的安全感。
香港自近代以來一共有三次移民潮,具體題主可以戳一下維基百科,這裡就不詳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多數香港市民眼中的「大裂變」時期,剛開辦音樂工廠的羅大佑和林夕合作出的《皇后大道東》、是對當時香港的煙火市民面對回歸時心態的最好也是最生動幽默的描述:http://wapbaike.baidu.com/view/785890.htm?ssid=0from=844buid=0pu=usm%402%2Csz%401320_2001bd_page_type=1baiduid=822EBD2FCD3CDB943A45613BD5A81E95tj=Xl_1_0_10_title。實在是寫盡了香港當時對回歸又擔心又展望的心態,當真是時代曲,題主可以從這首歌聽出當時整個香港的氛圍。我筆力未到,實在沒辦法可以像羅大佑和林夕一般形容描述得這麼貼切。
昨天看了一遍《歲月神偷》
香港回歸前後,有非常明顯的變化,雖說一國兩制。但港人心理上的微妙變化能從各個方面感覺出來。
陳果有幾部電影《香港製造》《榴槤飄飄》《細路祥》《去年煙花特別多》
非常敏銳地捕捉了回歸前後香港社會方方面面。看完什麼都明白了。
有些人感覺是被遺棄的。
有些人感覺是夾縫求生。
香港八九十年代不是映像中的紙醉金迷,富豪遍地。只是因為背靠大陸,乘著東風,借這個最好的時代,撈了一把。
陳果的電影一部部看完,才恍然大悟,哦!這才是香港。黃子華 - 秋前算賬
香港的繁榮本來就是歷史畸形的產物,香港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陸的封閉,香港是大陸和西方的通道。改革開放之後,隨著上海,深圳,廣州的興起,香港自然沒有那麼重要了。97年金融危機,如果沒有大陸的支持,根本挺不過去。所以香港人所謂的優越感真的不明白從哪裡來,我喜歡香港只是因為買東西便宜,僅此而已。
好吧,我繼續說點。
香港回歸前很繁榮,原因不再贅述。當然除了上文的原因,港英時期的資本主義環境也很重要。
至於回歸後的改變,我只能說香港像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打個比方,一家人兩兄弟,因為活不下去,老二跑到別人家當乾兒子,老大後來發達了,別人家變窮了,老大想,老讓自己弟弟給別人家當兒子也不是個事,然後和別人家交涉,最後老二回來瞧不起老大。為什麼捏?因為我一直這麼富,老大是暴發戶啊。
說真的,回歸前什麼民主法治啊,港督都是英國人啊,起碼現在港督是香港人。
還有那些追求普選的港人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普選沒錯民主沒錯,但你跟外國人勾結到一塊你讓中央怎麼看?萬一你普選完了繼續搞獨立腫么辦?你當天朝是烏克蘭?香港是克里米亞?圖樣圖森破。
參見香港這些年來的電影變化史……
參考一下澳門
香港今時今日之世界地位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不管港人願不願承認,東方之珠都只是歷史產物。倒退500年香港的地緣位置並不會比澳門、舟山、崇明、特殊——中國沿海萬千島嶼中的普通一個。
你們
香港回歸前,黑社會是不是很囂張?
很多年的發展割裂造成互相沒有認同感。就像以前好多人為了逃避計劃生育而使自己子女們互相遠隔缺乏親情一樣。現在中國地域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說不定北上廣會變成內地的「香港」。
那個時候沒有gangdu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