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學中醫?
排除正規院校學習的方式,如何自學?因為多是出於興趣,恐沒有大塊時間專業學習。另外介紹下中醫的主要派別,大家,典籍,以及他們的區別和學習順序。
談談我的體會:
學中醫的確要學經典,但問題都是古文啊,有幾個看得懂的,或者能耐下心來看的?看幾頁看不懂都扔一邊去了。所以順序很重要。
1.啟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一步首先要勾起興趣,看書以現代白話文為主,由一些比較有趣的中醫故事入門。一來提高興趣,二來接觸一些中醫基本知識。推薦的有羅達倫的《古代的中醫》等著作,任之堂的《一個傳統中醫的成長曆程》等著作,經過這些你一般能樹立一些基本的傳統思維概念,掌握一些小偏方,悟性高的還能初步會一些脈診,可以幫你的家人解決一些小問題,有時候還可以裝個B,滿足你的虛榮感。但切記別去到處亂開藥,你還沒那個本事。
2.入門:有了興趣後就要開始正規打基礎了。這個階段會有點痛苦枯燥,很多需要記憶,因此還是要以現代白話文的著作為主,但有了前面的興趣和一定基礎,應該是可以堅持下來。這個階段教材,推薦《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思考中醫》,郝萬山的《傷寒論講義》,胡希恕的《傷寒論》《金匱要略》講座等。這階段主要是打基礎,比較系統的學習中醫基本學說,常用中藥的藥性等等,如果這些都背不下來、理解不了的話,可能悟性不夠,還是別學中醫了。
3.提高:這個階段要開始逐漸加深理解了。基礎打的好不好看前2個階段,從這個階段就開始升華了,此階段還是以古文為主。需要看的是:《圓運動的古代中醫學》。這本書很重要,為什麼,這個是一個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承上啟下的指示燈,非常非常重要。學完這本書,學什麼,學《梅花易數》,什麼!算命書?對,就是他,上面有位知友說學《滴天髓》,結果還被人笑話了,笑話他的那個人絕對不懂中醫,我要說句公道話,學《滴天髓》也沒錯,為何?中醫的根在「易」,易沒學懂,中醫任督二脈打不通,永遠落在「技」的末梢,學不會變通。學《梅花易數》或者《滴天髓》都是一個目的,把「易」學明白了,所謂「醫易同源」就在於此。把「先天八卦」「後天八卦」「河圖洛書」學明白了,中醫的思維你就學會了。學完後再學黃元御的著作《四聖心源》《四聖懸殊》《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等等,有著黃老前輩的指點,看《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這些經典才能事半功倍,靠自己單獨看這些經典,要悟透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大量時間和極高的悟性和毅力,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古中醫一脈,就在於此。所以理論的高度,就在於這個階段你能吃透多少。這一階段,也是學中醫最重要的階段。
4.實踐:其實實踐是一直伴隨在學習中的,學了脈學,就多去把脈,看到家人有不舒服,就試著用中醫去分析下,這樣很有助於加深理解和記憶。前面的理論吃透後,後面就要看大量醫案了,醫案的著作很多,很多名家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看他們的醫案能學到不少,開闊見識,但其中的謬誤也有,所以不能盡信,有了前面的學識,還可加上自己思考。實踐可以從自己身上試起,別亂去給別人開藥,你如果不是醫生,是沒有行醫資格的,吃死人是要坐牢的,切記不要收錢,收錢那就坐實了非法行醫。在自己身上,家人身上試過後,有了一定經驗後,可以擴展到朋友,到時候如果你真的水平很行,自然有人慕名來看。通過不斷實踐,水平會逐漸升高的。謝邀(多圖)
這個被邀過好多次,邀請也好久了,我翻了半天才找出來,一直沒答的原因一是我覺得上面答得挺好的,二是真心覺得想學好中醫真不是那麼容易的,真的。
最近一位學機械的、一位學數學的、一位學計算機的孩紙貌似對中醫走火入魔,一副要放棄學業立志將熱血和生命投入到祖國的大醫學事業中去,嚇得答主屁滾尿流過來答題了。
為什麼大家都要自學中醫?為什麼沒有要自學西醫的?明明中醫無論是從時間廣度、技術難度、還是從醫案數量來說都比西醫複雜而完整。何況西醫分科,而中醫不分科。不開森ヽ(『⌒′メ)ノ
有人說大夫掙錢多,有人說中醫看上去好流弊,有人說中醫不像自己的專業辣么枯燥。但你們只看見了醫生的光鮮,不知道學醫的孩紙背後的汗水;你們只抱怨自己的專業枯燥無聊,沒看到學醫的孩紙坐爛的板凳。答主寫點自己學習經歷,以供參考,希望不要嚇到您。
好多人讓我推薦中醫入門書籍,我讀的書海了去了,入門不是不知道,可是我不敢。
你書讀得越多,中醫學的越深,你就會發現,我擦,原來怎麼是錯的,哪怕是很有名很有名的大拿,也總有林林總總的錯誤。
曾經紅極一時的《思考中醫》,劉力紅都說了:當時太年輕,思想不夠全面,有很多錯誤。
其他的如國醫養生系列,倒是通俗易懂,但是錯誤更是海了去了。
所以我不敢隨便給人推薦書,真的。
當然有例外,四大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它經過時間的檢驗,但是我一上來就讓你看《黃帝內經》,您看的懂么?
還有人因此罵我。說自己誠心實意的,我居然敷衍了事.
T-T我比竇娥她娘都冤,我怕您以後發現悖論,TM拿刀捅我怎麼辦……
給各位看看我為了印證看了多少書:
樓上說的四大經典等中醫學子必看的書我就不贅述了,那是要背的。
這只是答主大學讀的課外書,一共103個醫家,共1300多G,光重點筆記做了40多本,也算得上等身著作了·。
而以上只是答主窮,看的電子書和部分淘寶賣的盜版視頻,沒算上讀遍了的圖書館,也沒算上我能買的起的實體書。
實體書當然最多的還是課本,當你們大學一周只有幾節課,平時可以逛逛街、泡泡妞、搞搞副業的時候,醫學生大學和高三時間表差不多。
醫學生是世界公認課本最多的專業。
借用一張旁邊醫學院學弟的圖:
而且答主作死,
答主大學正趕上中西醫大論辯,兩邊吵得不亦樂乎。答主作為我方大辯,自覺要深入敵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中醫學院離得不遠就是醫科大,答主高中好友在那裡讀本碩連讀,答主一有時間就去蹭課,所以答主中醫課本學了這麼高,西醫課本也學了這麼高。
這都是要背的,當然,不需要像四大經典一樣,每句話都背下來,但是要熟練到教授說上句,你可以馬上狗腿的對出下句的地步。
而以上未曾算答主學心理學、催眠、太極、計算機、二次元漫畫所看的書。
學中醫你以為這樣用功就夠了嗎。oh , no!
1你得對人體筋骨肌肉了如指掌,要不你怎麼下針?
答主在大一就和屍體抵足而眠了,額,不要多想,是萬惡的解刨老師整我,讓我看屍體。
但時間長了,你會愛上他,這世上怎會有如此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和我抵足而眠的我叫他老K,他的每個腸子褶都是答主親手擦拭的。
閨蜜說,如果答主對男人有對老K一半的耐心,早嫁出去了。
2你得對針具了如指掌,要不誰放心你下針。
想如臂使指,你得這麼練:
3寸長的軟金針,要一下扎到木頭裡去。這是師父提的要求,當然答主還沒做到。
但答主練針,從扎衛生紙到牙膏盒,把自己的合谷穴紮成了篩子,光是練廢的針的價格夠答主歐洲3月游的。
這是毫針,還有新九針,刀槍劍戟斧鉞勾叉你得一刀刀往身上鑿。
這是鋒鉤針,打入皮下用來割斷粘連的筋膜,答主有一次手一抖,血濺五步。
這是火針,要燒紅了快速刺入皮膚,你可以聞到陣陣肉香。
3你得對藥理了如指掌,要不如何用藥?
書上說啥你就信啥?開神馬玩笑。
劑量何如可以在對人體無毒附作用下治療疾病?難道你要學神農嘗百草?
當然,葯還是要嘗的,但劇毒的東西呢?難道你不治了?
小白鼠還是要犧牲的,別和我講什麼慈悲為懷,白蓮花當醫聖是小說里才有的情節。你這時候假正經,到時候死在你手上的就是人命。
(附一張萌噠噠畫著眼線的小兔兔)
答主最高紀錄一天手刃140隻小白鼠,從凌晨五點干到下午四點,一隻只扒皮抽筋,分離心肝脾肺腎,為了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性,連飯都顧不上吃。
4你得對藥性了如指掌,要不如何開方?
還是那句,盡信書不如無書,你的親自把握。
這是個神農嘗百草的階段,你不去親口嘗嘗,怎麼能刻骨銘心的知道那個葯走哪個經,他是清上焦熱還是驅下焦寒?
你不去親口嘗嘗,怎麼知道是用3g 6g 還是15.6g?怎麼知道為什麼同樣的人同樣的方子,師父開的就有效,而你為什麼沒一點反應?
我會告訴你,當年我嘗麻黃,感覺心臟好像從胸腔里跳出來的痛苦?
我會告訴你,當年我嘗附子,會嘗到頭暈目眩口吐白沫被人下了病危?
我會告訴你,當年我嘗芫花,腹中絞痛難耐的生無可戀?
但我嘗了,所以這幾味別人不敢用的毒藥我玩的出神入化;所以別人治不了的病在我這風輕雲淡。
想學好中醫,你得對自己下得去狠手。
就這,答主在藥房窩了5年,至今還在藥房窩著,師父說,在沒練成「一把抓」之前,一切聽從藥房調遣。嗚嗚555~
其他的等答主想起來再說,但是最最重要的一條是:國家規定,本科非醫學專業不可以考行醫資格證!!!!
你得從高考從頭來起。
要不跟師也行,前提是大大專家,跟徒滿十年。
人生有幾個十年?有這個功夫,在你本專業上早成了牛人了。
光讓你一年看200多g的書你就崩潰了。
360行,行行出狀元親~
當然如果您是土豪,家裡沒有讓您養家的壓力,學學中醫還是蠻好的。
額如果壓力大就先別學了,畢了業還有規培呢,我怕您忍不住收紅包。
如果您看到這裡,還是堅定不移的想學醫,恭喜您,打開了新世紀的大門~
但無論您學什麼,一定要奈得住性子。
最後,還是推薦兩本書吧。這是答主目前為止,除四大經典外找到錯誤最少的書。
如果您古文好,但還沒好到可以讀懂黃帝內經的博學,可以試試這個。
文字華美極了,但是作者脾氣不太好,是個憤青。大家學內容就好了。
如果古文一般,答主不要臉的強推師叔主編的
補充:
好多人問我要資料的,但畢竟是答主辛辛苦苦收集來的,白給伸手黨不甘心吶。
想要資料,那就交換吧親,神說,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下就會亂碼
額,不對,是會有兩個思想。
@璇璣禪狐作證,絕對良心,交換的乾貨只多不少。
以下是我的書單:
額,生活大爆炸是璇璣同學友情贈送的,大家請忽略
璇璣同學深切友好的答主交換了200個g的思想,達到了生命宇宙的大和協~
還有,道家的資料不換,省的被人說是封建糟粕,打死我都不換
部分沒顯示序號的,您也放棄吧,不換
有的後面的價格是我買的時候的批發價,還有部分重複的,答主懶癌發作,懶得修改了,請忽略
最後請不要動不動就說想要全部,您換不起的
給你們看看一個文件夾的貨。
讓咱們在思想的碰撞中升華下革命友情吧~
即便自學,我也比較建議深究,半生不熟最麻煩,不如不學。從 四大基礎(中基、中診、中藥、方劑) + 四大經典(內經、傷寒、金匱、溫病)入手,這也是北中醫同學給我的建議。可能耗時較長,但是有興趣的時候就學一點,至少沒有壞處。這樣系統的學習,後勁很足,有利於進一步提高發展,我就是有時間就學一點。建議看 如下推薦的視頻(配套教材視頻裡面有提及),或者愛課程網上的 各省中醫藥大學,也有相應課程;但是優酷上的較早,感覺是些老專家,沒有過多的課時和內容限制,旁徵博引舉例子,很棒。 這是我在自己的qq空間的做的推廣 李德新《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片(1—75全集) - 專輯 - 優酷視頻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249846.html 朱文鋒《中醫診斷學》教學片(1—75全集) - 專輯 - 優酷視頻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269626.html 張廷模《中藥學》教學片(1—79全集) - 專輯 - 優酷視頻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256896.html 鄧中甲《中醫方劑學》教學片(1—82全集) - 專輯 - 優酷視頻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282230.html 王洪圖《黃帝內經》教學片(1—80全集) - 專輯 - 優酷視頻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138952.html 郝萬山《傷寒論》教學片(1—70全集) - 專輯 - 優酷視頻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292542.html 王雪華《金匱要略》教學片(1—80全集) - 專輯 - 優酷視頻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302754.html 劉景源《溫病學》教學片(1—72全集) - 專輯 - 優酷視頻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315735.html
《黃帝內經》前十篇讀三十遍。之後看中醫書,隨便看,閱書無數即進入。
轉載:
學醫無難,為之則易
新年聚會,有朋友問:學醫多年,越學感覺越難,功夫總不見提高,怎麼辦呀?
我問,請說說看:
1)四大經典你讀了多少遍?
2)十二經脈巡行、穴位及主病為何?
3)五運六氣司天在泉、正化對化清楚否?
4)後世醫家,精讀了哪幾家?異同得失為何?
5)診法之書,精讀了哪幾本?
6)本草之書,精讀了哪幾本?熟悉多少味葯?
7)五臟六腑寒熱虛實治法如何、所主何方? 能背出多少個方子及其主病?
友人默然有得。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學醫無難,為之則易矣。
新年伊始,願與諸友共勉之!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貌似只有我才是自學中醫的,他們都是科班出身。
樓上很多答主其實都給出了很多正確的答案,但不客氣的說都沒什麼用,特別是最高票 @載流子 美女的答案,簡直是要把中醫愛好者們嚇得夠夠的。那麼高的書山,不帶這麼嚇人的。
為什麼說沒用? 因為你是自學啊, 自學有木有? 時間少,沒人帶,古文澀。 你直接去看什麼《黃帝內經》《傷寒論》或者中醫學院的各種中醫教材,大部分人估計很快就會放棄。
拍完了這麼多的大小牛,作為一個利用業餘時間自學了2年中醫,又開始搞了中醫師承的答主現在來給題主也是給自學中醫的愛好者指一條一路歡歌一路笑語的陽光大道吧。
------------------------我是有用答案的分割線------------------------
注意:
本答案假設你有高中的文化程度,腦洞較大能開放性的接受未知的東西。
列表有順序,最好不要跳躍。
按本列表歡快學習後記得回來點贊!
1、台灣jt叔叔《中醫理論基礎》
8萬字的小書,有視頻有錄音有文字。
開篇,他就給你提出一個顛覆性的假設,對於很多人來說完全無法接受的假設。好在它只是個假設,又好在這個台灣人講得挺有趣的,你就耐點性子先當有趣的小說看看。看看有趣完了以後自己是否會有一點點接受這個假設。有趣哦,從頭到尾都有趣,jt叔叔也賣得一手好萌,貫穿始終。所以,至少你是輕鬆的。
2、倪海廈 《針灸大成》
倪海廈對《針灸大成》的註解及講解,有視頻有錄音有文字。
好吧,這個在美國開診所治癌症無數的還常常賣萌中醫居然還是台灣的。
輕鬆帶你從零開始熟悉人體經絡及針灸治病法則,學完後不怕疼的你可以買針給自己扎了有木有!甚至連「愚昧」的放血療法治高燒都會了啊!放完血高燒很快就退,放完血腳痛即止我都是拿老婆孩子做的試驗我會亂說?!
個人體驗,這課如果沒有老師帶實踐,還是會很快就忘記的,面對真人也不好下針,我現在也還是處在這個階段,所以現在找了個省中醫院的師承老師,以後找機會去實踐。
3、倪海廈 《黃帝內經》
倪海廈對《黃帝內經》的註解及講解,有視頻有錄音有文字,感謝萬能的網路!
學完《針灸大成》,再來看他賣萌式講解《黃帝內經》你已經無所畏懼了。
學完《黃帝內經》,你會發現陰陽、寒熱、虛實、表裡的劃分至少在宏觀上不是那麼難。
4、倪海廈《神農本草經》
倪海廈對《神農本草經》的註解及講解,依然有視頻有錄音有文字啊。
我自己的體會,光看文字真是枯燥難忍啊,看他的視頻好百倍有木有!
這是為你輕鬆進入《傷寒論》打基礎
5、倪海廈《傷寒論》《金匱要略》
仲景大牛在《傷寒論》里按六經辨證的套路把人體的病宏觀上分為六大類,並列出了這六大類病的演化規律。裡面用113個方子給出每種情況的解決方案,只要方證對應都可以做到一劑知。也就是說喝一碗下去,病人當天就可以感知到病情的好轉!
《金匱要略》原本是和《傷寒論》在一起統稱為《傷寒雜病論》的,後世把他們分開了。這裡面主要是一些婦兒雜病的論治。
倪海廈在視頻中把這兩本書的每個條文、每個方子都掰開了揉碎了穿插進病案講給你聽,言詞生動、條理清晰、案例詳實。說實話,你想聽不懂,都有點難。
由於倪師在講課一直都會穿插著講案例,講如何開方,所以學到這裡,一些簡單的方證對應你應該是學會了。也就是說,你已經可以嘗試著開方了。
完成上述中醫達人五部曲之後,按倪海廈的說法,你已經比中國1/3的中醫都厲害了。因為他們或學藝不精,或在啃難懂的古文,有的一輩子都啃不明白啊!以我在中醫院觀察的情況來看,用經方的中醫確實很少,想賺錢的醫生太多,自然療效也一般。所以,學到這裡,基本上就算你開方還不溜,至少你也會針對性的查資料了,至少你大概能市場上中醫的水平高低,不會去亂找醫生了。
---------------------------------我是名醫神醫分割線------------------------------------
看完上述視頻,其實大部分人已經對於自學中醫打下一個非常好的基礎了,剩下的就是不斷去實踐鞏固提高了。
如果你還想成為中醫大牛,這時候你可以回頭去看看 @載流子 的書山了,有空就去爬爬吧。哎,那麼高,我是沒指望了。
這個答案要驗證有效性時間太長,等你們回來點贊時間有點長啊。
算了,贊即是空,空即是贊。
……………………………………………………………………………………………………………………
最近一年看了彭子益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表示看得不爽,核心思想看明白了,如何應用一片茫然。
然而,上個月又看了李玉賓的《臨證辨象》,這本對於《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應用的書寫得太好了,一下子就把天上的思想落到了地上。同時,回頭再去複習《傷寒論》的時候,發現那些方子突然變得非常容易理解和記憶了。所以,牆裂推薦給自學中醫還想進階的同學。
今天就更到這吧,有空再給大家更幾個我自學過程中的醫案。
……..........................醫 案…………………………
醫案1
時間:2017.1.4 北京
患者:一朋友的兒子 10歲
工作正事談完之餘,朋友閑聊中抱怨自9月份開始其10歲大的兒子尿頻,白天僅能憋尿二三十分鐘,無法堅持完一節課。朋友走遍京城各大三甲醫院,做盡各種檢查拍片,花費數萬,均被告知無器質性病變,原因不明。後又去了2家三甲中醫院,各吃了2周的葯,均無改善。無奈之下,朋友只得讓他的兒子每天穿尿不濕上學。
我一聽,這簡單啊,倪師專門講了,下焦寒導致膀胱冷就會尿失禁。只要想辦法讓膀胱熱起來就解決問題,可吃藥、可艾炙。考慮到自己經驗不足又無執照,還沒見到該患者,開方就算了,而且開了人家也未必敢吃。於是決定讓朋友帶兒子去艾炙,告訴他只炙 關元穴 一個穴位,每天炙一次,每次20分鐘。
療效:昨天下午朋友打電話來報喜,僅炙一周,他的兒子尿頻消失了!消失了!昨天正式不穿尿不濕了!
費用:1月5日他去同仁堂僅花60多元買了個艾炙器具和一盒艾條,無其它費用。
點評:不吃藥不打針,一周治癒一例尿頻,倪師誠不欺我。
記錄時間:2017.1.14樓主這一個問題其實問了好多個問題,我來逐一解答;對中醫感興趣的小夥子小姑娘們一定要認真看,看完定有收穫。
第一問「排除正規院校學習的方式,如何自學?」
正規學校的學習其實也是從書看起,然後聽課,做實踐,所以如果你如果想要自學,如果有非常大的興趣,一樣可以學好中醫。
第二問「因為多是出於興趣,恐沒有大塊時間專業學習?」
其實題主這句話雖然是陳述句,但是在我看來也是一個疑問句,題主因為沒有大塊時間學習所以倍感疑慮;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不可能沉下心來埋頭苦學中醫,所以題主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中醫,在地鐵上,在床上等等,但是還是那句話一定要感興趣。題主或者很多對中醫感興趣的肯定又有問題了「在地鐵上拿本書學習太扎眼了」,對,但是你看現在坐地鐵的人都在幹嘛,看手機。所以給你推薦一個手機上學中醫的好東西-中醫智庫。
第三問「另外介紹下中醫的主要派別,大家,典籍」?
學習中醫都要從基礎開始,《中醫理論基礎》---《針灸大成》---《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如果你用功了,一年時間基本可以幹完,看完這些書之後,你就算半個中醫人了。另外本文絕非毫無價值的廣告文,本文是在分享經驗的同時告訴你們什麼是最好的,什麼是對你學習中醫最有幫助的。我最喜歡的偶像是喬.吉拉德,他有句名言一直是頂尖銷售人員的心聲「銷售,絕對不是讓我們降低身份去取悅顧客,而是像朋友一樣給予合理的建議。你需要,而我剛好專業」。上面說的這些書籍,你可以打開手機,打開中醫智庫,認真的學習,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相信你一定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中醫人。
第四問「以及他們的區別和學習順序」?
他們的區別是基礎的就是基礎的,但是確實最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從基礎開始學習,不可好高騖遠,雖然中醫智庫裡面有二千多本古籍,但是切不可這本看一會兒,那本看一會兒,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最後不得不說,知乎小夥伴們都是高智商的玩家;不顯示一下我的專業性,你們不會給贊。所以再下再分享一個我的故事。
學西醫時,附院中醫科老主任要召徒一名,條件是古文好,我因文學優勢被意外選中。可我一點也不喜歡中醫,但老師卻很固執。她抓住我嚴重暈車的「弱點」,說若跟她學就包治暈車……
面對那些毫不怡情的條文我充滿厭惡,但仰仗超好的記憶力居然也輕鬆過關。每當背條文卡住時,老師從不訓斥,只用異常憂傷的眼神望著我,使我無處遁逃。
針葯合用治療暈車有奇效。一個月後我就能坐兩個小時汽車回家了。這使我逐漸對中醫有了興趣,學針灸,背經典,在門診幫老師扎針,在宿舍為同學去除小恙。
畢業時由於中醫特長,我被分在中西醫結合科,上班第一天,就見識了中醫急症搶救。一位廣泛前壁大面積心梗的患者心前區疼痛劇烈而持久,有瀕死感,甚至休克。西藥可用度冷丁,但效果不好、胃腸反應大,易出現心律失常導致死亡。
老主任重用單味硃砂,患者便安安靜靜,毫無痛苦,平穩度過了危險期。這是老主任教我的第一味中藥:「硃砂重鎮安心神,寒治浮游火。」
在中西醫結合科10年,接觸了大量中西醫治療疑難雜症的案例,看到了老師們精湛的醫術,聽到了他們無私的教誨,我在臨床中逐漸認識中醫、感悟中醫。
關於圓運動。看到一篇寫的足夠好的文章,令人拍案叫絕。
把理論與臨床結合的非常到位。思考深度令人敬佩。
談談「氣」-「五行」-「圓運動」與「一氣周流」
中醫的概念很多時候看起來是紛繁複雜,難以一線貫之,而實際上表述的是一個東西,只是表述的角度不同而已。五行是什麼?歷代的解釋雲山霧罩,讓人一頭霧水,自從看了郝萬山老師的講座後才豁然開朗,五行其實就是「氣」的五種運動狀態:氣的展放運動、氣的上升運動、氣的內收運動、氣的潛降運動和氣的平穩運動,這其中主體只有一個,就是這個「氣」,好比喜悅時候的我、憤怒時候的我、傷感時候的我、激情時候的我,表情截然不同,但是主體只是一個「我」一樣,五行帶給我們的是「氣」在運動過程中的某一個「片段」和「剪影」。通過進一步思考,我對古人的「百病皆生於氣」有了更深的理解,中醫治病重在調氣,即調整氣的異常運動狀態,所有疾病都不出這個範疇,簡單的疾病可能只是一種運動狀態失調;複雜疾病可能是兩種、三種甚至四種運動狀態失調,此時就是氣機逆亂的狀態了。
氣的五種運動狀態連續起來就形成了氣的圓運動,換個說法就是一氣周流,所以它們表述的是同一個問題。氣的平穩運動代表的是「土」,它是成就其它四種運動的前提和條件,這叫「土樞」,其它四種運動狀態就是「四象」,你看這不就是黃元御前輩的「土樞四象,一氣周流」的含義嗎?
我在臨床上就是應用這套理論看病,不管它是西醫的什麼病,我只是看這個病人是「氣」的哪個運動狀態出了問題,氣機不能正常展放的我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幫它展放等等,這涉及到一個觀象的問題。我想說的是這套理論不是空泛的東西,而是可以具體操作的,不是糟粕,是中醫的精華,中醫就是如此。
陰陽是指氣的兩種運動狀態,即氣的陽性運動狀態和陰性運動狀態,前者包括氣的展放運動和氣的上升運動;後者包括氣的內收運動和氣的潛降運動,加上氣的平穩運動就是五行,所以「氣」--「陰陽」--「五行」,是一線貫穿的。
病者乾坤:
氣」-「五行」-「圓運動」與「一氣周流」
中醫的概念很多時候看起來是紛繁複雜,難以一線貫之,而實際上表述的是一個東西,只是表述的角度不同而已。
---------------------
再談「一氣周流」
氣的上升運動相當於一個人在單位工作,潛降運動相當於在家睡覺,這兩種運動相對來說少有問題;氣的展放運動和內收運動相當於一個人在上下班的路上,最容易發生擁堵,臨床也是如此,太多的病都是這兩個環節出了問題。
根據「同象原理」,萬事萬物都可以歸屬於「五象」之中,比如,春三月、寅卯辰、愉悅的心情、木、肝、綠色等等,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是從「象」的角度看,都是一回事,都是氣的展放運動之象,為什麼《黃帝內經》有一篇「陰陽應象大論」呢?講的就是這個東西。我們學會了這種思維方法,就可以對各種病象進行歸類,從而大大簡化了思維。越是中醫高手用藥譜就越窄,張仲景用藥只有90多味,卻可以治療千萬種病,為什麼?因為當千萬種病象統統歸屬於「五象」之中後,我們只需要調整「五象」即可,並不需要用千萬種葯了。
張仲景為什麼只通過望診王仲宣,就可以對他的病情了如指掌呢?一定是醫聖在他的眉宇之間、神色之間抓住了某種「象」,這個不是迷信,有的醫生單憑摸第二掌骨就可以診斷疾病,有的單憑脈象,有的單憑舌象,有的靠觸摸脊柱等等,實際上這是一種全息理論,是一種「一葉知秋」的思維方法,即「察象」的思維,任何一種診斷方法當到了極致的境界,完全可以精準的判斷病情,只是我們這些後來人水平太低,差的太遠,我們不是懷著「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的心情,而是覺得這是「糟粕」,真是可惜!
我是這樣認識「扶陽」的
中醫認為,活著的人體具有溫熱性和動性,這是陽氣的特徵,細胞的酶促反應、腺體的分泌、心臟的搏動、胃腸的蠕動、大腦的思維以及我們的一舉手一投足,一個心念等等都是陽氣運動的結果。既然是運動,那麼必然就會有一個軌跡,這個軌跡就是「一氣周流」,就是氣的五種運動狀態:展放運動、上升運動;平穩運動;內收運動、潛降運動。其中的展放、上升運動是一種耗散運動,通過這兩種運動來維持機體各系統的正常工作,但是,能量不能只消耗不補充,那不就成了負數?生命就不能可持續存在,所以,要有一個讓機體蓄積能量、復命的運動方式,這就是氣的內收、潛降運動,這樣,能量的收支才能平衡。
如果「三腑壅滯」,障礙了氣機內收、潛降的道路,陽氣不能及時歸根蓄養,日久必會導致機體能量的入不敷出,傷及根本,給健康帶來一系列隱患。
陽氣就是火車頭,它的正常周流帶動了有形精、血、津液的流轉,五臟六腑的運轉以及物質的代謝,於是清升濁降,生命處在一個有序、和諧的狀態。
「氣」不能正常周流無非兩種原因:1 「氣」的總量充足,但是因為各種障礙(寒邪、淤血;痰飲水濕、食積、蟲積等等)導致道路不通,影響了「氣」的流轉; 2 「氣」的總量不夠。 「扶陽」就是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不能展放的我們幫它展放;不能上升的我們幫它上升,以此類推,目標就是恢復「氣」的正常運動狀態,那種把「扶陽」理解成就是大劑量用附子的觀念是錯誤的,我們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促進「氣」的展放運動是在「扶陽」,用除煩湯促進「氣」的內收運動也是在「扶陽」,所以,我們從這個角度看「扶陽」,就知道它不是一種偏見,而是中醫的正脈。
談談「小柴胡法」
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主治「寒熱往來、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脈弦」,是中醫和法的代表方劑,歷代中醫從本方得出啟發,變化出以柴胡為君葯的柴胡流派,以通治各種疾病,是為柴胡派。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抓住了治病的樞機所在。我們仔細分析該方會發現,本方是由4組藥物構成的:1 疏肝:柴胡; 2 清膽:黃芩; 3 和胃:半夏、生薑; 4 健脾:人蔘、大棗、炙甘草。相應的主治癥狀也分為四類:1 肝氣鬱滯:寒熱往來、胸脅苦滿、神情默默、脈弦; 2 膽腑鬱熱:口苦、咽干、目眩、心煩;3 胃氣不和:喜嘔;4 脾氣虛弱:不欲飲食。根據「理-法-方-葯」的學習思路,我們由「葯」的層面退到「方」的層面,再到「法」的層面,「理」的層面,會發現,小柴胡湯之所以在臨床上有那麼大的應用機會,是因為「肝鬱、膽熱、胃滯、脾虛」的病機存在於很多疾病之中,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進一步思考,柴胡桂枝湯是小柴胡湯合桂枝湯的結構,這是在調整樞機的同時又兼顧了太陽不開,醫聖其實是在向我們示範大法,我們師其法而不泥其方其葯,針對太陽不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羌活、防風或者麻黃湯;大柴胡湯是小柴胡湯合小承氣湯,是在調整樞機的同時兼顧了陽明的不合,也就是從胃腑延伸到了腸腑。這樣,三陽的「開合樞」我們就可以很好的把握住了,而三陽病可以覆蓋的病種非常之多。
中醫認為,中焦是人體最大的樞機,氣的升降出入流轉就落實在這個層面,樞機是什麼?就是「肝膽胃脾」,這就是醫聖通過小柴胡湯向我們透露出的重要信息。現在臨床的疾病寒熱虛實並存,非常複雜,而我們用小柴胡法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思路清晰不亂。
頑固胃痛案
何女,70歲,2012年8月初診。
病史:素有胃痛30餘年,間斷髮作,服用相關中成藥即愈,今年開始頻繁發作,胃鏡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在一中醫館連續吃中藥3個月,效不理想。
刻診:胃脘疼痛、固定、局限,自覺有冷風直穿於胃中,喜暖、喜按,又不任重按,舌正,脈弦緊。形體消瘦,面色不華,全身怕冷,食慾可。
處方:丹參30檀香8砂仁4百合30烏葯10高良姜8香附10生蒲黃10炒五靈脂10細辛6莪術10;桂枝10生薑4片;炒白芍20炙甘草10大棗6枚紅糖30;党參10
7副後胃痛大減,守方共服用30副,未再疼痛,改散劑小量鞏固善後之。今日隨訪,病情穩定。
思路:1 本案雖然病程長,但病機並不複雜,是氣機不能正常「內收」之象,病位在「胃腑」。
2本案隱含了4組葯證:(1)久痛、固定、局限,不任重按,是胃腑深層次的瘀滯, 針對性的選用四合湯加細辛、莪術,活血化瘀,疏通胃絡。
(2)喜暖:胃寒之象-----桂枝、生薑,溫暖胃絡。
(3)喜按:胃虛之象,不榮則痛----炒白芍、大棗、炙甘草、 紅糖,榮養胃絡。
(4)面色不華,形體消瘦:脾氣虛----党參,健脾益氣。
體會:1 我的經驗,治療胃痛在應證方中加細辛,可以明顯增效。
2看病的過程是「理法方葯」一線貫穿的過程,既要在宏觀上看清楚一氣周流到底是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又要在微觀上把握好「方證」 「葯證」的選擇和使用,而後者正是黃煌老師給了我許多的啟示。
治療痤瘡心得
對痤瘡的認識過程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思考了很久,《黃帝內經》提出「郁乃痤」,從「象」上看,痤瘡的確是一種「郁象」。我認為,痤瘡的基本病機是表裡同病的結構,在表營衛郁滯;在里三腑壅滯,就是說」氣「的展放運動和內收運動同時出現問題。三腑壅滯,體內的濁毒沒有出路,於是外走皮膚,《內經》講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所以這是個由內及外的病,痤瘡只是表象,內環境污濁是本質,尤其是青春期痤瘡病人,多見舌紅、咽紅、反覆上火,脈滑數有力;舌苔厚膩;大便乾結;這種情況占絕大多數,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治療思路:一方面開表散寒,流暢營衛;一方面通降三腑,排泄濁毒。這樣,「氣」的展放運動和內收運動得以恢復,一氣周流無礙,內環境清透,自然可以取得良效。我常常用黃師的半張防風通聖散和柴芩溫膽湯合方變化治療本病,效果顯著。
從病例談咳嗽的治療思路
任某,女,65歲,2012年6月初診。
病史:咳嗽半年,中西醫治療不斷,效果不佳,胸片未見異常。
刻診:咳嗽頻頻,晨起嚴重,咽癢,一癢即嗆咳數分鐘不止;口乾、口苦,舌紅,舌苔黃 厚膩,納呆,胃脘飽脹不適,痰黃稠量多咳吐不利,大便干,脈滑數有力。
處方:白鮮皮10蛇床子10川槿皮10桔梗6炒杏仁10枇杷葉10柴胡10黃芩10法半夏 12陳皮10雲苓10甘草4竹茹12炒枳實10酒大黃6. 5副。
服藥後,咳嗽稍減,食慾增加,胃脘舒適,上方稍作加減連服20副,病癒。
體會:肺為清虛之竅,肺氣的運動方式為宣發和肅降,一氣在肺竅內也形成了一個周流的態勢,宣發運動時肺氣展放於毛竅;肅降運動時肺氣內收、潛降於腎中,以保持呼吸的深度。當各種原因導致肺氣不能正常運動時,猶如關上了肺竅的兩扇窗,一氣壅滯於肺竅之中,無法對流,沒有出路,橫衝直撞,於是上逆而為咳。我們看看歷代治療咳嗽的方子,都含有兩組葯:促進宣發的和促進肅降的,就是為了恢復肺氣的正常運動,只是二者的比例有側重而已。
進一步思考,影響肺氣宣發的原因,多是外邪,包括3種原因:1 風結咽竅:如本案:2 太陽傷寒表閉:見無汗而咳的麻黃湯證; 3 太陽中風,營衛不和:見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證。 影響肺氣肅降的原因多是「三腑壅滯」,導致肺氣歸根的道路阻塞,本案病人舌紅、口苦;舌苔黃厚膩;大便干,正說明這一點。
本案的治療思路包括3部分:1 用桔梗;炒杏仁、枇杷葉恢復肺氣的正常運動態勢; 2 用白鮮皮、川槿皮、蛇床子祛風止癢(彭堅老師經驗),消除外因;3 用柴芩溫膽湯暢利三腑,消除內因。隨著咽癢消失;舌質轉正,舌苔消退,大便通暢,咳嗽日見減輕,直至痊癒。
當這樣一個思路構建起來之後,我們再看咳嗽就不會覺得漫無邊際,雲里霧裡了,四診之後,腦海里迅速形成一個立體的、多層次的、動態的、鮮活的病象圖,看病就像看電影一樣清清楚楚。
「言其不治者,未得其術也」,我們腳下的路還很長!
關於風葯治療黃褐斑的思考
讀焦樹德前輩《方劑心得十講》,在談到防風通聖散時提到一則醫案,一位面生色斑,膚色晦暗,顏面虛浮的護士,經焦老治療很快就恢復了面色光潤,觀其處方,用到了麻黃、荊芥、薄荷、白附子、白芷等諸多風葯,百思不得其解。後讀門純德前輩的《名方廣用》,提到桂枝芍藥知母湯合逍遙散可以治療久久難愈的色斑,更是覺得匪夷所思,一個祛風散寒通痹之方怎麼可以治療色斑呢?石恩駿老師有一張祛風益腎美顏湯,治療黃褐斑,效果很好,方中大量的使用了風葯,這與現在的主流思路明顯不同,後者更多的是側重於調內、補虛,用藥不離肝、脾、腎,而按這個思路走效果很差,我始終覺得沒有抓住黃褐斑的本質。治療本病需要尋找新的思路,而前輩老師用風葯治療黃褐斑是不是一個突破口呢?這個問題縈繞了很久。
黃煌老師提到,桂枝茯苓丸可以治療黃褐斑,當歸芍藥散可以治療黃褐斑,前者是一張「氣、血、水」通調之方,後者是一張「血、水」
通調之方,它們的共性:都是「動」方。
我承系的是黃元御先生的學術脈絡,多用「觀象」的思維分析疾病。從「象」上看,黃褐斑實際上是面部的一種「郁象」,也就是說這個病首先需要流通而不是補益。小兒的皮膚為什麼那麼明潤、光澤?是因為小兒一氣清透,皮膚營衛之間的「氣、血、水」周流的好,始終是一潭清澈的活水;而一旦皮膚的營衛郁滯,「氣、血、水」循環不暢,這一潭清水就日漸渾濁、污垢,於是大量的色素沉積下來,最終形成了黃褐斑。
所以,治療黃褐斑的關鍵是把面部皮膚營衛之間郁滯的「氣、血、水」盤活,讓其重新流動起來。風葯既可以直達面部,又可以依靠其良好的流動性盤活僵局,從而拉動「氣、血、水」的循環,依著這個思路我常常用荊芥、防風、羌活、藁本合上當歸芍藥散,治療本病,效果很好。
另外,還需同時暢通三腑,以改善病人的內環境。
解讀柴胡桂枝幹薑湯
黃某,女,70歲。2011年6月初診。
膽結石病史數年,曾於某名老中醫處服用中藥數月,效果一般。
刻診:右脅脹悶,墨菲氏征(+),口苦,口乾,舌光紅無苔,腹部怕涼,大便次數多,不成形,脈弦細。
辨證:肝鬱、膽熱、胃燥、脾寒。
處方:柴胡桂枝幹薑湯原方。 7副。
服藥後,口乾、腹瀉明顯減輕,舌象變化不大,繼服7副,舌面開始濕潤,有苔出現,後又間斷服用本方,情況穩定。
思考: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本方感覺生疏,因為傳統的解釋雲山霧罩,讓人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用於臨床。直到看了劉渡舟前輩的解釋,才豁然開朗。本方實際上暗含4組葯:柴胡、桂枝針對肝鬱;黃芩針對膽熱;花粉、牡蠣針對胃燥;乾薑、炙甘草針對脾寒。本例病人的表現非常典型,所以直用原方即可,如果其中的某一個病機佔主要,我們可以把相應的那組葯擴充,比如病人脾虛寒明顯,我們可以再加入党參、炒白朮,把乾薑、炙甘草豐富成理中湯,以此類推。
另外一種用法是:柴胡、桂枝疏肝;黃芩、花粉、牡蠣清潤斂降膽火;乾薑、炙甘草溫振脾陽。分別針對肝鬱、膽熱、脾寒。如果病人舌苔厚膩,胃脘飽脹,噯氣嘔惡,說明胃腑壅滯,可以加入平胃散;大便不暢的加入酒大黃。這種情況多見於各種消化道疾病,我治療這類病就是走的這個思路,儘管病人表現的寒熱錯雜,但是把它放到這個思維模式當中我們就會看的非常清楚,一點也不亂,治療效果很好。
這個模式就是「肝隨脾升,膽隨胃(腸)降」,就是升降出入,就是一氣周流。
消化病的治療抓一個「木」,抓一個「土」, 則思過半矣! (「木」包括陰木肝和陽木膽;「土」包括陽土胃、腸和陰土脾,肝、膽、胃、腸、脾是也,如果我們能把它們的升降出入運動調順了,那麼就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對一氣周流的調整,從小的方面講可以治療各類消化病,從大的方面講,很多的內傷雜病也可以迎刃而解,這是中醫治病的一個法門!)
治療痤瘡心得
對痤瘡的認識過程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思考了很久,《黃帝內經》提出「郁乃痤」,從「象」上看,痤瘡的確是一種「郁象」。我認為,痤瘡的基本病機是表裡同病的結構,在表營衛郁滯;在里三腑壅滯,就是說」氣「的展放運動和內收運動同時出現問題。三腑壅滯,體內的濁毒沒有出路,於是外走皮膚,《內經》講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所以這是個由內及外的病,痤瘡只是表象,內環境污濁是本質,尤其是青春期痤瘡病人,多見舌紅、咽紅、反覆上火,脈滑數有力;舌苔厚膩;大便乾結;這種情況占絕大多數,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治療思路:一方面開表散寒,流暢營衛;一方面通降三腑,排泄濁毒。這樣,「氣」的展放運動和內收運動得以恢復,一氣周流無礙,內環境清透,自然可以取得良效。我常常用黃師的半張防風通聖散和柴芩溫膽湯合方變化治療本病,效果顯著。
治療胃病心得
我當年進修的是中醫消化,我的老師治療胃病就兩張方子,一張是香砂六君子加厚朴、炒枳殼(實)、焦三仙,名曰脾胃1號;一張是小陷胸湯,名曰脾胃2號。就這兩張方子基本不動,可以應付很多的胃病,病人絡繹不絕,其中,百分之九十是用的脾胃1號,可見,脾虛胃滯的證型最為多見。
肝膽屬木,脾胃(腸)屬土,木土之間密切相關,所以胃病向左涉及肝膽,向右涉及脾,向下涉及腸腑。中醫有言:「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邪在膽,逆在胃」、「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肝隨脾升,膽隨胃(腸)降」、「脾升胃降,中土斡旋」,我們把這些信息整合起來,就會發現胃病的病位涉及到「肝、膽、胃、腸、脾」。
香砂六君子湯用四君子湯健脾益氣,半夏、陳皮、木香、砂仁、厚朴、炒枳實,和胃降濁,這個組方結構可以覆蓋大部分的證型。考慮到木氣對中土的宣達作用,我常常加入柴胡10-20,疏達木氣;如果兼見舌紅、咽紅、口乾、口苦,說明伴見膽腑鬱熱,加黃連4黃芩10;便秘的加酒大黃通腑降濁;脾家虛寒明顯的加乾薑,實際上這裡面已經包含了半夏瀉心湯,記得有一位中醫老前輩曾經說過:「只要擅用半夏瀉心湯,就可以對付一多半的胃腸病」,確是經驗之談。
附: 《郝萬山對五行學說的精彩解讀》
人為什麼會得季節病?大樹又為什麼會有深深淺淺的年輪?一年四季的寒來暑往和生命體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中醫學採用了五行學說,來解釋剛才所提出的幾個疑問。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醫把它和大自然以及人體的健康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中醫的特色理論。千百年來,指導著中醫的理論思維和臨床實踐。然而這種五行學說為什麼會被一些人說成是迷信?在現代社會,古老的中醫學說還能發揮作用嗎? 我們民間,我們很多人對五行,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有許多誤解。張仲景用五行生剋的理論,通過脈象和病證的關係,來判斷病證。用五行生剋的思想,來預測疾病的發展趨勢。他曾經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傷寒雜病論》。什麼意思呢?你要見到肝病的話,那你就會知道,這個肝病容易影響消化系統,容易影響脾胃,你要先把脾胃,給它補好了,肝病就不容易犯脾胃了,這個病就容易好,這都是運用的五行理論。五行大家都知道,是木火土金水。那麼這五個字,是指的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的五種東西呢?還是另有所指?要我說,古人說得很清楚,在古代,木、火、土、金、水,這五個字,有兩個層次的概念,一個層次叫五材,五種具體的材料,五種具體的物質,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千百年來,人們對五行學說存在著很多的誤讀。那麼中醫學中的五行究竟指的是什麼?郝萬山教授又是如何理解五行的呢? 漢代醫學家張仲景說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天就是大自然,敷布了春季氣的展放,夏季氣的上升,長夏,就是夏季的末尾,這段時間,中醫把它叫做長夏,長夏氣的平穩,秋季氣的內收,冬季氣的潛降,大自然敷布了,氣的五種運動方式,才使萬事萬物,有了生長化收藏的生命節律,才使人有了五臟系統。大自然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在人體化育了肝心脾胃腎五臟,而五臟又分別配膽、小腸、胃、大腸、膀胱等五腑,而五臟又分配配合筋、脈、肉、皮毛、骨這五體。請聽北京中醫藥大學郝萬山教授在千古中醫故事系列節目中講述張仲景之五行生剋。 人,為什麼會得季節病?大樹為什麼會有年輪?一年四季,寒來暑往,和生命體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係?中醫學採用了五行學說來解釋上面提出的幾個問題。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中醫把它們和大自然,以及人體的健康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中醫的特色理論,千百年來,指導著中醫的理論思維和臨床實踐。然而,這種五行學說為什麼被一些人說成是迷信呢?在現代社會,古老的中醫學說,還能不能發揮作用呢?那一學期剛開學,同學從外地返回北京,一個一年級的學生跟我說,我們那兒有一個中醫大夫,他對五行特別了解。我到他的診所去看了,在他的診所裡布置著五行:在診所的東牆上,掛著一塊不知什麼朝代的一個紅木傢具的桌子腿,說這是代表東方木。西牆上掛著不知什麼朝代的一塊破鍾殘片,說這代表西方金。在診所的南牆邊生著個火爐,說這代表南方火。靠北牆邊放著個大水缸,裡面盛滿水,說這代表北方水。在診所的中央,沒有鋪地板,露出一片黃土,說這是中央土。我說,這個中醫大夫就這麼理解五行啊?學生問,那應該怎麼理解啊?其實,在民間,我們有很多人對五行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有很多誤解。張仲景用他的五行生剋理論,通過脈象和病證的關係,來判斷病證的癒合,用五行生剋的思想來預測疾病的發展趨勢,他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你要見到肝病,你就會知道,肝病容易影響消化系統,容易影響脾胃,你要先把脾胃給它補好,肝病就不會影響脾胃了,這個病也就容易治好,這裡運用的就是五行理論。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這五個字。在中醫學裡,這是指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五樣東西呢,還是另有所指呢? 在古代,木,火,土,金,水這五個字,本來就有兩個層次的概念。一個層次叫五材,指五種具體的材料,五種具體的物質。這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尚書大傳》中說,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是為人用。水和火,是百姓們做飯必須的,家家要做飯,誰家不用水,誰家不用火,這裡指的是具體的東西。金屬和木材,是百姓蓋房子做傢具,下地幹活,製作勞動工具所需用的具體的東西。土壤,化育萬物,為人所用。我們外地的那位醫生,他掛的是五材,不是五行。 千百年來,人們對五行學說,存在著很多的誤讀,甚至有人用它來看風水,算命,那麼,中醫學中的五行,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陰陽五行學說,因為它是用古代文字來表述的,離我們現在已經非常遙遠。今天,我們有很多人,對這個學說有不少的誤解,或者是不理解,但是,它是古代聖賢,包括張仲景在內,他們通過研究自然規律,研究生命規律而得出的結晶。在客觀上,陰陽五行學說,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當然除醫學之外,像那些風水先生,星象學家,他們也在運用陰陽五行學說,然而,他們所運用的陰陽五行學說,可能和中醫原本的陰陽五行學說,已經不是一回事了(評:實際是一回事,只是術數界中醫界對五行的認識都有誤區)。為什麼叫五行?「行」是什麼意思?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里說,行,人之步趨也。在現代漢語辭典里,「行」,仍然是邁步往前走的意思。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車,行,就是運行,運動的意思。 在中醫學裡,五行,是指看不見的,摸不著的,氣的五種運動方式。 在《傷寒論》里,一開始就說,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秉五常,以有五臟。天,指大自然,大自然撫布了氣的五種不同的運動方式,才使萬事萬物,有生長收藏的生命節律。人秉五常,這個五常也是指五行,人體秉受了五種常規的氣的運動方式,才有了以五臟為核心的五大生理系統。 在《黃帝內經》里,多次提到天有四時五行,大自然有四季,有五行,以生長收藏,才使植物有了生長收藏的生命階段,才有了寒暑濕燥風,這樣一些不同的氣候變化。 可見,同是這木,火,土,金,水這五個字,五行和五材不是一回事。五行,是指自然界的氣的運動規律,它支配著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生長壯老已。 有一個階段,我住在一樓,房後有一塊空地。我種了一些葡萄,月季花等。那年春天,我覺得有些葡萄枝應該剪掉,我就開始剪枝。這一剪,發現從斷端流出很多水,嘀嗒嘀嗒往下滴。葡萄枝里怎麼滴水了呢?心想是不是缺肥?我就挖溝,施肥。這一挖溝,斷了葡萄的不少根。從根的末端,也開始流出很多水。 我們學校管園林綠化的老師傅看見了,他說,郝老師,你怎麼春天剪枝啊?春天的時候,營養是向樹根的末梢,向枝條的末梢輸送,你把枝條剪斷了,那個斷端就會流出大量的營養,那是葡萄的眼淚,它在哭啊!樹根也是一樣,你挖斷了,那也是葡萄的眼淚,也在哭啊!這個時候丟失養分,太可惜了。這是20多年前的事。 聽到園林師傅這麼一講,我機靈了一下:什麼樣的氣的運動,在春季支配著動植物的生長啊?營養向四周輸送,向樹根末梢,向枝條末梢輸送?那一定是一種展放的氣,而古人就借用這個「木」字,來代表這種展放的氣。在五行中,木,代表氣的展放運動。 夏天的時候,人們常常感到酷熱,煩躁,食慾下降,體虧人乏,嚴重的會引發季節病,這是五行的什麼運動引起的呢? 我問園林師傅:夏天,葡萄藤,都快長瘋了,根還長不長?他說根就不太長了。因為春季根部已基本奠定好了,夏季就長地面部分。春末夏初,自然界的動物植物特別活躍,交朋友的,搞對象的,壘窩的,成家的,大自然一派欣欣向榮,崢崢向上的景象。 這樣的季節,這樣的氣候,動植物這樣的生長狀況,我想這應該是什麼樣的氣的運動支配著大自然呢?應該是氣的上升運動。在夏季,是氣的上升運動為主導,支配著自然界。古人用哪一個字來代表氣的上升運動呢?「火」字,因為火性延上。 在五行中,火,代表氣的上升運動。 在《西遊記》里,唐僧師徒一不小心被妖魔抓住。小妖對老妖說,師傅,咱們把他們全都蒸一蒸吃了吧!豬八戒皮糙肉厚,不容易熟,放到籠屜的最下層。唐僧皮肉比較嫩,容易爛,把他放到籠屜的最上層。這樣一鍋就全熟了。 孫悟空一聽,跟豬八戒說:這小子是外行,它不知道火性延上的道理。在密閉的籠屜里,上邊的溫度高,師傅可受不了。你看,孫悟空他學過五行。孫悟空最初的師傅是道家,道家最講五行,孫悟空一心想跳出三界,不想在五行中。什麼叫不想在五行中?五行是大自然的規律,孫悟空不想再受大自然的支配,如來佛是怎麼教育孫悟空的?孫悟空一個跟斗,覺得自己可能跳到天邊了,有五根肉紅的柱子,撐著一股青雲。如來佛呀,如來佛,你說我跳不出你的手心,現在我已經跳到天邊了。我要留下一個記號,於是拔下一根頭髮,變成一支筆,在柱子上寫下齊天大聖到此一游幾個字。不解氣,又撒了一泡尿作個記號。然後,一個跟斗又翻回來了。 如來佛不動聲色,伸出五個指頭,孫悟空大吃一驚,齊天大聖到此一游怎麼寫在如來佛的中指上,聞了一聞還有他留下的標記。如來佛就把孫悟空扣在了五行山下。 中國名山大川那麼多,為什麼要把孫悟空扣在五行山下呢?就是要讓孫悟空好好考慮這大自然的規律,你跳得再遠,也跳不出五行這自然規律。考慮了多少年?五百年。所以,孫悟空懂得五行,懂得火性延上的道理。 秋季氣候涼爽,樹木的根須乾枯了,枝條也乾枯了。秋季我們看到動物的生長狀況,比如秋後的兔子,它拚命地吃,吃得肥肥壯壯的,積聚營養,準備過冬。你到動物園去看秋季的狗熊,也是拚命地吃,秋天的狗熊是最胖的,它積聚脂肪,準備過冬。古代人觀察到秋季的這些現象,認為秋季,自然界是一種氣的內收運動。用什麼字來表示氣的內收運動呢?「金」字。 在五行中,金,代表氣的內收運動。 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著北方的時候,俯察地理,地面是冬季,這時氣候寒冷,萬物深藏,種子埋在土裡千萬不要發芽,發芽就會被凍死。那樹葉的小幼芽,藏在芽胞也千萬別露頭,一露頭就會被凍死。冬眠的動物藏到山洞裡,古代的人類也過著早睡晚出的貓冬生活。古人觀察到冬天動植物的生長狀況,認為這是氣的下降和潛藏運動支配著自然界,支配著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用什麼字來代表氣的下降運動呢?「水」字。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在五材中,水是指嘩嘩的流水。 在五行中,水,代表氣的下降運動。 隨著天空的斗轉星移,以及地面上季節的更替,氣的展放運動和氣的上升運動,氣的內收運動和氣的下降運動,周而復始地交替變化,最初,只有四行。 可是,當五行和陰陽結合起來的時候,因為氣的展放運動和氣的上升運動,是氣的陽性運動。氣的內收運動和氣的下降運動,是氣的陰性運動。氣的運動由陽性轉為陰性的時候,它會有一段平穩的過渡。這種平穩的過渡,發生在夏末秋初。也就是夏季的最後18天,在這個季節,在我們的大地上,陰雨連綿,暑熱未退,秋風未到,氣候悶熱潮濕。大家都覺得這個季節不好過,是桑拿天,不像春天那麼舒展,不像夏天那麼火熱,不像秋那麼清爽,不像冬天那麼凜冽。這個時候,植物已經開花,已經結果,果實正在長大。動物已經懷孕,胎兒正在孕育。自然界處在一個相當平衡的化育下一代的過程。這個時候,氣的上升和下降相對均衡,氣的展放和內收也相對均衡,自然界的氣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古人就用「土」字,來代表這種氣的運動方式。在五材中,土是指化育萬物的廣博的土壤。 在五行中,土,代表氣的相對穩定運動。 五行是指不同季節氣的不同的運動方式,五行之間的關係,包括了相生和相剋。有人曾錯誤地理解生與克的關係,說水命的女人,不能與火命的男人結婚,因為水克火,這個女人會克夫。這樣理解五行的生克對嗎?五行生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就要引入五行生剋的概念。春季過後是夏季,春季氣的展放運動,為夏季氣的上升運動提供了前提創造了條件,這就叫木生火。這木生火併不是像我們普通所理解的,用木頭來取火。 如果今年春季氣溫比較低,植物的根長得不好,枝條也長得不好,就會影響夏季植物地面部分的生長。這叫木氣虛,就不能生火。 那麼,秋季氣的內收,種子成熟了,主幹的營養貯存得多,它就有利於植物的過冬。秋季氣的內收運動,為冬季氣的潛藏運動提供了前提創造了條件,這叫金生水。 以前有人解釋,什麼叫金生水?就是把金屬放到煉鐵爐里,化成了鐵水。我們的中醫是要走出國門的啊。那外國人就接著問了:什麼叫水生木啊?你說水澆樹,樹木就活了,這就叫水生木。那麼,再請問,金屬化成的鐵水澆樹,樹木還能活嗎?結果那老師卡殼了。他怎麼卡殼了?他說鐵水澆樹木,樹木當然不能活了,然後他接著就說,這個東西(五行)是會被淘汰的一種理論,你知道就行了,臨床上沒有什麼用。——這很糟糕!把中醫真正的精華給丟掉了! 什麼叫金生水?金氣的內收運動,使植物的種子飽滿,使植物的主幹的木質化程度高,就為冬季過冬冬季的潛藏提供了前提創造了條件。如果種子沒有成熟,營養儲備的少,很嫩,它不就會凍死嗎? 冬季水氣的潛降,為種子為植物儲備了能量,就為第二年春季的展放,植物更好的生根發芽,提供了前提創造了條件。這就是水生木的過程。 五行的相生,是按照季節的次序相生的,生得過頭行不行?不行!這就要引進五行的相剋。夏季上升的氣運動太過頭了,也不行。有一年夏季雨水多,我種的葡萄長得又肥又大,葡萄枝都長瘋了,園林師傅說,這樣下去可不行啊,會影響秋天結葡萄的。怎麼辦?你得把它的腦袋剪了,用下降的氣來制約它,使它的上升運動控制在一定水平上,這就叫水克火。水克火,不是用一盆水,把火澆滅,那是從五材的角度來講五行相剋。 五行有相生,不至於導致某種氣的運動不足。五行有相剋,也不至於導致某種氣的運動太過。這種生克制化,保證了五行之氣,平衡,穩定,協調的年復一年的交替運動,經過幾十億年的氤氳演化,就化育了萬紫千紅千姿百態的生命世界。所以,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五行的烙印。 五行的烙印,隨處可見。我們的傢俱,很多都是木材做的,木材有木紋,木紋就是樹木的年輪,年輪是什麼?那就是五行打上的烙印。 春季是氣的展放運動,所以春季生長的細胞逐漸變大,夏季氣上升,樹的細胞變得最大,秋季氣內收,細胞變小,冬季氣潛降,細胞變得更小,甚至不長了。細胞大的時候顏色淺,細胞小的時候,顏色深,這樣就留下了一圈年輪。 豈止樹木有年輪,馬牛羊的牙齒上也有年輪,你到市場上去買馬,你去問主人,這馬幾歲了?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外行。你只要掰開馬的嘴,看一看它的牙齒,那上面有年輪。大魚的鱗片上有年輪,烏龜的貝殼上有年輪。 有一次,我去台灣,在一個飯店裡吃飯,門口擺了一個特別大的海龜。過來一個小姐告訴我說,先生,這隻烏龜有一千多歲啦。天哪,這是一隻宋朝的烏龜!可我定睛一看,烏龜殼上年輪,我數了數,沒超過一百條。我跟小姐說,這隻烏龜的年紀頂多比我大一點,不到一百歲,也就是80來歲。先生,您是怎麼知道的?我說這叫歲月留痕啊! 在新加坡,很多人家養烏龜,我到那兒看,我說,你們家的烏龜兩歲半了,我說你們家的烏龜兩歲零三個月了,他們的主人說,郝老師,你怎麼知道它們的年齡的?我說都寫在貝殼上呢。烏龜的背上不僅有年輪,還有季輪,四個季節疊加起來,就是年輪。我們吃過黃花魚,黃花魚腦袋上有兩塊硬硬的骨頭,有這個特徵的魚叫石首魚,有人研究石首魚這兩塊堅硬的骨頭,把它剖成薄薄的片以後,用電子顯微鏡來看,發現不僅有年輪,有季輪,有月輪,還有日輪。用電子顯微鏡看,如果這個魚這一天它的環境是風平浪靜,食物豐富,夥伴又多,玩兒的又高興,吃的又飽,它這個日輪就寬寬的亮亮的。如果哪一天遇到狂風惡浪,沒有食物,它又飄落到一個孤苦伶仃的地方,它又緊張,又害怕,又餓肚子,又焦慮,結果這一天的日輪就是黑黑的一條線,根據這條魚的電子顯微鏡下的日輪就可以把這個魚的一生的日記寫下來,由此就可以知道這個海域它過去的氣象狀況,這真叫歲月留痕啊!所以各位朋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很不容易,所以不管我們每個人遇到什麼樣的事情,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愉悅的情緒,不要在我們生命的進程中留下黑黑的一條線,而應當留下亮亮的一個痕迹。五行學說是揭示大自然氣的運動方式,及其變化規律的學說。五行學說是構通人類和萬物與天地之間關係的紐帶,也可以看成是大自然這一生命的搖籃,所賦予人類和萬物的一個「遺傳密碼」。 漢代醫學家張仲景說,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大自然撫布了春季氣的展放,夏季氣的上升,長夏氣的平穩,秋季氣的內收,冬季氣的潛降,大自然撫布了氣的這五種運動方式,才使萬事萬物有了生長化收藏的生命節律,才使人有了五臟系統。 請參考以下五行歸類表:
大自然有木,火,土,金,水,在人體內有肝,心,脾,胃(應為肺),腎五臟,五臟又配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五腑,五臟還配經(應為筋),脈,肉,皮毛,骨五體。在這個配屬過程中,腎是配著骨,腎和骨骼有什麼關係?中醫認為,腎是藏金的,金是生髓的,髓是養骨的,所以,先天性腎病的孩子,大多有骨骼先天發育不良。 有一個航天部的老同志,給我打電話說他腳骨折了,打上小夾板以後,固定了40多天,到醫院一透視,骨折原封沒動,一點沒長。我說你吃一點補腎的葯,我給你開點中藥,吃了兩個星期,再去醫院一透視,長住了。中藥用補腎的葯,它就可以使骨折提前癒合。這裡運用的就是五行的理論。 有一次我遇到一個冠心病,心絞痛的病人,他的心絞痛,幹活累了不發作,只有生氣以後,它就發作。醫院做心電圖,確實有心肌供血不足,但是做冠狀動脈造影,沒有明顯的冠狀動脈狹窄,按照一般的治療冠心病的方法,效果都不好。 這時候,我就想到,這是木不生火,因此,在治療上,我就用了疏肝的養肝陰,養肝血,疏肝解瘀的方式,然後調暢心氣,很快,他的心絞痛癥狀緩解了,心電圖也有所改善。 人和自然是統一的,是協調的,人體的各個器官也是統一的,協調的。所以,五行學說,不僅把人和自然聯繫了起來,也把臟腑,形體,官殼,情感聯繫了起來。人體的各系統氣的運動特徵,也和五行相順應。 張仲景和古代的中醫聖賢們,所採取的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屬於綜合性的,整體性的研究方法。這個研究方法,將會對世界未來的科學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鑒。中醫學中的許多觀點,會為未來生命科學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課題。所以,張仲景和中醫學,在未來人類科技發展史上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郝萬山:中醫理論與五行學說
從物候觀察,春季是氣的展放運動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的生命活動,便名以「木」氣;夏季是氣的上升運動控制或主導著生命活動,便名以「火」氣;秋季是氣的內收運動控制或主導著生命活動,便名以「金」氣;冬季是氣的潛降運動控制或主導著生命活動,便名以「水」氣;而長夏是氣的平穩運動控制或主導著生命活動,便名以「土」氣。 五行之間,以季節為序,相資生、相養助,叫五行相生;五行之間,以季節相間為序相制約、相抑制,叫五行相剋。有相生則不會導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剋則不會造成某行的太過,從而保證了一年之中氣機變化的穩態。《內經》把五行和陰陽並列起來,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五行學說是古代人類研究大自然氣的運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運動規律的古代自然科學學說。 五行是中醫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根據《黃帝內經》和其他古籍的記載,從氣的運動方式,討論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非五材 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間四季氣的運動變化規律、揭示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揭示人體各器官氣機特性和相互聯繫的學說。在五行學說中,木火土金水這5個字,已由具體的5種物質或材料的原義,升華到5種氣的運動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萬事萬物普遍規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所謂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但若按其字義理解為5種具體的物質、材料,充其量只能叫五材,而不能稱五行。「五材」的概念,古已有之。《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就有「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的說法,《尚書大傳》也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是為人用」的記載,指的都是五材,5種具體的物質和材料。即使將其說成是5種元素,也仍然屬於五材的範疇。 五行的「行」字,《說文解字》說:「人之步趨也」,也就是邁步行走的意思,進而可引申為行動、運行、運動。所謂「五行」,應是指自然界氣的5種運行方式,或說是5種運動形式。漢代的《白虎通·五行篇》說:「言行者,欲言為天行氣之義也。」意思是說,用「行」字,是用來表述大自然之中氣的運動、運行方式的。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說得更清楚:「天地之氣,合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為五行。比相生而間相勝也。」顯然是說,五行是指天地之氣的運行,有了陰陽,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之所以用「行」字,是因為天地之氣的運行方式不同。五行之間,以季節相鄰的次序相生,以季節相間的次序相勝,也就是相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的「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濕燥風」,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聯繫起來的。因此在《黃帝內經》里,又把五行叫作「五運」。 這些都說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間四季氣的運動變化規律、揭示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揭示人體各器官氣機特性和相互聯繫的學說。因此在五行學說中,木火土金水這5個字,已由具體的5種物質或材料的原義,升華到5種氣的運動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萬事萬物普遍規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五行的屬性和歸類 伴隨著天空的斗轉星移,伴隨著地面上春、夏、長夏、秋、冬季節的更替。大自然的氣機進行著展放、上升、平穩、內收、潛降這樣有序的運動和變化,古人分別用木、火、土、金、水來代表它們的運動特性,這就叫五行。 五行所代表的氣的運動形式和特性各是什麼?將自然界萬物用五行進行歸類的依據是什麼?古人是用「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來研究的。由於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使生活在北半球的華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時,很容易觀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視運動和周年視運動。就周年視運動而論,當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時分指向東方時,地面上則是春季;指向南方時,則為夏季;指向西方時,則為秋季;指向北方時,則為冬季,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對應的來歷。東漢張仲景著《傷寒論·傷寒例》中,就有「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決病法」,記述了斗柄指向和四季、8個大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二十四氣以及七十二候的關係。可見以觀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來確定四季和節氣的方法,是由來已久而且也是很精確的,這在《傷寒論》中稱之為「斗歷」。 仰觀天文,斗柄指東;俯察地理,地面為春。在這個季節微風和煦,冰雪消融,種子生根、發芽,草木根須下伸、枝葉上層。蜷曲成團而冬眠的熊,在春風的呼喚下,爬出樹洞,伸伸腰肢,一派舒展之相;盤成圓盤而冬眠的蛇,被春風喚醒,伸展身體,慢慢爬出了山洞,開始了一年的新生活……從物候的觀察,到古人關於春季陽氣布陳、發散、發陳的論述,皆提示,在春季,是氣的展放、疏泄運動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因樹木的根須和枝條皆喜展放條達,故古人便將氣的展放、疏泄運動形式,以「木」來命名,因此「木」在五行中,並不是指具體的樹木或木材,而是代表自然界在春季的氣的展放疏泄運動。天有五行,人有五臟,在中醫學裡,稱肝和春氣相應,也就是說肝的生理特性和木氣的疏條展放之氣相應,臨床通過調肝舒肝,在上可以治療心肺疾病,在下可以通便、利尿,可以治療婦科疾病,都是利用了肝主疏泄展放的功能,但有的書上說肝主「升」,春氣主「升發」,這就值得商榷了。而肝主生,春氣主生髮、展放,則是《黃帝內經》的本義。 斗柄指南,地面為夏,氣候炎熱,草木在地下的根須長勢明顯減緩,而在地面上的枝葉則繁茂生長,動物更加活躍,自然界一派欣欣向榮、蒸蒸向上的景象。從物候觀察,到古人關於陽氣至夏洪盛、夏氣揚蕃秀之令、萬物蒸蒸向上、養長之道的論述,皆提示在夏季,是氣的上升運動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由於火性炎上,故以「火」字來命名。因此主升的是火氣,而不是木氣。木氣的運動一旦由「生」變成「升」,那就是木郁化火,鬱火上炎,那就是病態了。 斗柄指西,地面為秋,氣候涼爽乾燥,草木枝葉枯萎,根須末端乾枯,養分向主幹內收,向果實和種子內貯藏;冬眠的動物此時在體內積聚了大量脂肪,以致顯得臃腫肥胖,以便等待嚴冬到來,進入冬眠狀態後慢慢利用這些能量。從物候的觀察,到古人關於至秋要收斂神氣、養收之道、秋氣正收斂之令的論述,皆說明在秋季,是氣的內收、收斂運動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由於金屬密度大,象徵著收斂密集,故以「金」來命名。 斗柄指北,地面為冬,氣候嚴寒,萬物閉藏。種子深藏土中,生機潛閉,處於滯育狀態;冬眠的動物深居洞中,基礎代謝降至最低水平。從物候觀察到古人關於冬季地戶閉塞、陽氣伏藏、陽氣下沉、地氣下降、冬氣正養藏之令的論述,皆提示在冬季,是氣的下降、潛藏運動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由於水性就下,象徵著下降、潛藏,故以「水」來命名。 從春至夏,是由木氣的展放到火氣的上升,為氣的陽性運動;由秋到冬,是由金氣的內收到水氣的潛降,為氣的陰性運動。其間由陽轉陰,需經由夏秋之交的轉折過度,此時中醫稱之為「長夏」。在長夏,暑熱未去,陰雨連綿,氣候悶熱潮濕。此時草木枝端長勢減緩,已經開花結果,正在化育種子和果實;動物孕育胎兒,繁育後代,已不如春夏求偶交尾之活躍。由此推知,此時是平穩運動的氣控制或主導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動。也就是氣的展放和內收運動相均衡,上升與下降運動相均衡,保持了一種動態的穩定,而土性最為敦厚平穩,於是便用「土」字來命名。 其實由春季木氣的展放,轉為夏季火氣的上升;由秋季金氣的內收,轉為冬季水氣的潛降;由冬季水氣的潛降,轉為春季木氣的展放,都存在著平穩過渡的一段時間,於是《黃帝內經》就有了「土旺四季」的說法。所謂土旺四季,是指在四季的最後18天,都是平穩運動的土氣佔主導地位。 伴隨著天空的斗轉星移,伴隨著地面上春、夏、長夏、秋、冬季節的更替。大自然的氣機進行著展放、上升、平穩、內收、潛降這樣有序的運動和變化,古人分別用木、火、土、金、水來代表它們的運動特性,這就叫五行。當然季節更替的決定因素,乃和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球到太陽距離的周期性變化相關,並不取決於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斗柄指向只不過是觀察天象的參照物罷了,但卻是五行歸類的內容之一。 五行的生克 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從而保證了一年之中氣機變化的穩定狀態。只有這樣的穩定狀態,經過幾十億年的氤氳衍化,才化育了萬紫千紅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 五行之間,以季節為序,相資生、相養助、相促進,這叫五行的相生,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說的「比相生」。春季木氣的展放,為夏季火氣的上升創造了條件,叫木生火;秋季金氣的內收為冬季水氣的潛降提供了前提,叫金生水;火氣升至極點,必將停止上升而轉為穩定,叫火生土;長夏土氣的平穩,隨著秋季的到來,則將轉為金氣的內收,叫土生金;而冬季水氣潛降,生機閉藏,則為來年春季木氣的疏泄展放蓄積保存了能量,這就是水生木。 五行之間,以季節相間的次序相制約、相抑制、相克制,叫五行的相剋,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說的「間相勝」。如木氣的展放,抑制土氣的過度平穩,以防其壅實內收傾向過早出現,叫木克土;土氣的平穩,可制約水氣的過度潛降,叫土克水;水氣的潛降抑制著火氣的過度上升,叫水克火;火氣的上升,抑制著金氣的過度內收,以防其過早沉降,叫火克金;金氣的內收,制約著木氣的過度展放,叫金克木。 誠然對五行生剋的解釋,也有從五材之間的關係來論述的。如《素問·寶命全形論》說:「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又如《五行大義》說:「木生火者,本性溫暖,火伏其中,鑽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熱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等等。表面看來,很是機械,甚至十分牽強,但從《素問》所言「萬物盡然,不可勝竭」來看,應是以五材之間的關係來代言五行的生克規律。清代醫家黃元御在《四聖心源》里說得十分明白:「其相生相剋,皆以氣而不以質也,成質則不能生克矣。」黃氏所說的「氣」,就是指氣的運動,「質」則指具體的材料或物質。故黃氏進一步說:「相剋者,制其太過也。木性發散斂之以金氣,則木不過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氣,則火不過炎;土性濡濕,疏之以木氣,則土不過濕;金氣收斂,溫之以火氣,則金不過收;水性降潤,摻之以土氣,則水不過潤。皆氣化自然之妙也。」雖然在有些細節上和前面的解釋有所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皆是從氣的運動形式之間的養助、制約關係來認識五行生剋的本質。 五行之間,有相生則不至導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剋則不致造成某行的太過。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從而保證了一年之中氣機變化的穩定狀態。只有這樣的穩定狀態,經過幾十億年的氤氳衍化,才化育了萬紫千紅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於是植物有了生長化收藏的生命節律,動物有了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 《素問·天元紀大論》說:「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把五運也就是五行和陰陽並列起來,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傷寒卒病論集》說:「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儘管有人認為這段話可能是衍文,不一定是張仲景的原話,但肯定不是現代人的話,可見古人顯然沒有把五行當作地球上的5種具體材料、物質或元素,而把五行看成是化育和支配萬事萬物的氣的運動規律,甚至稱其為「五常」。 由於五行學說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其形成的過程中,出現不同的觀點,甚至在運用五行對自然界以及人體臟腑器官的分類上,出現不同的認識,這完全可能並且客觀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何況道家、丹家、兵家、儒家,根據各自學派之所需,對五行學說進行附會改造,這也都是歷史事實。但是,中醫學中的五行學說和陰陽學說一樣,原本是古代人類研究天地大自然氣的運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運動規律的古代自然科學學說。中醫學是依據自然規律和生命規律來預防和診治疾病的。
淺談附子、細辛在胃腸病中的應用
胃腑之病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兩個:
1 胃滯(就是胃的正常通降、排空、降濁功能出了問題,包括:A 濕濁的壅滯,表現為舌苔厚膩;B 胃氣的郁滯,表現為胃脹、噯氣、返流、泛酸;C 胃腑血瘀,表現為頑固性的胃痛)。
2 胃寒(表現為胃脘部的喜暖畏寒)。
針對舌苔厚膩,特別是偏於水滑的寒濕之證,我常在重用二陳湯的同時加入小量制附片、細辛,一方面利用其溫熱之性促進寒濕的溫化,一方面借其走竄之性加速厚膩舌苔的消退。
針對胃脘飽脹,於應證方中加制附片、細辛,借其走竄之性消除胃脘的壅滯之氣,達到快速消脹作用。
頑固性胃痛必有頑固性淤滯,我常用四合湯加元胡、莪術,化瘀止痛,但這還不夠,加入制附片、細辛,就像加入一個尖刀班,可以犀利的把瘀滯破散開,有利於後面的大隊活血葯迅速發揮作用;同時我再加入酒大黃,把這些瘀滯之物排出去,加入党參護一下脾氣。這樣,用藥覆蓋胃、腸、脾,有升有降,恢復中焦樞機的斡旋作用,而又以胃腑為重點目標,有主有次,效果不錯。
附子、細辛還可以增加胃腑陽氣,增加胃動力,從更高層面、更遠期效果恢復胃腑的正常生理狀態,因為,胃病的根本原因是「胃寒」。
二者還可以增加腸腑的溫熱性和動性,治療頑固性便秘,本病之所以頑固,是因為病人久用寒涼瀉下藥,便秘已經從開始的「熱秘」變成了「冷秘」,所以必須要給予腸管充足的陽氣,它才能「動」起來,大黃附子細辛湯是我常用的思路。
咽源性咳嗽治療心得臨床上遇到的咽源性咳嗽非常多見,主要表現為咽喉發癢,一癢即嗆咳難止,非常頑固,這種咳嗽用抗生素無效,單純止咳效果也難滿意,中醫認為是「風結咽竅」,治療我常用余國俊老師推薦的喉科六味湯加味:荊芥10防風10桔梗10甘草10蟬衣10薄荷10烏梅15白芍10五味子10麻黃6細辛6炒杏仁10。
效果很好,經得起重複,很多病人一副就可見效,一般7---10副即可痊癒,個別體虛之人我用玉屏風善後收功,以增強上呼吸道對風寒邪氣的抵抗力。
中醫認為,「風」有內外之別,外風宜疏散;內風宜收斂,喉科六味湯偏於疏散,我加入烏梅、白芍、五味子,酸斂平息內風,散收合力,全面治「風」,效果不錯。
肺氣的運動方式是「宣發」+「肅降」,所以,本方的結構合乎肺的生理特徵。另外,左路生髮,右路斂降,升降迴環,因此本方也符合一氣周流之道。
另外,有的病人同時兼見內里「三腑」的壅滯,影響肺氣的正常肅降,當合入通降右路之葯,以暢通道路,就是說,我們始終要把一氣周流的整體思維放在胸中。
認識生命之結構
2013年2月6日
中醫認為,生命活動的彰顯其實就是「精、氣、神」互相轉化的結果,「腎精」是機體所有生理活動的能量源泉、物質基礎,被坎陽氣化蒸騰後為機體提供能量和熱量,於是,在形體方面,從細胞到組織到器官到系統,一切都在有序工作;在心性層面,大腦皮層在能量的支持下,化現出情感、意識、思維、記憶、心念;兩者結合起來,共同構建出形神兼備,生機盎然,一個有「神」的生命體。從「精」到「氣」到「神」,這是一個左路的過程,一個耗散的過程。
夜晚睡眠或者閉目養神時,「神氣」內斂,歸根化「精」,這是一個右路的過程,一個復命的過程。
有耗散,有復命,這樣,生命才能可持續發展。
上面的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氣周流的過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生命沿著這個軌跡循環往複,無有終始,就像太陽東升西降、四季寒暑交替一樣。對於身邊的「道」,我們很少去思考過它們,甚至都沒有感知到它們的存在。道在身邊,道不遠人,卻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當我們清晰了生命的結構後,對中醫,我們就會有一種整體感,疾病的產生就是一氣周流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環節出了障礙,這是我們治療的切入點,醫生的工作不過就是讀懂人體,然後順勢而為。
那麼,對於病態中的一氣周流,我們的抓手在哪裡呢?引用一句祝味菊先生的話:「外無障礙(左路生髮的好);內無壅滯(右路通降的好);陰液充沛(腎精充足);陽用彰明(氣化有力);此可以自愈也!」
從烏梅丸談調肝心法
烏梅丸是厥陰病主方,是疏肝第一方,仔細解析它的組方結構有助於我們深刻認識本方,從而拓展它的使用範圍。
中醫認為,肝體陰用陽,肝體喜柔、喜潤;而其用則喜溫、喜疏、喜達。只有肝體柔潤才能生髮正常之肝用;只有肝用溫和條達,方能血藏陰充、肝體得柔。二者相互為用,以共
時隔一個多月
從來不反中醫,但是堅定反神話中醫並且以為中醫是簡單技能隨便學學就能上手的人。
這就跟朋友圈美容大神一樣的。本來開挖掘機的,跟著培訓班學幾天就敢給人開雙眼皮。
中醫的培養自古是師徒傳承,現代則結合了學院教育和後期類似師徒傳承的臨床教學。不是跟過幾個來路不明的培訓班就能出徒的。
西醫教育也是學院教育和臨床教學結合。
因為醫學不是一門技術,而是基於理論體系上的實踐技能總和。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不建議自學。作為愛好可以,學了就圖一樂,千萬別給人看病。內經傷寒確實很好……但對自學的人太難了些吧
我又要安利一下專門設計給入門的初學者的中醫漫畫啦,啊請不要打我~
你可以把內經傷寒當做高大上的大學教材,漫畫嘛,就是小學入學第一課
關於臟腑的作用,比如心:
心主要調控人的神志與血脈。
主神志:就像一個老領導,統帥著人的意識、情感、臟腑的生理活動等方方面面。如果心出現異常,常會令精神出問題。
主血脈:心可以將脾胃送來水谷化為血,並且有節律的推動血液流動。
還有脾的作用
脾有兩個主要作用
一個是運化水谷:吃到肚子的水谷先由胃、小腸、大腸吸收,然後運輸到脾。
脾將這些食物化為人體能使用的精微,在陽氣的推動下運給心、肺,再轉送到全身使用。
另一個是調節水液代謝:將身體里用完的廢水收集起來,運到膀胱。
這樣再結合教科書,或者別的書籍來看,就能更形象快速的記憶臟腑的大體作用了。
我主要是做一些中藥的介紹,這些臟腑功能是穿插在裡面的,等著專門整理出來。
舉個中藥的栗子……
我比較喜歡桂枝那期,就把桂枝的放上了吧
甘草的藥性是如何的:
世界上最好吃的中藥今日登場。
按照四氣五味的理論,甘味葯能補能和能緩,把這幾種作用體現得最淋漓盡致的就屬甘草了。
1.補益心脾
甘味葯入脾,所以甘草最顯而易見的作用就是補脾氣,但補脾力弱,一般作為人蔘、黃芪等葯的輔助。
甘草更專精於補心氣。
如果心氣虛,精神易表現出衰弱傾向,如睏倦、低落、哀傷、失眠、健忘等。
血脈方面,則出現心悸、血虛、搏動無力、心率失常的問題。
甘草補心氣,用大量的炙甘草,可以補心以治療因心氣不足導致的心悸、心律失常、精神異常等問題。
一般要大劑量(30克)炙甘草效果才好。
2.調和藥性
中藥並不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樣純天然無毒副,一些猛烈的藥物像麻黃、大黃,因其發汗、瀉下力過猛而易傷人,加點甘草可以緩和這些藥物的烈性。
一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葯,甘草也能減少刺激,保護腸胃。另外中藥味苦,放點甘甜的甘草,能好喝一點。
不過我的舌頭總是誠實地教育我,什麼叫杯水車薪~
3.緩急
人的內臟、肢體會因風寒侵襲、瘀血阻滯、血虛不榮等原因出現緊張、痙攣的現象,簡稱攣急。
可能大家不太容易體會,你可以回憶一下夏天出一身汗,回家立馬灌一碗冰水,那酸爽的腹痛,就是胃腸因突然地寒冷刺激,引起了胃腸痙攣。
甘草可以緩解這種攣急的問題,不過緩解只是一時,不能代替治療,要根據病因針對治療才行。
4.甘草的特異功能
甘草還有著其他甘味葯所不具有的特異功能。
1.鎮咳:甘草能夠鎮咳是一個很奇異的功效,寫到這裡時,感覺很難用中醫理論解釋甘草為什麼能鎮咳。
後來查了很久才發現,甘草含有的一些成分,能覆蓋保護呼吸道粘膜,減小刺激,從而起到鎮咳、祛痰作用。
原來是用物理手段,汗。
所以以前吃的復方甘草片,含服讓藥物慢慢化入喉中,能令效果最佳。但裡面還有阿片粉、樟腦等止咳藥,不宜久服哦。
2.解毒:最知名的特異功能,《千金方》中記:「解百葯毒,如湯沃雪」。
當然,大家要明白這只是一種修辭,世界上或許還沒解毒這麼誇張的葯。
解熱毒:熱邪積聚而令人生瘡癰,可以用生甘草配蒲公英、雙花等清熱解毒。
解藥毒:像烏頭、附子、雷公藤等一些猛烈藥物,配甘草可減輕毒性。
甚至還有用甘草配伍大黃等葯治療毒蕈、農藥中毒的案例,不過這多是數十年前醫療衛生條件極差時的報道,現在來看意義不大了,頂多能給農藥中毒的豬、牛用用。
中毒時,120才是最好的解毒藥。
5.甘草的禁忌
甘草性壅滯,所以痰濕壅盛時不宜使用。
大量久服甘草會令人頭面浮腫,因甘草有類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日本研究認為久服不宜每日超過5克。
另外,甘草雖解毒,但「十八反」中記載,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卻有害。
最後~如果喜歡請加我們的公眾號:蘇葉貓
每周末定期更新中
在公眾號里直接輸藥名就能彈出以前的內容了,
現在已經做出來的有麻黃、桂枝、黃芪、白朮、甘草,更多內容龜速製作中~
最後補充一下
想成為真正的大醫,博覽諸家也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根據我的經驗,跟一個可靠的老師(不好找),我就很幸運,從一個學渣慢慢成長起來。
自己試著多上臨床直接面對病人,比只看書效率高N倍。以前找機會去給人義診,突然發現以前學到的完全不夠用……立馬獲得發憤圖強buff,學習效率飆升~
如果只是感興趣,隨便涉獵一些那沒什麼問題,要是想成一個好中醫……會很難哦,需要很久的積累才可以。
如果完全不了解中醫的話,開始從本科教材《中醫基礎理論》入手,先大體了解中醫的基本知識。
然後再看《中醫診斷學》了解中醫診斷的基本方法。
再看《中藥學》與《方劑學》,了解常見中藥與方劑的使用方法。
對針灸感興趣的可學習《針灸學》。
然後——去臨床——找一名中醫醫生帶你,在臨床中反覆體會自己所學,培養中醫臨床思路。
再然後,結合自己興趣,選擇中醫經典,繼續深入學習。
《傷寒雜病論》是非常重要的中醫著作,其中的診斷與用藥思路非常好,對提高臨床水平有極大幫助,我接觸到很多好的中醫大夫《傷寒雜病論》都學的很好。
中醫經典是好,可一上來就讀經典,呃,你看的下去么?你確信真能明白裡面講的是什麼么?
本科教材是非常好的入門資料,第五版是比較好的。
中醫入門很難,很多人找不到門道,更有甚者,作為中醫者,也有究其一生不得其門而入者,這是大家進入中醫之門最大的困難,也給中醫的推廣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中醫理論來自於遠古時期,文字記錄形成理論文章是在漢朝,年代久遠,文字的原始意義在今天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是障礙之一。另一個障礙就是對文中意思的理解。文字是作者本意的一個載體,就好比一個渡船,能夠載你到河對岸,至於到了對岸你能看到什麼,就不是文字這個載體的事情了,所以說,學習中醫靠悟性。祖宗留下法,惜無傳法人,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立志學醫者需要逐步提高自己的古文知識,就是說文解字的學習。這是進入中醫殿堂的渡船。這一步十分枯燥,但沒有這個渡船你是到不了對岸的,僅僅是愛好中醫,這就另當別論。想從事中醫這一行,必須有這一步,必須看懂古文。
下一個難關就是你渡過河以後,能夠看到什麼了,這個是強求不得的。我這裡給各位舉個例子,道家莊是如何學會治療陽痿早泄的,這個問題騙人的太多了,不僅僅是江湖騙子,正規醫院也有很多醫生用的葯和江湖騙子一樣,當時道家莊學習的時候,是怎麼破解這個難題的呢?歷代中醫大師都有留下自己的治療總結和方劑,這些方劑包括理論都很詳細,不管是江湖中醫還是醫院的中醫,大家所學的理論,方劑都一樣。因為現在幾乎所有的書都很容易找到,那麼,這些方劑只要你分析對患者的身體,一般也能收到一些效果,只要醫者不是急功近利的滿足患者的要求,一般經過身體恢復,效果都看得到,失敗的情況是,現代人太過於急功近利的結果,太過於急於看到效果,身體沒有恢復,就想醫好陽痿早泄,這無疑於竭澤而漁。而患者都是抱著迫切的心態,越快越好,不良之醫者投其所好,這是大部分治療失敗的原因。而按照中醫恢復身體後,再使用這些方劑,一般都會見效。那麼,這裡有提出另外一個問題,不見效怎麼辦?
這就牽涉到了生殖系統的理論基礎,創立這些方劑的大師們,心裡在想什麼?這就是前面講的到了河對岸後,你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東西?
這個問題的解決,道家莊的經歷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就是在看了JT講的莊子,然後看南懷瑾大師講的莊子,從中醫的視野和文學的視野來理解莊子,這個差別是極大的,而這個反差恰恰幫助自己更好的接近了莊子的內心世界,也就是理解到了莊子寫這些文章的時候在想什麼?而由莊子的理論,再去看儒家的理論的時候,剛好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儒家的一些理論來源的基本內容是什麼,就是在看南懷瑾大師講大學的第一段文字,突然想通了生殖系統的理論是什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裡所講的定,道家莊的理解在腎,靜在心,安在肝,慮在脾, 心神魂魄統一協調,才會有得,中國文化所講的是做人的道理,那麼,講究的是身 心的和諧統一,由此道家莊突然想到了,素女經講的男三至女五至的問題。男三至講的就是心,肝,腎氣。那麼,生殖系統的理論來源是不是內臟氣機的運轉的問題呢?好,在回頭翻查歷代大師的方劑,一下子看明白了,所有方劑都是在調整心肝腎的氣機運轉問題(男性問題)。頃刻間十分激動,很多問題豁然開朗,那麼黃帝內經講的古時真人提挈天地,把握陰陽,這裡的陰陽怎麼把握?是不是心和肝的溝通呢?也就是神魂的溝通呢?還有,再去對比傷寒論的方劑,傷寒論的方劑是以湯液經方為基礎的,湯液經方部分方劑在輔行訣裡面有記載。那麼,仲景對湯液經方的理解,和伊尹對湯液經方的理解,有什麼不同呢?輔行訣裡面有幾個表格,其用藥思路就是陰陽五行理論,這些理論的後一步破解,將揭開部分神農本草經的文字密碼。也就是說有可能通過對神農本草經的破解,來溝通遠古時期古人在定義這些葯的時候是怎麼想的,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唯一沒有中斷的人類文明,並且,是唯一使用象形文字一脈相承的文明系統,也就是說,中華文明給人類留下來唯一一份可以了解遠古人類思想的珍貴檔案,這是全球獨一份。人,是萬物之靈,在人還是動物時期,人所具備的動物本能是能夠和天地溝通的,這個是毋庸置疑的,就好比大地震來臨的時候,動物都能提前感知,萬物之靈的人對自然的接收信號的能力絕對不比動物差。再舉一個例子,老虎受傷的時候,知道吃那種草可以療傷,那麼,動物時期的人類,靠著動物的本能,對天地間的密碼了解多少呢?行文到這裡,大家該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對,就是易經,這個中華文化的源頭,一定記錄了天地間的一些密碼!還有,尚書,黃帝內經 ,神農本草,有些書丟失了。而留存下來的一定記錄了上古人類對自然密碼破解的一些東西。。。。。
人之性和自然之性是相通的,大自然孕育萬物,人之生殖能力也是大自然孕育萬物的一種,當理解了自然之性,人之性就容易理解,無論是生殖系統還是身體其它系統,都有整體關聯性,男性問題和心肝腎的機能關聯,當心肝腎機能恢復正常後,生殖系統就會恢復機能.
我的理解,醫術這個事情,是要想明白藥物的性,這個葯到底吸收了什麼天地之偏性,如何用來糾正人體之偏性,完全了解了人體的性和藥物的性,醫術就沒有問題了。現代人已經失去了古人對天地的敏感性,只能靠燙古人的剩飯,這個剩飯能不能燙的好,就看學習者的本事了,中醫之入門,就看你能不能過這一關,這一關過了,天地自寬。
古人之學問,在於使一個人明白天地之間的道理,讓人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現代之人不然,學校之教育,什麼都教,就是不教怎麼做人!!!!!學醫之道,先學做人,醫者,意也,意偏了,醫也偏了。
一..雜書勿看,先以黃元御醫書十一種搭個骨架.先背頌四聖心源,再背頌長沙葯解,小病就可以上手了,先宗一家之言,以一龍治水,則天下無旱.為什麼最先僅讀黃元御,因為在仲景的後視鏡內,只有黃元御一人.
自我心得:黃元御的樞機框架雖非獨創,但闡發之詳盡實可謂第一人,得之以閱內經則功倍.而其解脈也頗有功底,於脈法不得其門之人可一閱.
二..鄭壽全的不朽功勛在於已悟到一元盈縮及一點元陽真種子,這是除黃元御外,建安以後無人可及的.但初學撫得龍泉.湛盧,易一頭扎進四逆湯中.[原文第六條,此列於次]
自我心得:四聖心源即閱,則框架已具.即可借鄭氏之力明悟於陽.金針所擔憂入此難出者,在其知陽易而知陰難也,且看下條.
三..既借鄭氏而知陽,乃可閱溫病學說,借葉氏之力以知陰.知陽不易知陰更難,至於何以於陽中求陰,陰中求陽則全賴個人感悟.若能明悟,則可入中醫之看山又是山之境界,自此便可覺悟陰陽實乃一體之說.
四..再對傷寒懸解.金匱懸解下手,拿出考研衝刺的猛勁來.要爛熟於口,慢慢消化,並將四聖心源融會進去,建一個穩固的根據地,誰都打不進來.
自我心得:傷寒金匱後人諸多闡述,推薦以胡希恕的講解入手,先借胡老之力搭一個框架,後期以此反觀諸家則上下立判.
五..再讀素問.難經.靈樞,反觀經典,奠一個深而寬廣.厚的基礎,這樣就可起萬丈高樓.
自我心得:黃帝內經實為萬法歸宗之經典,可閱王洪圖之講解,先閱一遍,且存半信半疑之心,及後每有疑惑及心得常可反觀.此書宜案頭常放,時閱時新.
六..道德經僅五千文,來回多耙幾次,將歷代老解都看看.去名相,去二元對立,建立象的概念,執大象,天下往.學會守靜.觀復,建立一氣流行觀念.則龐雜的中醫頓時有序簡單起來.
自我心得:習中醫者不可無哲學基礎,以道德經為宗,多覽道家經典,道醫本自同源,相互鑒攬可有觸類旁通之效,此即詩外之境.
七..易學.拙文先天橫圖稍有,點滴心得,可拿來作墊腳石.玩味八個基本卦象,用一元盈縮,一氣流行串起來,則中醫生理..[載營魄抱一]可全部顯現.
自我心得:易余宜有覽,除陰陽之無限可分無其它醫學心得,此處且存疑.
八..其它醫書,但觀其方.論壇理法方論中病情辯析.
自我心得:既之此處,便可達」飛花摘葉皆可傷人」之境, 取中醫諸流派之長以用之,如子和之攻下,介賓之溫補,溫病派之養陰,是所謂」執大道天下往」術不拘而萬法皆可用,大善.
此文在醫醫金針原文上,順序有所改動,章節有所添加,重點突出陽和陰的認識。
無虞_新浪博客
我也是自學的,傷寒論啊皇帝內經啊都讀了些,推薦你去看白話版的好理解點(其實個人覺得還是很難)。另外微信上有個中醫漫畫也還不錯,跟著學到了現在,蠻好理解的,最新的這篇貼給你一起學習下~
http://weixin.qq.com/r/mzttdYjEGdVmrcwW926J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一 正心誠意
二 通讀經典,《內》《難》《傷寒》《易》
三 慎思臨症
四 師法天地
五 反求諸己
================================================
首先:建議中醫學生多看書,不要寄希望於老師。
其次:中醫經典(古籍)是重中之重,是學習的核心!向日本學習,走經方路線。必看的書是《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難經》。當代所謂暢銷書大多是垃圾,耽誤寶貴的時間。
再次:千萬不要走彎路,不要聽信江湖騙子。
最後:堅信中醫是科學的,不要迷失於《易經》、運氣學說等等。
眾所周知,中國的傳統醫學,即中醫學目前處在一個無比尷尬的地位。在西醫學佔據主導的形勢下,中醫學發展阻力很大,甚至復興也有困難。大學的中醫學院教育出了很多嚴重問題,民間更是存在中醫培訓亂象。開辦中醫培訓班的人魚龍混雜,其中有高手,更有江湖騙子。
我轉了倪海廈的文章,但是並不完全同意他的所有觀點。傷寒溫病本是一統,不應派系林立。
=================================================
給中醫學生的一封信
作者:倪海廈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7589 更新時間:2008-1-30
http://www.hantang.org.cn/CTM/RJBL/200801/1536.htm
親愛的中醫系學生大家好:
我知道你們都是因為想當一位濟世救人的醫師,所以才千辛萬苦地考進中醫學院。你們的心意我很了解,也就因為如此,我必須告訴你們一些實情讓你們多了解一些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你無論就讀於台灣的中醫學院,或是大陸的中醫學院,都一樣。你們的教授都是屬於溫病派,他們是一群無法治病的中醫,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他們教你們的都是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觀念。當然也因為是這樣教,所以西醫醫院都很歡迎這些只會巴結奉承的中醫教授來西醫院做中醫教學。這造成了(某家醫院)表面上、名義上是中西合璧的醫院,實際上卻是以西醫為主的醫院。由於這些溫病派教授們的中醫能力很有限,他們雖然是中醫,但是卻不了解真正的中醫可以替病人做多少。於是,你們的教授就每天都在盡全力地誤人子弟之中而不自知,你們就成為一群被誤導入歧途的中醫學生而不自知,甚至於有許多已經開業多年的中醫師,在自己的診所之中治不好病,在看到經方家的中醫可以治病的時候還不相信,這些中醫不自知自己過去學到的是錯誤的中醫學!這些許多的不自知通通加在一起,於是(中醫們)就通通都不自知。當然民眾就被這些中醫誤導到對中醫的不信任上。這些現在就正在發生在你身邊,可能連你也不自知,以為中醫就是這樣了。中醫師不是只要跟到老中醫學,就是好的,而是只有學到「對的中醫學」,將來才能成為好的中醫師。如何知道你的中醫教授是優秀的呢?
我舉例來說,用些Common Sense來說明就足夠了。醫師是否要能治好病,才是好醫師呢? 你去問你的教授,
他們可曾治好過哪些病呢?
他們可曾帶著你,從臨床實際病案之中,治好一個病給你看到呢?
治病的速度有多快呢?
對於病情的分析,是否使用中醫理論來解釋呢?
對於病因是否都瞭然於胸呢?
在治療之後,對於病情的變化是否都可以預知呢?
只利用望聞問切這四診心法,是否都能很精準的做出正確的診斷呢?
診斷的精準與預後是否是一致呢?
診斷後所開立的處方是否有療效呢? 有多少療效呢?
這些都可以用來判定你是否跟對教授,是否學到真正的中醫學了,同學們必須抱持這種學習態度。如此,不良的教授就會被淘汰,優質的教授才會出現。
如果你的教授在看診的時候,都是以西醫的診斷為基礎,滿口的西醫檢驗名詞,滿口都是西藥好,請問你,你到底是在學中醫呢? 還是學西醫呢? 結果你在畢業之後,拿的是中醫師執照,可是你不可以開西藥,只能開中藥,請問你是什麼醫師?而現在滿街都是這些中醫在治病,大家認為中醫能依賴這些人來發揚嗎? 最惡質的中醫師是連自己本身能替病人做多少都不知道,連自己學到錯誤的醫學知識也不知道,大家想想這些中醫師能造福病人嗎? 能將中醫學發揚光大嗎?
還有在使用針灸的時候也可以看出你們的臨床指導教授有多差勁。如果有一位腰痛的病人來診,你們只會看到指導教授在病人的屁股上扎滿針,病人像只刺蝟一般地躺在病床上,在針取下來之後,病人腰痛還是一樣痛,然後連續治療幾個月,腰痛依然故我,毫無改變,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針灸技術!我給病人使用針灸的時候,卻是在針下之後,病人腰痛立刻消失,這種瞬間恢復的效果才是真正的針灸技術,而我選用的穴位卻不在痛點上,都是在遠處,病人連衣服都不需要脫,就可以將腰痛去除,而且效果持久,這就是所謂的立竿見影了。然而這種技術只需要中醫的初級程度就可以做到,也就是在跟我學針灸一個月之內就可以做到了,有何之難?而你們的教授呢? 他們是絕對無法辦到的,針灸本來就該有如此的效果,只是現在的老師絕大多數卻做不到,原因無他,因為他們錯了。在醫學上只有對與錯之分,無中西醫學之分,能解決問題的就是好醫學,專門製造問題的就是壞醫學。西醫學至今都在製造更多的問題而不自知,我卻每天都在幫病人解決問題之中。你們覺得是專門製造問題的醫學偉大,還是專門解決問題的醫學偉大呢?
我再舉一例給你們聽,在美國有一位化學系教授因為攝護腺肥大問題,於是西醫開給他Flomax,之後他得到血癌,而西醫要使用化學治療,由於他本身是學化學的,深知這化療的毒性,因此他轉而找我用中藥來治療,我告訴他,他的血癌是因為服用Flomax造成的病,由於西醫學至今仍然不知血癌的起因為何? 所以不知道是因為Flomax造成的,中醫認為男人的精子殘渣,正常時會順著任脈向上走到下巴處,成為鬍鬚長出來,因此男人也有月經,正確說法應該說是男人有日經,這個系統是由心臟在主導,一旦心臟受損,精子的殘渣無法直達下巴位,於是順著任脈走到巨闕穴後,就反逆進入督脈第六椎,當督脈得到這不該得到的營養殘渣之後,於是白血球就會上升,這就是你得到血癌的原因,就是因為吃到Flomax,才會發生。西醫學因為不知道血癌的成因,於是研發出來的藥物就會致癌。他們由於無知,連會製造出血癌來,自己都不知道,也無法解決。如果此時再使用化療來壓制、殺死過多的白血球,從而讓病人的抵抗力更差,再加上病人還是繼續吃Flomax,不斷地持續地在使血癌嚴重化,如此一邊在壓制,一邊又在製造,那麼這種矛盾的學術研究,從頭到尾就是在製造問題,根本就在害死無辜的百姓,但是居然還會被採信,這就是西藥廠乾的壞事,於是相信西醫學的人就提早死翹翹!在如此惡性循環之下,西藥廠可以一邊賺錢,一邊殺死人,病人在死之前還得謝謝西藥廠製作的新葯。如果將這案例簡單的說,就是任何西藥廠製作出來給有攝護腺肥大問題的病人吃的西藥,就是製造出老年人會得到血癌的真兇,這樣說大家了解嗎?
我在接手治療這位病人的時候,
第一步就是要求病人立刻停止再吃西藥,
第二步就是使用針灸來將他的小便不順問題先解決,病人在下針之後,小便就可以正常排出,
第三步利用中藥將病人心臟功能恢復,於是病人體力大增,睡眠好轉,手腳溫軟,當病人的第六椎壓痛點消失,每天早上都需要刮鬍須的時候,就可以宣布病人正常了。
這位病人也在我治療之後,又過了一個月左右,恢復正常了,這才是真正中醫可以做到的程度。同學們想想,指導你們臨床實習的指導教授也是這樣教你們嗎?如果是這樣教的,我最開心,因為這表示我可以放下這傳承的責任了,如果不是這樣教你們的,請問你們,我可以退休嗎?中醫的光大,是應該靠你們現在中醫學院中的老師們?還是要靠我呢?而這個案例只是我診所中無數案例中的一例而已。
我目前即將繼續挑選一批真正有實力的中西醫師,來佛州見習經方的傳承,這些有志之士在未來將正式與大家見面,我將保證他們的經方實力非常強,可以做到中醫學的極限,至於什麼是中醫學的極限呢?我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明給同學們聽,就是當你使用針灸的時候,病痛立竿見影地消失;在使用中藥的時候,病人在喝完第一碗湯藥的時候,就知道已經恢復許多了。請問大家難道還有比這種醫術更高明的醫術嗎?除非有醫師可以做到不幫病人下針,也不開藥給病人,就可以讓病人恢復正常,這才可以贏過經方家,可是這可能嗎?
我現在正在趕工撰寫地紀之中,當機緣來臨的時候,我很願意到各大專院校做些經方學術研討之類的工作。我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將正統中醫學傳承給下一代,讓各位學生們不必再耗費時間去學習錯誤的溫病派中醫學與西醫學。這本來就是二種錯誤的醫學,現在又被人混合在一起,讓你們更茫然,不知該遵循什麼標準。更慘的是現在有許多開業中的中醫師,還不知道自己錯了,仍然在標榜西醫學,否定中醫學,大家試想,一位開業的中醫師卻在否定中醫藥,這種愚昧的中醫師還不在少數,我時常說一句話,真正打擊中醫學的是中國人,而不是老外。同學們在看到這裡之後,應該了解到你們的處境有多艱難了。在你們現有的教學環境之下,我保證,中醫學校是絕對無法訓練出優質的中醫師的,你們在畢業之後就是一位連一個病都無法治好的庸醫了。這不是你們的錯,不怪你們,而是因為你們的師資有問題。我為了民眾的健康著想,必須說實話,這樣對同學的將來才真正有幫助,希望大家能體諒我的諄諄告白。
最後祝各大中醫學院的同學們,新年愉快,未來都是國之棟樑。
美國漢唐中醫 倪海廈 謹記於01/25/2008
學中醫固然要從經典下手,但是一開始就啃經典,真的能堅持下去嗎?
我也是中醫愛好者,學藝不精,但目前可以一邊學,一邊用,利用掌握的一些中醫知識 解決自己的小毛病,算是給自己增加了繼續走下去的信心吧~
下面是我的學習歷程:
第一本啟蒙書《求醫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當初買這本書的時候沒想過自己會拜在中醫門下,我只是因為當時的自己有鼻炎,腸胃不好,皮膚也不太好,還想減肥,頸椎也有問題,等等吧,所以去書店隨意轉悠想找一些健康醫療之類的書,希望能從書中找到答案(沒想著要去醫院,就想著一分錢不花還能有效地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本書正合我胃口,提供的內容都是我想看的答案,因為他不會跟你介紹這個吃了補什麼,那個吃了如何如何好,這樣燉個湯補氣血,那樣吃個雞補腦子。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經絡養生,文筆樸實,內容深入淺出;書中介紹的按摩、刮痧等方法,做了就會有顯而易見的效果,不做一切照舊。
之後的許多書,大部分都是田原訪民間中醫系列,比如《中醫正能量》、《生活處處有中醫》、《祛濕一身輕》、《子宮好女人才好》等,這些書讓我從其他角度去理解中醫,從整體上來理解人體運行機制。越來越覺得應該多多地關注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的身體,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順應大自然的運行規律。
現在,開始啃《黃帝內經》,雖然還是一知半解,但是跟三年前剛買來時相比,還是好很多了。
然後是《四聖心源》,一本一本的來吧~
自學中醫的大多是自己身體不大好或者家人有身體不大好而且對西醫已經絕望。
其實,學習中醫,要系統的學習各種典籍是在是一件枯燥而痛苦是事情,我們不妨從實用主義角度出發,先從自己或家人身上的小毛病入手,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有目的的看書,找答案。當你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把你自己或家人治好之後,你學醫就已經成功一大半!目前票數最高的那位,誒,,,,實名反對吧還是,黃帝內經估計你是看不懂,你古文學得再好,沒有一點中醫思維基礎,看黃帝內經根本不沾邊,想系統的學,按如下順序: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內經選讀,傷寒論選讀,溫病想看了再看,中藥藥理推薦看一下,作為保險杠,學針灸的時候建議有良好的解剖學基礎,否則別亂來~
我是學西醫的,大學以來自學的中醫,沒有拜過師,都是自己摸索的,我的經驗是黃帝內經太難懂了,一個五運六氣沒幾個真的懂,所以還是建議從傷寒論入手吧,劉渡舟、郝萬山講的傷寒都看過,但是還是覺得胡希恕講的最好,所以推薦直接看胡的。
有句話叫做不知易不足以為大醫,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張仲景在傷寒序中也提到要精究方術,留神醫藥,方術很重要,說白了還是易經命理之類的東西。如果真的有志做個大醫,還是要學易經命理的。我個人是先學傷寒再接觸的八字,覺得八字對我醫術幫助不小。到底先學傷寒還是先學命理,你自己斟酌吧,我就是說說我的經歷,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找個真正的中醫,跟他學。推薦看的書中醫四大經典 《傷寒論》,《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金匱要略》,一些入門的書劉力紅《思考中醫》,郝萬山《傷寒論講義》以及視頻。
推薦閱讀:
※針灸能否用現代醫學解釋不了的方法使人得病?
※老婆不相信正規醫院,想回鄉下找赤腳醫生怎麼說服她?
※有沒有那麼一個中醫的特殊優勢,使得中醫永遠不會滅亡?
※如何看待美國奧運選手熱衷拔火罐?
※如何看待吉林女子吃醫生自製藥丸後中毒身亡,檢方決定暫不起訴醫生過失致人死亡?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