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次元牆」?次元牆的成因是什麼?

最近經常看到有媒體提到」次元牆「,很多遊戲開發者最近也開始研究起了次元牆,那麼什麼是次元牆呢?


蟹邀!


說在前面:

1、首先我想說明的是,「二次元」和「三次元」這種詞只是一種稱謂,用於指代是否喜歡ACG和相關文化的人群,我個人對待這些詞的態度比較中性,很多時候只是為了方便稱呼。如果有人覺得這些詞本身代表了「排外」「劃清界限」,或者說」我不喜歡這些詞「,沒有問題。但下文中使用這些詞本身都是中性的,只是為了方便稱謂,只在指代這些群體的特性的時候才會就事論事。


2、其實對於二次元來說,對次元牆的感受也因人而異,有可能是交流的障礙,有可能是旁人的誤解,也有可能是自己和某種二次元事物之間的距離。有的宅感受到了嚴重的和周圍人的隔閡,而有的人感受就較輕,還會認為這是別人的「中二病」,一般來說,次元牆對於個人的薄厚,跟宅的程度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不過這裡我比較想說的方面是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互相理解的問題。


3、有很多人看到"次元牆"三個字,就馬上評論,「唉呀小孩子任性的說辭」「何必呢」。沒錯,也許這種現象很可笑、是小孩子鬧中二病的後果。但在我這裡,探討的不是次元牆對不對,應不應該形成,有沒有必要形成,而是「為什麼會形成」,有什麼成因。如果你是一個隨遇而安,不屑計較,覺得我在這研究次元牆是鑽牛角尖,是沒必要的行為的人的話,還是建議你不用再浪費時間看完這篇長文了,謝謝支持!

========================================================================


言歸正傳
先上一張圖

雖說我也不了解這位「剩女」究竟是因為什麼找不到對象,不好對這則新聞的真假作出判斷。但老實說,我身邊的宅女、COSer妹子,找到對象或者結婚的絕對不在少數,宅和玩COS絕對不是阻礙她們愛情的原因。而這則新聞卻極力把渲染重點放在「沉迷動漫」「愛麗絲一般的裙裝」「長發上的蝴蝶結」「女僕」「蘿莉」「花仙子」,簡單粗暴地將玩COSPLAY和單身直接聯繫在一起,試圖讓人們相信這就是該女找不到對象的主要原因(而且圖片還是盜用的不相干的陌生人的),居心何在?

不知道舉了這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對次元牆有沒有一點感覺。不過在這之前,先讓我說說最近的一點感受。

一、
最近,遊戲圈掀起了一股「二次元」的熱潮,因為《艦娘》《LoveLive》《崩壞學園》《暖暖環遊世界》《刀劍亂舞》等遊戲的熱門,一向伺機而動的我國遊戲界嗅到了二次元群眾的商機。各種遊戲網站、公眾號頻頻發出各種「二次元科普」「什麼是二次元文化」「二次元XXXXX」一類的文章。
而隨後,就有很多人發現,二次元世界,存在這一種說法』:次元牆「,二次元人群和普通人群之間,有一道特別難跨越的鴻溝,小到日常用詞,大到人生觀思維方式,二次元與三次元人很多時候是無法互相理解甚至交流的。

而我個人,雖然不算是個深宅,到底也算可以自豪地說」我是從《漫友》第10期就開始買的老漫迷「了。我驚訝地發現,從小被沒收漫畫和遊戲機、被大人封鎖電腦、被老師怒斥」看動畫頂個球「的我,本應該非常欣喜於大家終於了解到了二次元的價值,願意為我們這群廢宅做點實事的時候,卻異乎尋常地迷茫了,各種開始從《刀劍》《艦娘》《Lovelive》談開去的評論文,」二次元用戶的特性「的高談闊論,」同人文化如此這般「的」深度分析「的時候,我卻感到了奇怪的不安和反感。
是的,大概我也觸到了」次元牆「

二、
」次元牆「是什麼?我和 @陳潮 前陣子討論了這個問題。
是由於各種只能上」萌娘百科「才能查到的詞語造成的語言障礙嗎?
是由於佔領了亞文化一隅的優越感嗎?
是由於接觸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造成的三觀不合嗎?

是小學生的中二病嗎?

只到前幾天,我和一個人討論關於歌劇的問題的時候,才有所感受。
我問這個自稱是老歌劇迷的人」為什麼這些劇已經很難適應現代人審美了呢?這些劇能不能有適應現代市場的改良呢?「該人竟然勃然大怒:」為什麼我們要為你們做出改變?「」為什麼傳統歌劇一定要適應現代市場?「」為什麼你不去了解它們就說它們不能適應現代人的審美?「
後來我才了解到,這個人大概是他小小圈子裡唯一的歌劇迷,朋友沒一個可以聊得了劇的。自己掙得那點錢,大部分用在了買劇院票上。他何嘗沒向身邊人安利過聽劇,甚至自掏腰包邀請朋友聽戲,換來的只是朋友在劇院的一陣陣鼾聲,甚至冷嘲熱諷。這樣一來二去,他不再試圖向任何人談論關於歌劇的事情,也不再試圖拉任何人入這個坑。
我才發現,這大概也是次元牆。

三、
一直以來,二次元人在人們心中是什麼印象呢? 老師家長眼中的玩物喪志?朋友眼中的家裡蹲、宅? 社會媒體眼中的」幼稚「」老大了還看卡通片」「怪咖」「奇葩」的評論?
回到上文的新聞中,這則新聞恐怕符合大部分的非亞文化人群對宅們的刻板印象:愛穿花花衣服、看別人不看的東西、奇葩、我行我素、老大年紀喜歡小孩玩意、找不到對象。文章中處處充斥著對這種文化的獵奇、圍觀、看熱鬧、指指點點的心態。

主流媒體一直以來就以曲解、歪曲和擠壓小眾文化製造賣點。這麼多年來,二次元也有不少概念被主流媒體一知半解地接納,然後歪曲成了他們自己想要的意思。比如」宅(OTAKU)「,本身是指對某件事情的痴迷和發燒的人,被主流媒體借鑒後變成了不修邊幅,足不出戶的頹廢家裡蹲。 比如」蘿莉控「,本身意思相對中性,被主流媒體拿去後變成了戀童癖的同義詞。比如萌,本身有包含被某種事物激活和感動了的意思,被主流媒體拿去後變成了簡單的」可愛「的同義詞……等等等等
由於這種輿論偏見和歪曲的存在,我的很多宅朋友包括我,都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被害者心態,他們盡量把自己的喜好限制在自己圈子中,不打擾別人也不想被別人打擾。對於外人的任何誤解都非常敏感,主觀上把身邊的人分為」二次元人「」三次元人「,甚至把這個設定為能否交心的標準。

而這種」受害者心態「,大概就是」次元牆「的本體。因為一直以來他人的誤解和偏見,不信任外界會真的理解和包容自己,所造成的一種應激防禦姿態
」次元牆「就是由此築起來的。
我在這不想評價」次元牆「的好壞對錯,我也希望各位不要急著下結論站隊伍,下面請聽我繼續說。

四、
關於二次元群眾到底有多敏感,在這裡我再舉一個例子,是關於Lolita洋裝文化的,雖然Lolita文化和二次元不能算是完全重疊的領域,但其間千絲萬縷的聯繫還是挺多的,並且身為更加新興且小眾的亞文化,可以拿出來舉例的事情更多。出演《長江七號》的著名演員徐嬌,是一名喜愛Lolita洋裝的姑娘,簡稱"Lo娘"。徐嬌姑娘平時有什麼Lo裝需要出售或者求二手,都會直接在自己的公眾微博上干,比如:

她的粉絲里自然有很多完全不懂Lolita文化的,留下了這些評論

一些還算詼諧幽默的吐槽?
然而二次元眾們很快到達現場了

馬上就打起來了……
這其中你會發現,二次元不光是在不滿三次元們隨意的指指點點,還有不滿徐嬌作為」圈內人「,為什麼完全不知道知道保護「圈內人」的清凈,隨意把圈裡人的「私生活」暴露給公眾的指責。

我不好評論這件事孰是孰非,就像一個人當面打趣一個人臉上有個痣,結果這個人真的怒了起來一樣。究竟是這個打趣的人不該跟別人開玩笑呢,還是這個有痣的人太過反應過度玻璃心呢?
在這個例子里,調侃徐嬌的裙子的人也算不上有什麼大錯,但那些長期飽受他人誤會和偏見的二次元眾會怎麼想呢?
」哦,你們這些白痴又來拿我們找樂子了,不懂就別唄唄好不好!「

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很多遊戲界大咖大張旗鼓地說我要開始做二次元遊戲了,並發表可行性研究,目標群體研究,各種文化研究洋洋洒洒好幾大篇。問題是這種目的性非常明顯的行為,意味著什麼呢?
」哦,你們過去不是瞧不起我們這個群體嗎?怎麼,現在有錢賺了就一窩蜂湧進來了。」
「就不能還我們一個清凈嗎?「

雖然我知道這是一種很可笑的心理,可是把笑臉收一收,我也想到了當初我在公司工作的時候,也曾經試過,跟公司里一些有話語權的人建議過」做做日系動漫風格的遊戲吧「,但無一例外被無視了的經歷,那個時候,這種遊戲被當做」日本卡通「,被當做」沒什麼人玩的小孩遊戲「。"從被鄙視到香餑餑"「突然風向一轉」」大批人湧入撈金「這話還真不是胡說的。

有些時候你覺得別人是overreact,覺得別人「玻璃心」,但你知道別人在這之前有什麼樣的經歷促成了他們的敏感嗎?


很多剛入宅的二次元,也未必就是天生高冷的,他們大多會有一個非常「熱心」的階段,見到一個人就想要安利自己的心頭好,在無數次被人恥笑、冷眼了之後,溝通無效,才學會了築起次元牆,在遇到別人稍微的冒犯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敏感,希望藉此至少能夠安安靜靜享受自己和自己所愛東西的時光,不被人打擾吧。

五、
次元牆不只是介於ACG的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也廣泛存在於各種小眾的群體之間。這就是小眾群體被主流群體不停地誤解、傷害後製造的保護膜。
因為次元牆,二次元眾普遍都有了些奇怪的心理,比如知乎上有個回答提到的』二次元眾的玩遊戲時的智商都用在甄別到底什麼遊戲是二次元上了」,比如「二次元遊戲必須也是二次元做的」這樣的想法。

其實就像本樓很多朋友說的,有牆就有牆唄,有圈就有圈唄,一直以來井水不犯河水日子就這麼過了,別人不理解不會去強求。沒有國產可玩國漫可看,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大多數二次元宅選擇了不牽扯強烈利益問題就不去爭執的態度。就像評論里 @閆雨煌 說的,"適度的分隔對兩邊都是有好處的",人與人交往之間,能理解當然好,不能理解,不去拿別人接受不了的東西打攪別人,也能清清靜靜.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有一批"熱心人"瞄準了這個圈子,指望能夠開拓出新的市場,那麼探討什麼是次元牆,成因是什麼,就變得比較有必要了。

比如最近看到的一些廣告語……
(感謝 @快樂的小土豆 提供部分線索!)

作品本身質量暫且不談……這些廣告語自帶的厚厚的次元牆屬性……簡直無力吐槽
想要知道這些廣告語給人的感覺,你可以想像一下假如你要做一款吸引農民工兄弟的遊戲,於是你的廣告語是」引爆你的農民工之魂「,沒錯……就是這樣的感覺……
當然了這些作品的製作商很多並沒有希望真的吸引二次元受眾,只是」有錢賺了就一窩蜂湧進來了「,撈一筆就走,所以咱們看看就好。

遊戲界現在很多人願意放眼二次元市場,這是件很好的事。只是很多人認為,只要玩幾部「二次元」遊戲,讀一些基礎的科普,就可以說自己做好了功課,這也許還不夠。
尤其是就像評論里 @築摩 提到的,宅文化本來就是包含ACG三部分,遊戲本來就屬於二次元 ,二次元不是一個遊戲流派,而是遊戲本身就包含在二次元的範疇里。提出這個概念的人本身到底懂不懂二次元也就可想而知了,難怪會引來很多吐槽。

二次元界本沒有什麼特別高深的知識或門道,但如果不能深刻地理解到二次元眾潛意識裡這種「次元牆」的成因,這背後微妙的心理,就不能真的做到尊重這個群體,那麼離做出真正的二次元遊戲,也許還有一定距離。畢竟這是一個對外界的信任和好感已經被嚴重透支了的群體,一知半解,指望撈一筆就走,長期以往這樣下去不只是釣不了大魚這麼簡單,還會築起新的」次元牆「,那麼下一次誰再想真心實意地做一點良心東西,會比現在更加艱難。


六、
其實當了多年的亞文化群體,二次元眾或多或少地渴望著大眾真正的理解,二次元眾盼了很多年,希望有那麼一天,整個社會最終能夠正確理解二次元文化並包容它的。因為「牆」這個東西的存在,一方面保護了牆裡人不受干擾,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牆裡人的自由,長此以往確實憋得難受。

二次元人自己未必喜歡這個牆,但因為干擾太多,又不得不藉助牆來保護自己,這種心理很矛盾。也是為什麼當年陳坤一句」二次元與三次元從來沒有牆「,感動了這麼多人的緣故,他可能是目前對二次元文化理解的最為正確,態度最為尊重的公眾人物了。

其實我覺得這些年來的次元牆已經比我小時候要薄很多了,新一代的年輕人多多少少都會接觸一點ACG,區別只是宅度深淺,所以也許這個話題在很多人那裡已經變得沒有實感了。這大概也是好事。
碼了這麼多字,我自己也在想到底該怎樣面對這個東西。個人來講,我很清楚這個東西也是一種非理智的心理。而一個東西想要被別人接受,並不是一味地劃清界限,作繭自縛就能做到的。意識到這一點後,遇到別人的不解,大概會更多地去耐心解釋,而不是馬上玻璃心碎一地了吧。

所以,說這麼多,也並不是想哭訴「我們老慘了」,而是希望給大家一個了解二次元人心理的通道,說實話雖然二次元也不是什麼特別高尚的圈子,一樣魚龍混雜,什麼鳥都有。但是再怎麼說,這也是一直以來我所相伴的圈子,這些東西也是一直以來陪伴我長大的東西,所以在遇到別人的誤解的指責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仍然是維護它,這也是我寫這些東西的初衷。如果有人一上來就扣個「這都是腦殘中二病」的帽子,如果有人這麼想,那我這麼多口舌也就白費了。

「沒有牆」,需要的是外界人的尊重和理解,與二次元們自身鼓起勇氣,去和別人交流。

真心希望所有的二次元和三次元眾都能被理解和包容!

==================================================================
※如需向Lea Liu諮詢私人問題,可以使用值乎私密諮詢→: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點擊【私密諮詢】提問即可)
負責解答遊戲原畫、繪畫學習、繪畫職業規劃、遊戲留學,NYU相關等問題。以我話癆且好為人師的性格保證,你敢問我就敢答。
值乎找我肯定回答,知乎私信找我看心情回答。


冒昧一答

我從一個語言學習者的角度為大家提供一個新的觀點。

先說結論。

玩梗玩太狠了!

ACG愛好者和多數人使用的漢語差別相當大。以至於他們無法與多數人進行有效溝通,或者強迫自己使用標準漢語溝通時,自己會萌生出強大的抵觸情緒,導致對非ACG愛好者的厭惡感。
同時,普通大眾無法理解那些【奇怪的辭彙】,自然而然地會對ACG愛好者們產生一種【這群人講話我怎麼都聽不懂真奇怪啊!】的感覺。
我認為兩類人群的語言差別是導致【次元牆】的主要原因。


這是我從萌娘百科上順手截的圖

引用自
模板:成句 - 萌娘百科 萬物皆可萌的百科全書

這是一份ACG愛好者們經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慣用詞的不完全統計。
並沒有數過,大概有兩三百個吧。

你看看,差別多大。

一句話在大眾嘴裡和在ACG愛好者嘴裡表達出來完全是兩種說法。
例如:我實在是忍不住了我要玩遊戲(by正常人類 小王)
嗚嗷我控制不住我的麒麟臂了我要去擼一把丫丫丫(by中二病患者 克里斯托弗※王二小)

前者淺顯易懂 後者在固定的圈子裡較前者明顯更有感染力幽默感
但副作用也顯而易見。那就是克里斯托弗※王二小說的話,可憐的小王完全聽不懂

這只是個極端的例子。可是在生活中,圈內人士使用的各種黑話簡直是多到令人髮指。而且是默認大家都聽得懂,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兩個人群的交流困難。
因為次元問題造成的交流困難,很自然就被叫做次元牆了。

所以 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次元牆形成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生活方式的不對等。

所謂的「次元牆」不僅僅發生在動漫圈,如上面答案所說,歌劇圈、電影圈、搖滾圈,攝影圈等小眾文藝圈子又何嘗沒有類似的情況出現呢。

中國現在的社會現實已經發展成了,「不允許正常人有任何深度愛好」的社會準則,不然別人會覺得你高冷,把錢花在不該花的地方,神經病等。

沒有愛好的人認為人活著就是過日子,有愛好的人認為活著是為了「看喜歡的書,聽喜歡的音樂,看喜歡的偶像,玩喜歡的遊戲,收集喜歡的收藏品」。在價值觀都完全不對等的情況下,這兩種人要如何交流?這不存在誰瞧不起瞧的問題,只不過真的就是雞動鴨講,如果能互相理解,就不存在牆的問題。

我也認識一些朋友,雖然自己沒有什麼深度愛好,不過喜歡和有趣的人交往,了解大家的新鮮事,不會對別人的生活橫加指責,和這些人之間,你就不會有「次元牆」的問題產生。

這也就是為什麼像陳坤這樣的人發點宅向內容,和那些完全不懂一看就是來拗錢的人發宅向內容,受到不到反饋的原因。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非典型性的圍城案例,特別是在中國。二次圈裡看不起圈外,認為他們不懂動漫,甚至對ACG毫無了解就評頭論足;而二次圈外看不起圈裡,依然持有看動漫=看動畫片=幼稚的觀點,甚至於產生了大量負面評論。源於雙方世界觀價值觀的不同產生了隔閡,而國內許多有官方性質的無良媒體又大幅抹黑二次圈,引起了大量二次元人的反感,圈內圈外衝突加劇,次元牆形成。
P.S其實次元牆還有一個含義,指觀眾和二次元角色之間的牆壁。14年一月番路人女主中男主的那句:遠的不是距離,是次元。就引起了大量共鳴。一般為動漫愛好者表達對自己喜歡角色的求之不得的悲傷。(例:我和大鳳醬就隔著一堵厚厚的次元牆,雖然已經結婚了但仍心有執念!)
附圖:


AT力場,心の壁,次元壁就是類似的東西。

次元壁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次元壁建立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誤解。這樣一堵牆不應該存在,人與人之間固然有不同,但在交流時,抱著互相尊重、理解的心態,有所謂同理心,便不會對交流產生影響。

可惜這世間並不是那麼美好,你不能保證的是,當你尊重對方時,對方會不會尊重你。
刺蝟困境里,若一方無刺,而另一方有刺,那麼無刺的一方就會被殺死。
這就是矛盾之處,一方面ACG群體渴望得到主流文化的認可,另一方面卻害怕主流文化通過自己的強勢地位破壞原有ACG環境的生態,或者說,主流文化的受眾,對於我們的印象,是受到曲解的,是標籤化的,而普羅大眾最喜歡乾的事就是在自己不了解的領域爭取言論自由

即使是在知乎上,你也不難見到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大放厥詞的人,這樣的答案或許並不專業,但由於迎合了非專業人群的想像,往往能獲得更多的贊同。這樣的現象,在媒體顯得極為嚴重,除了某些不可言語的領域,大部分媒體的新聞都是媚俗、民粹的,說白了,如果你站在大多數人隊伍里,你就能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而不論這件事正確與否,真或假。

次元壁,是為了保護亞文化自身產生的保護性機制,如果有人拿著他那點可憐的認知跟我探討ACG,我大可拋出次元壁這一神論,而不需要和這種人去做過多的爭辯,看起來很賴皮,可何嘗不是無奈呢?

別說二次元三次元,這世間不知有多少誤解、偏見,想要化解與消融,豈是那麼容易的?
「次元壁」和「xx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既然對世界認知不同,那就乾脆分隔開來,可這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xx後」真的就能代表這個年代的所有人嗎?

次元壁,是應該存在的,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在這個日趨多元的世界裡,承認差異比粉飾太平更重要,互相了解與尊重才是交流的基礎,次元壁,那裡需要去研究呢?能做到這,就夠了,而所謂心の壁,不過是囚禁自我的牢籠,EVA里最後說「或許我可以喜歡自己,或許我留在這裡也是好的,不錯這就是我,我要做我自己。」,打破壁障並不重要,認識到壁障更重要,打破壁障會落入壁障,認識到壁障才是補完的真相。
-------------------------------------------------------------------------------------------------------------------------------------------
容我吐槽一下匿名用戶,刷彈幕這種事,每個人的容忍程度不同,但既然b站給了您關閉彈幕的權力,那說明您還是有選擇的自由的。梗這種東西,就是這樣,明白的人不以為然,不明白的人云里霧裡,就覺得是在炫耀、排外了,我覺得只要不是低俗的、媚俗的(千本X女),刷一刷倒也無妨,如果是彈幕上撕逼,您可以舉報,有權力為何不行駛呢?這裡本來就不是什麼嚴肅的地方,要是一群人在那裡正兒八經的討論劇情,我倒要覺得奇怪了...
再說,玩梗,超好玩的!你有什麼不滿嗎?


我去,我之前壓根沒聽過這玩意兒
查了一下,原來就是「代溝」的廣義擴展啊

感覺只要你和一個人對話,你們倆都覺得雞同鴨講,都可以認為是次元牆

就好像知乎好多評價完全是莫名其妙的邏輯一樣


我說個不典型的,也就是非二次元的情況。

當我老闆最近為某項目與同類項目對抗的情況,提出用梅西和C羅作比,我也非常激動的時候,
另外幾個同事充滿疑惑地問,如果負責同類項目的對方大佬說「我不看足球」呢……

啊,我真的從來沒想過有人會這樣想的……


一群萌二與其他人之間的隔閡,其他人包括正常的ACG愛好者


這時候就要拿出這張圖了!

PS:反對任何對於少數群體的歧視性觀點,並且反對任何無視真實情況的地圖炮行為。


就是我們的戰艦根本不一樣!


作為一個曾經在B站動畫區混的人來說兩句,感覺這是宅與普通人雙方共同所造成的。
先說說宅門吧,現在不像以前,大家看漫畫、動畫(沒錯不是凍鰻)都是借漫畫書或者借光碟,現在大B站的興起可謂是讓小學生們成功地裝了B。認為自己在B站追兩部高人氣動畫就牛逼的了不得,可參考以下對話【什麼?你竟然連嘩哩嘩哩都不知道?你這無知的三次元人!進擊的巨人動漫多好看啊!一米六帥帥的艾倫小天使萌萌噠……】【此生無悔入東方,來世願生幻想鄉】【用一生節操換銀他媽永不完結!!】你看,不怎麼混B站的人也不太會知道這些話的意思吧,說到底,他們把【次元牆】當作一種炫耀的資本,一種深處小圈子的孤傲貴冷艷感。所以,我們俗稱這些人叫【偽宅】。喜歡二次元的宅們,有些是害羞內向的,所以他們給人一種難以靠近的感覺,但是【偽宅】們大聲炫耀自己的宅屬性、並很強調【老子看動漫你們看韓劇老子就是比你屌】的階級性,主動與人拉開距離,所以次元牆就產生了。
那再說說三次元,票數最高的那位朋友說的好,三次元主流媒體曲解二次元太多了。把lolita、JK文化、COS文化強行與【色情】聯繫在一起,不過也難怪,漫展上那些人做出各種出格的動作,給人貴圈真亂的感覺,好好的文化就被這些人攪和了。但媒體們沒有看到,為了出一場舞台劇,所有coser犧牲了休息時間、他們做道具、剪音樂,辛苦程度不亞於話劇演員。也沒有人知道,一個畫手畫出好的圖需要修改多少次。他們總是不了解實情然後臆測,也缺乏耐心去了解二次元,所以沒有溝通的橋樑、次元牆自然就立起來了。
所以我希望,在B站普及的今天,能把二次元極其衍生的文化(cos,mad,鬼畜,宅舞)等等以正能量的形式傳播給大家,不求俄讓普通人喜歡上二次元,只求別再誤解,不要鄙視為二次元努力奮鬥的人們。更希望採取一些制度別他媽讓小學森混進來,那些彈幕看著就蛋疼。。


張馨予&<快本&>諷汪東城變態,那便是永遠也推不倒的牆。

世上本沒有牆,像張馨予這種不了解亂評論的人多了,便有了牆。


多年之前,明明是個showgirl,也cos過三億腦殘的槍戰夢想 ╮(╯▽╰)╭

「國民校草」李易峰卻閉口不談當年大明湖畔參加的cos比賽, 誰又能知道,這是否也是因為牆的存在呢。


看掐架掐的很厲害。我稍微來發表一下感想。次元牆大概可以理解為因所喜愛的領域不同而出現的認知上或者想法上不能理解的現象。出現的原因很簡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愛好。

真正的懂得二次元或者說珍惜二次元東西的人是會小心翼翼地去喜愛一部漫畫,可能會推給身邊的人,可能僅限於自己。
有一次逛漫快結束的時候在廁所門口等人,好長時間不見人,一推門進去,驚呆了,剛剛場里的coser都擠在那邊卸妝。彼此吐槽,彼此幫忙拍卸妝水,我和小夥伴當時買了很中二的配飾,我很想就這樣帶著出會場,小夥伴表示拒絕,並啟用剪刀石頭布大招。結果天意是,不要帶。
然後我們走出了會場,那邊是個展覽中心,我記得很清楚,八號會場當時搞一個什麼春季服裝展啥的,七號會場是漫展,左手邊別人在挑衣服,討論今年流行的款式,右手邊是正在出展館門口的我們。
很少有人穿著誇張的cos服出來,很少有人帶著誇張的中二首飾出來,偶爾幾個人結隊開開心心地走出來 。
好像我們剛剛只是去館內逛了逛,就像你們在買衣服那樣。
可其實我們看見了很喜歡的大大,聽到了久違的音樂,買到了一直很想買的周邊。我們在館內跟著音樂嘶吼,對著大大尖叫。然後又平靜地走出館場。
但大多數人在走出館場的那一刻,都像那些擠在衛生間卸妝的姑娘們一樣,變成了普通人。
是的,我們就是普通人,有一點點跟大家不太一樣的愛好,有一點點很小眾的興趣,這和隔壁喜歡新潮的衣服並沒有不同。
我們也過三次元的生活,並且在那裡小心翼翼地喜歡別的東西。
其實想來也沒有什麼不同,大家都吃饅頭米飯和麵條,只是喜歡的東西不一樣罷了,難道不是嗎?


真正次元壁的誕生應該是發現吧。
其實最早的一批二次元可以追溯到80後的那批遊戲二次元和90後的動漫二次元。因為相較於現如今,當時國內的遊戲及動漫可以說是比較貧弱的,特別是商業化。(上影做的不算,投資太大了)而當時對應的時代正好是大量遊戲及動漫進入的時代。而當時作為學生的他們,除了學習,課外活動之外發現這些東西,難道就不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嗎?既然發現了新大陸,那就肯定會有「考察」、「探討」、「調研」、「發布」這一系列的活動發生。而這些則成為了之後受用不盡的有點,便是發現樂趣。
這種樂趣是不同的,是新穎的,對於成長期的孩子來說這能代表什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卻也有不喜歡這些的,當然,這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不便討論,不過,這種發現所帶來的樂趣是不能抹殺的。當時的遊戲也好、動漫也罷,和當時的電視劇及小說相比起來是沒有區別的,只是一種娛樂方式罷了,不然也就不會被引進了。
關於次元牆的形成....我突然想爛尾了....


其實是沒有次元牆的(??`ω′?)


我又來充dalao啦!
依舊是歷史淵源、定義先行的討論。

首先要提的是一部放送於2011年的BL動畫《世界第一初戀》。在這部動畫的流傳過程中,某字幕組在片中附帶的一句吐槽「性別不同怎麼談戀愛?!」廣為流傳,成為了國內日系動畫觀眾所較為熟知的一個梗。
這句話更衍生為一個句式:「XX不同怎麼談戀愛?!」
在諸多造句之中,有一句尤為引起動畫愛好者們的共鳴——「次元不同怎麼談戀愛?!」
之所以將ACGN相關的領域稱作二次元,是因為這些內容的的呈現形式是都是通過平面來呈現,指的是空間緯度上的差異。(http://zh.m.wikipedia.org/wiki/%E4%BA%8C%E6%AC%A1%E5%85%83)
而當觀眾對於這些文學作品中的角色產生感情時,這種空間差異就成為了情感交流的障礙。這就是最接近本源的「次元之壁」,存在於現實人類與虛擬人物之間,通常表現為屏幕、紙張。

到了2012年的時候,動畫《Fate zero》播放時,演員陳坤也在微博上發表了相關的評論,並且表示自己還收看一些其他的熱門動畫。
作為可能是內地最早表達對於二次元文化熱愛的知名公眾人物(儘管事實可能並非大家所想),陳坤獲得了大量動畫愛好者的好感。一些擅長PS的群眾開始將陳坤從前的藝術照P成動畫角色的cos,取得了很高的認可度,並最終出現了這張源自《未來日記》漫畫的P圖:

以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而言,這裡的「次元壁」意指動畫視覺效果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差距,而「次元之間沒有牆」說得則是平面藝術的表現形式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可能很好地實現。

以上就是「次元之牆」的兩個通常含義,實際上都是人們尋求對藝術表現形式的突破而產生的辭彙。

綜上可見,將「次元之牆」比作「ACG文化愛好者與非愛好者之間的隔閡」就顯然是一種誤讀了——雙方都處於三維世界之中,是不可能存在「次元」差異的。這實際上是和另一個辭彙「A.T.力場」(http://zh.m.wikipedia.org/zh-cn/%E7%BB%9D%E5%AF%B9%E9%A2%86%E5%9F%9F)的混淆。該詞出自動畫《EVA》,又稱「心之壁障」,意指人與人之間存在心理防衛,難以互相理解。
沒錯,是「人與人之間」,而不是「看動畫的人與不看動畫的人之間」。

所以,這些連用作文章噱頭的詞的詞源詞義都懶得弄清或者故意混淆的作者寫的東西還有什麼好討論的?


我希望我喜愛的東西能夠得到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可和理解。但是後來我發現這並不現實,我不再想招來攻擊也不再想獲取認可,於是築起一道把自己和動畫圍起來的牆。


一圖流


是一個小夥伴,在上一個城市上班的時候認識的。當時大家都是上班,下班就是聚餐喝酒之類的。離開一年了,突然發現這些小夥伴里好多人在追番,等更,熱愛cos,但是這些東西,大家只會拿到網上提。
我問她,以前我怎麼沒發覺你?她說,我這是深藏不露。可我頓時傷心了…



推薦閱讀:

魔卡少女櫻動漫是如何上色的?電腦上色嗎?
《魔法少女小圓》叛逆之後還會不會齣劇場版?
少女終末旅行漫畫39話以後這兩人怎麼辦(劇透預警)?
如何評價日暮戈薇的這段話?
高妹可以跳宅舞嗎??

TAG:遊戲 | 遊戲公司 | 二次元 | 亞文化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