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的簡稱為什麼是「粵」而不是「越」?
一、「越」和「粵」的起源
「越」的這一名稱源於先秦時期,用來泛指嶺南一帶,商代時,越地就與中原王朝產生了經濟往來,到西周時,中原對越地的影響力大大加強,楚國曾和南越發生戰爭,「服者撫之,叛者征之」,楚軍似乎抵達了南海。
但 「越人」並非同一個民族,是中原對長江中下游,以及嶺南沿海地區的各民族統稱,所以這些地區,又被稱為「百越」。
現在的廣東大部分屬於「南越」,後來因為趙佗建立南越國,「南越」一詞的意思,開始不僅僅區限於廣東省,而是擴展到整個嶺南地區。
這一稱呼被繼秦漢所延用,到東漢時期,《漢書》中又出現了 「南粵」,這就是「越」和「粵」的來歷。
二、「粵」其實是錯別字
古代漢語中,漢字有一種特殊的用法,叫做通假字。今人對通假字的解釋是,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但它是不符合語法規範的。
事實上,周時期的官方語言叫做「雅言」,但由於諸多原因,王朝無法普及 「義務教育」。而各地的方言則未必與雅言的讀音相同,有的諸侯國甚至發展出自己的文字,因此經常會產生誤差,這可能就是「通假字」最早的來源。
秦統一文字後,漢語單字的替換可以表達出更加豐富的涵義。例如現代人對大明帝國的不同稱呼:愛之者稱為「大萌」,憎之者稱為「豬明」。兩者雖然用字不同,但大部分國人都能讀懂其中的褒貶涵義、所指所代,只是當代缺乏大文豪將它們固定下來,僅能算做市井文化罷了。
三、「粵」什麼時候有別於「越」
這一轉變起始於東晉,完成於明清。東晉時期,由於中原戰亂不止,北方漢人大量南遷,很多人定居在相對安全的嶺南一帶,形成了客家人等漢族分支,這些人使用的語言與古漢語極為接近,一度被稱為「唐話」、「白話」。
兩宋時期,宋朝宗室南渡,中國發生了第二次遷居潮,這次遷居目的地主要在浙江、福建一帶,使融合了開封口音的吳語成形、鞏固。
「(臨安)城中語言好於他處,蓋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與汴音頗相似。」 (《七修類稿》,郎瑛)
因此,到了明清時期,浙江、福建和嶺南的民俗文化已經有很大區別了,再將他們用「越」,或者「粵」來統一指代就變得不合時宜。為了區別兩地,又由於吳國、越國、吳越國均在浙江一帶建立,所以普遍選擇了用「粵」來代指嶺南。
四、「粵」什麼時候專指廣東
實際上,整個明清時期,「粵」一直代指嶺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和海南島,廣東稱為「粵東」,廣西稱為「粵西」。但到民國時期,由於軍閥割據,兩廣不再被視為統一的行政單位,因此,「粵」的範圍漸漸被縮小,後來專指廣東省。1988年,海南省又被單獨划出,簡稱為「瓊」。
值得一提的是,粵文化保留了大量的漢唐風情,是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粵語則是古漢語的繼承與發展。 20世紀後半段,由於所有的華人政權均推行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正體漢語等,以適應內外頻繁的交流。粵謳、粵謠、山歌,木魚書等迅速沒落,粵文化似乎正在遭遇邊緣化,但也引起了國人對漢族歷史傳統、文化習俗的保護意識。春秋戰國時期,嶺南之地皆受楚國管轄,楚人將嶺南之地名為百越。包括廣東,廣西,海南,越南一帶。
秦始皇統一六國,久聞百越地富饒,但當地土著部落多,虎豹蛇蟲多,原始森林瘴氣多。但百越地富饒,且瀕臨南海,戰略價值彼高。秦始皇決定任命趙佗,任囂率領五十萬大軍征討百越,第一征討以秦軍失敗告終,糧草不繼,適應不了當地熱帶雨林氣候,百越人彪悍。秦始皇決定修靈渠,打通南北水路,糧草不斷地從渭河運到珠江。任囂戰死,趙佗征服百越。在番禺(廣州)修建都城,帶來先進社會文明制度及生產力,將百越地變得欣欣向來,大力推行古秦音(中原雅音)。同百越語結合 ,產生新語言:粵語。
東漢光武帝劉秀執政期間,交趾郡二征姐妹叛亂,叛亂席捲交趾。光武帝劉秀任命伏波將軍馬援平叛,馬援臨行前,浩情邁語,不平交趾,暫不為人,如戰死交趾戰場,請用馬革裹屍運回中原埋塟。馬援不負眾望,平叛交趾,捉拿二征姐妹,交趾又重回中原版圖。
西晉司馬衷即位期間,皇后賈南風專政,引起八王不滿,司馬倫起兵反晉,天下大亂,隨後五胡亂華,漢室東渡,大部份漢人遷徒到南越大地。為當地文化作出了貢獻。
五代十國期間,南漢交趾節度使吳權起兵造反,南漢劉裕派兵鎮壓,結果白尾龍江一戰,南漢輸給吳權象兵,交趾正式獨立,並改國號為安南。宋神宗熙寧年間,安南兵入侵廣西,攻陷欽州,邕寧(南寧)等地,當地守軍不敵安南兵鈥州邕寧被安南兵屠城,宋人死傷無數,宋神宗任命狄青平亂,狄青不負眾望,終收復失地,但無力攻打安南。劃江而治,安南甘原做大宋藩屬國,宋神宗見安南獨立己定,不由作罷,為了區別,將南越地帶,改簡稱越為粵,這就是廣東省簡稱由來。並將廣州管轄地稱為廣南東路行省,邕寧管轄地稱為廣南西路行省,這就是兩廣的由來。
元朝期間,忽必烈二攻安南失敗,將安南重納回中原版圖願望落空。明成祖朱棣執政期間,安南陳王子覷見,並細訴祥情,安南陳朝黎國相殺死陳朝國王,陳王子逃到北京求助於明成祖。明成祖下旨,陳王子官復父位,繼任安南國王,特派三千士兵扶送陳公子回國任職。怎知一到安南,就被黎國相派兵伏擊,三千土兵和大明使臣,候任國王陳王子被殺。消息傳到北京,朱棣龍顏大怒,任命柳升率三十萬大軍剿匪。第一次失敗,第二次柳升戰死,又失敗。第三次朱棣任命張輔統領三軍進攻安南。不成功,便成仁。張輔不負眾望,步步進攻,步步為營。終於解放安南全境。明成祖將安南更改回為交趾。將其成為大明王朝的一個行省,張輔任交趾都護府行政長官。不久明成祖朱棣征討蒙古回國途中病逝。張輔統住交趾二十多年後調回到中原。交趾人黎利暴亂,明宣宗朱儋基派兵鎮壓,鎮壓不力,交趾獨立,明宣宗承認黎利為交趾國王,並撤兵出交趾,後來黎利改國號為安南。如果明宣宗再派兵鎮壓黎利,那交趾永遠留在中原版圖,略感遺撼。
清朝嘉慶年間,安南使者覷見,嘉慶拿起安南使者諭書,安南國王要求嘉慶帝將安南國改名為南越國,嘉慶眉頭一皺,那安南人不懷好心,有覷中原國土之意,嘉慶毛筆一揮,將藩屬國安南改名為越南,這就是越南國名的由來。
越南,歷朝歷代中原王朝的疤痛。
廣東的簡稱為什麼是「粵」而不是「越」?
「粵」字由「審」字頭和「兮」字尾結合而成。
「兮」這個語氣詞是楚辭使用最多的壹個詞,要知道廣東古時就屬楚地。
再者「粵」和「越」、「曰」音相通,「百粵」則是古時必須用斧鉞砍伐林木後才能行走,並且還需審慎呼吸和雲曰的南蠻瘴厲之地。
「粵」為廣東的簡稱,意味著廣東人要審慎地呼吸,謹慎地說話。
古時候越南叫交趾,後改安南,自秦末起,北越有很長一段時間被中國統治,元時因元軍攻不下越南而獨立,明以後一直屬於我國的附屬國,清兵入關後一直與清對抗.到1804才被迫向清臣服,仍為屬國。由清嘉慶帝賜名越南,即南越之南之意,到1858年受法國侵佔後才正式脫離屬國關係。
推薦閱讀:
※上聯:上百歲山,喝百歲山泉,人人百歲。下聯怎麼對?
※為何《白夜追兇》里的老虎燉熟後在盤子里是個圈狀?
※以前的2角的硬幣,現在值多少錢?
※為什麼不同地區出圖的人類最早的造型藝術都是女性的裸體雕塑?
※人過四十,三不動,三不換,三不碰,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