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叫「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而不是「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
必須要嚴格說明下,這個紀念館的全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很長的一段,題主自己說的全稱也是錯的,不全。在任何正式場合中,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名稱也一定是這個。
需要說明的是,現當前對紀念館的稱呼,不少人都是稱之為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樣的稱呼,確實讓很多人不舒服,就如題主所述,我們紀念的是遇難同胞,而不是大屠殺。但是這樣的稱呼,卻更容易讓我們警醒。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這個稱呼的出現,同我們不同維度看待這件慘案有一定的關係。第一個層次是廣大的愛國人士對遇難同胞的緬懷,第二個層次是所有中國人對這次屠殺暴行的追思與反思,第三個層次則是學術意義上對南京大屠殺事件的研究。三個不同層次,使得我們對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這兩個概念逐步混同,其實他們自身也有一定的聯繫。
所以,現當前很多人在討論這一事件的時候,更傾向於用南京大屠殺來代替其他所有與之相關的概念,比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很多場合之下,也會被簡稱為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筆者倒是認為,即使很多簡稱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愛國人士,他們也知道,如果我去紀念館,我是去紀念南京大屠殺中的遇難同胞,而不是這個事件。
今天是2017年12月13日,就在八十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製造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把當時國民政府的首都變成人間煉獄,無論是放下武器的軍人還是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都成了日軍的宰殺羔羊,孕婦老人嬰兒都不放過,甚至進行殺人比賽,把眾多百姓集中起來集體屠殺。不僅如此日軍還大肆姦淫,無惡不作,禽獸不如,其暴行令人髮指。
遇難是指因為各種災難而導致死亡。 比如車禍、飛機失事、地震、海嘯、賽場擁擠踩踏等原因產生的死亡,遇難這個詞是中性詞。屠殺也有多種詞義,但通常是指戰爭中進行的血腥、野蠻地大批殘殺,是故意對多人的一種大量殺戮行為,一般與戰爭暴行相關聯,它不是針對有戰鬥力或反抗能力人員的行為,是對戰俘或平民進行的有預謀的大量殺戮,它是貶義詞。
通過以上對屠殺和遇難兩個詞的分析釋義和八十年前日軍慘絕人寰的暴行,可以知道,「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和「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這兩個名稱看似一詞之差,但是意義卻有天壤之別,根本原因就是「遇難」一次完全掩蓋了日軍的滔天罪行,是絕對不適當的,必須用「屠殺」才客觀準確。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八十年前,日軍暴行。
踐我華夏,侵我南京。
慘絕人寰,泯滅人性。
哀我同胞,橫遭屠戮。
江河悲泣,凄風嘶鳴。
國之殤痛,痛極無聲。
事雖遠去,仍應警醒。
歷史銘記,莫忘英靈。
自立自強,不受欺凌。
薪火正義,代代傳承。
丁酉冬月,南京大屠殺80周年記之。安書楷
南京大屠殺是二戰時期三大暴行之一,也是日本殘忍至極血腥屠殺的代表。
無論是日內瓦條約還是歷史,很少會出現像日本這樣的侵略者,不僅要佔領土地還要屠殺民眾。日軍在南京的暴行,不僅僅是對戰俘,還有平民,甚至老弱病殘,一概不放過。
而且這種行為不是日軍個別行為,而是由日本高層下令的集體行為,無論是松井石根還是谷壽夫,都是戰犯,不過,當時日本天皇也是縱容和默許的。
不止是南京,甲午戰爭的旅順大屠殺,北伐戰爭的濟南事件,918之後的東北,七七事變後的華北,日軍都是軍國主義的狂熱,不止是日軍,還有日本民眾,都是戰爭的幫凶。
1945年美國向日本投下原子彈,廣島長崎被炸,如今日本每年都紀念,卻對南京大屠殺和其他戰爭罪行忽略不計,正如美國當時向廣島投放原子彈的軍官所說:原子彈下無冤魂。
如今,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也是讓世人永記日本的罪行,永世不忘。
目前,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他們的名字和肖像,就是歷史的鐵證。有些人忘了,我們不能忘!每一個中國人都應永遠銘記!
讓白骨可以入睡
讓冤魂能夠安眠
把屠刀化鑄警鐘
把逝名刻作史鑒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是為了紀念在二戰中被日本法西斯屠殺的30萬和平居民,著重點是大屠殺,而不是其他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取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就是要和平時期的國人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勿忘國恥,牢記慘痛教訓,努力奮發,振興中華。只有國家強大,才能有和平安定的環境。
遇難和大屠殺完全是兩個概念
遇難,我們可以在飛機失事是用,可以在地震中用,絕對不可以在南京大屠殺用
屠殺,是一種罪行,滅絕人性的罪行。
如果用遇難,絕對無法表達日本滅絕人性的屠殺罪行
從這點你就可以看出了。不夠勁爆,看下圖
更加凸顯當年侵華日軍的殘暴惡行
推薦閱讀:
※本周末要參加南京馬拉松,是第一個馬拉松所以沒什麼經驗,對南京也不太熟,請問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別注意的?
※有哪些讓你覺得驚艷的南京美食?
※南京有哪些神奇的習俗?
※南京有什麼適合情侶吃飯的地方?
※南京有哪些都市傳說(urban leg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