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禎過江建立南朝,還有機會嗎?


這裡面有好幾層意思,應該分成幾個問題來回答。

1、1644年的河北情況

圍繞京師明朝建立了宣府、大同、山西、柳溝、昌平、密雲、三屯營、山海關、寧遠、錦州、通州、保定、天津13個鎮,總兵力在60萬左右。加上京營兵馬。京畿附近有近80萬部隊。

但能打仗的邊軍在15萬上下,京營一萬多。1640-1642年的松錦決戰明朝前後損失近十萬人,宿將勁兵毀於一旦。

而河南陝西由於開封、郟縣兩次會戰的慘敗,已經全部丟失。

至於華北內地,清軍在1642年底到1643年初,又掃蕩一遍,民窮財盡,土寇四起。山東、河北秩序徹底紊亂。

在1644年初的崇禎,圍繞京師的野戰力量也就三四萬;山西集中在黃河防禦,保定巡撫集中在黃河防禦;漕運勉強由臨清、德州、兗州、徐州四鎮維持著暢通。

如圖:

其中紅圈表示直隸與山西的河防區域,在河南危機與丟失陝西後,這兩已經成為重中之重,雖然沒多少精銳。

其中兩個黑色箭頭為清軍入關。自從佔了錦州後,從瀋陽到長城邊口只需10天,而且不用秘密行軍。

圖中的綠色主要指清軍1638-1639;1642-1643兩次入關,對明朝地方秩序的破壞。土寇並起,山東劉澤清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這個。

ps:這時候京城還有比較嚴重的鼠疫。(參照曹樹基的研究)

你感覺這時候的北京是不是很難過。

2、崇禎想不想南逃?

看了上面的圖,你就會發現此時的北京城基本就是一個搖搖欲墜的巨人。

那崇禎想不想逃,他脾氣雖然暴躁,但又不傻,當然想了。

所以有人提出南遷,他還是很重視的。提出太子南遷的他就不置可否。

正月的時候崇禎就多次借鑒提議「南遷圖存」的李明睿。甚至都談到了南遷路線、護衛、餉銀、留守問題。

二月份李建泰也提出願意護送皇帝南下。(《天問閣集》)

正因為這樣,南遷公開討論。明末操蛋的輿論、和愛面子的崇禎,自然後來不了了之了。

3、怎麼南逃?

按照歷史上逃離都城的經驗,絕不可以有很詳細的商量、也不可以有大兵團護駕。比如唐朝天子九遷;宋高宗離開揚州、泛海上。都是帶領小部分親隨,秘密走的。非要等大部隊配合,士大夫同意,行政成本太高,時間太延遲。基本等於等死。崇禎到了大順軍破城後,帶著王承恩出逃才明白這個道理。

那我們假如崇禎逃出北京,會怎麼樣?

(紅色為坐船南下,綠色為走運河的危險區域;化妝南下不假設了。)

第一:沿著運河逃跑。劉芳亮部在3月10日佔領廣平府,之後北收邢台、河間,3月31日到達保定。崇禎要想南逃成功,必須在3月18日之前逃過河間府所屬滄州。可以說崇禎必須在3月15日左右逃離北京。但崇禎在幹嘛呢?16日還在開會。而且這條路風險很大,因為山東已經失序。能平安從滄州到達徐州還是很難的。

第二:沿海南下。崇禎出了北京,在天津坐船南下。而且天津因為是遼東後勤基地的原因,船隻眾多,理論上可以南下。問題就是春天風向問題。萬一飄到遼東蓋州孔有德的地盤,萬一飄到朝鮮。風險也是很大的。

第三:化妝南下。兵荒馬亂化妝南下簡直高風險哈。而且南明還因為幾個來歷不明的給處理了。

大致就這三條跑路的方法。

4、崇禎南逃成功怎麼樣?

我們假設崇禎逃跑成功了。他在江南再建朝廷,合法性沒的說。但按他的性格會追丟失北方的責任,但也可能吃了苦會改變。

好歹正統政權確立。重建江北、荊楚、四川軍制。以江北為核心,荊楚為重點,四川兼顧川陝。

按照1636、1637、1638江北作戰經驗來看,明軍防住江防問題還是可以的。

在李自成與青軍爭奪北方的時候,崇禎守住南方還是可以的。

(沿江上中下游三大軍事集團;長江下有徵募新兵再建新軍;西南的山地步兵,閩越的水師源源不斷的北調,守住還是可以的)

那要受不住呢?必須學會跑路。

只要他還在,就有希望。南宋就是這麼穩定的。

不過不看好的是崇禎的身體狀況,壓力太大。估計撐不了那麼久。


明末朝廷確實曾有過南遷之議,不過卻因為崇禎自身的性格原因,這一逃生機會也就自然被斷送了。

這裡說的性格是指崇禎將責任推諉於臣下的習慣。例如,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攻佔錦州、松山後,崇禎秘密下令兵部尚書陳新甲與清朝議和,以求騰出精力應對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於是,陳新甲便派遣職方郎中馬紹愉攜書信與皇太極議和,不過最後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據史載,「一日,所遣職方郎馬紹愉以密語報,新甲視之置几上。其家僮誤以為塘報也,付之抄傳」,和談之事被陳新甲的家僕泄露了出去,傳遍朝野內外,輿論嘩然。事後,崇禎將所有的責任都推脫到陳新甲的頭上,將其下獄處死。

同樣,在南遷的問題上,崇禎亦希望由臣工提出南遷之請,他就可以免於拋棄宗廟陵寢而逃跑的惡名。例如,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日,左中允李明睿秘密覲見崇禎,獻南遷之策,「唯有南遷,可緩目前之急,徐圖征剿之功」。然而,崇禎帝雖然亦是「此志久矣」,卻因「無人贊襄,故遲至今」。崇禎希望由朝廷大臣上奏,懇請他以「御駕親征」的名義遷至南京,並且留下部分臣子代守北京。大臣們自然不願意代替崇禎承擔這種風險,「帝欲大臣一言主之,大臣畏帝不敢言,慮駕行屬其留守,或駕行後京師不能守,帝必罪主之者。遂無人決策」,故而南遷甚至是皇太子先行南下監國等議,均無法順利通過。

最終,崇禎只能「君王死社稷」了。


機會不大,如果崇禎真的南渡,並且成功的到了南京,崇禎也沒有機會重整河山了。

首先,崇禎自己不行,崇禎的性格多疑、急於求成,崇禎擁有整個中國的時候,擁有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等名將的時候都不曾平定天下,現在坐擁半壁江山,人才凋零就更不樂觀了。

其次,硬體不行,沒有真正的名將了,左良玉已經累敗於農民軍,這個時候擁兵自重,崇禎的性格不殺他就不錯了,而且左良玉也快死了。至於以後的李定國等人,這個時候還是闖王的手下,鄭成功的軍事才能也沒有那麼強,這個時候南方軍隊戰鬥力確實差些,很難讓崇禎有作為了。

第三,軟體不行,這個時候南方並不知道後來清兵南下將帶來的災難,大多數人還和明末的大臣一樣以為只不過是改朝換代,所以他們和東林黨人才在明末財政危機的時候拒絕出錢,北方一片混亂,南方歌舞昇平的,沒有他們的支持,崇禎依然缺錢,沒準這些人還會盼望李自成。

那麼坐山觀虎鬥,等李自成和滿清兩敗俱傷行不行?我覺得也沒有可能,當年金、遼相爭後,蒙古和金相爭後,宋朝等來的並不是兩敗俱傷,而是滅亡,元末朱元璋攻打陳友諒、張士誠時,坐山觀虎鬥的也沒有好下場,因為不管滿清和李自成誰贏了,都是變得更強了,歷史上那些結束亂世的,都是打敗所有對手的,崇禎的明朝並沒有什麼措施能快速成長。想想,如果李自成贏了,滿清垮了,從北向南,李自成統一中國的可能性明顯高於崇禎,如果李自成輸了,他很可能會南下,到時也許就是滿清坐山觀虎鬥了,崇禎更沒有多少勝算。

不過,如果崇禎南渡,畢竟留了希望,萬事都有可能,也就不會有南明的內訌,至少內訌會少一點,希望也就大些。同時,崇禎如果在南方,李自成也就會有壓力,未必會那麼快失去戰鬥力,也許明朝的滅亡不能改,但完成中國一統的,可能就不是滿清了。


我們來分析一明末的的三大勢力。

李自成農民起義軍

李自成、張獻忠的起義軍和太平天國一樣大都是因為飢餓而挺而走險,沒有一統天下的格局。這在後面就可以看出,李自成攻佔北京後他的部隊就燒殺搶掠,吃喝嫖賭,所以很快就掛掉了。李自成的格局太小,不足為慮。

後金

當時後金的力量還很小,後金力量大增是吳三桂投降了之後。明朝和李自成互相攻伐,讓後金漁翁得利,崇禎死後吳三桂只得投降後金。但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後金還是吳三桂都是打著為崇禎帝報仇的名號入主中原的。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明朝還是有很大的號召力。如果明朝南遷,北方就成了李自成和後金狗叫狗了,明朝可以在江南坐收漁翁之利。

明朝

大明雖然在北方已經爛到不能在爛了,但是當時的南方確是很穩固的大後方,南方明兵的總兵力也將近百萬之眾,既有左良玉,李定國,鄭成功,史可法等名將,即使是後來崇禎死了他們都抵抗清朝多年,而且南方長江天險做為屏幛,易守難攻。崇禎是一個有抱負的帝王,也不像趙構一樣有父親、哥哥在女真人手裡,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以南方作為後方,不要說建立南朝,就是北伐光復中原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謝謝邀請 純屬原創 明朝皇帝兩百多年都是將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奉為圭臬 所以縱然當時許多大臣建議南遷 但崇禎不願背上丟失國土的千古罵名 所以最後還是守國門 最終在王承恩的陪伴下自縊煤山 其實我是挺同情他的 畢竟他和歷代的昏君不同 崇禎算的上是明君 有人可能要說 崇禎多疑 還殺了袁崇煥 可我覺得崇禎 真的很不容易 面對那樣內憂外患的局面 他已經儘力了 例如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髮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再說但凡是皇帝那個不多疑啊 不能對他太苛刻 再說如果崇禎南遷南京 我覺得明朝還是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至少也能和清分庭抗禮 怎麼著也比南明強得多 再者說按照明朝祖制,南京一直享有陪都的地位,六部機構等政府管理體系健全,並且東南各省還沒有受到農民起義軍戰火的波及,經濟富庶且人口密集,加之有長江之險,缺乏舟船的滿清鐵騎和農民起義軍在短期內是無法過江的。此時還有鎮守遼東的吳三桂和戰鬥力爆表的關寧鐵騎 究竟鹿死誰手 還未可知 或許滿清就打不過來 或許 或許(正在幻想中)



我可以肯定認為,沒有。天啟崇禎擁有整個天下時,還擁有蒙古林丹汗和朝鮮的幫助時,都沒能守住天下,給他半壁江山,給清朝更大的地盤,明朝一樣滅亡。這個原因歸根結底崇禎本人的性格佔據主導,這個皇帝即位時年僅18歲,親眼所見宦官魏忠賢專權造成的嚴重後果,自己都差點死在宦官手中,因此崇禎自小剛愎自用,不信任任何人,不信任朝臣,不信任宦官,朝中大臣只要犯錯,被殺的非常普遍,大臣離心離德,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最後崇禎自己殺的連為他打仗的將領都沒有了。加上嘉靖以來的黨爭嚴重直到南明朝廷覆滅都一直存在,嚴重損害了大明王朝的根基,因此明朝滅亡大勢所趨,是整個明朝中後期積累的各種弊政導致的,而清朝此時八旗兵前有皇太極,後有多爾袞都是具有雄才偉略的君主,所以崇禎牽不遷都都是一個結果


個人感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歷史上的南明為什麼失敗,嫡系繼承人全陷在北方了,結果南方的各個王爺沒有一個擁有大義的道統,所有王爺各自為政,還無法整合南方的所有勢力。而北方的滿清當時實際上已經軍事行動到了極限,加之北方連年災害,顆粒無收,崇禎只要拖延時間,北方自然就會崩潰。有人說崇禎性格不行,不可能成功,其實只要想像一下,只要崇禎的兒子們還在一起,大明亡國的危機自然會教育他們妥協和改變。


我想說的是民國時期蔣介石面對的問題遠差於明末,可蔣介石還是抗日成功了,如果把李自成比成共,日本比成後金,其他軍閥比成大西政權,蔣首先會選擇剿(李自成)共,乘勢奪取(張獻忠)劉湘、李宗仁、龍雲等,解決內部問題再向(後金)日本決戰,打不過(後金)日本也可以拋棄首都利用廣闊的空間和(後金)日軍周旋,最終取得勝利。明朝時期崇禎剿李自成不利,對後金的戰爭又勞民傷財,兵臨城下前由於大臣反對自己居然不敢決斷拋棄京師,導致煤山自縊,國無正主,四分五裂,被各個擊破。


大勢已去,已無力回天。


機會很大。南明之所以迅速崩盤皆在於江北四鎮及左良玉部不受節制,形似軍閥割據,朝廷內部亦起內訌,弘光帝倉促上位聖令不靈。崇禎如入主南京,史可法、錢謙益、馬世英等不會為帝位而掙,四鎮也不會以擁有擁立新帝之功而傲,應可做到一致對外(抗寇防清),不說翻盤光復,如南宋般保住江南半壁不無可能。


推薦閱讀:

梁啟超的兒女們成就如何?
俄羅斯在世界上有什麼關係很鐵的友好國家嗎?
卡扎菲是個怎樣的人?
老子西出函谷關,到底是去哪了?
建都南京的王朝多短命,為什麼洪秀全還是偏愛南京?

TAG:崇禎 | 中國古代史 | 中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