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浙江省第十六屆攝影作品展的獲獎作品?

鏈接:路在何方
金牌:「物象圖」

-------------------------------------
金牌:「車表的景」


物象圖這組是模仿(或者說山寨?)了一個國外攝影師的作品,我忘記那個攝影師叫什麼了,等我找到了放上來…

==============

找到了,原創的應該是韓國攝影師Myoung Ho Lee(李明浩)
作者網站:Yossi Milo Gallery

高下立現

其實關於模仿的問題,模仿本身沒問題,但是模仿的目的是創造和超越,然而至少我們在浙江這個作者的模仿明顯是粗糙的,不到位的。

另外,這種比賽結果反應出來的是評委水平的不足,但是好在他們已經開始接受這種審美層面的東西,但是我去官網看了下其他作品,無法直視。浙江這還算好的了,最近爆出來福建攝協的那個比賽,各種官僚各種形式,也真是夠了。

或者,我猜測也許是因為攝協因為舉辦比賽的形式不當,實在找不出來比這個更好的作品了?

所以這個鍋到底該誰背,我也不知道。


再寫兩句,我同意凱哥答案的前半部分,浙江會是非常好的協會,這幾年搞得很好,下屬商攝委員會的前輩們,也是我很尊重的。

但我並不同意鄭幼幼老師那一番話。

如果是一個藝術家的個展,我們不應該有異議。


但你是省攝影家協會,是學術高點的代表,起碼是名義上的。


對這個有抄襲嫌疑的作品,應該以避嫌處理,起碼金銀銅不該有份,因為如果放過,是對社會釋放什麼信號?


不能說「裡面表達的觀念不一樣」就將形式上的雷同視而不見,觀念壓倒一切的話,結果就是技術派會離這種比賽越來越遠。是的,其實現狀就是這樣。

因為你們叫「攝影家協會」,不是「藝術家協會」。

還有,真的拍得很醜啊,既然是抄別人的手法,能不能稍微用心一點,抄得好看一點啊,比原作丑,不給力啊老濕

就算我真的不懂藝術吧。

這還是「攝影家協會」搞的「攝影比賽」啊拜託。

-----------------------------------------------

謝邀。

他媽媽打的毛衣,對於我來說可能一文不值,對他可能價值連城。觀點與角度而已。

第一組作品觀念顯然沒問題,大家看得懂,但你要按實現技術來說一文不值,當然很多人會說,這是藝術,談什麼技術!

與我無關,我自己喜歡的,一定是觀念又好,技術實現也沒問題哪些。例如下面這些。

做觀念一定要把畫面做得很醜么……?!

反正我搞不懂你們城裡藝術家。


再說一遍:有表達不等於好作品。
不要迫不及待的向別人科普什麼叫不以傳達美感為目的,什麼叫情感表達和觀念攝影,不要迫不及待的證明你懂。
更不要看到一幅觀念攝影就趕緊跳腳說:哇這是觀念攝影,好厲害啊!然後和作者形成默契的互捧關係,說你好厲害,對方回你能看懂也很厲害。
這樣很無聊。

再說一遍:有表達,不等於好作品。
能表達出來,只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不證明他是好作品。就像一個人會跑了,只是作為一個有運動能力的人最基本的要求,不代表他可以上賽道。他跑得不快,大家都懂,不要把別人當傻子。


即使是沒有經過系統藝術學習的普通觀眾,也能一眼看得出主旨明確的構思+精心挑選的場景+純熟的用光+恰到好處的後期憑藉腦中的大體印象去野外廢墟里轉一圈+釘個蚊帳框子擺在畫面中間+按快門+拔快閃記憶體卡+提交照片這兩者之間的差別。
所有拿「我這是藝術,不需要講究技術」來搪塞的「藝術家」,要麼是自嗨的民科,要麼是逐利的騙子。
這片子不僅拍的是垃圾,而且拍的也是垃圾。
那幾張建築物的倒影……真的無力吐槽了,確定這是省攝影比賽的金獎作品?這些東西明明是廢片啊。


這個閑會這東西就是一個奇葩啊,法師成堆P圖高成群。光看金獎的作品,轉成黑白看明暗或者構成真心一般,背後的白布綳的畫布本來是用來突出現實存在中的主體,但山寨的作品根本就是沒有嘛,你可以說人家拼的是創意,然而看了@Timothy Wang扒出的參考圖後,連最後的底褲都沒有了。看完了浙江攝影家協會的然後我們可以去圍觀福建攝影家協會了。
大家一起來找茬

我們再看看人家怎麼說的,看的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好怕怕。

圖片轉自狼族攝影微信公眾號,作品版權歸攝影大師們所有。


攝影家協會一定程度就是安排過剩領導幹部的地方。

素質不一定高、技術不一定過硬、這位眼界就算開闊了,不會後期。這畫質,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操作技術、審美和技術水平真的很差。

但眼界我覺得已經是當地攝影家協會的高水平了。


可能是我審美差,先不論有沒有抄襲,感覺拍的很差??第二個,也沒什麼新意??很是一般。和我們大學的課程作業拍的差不多??


我遇見過幾個色影師,看了幾張米康原正的東西,就覺得只要湊近拍奶子就是攝影大師了,道理是一樣的,越是形式的越是膚淺的。


謝邀。

先談一下個人觀點:我認為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是近幾年中國各省級攝影家協會中做得最好的之一,尤其是注重於對年輕攝影師和攝影藝術氛圍的培養,組織了包括TOP20新銳攝影展、麗水攝影節在內的許多有影響力的攝影比賽、展出,同時得益於當地良好的經濟環境培養了龐大的攝影愛好者群體。

我覺得這種大量的攝影人群基數與新銳帶動的結合會讓浙江成為未來國內攝影環境最好的地區,內心非常敬佩浙江攝影家協會的負責人能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成績。這屆浙江省展的作品我覺得很能體現近幾年來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所付出的努力。

我在知乎不止一次回答問題的時候提到,當我們討論攝影作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作品所處的語境,用人話說就是照片是用在什麼地方的。既然我們在這兒是談論浙江省展的獲獎作品,我們先來簡單說一下省展。浙江省展的全稱是浙江省攝影藝術雙年展,換句話說,在這兒我們討論攝影作品是將其視為藝術攝影而不是別的什麼,也即我們更關注作品表達的內涵而不是其表象。

關於這組作品的解讀我覺得浙江攝影出版社的鄭幼幼老師說得非常好:

支雷鷹這組《物相圖》,著眼於「消費」話題,選取了被人類消費過的物品,放在半透明的白布狀架子前進行置景拍攝,將這些被人類掠奪了使用價值後又被無情拋棄的物品以主體的身份拍攝出一幅幅肖像,彷彿在它們慢慢消失前所留下的遺照。這組作品所提出的廢棄物問題是當下全球非常關注的問題,體現了拍攝者的思考與情懷,其意義表達亦比較完整,其視覺表達對於主題表現亦有一定的契合度。

支雷鷹的這組《物相圖》是本屆省展引起爭議最大,最受網路關注的一組作品,這種關注與爭議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兩個問題:如何理解這組作品?如何評價這組作品?

爭議的一個焦點在於,不少人指出《物相圖》與韓國攝影師李明浩(Myoung Ho Lee)的專題作品《樹》,在外表上有較高相似度,因此提出質疑,認為是模擬之作,不值得肯定。那麼情況是否真如大家從外表所看到的呢?我們就從具體作品的比較入手來分析支雷鷹這組作品是否成立,其優缺點所在。

觀念性作品的表達上,視覺化始終是個很大的難題,不少攝影師往往考慮選用某些可以輕鬆借用的「視覺策略」(姑且稱之「策略」)來幫助架構自己的作品,因此他們的作品會顯出與成功作品有意無意的撞車甚至挪用。作為「解決方案」,無論何種策略被採用都無可厚非,但視覺策略作為觀念視覺化的內核,其選用是否合理,進而在具體使用上能否充分內化使作品能夠恰如其分地實現表達也是評價一件作品是否具有原創性的重要指標。需要強調的是,在當代的語境中,作品的原創性遠非局限於創造一種新的「解決方案」這麼簡單,它同樣來自對現成「解決方案」的個人使用——攝影師從獨立感知出發所作的策略選擇以及策略實施之中必然具有的可貴的原創性成分(每次視覺策略實施其實都是一個原創的過程,所不同的是原創的程度與質量)。不過在使用比較套式或符號化的視覺方式時是有優點也有缺點的,因為一旦決定選用某些可以輕鬆借用的「視覺策略」時,需要給這種幾乎模塊化的表達方式進行作品內化,而這遠比避開這種相似性困難得多。

如果說到雷同,李明浩與支雷鷹其實都借用了一個已經非常套式化的「視覺策略」,那就是在要表達的主體物後擱置幕布來突出主體物,以此建立視覺中心來突出拍攝者想表達的東西。他們確實與無數的前輩雷同,因為非常多的人像拍攝者為了突出主體、簡化背景對視覺的干擾,都會在人物後拉一塊幕布,但這麼多拉幕布拍人像的攝影師中,有一位把這塊幕布用得特別神,他就是理查德·阿威頓。他拍攝的人物用一塊白幕布作背景,拍攝對象因此彷彿與這個世界完全隔離,人物有點怪異的精神狀態因此似乎成為這個世界上留下的唯一之物,佔據了觀看者所有的感知。所以用幕布拍人像的策略在阿威頓手裡使用得非常精彩,後人少有能達到他的高度。

到了李明浩手裡,他又一次使用了這個非常套式的手法,又使用了這塊被大家用爛了的幕布,李明浩給自己設置了一個很大的障礙,但他很成功地化解了這種套式,因而作品的精彩度反而得到提升。他的樹一棵棵充滿生命力,本身就像一個個有著尊嚴的主角,它們立在原野上,對於世界來說它們是渺小的,但對於它們自身來說又是偉大的,獨一無二的。然後它們一個個站立在幕布前,枝丫伸展,生命力流淌,這幕布非常一致地把它們的生存地變成一個舞台,這一剎那,它們是獨舞的主角,儘管孤獨,但神采奕奕。

因此,可以見出重要的並非有沒借用這塊幕布,是不是這件作品與其他作品一打眼有點面熟,恰恰相反的是,沒有一種手法是不可以使用的,不管是被用爛了的手法還是新出爐的手法,重要的是用得是否合理,有沒很好地傳達拍攝者特有的感知,說出他自己的話。

然後,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支雷鷹的作品:

一、視覺策略具有一定的契合度。在這件觀念性作品的具體視覺化上,我們可以感覺到他的處理思路:這種分離主體使之獨立出來,突顯個體存在感的方式同樣是一塊類似拍人物肖像常用的幕布,借用這種角色錯覺,物體得到人化,彷彿暫時獲得了失落的尊嚴。這塊幕布是半透明狀的,並未完全隔絕主體,而是在分隔中始終與世界保持一種關連。應該肯定,支雷鷹作品的視覺化表達對於主題表現來說有一定的契合度。我們確實被這種正方形的畫幅與正方形的幕布一次次提醒,它暗示我們去觀看作為視覺中心的拍攝物,並且在一次次明確的暗示中領會拍攝者所強調的問題。

二、在具體使用上,支雷鷹也在努力內化這一視覺策略,使之與這個特定的拍攝個案吻合。這塊幕布與前面攝影師們使用過的幕布又有所不同,它顯得很將就,這是用運動服的網布來製作的幕布,在照片中它有時看上去挺像一塊半透明的紗布,有時又像一塊劣質的塑料紙,似乎自己都不太好意思太光鮮,因為前面的被棄物一點不高貴,它們似乎得努力與被攝物匹配身份。支雷鷹在闡釋創作過程時講到他試過很多材料,「白布、麻布,彩色布、蚊賬布都實踐過,最後選了運動服的網布,比較接近我想要的效果」,這個設置確實很有意味,有效地表達了物與世界之間的分隔與關連的關係。

然後,我們可以接著問一個更深入一步的問題,幕布在支雷鷹的這組作品中真的那麼重要嗎?其實並非如此。幕布在這組作品中的地位與前面分析的兩位攝影師的作品中的作用有所不同,當廢棄物一件件在肖像照中凸顯時,幕布的效果其實是遞減的,它們與李明浩的單幅作品不同,李明浩的專題中每一棵樹都是主角,每一幅照片都建立了一個樹的表演場景,個體並不在群體中隱退,它甚至是大於群體的。但在支雷鷹的廢棄物中,個體每一次出場都是為了自己的隱退,它們有差異有個性地疊加,就是為了不斷地重複提出一個問題:當人類不斷生產出各種物品,消費了它們,然後毫不負責任地讓自然去處理它們時,我們有沒考慮過這種重歸的背後有諸多重大的環境問題,人類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這些問題背後有不可忽視的重大隱患。

三、視覺策略與拍攝個案在吻合度上依然存在很難徹底解決的問題,拍攝者在具體拍攝中尚未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種欠缺一方面來自被攝物的多樣性與視覺策略的吻合度不一致。拍攝者選取的被棄物在畫面中有的有效地被置於視覺中心,作品指向很明確地傳達出來,有的在正方形畫幅與幕布的強化下,其視覺中心反而被削弱,比如《竹子》這一幅,彷彿準備了一個隆重的前戲然後出場草草,如果不是從同類畫面中得到推導,其視覺呈現與指向都顯乏力。此外,《小熊》這一幅,由於被攝物處於地面,而幕布垂直立於地面,視覺中心不得不在地面與背景布之間拉據,這種設置的必要性也令人質疑。所以,這一組作品在被攝物的選擇上缺乏內在的一致性,這一點使視覺策略在實施上不時落入困境,這使作品從整體上說削弱了指向,觀念力度也在加強與削弱之間動搖。

此外,有些畫面在視覺呈現上也欠缺一些質感。我們細讀作品時可能會被某些東西特別打動,這些特別之處,在觀念性作品中是視覺策略內化得非常充分後形成的一種可以稱為質感的東西。客觀地說,這種質感在支雷鷹的每一張作品中顯然是存在的,但仍然不夠充分,所以專題想表達的東西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個有可能錨至作品根部的支撐,但這個支撐仍然尚未紮根至底部,所以作品有指向,也有一定力度,但缺乏作為攝影師個人感知帶出的那種滲透力,這是畫面視覺呈現的控制與視覺策略內化的共同結果。所以整組作品既讓我們看出一種機智,同時又讓我們閱讀出一種無可奈何的閃避。

對作品作如上的文本分析只是一個切入點,這種分析並不能充分說明一件作品,也不能完全剖析這件作品本身,但起碼給我們一個閱讀照片的線索去抵達一張照片,一個專題,或者說一個攝影師的內心。

評委方並非沒有發現作品中的問題,也即部分人所說的對於韓國攝影師李明浩作品的參考,這兒我就不展開討論達芬奇畫了雞蛋以後別人還能不能畫雞蛋的事情,但這組作品同時有自己關注的問題和想要表達的內容。另外很值得注意的一點,支雷鷹非常年輕,他也曾在三影堂的年輕攝影師比賽中獲獎還是展出。雖然我手上沒有具體的數據,但我可以說支雷鷹應該在近幾年全國各省展金獎得主中年紀是最小的那一撥,本屆浙江省展的整體獲獎者平均年齡也應該是偏輕的。

另外,藝術品觀看網路影像和原作的感受是不同的,雖然支雷鷹的獲獎作品我沒有看過原作,但其餘一部分獲獎作品我是看到過的,以那些作品的質量作為參考,我相信這組照片的實物不會像網路展示的質量。

那麼這件事我總結一下就是,中國最好的省級攝影協會之一在代表全省藝術攝影水平的最高比賽上把作品頒給了一個年輕人看上去不那麼精彩甚至還有些瑕疵的作品,我覺得這是需要勇氣和判斷力的,不管你們怎麼看,我給這個選擇點贊。


各地的老法師都在一個叫攝影家協會的圈子裡


麻煩把塑料布的邊拉拉整齊點


強行有趣,只有表面的「趣」。一件作品的價值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作者賦予它的含義。這幾幅作品顯然是簡單的模仿和簡單的小景緻組成的系列。在我看來沒有內涵,那樣的話作品怎麼也厚重不起來的。


簡單講一下。幕布的設置在畫面上刻意製造出焦點,迫使人的目光集中於此處。同時,作為背景的幕布又給人「取景」的暗示……你會想,到底是個什麼「重要的」東西,值得這樣專門取景
於是,原本對這樣的場景你只是作「普通、業餘」的觀看(因為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在暗示下轉換為「藝術」的觀看。因為你改換了自己的觀看語境,於是得到不一樣的東西。
好比對於一堆大便,你用「普通」的眼光去觀看,你會採取日常生活中看待大便的態度;
但如果你改用「藝術」的眼光去觀看,越看,你越覺得這堆大便「特殊」、「神奇」乃至「妙不可言」,而且你還會為了說服自己這是「藝術」,說服自己其具有特別的「深意」,腦補很多東西進去……是的,我說的就是同一堆大便,落在路邊和陳設在藝術展覽上,待遇就會天壤之別(想想杜尚的《泉》)。後者可以讓藝術評論家洋洋萬言詮釋其「藝術性」了。但是公平地講,藝術評論家這樣做也是有其道理的。相關的討論很多,這裡就不深談了。
所以,幕布的那組,雖然借用了別人的一點idea,但還是反映出作者對於何為「藝術」或「藝術」的生成,有一定的思考(注意其放在幕布前的陳設物,都是很普通或者毫無意義甚至廢棄之物,將這樣一些東西置於「藝術」的語境下,從而變得特殊)。雖然內在里也是別人嚼爛了的饃。
這裡提一下,他這個和高票答案里講的那個韓國攝影師的作品理念是有很大不同的!只是形式上有點借鑒而已。韓國那個是唯美的,一個個做得像風景明信片,取意和他有很大不同。隱含一點揶揄和詼諧(純自然里就存在很多可以直接移植的「藝術品」,我們只需要加個框框而已)。所以不能簡單說是抄襲,可視為一種「戲仿」。當然表達上有些弱。
其實可以稍為改進一下的。注意,幕布是半透明的,這樣一種特性沒有被好好使用,等於是浪費掉了……讓我來救救這組作品……其實,每個幕布後應該站一個裸女
於是,一切就變得「性感」了。O(∩_∩)O~
當我們觀看這些普通、毫無意義甚至廢棄的陳設物時,透過半透明幕布——相當於是看到這些陳設物的「背後」或「內在」,依稀有朦朧的裸女影子。。這可以供藝術評論家們開動腦筋又可以忙活出很多「意蘊」來……「藝術」就是這樣玩的啊(^o^)/~。拍這組照片的中國朋友還是沒有開竅啊,多來我們奈及利亞學學~


中國的確有那麼一批所謂藝術鑒賞家,專門看哪個丑、怪,他就說那個好。這類「藝術家」和「藝術鑒賞家」在相互吹捧中形成了一個劣等生態,相互扶持、相互製造,鄙視一切美。在知乎就看到過「看500px的圖我就想吐,還是你這個好」卜拉卜拉卜拉……而被誇獎的作品明顯就是為了求怪而怪,醜陋粗劣。


什麼逼玩意。。。


大智是我最好的朋友。


從諾基亞翻蓋年代就嶄露出出色的攝影天賦。然而家庭並不殷實,攝影燒錢是現實。
不知何時起,一群外行朋友的點贊與欣賞,攝影逐漸成了大智的命。
他逃學,打工。曾發了狂地通宵洗完五大框盤子。
成績一落千丈,換來一樣樣高逼格的攝影裝備,捍衛著丁點的尊崇與吹捧。
三模,大智的排名已然可以忽略不計了。
我問他「值嗎?」

「值」

榜前,人頭攢動,喜怒哀樂,在大智心裡不過是個很好的「螻蟻形象」的構圖。彷彿與他毫無干係。

高考結束,大智卻成了螻蟻。
他跪在父親面前,不肯放棄攝影。
怒不可遏的大智父親一巴掌一巴掌甩在大智臉上。

曾經迷繞的姑娘們拉著行李箱坐上了北上南下的列車。
臨走時,我去看大智。
放棄的人是他的父親。
「想幹嘛幹嘛,我不管你了,管不了」

說出這句話的嗓音很渾濁,有微微挫敗感。

大智認真地擦拭著他的寶貝。
「我要成為像埃迪那樣牛逼的攝影大師」

「攝影大師不吃飯嗎,傻逼」。但我說出口的卻是
「加油,我相信你」

後來的後來,我去念了大學,接觸新的朋友圈。偶爾在約會傻等時,跑去報亭翻翻攝影雜誌,看看有沒有大智。

後來無意間,看到浙江第十六屆攝影作品展徵集作品。我跟大智打電話,告訴他這個水平普遍不高,你肯定能得獎。

大智信心滿滿告訴我沒問題。

後來,獲獎結果出來了。

大智終於覺得自己是沒有天賦的,而且審美有問題。於是砸了所有攝影裝備,聽家裡的話去學了裁縫。

從此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剛剛看了那個作品,就是評論區討論的那個,又是被指責抄襲又是觀念攝影又是什麼巴拉巴拉的,我唯一的感覺就是:能把畫面拍得這麼丑,也是一種能力啊。


玩攝影之前吧,覺得這是一塊凈土,裡面一群同好之人相互討論技術,心得。結果加了本地的一些攝影群,本著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心,對一些群友發的照片認真做點評價,提提意見,結果就是再沒人理我了。後來知道人家要麼就是哪哪協會的,要麼就是政府領導啊。哪輪到咱一小老百姓發表意見。
所以現在不管到哪,從不敢隨便說話了。還是圖樣圖森破啊!
匿了匿了。


……黑社會洗錢呢?


看到右下角水印我也不多說什麼了。。。


推薦閱讀:

手機攝影與真正的攝影師還差多遠?
這種風格的照片色怎麼調呢?
憑這些照片 有學攝影的潛力嗎?
求教攝影大大們類似這種油蠟皮產品光線應該怎麼塑造比較合適?
視頻後期特別在意前期拍攝的那些東西?

TAG:攝影 | 攝影后期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