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一首Nocturne in E flat major, Op9 No2 為什麼我聽得李雲迪版本和Finghin Collins版本差距這麼大?

Nocturnes: No. 2 In E Flat Op. 9 No. 2-李雲迪
http://www.xiami.com/widget/0_1770060178/singlePlayer.swf

Finghin Collins的版本是我聽過的最好聽的 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 充滿優雅和靜謐

看了春晚之後認識了李雲迪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了李雲迪版本的Op9夜曲 頓時心碎了 為什麼我國頂尖的鋼琴家彈這麼簡單的曲子就這麼個奶奶樣?如果說現場音樂會有緊張和發揮的因素 那麼同為專輯版本的比較之下 李雲迪還是被Collins玩爆了

聽李雲迪的夜曲就好像一個病入膏肓的人在哀求著別人給他服藥 是不是還抽抽一下 一個感覺 太急了 急著炫技 急著表現 急著彈完拉倒 充滿了急功近利的味道

敝人不會鋼琴 只是普通的音樂愛好者 不足之處盡請指點


一個不到九級的樂曲,還是慢板。從技巧上看。別說象李雲迪這樣的鋼琴演奏者(我都不敢用"鋼琴家"一詞,生怕被人當作雲粉教育) 就是任何一個鋼琴專業的學生彈奏都不會有太大問題。OK 技巧層面門檻這麼低,那麼就是音樂理解了。但問題是,音樂理解是個主觀存在。音樂不像田徑,這邊畫道杠,那邊畫道杠。誰先跑到誰就牛B。我承認,中國的演奏家和那些大師們還有很大差距。但不是像降E這樣的曲目就能看出天差地別的。即使差,也不差那麼邪乎。 你喜歡那個版本就去聽那個版本好了,但不要拿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人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


發現自己選擇的一直都是Finghin Collins版本。從門外人的角度,我就用視覺來表達我的感官吧——李雲迪版本聽了,感覺完全不一樣,很柔,像薄紗,重在和暢。Finghin Collins的呢,強弱明辨,重在頓挫——聽而有力,張力強。我本人性子就是乾脆又多思、開朗又好靜、喜艷又念朴的矛盾綜合體。不管為人處事還是思想談吐也是銳利和謙謹並存。愛著後面情感色彩濃重的也不奇怪。
心內平和,向圓的人可能就會偏愛前者吧?


謝謝邀請,抱歉,這個問題我恐怕無法回答。
不同的人對同一首作品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即使這些理解都是「正確」(這裡僅用正確來打個比方,因為音樂中不存在真正意義的正確)的,彈出來也是不同的。因為演奏出來的音樂是人性的,包含成長的文化背景,個人的修養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等,聽眾也因自己的審美需求對自己所喜好的版本進行詮釋。當然眾多版本中是存在高下之分的,但聽自己喜歡的就好,沒必要揪其差別。


Nocturne in E flat major, Op9 No2 這首基本是我最治癒的曲子,而且李雲迪的版本非常棒,音色美,節奏棒。不知道拿肖邦的曲子來黑肖賽冠軍都是怎麼想的。
愛樂是私人的事,各有所好很正常,但拿這首普及度這麼廣的曲子來說事,是真的覺得我天朝沒有聽古典的人了么。

有篇博士論文《20世紀西方器樂演奏風格結構特徵及其形成原因》,收錄在《音樂博士學問論文系列》

在P120-P126,探討的就是夜曲9,用李的版本(04年)跟科托版本(29年、49年)進行比較,對李的版本看法簡單抄錄下:

同科托的兩個版本比較,李的處理方式更接近於其29年的版本。李的演奏在高度理性化的嚴密控制下,基本沒有任何可明顯察覺的左右手不同步現象。此
外,相較於科托的兩個版本,李的版本在速度起伏上絕大多數止於小節的尺度且有更多的雷同,在較微觀的速度脈動上則保持高度平穩,說明了20世紀音樂表演風
格變化的又一普遍現象:為了保證演奏的高度規整和精確,相對於較大尺度的漸快和漸慢,當代的演奏更加迴避那種局部的微觀速度變化,科托演奏中那種誇張(非
貶義)的跌宕起伏在21世紀初李的演奏中尚留有一絲痕迹,但是已經被演奏節制到了即將消失的邊緣。

對於題主所謂奶奶樣的評價 還是實名表示不認同吧


先得說,降E大調夜曲,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這曲子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心情暴躁 焦慮 憤怒的時候音樂一起,自然就釋然下來了,這不是簡單普通的時代就能做到的創作與演奏。
當你聽了太多 帕爾曼 海菲茨 穆特 沙漢姆 ……的演奏,回來再聽什麼盛中國 俞麗拿 呂思清,何以入耳
當你聽了太多 阿圖洛 魯賓斯坦 嚯羅維茨 ……的演奏,回來再聽什麼 浪浪 李雲迪 陳薩,何以入耳。


這個是純粹內科的問題,是血管里流淌著的精髓的事情,中國人想要學好人家從文藝復興起就已經燦爛到爆的藝術,必須咬牙狠心把自己的東方思想和文化一股腦「清零」,不然真實沒有和古典音樂完全融合的可能性。也許是民族性的問題,以漢民族為主要人口組成部分的人從古至今均已農耕種田為主要生活工作目標,這個和邊緣的少數民族的生存狀況完全不同,流離失所孤獨征戰的情景下才會激發藝術創作的力量。回想肖邦的年代,普魯士戰爭啊 拿破崙胡搞啊 波蘭那時候也夠囧,好像是各種起義啊折騰啊,懷著對人民疾苦和對祖國憂慮的心情下, 寫出來的東西那就是震撼的經典。
當今世界上有很多「香蕉」天才孩子,打小隻知道自己是個華裔,其他全是西式教育,有可能成為一些古典音樂的演奏家,可惜當今的流行音樂和免費下載的盛行,西方家庭從來也不那麼玩命跟孩子較勁,所以也是罕有出現奇蹟。
國人的演奏我仍然覺得還是在下意識里先做到 演奏完整不出錯,然後才琢磨如何「編造」感情,這個概念就直接讓音樂扁的粗糙生硬,與其這樣,不如用MIDI電腦演奏,要比人準確的多。這好比畫畫,普通人追求是畫的越像越真實就算好,如果追求這個,照相豈不是最完美。這個在體育界也最明顯,那些身體發達頭腦簡單的運動員,凡是在項目上帶有「藝術」類的,就完蛋,藝術體操 花樣游泳 自由滑冰 ……完全暴露了,國人對代藝術的態度,先練好身體,後期隨便找點藝術細菌感染感染就差不多了

以上拙見


op9 no2是一首很「日常」風格的曲子,無慮快樂感恩的一天里隨口輕鬆的哼出一首歌的感覺就是我對這首曲子彈奏的印象,李雲迪我覺得他的版本不比其他版本差,李雲迪理解譜子的能力估計按照現在業界內能夠出cd的鋼琴演奏者來說是最靠譜的一個了,第二個李雲迪其實也不算是國內最頂尖的一個他只是一個拿到肖邦獎的人正如他曾說過說的沒什麼演奏者會想比賽但無奈因為這是提供工作機會的平台,第三如果他不拿肖邦獎有外國公司撐著包裝在國內這種蕭條的cd市場估計也是沒有什麼唱片公司能夠支撐的起出唱片的費用,現在國內市面通販的能聽的我覺得就只有李雲迪了郎朗了。。。要是喜歡音樂就減少下載海賊音源,dl付費或者買一張cd以示支持吧,樓上大家的得到這些評價訊息基礎是因為有市場才會有這種風評,連像樣子的市場都沒有的我們再哀嘆也是木有用


藝術是主觀的,但你絕對不能否認李雲迪版。李雲迪版也非常優秀,你給予這麼低的評價,為黑而黑沒意思。


我聽過很多版本的降E大調夜曲,我覺得最好聽的還是Elisabeth Leonskaja的


這個全看喜好了,我更喜歡阿勞的版本,李雲迪都不夠靈動


聽了基辛的,李雲迪的我聽的是現場版(現場版比錄音更好,錄音被調音師搞的失去原味了),我發現兩人風格有相似之處,不過很明顯,李雲迪的要好的多嘛,風格更加獨特鮮明,節奏控制井然有序,音色清晰明亮,美極了!基辛還缺少點感覺,比不上李雲迪。


推薦閱讀:

將肖邦27首練習曲都能流暢無誤甚至栩栩如生地彈下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不能說的秘密》和《海上鋼琴師》還有其他一些涉及斗琴的地方,為什麼都喜歡彈特別快的曲子?
蝦米藝人中一位外國鋼琴家,介紹里寫 某某百大古典沒有收錄他,但完全可以排上前五?
我該怎樣學鋼琴?
為什麼郎朗彈琴的時候動作幅度特別大,表情特別誇張,感覺在抽風?

TAG:音樂 | 鋼琴 | 鋼琴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