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羌方的地望究竟何在?
有說豫西,有說晉南,有說關中西部乃至隴右。循後世相關記載,姜姓似乎多在山陝,以太岳(霍太山)為望,又多有姜姓在襄鄧漢水流域直至陝南。
陳夢家認為羌游牧,商與羌一般在晉南或者古河內地區作戰。羌方的核心可能在陝西大荔羌白鎮。陳夢家還認為羌與夏同族,可能是被商控制或擊潰的夏人,也是人牲的主要來源。
鄭傑祥認為羌方在山西介休到陝西大荔之間。
李學勤認為羌是西方的異族。
從其他側面證據看,甲骨文記載「旨獲羌」。鄭傑祥認為旨在山西長治,羌旨可能接壤。
謝邀。
羌之地望,依《後漢書?西羌傳》在青海東部;依《魏書?宕昌轉》在甘肅東部。
考古學資料來看,甘肅慶陽、環縣、鎮原等地,發現有舊石器遺存;新石器至商周更多。涉及到馬家窯、半山、馬廠類型文化、齊家文化、火燒溝文化、辛店、寺窪、卡約文化等,馬家窯、半山、馬廠為新石器時期,齊家、火燒溝當夏,辛店、寺窪在商周時,卡約稍晚。
《墨子?節葬篇下》有關於秦西儀渠的記載,孫詒讓稱義渠為氐羌。
《荀子?大略篇》《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篇》記載古羌族火葬習俗。
甘肅臨洮寺窪山寺窪類型墓葬中,出土有放有骨灰的陶罐。
早在1949年,夏鼐便在《臨洮寺窪山發掘記》中明確了寺窪文化與氐羌民族的關係。
寺窪類型所分布的甘肅省南部洮河流域、涇水、渭水流域以及白龍江、西漢水流域,就是古羌族的活動地區。
謝邀。
甲骨中的羌方與姜姓無關,與大禹無關。《後漢書》:「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別也。其國近南嶽。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關之西南羌地是也。濱於賜支,至乎河首,綿地千里。賜支
者。『從歷史上看,西羌文化的位置大致從河湟谷地至於甘南與陝西,所以甲骨中的羌方很可能是最東邊的一支,活動於陝西東部與河南西部。從夏商時期,西羌與先秦時期河西走廊附近的姜戎等西戎部落,在文化上一直有大量的交流,並且地域接近,所以也被後世認為是姜姓之別,但在夏商時期兩者卻是完全不同的人群。但及至秦漢,河西走廊上的姜戎與河湟羌中的羌人在文化血緣上更加混同了。
羌方與大禹的夏後氏沒有關係。中原的殷商文明實際上是夏商聯合文明的體現,夏文明元素主導著大邑商,商人貴族上層大量擁有著夏人的血統,甲骨中商人對於羌方的激烈征伐記錄可以佐證,羌方與同樣來自西北的夏後氏政權有過文明上的交集,但夏商文明與羌人族群在歷史上的衝突要大於相互的交流。
羌人文明的發源很可能是齊家文化,齊家文化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被河西走廊上的夏後氏政權所毀滅。而至於史料說大禹出自西羌,實際是指更西部的古羌,與甲骨上的羌方,兩漢時期的羌人是不同的族群。
.
羌方,西戎、匈奴之古稱
男子游牧曰.「羌」,女子放牧曰.「姜」,武丁造字時就標示了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差異。
中國西部最強大的游牧民族殷商時期稱.「羌方」、周代稱「獫狁」、「西戎」、漢代稱.「匈奴」。
羌方與鬼方就是西戎與北狄,今天的羌族,就是古羌方因躲避戰爭遷徙到西南的一支。
中國民族眾多,但自古就因地緣政治分為五大民族,即東夷民族、南蠻民族、西戎民
族、北狄民族和華夏民族。自然,五大民族之中不乏雜居的少數民族,稱謂眾多。五
大民族的人文首領就是天皇五帝
1)、東皇伏羲帝;
2)、南皇神農帝;
3)、西皇蚩尤帝;
4)、北皇高陽帝;
5)、中皇軒轅帝。
(一己之見·僅供笑閱)
推薦閱讀:
※楚國、吳國、越國是否屬於諸夏?
※為什麼中國的民族主義者會看不起印度這個國家?
※齊桓公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提出尊王攘夷的?
※滿族人結婚也要紅蓋頭嗎?
※為何東南亞熱帶地區人很矮,而非洲大洋洲美洲熱帶地區人很高很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