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筆畫順序的來源是什麼?

想我們講究的筆畫順序是出自什麼 是造字的時候定的 還是由古至今來的寫字習慣?


謝邀。

其實這個問題相當複雜,詳細的解析我投稿到中鋼了,這裡略帶講一些。

很多朋友,尤其是年輕的朋友,習慣性認為我們現在的筆畫順序是從古至今延續下來,基本沒有什麼改變的。但其實,事實上和古人的筆順已經差別比較大了。

我們大陸距今時間最近的筆順規範是在1997年4月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其中對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火」、「方」、「乃」等筆順進行修訂。而之前這些筆順都是千奇百怪的,甚至語文課本中的筆順都很混亂,比如我小時候學的「火」,筆順是左點,撇,捺,右點。

這次的筆順規範儘管相對以前要合理的多,但是並不是沒有問題的,比如「乃」的筆順就不太合理。當然,和古人筆順不同有很多原因,其中利於教學推廣,以及便於橫寫最為主要。畢竟要解釋左右、戌戍為何不同實在太難為小學老師了。

大陸的筆順統一,並不意味著一國兩制的香港、台灣筆順統一,更不意味著日本的筆順統一。其中香港和大陸最為接近,台灣有個別字不同,比如升、成、必,日本和大陸的筆順差別最大,常用字和大陸存在差別的大概佔10%左右。日本由於國土較小,崇古意識較強,這部分的筆順差異,可能是唐朝延續下來的。這與後面考證到的元代、明代、清代筆順規則可以相互印證。

另外一個流傳最廣的誤解是楷書的筆順規則和行書不一樣,實際上古代楷書和行書筆順是一樣的。古人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的難度遠比今人要小。決定古人筆順的主要因素是字源,即篆書、隸書寫法,以及《說文解字》的影響。

比如左右兩字,在今天統一成先橫後撇,而古人兩字楷書筆順是不同的,一個先橫後撇,另一個是先撇後橫,與行書一致,這與篆書的字源是有很大關係的。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戌戍」,在明代以前兩個字的筆順是區分開的,「戍」的筆順是先寫「人」,然後寫「戈」,《說文》戍指「守邊也,從人持戈」,戌指「滅也,從戊含一」,所以明代寫戌又是先戊後一。清代兩個字的筆順開始統一,不那麼講究,但是清代和今天又截然不同。更有意思的是同樣是橫和撇的組合,「戌戍」不同,「成」是一種,「皮」又是另一種,「皮」的筆順在明清時候是最後寫撇。豎折方面,「區」、「匹」、「臣」三個字也相互不同。

最後一個影響筆順書寫規範的是章法。今天我們大部分人還是橫寫,所以「先左後右」的規範佔主導地位,而古人是從上向下的豎寫,所以「先上後下」、「先中間後兩邊」更為重要。比如「川」、「州」、「坐」等等,清代以前都是先寫中豎,然後寫兩邊,這樣有利於重心對正。

最後笑一下田蘊章,365集里寫「馬」的時候,筆順和他自己一位朋友的不同,沒有考證到為何朋友這麼寫,所以他認為自己筆順是正確的。事實上根據古代書法論著的筆順規則,田的才是有誤的。


沒有定法的,關鍵是順手,好看。


推薦閱讀:

為什麼篆書後期中「月」和「肉」字幾乎一樣?是因為寫錯弄混了嗎?
漢字相比拼音文字有什麼優勢 ?
「奔」字上面是聲旁「夲(本)」嗎?
太陽東升西落,為什麼「曬」字從「日」從「西」?
漢字的筆順從古至今都固定嗎?

TAG:書法 | 漢字 | 筆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