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至今都無法攻克癌症,達到治癒癌症?
人類為什麼至今都無法攻克癌症,達到治癒癌症?
人類研究癌症快100年了,為什麼還無法攻克?目前癌症研究領域主要問題是什麼?理論上癌症的治療最佳思路是什麼?從這幾個方面來回答問題吧。
一、 癌症到底是怎麼回事?
二、癌症治療一直在進展,很多類型的癌症治療已經達到醫學上治癒的標準了。不管是相對癌症領域自身,還是相對其他疾病,癌症治療都取得了很大進展,大家不要妖魔化癌症這一詞,認為得了腫瘤,就必死無疑了。
三、為什麼癌症治療可以取得這麼大的進展?如何推進下一步更大的進展?
四、 @丁香醫生,建議貴司把回答中的相關文章以及貴司「丁香醫生「2017年7月17日發布的微信文章一併刪除,錯誤和疑似虛假信息太多,已經誤導近4萬微信粉絲讀者了,不要繼續誤導了吧。
一、癌症到底是什麼?
不同的人可能會對癌症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癌症是一種基因疾病啊,是一種老年病啊,是很多種病的集合啊等等。這些理解都沒有錯,但是我們還是看看以目前的研究水平,科學界是怎麼定義癌症的。Hanahan 和Wein-berg在2000年提出了癌症的6大標誌,而後在2011年在自然雜誌上了將癌症的6大標誌擴展到了如下的10大標誌。這圖搞生物醫藥的人應該見得很多了,中間一層是10大標誌,最外圍是試圖/正在/已經開發的有針對性的藥物。當然癌症的治療手段不僅僅是藥物,外科和放療是癌症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
這十大標誌中,哪一個都不好對付啊,至少以目前的科技都不是那麼好對付,不要說可能還有我們目前認識不到的癌症的標誌,所以這是癌症難治的原因之一啊!因此一方面可以認為我們對癌症的認識還很少;但是另一方面,從上圖看很多藥物的進展,也可以認為我們對癌症的認識一直在加強並直接讓患者受益,近些年大熱的抗PD-1/PD-L1以及CAR-T的免疫治療都是基於這種認識的結果。
其實在人類的疾病的鬥爭中,理論上來講/大部分情況下,對一個疾病的認識是越多越好,但是這種認識對於攻克這個疾病的戰略戰術的實施有多大幫助,也是要以具體情況來定的。
一場戰役中,如果甲比乙強大太多,甲根本不需要認識乙的任何特性直接碾壓就是,但是乙方需要仔細研究甲方以博取一線生機。比如說無論我們十幾億人口怎麼聲稱要挑戰兩位馬爸爸的首富地位,人家都是看都不會看我們一眼的,實力相差幾個銀河系呢。難道我們十幾億人口不具備異質性嘛?另外一種情況是大家實力相差不是太懸殊的時候,研究有可能對戰略戰術的實施乃至結果有價值。
異質性並不是癌症難治的根本原因,這是癌症的一個重要特徵,但是沒必要單獨強調這一點。結核桿菌異質性也很強,在過去的200年里,結核病已累計造成全世界上億人死亡,遠超歷史上幾種重大流行性傳染病(天花、瘧疾、鼠疫、流感、霍亂、艾滋病等)的致死率,這方面的數據癌症是沒法比的。看起來比癌症還要牛啊,可是結核桿菌的疫苗很有作用啊,抗結核藥物(異煙肼等)也很強大啊,很多情況下直接碾壓。我們的科技還沒有足夠強大,至少不是對所有類型所有期別的癌症,這才是根本原因,這時候才需要看患者具體情況:癌症什麼類型、什麼期別等。
二、人類幾乎是應用了所有最前沿的科技在腫瘤醫學上。所以癌症治療一直在進展,很多類型的癌症治療已經達到醫學上治癒的標準了,癌症已經可以被稱為慢性病。
醫學上定義的癌症的治癒是5年內沒有複發。很多癌症類型已經做到了,可以看看英國的數據:英國40年癌症治療進展:中位生存時間6倍延長,突破「治癒」癌症定義的5年
不同年代診斷出的所有癌症類型,診斷後中位生存時間的對比:
中位生存時間多年前早已經超過10年的癌症類型:早在2000之前,這些癌症的中位生存時間已經超過10年:乳腺癌、喉癌、前列腺癌、宮頸癌、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等(10年之後的隨訪數據尚無)。
大家可能說這是發達國家的數據,那就看看我們國家的數據嘛!這是我國2003-2005年診斷出來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十多年前城鎮所有癌症5年生存率就已經快40%了。10多年過去了,生存率數據應該會提升很多,尤其是一線城市北上廣的生存率應該是接近發達國家的。我國癌症治療城鄉差異很大倒是真的。
這是癌症領域自身的發展。對比其他領域,腫瘤醫學進展也是很好的,所以大家不要妖魔化癌症了。例如:
- 人類從1901年就知道並開始研究阿爾茲海默症了,到現在也上百年了,目前為止治療上基本上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 高血壓和糖尿病,目前有什麼根治的實質性的進展嗎?
三、目前癌症研究領域主要問題是什麼?理論上癌症的治療最佳思路是什麼?
人類真的幾乎是應用了所有最前沿的科技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上。所以當前癌症研究的部分主要領域:
- 加強癌症預防,例如更強大的疫苗
- 加強癌症早期篩查:例如兼具靈敏性和特異性的篩查手段,或更早期的篩查手段例如液體活檢(目前臨床沒有價值,不要繳納智商稅)
- 外科一直努力的方向之一是微創。但在腫瘤外科領域,扯幾句題外話,最近有幾個廣西的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了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多交了好幾萬說是出血少創傷小,結果腫瘤根本沒切乾淨,攛掇患者接著做放療,這生意經,真是醉了。
- 腫瘤治療領域放療:一直朝著更精準,癌細胞殺傷力更強同時保護正常組織的方向在努力。質子重離子放療是一個熱點,光子領域SBRT是一個熱點。很期待新的射線類型能出來並在臨床應用。放療是任何其他疾病領域都不會使用的治療方式。所以說癌症治療傾盡人類的智慧真是不算過的。
- 腫瘤治療領域藥物治療:精準醫療已經成了泡影了,但是人類還是在努力研發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藥物。藥廠也是賺的砰滿缽滿的。
- 最近大熱的人工智慧: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絕大部分也是在癌症的診斷、治療以及新葯的研發上。
很難說癌症治療的最佳思路是什麼,基本無解。如果我們以最終結果來衡量的話,重要性上防大於治,規範治療大於盲目追求最先進的治療。
另外,當生存率不斷提升的時候,研究的重點就變成了如何在提升生存率的同時提升生存者的生活質量,例如兒童的智力、青少年和青年男女的生育功能問題。
四、 @丁香醫生,建議貴司把「那些得癌症的年輕人:為什麼別人的生命剛開始,我的卻要結束了?」相關文章以及貴司通過微信公眾號「丁香頭條」2017年7月17日發布的相關的系列文(https://mp.weixin.qq.com/s/kkketwuOzA5fbE1MuiafCQ)一併刪除,錯誤和疑似虛假信息太多,已經誤導近4萬粉絲讀者了,不要繼續誤導了信任你們的粉絲讀者了。
首先,有很多明顯的錯誤或至少是明顯值得商榷的說法,不知道如果讀者相信了這些說法,出現的問題誰來承擔?
關於丁一醬的故事,丁一醬自己在天涯的帖子從來沒寫2%的5年生存率的事情。如果他確實是和喬布斯是同一類癌症的話,那麼喬布斯那類NET的5年生存率約為65%,不知道為何故事中要寫成2%,65%對比2%這是天上地下的差別。是丁一醬的主治醫生說的,編輯不知道?丁香園沒審稿?還是就是為了誇大年輕的患者的慘狀博眼球?--如果有讀者哪天查出來是NET,相信2%的5年生存率而拒絕治療,誰負這個責任?
這是他天涯帖子的鏈接:http://bbs.tianya.cn/post-no04-2715193-1.shtml。最後,更新日期3月21日,希望他一切安好。
另外故事情節很扯,仙魔玄幻小說估計都不敢這麼寫:「「你這病太罕見,先回家等著,等到癥狀太明顯了再來試試化療吧,不過化療也應該作用有限,」確診時醫生這樣說。」如果治療可能會有效,那麼癌症治療最基本的原則是儘早開始治療,而不是等病情惡化到不可收拾再來治療;如果真的無效,那就一直不該給予這種治療。另:該腫瘤醫生敢這麼說會這麼說,真是有膽有識值得膜拜!
患者二、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的劉伶利已經於2016年8月14日去世。網上有很多關於她的報道,大家可以搜索一下。不知道丁香園什麼時候和劉伶利對話的,這篇通稿是否在她生前獲得她的允許或者她家屬的同意?
患者三、全曉平,乳腺癌患者。丁香頭條的報道里,有非常值得商榷的地方。不知道哪個醫院的乳腺癌患者是由肝膽外科來開的刀?以後乳腺癌患者要是知道她的主刀醫生是乳腺外科的醫生,非要鬧著讓肝膽外科醫生來開刀,這怎麼說呢?情節也是玄幻的很,非要把癌症診療黑箱化。癌症診療上,病理診斷是金標準,99%的患者能很明確通過病理診斷到底是不是癌症,不是醫生拍腦子或者我可以說是癌症也可說不是癌症的,更和年不年輕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另外看到左乳全切手術,採用局麻。看到真是全身發抖,一般的乳腺纖維瘤之類的局麻下就可以做,局麻下切除後送快速病理檢查,根據結果調整手術術式,乳腺癌等大的手術得全麻吧。局麻,這是女版關公在世啊;醫生的水平估計高的不得了,光速開完。
這是全曉平畢業學校河南科技學院新科學院的通稿 http://xkxy.hist.edu.cn/info/1749/6166.htm。學校的報道列舉了各媒體對全曉平的報道,算是比較官方比較可信的。摘一個其中列出來的人民網的相關報道對比丁香頭條的報道。丁香園的故事中,好像所有的人都拋棄了患者,她的母親的行為簡直就不是人。但其他的非丁香園的報道顯然不是如此,其他報道中患者的家庭,學校師生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患者家庭也是為她治療負債纍纍。不知道全曉平是否允許丁香園這麼報道?她的家人該如何想?如何承受其他人的指點?全曉平又該如何自處?這算不算是造謠中傷?懂法的來講講。
這3個年輕患者都是真實的,不知道他們是否知道並允許丁香頭條給他們編排的各種虛假的信息,通過編造、誇大年輕癌症患者的「慘」來給丁香園搏關注、粉絲和流量?就算這些患者都允許了的話,不知道對丁香園的粉絲讀者的這種誤導又怎麼交代呢?
其實如果是某文學方面的機構號寫了這個,也就放過了,對大多數文學作品來講,編造和誇張是基本手段。可是打著科普旗號嘛,那就不得不較一較真了。
醫學科普任重道遠,各領域也是隔行如隔山,讓玄幻的歸玄幻,科普的歸科普吧。不能為了博眼球編排各種故事會的情節、提供各種錯誤的知識和信息誤導自己的粉絲,粉絲信以為真的話搞不好會死人的。雖然大家科普的領域、貢獻的時間和影響力都各自不一,但醫學科普的底線是不提供虛假信息,不提供錯誤信息。底線還是要守住的,敬畏之心也是要有的,以此和做醫學科普的諸君共勉。
最後,因為丁香園(以及新世相)粉絲眾多,不想開撕,所以沒有完全開放評論,主要怕控制不住自己傷害到一些無辜脆弱的心靈,望見諒。
----更多文章請到尚方慧診講腫瘤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知乎用戶
昨天丁香醫生專欄推送了關於年輕癌症患者的這篇文章:
那些得癌症的年輕人:為什麼別人的生命剛開始,我的卻要結束了?
後台收到不少私信,詢問關於癌症治療的問題,進而問到為什麼現代醫學如此發達了,癌症卻依舊難以治癒。
癌症為什麼難以治癒,這是個非常龐大的話題,從發病原因到治療手段,每年都有海量的文獻去闡述,太專業的文獻大家看著可能也累,那今天丁香醫生就用比較淺些的比喻來從一個方面說下為啥癌症那麼難以被攻克。
癌症難治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其遺傳異質性(Genetic Heterogeneity)。在癌症中,它指的是:同一種癌症可能是由不同的突變造成的。
舉個栗子,我們可以把癌症看成一隻非常龐大的軍隊,其中每個士兵都相當於一個癌細胞。
那麼這個軍隊有多大呢?很大很大很大,有的在臨床上可以觀察到已經達到 10^9(就是十億)的數量級了。
癌症難以治癒的第一個困難:癌症這個軍隊里「兵種繁多」
這十億個癌細胞可不是一模一樣的,它們有的拿刀,有的拿劍,有的開坦克,有的開飛機。這就給我們治療癌症帶來了第一層困難:
用藥去攻擊癌症軍隊的話,總是有那麼幾個兵種我們搞不定,這樣一輪葯下去總有些倖存的癌症組織。
假以時日,這些倖存者通過繁衍(也就是細胞分裂),又可以形成大部隊。
這就帶來了治療癌症的第二個困難:打散的小股部隊會分裂成不同大軍
癌症大軍的機動性很強,可以到處遷移。並且很多時候,癌症都是派出小股部隊進行轉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癌症轉移」 metastasis)。
現有的醫療手段根本沒有辦法偵測, 等我們能檢測到的時候,小股部隊早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不僅如此,癌症大軍因為兵種眾多,這樣,每次派出去的小股部隊還能不重樣。 一般而言,一個病人身上能找到十多個這樣的轉移病灶(metastatic lesion),而且常常每個都不相同,這就是癌症治療的第二層困難——轉移病灶間的遺傳異質性。
除了種類繁多,分裂又不按套路。癌症治療還有第三個困難:小股部隊分裂成大軍時還會創造新的兵種。
細胞在分裂時,是會產生新突變的。在我們的比喻里,就是小股部隊變成十億大軍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新兵種。 這就造成每個轉移病灶內,又回到開頭第一個困難那樣,出現很多不重樣的兵種,而通常,他們之中總有那麼幾種是有抗藥性的。
這樣一來,藥物治療就是難上加難。
所以,癌症就是這樣,十億大軍不重樣,打散還能重頭來,千里轉進無蹤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你要以為治療癌症只有這三個困難,那還不止,癌症治療還有第四個困難:癌症患者的個體差異性。
個體差異,指的是癌症患者就算患了相同的癌症,都還會有差別,就好比張三和李四都得了肺癌,但是張三和李四肺癌大軍的兵種組成是不一樣的。
這些差別的結果是,A 葯對張三有用,張三一吃效果顯著,但李四雖然也是肺癌,但是吃了一點用都沒有。
舉個例子:
對於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 (CML),有一種很有效的葯叫伊馬替尼(Imatinib),這種葯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基礎醫療系統必備葯之一。但是這種葯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只對費城染色體陽性(Ph+ CML)的患者(約佔 95%)有用。
如果你很不幸是剩下的 5%,那你就沒法享受到有效藥物帶來的治療效果。
這也是為什麼在治療癌症時,很多醫生都推崇「癌症個性化醫療」的原因。
以上四個困難是從遺傳角度解釋為什麼癌症難以被根治。除此之外,還有環境、治療手段、免疫等多個方面的原因。
不過,大家也沒必要對此感到過分悲觀,從 1971 年人類開始打響「癌症戰爭」以來,我們對癌症的理解已經深入了很多,癌症的存活率也在逐年提高。
如前面提到的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其五年存活率從 1993 年的 31% 增加到了 2009 年的 59%。
相信隨著一代代醫療科研人員的努力,目前被稱為「絕症」的癌症,總會有被我們攻克的一天。
癌症的話題太沉重,表情包什麼就不放了,雖然癌症一時半會還無法徹底治癒,但是一個健康的生活態度,對於讓我們遠離癌症的風險,還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你還不放下手中的香煙,三餐正常,作息規律,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嗎?
內容參考丁香醫生科普文章:
癌症為什麼難以治癒? - 丁香醫生
作者:帥世民 - 個人主頁 - 丁香醫生
加拿大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
有健康問題想問丁香醫生?
還是下個丁香醫生 App 吧
戳這裡:應用中心-丁香醫生
足不出戶就能得到醫生的指導和建議
身體上的問題,來問丁香醫生
給個感性粗糙的玄學回答:腫瘤的發病機制涉及到一些生命體之所以為生命的本質性問題,即細胞的生老病死的調控。
這個都能完全解決的話,我們就不需要時間眾籌了。。。
聽說其他回答里有個自問自答做廣告的?
非醫學背景的人在談論癌症時會覺得,癌症是一個疾病,但事實上癌症是一類疾病的總稱。類比一下,為什麼人類還不能治癒傳染病?答案是大部分傳染病可以治癒或自愈,不過對於癌症來說,這個答案會換成:少數癌症可以治癒,大部分癌症可以控制或早期預防,剩下的癌症控制效果很差或者不易預防。目前醫生和科研人員們在做的事是把第二種一個一個變成第一種,把第三種一個一個變成第二種或第一種。
下面為三種癌症各舉一例:
1.可治癒的癌症:運用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可以使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癒率接近100%
2.可早期預防的癌症:結腸癌。四五十歲的人體檢要做腸鏡就是這個道理了。
3.控制和預防效果很差的癌症:胰腺癌。由於位置特殊,在發現時一般已經是晚期,即使手術效果也不好。
這個問題事實上反映了目前醫學科普是十分匱乏的。目前惡性腫瘤已經是我國第二大死亡原因,然而人們對於它的認識依然限於各種「XX技術有望徹底治癒癌症!」等新聞中,這無論對於個人健康還是整個醫療衛生事業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畢竟,宣傳領域的高地如果科學不去佔領,就會被商業佔領。
只是想了解一下的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下面的專業詞語會多一些。
要講腫瘤難以治癒,從不同的治療方法來講比較好。這裡簡單分兩類:外科切除+放療等、化療和靶向葯等。
外科切除和放療的問題就是,腫瘤多具有浸潤轉移的性質,很難完全切除乾淨。一味擴大切口,重要臟器失代償以後患者還是會死,而且死得更快。對於白血病這類癌症手術更是毫無辦法。有人可能會問:就沒有不轉移的腫瘤嗎?有,不過那叫良性腫瘤,一般也不必切除。
化療的問題就是藥物的特異性了。這裡還是要指出一點我國醫學科普的不足之處。醫療條件的發展會讓人們覺得藥物是萬能的,只要科技發展,人類就能隨心所欲地製造任何療效的藥物。但事實上,藥物只能調節人體已有功能,或者通過人體和病原體/腫瘤的區別,殺死病原體/癌細胞。因為藥物事實上是以生物體內的分子作為靶點來起作用的,其功能必然受人和病原體生命活動的限制。
化療藥物要想殺死癌細胞,一方面要對癌細胞有足夠殺傷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對人體殺傷力較小。而這是很難的,因為癌細胞本身就是由人的細胞轉化而來。如果說有區別的話,就是癌細胞生長速度快、與其他細胞黏附較弱等,且部分癌細胞表達特定的分子。如果針對生長速度快來製作藥物,做出來的一般就是化療藥物了。這類藥物對人體內生長較快的細胞(如幹細胞)同樣具有殺傷作用。如果要100%消滅癌細胞,必然100%消滅幹細胞。所以單靠這類藥物治癒癌症是不可能的,需要設計治療方案,讓人體免疫系統輔助殺死全部癌細胞。
如果針對特定分子製作藥物,就會得到靶向葯。這類藥物一般副作用較小,很有治癒它所針對的癌症的希望——如果不出現耐藥性的話。然而靶向葯是高度特異的,這就決定了每種靶向葯只能治療個別癌症。
最後說一下耐藥性。為什麼腫瘤會出現耐藥性?想像腫瘤細胞是一個種群(可增殖、有變異),而你的身體則是它們生存的環境。藥物就是對於它們的不利條件。在這種條件的選擇下,對藥物敏感的腫瘤細胞被殺死,而不敏感的細胞則會留下來繼續繁殖。長此以往耐藥性會越來越強,直至患者不得不更換藥品。
另一個答案里的回答,本來是講自己經歷的,貼過來了,不能說完全能回答的來這個問題,也算個展望吧。
五年前,我從北大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科委下屬的事業單位做產業研究,當時撰寫一份展望2020年的報告,名字叫《2020:更健康的北京》,當這份報告展示給大領導時,他給我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個老將軍帶著他患癌的女兒來找他,戰場上的磨礪讓這名老將軍的性格非常的剛毅和果敢,他提出的要求是:「想盡一切辦法,不管是找最好的醫生,還是使用最好的藥物,一定要堅持五年,五年以後,腫瘤一定有辦法。」
現在距離那個時刻恰好五年多了,我輾轉了幾家工作單位,從生物學的知識,逐漸積累基因和腫瘤方面的知識,雖然我自己不是醫生,但對腫瘤治療的現狀就像是遠遠地看一座冰山,大致的脈絡還是看得清的。
通過基因測序進而使用靶向藥物、免疫檢查點抑製劑PD-1等等,我們極大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多數延長的時間是幾個月或一年,而且總是避免不了耐葯的問題,遠遠的還不夠好。
「治癒」腫瘤這個詞語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君不見多少患者因為化療和靶向的副作用停葯,轉而投身中醫中藥和江湖道士,寄希望全身調理或仙丹妙藥達到「治癒」。我們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患者和家屬的壓力和渴望太大,他們禁不起這樣的誘惑。
所有從事腫瘤領域科學研究的人,應該都認同抗癌的正確策略應該是:盡量延長生存時間,等待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終將癌症控制成為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的慢性疾病。所以抗癌是一個持久戰,耐心、金錢、情緒等等都是基於這個邏輯來調配,急不得,也沒法著急。
現在,我自己感覺如果面對那個老將軍,我們依然會讓他失望,但是我們究竟還有多久才能不讓他失望呢?我們究竟可以指望什麼樣的科技呢?
首先我自己是樂觀的,但是我仍然將這個時間設定為十年,也就是2027年。2
如果將抗癌比作打仗一樣來做推演,打仗最重要的是什麼?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目前我們做到了一定的知己,但是遠不能做到知彼,由於腫瘤的異質性和進化的特點,我們對敵情的了解太缺乏手段了,這仗打的可真是窩火。我們現在的藥物、手術、放療、替代治療等武器雖然不是很完美,但我們知道自己有什麼,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影像學手段知道病灶大小變化,進而知道患者的狀態,這裡需要糾正的是,目前的影像學技術如PET-CT最大觀察厘米大小的病灶,但是這個時候往往腫瘤已經很大了,有些轉移已經發生了,所以我們的影像學技術只能部分評估患者的治療狀況,病灶的轉移情況,但是還不能完全地認識腫瘤。
目前的液體活檢ctDNA測序(循環腫瘤DNA)和CTC計數(循環腫瘤細胞)靈敏度也還不高,還不能達到全面地認識腫瘤。
可以肯定的是,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一定會有更多的靶向藥物,包含對目前難纏的KRAS基因突變等,在治療上也可能會有更多的新穎治療機制,但是由於腫瘤的進化的特點,很難以實現一種藥物就治癒的理想。
目前谷歌的大數據醫療公司Calico目前搞的事情,就是將針對某種基因突變的藥物都分門別類的規整好,不斷進行基因檢測,對於任何時候患者的癌症基因突變譜,從藥物庫裡面取出相應的藥物組合。如果耐葯了,則檢測到癌症基因突變譜,再次更換藥物組合,如此反覆,達到長期控制腫瘤的目的。這一整套的邏輯都會使用人工智慧,而非人力,我們現在人一天24小時所掌控的知識,知識更新的頻度,也難以處理這一工作的。
我個人相信再過十年一定會有更多的藥物組合,但是我們的短板還是如何最為全面而準確地、高靈敏度地、價格低廉地、實時地認識患者體內的腫瘤遺傳突變信息,這是十年後我們面對癌症的關鍵所在。目前循環腫瘤DNA已經測序深度到一萬乘了,繼續加大測序深度也意義不大。除非從其他維度尋找思路。
所有的門沒有完全關上,我個人認為最有希望的是外泌體(Exosome),相比ctDNA是腫瘤細胞凋亡釋放的,Exosome是腫瘤細胞為了轉移、抑制凋亡和免疫系統等主動分泌的囊泡,裡面含有大量的RNA分子,且由於Exosome的保護性作用,RNA非常穩定不易降解,因此Exosome號稱是人體內的聯邦快遞系統,研究者也獲得了諾貝爾獎。Exosome裡面甚至包含腫瘤細胞的耐葯信號的傳遞,我們甚至可以改造Exosome,在裡面裝入藥物,Exosome表面弄上蛋白標籤,讓腫瘤細胞吞噬達到最精準的靶向治療。
我在華大的博士後項目是測了肺癌患者的血液和健康人的Exosome,可惜的是樣本量太少。華大研究院也測試過Exosome,與他們溝通的結論是測到的太亂了,各種信號分子都有,找不到什麼規律。
不過現在想起來這才是正常的,因為不可能通過一種或者幾種小分子實現腫瘤的早期診斷和監控,腫瘤本身就是太複雜,希望找一種標誌物檢測或監控所有癌症是不切實際的。但是我們可以挑選幾十種、甚至上百種小分子,分別對其表達與否、濃度高度賦分,弄成個像是圖譜一樣的東西,而且通過連續性的監控繪製相應的路徑曲線,同時結合一些基因的表觀遺傳學修飾如甲基化、代謝組學,也帶著ctDNA和CTC等,從多個視角,就可以把癌症這個玩意實時地觀察清楚了,當然這需要很強大的數據運算和分析能力,所以谷歌這類巨頭做這類事情,相比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還在送外賣,搞個輕問診。
2016年肺癌高峰會上,吳一龍教授展示過一張PPT,分別是ctDNA、CTC和Exosome,多數基因檢測公司都專註於研究ctDNA和CTC,就是Exosome空缺,不過我相信不會等多久,這個神奇的小不點終究會展示其價值。對Exosome的探索、利用才是真正認識腫瘤的一個利器。
3
我們對癌症的態度亟待改變。儘管我們有很多資料不斷發布,癌症已經成為慢性疾病,每年發病率達到了400萬,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癌症患者。但是我們國人仍有那種狹隘的觀念,比如癌症就是會傳染的,要與患者保持距離。患了癌症就是一定沒有多長時間了,心理極度崩潰,我們其實可以看到很多病友,即便是肺癌使用相應的靶向藥物,生存期超過5年的都是很多的,有患者超過10年。
《智能時代》這本書的作者吳軍老師寫過一篇文章,裡面有一段話是時間和生命的珍貴,以及他走訪最那些國際專家,詢問是否可以讓人活120歲,比如以後器官壞了就換個人造器官等等,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老外很會比喻:「你可以修補一個牆上的洞,但是你不能修補整面牆。」人體的臟器最後階段是集體的老化,很難修修補補。
這個世界上,人的出生和死亡都是必然的,如果人可以長生不老,這個世界的資源和地球的承載力終究會崩潰,世界上只有一種東西不會死亡,那個東西就是咱們現在談論的癌細胞,癌細胞不會自己主動凋亡,瘋狂繁殖和增殖,但是最後把宿主人體害死了,它還是照樣完蛋。
引入吳軍老師的這段話是想說明,我們要正確地面對癌症,也面對和真正從內心接納患癌的那些人。我們所有人可能都逃不掉,癌症是一個隨著人的年齡增長而出現的一種體細胞突變導致的疾病。
與癌共舞是一個辦了很多年的公益論壇,這個名字還是非常好,如果我們面對癌症,就像是面對在舞池裡的一個舞伴那樣坦然。假如這本身是一種源自人體的疾病,那麼我不是害怕你,而是靜靜地知道你存在,用各種辦法讓你晚一點、更晚一點出現,即使出現了則讓它去一次又一次地休眠,我們要把自己生命里的時光過得充實、富有意義。
為此,我引導的創業項目倡導發起了癌度船長的項目,在「癌度app」以連續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這些積極和樂觀,癌度船長是一種直面癌症的精神宣揚和證明,船長們的精神鼓舞著無數的病友,受到了廣泛的讚譽。或許這就是眾人拾柴的力量。
4
防癌是被社會喊爛的一個詞,各種仙丹和草藥都號稱防癌,還有所謂的麥苗汁等等,如果一個玩意可以和「防癌」搭上邊,那真是定會收到熱捧。各種江湖騙子都削尖了腦袋琢磨這一營生。防癌是包含兩個層面,首先是少接觸致癌的環境和因素,不讓癌細胞產生,或者盡量減少癌細胞的產生。其次是即便是產生了癌細胞,發生了腫瘤,那麼可以在這個癌症發生轉移前診斷出來,手術切除而達到治癒的目的。
第一層的防癌,如減少吸煙和霧霾的接觸、避免一些致癌性的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人乳頭瘤病毒(HPV)、適當的運動、按時的作息和生活規律,食物上多使用青菜和水果,避免過多紅肉等等。
這些是有效的,但是卻不能完全避免癌細胞的產生,因為越是隨著年齡增大,人體的細胞出現致癌性突變的概率就大,總是避免不了,老人的免疫力是逐漸下降的,對癌細胞的監控和剿滅越來越難以應付。
第二層的防癌,目前並不給力。比如常規的體檢,胸片是不能很好地診斷肺癌的,必須對高風險患者使用低劑量螺旋CT。但即便是CT也不是讓人滿意。一個癌細胞的突變,多數情況下會被人體免疫系統剿滅,即便是癌細胞逃避了免疫系統,那麼它也必須成功地誘導了血管長到它附近,不然也是長不大的。所以我們看很多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多數是這個邏輯。所以一個癌細胞從發生基因突變開始到出現癥狀大概有十多年時間,我們目前判斷腫瘤是否發生轉移,是否有手術的機會,最好的技術是PET-CT,也即是價格1萬多左右的那種檢測,最多看0.5厘米大小的腫瘤病灶,這已經是幾千萬上億的癌細胞了,這個時候往往轉移已經發生了。影像學技術本身的短板很難去做到轉移之前的早期診斷,況且還有價格高、輻射性致癌、設備高昂等特點。
第二層次的防癌,我們寄希望於分子水平的突破,目前是ctDNA,後面大施拳腳的應該是外泌體(Exosome)。或者說基於多個分子標誌物,多種檢測的維度,以及對這些檢測數據的智能化分析,未來的腫瘤早期診斷是可以實現的,無創傷、無輻射、高靈敏度、價格低等等。我們十年以後來回顧這篇文章的說法,進行驗證。
5
一個我希望能陪患者十年的小朋友。2027年,我想我們將真正可以坦然地面對癌症,十年的時間不是很短,十年里誰會陪著您,一起越過目前我們對癌症還沒有太好的辦法的「恐怖谷」。至少目前來說,有這麼一些問題總是需要最及時且準確的答案。
1最新的癌症預防和診斷科技是什麼?對您有什麼好處?
2最新的藥物是什麼,對您是否適用?有效率是多高?
3有什麼類似的病友的治療和康復經驗嗎?
4那些醫生公認的治療指南里都有那些有用的乾貨?
5您想找人問個問題,卻沒有人理睬我,那些醫生和網路的大神也不是隨呼隨到。
6十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您其實就想找個伴兒,一起慢慢等,最好那個伴兒永遠不會花心,如果十年的時間,我們終於可以坦然地面對癌症,那麼一切的苦和忍耐都是值得的。為此我們願意去堅持,去學習、去等待。我也希望自己還能在這行堅持不止一個兩個十年。
也可能十年後我再來重新回答這個問題,哈哈。
人類幾乎不能治癒所有自身免疫系統不能治癒的疾病好么。。。
你多看看書就會發現,不止癌症,人類幾乎連一個病也沒能攻克。。。我以自己現有的這點知識談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首先,腫瘤為什麼會發生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透徹的研究明白,試想,如果連一個問題的原因都搞不清,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
關於腫瘤誘因的研究、結論有很多,但是對於多種多樣的惡性腫瘤來說,這些研究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每種腫瘤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多數惡性腫瘤是人個體差異(也就是基因水平的差異)以及環境因素(也就是後天生活環境的差異)兩方面原因造成的,是一個人長時間生活、積累所產生的結果。研究者很難全面分析腫瘤的發生機制,因為其中牽扯的因素太多了。
目前很多研究著手的是腫瘤的直接誘因,這樣的研究有助於腫瘤靶向治療等腫瘤治療手段的發現和應用,但對於腫瘤的發生並不能給出令人滿意的解釋。
另外,就是腫瘤本身的複雜性。手術治療、放化療就不多說了,即使不是從事相關行業的人,也明白傳統腫瘤治療手段的局限性,能夠通過這些方法徹底治癒的腫瘤少之又少,很難保證腫瘤,尤其是惡性腫瘤不複發。當今,在這些傳統治療的基礎之上,人們更加關注和熱衷於研究的是腫瘤靶向治療,以及如今比較火熱的腫瘤免疫療法。
所謂的靶向治療,簡單來說就是針對惡性腫瘤發生的必要條件或直接誘導腫瘤發生的原因,去阻斷或者廢除之,來達到抑制腫瘤甚至清除腫瘤的目的。這件事想想是很美好的,就舉一個美好的例子:EGFR突變引發肺癌,用EGFR的抑製劑吉非替尼就能治療肺癌。
但是現實呢?
肺癌中確實有EGFR突變,但是吉非替尼僅對非小細胞肺癌作用較好。那麼非小細胞肺癌就能治癒了嗎?不能,因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也只有一部分對吉非替尼治療敏感。原因是什麼?因為同樣是肺癌,歐洲人和亞洲人不一樣,亞洲人和美洲人不一樣;那麼同為亞洲人就都一樣了嗎?並不是,人和人就不一樣;那麼同一個人的肺癌就一樣了嗎?並不是,同一個人的肺癌,不同病灶區域的突變或者說腫瘤發生的必要條件、直接誘導腫瘤發生的原因不一樣,也就是說這塊肺癌EGFR抑製劑可以治療,另外那塊就不能。
肺癌只是舉個例子,腫瘤異質性在多種腫瘤中是普遍存在的。就現在了解的這樣情況而言,你說腫瘤怎麼治?
腫瘤免疫治療從目前看來是比較有前途的,雖然現在的發展程度距離徹底治癒還比較遠。腫瘤免疫治療說白了就是干預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自己去治好身體里的腫瘤。惡性腫瘤患者的免疫系統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本身是處於抑制狀態的,就是不能有效的殺傷、清除腫瘤,研究者們想做的就是通過各種方法(抑制性分子單抗、免疫細胞基因改造等)調動免疫系統的「積極性」,讓其去識別、清除腫瘤。腫瘤免疫治療我就不多說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現在這個東西很火,很容易查到你想要的。
其實,不像感染等疾病的是異物、病原入侵人體,腫瘤是人體本身的問題,這個性質就像自身免疫病,只能靠影響、調節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靠免疫系統本身去清除腫瘤,從而達到治癒。正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啊!
想像一下,在將來的某一天,生物製劑藥物和細胞類藥物像如今的化學藥物一樣普遍(指的是研究水平、價格、人們接受和使用程度)的時候,或許腫瘤就能治癒了,希望我能夠看到那一天的來臨!
疾病是人類難以迴避的生存危機,人類5000年的文明史就是與疾病的抗爭的歷史。天花、鼠疫、瘧疾、肺結核等烈性傳染病曾奪去數百萬人的生命,造成千村霹靂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悲慘境況。但是,人類終於依靠智慧主宰逃脫了滅絕的厄運,成功地控制了一輪又一輪傳染病的流行。人們發現,攻克一種疾病的要略在於,1.明確致病的原因;2.找到有效的藥物或方法控制它。
然而,在科學技術非常發達的今天,人們奇怪為什麼癌症依然難以攻克?
縱觀癌症歷史,在幾千年以前已經發現患癌的證據。但是,當人類還在向大自然苦苦爭求基本生存的條件時,饑寒交迫使人們的壽命十分短暫。絕大多數民眾在沒有達到癌症的高發年齡段就已經命喪黃泉了。因此,在漫長的不發達時期,癌症只是一種罕見的疾病。
工業革命開創了人類科技發展的新時代。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70年的和平環境,使人類有機會創造有史以來的經濟奇蹟。歐美國家的現代化引領了世界的潮流,經濟的繁榮使民眾生活水平迅速上升。伴隨著現代化的進程,歐美國家癌症發病率迅速升高,有人甚至認為癌症只是發達國家的專利。誰成想,亞洲四小龍、金磚五國的經濟騰飛也使這些地區的癌症發病率出現持續上升的態勢。人們逐漸認識到,癌症發病率的升高是工業化的副產品。有害的大氣、飲水以及食物對於癌症的發病推波助瀾;富裕的生活方式也助長了癌症發病率的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腫瘤登記的數據顯示,60%以上的癌症發生在60歲及60歲以上老年群體。可以說,只是在最近50年,全球才逐漸意識到癌症的危害和恐怖。
中國在1958年建立了政府興辦的第一所腫瘤專科醫院。當時民間流傳一個順口溜:「10個癌症9個埋,還有1個不是癌」。形象地勾畫出當時對癌症治療的無能為力。
「攻克癌症」到底是不是不能實現的口號?至今未能拿下癌症的原因確實不少。
第一,癌症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易感性疾病。不同的基因突變可能導致同一種癌症;同一種基因也可能誘發出不同的癌症。我們也看到過成功的曙光,但很快又被新的問題所遮蔽。例如對於赫賽汀治療HER2陽性的乳腺癌有令人鼓舞的效果,可是赫賽汀對於HER2陽性的胃癌就沒有那麼出色的效果了。說明我們仍然沒有拿到控制癌症產生與消亡的金鑰匙。
第二,目前國內外醫學界把主攻癌症的火力集中在治療上。儘管腫瘤的外科、內科和放射治療都有可被認同的效果,但都不能理直氣壯地說能夠治癒癌症。另外,美國最近出版一本書《無癌的世界》,作者極力批評上述治療手段都有病人難以接受的傷害和副作用。化學治療在遏制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組織造成傷害,放射治療也難以避免傷及無辜。除此之外,目前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都是以殺滅癌細胞為目的,只能達到「治標」,很難達到「治本」的目的。
民眾對於癌症久攻不下頗有微詞。不能掌握癌症發生、發展、複發及轉移的真正機制,很難說「癌症已經攻克」,攻克癌症依然任重道遠。但是,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的論點不僅是錯誤的,也是不可取的。
在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看到癌症的治療水平在不斷提高。美國臨床腫瘤學會2015年報道,美國癌症的5年相對治癒率已經達到66%,而在100年前,美國癌症的5年相對治癒率只有5%。另外,加拿大、日本癌症的5年相對治癒率已經已經超過80%。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癌症歸類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癌症終究要被征服,攻克癌症的時間取決於我們的努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容置疑,癌症一定會像西班牙的野牛,敗倒在優秀的鬥牛士腳下。
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大約佔到總人數的22%,在中國這一比例更高。癌症也是除心腦血管疾病處於第二重要的死亡因素。區別與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更多的是慢性病,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過程更短,大部分是突發因素。作為慢性病,一般的感覺應該是長期共存,也有更多的動機去研究如何攻克癌症,但是現實的情況確實沒有多少改善。
從上個世紀70年的,美國尼克松的癌症治療法案開始,癌症的發病率是逐步提高,而死亡率大約每年降低不到1個百分點。至今,癌症依然是主要的死亡因素。為什麼人類對癌症束手無策呢?個人感覺有如下幾個因素:
1、人類其實還沒有搞清楚癌症的發表因素,或者說努力的方向不對。
學術研究的導向是錯誤的,那中國舉例,一年發表癌症相關的SCI論文有幾十萬,99%的論文發表目的是為了評職稱,也就是說基本沒有人是為了真正尋找癌症真理後癌症治療方法的動機;
生物醫學發展受制於經濟利益驅使,沒有合適的經濟利益引導製藥企業研發真正有效的藥物或方法。製藥企業只可能對具有專利的新葯投入資金去搞研發和臨床試驗。一個新葯的研發投入需要好幾億美元,如果沒有專利制度的保證,沒有任何一家藥廠去研究一個有可能治療癌症的藥物。比如二甲雙胍、阿司匹林這樣的藥物,在動物試驗中已經發現具有有效的抗癌效果,但是因為無法形成專利,即使他們有可能將癌症生存時間大幅度提高,也沒有藥廠願意去投資。除了藥廠之外,沒有任何的機構有能力投入巨資而不為利益去研發這樣的老葯新用。
2、傳統思維擾亂了癌症治療的正確思維。
過去手術、化療和放療是一種基本邏輯認識,但是在治療癌症過程中無法與癌症特點契合,因此治療手段過於模糊,不是真正對症之法。手術切除是方便,但是造成的組織空洞無法彌補;化療是殺敵1千自毀800的做法,而且化療有可能損壞免疫系統,即使短期能夠抑制腫瘤,但是長期有可能放任腫瘤,不是一個好的健康投資;放療本身的副作用就是誘導癌症。另外,最近流行的免疫療法其實和化療差不多的思路。由於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的區別不大,免疫系統的識別並不準確,免疫療法是通過提供免疫反應程度來抑制腫瘤,免疫系統過強產生的免疫反應同樣會損傷正常的組織細胞,也許要免疫系統殺滅所有的腫瘤細胞,也同時讓免疫系統殺死大部分正常細胞。
3、基因分析將癌症治療引入歧路
人們都知道癌症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但是基因數量眾多,突變可能根本不是癌症原因,也許至少一種伴生的表象。就如同汽車fadj發生磨損,氣缸有金屬碎片,都知道有各種可能的碎片,基因分析就如同尋找這種碎片是圓形還是三角形,或者是方向的。實質上,不管這些金屬碎片是什麼形狀,都不影響氣缸已經發生了磨損。在一下癌症細胞中找到了一些基因突變,但是並不能排除其他基因的突變,或者這些基因的突變只是癌症細胞變化過程的結果而不是原因。癌症的靶向不應該是某些基因。忽然想到化學競賽考前做的一道題。
沒錯是【化學】競賽。
雖然我是學化學的,但仍要強行答一波!
1、雖然ca cancer影響因子(162.5,2013年)已傲視全球各種科研期刊,但是至今仍然沒有找到癌症的確切原因。現今科學界更傾向於癌症是遺傳、後天環境(物理因素如伽瑪射線、化學因素如多環芳烴等)的多因素作用結果,however, who knows. 也有專家認為癌症是生物進化的結果,但這並不能解釋為何一些動物不會患癌症。
2、可能有人認為所有癌細胞都是一樣的,實際上不同人、不同癌症的癌細胞很不一樣,原則上一個基因上數萬個鹼基對都有可能因基因變異發生變化,不同部位的變化有可能產生不一樣的結果。這樣,廣譜性癌症治療方法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部分細胞的遺傳物質變化),靶向性藥物療效因人而異。
3、癌細胞同樣會不斷變化(進化)。一般體內產生癌細胞後,機體可以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來消除產生的癌細胞。但這就像是自然選擇一樣,癌症發展到一定階段,癌細胞就能規避免疫系統。讓人無語的是,一些癌細胞甚至可以發展出可以殺死T細胞的信號傳導通路。
所以呀,現在提倡早發現、早治療,但現在成像解析度最高的PET也才0.5cm(一次一萬塊),其他通過腫瘤標誌物的診斷方法因人而異(所以你用PET發現一個小亮球,還得化驗數種乃至數十種腫瘤標誌物才能確定它是不是癌症呢)。
始終覺得短期內提高機體免疫系統,讓身體自檢、消滅癌細胞是對人體傷害最低的方式。不過這種大概無法實現吧……
人之所以有癌症是因為該處人染色體中某段古老的基因序列因某種原因被激活或者強化,換個通俗比喻,癌細胞是人體內部的自由主義者,根治癌症就跟徹底消滅人類社會中的這些自由主義思想一樣難。其都自認為是為了DNA理念(人類社會意義)的綿延而奮鬥。而當其隊伍夠龐大時候,就會把整個人體社會(人類社會)送去墳墓而不可逆轉。處理癌症,涉及到的是生命究竟是什麼他又是如何操作的重要命題,目前人類的認知還沒有深入到這程度。
或者換個再通俗點的說法,不停地複製本身就是DNA的天性之一,只不過一般情況下這種天性都得到控制乃至抑制,癌細胞的出現可以歸結為「返祖現象」,它以為自己又回到了單細胞生命時代,泛濫的天性對多細胞生命來說簡直就是滅頂之災。所以也就明白為什麼如此艱難,因為根治癌症就意味著與自己DNA的天性對抗,試想生物界足足用了幾十億年時間都無法根治的東西,人類醫學研究了100年又算得了什麼?
研究癌症如何治癒不如研究怎麼讓人死了後復生來的更有意義。
想像一下 滿身癌症的人 我們把他缺氧致死放在無氧無菌環境中 確保身體的血液沒有氧氣或者抽干血液,然後取出大腦,冷藏,然後有充足時間消滅停止繁殖的癌細胞,最後在裝回大腦復活......... 雖然很玄學,但是研究難度比直接攻克癌細胞要簡單很多吧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癌症屬於統計學病,統計學是目前人類認知里最牛X的力量。也是人類目前最不可能錯的理論。
人類有辣么多細胞,平均下來每隔xx天,基本上全身的細胞都要換一茬。產生新細胞。
細胞分裂過程中,dna複製並不是完美的。很低的概率出錯。
大部分錯誤其實沒事,大不了這個細胞死了嘛。
但是,問題在於,幹細胞也會隨著不斷的分裂,出現瑕疵。
隨著幹細胞瑕疵積累,人新分裂出來的細胞一代不如一代(衰老)
但有的時候,分裂出來的是癌細胞。於是癌變。總的來說,衰老和癌變,都屬於大量分裂後,dna混亂程度的積累。是衰老還是癌變,一方面看遺傳(生命的開始,受精卵自帶的dna熵),一方面看運氣(函數受環境影響)。
dna熵增加無法避免,就如同人總是會死一樣。技術可以幫助人類,避免癌症死,選擇衰老死(殺死癌細胞)。其實現在手術、放療都還行,靶向治療也很有希望。
換個角度來說,主流理論之一認為,其實宇宙的消亡,也是熵寂。
但總的來說,癌症屬於生命消逝正常的現象(就是比較痛苦),可以緩解,但死亡是不可戰勝的。一個人去做化療的時候,如果身體能播放背景音樂,背景音樂一定是「友軍之圍」(想聽的可以去網易雲搜一下)。
因為你打的是友軍。
直到現在,人類發明的藥物也不是能很好的區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更不要說癌細胞本身又各不一樣,每個人的癌細胞也還不一樣了。
以前我也陰謀的認為,是不是各國醫院和製藥廠為了壓榨百姓的金錢,才故意不去研發出可以治癒癌症的藥物。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每年全球各大科研機構研和製藥廠研發治療癌症的經費,遠遠超過製藥廠的癌症藥物利潤和其他開銷。癌症之所以難治療,主要是由於太複雜,而且每個人基因體質不一樣,治療效果也不一樣。但是隨著醫藥的進步,已經有多種癌症的靶向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效果已經非常好了。病人生存質量很高,但是費用太貴。之前做過一點點癌症方面的思考與研究,也與同學們認真討論過這個事情,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吧,非專門研究癌症的人員,也許會有錯誤,如有錯誤,虛心改正。
1、發病機理未知
想要治癒,必須要對疾病本身有足夠的了解(當然很多情況下即使了解了也無法治癒),而癌症的機理,目前尚不完全慶祝,以前很多認為環境因素對癌症的產生有著巨大影響(比如經典的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而現在則有很多新的理論認為,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癌症的產生更多的是一個運氣問題,之前老闆的老闆來做講座,他認為癌症的發生是一個完全隨機的過程,這個結論我有點無法完全贊同,但是有一點值得肯定,癌症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的。抽煙抽一輩子也不見得會得肺癌,保持良好得習慣一生也可能會得癌症死去。至於癌細胞產生後是如何轉移、再形成腫瘤,我們也是沒有完全弄明白,近些年有人認為腫瘤中存在著多種細胞,其中比較關鍵的事腫瘤幹細胞,也有人認為腫瘤的發生與微環境相關,總之,從癌細胞的產生,到發展為腫瘤,再到轉移,這一條路上還有著太多太多未知的事情。
2、癌症發生的最初原因
基因分子層面發生的改變,也就是突變,被認為是癌症發生的最初源頭,但是這種突變在人體內任何時刻都在發生,也就是說癌症的病源無法根治。P53基因的突變是癌症中最常見的突變,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癌細胞中都存在,P53基因突變也不代表細胞就會癌變。我們不知道,或許實際上也確實如此,什麼樣的突變組合會導致癌細胞的產生,對於不同種類的癌細胞,答案完全不一樣,而且人的基因組裡有30億個鹼基對,細胞繁衍就需要複製,30億鹼基複製會出現很多錯誤,同時,基因組在日常的生命活動中也會受到很多損害,修復的時候也會引入錯誤。癌症源頭的極度複雜性,使得目前還沒有切實準確的一套衡量標準。有些研究者會將目光轉向表觀遺傳,癌細胞的基因組和正常細胞一樣,而表觀修飾卻有著極大的不同,不過表觀遺傳目前也存在著太多太多無法解釋的東西,院長去年一篇解釋胚胎髮育早期表觀情況的paper直接投到了NATURE上,我想,如果可以通過表觀解釋癌細胞的異常,那一定是諾獎級的工作吧。
3、癌細胞的頑強性
癌細胞可以說是極度異常表達的體細胞,具有超高的活性,並且需要大量的營養來維持自己的高活性,這就需要血管的發生(血液是體內運輸物質的途徑),大家都知道抑制血管的再生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腫瘤的發展,但實際上,癌細胞一開始會受到影響,而後會適應...反而正常的血管生長會受到影響。
目前最先進的治療手段可能是靶向治療,可惜癌細胞由於表面抗原大大減少,靶向治療也有著很大的難度。
癌細胞與體細胞不同,可以無限增值,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給我一個女人,我換你一個民族」,一個癌細胞就有能力發育成為一個腫瘤。
4、攻與守的關係
以前寫代碼的時候感悟出的一個道理,在大部分遊戲中,攻守雙方是完全不對等的。在這個遊戲里,癌細胞為攻方,免疫系統為守方,對於免疫系統來說,所有癌細胞都控制住才算是勝利,對於成千上萬的癌細胞來說,一個存活就算成功,兩者的難度是完全不同的
5、也許...癌症就是無法戰勝的呢這一點是我個人的一些見解,算不上科學,估計會有一些爭議吧
我一直認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循環,使得進化(evolution,個人覺得說成演化更準確,但為了方便理解,還是說進化)得以進行下去。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癌症的出現一定意義上意味著生命的終結,但單從細胞層面來說,與體細胞有著壽命的限制不同,癌細胞卻代表著永生(這一點有些不嚴謹,看的文獻少,不敢確定,但至少癌細胞的壽命比大部分體細胞長得多),這樣矛盾卻又合理的存在顯得如此有趣,可能癌症的存在,就是一種生命的一部分呢?
並不是癌症的研究就不要做的,只是我覺得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質量是比攻克癌症更有意義,也更容易實現的事
綜上,治癒癌症目前來說是遙遙無期的,這條路但凡是能走出正確方向的一大步,都可以說是諾獎級的發現,要想解決癌症,估計要無數個諾獎堆起來吧。
先佔個坑,手機碼字不方便,電腦上慢慢完善
宮頸癌疫苗不是已經上市了 算不算攻克癌症的一步
推薦閱讀:
※為什麼搓尾骨可以緩解鼻塞?
※手心出汗是什麼原因?
※外國發生事故時為受傷者披的銀色毯子是什麼?
※寶寶臍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內鏡和腹腔鏡有哪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