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亞歷山大大帝沒有英年早逝,會對現在的全球格局造成什麼影響?
是會繼續東征成就一個無與倫比的大帝國么?
對於這類歷史假設性的問題,最多只能推測對當時及不久以後的歷史會有什麼影響,而由於蝴蝶效應,完全無法估計會對「現在的全球格局」有什麼影響,反正肯定大不一樣就對了。所以明確這一點後,我只能嘗試回答「對當世的影響」。
首先「繼續東征」可能性不大,因為亞歷山大打到印度河流域後已經因將官們的厭戰和思鄉情緒阻擾而不得不撤兵回到新都巴比倫。新創建的帝國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消化吸收新的領地,文化融合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亞歷山大進軍中亞最初的目的是追殺波斯末代國王大流士,中亞的游牧民族對馬其頓軍隊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擾,再度向東擴張顯然力不從心,從真實的歷史來看,希臘化時期從塞琉古王國分裂出來的巴克特里亞王國後來趁孔雀王朝滅亡北印度空虛之際進軍北印度,所以可以假設,如果亞歷山大的帝國維持時間夠長,後世仍有機會趁印度沒有統一政權時再度東征。但從中亞和印度的歷史事實來看,北方游牧民族的頻繁入侵會很快中斷帝國對北印度的控制,比如貴霜和嚈噠等,唯一值得關心的應該莫過於由此帶來的印度希臘化的程度問題。眾所周知佛教雕刻藝術融入了希臘風格,如果印度希臘化程度更深,可能對佛教帶來更大的影響(事實上,隨著帕提亞的興起,巴克特里亞王國由於隔斷了與希臘本土的地理聯繫,後期希臘化程度明顯減弱)。同時將時間再往前撥一點,假設亞歷山大因為沒有過早去世而阻止了部將的內戰,塞琉古為打贏內戰將軍隊大量運往西方而把印度河割讓給孔雀王朝以確保和平的事情就不會發生,印度河流域將長期保持希臘化,孔雀王朝的版圖將大為減少,失去了哈拉帕文明發源地印度河的印度文明將變得不再正統,同時阿育王還需要時刻警惕西北方向希臘馬其頓軍隊的入侵,印度文明或許發達程度大為降低。
其次亞歷山大還需要應對希臘地區長期存在的反抗,在此之前巴爾幹半島南部從來沒有被馬其頓直接統治過,安提柯時期由於斯巴達自己作死終於被直接攻破,當然希臘對馬其頓持續的反抗引來了羅馬人並最終導致馬其頓的覆滅,由此觀之,即使亞歷山大仍活著,希臘地區的反抗將在相當長時間內成為帝國的煩惱之一。既然亞歷山大將帝國首都放在了巴比倫,對希臘地區的監控將大不如前,希臘地區會有更大自由,馬其頓人大量移民到東方,使得馬其頓「龍興之地」空虛,即使通過條約、武力等手段保證馬其頓故土不會被希臘人趁虛而入,也很難阻擋凱爾特人的南下。歷史事實是,繼業者戰爭的膠著階段中,凱爾特人突然跨海入侵小亞細亞使該地區戰事日益複雜。周邊的盟友——伊利里亞、伊庇魯斯、色雷斯等也很難說不會反叛。
波斯帝國對邊疆地區的統治依賴與當地上層貴族的合作,導致分裂勢力,亞歷山大如果沒有很好處理這一點將會步波斯帝國後塵。顯然,從亞歷山大一進軍到埃及就遵從當地習俗而自封為埃及法老這一點看,亞歷山大的政治手腕還是獨到的。如果亞歷山大能修整好波斯時期的大道保持交通暢通,促進民族融合文化融合時在帝國其他地區也順應當地習俗,同時各地總督由親信擔任並在亞歷山大幼子成年正式即位前不出意外,這個問題可以解決。
軍隊忠誠度問題,繼業者戰爭的爆發完全是因為亞歷山大死後沒有完全有實力的領袖,如果亞歷山大幼子能夠順利長大並保持阿吉德王朝的威信,忠誠度問題可以完全放心。繼業者戰爭中從安提柯戰役可以看到,即使亞歷山大死了,但其母親的威信尚在,強大到影響到了戰爭的成敗。
關於是否會西征的問題。先說南路。此時的地中海西部主要強國是迦太基,與亞歷山大控制下的埃及接壤。迦太基以貿易立國,領土狹小,領土的誘惑並不大。關鍵在於,腓尼基人和希臘人都以航海貿易為業,而亞歷山大已經佔領了腓尼基在西亞的本土,腓尼基的地位由迦太基繼承。兩個航海民族圍繞航海貿易的摩擦一直未停,這將嚴重影響亞歷山大帝國與迦太基的關係。希波戰爭時期波斯為了打擊希臘人的航海貿易,極力支持其治下的腓尼基人與希臘競爭地中海的貿易主導權,現在腓尼基故土由原先的死敵希臘人掌控,迦太基與希臘的競爭將持續下去,鬧得不好也會兵戎相見。如果迦太基在西西里島與希臘化的敘拉古王國發生摩擦,亞歷山大宣布保護希臘人的利益迅速從埃及陸路進攻迦太基本土,同時與努米底亞王國結盟兩邊夾擊,後果不得而知。
再看北方。羅馬城此時剛被北方高盧人洗劫不久,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能恢復元氣。埃特魯里亞人經過維愛戰爭也一蹶不振,這塊地區雖容易征服,但馬其頓人完全不願意放棄溫暖的地中海而千辛萬苦翻越阿爾卑斯山去進攻這塊不毛之地。義大利南邊的大希臘地區則與亞歷山大帝國保持不遠不近的曖昧關係,與巴爾幹南部半獨立的希臘城邦遙相呼應,一般情況下不容易引發戰事。
南征問題。有一種說法說亞歷山大放棄印度西歸之後原本計劃南征阿拉伯半島,個人認為可能性不大。希臘馬其頓人不適應沙漠乾燥氣候,此時漢志的貿易線路也不存在,無任何征服價值。
最大的隱患在北方。西徐亞人、凱爾特人都不是省油的角色。亞歷山大帝國如果不是亡於內部紛爭,就肯定毀於蠻族入侵。前面提到的凱爾特人跨馬爾馬拉海入侵小亞細亞是現實發生的事情。而在中亞,最應預防的是帕提亞勢力的崛起,如果帕提亞持續擴張,帝國只能維持在東地中海沿岸,首都西遷至亞歷山大里亞,或者安條克(以其他名稱出現)、以佛所等地,戰略空間大大縮小,會很被動。這時帝國的領土與現實中後世的兩個國家疆域相仿:羅馬帝國三世紀危機時東方趁機獨立的帕爾米拉帝國,以及查士丁尼出征前的東羅馬帝國。此時戰略選擇極為重要,要麼中興,要麼滅亡。
而對更以後的歷史進程影響,可能在於:羅馬人對東地中海的征服進程將大大減緩,或者羅馬被希臘征服。中亞、西亞、印度的希臘化程度大大加深,以至於新疆也會出現眾多具有希臘風格的事物,之後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迅速影響到中國。由於東地中海與西亞在更長的時間內保持了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拜占庭與薩珊波斯間的百年戰爭不會發生,漢志貿易路線隨之大為萎縮,阿拉伯帝國興起的必要條件不復存在,伊斯蘭教作為一大世界性宗教失去了誕生的歷史條件和傳教條件。整個東地中海世界以及亞洲西部長期處於以希臘神話(因為基督教的產生才把希臘羅馬的宗教稱為神話,此時更應該稱之為古希臘多神教)為主導,融合包括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在內的多神教二元教互相影響的混合體信仰之下。而由於塞琉古、托羅密在敘利亞地區的爭奪戰不復存在,羅馬威脅的減輕,猶太人的反抗動力大大削弱,於是不會出現馬可比王國,各種猶太教派不會產生,羅馬大流散不會產生,基督教也失去了誕生與生存的土壤。於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伊斯蘭教都被掐滅在搖籃里,只剩下留有深深希臘化痕迹的佛教。
(竟然胡扯了這麼多,再往後的真心寫不下去了。這裡面涉及到的問題太多,肯定有諸多考慮不周的地方,而且都是本人憑疏淺的才學所寫,並未參考查閱文獻資料,難免會有不少想當然的地方以及對歷史常識的認識偏差,歡迎大神們打臉)不同意@謝奇臻 亞歷山大如果再活幾十年會成為楊廣一樣的人。
如果真的認認真真翻過亞歷山大的傳記,會發現他雖然有雙重人格,但是絲毫不貪戀金錢與奢華的生活。在東征前,他把他所有的財產、奴隸和畜群都分給他的士兵他不止一次地說過:「我把金錢留給了別人,把希望留給了自己。」 而他本人也只娶過兩個老婆,第一個是政治聯姻,第二個他30歲才遇到,是真的一見傾心。既不貪財、也不好色,更不貪戀王位與權力,何來第二個楊廣之說?
如果他32歲沒有死於瘧疾,他將面臨巨大的考驗——治理帝國,一個史無前例的龐大的帝國。
亞歷山大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毋庸置疑,一生從未敗仗的記錄也驗證了他的軍事才能,但是他是否具有治理一個龐大帝國的能力有待商榷。
他從16歲開始打仗,20歲繼承王位,幾乎沒有停歇就開始東征,可謂一生都在馬背上度過,歷史沒有給他展露治理大國能力的機會就帶走了他。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1. 性格。2. 是否有賢臣相助。 3. 是否具備中央集權的基礎。
1. 性格
亞歷山大東征打敗了波斯,征服了埃及,留下很多故事。從這些故事來看,他的雙重人格賦予了他極大的個人魅力——慷慨大度卻有時殘忍偏執。
他打敗了大流士三世,但是卻善待他的家人,還娶了大流士的女兒,用聯姻換取波斯帝國人的信任。
他記得很多士兵的名字,包括他們的家庭情況,在大戰前他會到士兵當中去,喊出他們的名字,激勵他們去爭取榮譽。亞歷山大受到士兵狂熱的崇拜,他僅僅憑藉個人魅力,就讓他的軍隊達到極高的忠誠度和凝聚力。
但是他也曾經一把火燒掉了希臘北部的城邦,將所有人貶為奴隸。也曾經因為醉酒暴脾氣,自尊被侮辱而殺了自己的部下——也是從小長大的好友。而事後,又因為懺悔而剃光了自己的頭髮。
可以看出,亞歷山大是一個感性的人,童年母親奧林匹亞斯和腓力不穩固的關係讓他沒有安全感,成為了一個高自尊、有極強危機感的人。這樣性格的領導者,如果外界給他不斷的正反饋(如稱法老,被士兵愛戴,被認可),他會進入正向的循環,做的更加好,注意不是好大喜功,如果是的話,打敗波斯他就可以名留青史,進巴比倫坐享榮華富貴了,又何必遠征東方呢?
但是,一旦外界給了他負反饋(被否認,被侮辱,打敗仗,或者治理出現問題),他的自信心就會被摧毀而做出毀滅和帶有極強個人情感傾向的行為。
要治理大國,僅僅靠個人魅力和力量是不夠的,還要有為君主的理性和智慧,亞歷山大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性格中偏執的一面可能不太利於治理一個大國。
2. 賢臣
之所以喜歡這段歷史,不僅僅是被古希臘和亞歷山大吸引,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亞歷山大身邊富有魅力的人太多了。托勒密、塞琉古、赫菲斯提昂......這些從小和他一起長大的貴族子弟在他死後分裂了他的帝國,各據一方。都展現了他們無與倫比的才能。托勒密開創了埃及托勒密王朝,塞琉古開創了塞琉古王朝......歷史向我們證明了,亞歷山大手下有太多富有治國之才的人,哪一個拉出來,都可以成為優秀的君王。
而一個人,能夠讓這麼多有才能的人為自己所用,已經足以證明他有卓越的管理才能了。
3. 是否具有中央集權的基礎。
非常不幸的是,亞歷山大的帝國並沒有確立中央集權的基礎。
圖片來自度娘。 這是一張亞歷山大帝國版圖。 可以劃分成幾個板塊。 希臘(綠),色雷斯(橙),中亞+印度(黃),埃及(紫)。每一個板塊都有不可融合的價值文化經濟 衝突。
你能想像把中國+日本+東南亞融成一個國家嗎? 亞歷山大在巴比倫可能坐都坐不穩,他還在希臘的時候,就三天兩頭因為衝突去打色雷斯。可以想像,埃及、希臘包括印度都不會那麼聽話,那麼穩定,可能三天兩頭就會有人帶頭鬧獨立。要在這樣的國家建立中央集權,不是暴力鎮壓,就是暴力鎮壓,就是暴力鎮壓.....ORZ
歷史不能被假設,但是如果可以,我還是希望亞歷山大能夠多活幾年。他短短30年就幹了別人一輩子都幹不了的事情,如果他有更多時間,他會創造更多的歷史。
亞歷山大如果活到70+(這沒問題,托勒密和塞琉古都活到70以上),那麼我們構思一下他以後四五十年的歷程:
-323年(公元前麻煩,我就採用負號作為代指,既簡單又方便),亞歷山大在巴比倫偶感風寒,所幸經過醫療後恢復,是年,他和中亞貴族所生的兒子出生。
-322年 希臘地區又出現麻煩,亞歷山大不得不指派塞琉古等人前去征討,他則前往貝魯特等地療養並就近指揮。
-321年 托勒密上書,建議亞歷山大在東地中海開發,亞歷山大深以為然,便決定興建亞歷山大利亞城(大概在今天貝魯特到安條克一代,由於麻煩還用現代地名指代)。
-320年 經過兩年的戰爭,希臘地區的叛亂終於被平息,塞琉古留守希臘。卡山德和安提克被召回。托勒密被派往小亞細亞。
-319年 基本無事,卡山德繼續負責新城的建設,亞歷山大則開始巡視各地。
-318年 經過三年的建設,新城初步建設成功。亞歷山大也命名此處為陪都,加強希臘地區和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的聯繫。
-317年 東部總督德米特里報告印度孔雀王朝有意進犯帝國,亞歷山大前去征討。
-316年 由於希臘的強勢,旃陀羅笈多稍作試探後便偃旗息鼓,亞歷山大也無意繼續深入印度,則繼續委派德米特里為大夏總督。同時安排安提克建設波斯地區,在今天德黑蘭地區興建新的都城,作為帝國東都。
-315年 接到羅馬人侵擾大希臘地區的報告後,亞歷山大命令小亞細亞地區和希臘地區負責大規模造船,準備渡海前去征服羅馬。此前則利用希臘地區現有船隻對大希臘進行補給和有限的支援。
-314年 得到支援的大希臘地區對羅馬的反抗比歷史上更加劇烈,雙方陷入膠著狀態。
-313年 經過兩年的準備工作後,亞歷山大正式決定親征羅馬,率領海軍在亞平寧半島南部登陸。
-312年 得到生力軍的大希臘地區立刻壓制住羅馬人,同時亞歷山大藉此機會逐漸整合大希臘地區和帝國的聯繫。
-311年 羅馬求和不成便不得不死戰,可是由於本身內部矛盾較為尖銳(平民與貴族之間),加上亞歷山大趁機拉攏亞平寧地區其他城邦(他們與羅馬當時僅僅是聯盟的關係,正式和羅馬整合甚至要到公元前1世紀前期),羅馬陷入四面楚歌,最後陷落,被亞歷山大吞併。
-310年 在料理完羅馬地區後,亞歷山大由海路返回希臘,並藉機巡視了希臘地區。此時的希臘城邦經過十年前的戰亂後,早已不復當年的氣勢,而且由於在一起征討各地也分享到的利益後,已經沒有了抵抗活動。
-309年 亞歷山大來往於巡視中,希臘-貝魯特-巴比倫-德黑蘭等地,原先波斯帝國的驛道得到重建和恢復,加強了整個帝國的聯繫。
-308年 基本無事,帝國內部的聯繫增強,亞歷山大港,雅典,安條克等東地中海港口十分繁榮,而驛道使得從帝國最東部的坎大哈到愛琴海邊也不過一個星期。
-307年 接到西西里島希臘城邦受到迦太基的侵擾後,亞歷山大決定再次西征。
-306年 大軍在西西里島登陸,馬其頓的陸軍輕鬆擊敗了迦太基的留守部隊,也趁機整合了當地的希臘城邦。但海軍則和迦太基的海軍互有勝負。
-305年 經過強化後的海軍終於擊敗了迦太基,迦太基不得不回防本土。亞歷山大趁機整合希臘在西西里島等地的勢力。
-304年 扎馬一戰,帝國擊敗了迦太基,但由於迦太基地域廣闊,而且本身實力雄厚。亞歷山大只是於其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規定迦太基以後退出地中海島嶼(西西里,撒丁島,科西嘉,馬其他),並上交了大量的贖金後便撤回。迦太基與帝國繼續保持貿易。而帝國本土離迦太基很遠,兩者之間的直接衝突並不大。
-303年 返回本土後亞歷山大繼續開始了之前的節奏,巡視-建設二重唱。
-302年 得知希臘北部的色雷斯人有不穩的苗頭後,亞歷山大繼續征討,由於色雷斯人本身勢力不強,很快被擊敗,帝國趁機整合色雷斯地區(今天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地)與帝國的聯繫。而此時,拜占庭這個原本不起眼的城邦受到了重視,成為色雷斯地區的前哨站。
-301~-290年 這段時間帝國內部加強整合,經濟得到發展,由於色雷斯地區的征服,使得從希臘地區到羅馬的陸路成為可能(雖然並不經濟),但由於亞歷山大的強大的手腕,帝國內部的分離主義聲音並不大。而且小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的獨生子)也逐漸成長起來,並且在帝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290年 已經66歲的亞歷山大決定讓小亞歷山大和自己共治,而此時帝國的外患不過是高盧人在亞平寧的侵擾(當然沒有羅馬時代那麼嚴重)和東部蠢蠢欲動的孔雀帝國。小亞歷山大在亞平寧的政績斐然,多次擊敗了高盧人的入侵,把國境線推廣到阿爾卑斯山一帶。
-289~-285年 亞歷山大大帝最後幾年的時光,小亞歷山大已經開始逐漸掌控整個國家,在東部擊敗了孔雀王朝的入侵,並趁其內部不穩的時機將其分裂為多個小國,暫時維持了東部的安寧。而亞歷山大此時基本呆在巴比倫或者安條克的王宮裡面養老。
-284年 亞歷山大大帝在巴比倫的王宮裡去世,享年72歲,此時原本歷史上那些繼業者要不已經去世要不垂垂老矣,已經對時年39歲的小亞歷山大(按照阿基德王朝的演算法,他應該被稱為亞歷山大四世)沒有什麼威脅。整個亞歷山大帝國已經基本穩定下來,而東部的孔雀帝國分裂成了多個小國,阿育王此時自顧不暇。迦太基基於帝國的強勢,只能靠北非的根據地和西班牙地區維持統治。整個希臘化時代來臨,希臘多神教在整個中東和地中海地區流行。
接下來闡述一下這個次元中亞歷山大帝國對世界的影響:
-221年 秦始皇統一全國。而此時,已經平安的傳承了100多年(從亞歷山大繼位算起)的亞歷山大帝國早已整合完畢,而在以往的幾十年中,東西方之間的交流也逐步開始。
-215年 亞歷山大帝國的使者或者商隊來到了咸陽,由於早已有所耳聞,秦始皇當然知道在西方還有一個強大的帝國。但是由於此時他還有別的事情(北擊匈奴,南取百越),而且河西的大月氏(此時估計受到了希臘化的影響)也是牽制匈奴的砝碼,故兩國之間交往並不深刻。
如果東方的歷史沒有改變(雖然亞歷山大帝國存在,但對東土的直接影響很小)
冒頓單于雖然兇悍,但由於亞歷山大帝國的存在,他未必能建立橫跨東北,漠北,西北的草原帝國。
劉邦,最遲到漢文帝漢景帝估計會想到利用亞歷山大帝國一起對付匈奴,而匈奴此時的側翼也的確受到亞歷山大帝國的威脅。
希臘式的雕塑,多神教可能會在西域流行。
到了漢武帝時代,希臘式的多神教和雕塑最終會傳入東方,東西方直接發生交融。
1. 首先,羅馬人平民與貴族之間雖然有矛盾,但在邦國利益方面還是很清楚的,共和國早期的政治遠沒有後期那麼渾濁。亞歷山大如果真的親自征伐羅馬,對其內部矛盾是很難利用的,最好的結局是羅馬人最後屈服於馬其頓,作為其附庸,否則就只能通過慘烈的圍城戰將羅馬攻下,然後屠城,鎮壓,吸引希臘移民,對義大利展開徹底的希臘化,這個過程,至少需要花上十年以上才能達成。
2. 馬其頓人缺乏有效的帝國行政建制,在政治上除了波斯化之外,無法對被征服民族形成最有效的控制,體制東方化之後,很容易再踏上波斯人的老路,通過集權體制把國家打造成戰爭機器,窮兵黷武的體制最後很難有好的下場,最後很有可能被米底或者波斯的貴族密謀推翻,亞歷山大知道去開創,但他的性格卻永遠不知道終止,這種人是無法長久統治的。從赫梯,亞述到巴比倫,西亞文明幾乎都是亡於極度擴張。
3. 其酗酒癲狂的性質到了中年後會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到最後明君成暴君非常可能,在遠征印度的時候因為酒後發狂殺掉了救過自己性命的夥友科雷塔斯,這種性格到了中年,通過帝國集權體制的擴大,會造成難以想像的混亂後果,比之岡比西斯猶然過之。亞里安對其的描述就說:作為世界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卻無法征服他的內心。而馬其頓皇室當時的政治局面又極度複雜,亞歷山大善於戰陣謀略,但是宮廷鬥爭跟他父親一樣,都是以軍人思維來處理,這樣下去遲早會出問題,善終的可能性不大。
比起希臘人的帝國,我更傾向於馬其頓帝國是個波斯帝國,如果亞歷山大活下去,這個帝國或許會被稱為波斯第二帝國,而黑暗的希臘化時代也許永遠不會來臨,從希臘到波斯再到埃及,東方的文明也不會萬馬齊暗,直到被西方超越。
理由是馬其頓人征服波斯後的統治模式和後來絕大多數落後民族征服先進文明的做法如出一轍,比如北魏、元和清朝,亞歷山大入主波斯後,定都巴比倫,更易波斯服飾,迎娶東方公主,採納波斯制度,明顯是想要把波斯或者說是美索不達米亞作為以後的本土來經營的,不過這種做法即使是亞歷山大在世時就遭到了手下的希臘化的馬其頓人的反對,這種反對聲音在北魏和元清也存在過,但是結果卻是不同的,亞歷山大死後,希臘化的馬其頓人上台,馬其頓波斯化努力煙消雲散。亞歷山大大帝即使能夠健健康康活到80歲+,要想讓他的龐大帝國維持和延續下去,也必須要進行有效的政治和軍事改革。在古代想要維持如此龐大的帝國,相較於以前的城邦政治,我個人認為亞歷山大必須要使用手腕弄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央集權制度出來;軍事上還要處理蠻族和迦太基的問題,可能軍隊也要做出一些必要的調整甚至變革。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置,亞歷山大的帝國也無非是個古代版查理曼帝國而已,亞歷山大就是真的活到80+,帝國龐大的疆域和榮光也就最多持續這麼一代而已,還得祈禱別像後世的拿破崙那樣遭遇馬洛雅羅斯拉維茨、萊比錫和滑鐵盧的三連殺;但如果政治和軍事上的變革成功,未嘗不能建立一個比羅馬帝國更強有力且持久的國家。
我也想再補個腦洞。。。。
如果亞歷山大真的活到了80多歲,並且遷都到地緣位置得天獨厚的君士坦丁堡(估計要叫亞歷山大堡了),不知道這個帝國能續多少年命~?
畢竟東羅馬帝國能活那麼久,這個首都功不可沒。。。英年早逝是他最好的選擇
如果這貨能把帝國延續下去,先知的影響力可能就沒那麼大了吧
如果他要統治這面積廣大的帝國,不太可能,希臘馬其頓沒有帝國政治傳統,最可能的還是分封他手下的將領,而亞歷山大本人最多只佔領希臘本土,色雷斯和小亞細亞,塞琉古,托勒密還是各得其所,伊朗高原可以讓被波斯消滅的米底復國,與降服亞歷山大大帝的波斯,還有後來的帕提亞三足鼎立
覺得希臘人真是很倒霉,就是亞歷山大一時興盛,後面內鬥不停,最後給拉丁人(羅馬),還有伊朗人(帕提亞,波斯)兩頭夾擊,給合力拍死了,三大繼業者國家滅亡以後,就是拉丁人和伊朗人,也就是羅馬波斯戰爭,拉鋸六七百年直到阿拉伯伊斯蘭時代。希臘人是輸光了,最後是拉丁人和伊朗人翻盤。
如果亞歷山大實行采邑制……
推薦閱讀:
※東吳後期到底是個什麼局面,為何在蜀被滅後還支撐了十數年?
※世人皆知「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可有幾人知其後還有一句?
※「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這句話形容李白有沒有言過其實?
※19世紀俄羅斯很多名人都是「斯基」,為什麼現在很少「斯基」了呢?
※希特勒的演說能力有多高?
TAG:歷史 |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