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商品在國外容易退換,但在中國會受到各種限制?
如手機等電子產品、服裝、鞋子
在知乎有一句古話,叫「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題主別緊張,我不是來反駁你的。
不過按照慣例,還是先來談一下現實狀況吧。
曾經我們也是有退換政策的
蘋果的以換代修
「以換代修」 保修政策被放棄之前,保期內的國行 iPhone 用戶可以在設備出現故障之後,在蘋果零售店更換一台新的 iPhone,其保修期也會從換機日當天開始重新計算一年。 也就是說,所有在保修期一年內因故障換機的 iPhone 會重置保修期一年。
但是現在保修政策更改之後,蘋果零售店的工作人員將會對故障 iPhone 進行檢測, 並在確定非人為故障之後對電池、顯示屏、主板等零部件進行免費更換,但是不會再像之前那樣 「以換代修」,或者說 「整機交換」。
如果你的蘋果產品壞了怎麼辦?關注愛范兒(ID:ifanr)微信公眾號,回復關鍵詞「保修」,即可獲得愛范兒為你定製的蘋果保修攻略。
「以換代修」 這套保修政策,本來是全世界的蘋果店通用的,可為何到了我們這裡就沒法執行下去了呢?
早在 2013 年的央視 315 晚會,蘋果就被曝光其售後及維修服務與國外不同,被認為是蘋果對中國市場的區別對待,損害了中國消費者的利益。
而正是在 315 曝光後,蘋果更改保修策略,修改後的保修政策與世界其他國家均不同,某種程度上來看甚至高於其他國家的保修策略——符合保修政策的 iPhone 換新後可延保一年,這意味著如果在一年之內你的 iPhone 又出現了問題且滿足保修政策,仍舊可以更換一部全新的 iPhone,在央視曝光其 「後蓋門」 後,蘋果也知道售後的重要性,因此對原有的保修政策做了以上修改,可以看做升級版的 「以換代修」 政策。
但也正是這個 「升級版」 的政策,讓不少黃牛奸商看到了有利可圖的地方,甚至連一些普通消費者都打起了換機賺大錢的主意。這些人把在保修期內的 iPhone 或者 iPad 等產品故意弄壞,然後去蘋果店換新的,出售所謂的官換機,網上那些所謂的 「官換機」 基本都是這麼來的。而故意弄壞還不被蘋果售後查出來是人為損壞,有時是非常簡單的事情,這裡就不說具體方法了,免得教壞小孩子。
因為國內 iPhone 的需求量相當大,早前甚至有傳聞稱,由於 「以換代修」 這種政策的存在,蘋果在部分地區售後更換的 iPhone,甚至要比在這一地區的新機銷量還要高。
因此蘋果才決定執行嚴格的保修政策,進行售後的 iPhone 保修期也不會再重置一年,將會持續基於保修期剩餘時長,雖然可以打擊心懷不軌的黃牛奸商,但這對符合保修政策的消費者來說,難以實行的退換政策,確實使大部分消費者的利益確實受到了很大程度的侵蝕。
其他電子產品品牌在中國也很頭疼
知友@寧致遠 在有哪些在發達國家很普遍,在中國卻行不通的商業模式? - 知乎 中提到了,Amazon Kindle 剛上市時,由於不在中國發售,於是很多國人選擇在美亞(美國亞馬遜)海淘。當時 Kindle 美亞執行的政策還是全球聯保(但當時 Kindle 在國內沒有發售,所以國內無法保修),如果你的 Kindle 在保修期內壞了,聯繫美亞客服,美亞客服會說讓你寄回美國,他們會重新給你寄一個。但是如果你跟客服說你在中國,退回去不方便且運費很高,美亞客服都會大方的表示:東西您留下來吧,我們給您全額退款。有一個人發現了居然東西可以不用退,就可以得到全額退款。於是開始發帖曬自己的經驗並稱讚美亞實在是太良心了。但是機智的部分中國消費者看到了帖子發現了流程中有個漏洞可以利用:無論自己的壞沒壞,都開始找美亞客服要全額退款。最後逼的美亞實在忍無可忍,不在搭理中國 Kindle 消費者的退款請求。那時候 Kindle 還沒在國內發售,用戶也沒法保修。
另一家廠商大家也很熟悉,那就是羅技。羅技一開始在國內的維修政策是無條件只換不修,不需要發票購買憑據,只要是保修期內壞了,羅技就給換個新的。 於是部分消費者發現了這個漏洞,用到保修期快結束就去故意弄壞換個新的。後來羅技才發現大陸地區的維修率特別高,也是被逼的忍無可忍,就在大陸地區取消了無條件只換不修的保修政策。(還是可以換的,只是不是 100% 了,要求比以前嚴格多了。)
如此案例還有很多,而且身處國外的部分同胞們也將這種 「好習慣」 一起帶了出去。這也是為什麼本來在國內,可以看做是消費者福利的服務,在被這麼一群人濫用後,商家被逼無奈只好針對一些市場制定更加嚴厲的政策,可這時,那些真正遇到問題想退換產品的消費者,便成了犧牲品,沒法再享有應該享有的服務,而矛盾雙方在這時則變成了普通消費者和商家,那些投機之人則又開始想方設法鑽新政策的空。
例子舉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能看出來為什麼同樣的政策在中國就是無法執行下去了。
一個詞:契約精神。
退換貨應建立在 「契約精神」 上
所謂契約精神,是指存在於商品經濟社會,而由此派生的契約關係與內在的原則,是一種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
沒有商家會做虧本的買賣(遇上以上顧客只能認栽),而在國外,「無條件」 退貨是很多商家吸引和留住客戶的常見手段,也是培養客戶和商家之間信任度的一個重要手段。
奢侈品百貨公司 Neiman Marcus 的前任總裁 Stanley Marcus 在 「Minding the Store」 一書中就提到過他 1932 年遇到的一個例子:一位女士在 Neiman Marcus 買了一件高檔晚裝,不久後又拿著已經面目全非的裙子回到店裡要求退貨。店員爽快地退回了 175 美元,而這位顧客後來成了這家店的忠實主顧,累計消費超過 50 萬美元。
175 美元收穫的顧客忠誠,是因為顧客對商家產生的信任,而顧客並未濫用此種權利,這就是一種契約精神,如果這位顧客 「腦子聰明些」,可以天天都免費穿新衣服,但結果是什麼,這家店可能會將她列入黑名單,或者會像今天的亞馬遜、羅技們一樣把這類人拒之門外,如果有更多人做同樣的事情,那麼這家店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也會制定更加嚴格的政策,甚至也會做出撤銷退貨服務的政策。
本人曾在英國亞馬遜上有過一段退貨經歷。當時在英亞上購買了一部 Google Nexus 5X 手機,在使用將近 20 天后覺得 2GB 的 RAM 和 32GB 的 ROM 對一個經常體驗不同軟體的我有點不夠用,於是在查閱英亞退貨條款後發現,這款手機在一個月內均可以無條件退貨,於是在列印了相關退貨材料並支付了兩磅運費後便退了回去,當然在這期間我也一直很小心的使用設備,毫髮無損的退了回去,雖然英國各大實體商場都可以退貨,但坐等到貨和靈活的退換貨政策使得我在英國使用亞馬遜的頻率非常高,算上這次一共只經歷了兩次退貨,原因很簡單,只是覺得靠譜。
國外的退換服務之所以能夠開開心心的執行下去,是因為消費者們希望享有這樣的權利,沒有人願意成群結隊且自認為聰明的去為一點蠅頭小利去破壞規則,否則這個權利將會被剝奪。
在國內市場,消費者與商家缺少的正是這種契約精神,一些消費者想要買好貨,但又想佔便宜,可商家也不會做虧本買賣,為了節省成本和賺取更多利潤,針對什麼類型的消費者賣什麼商品,這時的契約精神就被打破了。而更嚴重的是,有部分人認為退換貨可以帶來商機,甚至將其發展為商業鏈條,商家則認為這種惡意退貨會損害自己的利益而不予退換,這也是為什麼在國內難以像在國外一樣順利的進行商品退換服務。
消費者自身有問題,商家也逃避不了責任。而這個契約一旦被打破,就很難再建立起來,因為雙方之間再難以產生信任。
原作者:劉罕
編輯: @巫冬
想不到我這個吐槽,三天以內可以有100多個贊
其實我相信大部分的客戶還是非常非常的好的
但正如評論裡面說的一樣,任何的類目都會存在這樣的人
我做的是中式的結婚禮服,所以也是只穿一次的,另外說一下,其實做婚紗的比我們更慘,因為他們基本上都會有一個大拖尾,他們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比我們更多更麻煩,我想他們會比我們更心累吧
我說一下我們其中一個遇到最極品的客人吧,因為我們中式禮服也會一起出售一些模擬的金飾首飾,大約在一年前吧,有一位客戶在我們那裡購買了一對模擬的龍鳳手鐲,在十天以後退回來,我拆開的時候,就發現整對手鐲,都是非常非常濃的香水味,而且已經有變形了,我們當時就聯繫客戶,告訴他,您這個手鐲已經是使用過了,那我們這樣是不能退貨的,然後客戶就直接在,淘寶上罵我們,說我們為了不讓他退貨,污衊他是已經使用過的,然後我們就在淘寶的退款系統上面要求淘寶介入直接上傳的收到的產品圖片,但是因為手鐲她是香水味,這個是從圖片上看不到的,只能從圖片上看得出來她手鐲已經變形了,之後客戶就開始在淘寶退款系統留言,說她收到手鐲的時候已經是這樣子,那我們就說如果已經是這樣子的話,為什麼您當時收到不說,然後他就一直在罵,慢的也很難聽,也說如果您不給我退款的話,我就弄死你,找人來給你拍幾個差評,諸如此類的,然後小二呢也介入了,接入以後呢就要求我們提供當時收到的貨品已經是這樣子並且在證明上加蓋快件快遞公司的公章,但是因為當時派件的是韻達公司,要求是不能出示這樣的證明的,所以到最後我們還是只能把錢退回給客戶,手鐲我們就只能作廢了
說真的,雖然手鐲並不是值多少錢,但是對於這樣的客戶我們當時是非常非常的無奈和氣憤的
唉……………………
我來歪個樓
我是在淘寶上做結婚禮服的,大家都知道,結婚禮服基本上只穿一次,淘寶上會有相對完善的退換服務,我們基本上每個星期都會發現有顧客已經把穿過的禮服退回來。我所指的穿過並不是單純的試穿,而是說它已經長時間穿過了,就是已經完成了婚禮這麼長的時間,那他們的退貨理由大部分都是碼數,不適合,有線頭,有小瑕疵,他也得退回來,其實退換貨這個我們覺得很正常,但前提是您不能把已經長時間穿過的禮服退回來,理由我相信大家都懂。他們會想得非常好,根本不用租金,反正也是穿一次等於免費有得穿,而且還可以退貨呢!
我們只能在退換的時候去標註,在包裝上也貼滿告示,到最後要求客戶退貨時候出示圖片去證明衣服的完好性。但還是會有顧客把穿過的衣服,當做退貨,要求我們全額退款的。
曾經有顧客對我們說,鬼知道你們經歷了什麼!
對,就是我們已經經歷過了,並不是我們希望這樣做的!
因為整個社會大部分人都崇尚小聰明啊。。你看各種兒童故事,各種網路段子,各種經歷經驗。。無不充斥著「我有小聰明我自豪,你守規矩你白痴」的理論。人就是這麼學來啊!
「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這是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的一段發言。我思索再三,覺得可以在這裡引用。
我覺得,當前中國,不僅是大學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是利己主義在以一種很特殊的方式「發散」。
利己本身是錯誤的么?在我看來,利己並不是一種錯誤,人非聖賢,誰能不利己?
但是,問題是,現在我們的社會現狀是,某些人的「利己」(我這裡打雙引號,是因為我認為這已經遠遠超出了利己的定義,我反而認為這是一種變相的詐騙。)以及觸及到了一些制度的實施。
為什麼在別國都能實現的制度,在我國就被逼的非要修改?為什麼共享單車頻頻被「私人化」?私以為,我國目前的社會風氣,還處在一種:別人的便宜,可以占,那為什麼不佔?至於自己佔了便宜所導致的後果,抱歉,那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這樣的一種損人利己的片面思想。
國家之別,在於人民。我無比堅信可以看到中國市場不在被區別對待的那一天!
大概國民素質之類的因素並不是問題的關鍵,至少不是全部原因。
道德與行為規範之類,一定是在法律權威的基礎之上才有真正被踐行的可能。
法律的基礎若不保,大概必無更不靠譜的道德。
我跟您們講講
我在現在美東上學
有這麼一個同學,咱們隱去姓名與身份
他,幹什麼事都講究超值
在他發現美國亞馬遜的好處是退換貨很簡單後
他第一個學期換了四個電腦
衣服寄到了之後說沒寄到,商家reship之後他拿到兩份衣服,再退款,不花錢,還能有新衣服穿
像他這樣連內褲都退換過的人。
就是不尊重規則的人。很多人都拿手機說事。。
那我就說說最不值錢的手機。
功能機!
功能機!
功能機!
也就是所謂的老人機。
早在15年的時候,在廣州,就有一個品牌的公司推出——全系列功能機享受365無條件換新。
意思很簡單,你買了功能機,一年內,無論是進水。爆屏。無聲。破殼。還是說你單純的就只是想換一台新的。
這家公司都無條件的給你換新。包括手機後蓋,電池,充電器。
然而,噩夢開始了。
這家公司有一批貨的主板出了問題。就這樣,他們都在不斷的給機器換新。直到他們把問題解決了,卻發現返修率依然非常高。
問題在哪裡?
就是因為他們的代理商們為了繼續做這個牌子,不斷的宣傳365無條件換新。
結果,消費者們,就開始了無止境的換新。
本來,換新的機器,不需要再保修1年。
但是問題就在於,手機店主,有些不開單,有些怕被人鬧。所以直接給換新了。
結果就是這家公司再也無力支撐那麼龐大的售後費用,直接倒閉了。同年也有另外兩家公司宣布破產。都是執行了365無條件換新的政策。
所以,這真的是好事??
本來商家為了增加自己的名譽和銷量。給出了非常好的優惠政策。
省去了代理商,手機店主,消費者,這3者的時間。直接換新就是最好的回饋。
但是,卻因為這3方都為了省時間,而直接把沒有問題但是卻把花了外殼的手機發回給廠家。
這就是讓廠家不斷的支付換殼成本。
最後,廠家撐不住了,那要怎麼辦?
收了代理商貨款就跑。欠下了供應商非常多的錢。
我覺得,可能不把錢帶走,他們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畢竟不能讓自己的老本都丟了。
好好的政策,就是因為無聊人士喜歡佔小便宜而無法支撐下去。
這又能怪誰?參考安利取消在中國退貨政策的案例。
早年安利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曾經推出了「對產品不滿意可以退換」的政策,包括很多洗漱用品。這種情況導致了大量的用戶拿著快用完的安利洗漱護理用品前去退貨,前期安利還能承受這種「合理退貨」,到了後期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拿著幾近用完的空瓶子來換,經過調查之後發現,很多人利用安利這個政策,將新買的洗漱用品灌入自己家的空器皿中,拿著還有一點殘餘的安利用品瓶子來換新的產品。長此以往,有人甚至開始倒賣安利產品。
最終安利中國市場部認為,退貨政策不適合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
他們也不是法盲,他們只是認為法跟自己沒什麼關係罷了。
參考共享單車
對國民平均素質請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
騙子太多。沒人喊打騙子。沒人幫助受害人。
求中國人幫助立案。
這幾個騙子都是東北的。
真心誠信求助。
撿到數百萬主動尋找歸還失主。撿到多個手機都是主動尋找歸還失主。從小樂於助人做好人好事。
老媽被詐騙。孝子跪求
詐騙老人婦女幾百萬都沒人管。傾家蕩產家破人亡。不僅被騙幾百萬還憑空被騙幾百萬非法債。
https://tieba.baidu.com/p/5017534117
現實《肖申克的救贖》《狩獵》,求中國人性光輝。
派出所不立案,前面說了好像,去住所地派出所說不歸他們管轄,讓去別的派出所,去八里庄派出所,說:雖然你的欠條是在我們這寫的,但是你銀行流水不在我們這。去雙井派出所,雙井派出所說:雖然你銀行轉賬10筆有8筆是在我們這,但是那個第一筆不在我們這,不歸我們管。我們花錢託人查到,第一筆在勁松派出所,勁松派出所說,雖然你第一筆在我們這,但是你的把詐騙犯受害人都給我叫來。。。
1.您被小tou tou了,小tou被法院判刑了,小toutou走您的錢,不是還有剩下的,是您受害人的錢,zp犯說她愛人是gong an部領導,能幫助把錢給您要回來。
2.這樣ZP犯pian了9家,這9家都是法院已經判刑的案子的受害人。
3.幫您把錢要回來,不僅沒要回來,pian走的錢也不給了。人都不聯繫了。後托朋友問gong an部根本沒有信息所那個單位。實際無房無車無業,慣犯。
幫助我們這個事情必須知恩圖報。必須知恩圖報。必須知恩圖報。
私信聯繫。媒體記者公安恩人律師檢察官法官請證明身份。(請理解這個案子我們被騙就是騙子偽裝成公安部領導家屬。)
這幾個騙子都是東北的。
我記得安利,對,就是那個安利初入中國的時候,它是允許無理由退貨的,比如洗潔精,你試過覺得不好,是可以退的,不論你是只擠了一點,還是擠了一大坨。
結果當年的退貨櫃檯可說是人山人海,大家都拿著差不多半空的瓶瓶罐罐前來退貨。不久中國安利就修改規定了。
突然想起高中認識這麼一個人,他的手機數據線十有八九都是新的,打聽之後才知道他過個一兩個月就會去商店換數據線。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干,他說「反正不是在保修期嘛」。
誠然,有些商品賣的貴利潤大,但那是店家的事。而有的人覺得我花這麼多錢了,理應享受無償退換,於是買回來之後故意損壞,去鑽無償退換的這個空子,那就是買家的不對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感嘆「某某商品外國佬又唯獨不召回中國的」。中國人這種「鑽空子」的現象到底還要持續多久?這得看我們是否有那份覺悟了。
「契約精神」
在美國商場買東西時 一個大姐拿了粉底液跟ba說自己用了幾次發現很乾不適合自己需要退貨 ba態度非常好 爽快的就給她退貨了 我當時目瞪口呆 覺得蛤?用過的也能退貨??後來ba跟我說在美國退換貨就是很簡單 但很少有人會惡意的佔便宜
前幾天我刷微博有個牌子促銷 就有妹子評論哎呀之前買的都沒打折好虧啊 就有人回復:美國退貨很方便的 我就是買回去用 如果打折了就拿去退掉 再優惠價買新的 可賺啦
我又目瞪口呆了……
這個問題我想說馬雲一開始就很明白了!支付寶為什麼這麼多人用,淘寶為什麼能做起來!都是信用問題!淘寶針對商家信用做了支付寶!針對消費者的信用做了螞蟻信用!
如果做過品牌客服的都會有相應的體會,這裡我們不做地域黑等歧視觀點,就事論事,當時做電腦零售售後,發達地區的返修率和報損率更高,例如主板更換維修,回收1000塊,有300多塊都不是這家廠商生產的,有人就是以騙保獲利,為了防止這種人獲利,嚴格的規定執行,做新的政策,導致真正的消費者符合的越來越少,造成了客戶對品牌失去信心……
才出國的時候聽前輩們說這邊買手機的時候還可以買保險,保險的價格大概在手機價的1/4的樣子。
我心想誰這麼SB給自己的手機買一個保險哪。(不過回頭想想這邊有這個服務是個治安問題不斷+警察不會幫助抓捕只會負責看看你是不是確實損失了然後給你寫一個單子,靠這麼單子+購物的發票可以申請減免稅收+保險理賠,國內的規則就不是這麼的)。
然後一次中國學生聚會的時候,一個來了幾年的男生就興緻勃勃的給大家炫耀他是如何掙了一部新出的蘋果的。就是把自己的手機帶回國,把機洗了還是怎麼的反正就是沒辦法追蹤了,然後到法國的警察局謊稱自己剛剛被搶劫了,案宗一寫,人家就賠了他一部新手機。
我覺得讀到碩士,而且家境尚可,至少素質高的概率要比其他群體高吧。
國人素質太差,連交通法都不遵守,超車都要佔用逆行車道,這種便宜不佔真的是沒天理了。
曾經在美亞買過東西,到家後發現有點漏了,跟美亞郵件反映了一下,店家很爽快地全款退還。
並沒有要求寄回或者照片佐證
還是大家相互信任的社會好。
我在華強北修手機,以我從事的行業來說吧。蘋果的產品售後政策算是比較厚道的,一年內直接更換整機。然後具體忘了是從哪年開始,總之應該是iPhone6時代最為瘋狂,好多人收ID機或者報廢機子做故障,翻新,翻到可以進售後的程度去換機,甚至形成了一條獨立的產業鏈,好多人靠這個發了財。
國外出現需要退換的次品是意外消費
國內出現需要退換的次品是常態消費
意外消費影響不大
常態消費搞垮經濟
看了很多回答 都說國民素質問題 小聰明問題 歸根到底
重啟一行認真寫
國家發展過程不能忽視 上一輩人度過了物資匱乏的年代 匱乏到要餓死人的 這種資源小心累積 一旦有空 必佔資源的心態就是這樣一輩一輩深根蒂固而來的
難道就沒有人覺得奇怪嗎 愛佔便宜你說的出理由為啥嗎 我們的父輩 我們父輩的父輩 都是經歷過資源匱乏到極致的年代過來的 雖然現在富裕了 但是這種心裡對資源最真實的恐懼 改變過嗎 沒有 只是換了形式呈現出來了
我們覺得佔便宜的行為 在我們的父輩或者父輩的父輩那裡可能是多吃一口飯 多活一天
這種現象會改變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7、8月份會成為零售行業(除冷飲類)的淡季?
※北京的 24 小時便利店比上海少很多嗎?為什麼?
※7-11 的店鋪管理系統有何先進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