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在商朝時熱心人間事務,為什麼到周朝卻變得相對冷漠了?
我的主業是讀《史記》,就《史記》記載的歷史素材,進行邏輯分析,挖掘歷史背後的故事,為讀者提供一個新的歷史視角,希望能夠對現代的生活、事業有所借鑒。
1、《史記》從黃帝開始記載,從黃帝到堯帝時代,都有帝王主導祭祀鬼神的行為,但歷史都是帝王家的歷史,無可厚非。
2、《史記·五帝本紀》有明確記載舜時代國家機構及相應的官員,整理如下圖。
伯夷被任命為秩宗,主管祭祀。把神治政權納入世俗政權的管理體系。
3、大禹治水,以及上古的傳說故事,如精衛填海、刑天舞干戚、鑽木取火、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則體現了中華民族在面對自然、災害、環境等的抗爭精神。中華民族不屈服於強大的外力,不祈求有力者(神靈)的垂青,而是靠自身的努力,挑戰困難,戰勝困難。很多人說中華民族缺乏「信仰」,那是他們不了解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信仰」的是「自己」,而不是所謂的「神靈」,所謂自助者天助,求人不如求己。中華民族也是「信仰」的,但與其說是「信仰」倒不如說是「修行」,他們相信通過合適的學習和實踐,可以成為偉大的人,可以創造出偉大的奇蹟,而被後人稱之為「神」。
4、《史記·夏本紀》記載:帝孔甲繼位後,迷信鬼神,干淫亂的事。夏後氏的威德日漸衰微,諸侯相繼背叛了他。說明當時人們對鬼神並不是那麼信仰。
5、《史記·殷本紀》中記載鬼神的事開始相對比較多,有太戊帝修德政戰勝妖異的現象,有武丁用神靈託夢重用傅說的故事,有帝武乙侮辱天神的行為,也有帝辛對鬼神傲慢不敬的記載。
從中可以看出幾個特點:(1)講「天命」,但「天命」來自「民心」,而「民心」則來自「德政」,人世間的事最終還是要人來解決;(2)鬼神說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工具;(3)在商朝末年集中爆發君主對鬼神不敬的行為。
補充一個信息,殷人的宗教是祖帝一元神,也就是說祖宗神和上帝神是一體的。
作為君主,要維護國家的統治,什麼時候才會公開侮辱與祖宗神一體的天神的?除非被逼急了,這種情況可能就是有人借祖宗神來限制天子的行為,換個說法就是神治政權與世俗政權之間的鬥爭。
在這場世俗政權與神治政權的鬥爭當中,世俗政權取得了勝利。
6、殷商統治者在與神治政權的鬥爭中取得了勝利,但在世俗的鬥爭中敗給了周朝,被取而代之。敵人反對的,我們一概要支持,敵人支持的,我們一概要反對。在周朝政府的組織下,神治人員開始抹黑商朝統治者。
7、周朝取代商朝後,為了加強統治,首先對宗教進行了改良,將祖宗神與上帝分離而又配合,成為二元神信仰。其次對鬼神祭祀的行為進行管理,所謂的「禮」,如祭祀天、地等神靈成為皇家的專屬權力。總之是加強了對宗教信仰的管理。後來的歷史都延續了周朝的政策,對宗教的態度是「扶持-限制」的往複循環。所以在周朝之後,鬼神對人間事務都變得冷漠了。
總結:鬼神對人間事務的態度,其實是反應了神治政權與世俗政權之間力量的對比。神治政權勢力強大的時候,對人間事務干涉比較多,如亂世;世俗政權勢力強大的時候,鬼神就退居幕後了,如治世。推薦對比閱讀歐洲中世紀世俗政權與神治政權之間的鬥爭。
武王伐紂時,發出的政治宣言叫做太誓: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逖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故今予發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太誓就有點替天行道的意思。
從周朝開始,有了天子的說法。
尚書中也記述了,是上天改變了任命自己的兒子執掌天下,商朝的統治結束了。
周朝也因此獲得了法理上的正統地位。
周代商之後。周公旦制定了嚴格的禮法,其中有一條就是禁祀淫祠。(淫的本意是多餘的,不適合的,不正當的)從而剝奪了其他人的信仰自由。
周禮規定祭祀只能在國家許可的條件下進行。比如說祭祀皇天后土,必須要天子祭祀。其他人不可以。並且規定了哪些鬼神可以接受祭祀。以此維護周朝的統治。
除了楚國和越國,其他的諸侯國都按照周禮的規定執行。所以,楚辭里有很多鬼神,是其他諸侯國里沒有的。
周朝通過禮樂制度,開始對臣民進行思想禁錮。讓臣民從信仰鬼神,改為信仰天子。
推薦閱讀:
※《資治通鑒》為什麼不從黃帝開始寫?
※周平王究竟是不是周幽王的嫡長子?為何褒姒之子名為伯服?
※為何春秋戰國時期可以隨意交換,贈送城池?
※現在《周易》常常跟算命關聯在一起,《周易》一書原本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