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跑步都有哪些術語?

作為初跑者,經常看到一些諸如PB、LSD之類的詞,資深跑友能普及一下嗎


排名第一的答案中提到:

法特萊克訓練法/Fartlek:看上去很高端,實際並不複雜。Fartlek是瑞典語中變速跑的意思,指在一次跑步訓練中交替使用快、慢的速度。如果覺得大量的勻速跑非常無聊,可以嘗試這種方式來提高速度和耐力。

我相信答主一定沒採用過法特萊克跑法訓練,或者還沒有達到要讓自己突破瓶頸的境地而去認真地訓練。實際上,法特萊克是一種極其高級的融合了生理和心理諸多領域科學的訓練。那些達到一定水平後希望有更多突破的人往往會採用這種方式。

法特萊克有兩個極其重要的要素:

1、 不確定性。

2、 每組都儘力。

典型的法特萊克玩兒法需要至少兩個人,多人更好,跑的時候,由其中一人來發布指令,比如全力沖400米、勻速跑1公里、衝上前面的山坡等任何指令。全員完成這個項目後,換一個人定規則,比如慢跑2公里放鬆,快跑1公里或者任意隨他喜好的跑法,接著換人發號指令……

其實這個跑法核心要素就是讓訓練的項目變得不確定,也正是因為這種不確定,使得沒有一個人的跑步能力長項是可以涵蓋所有的(換句話說就是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的短板),有人耐力好,或許連續遇到幾次衝刺就跑崩了,有人速度快,可能偏偏做的項目都是長距離,於是,在這種不確定性的前提下,所有人都能夠得到「鍛煉有效刺激」,於是能夠進步。

其實每個人都有意無意地偏愛使用自己的長項,比如喜歡每天跑10公里,或者每次都快速跑3公里,或者每天都拉個長距離,而對於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傾向於逃避,殊不知最容易進步的地方卻是補短板。

第二個要素就是每組都儘力。法特萊克給我們一個機會「騙過大腦」,實際上無論你是如何告訴自己訓練目標,大腦都會預先分配好體力來進行這項或多項運動,比如你已經知道自己要跑3組400米,就很難每組都不遺餘力去跑,都會有意無意保持體能。但是,法特萊克的訓練方法,你也不知道要跑幾組,下一組是放鬆還是全力,追求速度還是慢跑,這種方法能幫你「騙過大腦的體力與分配」從而達到更高的效果。

參加競技比賽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特別是越野賽,環境的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甚至比隊友的指令還大。於是,在經歷過法特萊克訓練後,你的能力會更加綜合,適應力更高,跑越野或者面對任何突變的情形都會感到輕鬆。

這才是人類奔跑的真正能力,不是快,不是遠,而是,無論遇到什麼情況的突變,都能夠適應的奔跑能力,那將是非常牛逼的。


基本術語:


跑姿/Form:
跑步時的身體姿勢。
足部觸地/Foot Strike:跑步時腳觸地的方式。一般有前腳掌著地、全腳掌著地和腳根著地。多數人認為前腳掌著地更好,但目前並無定論。
配速/Pace:一般指跑步時每公里的用時。例如在一次五公里跑步訓練中全程用了「五分鐘每公里」的配速勻速跑完,則全程用時25分鐘。
跑前熱身運動/Warm Up:跑前5-20分鐘的熱身運動可以提高心率和血液循環,減少受傷的風險。具體的活動可以是快走、慢跑或者動態拉伸。
跑後緩和運動/Cool Down:跑完後的放鬆活動,幫助身體恢復常態。
步頻/Cadence:步伐的頻率,每分鐘的步伐數。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步頻是180步
5K/10K:五千米、十千米的縮寫。K指千米/公里。
Mile:英里,英美等國使用的長度單位。下次再看見英里時只要記住1英里約等於1.6公里就行了。
馬拉松/Marathon:這個沒人不知道吧。具體長度42.195公里,或26.2英里。

跑步方式:


法特萊克訓練法/Fartlek:
看上去很高端,實際並不複雜。Fartlek是瑞典語中變速跑的意思,指在一次跑步訓練中交替使用快、慢的速度。如果覺得大量的勻速跑非常無聊,可以嘗試這種方式來提高速度和耐力。
節奏跑/Tempo Run:以相對較快的速度(配速比參加5K/10K比賽時稍慢)跑20-30分鐘,一般一周一次。Tempo Run主要用於提高無氧閾(後面解釋)。
長距離慢跑/Long Slow Distance(LSD):以相對慢的速度跑比平時更長的距離。一般一周一次,主要用於提高耐力。
輕鬆跑/Easy Run:不記時間、距離的輕鬆的跑步。
恢復跑/Recovery Run:在完成一項艱苦的跑步活動後(如參加一次半馬)的同一天進行的恢復性的跑步。

賽事相關


PB/PR:
Personal Best/Record,個人最好成績。沒有什麼比創造PB更讓人興奮的了。
兔子/Rabbit:跑步賽事中的領跑員。一般是志願者,他們對自己速度和節奏控制較好,在賽事活動中起到領跑的作用,可以幫助參加者提高成績。一次馬拉松賽事里可能會有三小時,三個半小時,四小時等不同時段的兔子。
凈成績/Chip Time:跑步賽事中參賽者都會配戴記時晶元。凈成績即指晶元記錄的成績。為何很多時候凈成績會和比賽成績不一樣?因為跑步活動一般參加人數眾多,比賽成績起始時間以槍響為準,而每個人通過起點線的時間卻是不同的。
Taper:在參加大項賽事前的幾周,跑者會減少訓練量,得到更好的休息,為比賽儲備更多的能量,這就是Taper。
醣原負荷法/Carbo-Loading:參加比賽前,即在Taper階段,飲食中增加含糖更高的食物,為比賽儲備能量。
霸跑者/Bandit:因為沒報上名,Bandit們決定在比賽中混進人群照樣參賽。
分段/Splits:將一次長跑劃分為數段,每一段就是一個split。negative splits(後段加速)指比賽的後半段比前半段更快,一般認為這樣更好。
波士頓資格/Boston Qualifier:簡稱BQ,指參加波士頓馬拉松的資格。能獲得BQ對於每一個跑者都是一種榮譽的象徵,因為BQ的要求實在太高!

跑步裝備


Garmin:
GPS設備生產商,其生產的跑步系列手錶可以用於記錄里程、配速等,在跑者圈裡面有不錯的口碑。
極簡跑鞋/Minimalist Shoes:非常輕便的跑鞋,鞋底很薄,材質輕柔。極簡跑鞋的出現與赤足跑的流行有關。對部分跑者而言,他們追求最自然的方式來跑步。
壓縮襪/Compression Socks:按照壓縮襪生產商的介紹,跑完步後穿上壓縮襪有助於恢復。不過也有人在跑步時穿壓縮襪,認為這樣會提高成績。
緊身衣/Running Tights:冬天室外天氣寒冷,跑者會穿上跑步專用的緊身衣來保暖。

生理名詞


心率/BPM:
Beats Per Minute。跑步時每分鐘心跳的次數。
最大攝氧量/VO2MAX:衡量有氧能力的標準,指身體能夠獲得的最大氧氣量。
內旋/Pronation:跑步時腳掌內旋的程度。有正常內旋(normal pronation)、過度內旋(over pronation)和內旋不足(under pronation)三種。
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在從事有氧活動時,為了得到心肺最大的鍛煉效果而需要達到的心率範圍。這個範圍一般是能達到的最大心率的65%-80%。
無氧閾/Anaerobic Threshold(AT):更通俗的名稱是乳酸門檻。指長跑中有氧活動轉變為無氧活動,乳酸開始堆積的時候。通過合理的訓練可以提高無氧閾,減少乳酸的形成。

跑步傷痛:


磨損/Chafing:
跑步時由於出汗而造成的衣物與身體的磨損。
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在長距離跑步24-48小時後的肌肉酸痛,在上下樓梯等時候更明顯。
跑步膝Runner』s Knee:在跑者群體中最常見的勞損,由於過多的訓練造成。
外脛夾/Shin Splints:常見跑步傷痛之一,由於跑步造成的圍繞脛骨處的疼痛。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訓練過量造成的腳底的疼痛。
髂脛束綜合症/ITBS:髂脛束指腿上從膝蓋外側大腿外側臀部下,到在膝關節外側小腿上的部位。ITBS則指這段部位的損傷、疼痛。

其他

撞牆/Hitting the Wall:
跑步過程中出現的感覺無法再前進的現象。造成的原因有很多,體力不夠,跑的過快,距離超過了平時訓練量等等。
百分之十原則/10% Rule:一種流行的訓練指導準則,指每周增加里程不得超過上周的10%。

更多跑步專業知識,可關注公眾號「慧跑」(ID:smarun_com)


卧槽,跑不動了。
不行,還要再跑一段。
要死要死要死,還是休息下吧。
不行不行,岔氣了。
今天下雨還是不跑了吧。
今天太撐了還是不跑了。


on your left


踩屎感
//逃


配速,每公里用時,比如4分30秒,配速就是433


還應該補充一下馬拉松成績的叫法,一般用小時加分鐘來表示,比如230就是兩小時三十分,比如參加比賽的時候經常會聽到230兔子,300兔子之類的,就是幫助新手控制速度,以在那個時間跑完的兔子


今天下午測一下武裝阿,進20分的休崗阿。
今天下午掐五公里,17分以前休崗阿。


推薦閱讀:

有沒有專門在中國跑馬拿獎金的外國人?
跑步小腿會變粗么?
慢跑中的 MAF 180 訓練法是什麼?
每天晚上跑步2千米,你堅持過多久?
這個訓練強度是否合理?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