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以前軒轅氏統治中國,秦亡後軒轅氏退出中國政治舞台對中國歷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謝謝邀請。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其中黃帝家族統治華夏就佔2000餘年。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他們被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所以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

軒轅,系複姓,是黃帝嫡傳後代,出自熊氏,亦稱為帝鴻氏。黃帝居於軒轅之丘,故而得姓軒轅,變為龍,龍為軒轅部落的圖騰,黃帝的子孫遂稱軒轅氏。一說黃帝作軒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謂軒轅。另說,軒轅即天黿,因以得氏。史學家提出黃帝即皇帝,即原始人意識中的上帝(或上天),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漢族。軒轅氏複姓,人口總數在中國未進入前300大姓,宋版《百家姓》中排序431,如今人口約28300餘人。

炎帝便是神農氏,炎帝是中國的太陽神,又說他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還是醫藥之神,嘗百草,創醫學,傳說他死於試嘗的毒草藥。

相傳堯、舜、禹、皋陶、伯益、湯等都是黃帝的後裔,他們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史載,黃帝族打敗蚩尤族以後,與太昊、少昊兩族修好關係,在中原地區影響很大。但炎帝族妄圖與黃帝族爭奪領導地位,於是黃帝與炎帝在「阪泉之野」 進行過3次戰爭,炎帝族落敗,歸順黃帝,從此兩族聯合,統一各部落,黃帝便成為華夏部落聯盟首領。

黃帝在位時期,政治安定,文化進步,國勢強盛。

他在數學(度量衡制) 、軍隊(制陣法) 、音樂(竹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 、衣服(養蠶織絲製衣服) 、醫藥(作《黃帝內經》) 、文字(倉頡始制文字) 、鑄鼎(荊山鑄鼎)和舟車、弓矢、房屋、水井等領域的發明,以及農業實行田畝制,為社會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黃帝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8家為1井,3井為1鄰,3鄰為1朋,3朋為1里,5里為1邑,10邑為都,10都為1師,10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3公、3少、4輔、4史、6相、9德(官名),共有120個官員管理國家。

黃帝對各級官員提出6「禁重」(重即過分意思) :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擔任法官、后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秦國歷史最早可以追隨到傳說中的顓頊。顓頊裔孫大費(伯益、柏翳),很有才能,協助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功,舜帝獎勵大禹一塊黑色的玉圭,賞賜給大費一個旌旗飄帶,大費便舜帝馴養和調教鳥獸,舜帝讚賞大費的功勞,就賜姓為嬴(嬴姓由來)。

戰國時代,除周王外,主要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衛,魯,宋,鄭,吳,越等國都先後被滅,晉國則分為韓,趙,魏三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秦國勢力最大,秦國最後逐滅六國、完成中國統一,嬴政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

我們可以說,軒轅氏統治中國及秦始皇嬴政滅六國建立大秦國,把中國推向了大一統時代,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網路圖片)


好像歷史類的問題,回答的人往往沒什麼歷史素養。我不是歷史專業出身,勉強回答下這個問題。可能細節上有錯誤,大方嚮應該沒錯,有了解上古史或學考古的,可以補充。

我們先把問題裡面的幾個概念獨立出來,即中國、軒轅氏、統治。理解了這幾個概念,可能才稍微了解上古史。

中國既是一個地域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就地理上說,如果按照王國直接統治的範圍——夏商周三代是沒有所謂後世那樣的統一王朝的,都不過是巴掌大的地方。夏朝且不說,二里頭文化還是什麼的,似乎還沒有給予肯定的斷代史證明。商朝直接統治的地域,商人通過不斷的武力征服、不斷的遷都,勢力範圍持續擴大,但真正有效統治的區域也只是黃河流域的一片地方,方國林立,即所謂西戎、東夷、南蠻、北狄,各個民族或部落成立的政權林立(例如三星堆文明之類),戰國以後的統治方式上不存在。

商朝不斷對外作戰,以武力征服其他方國,而周國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方國,西戎中的一員。瞅著商朝大軍在外,似乎是被牽制在與東方還是南方蠻夷方國作戰中,兵力空虛(紂王是個楊廣式的人,對外征服力度太大),周國便聯合了一大幫反對商國的小方國、部落武裝,所謂的八百諸侯,竹書紀年說的「周武王率西夷諸侯伐殷」,攻陷了殷商國都朝歌。但商國的殘餘勢力和兵力還在,箕子微子等等,所以周朝將殷商剩餘勢力分封為宋國,宋國是殷商後裔。周朝則在宋國附近分封了幾個直系諸侯,以監視宋國。

唯有到了西周,文化上的中國概念才開始形成,即一個遵循統一的統治規則、政治秩序和文明禮儀的聯盟。西周初建,國力不如商國鼎盛時期,而吸收了商國滅亡的教訓,即武力征服沒有配套文化同化,激起強烈反抗,聯盟國太少,不能守望相助,而建立了禮樂政治文明。關鍵的動作,就是周公制禮作樂。這套秩序的核心,是分封制、宗法制,通過以周國為共主的政治聯盟之間的血緣關係、頻繁的聯姻(大量與異族包括蠻夷的女性聯姻),形成宗主國與附屬國的從屬關係,在軍事上聯盟國之間守望相助,分封在某個地域的諸侯國則不斷進行殖民擴張、裂變、文化同化,而徹底征服本地域內其他不承認這套秩序、不願納入這個勢力範圍的方國、部落。其他非周王原始分封的異族政權,比如秦、楚、吳、越(秦國始祖與周朝一直走得近),本來也是蠻夷戎狄政權,而願意承認這套秩序和文化,則被吸納進這個文化圈。所以春秋五霸,秦、楚、吳、越才會孜孜不倦的參加炫耀武力的儀式,要讓周王承認其為霸主,以此為榮,因為他們已經融入了這套政治秩序,乃至以秩序的維護者自居(類似世界警察)。

周朝分封了幾百個諸侯國,分布在諸多地域,到了春秋時期,殖民同化得差不多了,各個諸侯國地域相互交界,就走向了相互兼并,禮崩樂壞。但如果沒有周公制禮作樂,沒有西周到春秋時期的殖民擴張與文化同化,華夏文化不會形成,華夏民族的認同也不會形成。所以古代的人很清楚,周公孔子是中華文化形成的重要貢獻者,不承認他們的貢獻就是數典忘祖,所以要祭周祭孔。

所以中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地理概念,文化意義上的華夏,華夷之辨,共同文明的意識,春秋時期才系統形成。所謂的統治,是封建式的統治,與秦一統後完全不同。西周到春秋戰國,這就是馬克思所謂的封建社會,與歐洲封建社會有點類似(可以參考《權力的遊戲》),但是文化共同體逐漸形成,這是與歐洲的重要區別。

所以軒轅氏本來是春秋戰國時代或之前的傳說,到了司馬遷做史記的時候,距離西周也有了上千年的時間,對於漢朝人,那也是遠古時期的事情。因為在文化上同化,不同民族和政權經過近千年的殖民、征服、同居而融合,而相互間承認文化上同源,也有了共同的祖先。所以史記採用了這些傳說,夏商周乃至春秋戰國時代所有諸侯國,全部起源於軒轅氏。有了共同的文化,才產生了軒轅氏這一共同的祖先。至於東亞人類起源,遠在在文明誕生之前,不屬於這個討論範圍,而就考古而言,在中國地域產生的文明顯然是多元的。

所以承認了軒轅氏是一個文化上的概念,那麼華夏民族形成後都是軒轅氏的子孫,所謂秦亡後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根本無從談起。

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張光直的《中國青銅時代》。這裡只是泛泛而談,還不能說十分準確。


首先感謝相思藤的邀請。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個王朝,屬於太古和遠古的範圍。此後的帝國時代屬於中古和近古。自清朝後期列強來襲,打破了原有進程,中國開始近代化和現代化。這是基本的時段劃分。先秦以前的中國,從原始部落進化到華夏族成形,人們開始明確地有了「華夷大防」的概念,即維護自己的血源和文化的獨特性。此時期內,華夏族主要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生存繁衍。邊遠地區的吳越和蒙滿疆藏以及朝鮮半島尚未進入中華主流文化圈。雖然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帥土之賓莫非王臣」的說法,但是實際影響力所及的範圍仍極其有限,而且主要是向東擴展。當東夷族逐漸被華夏實力覆蓋後,向東發展的進程被迫終止,於是出現了回波效應。周王室動遷並把故地封給秦國後,中國開始穩定和擴大對西部諸戎的同化。秦穆公時期,這項事業基本實現。此後中國發生了產業革命,鐵器大量代替青銅器,在生產和戰爭中發揮前所未有的作用。這也導致戰爭和政權形式的巨變。於是戰國時代來臨了。土地兼并,以及表現出來的政權統一,使中國從數百個諸侯國分治的狀態轉化為少數大國爭雄的局面。隨著楚國、齊國和秦國這些邊緣大國不斷向中原發展,原有的血統國家日趨衰微,最終形成了多民族混合型大帝國,過去的貴族世襲政治格局被終結了。此後,中國大體上維持著多民族國家的形態,在分分合合中顛簸前進。可見,秦帝國雖然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卻是個重要的節點,是中國從家族國家邁向多民族融合型國家的過渡,中華從此成為以華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存共榮共創繁華的命運共同體。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作出了新的詮釋,不再局限於漢族或漢蒙疆藏回等大族,而是倡導民族平等共存共榮的理念,這是現代中國的立國之基。


這個怎麼說呢?也可以說是錯的!上古時期是母系社會也就是包括五帝後裔都是一個系的後來天變了男人的天下女人的後宮了,漢朝以前你可以說是五帝後裔輪流做莊也可卻不能說軒轅統治!軒轅只是其中一支!


軒轅氏屬姬姓,除漢化而來的姓幾乎大部分姓由姬姓衍生而來!秦後不能說姬姓退出了中國政治舞台,其實社會要發展,就必須碰撞,必須兌變!所以任何姓氏退不退出政治舞台不會影響社會的進程!


最大的影響,莫過於掃清了族屬的障礙,促進了交流,加強了融合。

蠻夷戎狄,與中原文明的區別不是血統上的,也不是外貌特徵上的,而是這種族屬姓氏有隔膜。

而周末的各國亂戰,徹底的打破了這種族群姓氏的隔膜。把有著世系譜代的真祖,變成人人貢奉的共祖。這無疑是一種凝聚力的增加。使得更多的人能夠聚集在華夏文明的旗下


推薦閱讀:

古時候被腰斬的犯人,萬念俱灰,為何臨死前卻要笑著賄賂劊子手?
清朝尚書和總督誰品級的更高且實權更大?
俄羅斯佔領的遠東地區的原住民都去了哪裡?
宋神宗的廟號「神」是褒義還是貶義?

TAG:秦朝 | 中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