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收入多少才是小康家庭?


謝謝邀請,我覺得根據收入來判斷是否是小康家庭好像不太明確,因為收入的話有很多不同的收入,那比如說你月薪1萬塊錢,你在北上廣租一個好一點的房子就要6000塊錢,等你到手的能夠花出去的錢也就只有4000塊錢而已,那比如說在一些縣城或者說二三線的城市,你的工資有8000塊錢,但是你的租金只有兩千塊錢,你到手能夠花出去的錢就有6000元,比一線城市拿一萬塊錢工資的人還要多兩千塊錢,那你說誰是小康呢?對不對?

對於小康社會,大家的言論發言是不一致的,有些人說是年收入在30萬到50萬之間才算進入小康,但有的人的勸說年收入在,6000元以上,就算是小康之家了,那之前上世紀50年代每月收入80元來算,就算小康了,那60年代每月收入120元算小康之家,70年代每個月收入,和60年代持平,在80年代每個月收入200元,就算小康90年代,每個人月收入在一千元就算小康之家,但進入21世紀之後,每個月收入6000元才算小康之家。

那現在我國提出的2020年之前就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那距離目標只有三年了,不知道能不能徹底的完成,如果說通貨膨脹算作是小康社會實現的話,那未免有點可笑,所以說大家還是要提高產能,進行產業升級,當然每個人都應該開始重視理財規劃,將自己能夠有更多收入來源。

小康社會的實現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為止努力和奮鬥,目前祖國發展的越來越好,我們自己也該百倍努力,爭取早日實現全面小康俄社會。


現在有房有車,每半年能旅遊一次才叫小康生活,一線年輕人車子每年費用3萬左右養車,停車費每年8000,汽車保險8000,一年油費10000,保養加洗車費4000。房子貸款400萬,每月還利息兩萬,每月還本金15000,家庭生活費每月3000,一年的旅遊費兩萬,一年起碼得收入3+24+18+3.6+2=50.6萬,才能很好的生活,鄉鎮家庭小康生活,房子能買得起,養小汽車每年兩萬,生活費每月2000,旅遊費每年兩萬,2+2.4+2=6.4萬,鄉鎮家庭每年需要6.4萬就是小康生活了。


小康家庭標準配置:

1.一套房自己住,面積不低於90平,中等裝修,有一輛40-50萬的車,有一份稅後可支配收入年薪不低於42萬起的工作,有一個溫柔體貼勤儉節約持家有道的媳婦,媳婦工作年薪不低於8萬元稅後可支配收入!有一個聰敏可愛的孩子!!@

2.家庭固定資產投資一套房,擁有不少於90萬的臨時隨時支取的銀行卡,有一張不低於500萬的固定存款單,有一張一百萬的家庭財產險存單,有一個存放貴重首飾盒價值不低於100萬的高級首飾!!@

3.有一百塊一百克重的黃金!!!*


這個話題要因地而宜,因時而宜.在目前這個時候,在中國的上海,北京.3口之家月收入在3萬人民幣小康之家也可以小康,當然你要說你要買房,要買車,那就沒法說了。小城市月收入5千到1萬也照樣過得很開心。某些有被動收入項目的,有如:職稱借證、房屋出租、股息、版權和專利費,也算是小康家庭的。

雖然收入多少是衡量小康家庭的指標,但不是唯一的指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幸福指數高低。「幸福指數是衡量人們對自身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感受和體驗,即人們的幸福感的一種指數。」

怎樣測試自己的幸福程度呢?專家認為可以通過心理測試來把握。他提出了由10個次級指標構成的我國民眾幸福指數指標體系:知足充裕體驗指數、心理健康體驗指數、成長發展體驗指數、社會信心體驗指數、目標價值體驗指數、自我接受體驗指數、人際適應體驗指數、身體健康體驗指數、心態平衡體驗指數、家庭氛圍體驗指數。


個人認為不能只把收入多少作為判斷是否小康的標準,而更重要的是你的收入和支出的比例是多少。

我們都知道現今的物價水平導致生活壓力普通較高,無論是房子,醫療,教育支出都足以導致一個家庭生活困難。所以即便你月收入是二,三萬元,但是你負擔太重,有房貸要還,家人有人生病住院,小孩上學高額的學費要繳,你還敢說你是小康嗎?

所以是否小康必須有堅實的經濟基礎條件,比如說你房子有了而且不需要還房貸,沒有其它債務,且家人身體健康有社保醫保,孩子上學費用占支出比例不高,這樣的前提下,你的其它支出占你的收入的一半左右,有能力去旅遊玩樂,去投入你工作之外的興趣愛好,才能叫小康。


個人認為小康不小康取決於大環境,並不取決收入多少(富豪除外)。

大環境就是民生問題,讓老百姓能夠有尊嚴的生活。比如:醫療,百姓看的起病;物價穩定, 日常開支占收入比不能大於30%;但現實呢?中產家庭一場大病能把你打回解放前,老百姓辛辛苦苦幹一個月收入只夠吃飯。


小康的標準應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在達小康前應該是住行吃用醫學老都不再發愁短缺,有一定的自付應對,並且有一定積蓄的前提下,才算進入小康。小相對於大,不是擁有大量的財富資源資產,和巨額的資金結存,是小有結餘(至少在十五萬到三十萬之間)。康是健康富有,不再為生活迫得焦頭爛額,收不敷出,整天不快樂,忙於奔命。這個康字是不能用一般形容詞來表達和述說的,要具備相當的物質基礎。收入和消費成反比,收入遠大於消費,才可能有實力改變生活中所必須物質設備,才能應對生活中所必須的消費。大集體時,農村人年底能分千餘塊錢紅利(工分值)就覺得富富有餘,那時物價很底,小麥o:139元,食鹽O:|4元,豬肉5毛|斤,牛羊肉o:3一5元|斤,玉米八分錢一斤,一個學生課本學費一年六元左右,取一個媳婦財禮一百至二百四十元,婚禮設席十來桌,市裡用人不過+幾人,一個燒餅一角錢,十公里車費二角錢。到九十年代,聽到村裡萬元戶是希罕的事,進入新世紀年收入低於五萬元的戶,有點過不來,遇上上學,結婚,建房,看病,喪葬都得借貸拉肌荒,少則數萬,多則幾十萬,結婚時女方提出要車要房加十幾萬的彩禮,下來都四五十萬,績台高磊,步步艱難。時下的年收入用萬來計算,也趕不上物價消費之高漲。收入和消費成反比,那很難叫富,很難談小康。不過實實在在的人都在努力著,都在奔小康,朝積極的一面往前奔著,希望早一天達小康,實現中國夢。



我覺得,應該給個條件,這個問題才成立!這個條件是:無重大經濟壓力下,收入多少才是小康水平才對。

舉個例子:張三25歲,是個農村孩子,在北京奮鬥,月薪2萬,他準備在北京攢錢買首付,再和女朋友結婚,就以北京的房價來說,應該能想像他日子過的多窘迫!

2萬不算低了,但他的生活水平能達到小康嗎?

再舉例子:李四30歲,在四線城市生活,他有車有房有老婆還有個女兒,父母也都健康。夫妻倆月收入才1萬,他們夫妻關係和睦,生活幸福,平時開車全家自駕游也挺美的。

李四一家的收入不如張三一個人多,但可以認為李四的家庭達到小康水平了!

所以,「重大經濟壓力」這幾個字太沉重,可以是彩禮、車房、為孩子攢錢娶媳婦、醫療費等等等等。

很多人活的太累,就累在這個大的前題條件上了,你不信想一下,是不是。


有車有房無外債,老人有退休金的話,月入五六千就可以小康了;沒車沒房還有四個老人需要贍養,那麼月入兩三萬也不敢說小康。個人認為小康,就是生活比較安定,物質比較豐富,精神比較滿足,未來比較值得期待。光從經濟上討論意義不大。如果非要說的話,在城市裡,起碼得排開房貸車貸贍養父母撫養孩子之後,每月能夠有個三五千的可隨意支配資金,並且這個數字是穩定的,那麼算小康吧。在鄉村裡,起碼也得有車有房,排除開銷有個一兩千的隨意支配資金才算。


在北京要小康水平,起碼100平米房屋。一輛一點八升車。現在房價八萬一平米,住房要在八百五十萬以上。僅此一項看要想達到.小康水平年收入在五十萬元才有可能!十七年不吃不消費才夠買房錢,十七年後房價可能是三十萬一平米了!


推薦閱讀:

范蠡稱得上是商業鼻祖嗎?有誰比他還牛?
土豪可以有多任性?
人的財富 物質會影響幸福感和快樂嗎?
如果有錢了,你最想做的最舒服的一件事是什麼?
那些中頭彩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TAG:經濟 | 中國家庭 | 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