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團隊vs李世民團隊vs劉邦團隊VS朱元璋團隊,哪個更強悍?


談這個問題的前提是要了解一下,禮樂崩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準確的說是五胡亂中華之後。從五胡時代開始,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就不再是道義文章,竊國者無罪。

魏代東漢,曹丕做了禪讓的表面文章,晉代曹魏,依然如此造作。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當時的社會風氣還是比較注重「道德」的,改朝換代有一個最高道德體系,興師問罪,必須有罪。無罪的話必須自願。

可是五胡之後的朝代更替就不再注重天時地利人和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是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哪怕是皇帝家族中的子孫也是抱著這種心態。如唐朝,李世民廢除太子李承乾,李治上位後老婆武則天專政,他的這位老婆還是父親的小老婆,各種混亂不堪輪番上演,毫無道德底線。

回到作者的問題,哪個團隊夠無恥,哪個團隊就能贏。

所以說,秦始皇和劉邦團隊首先要被淘汰,因為他們講道義,講兵法,講伸張正義。

那麼,李世民團隊和朱元璋團隊呢?

李世民家族好歹還是所謂的貴族,是隋朝的外戚,但是他們竊國自立,所投靠著尚有一些士族,講一些仁義。

可到了朱元璋團隊呢?流氓、土匪、草寇居多,可以說是殺人不眨眼,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從他們在位時的實際控制面積也可以看出點眉目。

秦始皇團隊控制的領土最少,漢武帝其次,唐太宗第三,朱元璋實控領土最大。請注意,這裡說的是這些皇帝在位時的實際控制領土,不包括藩國、屬國。

所以說,朱元璋團隊最強悍,李世民其次,劉邦第三,秦始皇最次。

額外再說一句,朱元璋屬於草根創業,劉邦屬於低級幹部創業,李世民屬於地方大員創業,秦始皇屬於世襲貴族創業,層次不同,難度不同,顯然朱元璋時難度最大,因為他當時面對的是最強大的元朝。

當然最為最重要的是,朱元璋團隊掌握火器,還有大炮,秒殺秦皇漢祖,還有太宗。


秦,漢,唐,明,這四個漢人大一統政權,將星如雲,文臣如雨,跟隨幾個帝王建立功業,那麼如果四代集團都在一個時代PK下,誰能最終平定天下呢?

嬴政集團: 文臣 蒙毅 .李斯. 尉繚.內史騰

武將 王賁 蒙武 章邯

謀士 李斯尉繚兼任

統帥 蒙驁 王翦.蒙恬. 李信

華夏首個大一統,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後世號祖龍

劉邦集團: 文臣 蕭何 陸賈

武將 樊噲 灌嬰 靳歙

謀士 張良、陳平

統帥 韓信、曹參 彭越、英布 周勃

四十多歲才起兵,一個小小亭長,卻讓無數能人跟隨,幾年後平定天下

李世民集團:文臣 房玄齡 杜如晦

武將 李孝恭  尉遲敬德 程知節 秦叔寶 劉弘基 侯君集

謀士 長孫無忌

統帥  李靖 李世績  

被譽為最會打仗的帝王,文治武略都是翹楚。

朱元璋集團:文臣 李善長 胡惟庸 宋濂

武將 常遇春 傅友德 藍玉 沐英 廖永忠 鄧愈

謀士 劉伯溫 朱升

統帥 徐達 李文忠

一個一無所有的年輕人,經歷過無數磨難、最終創建了明帝國,千百年來僅有一個。

人才聚集度:嬴政≥劉邦>李世民≥朱元璋

軍事能力:李世民≥朱元璋>嬴政>劉邦

文治能力:李世民>嬴政≥朱元璋>劉邦


關公戰秦瓊的問題,永遠經久不衰。

我做了一個模型,分別用秦漢唐明四代,每一朝代取文臣武將各兩個人,再加上皇帝一共五個人做對比。各方面能力分別用S、A、B、C打分,多者勝出。

能力類別:內政、軍事、智謀、統帥。

政治體現為治國能力。軍事體現為帶兵打仗的能力。智謀包括權謀和軍事上的戰術陰謀。統帥代表駕馭人的本是,這一點劉邦一定S+。

能力等級:S+、S、A、B、C。

秦帝國

皇帝:嬴政

文臣:李斯、王綰。

武將:王翦、蒙恬。

秦始皇嬴政

秦國在文臣方面非常比較吃虧。始皇帝時期優秀的文臣並不多,秦國主要的亮點都被始皇帝之前的文臣佔據。商鞅、甘羅、尉繚、范睢、張儀等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但是不能在這裡比。韓非算是始皇帝時期,但在重用前就死了,也不算。

嬴政:內政A、軍事B、智謀S+、統帥S

內政:只能排在中等,統一六國後的書同文、車同軌只是按照商鞅變法的基本理念在全國擴大化,沒有新的政策思想,並且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勉強打A。

軍事:一生沒有帶兵作戰的經歷,但是作為戰國時期的君主,勉強給一個B。

智謀:從小在趙國作為人質的經歷給了嬴政非常有價值的磨練,後來在秦國內部的政治鬥爭中,打敗呂不韋、嫪毐、秦莊襄王夫人等也表現得非常出色。

統帥:作為始皇帝,駕馭群臣方面幾乎沒有瑕疵。


李斯:內政A、軍事C、智謀A、統帥A

內政:作為統一六國時期的丞相,李斯的內政能力有有目共睹的。法家名士、韓非的同學、荀子的學生,出身條件優越。其老鼠哲學雖有見解,但難免落了下乘。

軍事:不存在的。

智謀:一生的污點在秦始皇死後,被趙高夥同改遺詔,最後被害死。

統帥:中等偏上。


王綰:內政A、軍事C、智謀A 、統帥B

內政:歷史上留下的記載並不多,似乎被人故意抹去。曾經主張趕走六國人才,後被李斯在始皇帝面前勸阻,因此失寵。

軍事:沒有帶兵經歷。

智謀:參加幫助始皇帝多者君權的多次政變。

統帥:中等偏上。


王翦:內政C、軍事S、智謀S 、統帥A

內政:沒有內政經驗。

軍事: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司馬太公認為王翦功勛卓著。

智謀:統一六國之後全身而退,這一點厲害程度堪比張良。也曾參加對呂不韋的宮廷政變,足智多謀。

統帥:沒毛病。


蒙恬:內政S、軍事S、智謀A、統帥A

內政:發明了毛筆、開發寧夏、修建長城。

軍事:修建長城,進攻匈奴的功績卓著。

智謀:在被二世胡亥賜死的時候,沒有想到反抗,乃至輔佐扶蘇,而是服毒自盡。說明雖然有智謀,但是缺乏忍辱。

統帥:統治當時寧夏地區的匈奴等少數民族,這方面水平也是一流的。


秦國綜合水平

S+:1個

S:4個

A:8個

B:2個

內政:S、AAA、C

軍事:SS、B、CC

智謀:S+、S、AAA

統帥:S、AAA、B


漢帝國

皇帝:劉邦

文臣:蕭何、張良。

武將:韓信、周勃。

漢高祖劉邦

劉邦:內政S、軍事B、智謀S、統帥S+

內政:建立漢帝國、約法三章。

軍事:軍事水平一般。韓信說劉邦能領兵十萬,在眾多出色的歷史人物面前,只能算中等。

智謀:鴻門宴算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統帥:47歲起兵的時候,劉邦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但是整個沛縣都響應號召。領兵不及韓信、內政不及蕭何、出謀劃策比不過張良,但是用人方面,是舉世無雙的伯樂。


蕭何:內政S+、軍事C、智謀A、統帥S

內政:劉邦建國,蕭何功績名列第一。不僅戰爭時期後勤保障最好,並且漢帝國統治期間,也建立了一套完成的國家制度;曾經在攻破咸陽的時候,其他人忙著搶錢的時候,蕭何從秦國的庫房中搶出的戶籍冊。蕭規曹隨就是對他的讚揚。

軍事:沒有軍事帶兵經歷。

智謀:誅滅韓信、將妻子等送往劉邦前線。

統帥:推薦韓信、治理漢帝國。


張良:內政B、軍事B、智謀S+、統帥B

內政:沒有從政經歷,但父親和祖父都曾是韓國丞相,一共五代韓王。

軍事:曾經刺殺秦始皇。

智謀:劉邦贊曰:「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智慧的代名詞,楚漢爭霸中幫助劉邦建立漢帝國。漢帝國建立後全身而退。

統帥:沒毛病。


韓信:內政B、軍事S+、智謀S、統帥B。

內政:發明象棋、風箏、分油、點兵等多種物品和方法。雖有沒有內政經驗,但是也曾經有封地,讀書也很多。

軍事:戰無不勝、國士無雙、天馬行空就是形容韓信的。韓信的軍事水平在中國古代,有機會穩坐前三。當之無愧

智謀:背水一戰、十面埋伏、置之死地而後生、暗度陳倉。韓信的智謀水平也是一流的。

統帥:駕馭人方面,韓信曾對賬下的諸將說:「諸位碌碌無為,因人成事。」可見非常驕狂,雖然韓信卻有這個本事,但是駕馭人的水平,受制於自身性格情緒,因此打分不高。


周勃:內政A、軍事S、智謀A、統帥A

內政:兩任丞相,文武雙球,偉哉絳侯,功臣莫儔。

軍事:進取關中,敗章邯,楚漢之戰。

智謀:政變中打敗呂氏家族。

統帥:劉邦曾說「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被寄予厚望,水平應該不低。


漢帝國綜合

S+:4個

S:5個

A:4個

B:4個

內政:S+、S、A、BB

軍事:S+、S、BB、C

智謀:S+、SS、AA

統帥:S+、S、A、BB


唐帝國

皇帝:李世民

文臣:房玄齡、魏徵。

武將:李靖、徐世績。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內政S、軍事S+、智謀S、統帥S+。

內政:網羅人才、不拘一格、河清海晏。李世民統治時期出現了貞觀之治。

軍事:從晉陽鼓動李淵起兵,兩年建立唐帝國;對外被成為「天可汗」。朱元璋贊曰:「「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智謀:鼓動李淵兵變、宣武門之變。

統帥:秦王府時期就籠絡了天下人才,不分貴賤。執政時期唯才是舉。李世民:「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


房玄齡:內政S、軍事C、智謀A、統帥S

內政:精通吏治;制定了有唐一代的法律條令;制定建築法令、禮樂、制度等。

軍事:沒有帶兵經驗。

智謀:策划了玄武門之變。

統帥:幫助李世民網羅了秦王府的人才。推薦了杜如晦、李大亮等。


魏徵:內政S、軍事C、智謀B、統帥B

內政:著作及參與著作有《群書治要》、《隋書》、《梁書》、《陳書》、《齊書》等。

軍事:沒有軍事經驗。

智謀:正常。

統帥:正常啊。


李靖:內政A、軍事S+、智謀S、統帥B

內政:出將入相,文武奇才。

軍事:擊滅東突厥、遠征吐谷渾。還有軍事理論《李靖六軍鏡》,古代兵家代表著作,堪比孫、吳。

智謀:擅長謀略。

統帥:儒生出身,曾擔任中書令。


徐世績:內政A、軍事S、智謀B、統帥A

內政:編纂《新修本草》,後世的《本草綱目》有部分內容就來源於此。

軍事:攻亡東突厥、平定薛延陀、擊滅高句麗。

智謀:智勸太宗不信方士。

統帥:有知人之明的美譽,推薦了魏徵、高季輔、杜正倫、郭孝恪等人。


唐帝國綜合

S+:3個

S:7個

A:4個

B:4個

內政:SSS、AA

軍事:S+S+、S、CC

智謀:SS、A、BB

統帥:S+、S、A、BB


明帝國

皇帝:朱元璋

文臣:李善長、劉伯溫。

武將:徐達、藍玉。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內政S、軍事S+、智謀S、統帥S

內政:復興漢文化、興科舉、勤政廉政、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包括免費養老院、免費醫療、免費公墓)。

軍事:古代第一個從南方統一北方的皇帝。治軍嚴格,八次北伐蒙古高原,歷史上少有的減弱了來自北方的威脅,屢戰屢勝。

智謀:戰爭和內政中多次顯示多超人的謀略。

統帥:貧民出身,做過乞丐,寺廟混過飯吃。終於統一全國,恢復幽燕。在位三十多年,建立了一個不遜於漢唐的強大帝國。


李善長:內政S、軍事A、智謀B、統帥B

內政:編纂《元史》、《太祖訓錄》、《大明集禮》。

軍事:曾經隨同朱元璋攻克集慶路。在南京,僅僅一兩年就練兵幾十萬。

智謀:沒毛病。

統帥:史書評價:外表寬和、內心妒忌、待人苛刻。


劉伯溫:內政A、軍事B、智謀S+、統帥A

內政:擅長詩文,著有《誠意伯文集》。

軍事:精通天文地理,別人比作當世諸葛亮。

智謀:有一個封神的人物,智慧的代名詞。神機妙算、運籌帷幄。

統帥:嚴明法紀、不徇私情。統帥水平不會低。


徐達:內政A、軍事S+、智謀A、統帥S

內政:曾任右丞相。有《瀾渡秋聲》、《金陵重九》留存於世。

軍事:劃重點!1368年攻克元大都,消滅元朝;這是自936年幽燕被石敬瑭割讓之後,400年來,終於回到華夏文明的世界裡。期間有宋一代因為丟失幽燕,徹底窩囊了兩宋三百餘年。治軍嚴明、攻無不克、軍紀嚴明,對民秋毫無犯。

朱元璋評價說:「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智謀:謀略絕倫。

統帥:善於安撫士兵,對民秋毫無犯,眾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


藍玉:內政C、軍事S、智謀B、統帥B

內政:沒有從政經驗。

軍事:攻滅北元,徹底消滅北元在蒙古高原盤踞的軍隊、官僚體系。

智謀:太多驕橫放縱,導致殺身之禍。

統帥:沒毛病。


明帝國綜合

S+:3個

S:6個

A:5個

B:5個

內政:SS、AA、C

軍事:S+S+、S、A、B

智謀:S+、S、A、BB

統帥:SS、A、BB


最後,S+能力以上,漢帝國4個最後。能力最頂尖。

S級的唐帝國7個最後。中間人物最猛

B級以上的明帝國最多19個。人才濟濟。


哈哈,我來回答一下。提問者可能是受了我昨天發的文章《劉邦團隊VS朱元璋團隊,哪個更強悍?答案出人意料》啟發拋出了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在此再將原文發一下,主要談到劉邦和朱元璋兩個江淮老鄉的團隊班底,沒涉及秦始皇和李世民團隊。

劉邦開創的大漢,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也是我們被稱為漢人而不是唐人的根源。朱元璋創立的大明,歷來被史家稱作得國最正,畢竟是從元朝廢墟上成長起來的超級大國。本次討論的重點,不是大漢與大明孰強孰弱,哪個影響力更大,而是打下這兩大王朝的劉邦團隊和朱元璋團隊哪個更強。為何單單比較這二者?只因相似點實在太多。除了同屬江淮小老鄉,都發跡於義軍,且劉邦前期理論上跟著老大項梁、項羽混,朱元璋理論上跟著大小明王、郭子興混,後來又分別搞定了同一義軍陣營的項羽和陳友諒等。還有都開國後大肆屠戮功勛等。比較劉朱團隊的硬實力,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我們先從兩個團隊的最核心班底說起:老大、三軍總司令、後勤裝備總調度、首席參謀等四人組成的最高統帥部。劉邦集團的分別為劉邦、韓信、蕭何、張良,朱元璋集團分別為朱元璋、徐達、李善長、劉伯溫。劉邦從起事,由南陽、武關攻入咸陽都是親自帶隊,從漢中殺回關中才有韓信幫忙,此後與項羽決戰,也是總指揮角色,韓信僅為主力軍團總司令。個人認為劉邦軍事指揮能力是優於老朱的。加之劉邦的超高情商、逆商,個人綜合實力來說劉邦>朱元璋。至於徐達和韓信,基本不用比較了,不管是通兵戰績還是歷史上兵家給予的地位,韓信遠大於徐達。蕭何同樣優於李善長,其他不說,只說蕭何晚年能功成身退,李善長七十多歲退休多年後被誅族,就很明顯了。劉伯溫號稱半人半仙,有諸多民間演義成分,其在明朝開國過程的作用和所謂的神機妙算並沒那麼大,張良則與韓信一樣同為武廟十哲,僅次於姜子牙,啥都不用說了吧。因此,在最高統帥部層面,劉邦集團形成對朱元璋集團的全面壓制。

再說一下中高層幹部的實力對比。在這一方面,朱元璋集團優秀人才更多,開國六位公爵、三十四位侯爵可不是鬧著玩的。劉邦集團雖然絕對人數不對,但勝在搭配非常合理。再從軍隊最基礎的組成部分士兵來看,劉邦軍精銳為江淮和關中農民及秦軍歸化士兵,戰力強悍;朱元璋軍最具戰鬥力的則主要為江淮農民。

綜合來說,除了二者個人軍事素養略略值得探討之外,劉邦系幾乎全面佔優,把他和老朱調換一下時代和角色,劉邦可能會比朱元璋更加得心應手。反則,把老朱弄到秦末,未必搞的定。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探討。更多精彩,請關注@司馬砸光,謝謝。


哈哈,這問題,真的關公戰秦瓊了。

應該秦始皇勝,秦國有完整的社會制度,軍隊訓練、後勤都很完善,並且擁有強大的後方支持力量。反觀後來這些部隊,在他們沒能建立統一政權的時候,多數是造反的部隊,裝備不齊,後勤薄弱,訓練水平低下。只是趕上王朝末年天下大亂,武裝力量分散,各支部隊擁有戰鬥力的人員都不太多,這才渾水摸魚得了天下。

就像蔣介石,他能北伐成功名義上統一全國,是因為北洋政府沒有統一的軍隊體系,所面臨的只是分散的北洋軍各個山頭。比如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都是各自為戰,每支軍閥部隊真正擁有戰鬥力的人員不過2、3萬人,其他的都是裝備不齊的新兵,而且這些軍閥都沒有完善的軍工後勤系統,這才有了成功的可能。假如袁世凱在世,能夠統一協調各支北洋軍相互配合,別說北伐了,他能不能在廣東站住腳都是問題。

每次改朝換代都是王朝內部出現問題,然後引發兵變、民變,最終被推翻。就像引發歷朝農民起義,江山朱顏改的自然災害,不是說平時沒有災害,這麼大一個國家幾乎每年都有自然災害發生,只是平時的災害在一個良性運轉的國家裡,是能夠被化解的。發生了自然災害能夠迅速救濟,從而將民變的危險扼殺在萌芽中。而王朝末年通常伴隨著腐敗,國家運轉不良,本該救濟的卻沒能夠執行,或者救濟款被貪污掉,所以老百姓沒飯吃才造反。造反之後朝廷要麼四分五裂,都出工不出力;要麼軍隊腐敗,將領都是花錢買來的,兵也是花錢去混飯吃的,沒戰鬥力怎麼打?。

就拿幾次成功的案例來講吧。秦末陳勝吳廣、劉項能成功,是因為秦朝政變,內部權利鬥爭導致統治力量分裂。如陳勝剛起事,李斯建議調大部隊鎮壓,趙高建議秦二世沒必要大動干戈,造反的只是幾個小毛賊。主力軍隊一動,軍權、政權就會轉移到李斯手裡,不利於剛繼位、年紀又小(12、3歲)的胡亥君權專制。這就錯過了最佳的時機,導致陳勝有了壯大自己力量的時間,幾個月後發展到幾十萬人,已經能夠和秦朝正規軍抗衡。另外,其他人看到造反沒事,也紛紛跟風,函谷關以東已經非秦所有。

張角起義能成氣候,是因為東漢末年內部權利鬥爭激烈,執政者無力對政權採取強有力的控制,以至於官員任命混亂,買官賣官盛行,「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這些官員大都沒有執政能力或軍事能力,都是花錢買來的,上任後無疑要收回成本,基層軍官及官兵肯定也要花錢買。這直接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面對農民軍一潰千里。政府沒辦法才允許有能力的地方官員,招募部隊抵抗。結果就是失去了對地方實力派的控制,使地方勢力坐大,威脅中央政權,導致改朝換代。

張角

李世民能夠成功,是因為隋朝東征朝鮮損失了大批精銳部隊,導致對中原的控制力下降,才給了李密等農民軍成功的基礎條件。農民軍對統治力量造成了二次打擊,李世民、李淵才有可能率領區區兩萬人成功打進關中,並且一路上沒有像樣的抵抗。另外,楊廣、楊勇內部權利鬥爭也是個重大影響,楊廣代表的關東新興軍事力量,通過政治手段擊垮了楊勇代表的關隴軍事集團,取得國家政權。楊廣登基之後,又通過科舉制度繼續對關隴集團進行打壓,本身內部就不穩定。所以楊廣朝廷面對農民軍,內部迅速分裂,楊廣至死都沒有回被關隴軍事集團控制的長安。回去也沒好,鬧不好就被人廢了皇位。

李世民

朱元璋就更明顯了,元朝自還沒有建立,內部就幾乎無日不戰。幾乎每一任元朝皇帝都是通過軍事政變登上皇位的,長年累月的內耗,使得統治力量變得異常薄弱。剛撲滅劉福通紅巾軍,元朝有可能中興的時候,內部又開始內鬥,將丞相脫脫扔進大獄,從那一天起,元朝已經滅亡了。

紅巾軍

所以在一個王朝內部不出現問題的時候,造反是很難成功的。朱元璋、李世民等人在國家統治穩固的時候,都成不了氣候,更別說對陣秦始皇了。那句話說的不錯,過必自破,而後人破之,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所以然者 丁酉初冬


在四個團隊中,劉邦團隊最強大。

劉邦從一介平民之所以 能君臨天下,除歷史條件外,關鍵因素是善於用人。

劉邦手下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如張良、韓信、陳平、英布、蕭何、周勃等,都為劉邦平定天下立下過赫赫戰功。

劉邦曾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吾擒也。

劉邦把勝利的原因歸結為他能識人用人。劉邦的勝利,其實是團隊的勝利。劉邦建立了有一個人才各得其所、才能適得其用的團隊,如果劉邦不藉助張良的謀略、蕭何的治理、韓信的武功、陳平的口才,他能與霸王項羽一比高下嗎?


朱元璋的團隊很厲害可是他建立的明朝只是一個看似繁華的繡花枕頭。不可否認明朝前期國力確實厲害,可是中後期的文人黨爭與宦官集團的鬥爭直接受苦的卻是老百姓的。且明朝的政治制度與民生政策對後世的明朝沒有什麼影響,反倒是清朝很徹底的反思了明朝制度的問題。至於李世民團隊,就憑李世民死後武則天建立大周,然後李隆基復國,再然後就是動亂,再再然後就是分裂徹底亡國。可見李世民團隊所創造的盛世王朝根本沒有想像的那麼厲害。如果要給一個好的團隊的下個定義,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具有傳承性,也就是你的創造的制度和管理思想要能被大家所接受並延續下來。可是縱觀大唐王朝,也並沒有那麼厲害,那些所謂的盛世後來也被驗證是有意誇大的。所以李世民的團隊只是做到了修其身,也就是說他只是延續的前朝而自身沒有太多的改變。劉邦團隊給了後世很多想當皇帝的人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且他的團隊直接奠定了漢族的歷史地位,獨尊儒術的文化的策略也直接影響了後世的文化發展的。且很好的繼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並加以完善。劉邦不簡簡單單是一個統治者,更是一個懂得思考的設計者。但就這點李世民,朱元璋就不能比擬。最後說到秦朝,雖然命短可是沒有一個皇帝可以和他平起平坐,中國近兩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建立者,我們基本的生活的制度都是在秦朝建立的,車同軌,書同文,直接且有效的保證了後世文化的傳承。雖然有些錯誤發生可絲毫不改變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這麼看來從歷史貢獻度看,秦始皇團隊>劉邦團隊>李世民團隊>朱元璋團隊

要是從文化貢獻度看,劉邦團隊>李世民團隊>秦始皇團隊>朱元璋團隊

要是從存在時間看,劉邦團隊>李世民團隊>朱元璋團隊>秦始皇團隊


比較團隊,就需要比較他們的成就。秦始皇立國僅14年,疆域面積340萬平方公里,漢朝立國405年,疆域面積609萬平方公里,唐朝立國289年,疆域面積1237萬平方公里,明朝立國276年,疆域面積997萬平方公里。秦始皇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政權,統一了文字、度量衡,所謂書同文,車同軌,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而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鼎盛王朝,文化藝術有很高的成就,其疆域面積最大,開創了萬國來朝的盛世。而漢朝和明朝給人一種亂鬨哄的印象,綜合來看,唐朝李世民團隊應該最強。


論韌性:朱元璋》劉邦》李世民》秦始皇。論對手實力劉邦》朱元璋》》秦始皇》李世民。我認為老朱的難度最大,畢竟面對的游牧民族的頂峰蒙古。而朱有穩固的後方,在與王保保的戰鬥中多次互有勝負,即使敗了也不會滅亡,韌性極強。劉邦面對的匈奴也是強盛一時,關鍵是劉邦的韌性太強,幾次被打的全軍覆沒也能起死回生。關鍵是朱的陽謀多,而劉邦的勝利既有陽謀也有陰謀。所以綜上劉大於朱。至於李世民,首先他是關隴貴族,然後面對的多是起義軍戰力並不強,而強盛的突厥也由於分裂才會輕易滅亡,相對來說難度低。而秦始皇締造的軍隊,打不過項羽,項羽又為劉邦所滅,所以劉》朱》李》秦


我認為秦始皇排在第一位,朱元璋第二,劉邦第三最後才是李世民。1:因為秦國滅六國,難度是最大的。秦國的軍功爵,不僅可以攻城掠地,還可以培養人才。2:朱元璋的團隊,剛開始也不是最強的。它可以把其它,比他強的軍閥滅掉,把蒙古人趕回漠北,由此可見他還是很強的。3:劉邦是聯合其他諸侯王一起打項羽,最後才各個擊破。其難度比起上面兩位,就差遠了。當然劉邦一個泗水亭長,能做到大一統,這絕對不是因為劉邦運氣好。4:唐朝本來就是他就是,手握重兵的權臣。後面面對的是,一群農民起義的烏合之眾,可以用虎入羊群來形容。


推薦閱讀:

朱元璋《討元檄》最後一句「蒙古、色目原非華夏,有禮儀者,願同養之」,你怎麼理解?

TAG:劉邦 | 秦始皇 | 朱元璋 | 中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