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感性點好還是理性點好?
平時能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大家說我是個理性的人。但是當理性遇到感性時,理性就輸了。比如說我會為友情和愛情做出不理性的事情。
這個社會到底理性點好還是感性點好?為什麼會經常看到這樣的說法:
成功的N要素 *********不要感情用事*******;
談戀愛不要太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覺得理性給人一種物質的感覺,感性更接近人的靈魂。請談談你的看法。
忍不住想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借這塊地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我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都跟我說過你太理性了。基本沒有事情能夠讓我感到生氣、激動、興奮 、瘋狂,對任何無法改變的事我都不會去懊惱,對沒法準備的事也不會擔憂,對開心的事會及時想到應該謹慎的一面,碰到問題首先想的是如何解決而不是害怕,出了事情我也會及時想到最好的辭彙來安慰大家。
對於有些人來說,我是一個可以依靠信賴的人,容易讓人產生一種依賴性;同時,事實也是,大部分人覺得我有點冷淡、冷漠,縱然無數人說我親和力好,溫柔什麼的,但是結果是很難與人打成一片,保持長久的友誼。
當然,我沒覺得有什麼不好,直到一次喝酒,大家都喝的東倒西歪本相畢露之後,老闆對在一邊微笑旁觀的我說,你很好,但是你想帶領更大的隊伍的時候,你需要再感性一點點。
於是我很理性的認為,我需要學習一點感性。樓主的最後一句話,「理性給人一種物質的感覺,感性更接近人的靈魂」。前半句不是很贊同,理性也可以是無私的。然後後半句,十分贊同,感性更接近人的靈魂。不得不承認,感性的人,更能夠與大家打成一片,適當的釋放自己的弱點,而不是一味的保護別人,能讓大家更有凝聚力。
如果有人,能告訴我,如何學習一點感性,能夠適當的釋放自己,求賜教!
另外舉一個完全感性的例子,之前有一個同事,非常感性的女生,心裡有不爽就會找人訴說或者乾脆情緒寫在臉上,高興的時候就是全辦公室的開心果,所有活動比賽吃飯聚會什麼的,老闆都讓她去組織,因為她的感染力和煽動力特彆強,某些死宅的同事也會被她強拉硬拽的參加集體活動。有時候面對客戶會緊張的要死,有時候供應商惹她生氣的就一頓轟動全辦公室的臭罵。但是,她也是一個工作能力很強的女生,獨立、聰明,感性並沒有影響到她做事的能力和人際交往,相反,她與所有人甚至其它部門的關係都很好。
最終,也是因為感性,壓力大的時候跟同事不斷抱怨工作,被老大說了一通,說是影響軍心,然後她一氣之下就辭職了。
對社會生活來說:理性起決定性作用,感性只起到影響的作用。
下面對題目部分觀點進行評價:
1、「當理性遇到感性時,理性就輸了。會為友情和愛情做出不理性的事情。」
這是因為現在違反理性的成本太低,尚未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受到足夠多的損失後即改觀。
2、「成功的N要素 *********不要感情用事*******。」
感情用事,就是把社會生活中,理性和感性的主從地位弄錯了,不是指沒有感情。成功的人,總是把感情因素也作為一個重要考量依據運用到他的理性決策上去。
3、「談戀愛不要太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這點不清楚,還望感情帝來回答。我只以兩句話表達我的態度:一、不以結婚為目的……(省略)……都是耍流氓;二、貧賤夫妻百事哀。
4、「覺得理性給人一種物質的感覺,感性更接近人的靈魂。」
姑且不論是否真的存在「理性——物質;感性——靈魂」的對應關係。若存在,不能片面地認為靈魂性高於物質性,這是以想像代替體驗,以主觀認識代替客觀存在的做法。
謝邀。我覺得各有各的好,世界因此才美麗。
比如常說德國人嚴謹理性,法國人浪漫感性,你能說哪個更好,所以全世界都要改成其中一種嗎?
感性,不是衝動,不是意氣用事。
在生活里,相比理性,感性才是生活的主角,而現代人有一種名為『理性依賴』的感性,就是特別希望依靠理性來解決所有問題的一種傾向。
我覺得現今社會欠缺的是感性的寬度和深度,正是由於對比智商理性的快速提升,情商與感性彷彿因為遺忘而逐漸被打壓的消沉下去。
我認為是理性。
人類發展的必然是越來越理性,社會文明的進步讓人們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別人和這個世界。
你可以看見人類從遠古時期,奴隸時期,封建時期隨著社會的變遷,人類從野蠻到文明,從感性的動物意識到理性的人文意識。
實際上成熟的理性其實就是感性。因為理性不代表機械,流程和固執。
而是理性的看清楚事物背後的邏輯,從而做到超越理性的感性。
謝邀。哈哈哈
先忍不住說一句
我討厭認真你就輸了這句話。很沒道理
至於理性好,還是感性好。個人認為沒有一套標準,說這個是好的那個是壞的。
我最近也遇到了一些事情,甚至想要因此選擇一種一以貫之的立場,所謂的原則去待人行事。現在事情過得久了才又明白,生活是很複雜的,生搬硬套一個信條或者會讓生活變得索然無味,或者讓你到處受傷。成長也就是讓我們學會去區分,什麼時候該保持理性,懷疑、中立、不相信。什麼時候該選擇非理性,一廂情願、一腔熱血...
在知乎上看到過的很喜歡的一句話,大致的意思是,生活中最可貴的精神就是經歷過生活的虛偽、醜惡不美好,卻仍然能夠不忘初心。當時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一下子明白傅雷教育傅聰時說的赤子之心了。
可能離題了一些,不過最近的經歷如此。
我就這麼理解所謂的理性和非理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湘南老師的回答很有見地,分享之
應該說社會沒有了兩者其中一個都會失衡。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的社會理性與感性都在變化。
例如感情這事越來越注重理性或者社會越來越呼籲人文關懷,不過人們一般認為社會的感性在倒退,如人與人更加冷漠,社會規則越來越複雜等。
單純的理性社會更加的有效,但是是不值得活的,用機器與完善的程序便可以替你們活了。
單純的感性社會是盲目的,總需要理性去引導。
感性做人,理性做事。
就是說待人接物要感性,照顧他人情緒,正面積極,大方樂觀,做事要理性,要有邏輯穩妥,思前想後,細緻周全,不能意氣用事。
對於女性而言,我喜歡林志玲的為人~溫暖柔和,我覺得她也修鍊了很久。
能提出這樣的問題的,說明你很感性。。。
或許,在我們生活的背景下,兩者少了哪一個都會失去平衡吧。
將理性和感性的相互關係梳理清楚是比較好的方法。
感性是我們在發生一件事情的時候第一秒產生的真實的感覺和情感,而當我們開始思考面對方式和解決方法的時候,開始運作的就是理性。
感性沒什麼不好,理性亦然。但是如果感性太過,會導致比較激進和衝動的行為。
該理性的時候感性,就是感情用事。滿足了自己的情緒,最後讓期望的目標不能很好的達成。
該感性的時候理性,就是不解風情。滿足了自己的邏輯安全感,最後讓自己和他人都很難開心起來。
同意樓上張文說的 「理性起決定性作用,感性只起到影響的作用。」
確實如此,幾經思考,感性常常多出現在人與人心靈、情感交流的相互作用中,而理性常常是伴隨我們的思考和對問題的處理中,以及是幫助我們更好的分析條件,將答案最優化的主角。兩者相比之下,理性的作用的關鍵性略大於感性。
謝咬。
但求無愧我心。
討個巧,如李宗盛的《理性與感性音樂會》。
如莊子齊物論,因彼而有此,因此而有彼。
儒身道骨佛心,處處是理性,無處不感性。沒有找到答案;也許就沒有標準答案
對人要感性,對事要理性
本人在校大學生,剛剛畢業。但是說的主人公並不是我,而是我的一個姐姐。我姐姐從小漂亮、善良、懂事,文采頗好。
初中的時候,姐姐要去拍照片,可是苦於不知道在哪拍,竟然就急哭了。那是我第一次見她哭,也第一次讓我覺得她很脆弱,不堅強。
在感性與理性方面,她比較偏向感性,這也給她的生活添了很多麻煩。
在姐姐畢業後,從事了一份幼師的工作,也找了一個男朋友。由於男朋友家境不太好(並不是嫌棄沒錢,而是他父母口碑不好,結婚前就與姐姐家大動干戈!)雖然談了5年戀愛,遭到父母反對,男生也一直無所事事,工作不上心,兩天干,兩天不幹。我姐姐一直在糾結,偷偷的與男生交往,偷偷的瞞著家人。但是家人卻不傻,覺得拗不過她,乾脆就提出讓男生做上門女婿(南方父母不願買房買車,只有一座瓦房,也一直不肯上門提親,女方多次明示暗示都未果。)於是全家節衣縮食,欠債20萬在市區給姐姐買了一套房子,希望能做婚房,更希望南方會看在這樣的情面上加倍對我姐好。可是南方缺覺得理所當然,為這事,與我姐發生幾次爭執。後來,終究因為男方家人辱罵我姐,兩人戀愛關係終結。我姐有許多人追,但是從一而終選擇這個男生,可能就是感情吧,緣分吧。卻忽視了跳出了感情圈,出於未來的角度認真考量,這個人是否值得託付婚後會不會幸福,這樣的故事也給家人造成很多負擔。
在別人的推薦下,很快於另一個男生結婚,並且很快懷孕。總過程短短三四個月,可能前任對自己傷害太大,想儘快過另一種生活。結婚後,在男方家住,買的市區房也毫無用處,閑置了。可是,下一個噩夢開始了。並不是姐夫對我姐不好,相反,姐夫對我姐好的沒話說。是他們的孩子,剛生出來就有嚴重的心臟病,在重症病房呆了短短五天,就離開了人世,對家人和我姐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我姐悲痛欲絕,痛不欲生。但從頭看去,他們忘了去做產前檢查,排查是否有遺傳病的可能。(這遺傳病南方家有,但雙方並沒有怎麼上心。)
在對我姐的遭遇感到難過之際,我慢慢的思考到了這個問題。我也希望姐姐能夠意識到,在未來,少一點感情衝動,多一點理性思考,過好自己的生活。
理性好
理性不代表沒感情,絕對理性的地方恰恰是最溫暖有感情的地方。
打個比方,谷歌,算是一個相對很理性的地方吧,那裡的環境和氛圍恰恰也是非常讓員工有歸屬感有感情的地方。
只是很多人把感性和感情混為一談。
其實做人還是理性多於感性的好,因為我吃過感性的虧,
任何時候理性顯然是更重要的。
理性是根據客觀事實,深思熟慮的結果。是文明的。
而感性不過是化學激素與神經傳遞一時的衝動。是本能的。
理性的出發點,未必不能通向感性的目的地。同樣的,感性的舉動也可以是符合理性思考的結果。
不過更重要的是,事實上大多數人都難以做到絕對的理性。而那些自認為更理性的人,不過是持有不同的觀點罷了。
我不會思考這個問題,一直被評價我行我素,過於自我與強硬。
但是一切順其自然即可,何必糾結於感性還是理性?
應該感性和理性 平等共存
推薦閱讀:
※窮人同富人有什麼區別?
※保障房業主自行組織人員強行拆除隔離圍欄這樣合法么,你怎麼看?
※武漢大學在櫻花節時到底應不應該為遊客提供類似於旅遊景點的服務?
※哪個牌子的熱水器比較好?
※為什麼蔡康永把30萬作為購買藏品的價格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