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有的醫院喜歡給病人做不必要的手術呢?


謝謝小秘書的邀請。我認為正規醫院的不會有醫生去做這種事情。就是不需要手術的疾病非去做手術。那是對患者也是對自己的極大不負責任。

外科手術,簡稱手術,俗稱開刀,一般指通過外科設備或外科儀器,由外科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員的操作下,進入人體或在體表,切除病變的組織和器官、改變構造或植入外來物的處理過程。這是一種有創的治療方式,是把雙刃劍,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傷害。

隨著醫療設備的發展、手術技術的提高和藥物的研發,現在的手術創傷和風險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現在外科理念,倡導在切除病變的同時盡最大可能得保留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儘管如此,手術的風險和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給患者的潛在影響有時也是很難消除或避免的。因此,除非必須的情況,否則不會輕易去做手術的。換句話說,就是如果有比手術治療效果更好的治療方式,肯定不會首選手術治療。

因此,一般是不會存在所提問的這種情況,就是有的可以不做手術,醫生非要堅持做。如果真有這種情況,要麼醫生是個偽軍,或者說這醫生精神受刺激了。一是違反治療原則損害患者利益,二是對自己極大不負責任,斷送自己的職業生涯。

臨床真實的情況是,每種手術都是有手術適應症,或者說每種疾病都是有手術適應症的。醫生不能違反手術適應症。簡單舉例來說,胃癌,是否手術治療,要看患者的病期。一般來說,早中期胃癌是有很大機會通過手術根治的,就是說患者有手術治療機會。但是否一定給手術治療呢,也未必。還要看患者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手術,就是需要術前評估患者的心肺腎等臟器功能,是否能耐受手術,還要看患者和家屬的治療意見。不是說疾病可以手術,並且患者的身體條件也能耐受手術,醫生就去手術。還要結合患者和家屬的治療意見,如果患者不同意或者家屬不同意手術,我想這手術是不可能做的。實際臨床中,在手術之前,我們會多次和患者及家屬溝通病情和治療方案,患者和家屬是否同意手術並理解相關治療的風險,理解治療機會和治療潛在風險並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後,才可能實施手術治療。如果患者或家屬猶豫,或者說意見不同意,醫生是絕不會安排手術的,更不存在非要堅持手術。

實事求是講,手術本身就是一種風險的事情,客觀存在。醫生和家屬能做的就是術前準備充分,儘可能降低風險,但是不能完全避免。如果可以確保安全的話,就不會存在術前多次的溝通和交流,直接根據病情需要能手術治療就安排手術治療。

做不做手術,有時真的很難決定。因為對於未知的事情,誰都沒有準確預知的能力。有時,我也不贊成完全讓患者和家屬做決定,因為讓一個外行來做內行應該做的決定,本身就是滑稽,但還是要參考,畢竟手術有風險。我一般會綜合考慮患者的病情和條件,根據各項實際情況做決策,站在患者的角度或利益出發,考慮這手術做與不做的利弊,我權衡後感覺做的獲益更大時,我會和家屬溝通時會做出一定的傾向性,家屬都明白,不需要我直接說應該做,他們基本能感覺做可能會好些。我始終認為一個專業的醫生做的決定肯定會比非專業的判定的更合理些,更對患者好。如果手術患者並不獲益,那我也會同樣讓家屬感覺到。

當醫患相互信任後,一些正常來看放棄手術也是合理的但患者可能預後很差的患者,因為恰當手術而獲益。做與不做,是個兩難的選擇。但是如果都從患者本身的利益出發的話,有時做決定也就沒那麼多的瞻前顧後了,反而簡單些。人有時簡單些,反而獲益更多。

我的建議,手術做不做,要綜合考慮,醫患信任和配合,做一個合理合情的決定,手術做或者不做,只要真的是從患者利益考慮去做的決定,都是正確的。


您說的這種情況絕對是小概率事件,在正規醫院不太可能發生。每種疾病都有嚴格的手術適應症,外科醫生應當是嚴格控制的。如果醫生胡亂開刀,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有的時候醫生和患者對於疾病的認知是不同的,患者和家屬可能覺得我沒有任何不舒服,不需要手術,但是從醫生的角度來看,不能把癥狀做為是否手術的唯一標準,而是需要綜合考慮。舉個真實的例子,有一個患者體檢查出來有結腸息肉,2cm大小,患者沒有任何不舒服,醫生建議他切掉,防止癌變。患者認為醫生是在忽悠他,堅決不切。過了兩年,患者因為腸梗阻急診收入院,手術中發現當年的息肉已經癌變,引起了腸梗阻,並且已經出現肝轉移,腹腔廣泛轉移,這個患者半年後死於腸癌。

其實,現在大醫院的床位是比較緊張的,很多想手術的患者都收不進來,需要排隊等床位。醫生怎麼可能會收那些不需要做手術的人呢,因為要做手術的還做不過來呢。


如果有這種感覺,不妨考慮去大型醫院(比如三甲綜合醫院或比較好的專科醫院)就診驗證一下。

在這類醫院裡,通常手術都要排隊,不是急症重症都不知道要排多久,所以根本沒有必要為了創收而推薦你去做手術。而且大夫每天做手術一站就好幾個小時,累個半死,巴不得少幾台手術休息呢。

正常來說,醫生是應該主要站在患者健康的角度來確定治療方案。醫生首先要權衡的因素是健康上的風險(副作用、患者體質、治療後的生存質量等等)和收益(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不是錢),然後綜合患者的經濟能力、個人意願等非健康因素。如果真的盲目去優先推薦手術,不僅僅會增加患者的健康風險和經濟負擔,還同時增加了醫生和醫院的風險。

很多醫患之間的誤解,首先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希望醫生在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工作壓力很大的時候,還是要儘可能保持最大程度的耐心,不但要對最後的治療結果負責,還要把其間的道理用生動的好理解的方式講解給患者,醫者父母心的境界大概就是這樣吧,沒有耐心的父母是沒法和孩子好好交流的。

醫患矛盾的產生也是社會負能量累積造成的信任缺失。生活之不如意常有,用造謠、謊言、陰謀論編織的負能量,無助於擺脫不如意,不如積極樂觀、陽光一點。媒體工作者也要謹言慎行,最起碼不要超越職業道德的底線,要給觀眾帶來一個完整的真實而不是刻意渲染出來的不完整的偏見。


醫院喜歡給病人做手術,一紙手術協議家屬簽字,反正生死不管你,主任醫生做也好,實習生動刀也吧,反正你一場中型手術下來,他們那三四千手術費垂手可得,無憂無天,手術康復交給了護士們去管理了。

就拿一般腰椎間盤突出,膽囊息肉,頸椎病來說,本來可以保守治療的,醫院醫生們嚇你,腰椎壓迫神經,你如果不趕快手術,等不了兩年,你就得從地上爬著走路了,好吧,手術吧,一場手術下來,患者花上五萬醫藥費,還是腰椎在痛,你去又找他醫生,他說手術取掉鋼板就得了,手術費2萬包干,好了,我又去找醫院熟人,請出來喝頓酒,醫生說不用取了,手術只能取掉外面的鋼板,裡面的不能拆,再說拆了還是一樣腰通,好好休養一下,痛得厲害時吃點兒葯就好了。

大家看看,這醫生到底是在醫病,還是在整人賺錢呢?這醫院醫生今後還可信不,這是一個很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了,反正北斗七星家人親身經歷過,我對醫生並無好感,只是人患病了沒有辦法而已,只有任由醫生們去宰割了!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北斗七星回答,不勝感激!丁


首先,這個不必要有什麼判斷依據嗎?

什麼叫必要,什麼又叫不必要呢?

這個得有個科學的評判標準吧?

那麼在現在的情況下,這個依據從哪裡來?

自然是從醫生那裡來,醫生覺得有必要,就有必要,當然,你可以選擇不同意啊。

醫生會根據你的病情,給你或者家屬幾個合理化建議,供你選擇,我不相信,醫生會在不與患者溝通的情況下,說開刀就開刀。

因為醫生有這個基於專業知識的決定。

現在醫患矛盾很突出,說實話肯定存在,為了多掙錢,開多貴的葯,甚至做沒有必要的手術的情況,但是畢竟是個例。

我們都該換位思考,患者請相信醫生的基本判斷,也請醫生遵守職業道德,以病人為重。

因此,針對這個問題,請不要一味指責醫生黑啊,還是要有個基本的信任。

你同意嗎?


現在,好多人動不動就罵醫生沒醫德,在我的理解中他們所謂的醫德應該是:1、醫生都能夠給沒錢的病人免費看病,2、總是微笑服務,3、醫生必須能「藥到病除」,起死回生「。假如醫生做不到上述這些,就有沒醫德的嫌疑。再回到本文的話題,一個有本事,負責任的外科醫生在評估是否給病人做手術時,一般都會遵循「兩益相衡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醫療原則。即便如此,任何手術都不可能100%成功,由於病人普遍缺乏相關的醫學專業知識,只有當手術成功了,他們就會認為這次手術是必須的;否則,就是不必須的。很顯然,以目前的醫學發展水平和我國的醫療制度的現狀是很難達到上述病人的期望的。


你怎麼知道醫院喜歡給病人做手術呢?你開個醫院是不是這樣想過,來個病人就開一刀?如果你這樣做要不了多久就會把自已開進監獄。

可不可以做醫生要根據病狀、年齡、生體狀態來判斷,能不做儘可能不做,一定要做也必須獲得患者自已和家屬同意並簽字才可做。別在這裡憑想當然。


社會在進步,醫藥在發展,醫生要學習,經驗從哪裡來,經驗是實踐中來的,不從病人身上學,哪裡去學,醫生要發展,設備要更新,錢從哪裡來,病人不拿誰拿,做手術失敗了,簽有生死合同,醫院無責


一、從醫院角度,手術不多科室沒有收入,如果每個科室都沒收入醫院也就離關門不遠了。二、從患者角度,對可做可不做的手術如果選擇不做,日後萬一有問題,那就呵呵了。三、從醫師角度,熟能生巧,不多做手術何談有技術?

除非從制度上解決不然這問題…難


偽命題!如果你是醫學專家,那麼請問你,哪些可以不用做手術,哪些又必須做,又有哪些介於兩者之間?衡量標準是什麼?就說目前的各科幾百個大類別疾病吧,或者單挑某個科也行,敬等回復~


推薦閱讀:

跳芭蕾舞為什麼要踮起腳尖?
「不常生病的人生病就得大病」這說法有科學道理嗎?為什麼?
剛剛得糖尿病,現在通過運動飲食,什麼都不高了,可以逆轉嗎?
胸肌的外沿和下沿怎麼練?
工作量大的人怎麼做才能每天都精力充沛?

TAG:好醫生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