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孩子如何在攝影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如題,我一直默默地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沒有讓自己的快門停下,但家裡不樂意,朋友不相信,想請教的達人們總是一副難以接近的姿態,在畢業的前夕,這個問題時常困惑著我自己。
真要是熱愛這玩意,首先下定決心不看器材吧。
窮有窮的玩法,DIY出來的東西用好了也能拼過原廠牛頭。
攝影看的是用不用心,而不是用不用好頭。一句話:別人怎麼玩,你也怎麼玩。土豪們拍人像,你也拍唄,別人用反光板,你不買,用泡沫板也一樣啊。
多注重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只要有了這兩點,器材已經無所謂了。米原康正連只正經的鏡頭都不用,不一樣是大師?當然,沒器材你註定只能走藝術路線了,不過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這才是攝影的真諦。
另外,想想攝影長河中那麼多的大師吧。大師們用的器材在當時也許很牛,但放到現在都是渣。可他們的作品放到現在依舊是經典。我學攝影的第一年,老師帶我們外出從來不許我們帶單反,而是讓我們自帶卡片機。
我當時隨身帶著一個最普通的佳能機,另外一個是三星第一代雙屏『自拍神器』(自帶美顏功能哦!!)。
之所以帶兩個,是因為老師要求外出全程必須一直開著相機,而且還要一直開著數碼取景(親你們知道這有多麼費電么?!)。
然後就讓我們隨便拍。
當時我不明白老師為什麼不讓我們用『高感光』『高快門』『大光圈』『大畫幅』的單反,而選擇這種素質平庸的小白機。
學了大概4個月後,我與以前一直交好的影友一同外出拍照。
忽然
發現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當其他人都挺著直直地身板,把單反牢牢地舉在眼前『卡擦』『卡擦』按快門的時候。
只有我上竄下跳,或蹲或趴地從各種角度去拍。
我不僅用單反,還經常拿出小卡片機從一些很難拍攝的角度『卡擦』幾張。
而其他的影友,有的跟在我的屁股後面,模仿著我;有的,依然挺的直直的。
我的故事講完了。
『當我們拿著卡片趴在泥濘里時,有的人拿著單反站的筆直。』
所以,攝影這條路,本來就是給『窮孩子』走的。
最後我用老師對我說過的一句話作為總結:
『攝影時,
眼睛,是你最好的朋友;
光,是你最親密的愛人。
相機,是你最大的敵人。
它限制你,脅迫你,駕馭你;
Please Break, Fight, and Conquer it.』
不用給你講故事了,這個問題三句話就說完了。
其實攝影跟駕駛一樣,你喜歡駕駛,但沒有錢買好車,一樣可以練習駕駛,只是手感和體驗不太理想就是了。
但是用個手機練攝影,跟用自行車練駕駛是一樣的,功能不完整。
只要是能調光圈快門感光度的相機都可以練習,買個變焦頭就可以開始研究了。
今年8月的時候,我拍攝一個項目,用的是電影攝像機,這是我畢業之後第一次用電影攝像機,我看到畫面之後恍然大悟,原來用了好的攝像機拍出的畫面不經修飾就很非常像電影大片了。
過了二十天之後,我途徑法國,丹麥,到了瑞典,路上拿出單反拍了拍,又恍然大悟,原來直接到了國外,拍那些金髮碧眼的人在街上一站,拍出來就是很像電影大片。
有些事情竟然簡單得令人髮指!
好的設備很重要,拍攝對象比設備更重要,所以窮孩子不要怕,多去幾個地,你在自己家樓下小區里拍人遛狗,或者在大學裡拍草坪上的蒲公英是不會找到你想要的東西的。
家人不樂意,朋友不相信,是不是因為你現階段還沒有足夠說服力的作品?如果是這樣的話,絕對不是因為在器材上的局限,而是你的視角還不夠敏銳,所以作品沒受到認可。攝影表面上有諸多技術或技巧,其深層次的是你關注的角度和焦點在哪裡。
另外一方面,如果你非攝影專業出身,建議不要一畢業就立刻全職當攝影師,尤其是當目前的水準不足以支撐你的生活費用。若真想往這方面走,有幾條路:淘寶、婚慶、寫真、圖庫。這能養活你,但是作品的水準還是需要再研究。可以多看看500px上的作品。
趙嘉有本《通往獨立之路:攝影師生存手冊》,關於技術方面有《攝影的骨頭》。其實很想問題主,《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是否看過了?
在攢夠一定錢之後,換一個更好一些的全畫幅機器,之後慢慢地、有餘地地更新鏡頭和器材,同時記得營銷自己,多找到一些合作單位。
再或者,你可以試試先進到某個知名的攝影工作室實習或者當助理一段時間,看一下已經成型的模式也好。
最後,好作品,自己會說話。希望到時候你的家人和朋友能夠承認你的選擇是對的。這個問題很簡單,我這麼來回答,放眼幾十甚至上百年前,當時的攝影器材比如今更簡陋上萬倍:
在最初的年代,並沒有那麼便攜的135相機,人們往往都要扛著一大堆器材到處跑!這是對拍攝的極大限制!更別提什麼隨時隨地抓拍和連拍了!
在最初的年代,哪有什麼金圈紅圈!當時所能用到的最大光圈是F11,沒錯!F11就是當時的大光圈牛頭了!
在最初的年代,照相機沒有直觀的對焦取景器,只能靠估焦,對沒錯!就是目測被攝焦的距離,自己掌握好景深和對焦距離,然後就這麼瞎JB拍!
在最初的年代,人們沒有測光表,就是靠的肉眼估光!就連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還在用國內攝影人歸納總結出來的陽光十六法則來估光!
亞當斯和布列松在最富盛名的時候連彩色膠捲都還沒被發明,卻還是無法阻擋他們成為一代大師!
窮孩子,我再來幫你算筆賬:
自製針孔相機,成本幾塊到幾十塊;
135黑白膠捲,幾塊到幾十塊;
自己沖的成本大概10塊錢2-4卷;
送外掃描,一卷也就幾塊錢。
當然,如果算上來回的快遞,實際上還可以考慮直接送出去沖掃,最便宜的我見過的也就10塊錢。
這樣的器材和費用,你還覺得貴嗎?並且針孔攝影一張要曝N久,一卷底片拍的慢可以拍幾個月,拍的快也得幾個星期。同時,這樣一種把腳步放慢的做法,對於攝影技術的提高和對內容的追求有著極大的幫助,這也是同數碼相機瞎JB亂按的最大區別之一。
如果想玩數碼,隨便買個幾百塊的卡片機都夠你玩的了,還是那句話,哪怕就是這幾百塊的破數碼卡片機都比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器材來的便攜和人性化。
我承認,大部分人都喜歡更好的器材,包括我自己,也是個器材黨,從針孔到寶利來135到4x5都玩過,萊卡哈蘇祿萊蔡司施耐德也都有,冰箱里也囤著永遠也拍不完的膠捲和相紙,但那是另外一種情結了。同時,即便是這樣,我也不認為擁有這些器材就能使我如何如何,我用的最多的還是尼康F80、FM2福倫達R3M(呵呵,F80常年搭載50 1.8d,連機身+鏡頭也就八九百塊),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他們方便,能夠拿起來就拍,能夠隨身攜帶,能夠讓我捕捉到更多的內容。
攝影,第一首要因素是內容,而不是器材。人們被你的照片吸引,首先是內容。記住:沒有誰一眼看到你的照片就能知道是什麼器材拍的,沒有!即便是原片直出;也沒有人會拿放大鏡來看你的照片,更何況那些P得連媽都不認識照片。
什麼色彩、銳度,那些確實是有錢人玩的,他們可以買到更好的鏡頭與相機,但卻不一定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如果真的想好好玩,就別再一味地抱怨自己窮了,攝影這東西,窮有窮的玩法,富有富的玩法,窮可以更追求內容,富可以更追求形式,但二者實際上並無好壞之分。
最後,如果你實在是窮得無以復加的話,我建議去好好學習和研究PS技術吧(網上免費教程和視頻一大把),也不失為一條出路,這玩意兒確實能夠唬人。
曾經在器材道路上燒掉十萬來塊錢,搞了攝影工作室,又關了攝影工作進入產品行做了網易攝影(別搜了因為各種原因基本停止運營了,成績還是很好的一年數據翻三番),漸漸地很厭惡燒器材的追求方式。
你不要去和燒器材的人比,燒器材的人幹什麼都燒,他們愛燒多於愛拍。就如音箱耳機發燒友的中毒解毒過程一樣,經歷了這一切你到最後也會厭倦,也會返璞歸真,會想簡單的記錄。
之前沉迷的日子裡,更有很多經濟因素驅動,希望獲獎,希望賣錢,也做了一段時間的這一行當。但後來離開了那個圈以後,反而覺得普通的記錄珍貴。
以前玩攝影的時候,一個5D2的全尺寸Raw需要20M,硬碟不夠移動盤不夠,儲藏是個很麻煩的事情,還需要經常回來整理,後來我無意中發現了大一時候那個6300手機里的老照片(以為都丟了的),那種回憶滿滿的幸福感,超越了所有出了一張好作品的幸福感。
如果你以此為職業,那麼磨亮你的劍無可非議,但請量入為出
你也說你是窮孩子,那我不必詳說,如果你有錢隨便燒也不需要有疑問。那麼攝影或者相機將以一種什麼樣的形式帶給你精神上的愉悅?記錄,分享,還是掛在脖子上別人羨慕的眼光?
『但家裡不樂意』如果你是自己掙錢搞,家裡的不樂意也是你執著的動力。如果你是父母提供金幣買相機,那麼顯然要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虛榮了。
我可能是矯枉過正了,對單反這樣沉重的器材有過敏反應,每天只用手機和拍立得拍拍,但反而找回了最初戀上攝影的原因。單反窮三代,說的是玩攝影的確挺燒錢。
但燒錢並不是攝影的本質……
器材對於攝影固然很重要,但並不是決定性的,更重要的是器材後面的人。
錢,只能限制你的器材,而不能限制你的心。
我之前是索尼的員工,自稱非專業攝影師,對攝影相當有愛,在索尼的時候公司的器材可以用,很幸福,但當我離開索尼的時候,自己之前的入門相機已經送人了(也不夠用了)。手裡沒有器材,也決定休息一段時間不再拍照,因為忙也沒時間拍照,想來已經有兩三個月了。
但依舊享受著作為一個攝影師的快樂----不斷地用眼睛,用心,去感受自己生活中的美。這是攝影給我帶來最大的益處。即使手裡沒有器材一樣可以攝影。
窮,不怕啊!
二手市場可以很便宜的淘到一些驚喜的器材,比如一些膠片相機幾百元就能搞定,只是膠片金貴了點,不過足以玩的風生水起了。
一些二手的鏡頭也可以玩出很多花樣,200塊錢在網上淘了個CCTV鏡頭,光圈還壞掉了,裝在NEX-C3上一樣玩的不亦樂乎啊,如下圖。各種暗角、漏光、模糊、變形,不過很好玩,哈哈。
沒相機,手機總能拍吧,只要有技術,有想法,手機都能比過那些端著長槍短炮卻不會拍照的土豪。想拿攝影賺錢,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現在「人人都能拍」,影樓和工作室也在走下坡路,如果畢業了想在這個方面發展也可以先尋求一個攝影方面的工作,慢慢來,家裡人會認同的。
別讓狗頭長在自己腦袋上。
攝影過程中太多取捨,理解不了「有限」和「無限」的關係,就去做器材的奴隸。
攝影最有趣的地方不是跑遍全世界走馬觀花的拍些到此一游的片子,而是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不斷地發現不一樣的風景,用自己的方式記錄這個世界的角度。
上帝賜給了我們最牛屄的鏡頭和圖形解析系統,用好它,勝過任何牛頭。
補充一個小故事:
我有一個表弟,他總是跟親戚說他對生活的各種追求,很不幸,每次說的時候都是會遇到一些譏諷和規勸。有一天他就問我,為什麼他們不相信我,我反問他,你說的這些事情,哪件是你去做過,並且有收穫的?他沉默半天,說沒有。
我跟他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用自己的價值觀和自己的能力去感知他人,他認為他做不到的事情,你也不可能做到,正因為你也沒做到,他們就有了譏諷你的理由。所以我希望有一天你去完成一件你想完成的事情,然後給他們講一個故事,而非一個夢想,他們會羨慕你,而不是譏諷你。
補一張自己認為還算說得過去的片子,跟老大爺溝通過拍的。其他的片子這兩年回頭去看,基本都屬於不停捏動快門的結果。慢,是一種態度。
仲夏·杭州
我沒什麼器材,只有一個二手單反,一個適馬鏡頭和一個三腳架。
但我常常可以借到我想用的鏡頭、閃光燈,還有部分朋友送的器材。好人緣不是天生的。助人為樂不求回報,是一種修業。說不定哪天就收穫人品了呢(當然不能以此為目的)。不繼續講了跑題了。
總之,你想做一件事,你總能找出方法。
「任何事都會有解決辦法。」 這是我常對客戶說的一句話。我只是省略了後半句 「只要你靈活,不患得患失。」
別把 「窮」 當成阻礙。如果我要你列一張 「你與攝影」 為主題的清單,應有 「熱愛」、「知識」、「堅持」 等項目,而 「窮」 是不會也不該出現在裡面的。
攝影可以是很多事,而它不一定非要 「昂貴」。
你無法定價一個相機,但你總可以定價自己的作品。
如果你還有理由或者借口的話,也許你真該考慮放棄了。
============
評論里還在說異性緣的,我只能「呵呵」了。
肺腑之言都是白寫。都白寫。
玩便宜器材
我不知道你把攝影當做什麼,但是對於我來說,我沒有留錢買車,沒有留錢結婚,沒有留錢買房(家裡給我買的),我一年自己買衣不到3件,鞋子不到3雙。我花錢最多的地方就是攝影,其次是戶外,這是一對好基友~
如果你想做一個所謂的「正常人」,我可以告訴你,很多人結婚以後,面對生活的壓力,就放棄攝影了,或者等年紀大了,閑了再撿回來。
如果是我這種彪悍的準備單身一輩子的人,我擼一輩子都不怕,我還怕有人唧唧歪歪和我說不准我玩攝影?笑~
我現在這樣看著你:
問你,你把攝影當什麼?準備為它付出多少?
你能回答我的問題,你就能回答自己的問題。另,我想看看你拍的照片
器材和器材之間差距並不大,攝影師和攝影師的差距才大。
所以,有沒有錢購買昂貴的器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一雙捕捉真善美的眼睛。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
首先要做的就是吐槽那些拿著動輒五位數器材拍出和屎一樣作品還到處拋來拋去的「土豪」們,真的很讓我生厭。我無意冒犯,畢竟每個人對待攝影的方式和價值觀都是不同的,但是這種模式並不是我和我小夥伴們眼中的攝影。
我私認為攝影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使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當然,他也是我宣洩內心情感的主要途徑,另一種途徑則是做愛,我覺得有時候二者同樣美好。
後來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多我也把攝影當作藝術創作去做,開始去研究攝影作品的表現力。
當然我不是攝影師或者藝術家,只是一個攝影愛好者,但是我覺得我的作品是脫俗的。
於是讓我們回到眼前這個問題,窮,如果你也同意上述觀點,那麼窮就是個最不是問題的問題。在真正的攝影面前攝影不會因為創作者的貧富而改變,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因為貧窮而擔心我們無法很好的攝影。
(當然這一切都要排除商業和商業攝影)
不過,我們要如何走的更遠?我很樂意分享我對待攝影的方式和態度。
從成本最低的事情開始,
於是第一件是就是:看。
看攝影作品也是一種享受,我會花大量的時間通過各種途徑搜尋我愛的攝影作品,隨著時間的過去,看攝影作品的眼光也會越來越「毒」,慢慢的你會發現所謂對「焦精準構圖和諧」早已不是你所關注的內容,你會慢慢感受到拍攝者內心的訴求,你會感知拍攝者拍攝這些作品的狀態甚至想法,與之類似的還有時尚設計領域的「看」,我曾從事和時尚相關的工作,我始終認為看非常重要。
看的成本幾乎為零。
我的攝影經歷中所做的第二件事情是,用手機拍攝。
我的第一部可以拍照的設備是一部不能自動對焦的200萬像素的索尼愛立信手機。我用他拍了無數張照片,甚至某些專題,我當時上高一高二的樣子,我很渴望有一部相機,但是我沒有,不過我也沒為此抱怨,畢竟我拍照的基本要求得到滿足,我可以記錄我的生活,拍攝我想拍攝的人。
即使後來我有了數萬元的器材,我依舊熱愛手機攝影,現在我用的是iphone4s,基本每天都會各種拍照。(如果沒錢或者懶得搞單反,一個破卡片有時候真不如一部好iphone,不過必須是4s或之後的產品。)
請不要否認手機的能量,很多時候手機都能拍出頗有創意或者不可思議的作品。有句話非常好,能一直隨身帶著的相機才是好相機,這不得不使我們想到手機。
值得補充的是,在那部200萬像素的索愛之後我又換了兩部索愛Cyber-Shot拍照手機,當時覺得500W或者800W像素加上自動對焦功能實在是爽爆了。
這張照片隨手拍攝於米蘭中央車站,器材是4s,我只是為了論證手機能拍出好照片,隨便發幾張手機拍的作品。
米蘭街頭。有時手機因為其器材之差,可以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如果有了手機,那麼接下來就是入門級相機了。
我想說我目前位置買過最便宜的相機,是一部早期的佳能AE-1,在義大利網上淘到的,有三隻鏡頭分別是28 2.8,135 3.5和50 1.8,還有原裝閃光燈和電池手柄,一切這些只花了160歐元,匯率8,也就是一千多點人民幣。使用至今依舊很好用,不可思議的是測光依舊頗為準確。
之後沒多久,我就再次喜歡上了另一部相機,富士的X100s,當時這部相機剛上市,義大利的售價是1200歐,我於是和我一個好朋友討論,到底要不要買,他的一番話頗讓我受教,他說,如果我是你,我寧願把那些錢都買成膠捲或者用在沖洗掃瞄上,其實一千多歐也拍不了不了很多卷(135膠捲在歐洲的售價是5-10歐一卷,沖洗也不便宜),我慢慢的拍,拍個一年兩年,收穫絕對不少,AE-1是個很好的機子,有個50定我就夠用了...又或者,我把這筆錢用在生活上,比如旅遊,這才是攝影的真諦。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在這個消費時代我真心懷疑自己的耐心,拍攝一卷膠捲的周期對我太長,於是我最後狠心買了個全副機身價格的不可換鏡頭相機。。。為此我還賣掉了我的7D和EF24-70。當然這是後話了。
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如果放在幾年前我沒相機的時候,有一部AE-1這樣的相機真的太開心了,也許我會懷著純粹的心拍攝許多照片。至於數碼和膠片的差別,我懶得再去複述,因為已經討論太多。
攝影一直都給我們很多機會,不管你的預算是多少,總有一部能讓你開心的相機,畫質在好的有誠意有思想有深度的攝影作品面前,真的是微不足道,依舊拿AE-1說事情,至今還有很多人在使用這部相機拍照,甚至在一些城市有許多膠片社群。當然,AE-1在今天的定位肯定不是什麼「新聞攝影商業攝影主流器材」之流,他甚至不能自動對焦沒有光圈優先,但是他所能給你,至少他所能給我的空間是甚廣泛的,可以說,他可以滿足日常許多題材的拍攝需求。而且這樣一部相機對於拍攝者素質的培養也是很有幫助的。
當然你也可以淘個二手數碼微單或者單反,或者買個大底相機或者入門單反配18-55,這些都能夠在拍攝創作上給我們很大幫助。18-55可是涵蓋了各種「黃金焦段」。
依舊拍攝於米蘭,我深愛的城市。
這兩張照片出自AE-1,米蘭最便宜的沖掃,所有僅2歐好像,當時真的覺得好便宜,而且是掃整卷!
接下來,可以考慮換一個自己真正喜愛的相機,或者說一個系統,畢竟攝影不是拍照片或者燒器材那麼簡單,生活思想和價值觀也許可以給攝影帶來更多思想而不是相機。我所做的是賣掉沉重的單反,買了個X100s,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哈蘇SWC和徠卡,請別說我有錢,義大利或者德國,一個徠卡M6機身才幾百歐元。
走的更遠不代表器材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我理解為更好的駕馭和理解攝影,越來越接近自我和真實。
最後一張是米蘭大教堂的照片,來自X100s。
我突然發現我照片都是米蘭的,囧。。。
最後吐槽下,想看好照片最好別去國內論壇,我覺得和國外的攝影氛圍相比,國內實在是太過功利。
沒錢,當然沒法玩攝影。但是呢~~~~~~~~~~~我說的是玩兒,真正嚴肅的攝影師,是不會去在意設備的,好的照片是看人,對於光影的掌握,對於構圖的控制,對於意境的把握,這些即使用手機也是可以完成的。
達人們不屑你,是因為覺得你現在這個階段完全可以自學,那些東西都很簡單,你需要努力地地方很多,不用困惑,他們也是從菜鳥來的,也要經歷那個階段,只有你親自去學習、練習、碰壁、思考以後才會有更好的領悟。攝影和窮與富有什麼關係呢
Miroslav Tichy:
國內的話
看看唐城吧,40d+18-55
唐城的圖蟲主頁
就和畫家不需要在乎自己的筆是什麼一樣,
題主亦不需要在意自己的相機是什麼,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繼續熱愛攝影,繼續按快門
經濟獨立了,就很好往下走了。
對學生開銷是大,畢業了就還好了,後面除非你敗家,不然弄套可樂不也就十來萬嗎,晚買幾年車全有了。
所以別糾結小兄弟,麵包會有的,要是你一直是窮孩子,那就長點心先別快門了。
第一次回答,誠惶誠恐。
看到題目挺適合我的,因為我也喜歡攝影,但是我家也沒錢。
記得接觸攝影,是在大一的時候,我隔壁宿舍的同學喜歡玩攝影,當時他手頭有一台50D和一台G9,所以我們學校有什麼活動或者出去玩,他就用50D,我就用他的G9。那個時候只會用自動擋隨便拍,但是有一次居然一張院運動會照片被評了優秀,突然就有點小得意。
後來也不能老是用別人的機器,所以我就開始想要一台自己的機器。然後就開始琢磨數碼相機,曾經一度痴迷,只要你給我型號,我就能知道它的市場定位,特點和一些參數。最後就買了松下ZS7,這是一台好機器,雖然是長焦DC,但是帶有A,S,M檔,低感畫質也不錯,然後就開始慢慢自己折騰。下面貼幾張ZS7拍的。
--------------------------------------------------------分割線--------------------------------------------------------------------------
ZS7用了一年,開始覺得受限,因為這個機器畢竟是小DC,畢竟原件只有1/2.3英寸,而且讓人無法忍受的是ISO到400就開始各種噪點,最小光圈也只有f6.3。所以我開始琢磨著要一台單反。最後選擇了賓得KR,因為那是當時能買到的所謂性價比最高的入門單反。當然就只有1855那個套頭。只要你喜歡拍照,宿舍的天台也是有美景的。
時間關係隨便傳兩張,各為知友輕噴。
---------------------------------------------------------------分割線----------------------------------------------------------------
再後來,就有點玩賓得的老鏡頭,所謂膠片味,就淘了一個還算良品的A50 f2。好像買了400塊錢記得是,再後來親戚送了一個三腳架,這些就是我全部裝備了。
------------------------------------------------------------------------------------------------------------------------------------------
總結,我覺得啊,這裡就說拍照了,還沒到攝影的境界。首先不要迷戀器材,我隔壁的同學後來把50D換了D800,然後說太重現在也沒怎麼用。我覺得一個入門單反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因為我們前提是窮嘛,不要去羨慕其他人的器材吧,誰不想有一台高端C幅機甚至全幅機呢。然後第二點就是多拍吧,用好手頭的器材,多拍拍不好也沒關係的,像我因為大三大四忙其他事情,現在少拍了,前幾天去畢業游發現自己明顯退步了。第三就是多交流吧,把照片分享出來大家交流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式。第四我覺得可以學點後期處理,這樣可以彌補一些器材的不足。最後我覺得喜歡拍照都是熱愛生活的人,器材只是工具吧,只要你對值得記錄的東西有自己的理解,什麼器材都能拍出好片,真的,我一個高中物理老師,手頭一個20D老機器,他拍的片子很多時候都能拿到市裡去參展。
祝題主好運!
有錢了再玩吧。窮孩子在攝影的道路上不好走,只能爬。
你是準備攝影做主業還是副業?路線圖可是不一樣的。
先變得不那麼窮。
完全不工作蒙頭攝影不說不現實,也不負責任。
雖然不需要燒器材,但是如果真的要發展下去的話,必要的器材還是要花錢買的,順便一說,很多輔助器材其實比起燒一個個鏡頭重要多了,比如控光傘之類的,怎麼購買合適的器材可以請教知乎很多攝影高人。
找一份時間比較規律的工作,能夠讓自己溫飽,能夠買套合適的器材(再說一遍,是合適,不要燒)。
然後,不工作的時候,多拍,多發,鍛煉技術,然後可以慢慢想辦法找能收錢的攝影工作。
從你開始拍,到完全靠攝影而不需要別的工作養活自己可能需要一段時間,記住,活下去。
攝影不一定非要用貴的器材,
真正愛攝影的人是不會在乎什麼單反的,
有時候卡片機,傻瓜相機也可以拍出很美的照片啊。
所以有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就行了,只要自己喜歡
買台便宜的膠片單反,從基礎攝影做起。
推薦閱讀:
※想從事商業攝影,該如何培養自己應該具備的素養?投入產出比如何?
※舒適達廣告為什麼要斜著拍?
※我用了這三張照片去參加一個校級比賽,為什麼?
※如何看出特朗普的下巴像青蛙的,是本身像,還是受到圖片修改的影響?
※怎樣在婚禮上拍攝好的人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