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會有「如果我們接受China,就應該接受支那」的言論?
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1347
日本外務省《關於避免支那稱呼事宜》:往昔通常使用【支那】二字作為中華民國之國名,今日應改用中國等稱號。查【支那】之稱素為中華民國所極度厭惡者。鑒於戰後該國代表曾多次正式及非正式要求停止使用該詞,故今後不必細問根由,一律不得使用該國所憎惡之名稱。
貴島太上金口玉言,這是中華民國的別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何干?既然貴島知今是而前非,心慕皇化,不妨更易國名,稱支那民國,豈不美哉?
請拿起貼紙,從微小的事情做起 ( ̄_, ̄ )
你們啊,爭論支那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有什麼意思?
你不喜歡這個稱呼,別人仍然堅持以這個名字稱呼你,這就是不尊重你,你還管他怎麼解釋這個名字的意思嗎?你已經明確告訴他,你不喜歡這個名字好嗎?(中國曾以國家層面正式通告日本不準以 支那 稱呼中國,日本也已經同意,從此再沒有在官方文件中出現 支那 二字。說明國際和日本承認 支那 二字是有歧視之意的。)
香港議員也好,日本人也好,台灣省人也好,我明確的告訴你,這個詞不管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我不喜歡聽,不準以這個詞稱呼我,你再拿這個詞稱呼我,就是不尊重我,我管你什麼意思,再喊我就干你。就這麼簡單,墨跡啥?狡辯啥?明白不?
問題在於,唯一能說不帶惡意只是叫音譯的日本人,都不用這個叫法了。
故意說支那的人,100%是帶著惡意為了侮辱中國說的,可悲的是這句話往往從公知香港台灣等支那人口中說出。
china當年的語境可不是針對共產主義中國
按照這個邏輯:
法國人主要是是法蘭克人的後代,所以大使館可以改為佛郎機大使館。
《三國志·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記載倭國分裂為眾多小國,狗奴國位於邪馬台屬國奴國南方,其男性君主喚作狗古智卑狗。這樣,日本國可以改為邪馬台(やまと)與狗奴(くな)聯合王國,天皇改為倭國大王兼狗古智卑狗。
---------------------------------------
更正,狗奴國男性君主叫卑彌弓呼,有官名為狗古智卑狗。邪馬台國女王叫卑彌呼。
日語wiki:
魏志倭人伝
邪馬台國
狗奴國
親魏倭王
---------------------------------
再來一個更恰當的例子,美國黑人之間打招呼可能會說yo "sup, ma nigga
你敢叫陌生黑人一句n***er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OWsbbw5kAM
黑人之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9VPBQHqcs
白人惡(zuo)作(si)劇採訪黑人:「『nigga』在哪裡?」
拔槍在2分05秒
不談詞義變化只談詞源的都是耍流氓。
如果乃們接受民進黨,那麼也應該接受綠毛龜。
先轉載一段說明:
--------------------------------------------------------------------------------------------------------------
二十世紀之初,China一詞起源問題,學界曾經討論,衆說紛紜,未定一是。文僧蘇曼殊(1884-1918)通英、法、日、梵諸文,曾撰有《梵文典》。他認爲China起源於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來指我華夏。他研讀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發現支那一詞最早見於這兩部著作,其原義爲「智巧」。他認爲,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羅多王朝時彼邦人士對黃河流域商朝所治國度的美稱。「智巧」與慧苑所說之「思維」內涵略有不同,想系詞義因時代而演變所致。
外邦對我華夏稱呼,最早曰支那Cina,其後曰拓跋Tabac,最後曰契丹Kitai。今之China即支那,先是國名。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販瓷器到歐洲,稱其商品名曰Chinaware,若漢譯應該是「支那瓦」。陶瓷産品,古稱瓦器。此處ware應是瓦之譯音。支那瓦者,中國瓷也。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國名,初無瓷器一義。後來省掉ware,簡稱爲China,才小寫其字頭,獲得瓷器之義。這已經是晚近的事了。
--------------------------------------------------------------------------------------------------------------
China的語源尚無定論。
秦,契丹,瓷器出產地昌南,絲綢 等等。
古時對外邦,常常基於文化優越感而以蔑稱稱呼之。這一點東西方文明是一樣的,誰都幹過這種事。然而隨著文明的進步,全球化的來臨,這樣的現象已經迅速消失中。
日本問題: 中國以前稱其為倭國,因日本人矮小,與中國稱呼其他外邦比起來,其實還不算蔑稱,至少不是用「蟲」來擬聲。但當與日交惡後,倭國在國人心裡就是蔑稱了。
相對的,支那原來亦非蔑稱,也不是日本發明的,但後來日本強了,甲午戰後,稱中國為支那(死な),也逐漸成了一種蔑稱。
簡言之,都懷有惡意。
當一個名稱懷有惡意以後,就無法逆轉成善意了。因而,無論支那原意如何,都不可再稱中國為支那。同理,中國也不該稱日本為倭國。
而兩國抱有敵意時,蔑稱大復活,倭奴支那你來我往,大家都不必假裝那不是蔑稱。
就是。
台灣問題: 日本統治五十年,自有台灣既得利益者愛日本,這群以皇民為榮者,自然喜愛支那這稱呼。對自認為中國人者而言,稱皇民為倭奴即可。嘴皮春秋,誰不會?
我只在意一件事: 用髒話罵人,還想漂白髒話,說那原來不是髒話,這是惡意的平方,超級惡意。只顯示漂白者的猥瑣而已。
現在的台獨年輕人,罵髒話還用100年前的老梗,而且還是別人發明的,其程度可想而知。既然如此,以倭奴屍蛆稱之,剛好而已,這叫做自取其辱,怨不得誰。
惡意就是惡意,還洗白。歹丸犬養二代耳。
兒時我不愛說話,有個一起玩的小夥伴個子高總是罵我矮冬瓜,影響得別的孩子也這麼叫我。我一直很困惑,不曾冒犯過他,質問過他為何罵我,他哈哈大笑,回一句死矮冬瓜…我一直很困惑。
後來有一次我忍無可忍,用石頭砸了他的頭,他哭著回家了。那以後再沒人那麼稱呼我。
我到現在也不後悔自己的做法,只是做了早該做的事。
面對無法理解的惡意,也許你永遠也無法理解的,也或許並不需要理解,羞辱你,本也沒有什麼動人的理由。
挨這樣一耳光,還問什麼為什麼,還不趁著熱乎勁兒打回去。
北忘王師又一年,能動手盡量不逼逼。
台灣人為了準備好經濟衰退以後做雞的退路也是下了大功夫啊。
也可以理解,畢竟這麼小個海峽轉進準備工作用了3年,這迴轉的遠了自然要鋪墊個幾十年。
炮黨的雄才偉略老謀深算,是不會因為家被拆而改變的。
說不定以後在日本情色一條街工作的台灣人會說道:」1927年,我們偉大的先總統千古完人就已經預料到了這一點,準備好了二次轉進工作,我才來到了這兒,真是太牛逼了。「支那是當年日本蔑稱中華民國的,在二戰後日本政府正式取消了這個蔑稱。
所以誰的護照封面寫的是大大的中華民國呢?題主問的是為什麼台灣「如果我們接受China,就應該接受支那」,
簡單點說
就好像牛二對著楊志一定要驗證殺人不沾血,不驗證就是虛假廣告要賠錢,無非自以為楊志不敢殺人,我有"道理".
台灣小癟三料定大陸不敢直接砍過去,所以也和你講"道理".
然而刀是楊志的底線,然後就一刀下去了.
台灣小癟三也是一樣看不透.
如果他們能接受東風,那我就沒意見。
談不攏就打嘛。
依我看,這經濟再差一點,祖國就真統一了。
1946年在中國要求下,美國佔領當局向日本政府發出命令,禁止稱呼中國為支那,日本外務省向各新聞出版單位發出《關於避免支那稱呼事宜》的通知稱:「往昔通常使用『支那』二字作為中華民國之國名,今日應改用中國等稱號。查『支那』之稱素為中華民國所極度厭惡者。鑒於戰後該國代表曾多次正式及非正式要求停止使用該詞,故今後不必細問根由,一律不得使用該國所憎惡之名稱。」
所以現在日語中對中國的稱謂統一為「中國(ちゅうごく)」,一切單獨稱中國為しな/シナ/支那,稱中國人為しな人/シナ人/支那人、しな豚/シナ豚/支那豚的行為,毫無疑問就是蔑稱和挑釁,不論他是哪個國家還是哪個地區的人,輪圓胳膊打過去就可以了。
不管他憑啥接受「支那」,反正在我面前,我肯定讓他接受至少一拳。
道理很簡單,本來「支那」是一個中性詞,被用壞了,被近代日本侵略者用來對中國的蔑稱,貶義化了,或者說不懷好意的用法。這個跟用Negro來稱呼黑人一樣,在西班牙語中,原本是黑色的意思,也是這個中性詞,黑人初抵美國時也自稱為Negro。後來因奴隸主階層對黑奴都惡狠狠地稱之為Negro,Negro一詞引起了黑人的反感,成了「黑奴」、「黑鬼」的同義詞,也就貶義化了!很多詞語都是這樣,原來都是不帶感情色彩的,後來因為使用的偏向而發生了偏向,就比如「風流」二字起初是比較褒義的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卻成了貶義詞!大家可以看一下唐代僧人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滿文的「支那」,是中國先用,而後是是日本人故意用來稱呼中國。
沒有這種邏輯可言,一個人對別人強加的蔑稱,是有權利、也應該去改正過來的,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英吉利,法蘭西這兩個中文翻譯很美吧?但是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這樣的名字的,在清朝和它們交往的初期,這兩個國家在清朝眼裡都是「蠻夷」,名字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而且在大臣的奏疏甚至公文當中,「夷人」「夷婦」之類的蔑稱更加是比比皆是。
一開始這些西洋國家不懂漢語,也對清國沒辦法,但是後來,他們了解到了自己所受的蔑稱,英法兩國經過兩次戰爭,把大清打得落花流水,他們就斷然不允許中國官方用「夷人」來稱呼自己,最後清國不得不用「洋人」來代替。
英國和法國是侵略者,這個不假,但是這也證明了在被蔑稱的時候,想要糾正是人之常情,中國人現在想要改掉代表恥辱時代的「支那」,是十分正常的舉動,反而默然接受才是荒唐可笑——如果默然接受別人的蔑稱而不抗爭的話,那就代表中國的所謂崛起都是空話,中國人也沒有站起來。
權利很多時候都是要靠自己來爭取的,如果你自己不尊重自己,就不會有人尊重你。
然後,退回到支那這個詞,很多人已經說清楚了,支那這個詞在最初是沒有侮辱性質的,但是到了清末民國的時候,已經變成了一個蔑稱了,而且是日本政府對中國的官方蔑稱——中國通過八年艱苦的抗戰最終迫使日本改掉了這樣的蔑稱,應該是民族的光榮,為什麼要羞於承認呢?
國格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反而和這個國家的國民息息相關,清國蔑視英法的時候,英法的國民在它的眼裡就是夷人,而日本人在蔑視中國為支那的時候,也不會放過中國人,他們把中國人也會叫做「支那人」——別以為在別人眼裡,個人和國家能分開。
最後,說個題外話……日語裡面,shina和sina都是同樣的假名和讀音和漢字(シナ、支那),我不是在指責什麼,只是不太明白作為中國最大門戶網站之一,為什麼要這麼命名……
=============================
發現很多人都搞錯了啊……
CHINA這個詞跟「支那」是沒關係的,支那並不是china在日語裡面的讀法,支那在日語裡面的讀法是shina(sina)……當時的很多中國文化人是以shina這個古代稱呼作為中國國名的,流傳到日本之後,按照shina的讀音,轉換成了日語詞支那。
china在日語裡面的正常讀法是「チナ、知那」……這個詞一度也有人用來形容中國,而且並沒有什麼歧視色彩。。。
所以,支那是shina的轉譯,後面變成了明確的蔑稱,而不是china在日本的轉譯……請先去試試去讓接受Japan國名的國民們去接受Jap(ジャップ)的名頭再說。
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
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
天地轉,光陰迫。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知乎95%的政治相關問題,只要引用大先知選集內容都可以回答的了
讀沒讀文章就來寫答案了?
文章最後一段摘抄:
補記感謝大家的熱烈回應。我再重申一次,這篇文章並不代表我主張應該稱呼中國為「支那」,我開宗明義講了,我稱之為「中國」,中國就是中國,現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我書裡在清末會稱為支那,是還原當時外國人的稱呼,而且當時這稱呼並無貶義,大量知識份子都自稱是支那人;而當我寫到戰後,我就不曾再用「支那」稱之了。
叫中國這個「名字」的不是傻就是壞,見面能打一頓就打一頓。打死為止,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台灣爭論同性婚姻合法化?
※我們內地現在是不是有反台灣傾向了?
※你使用「斗圖神器」這款App的體驗如何?
※86版《西遊記》被台灣和海外引進了嗎?台灣本島是否看過這部經典,評價如何?
※古代的琉球人為什麼沒有想到墾殖台灣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