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非常喜歡三國志,而韓國人卻沒什麼感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原問題:為什麼日本人那麼喜歡三國志,而韓國人卻沒什麼感覺呢?
這是個很爛的提問。
其實「日本人」怎麼怎麼樣,「中國人」,「韓國人」怎麼怎麼樣的說法,我本身是很反對的,這是邏輯謬誤,不嚴謹也不科學。「日本人那麼喜歡三國志」,是指所有日本人嗎?如果不是,那是具體哪個階層的日本人?什麼樣的年齡層?教育程度等等。
如果我碰巧是日本人,我對三國志一點都不喜歡,卻不小心被這麼代表,我會感到很不舒服的。
同樣,你說「韓國人卻沒什麼感覺」,恰好我身邊有很多韓國朋友是重度三國迷,就連跟人理論時都動不動就蹦出三國典故。他們對三國很有感覺,你就硬把他們說成對三國沒感覺了。
所以以後千萬不要用某國人來描述某種現象,應該更加具體一點。
說說韓國的實際情況,真的是你說的那樣嗎。
三國志在韓國的大眾認知度很高,也很受大眾追捧,
現代共有九個翻譯/評譯版本在韓國出版:
朴鍾和版(1968),金丘庸版(1974),鄭飛石版(1985),黃皙瑛版(1986,轉譯陳舜臣日文版本),李文烈評譯版(1988),92台灣三民書局翻譯版,03蔣正一版,李東赫版「本三國志」(2005),鄭元基版正譯三國志(2008)。
三國在現在的很多普通韓國年輕人之間很受歡迎,你要不說點三國典故都不好意思談歷史話題,網路上也有很多關於三國的笑話。儘管很多人根本沒看過書,對三國人物和相關典故至少也是耳熟能詳的。更不用說在知識分子和中長年的市民階層了。
而近代以前,三國典故更是在朝鮮俗語和小說文獻中頻頻引用。
還有類似於「品三國」的三國相關書籍,韓國人出版的也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內功深厚的作者,只是多數中國人沒機會接觸而已。
所以,韓國人對三國不以為然這個說法是錯的。
至於為什麼會產生「日本人那麼喜歡三國志,韓國人沒什麼感覺」的印象,
那就純粹是兩國創作力和文化影響力的差距。
日本從ACG到各類相關雜七雜八的書籍,誕生了無數個二次創作的作品。吉川英治的評譯版、橫山光輝的漫畫三國志、吞食天地、KOEI三國志、三國無雙、蒼天航路(呃,原作李學仁還正好是韓裔)、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娛樂化作品,三國題材在大眾文化產品中佔據一席之地,所以才會讓你感覺日本人格外喜歡三國志。
而韓國呢,ACG創作力本身就不行,輸出到中國的也就是電影、腦殘韓劇和偶像歌手。
尤其是三國這個題材,要想改編成二次創作作品就有限制。韓國不可能把三國拍成電影或電視劇(要真拍出來了,那中國觀眾的反應會是……呵呵),只有ACG的方式是適合演繹三國的,但韓國的ACG創作能力約等於中國,所以做不出來。但做不出來並不表示沒什麼感覺。
其實韓國的三國志漫畫還是有挺多的,從高羽容三國志到近年的網路漫畫三國戰鬥記、雜七雜八的幼兒學習漫畫等……只是從來沒有輸出到國外。
比如大家都知道村上春樹東野圭吾,卻不知道韓國有什麼出色的作家。但你不能因此就說韓國文學不存在。「未曾被介紹過」不等於「沒有」。
日本在東亞乃至全球的文化話語權很強大,文化輸出也做的很好,所以你可以對日本有所了解,卻無從了解真實的韓國,也就會形成各種偏見。比如提問者的問題屬於信息不對稱之下的偏見。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韓國很多人都很了解三國故事, 可能沒有做出《三國志》之類風靡中國的遊戲,可不表示人家不喜歡。
有沒有道理不知道,但是韓國人應該比日本人更了解三國志!韓國自己本身也有一段三國的歷史,即新羅,百濟,高句麗。當然不能拿來跟中國的比 ,因此韓國人很喜歡中國的三國歷史,電視台把新三國的電視劇字幕版,配音版,重播了N遍還在播。「三國志」中文版,韓文版,兒童漫畫版在書店都有賣!
同意許先哲的觀點。
樓主認為日本人喜歡三國志是因為日本漫畫和日本遊戲流行,而這兩個行業都正好有三國對應的產品反饋回到中國。但因為這個就覺得日本的三國文化比韓國三國文化流行是不對的,比如好多年前,網路剛開始流行起來的時候,有一款漫畫記得是《大話三國》(還是爆笑三國,都是FLASH的小動畫),就是韓國人做的,裡面還有些韓國配音呢。只是樓主接觸少,以為韓國沒有這種文化的流行。
從某種程度上,韓國人對三國的喜愛是不如日本,這主要是因為電子遊戲漫畫等方面沒有相應的力作而已。另外一方面韓國人和中國人文化歷史相近,不存在日本人對中國文化陌生化的感覺。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說韓國人不喜歡《三國》,韓國人甚至有「閱三國不及十遍者,不與其論之』的說法。甚至有很多曲藝是三國題材的,我印象中日本好像沒有三國題材的曲藝。
因為日本人發現做三國志的遊戲很賺錢 很大的那種錢
韓國人發現晚了只能含恨了
中國人壓根兒就不在乎自己文化里有什麼 三國文化留到最後就剩下了個拜把子 還是好壞不分的那種
我覺得還是中國人比較悲哀
在我們的三國時期,韓國正忙於徵服宇宙,所以對這種在地球上發生的小到不能再小的掐架十分不感冒。
以上為調侃。
韓國歷史上屬於中國的一部分,近代以來,韓國進行了徹底的「去中國化」,將漢字取消,將漢城改為首爾,否認韓國歷史上是中國藩屬國的地位,在三國時期,韓國還不存在,只是一些生活在韓國領土上的原住民,有沒有穿衣服都很難說。
日本受唐文化影響最大,而且對中國文化的吸收最徹底,而且他們沒有被中國直接的管制過,最多是納貢稱臣。而且三國時期實際上是一個顛覆以往政權,強者為尊的時代,有助於日本強化軍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三國演義確實是一本寫的很好的書,老少皆宜,對於這種打來打去的事情,全世界的老百姓都沒什麼抵抗力,是茶餘飯後的好談資,而且基於對中國文化的認同,理解起來也更為容易。
三國志在日本確實還是蠻流行了,大學期間遇到某些日本人對三國志感興趣,會跟你進行討論。但是,這裡想提一點,日本人說的三國志不是我們的三國志,指的是三國演義
幾年前接過一個韓國KJAVA的三國無雙手機遊戲,在韓國賣的非常好,榜單前幾的遊戲。
所以
「日本人非常喜歡三國志,而韓國人卻沒什麼感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沒道理。
我認識的韓國宅男超愛玩三國志,而且韓國人對三國熟悉程度不亞於中國人。
不成立 三國志三國演義在韓國也有很高的人氣 並且韓國日本最受歡迎的三國人物都是曹操。
我一個韓國朋友,很喜歡中國文化,在他的房間里掛上了毛澤東的頭像,杯子用的都是,解放時期風格,上面刻著為人民服務,每次和他聊天,都和我講三國,水滸,可以算是精通。
我的韓國老師很喜歡三國志,在一些韓劇里也提到過三國志,年輕人不了解,相信在大部分學識較高的人當中,三國志會是很熱門的話題。
因為韓國人知道三國志是瞎編的。
日本歷史上也有過戰國時代,其中各路英雄也是風起雲湧。尤其是對現代日本有很大影響的歷史小說《德川家康》中描述的亂世豪傑和許多謀略,和中國的三國時期有某種相似。
的確日本三國題材ACG非常多,還有三國宅。
沒有絕對,只能相對地來比較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日本人因為喜歡三國演義去研讀三國志的.畢竟日本的歷史文化要比韓國博大一些.
於是日本人有自己的傳統節日,而韓國人和我們爭論端午孔子都是高麗人.
缺失文化內涵的國家民族也很難學會去欣賞別的民族文化.
推薦閱讀:
※為什麼袁紹要擁立劉虞為皇帝?
※三國時期有多少人稱王稱帝?
※關於呂布在後漢書和三國志魏志中的描述?
※諸葛亮出山是否符合他個人意願?或者他出山是否對當時社會百姓有利?
※三國時期有什麼令人動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