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的作家才能被稱為文體家?文體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又如何?
能結合尼采,博爾赫斯等等這類大家的作品及其文學經歷介紹一下嗎?中國近現代又有哪些大家稱得上為文體家?
大一講現代文學史的老師特別喜歡說「文體家」這個詞,專門就這個問題問過他,他嘰里咕嚕說了一大堆我聽不懂的話,但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文體家就是具有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的作家,人們看到一段具有這種風格的文字都能自然地聯想到這位作家。舉個栗子,魯迅的雜文;李白的詩;納博科夫的小說。文體家的影響那自然是很大的,以上舉到的幾個例子那都是無數後來人模仿、學習、致敬的典範,一個優秀的文體家能在很大程度上豐富我們的文學表達,使文學看起來更迷人多姿。這就是為什麼說文體家要比作家的標準高很多,也少得多的原因。凡是文體家,必是大作家。
此外,中國近現代的作家誰稱得上文體家,看你標準訂多高了。
謝邀。這個問題 恐怕我是答不大好的
但既然邀了 我就說一些自己的想法 就不勞煩尼大人他們了。
在小的看來 如今最多的「文體家」集中在網路段子手當中。甄嬛出來後段子手研發出甄嬛體。還有元芳體 十動然拒體等等。
可能這個回答有點混淆樓主本來用意的。
小的只是來打個醬油 攪個渾水 搗個小亂 開個玩笑的
才疏學淺,請君見諒
理解「文體家」的稱號,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文體」。
「文體」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指的是文學作品的體裁也即文類,其實不夠確切。在中國古典文論中,文體的確有這一層意思,但「文體」同時也包含著對某一種體裁的文學特質的規定性,如胡應麟在《詩藪》所說:「文章自有體裁,凡為某體,務須尋其本色,庶幾當行」。這種當行本色即曹丕所言「詩賦欲麗」「書論宜理」,陸機所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這都是在文體層面的論述。
「文體」的另一重要內涵即指「風格」,英語Style譯成中文即「文體」,也可以翻譯為「語體」「風格」等。文體意識意味著創作的自覺。
所謂「文體家」,簡單說來就是能夠形成作家創作風格的作家,這種風格使他/她區別於其他作家而具有獨創性,能為讀者所辨識出來。比如我們看魯迅和周作人的文章,不難辨識出作者風格的顯著差異。
在近現代,有較為公認的「文體家」稱號的作家有:近代有創造了「筆鋒常帶感情」的「新文體」的梁啟超,現代有魯迅、周作人、廢名、沈從文、汪曾祺等。也有作家創作了興盛一時而被命名、模仿者甚眾的文體,如清麗典雅的「冰心體」。此外還有一些優秀的作家,雖然並不常被美譽為「文體家」,實際上也創造出了獨特而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文體,比如郁達夫、蕭紅、沙汀、艾蕪、老舍、張愛玲等等。若論文體家在文學史上的影響,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位具有獨創性的作家的藝術創作對文學史的影響。他們豐富了文學的風格類型,拓展了關於文學或者關於特定文類的審美觀念(如廢名創造的詩體小說,蕭紅的散文體小說),在文體的滲透、融合中創造了新的文學形式。
想要真正的理解文學家,那就讓自己做幾天文學家,蹩腳是無所謂的,只有這樣你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馬爾克斯曾說:除非你是我,才可與我常在。以下是偶然遇到的一段文字,算是一個滿足必要條件的回答了。
借用《微暗的火》簡介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親眼目睹一種罕見的生理現象:約翰·謝德邊了解邊改造這個世界,接收,拆散,就在這儲存的過程中重新把它的成分組織起來,以便在某一天產生一樁組合的奇蹟,一次形象和音樂的融合,一行詩。我在少年時代也體驗過這種激動人心的感覺。有一次我在舅父的城堡里,隔著一張茶桌望著那個魔術師,他剛變完一套絕妙的戲法兒,那當兒正在吃一盤香草冰淇淋。我凝視著他那撲了粉的臉蛋兒,凝視著他別在紐扣眼兒里的那朵神奇的花,它方才變換過各種不同的顏色,如今固定為一朵石竹花。我還特別凝視著那些不可思議的、流體一般的手指,如果他願意的話,那些手指就能捻弄那把小匙兒,把它化為一道陽光,或者把那個小碟往空中一扔,頓時變成一隻鴿子。說真的,謝德的詩就是那種突然一揮而就的魔術:我這位頭髮花白的朋友,可愛的老魔術師,把一疊索引卡片放進他的帽子——倏地一下就抖出一首詩來。
文學,真正的文學,並不能像某種...
喬伊斯《尤利西斯》。
全書寫了一個人的一天,24小時。精確到每分每秒來寫,寫了超級厚一本。乍一聽是不是很傻逼?
結構上戲仿《奧德賽》,文體上運用詩歌、對話...什麼文體都有,堪稱文體教科書。反正這本書文體創新、實驗意味很重,它的文學意義已經是形式意義大於內容意義了。
主題,據說是想通過意識流手法表現那一代愛爾蘭人民精神破碎空虛的狀態。
以上是背景介紹。
然而寫一個人的一天,運用了文學手法之後竟然能寫的那麼難懂。這也可以反應喬伊斯到底是在文體以及技巧的運營上到了多麼登峰造極乃至裝逼的程度。。
有多難懂?
二戰時這本書的稿子,被郵遞員看了,人家以為是情報密碼。
翻譯的時候,有譯者翻譯到自殺。
知名譯者蕭乾,翻譯的時候也很吃力,在封面上寫上天書二字。
然而這都不算什麼,他還有本書叫《芬尼根守夜人》,造出許多亂七八糟的新詞,刻意製造閱讀障礙,更看不懂。
我覺得這個概念就挺沒意思的。
文體家,文章寫得好、寫得足夠好的文學家,就是文體家。感覺就是用文學家一個詞不足以區分好的文學家和差的文學家,故而將好的文學家單列,稱為文體家。
難道文學家不是都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形成自己的文風嗎?(文體家定義就是有獨特風格的文學家。)
或許就和美女這個詞一樣,當所有人都被稱為美女的時候,真正的美女就被稱為女神了。將來女神也被用來泛指女性的時候,又會發明什麼新詞?
相公這個詞已經從丞相墮落成男妓了。
因此,題目問什麼是文體家,我的答案就是,文體家就是好的文學家。
至於當代有什麼人可以配得上文體家的稱呼?抱歉,我既不了解,也不認為有誰可以在活著的時候封神。
首先你得有至少一本特牛逼的書,幾百年之後還有人在討論,就比如紅樓夢什麼的,然後你還要有個浪漫故事,這一點其實也可以參考曹雪芹,最後你最好還得有個悲慘結局,這一點同樣參考曹雪芹。也不光是我國,世界各國都算上,寫出傳世名篇的文學家們,因為各自結局的不同,導致地位也會不同,通常餓死或者被人殺掉這種悲慘結局的,地位都會更高一些,安度晚年的就要差些……
推薦閱讀:
※想学习写散文,有什么好的书籍或方法吗?
※《紅樓夢》里鳳姐與寶釵為何相互敬而遠之?
※如何評價張之洞的《勸學篇》?
※個人覺得簡體字怎樣都沒有繁體字漂亮,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