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時醫生對患者說「目的是治療,我把你們治好不就可以啦,總是不停的問原因比較煩」,這個道理對嗎?


問題描述只是單方面說了醫生的回答,而沒說在此之前病人和家屬到底問了些什麼,也沒說當時的環境背景,想在網上讓大家來聲討醫生,實質上是不公平的。
這個醫生說的當然不對,患者和家屬有知情權,但是,這並不代表患者的所有問題醫生都必須立刻當即回答。
這個醫生態度確實生硬,溝通過程確實欠妥,但是,我們也不知道到底病人問了些什麼才讓醫生覺得患者是「總是不停地問」,以致於到了「煩」的地步。

我們期待這樣的溝通:
「根據你的病情表現,我們懷疑可能腸子里長了個東西,最好做個腸鏡看看,如果真長了東西還能取一塊化驗一下,好不好?」
「做腸鏡會不會很痛啊?」
「如果怕疼的話可以做無痛腸鏡,預約的時候和服務台說清楚就可以了,就是會多幾百塊錢麻醉費。」
「哦,那好,那如果長了東西,腸鏡可不可以直接幫我做掉啊?」
「那不一定的,小的息肉可以直接取掉,大的或者性質不確定的腫塊可能就需要住院做了,到時候檢查結果出來了再來看門診。」
「嗯嗯,知道了,那我做腸鏡之前要注意些什麼啊?」
「預約腸鏡的時候服務台會給你發張通知單,注意事項都寫在上面,回去仔細看看啊。」
「好的,謝謝啊。」

我不希望遇到這樣的溝通:
「你去做個腸鏡。」
「啊?醫生,我這是有什麼問題啊,為什麼要做腸鏡啊?」
「問什麼問!讓你去做就去做!」

當然也不希望遇到這樣的:
「根據你的病情表現,我們懷疑可能腸子里長了個東西,最好做個腸鏡看看,如果真長了東西還能取一塊化驗一下,好不好?」
「做腸鏡痛不痛啊?」
「如果怕疼的話可以做無痛腸鏡,預約的時候和服務台說清楚就可以了,就是會多幾百塊錢麻醉費。」
「無痛是不是要打麻醉?我聽說上了麻醉人要變傻的!」
「不會的,放心吧,無痛腸鏡不會影響智力的。」
「哎呀那我也不敢,我家鄰居就是兩年前做了什麼全麻,現在記憶力都不太好了。」
「如果您有顧慮的話,也可以不上麻醉的。就是做的時候會肚子有些脹痛。」
「醫生啊,那我不上麻醉受得了嗎?」
「有的人受得了,有的人受不了,這個不同的人不一樣的,所以我也說不準啊。」
「那我害怕啊,萬一做到一半受不了了怎麼辦?」
……

對大多數病人,我自詡態度很好,願意詳細解釋病情,願意耐心回答問題,遇到特別緊張的常常還會抽空安慰幾句。
但是有些病人真的讓人有種又無奈又生氣的感覺,眼睜睜看著他們自己耽誤病情而不自知,說了又不信……有時候我也會急,也會對病人高聲說話。
最後,確實我也見過有些醫生就是態度很差,工作不負責,但是你要相信,這樣的醫生在同事眼裡也是不受歡迎的,我們也不喜歡這樣的醫生。


很多病是治不好的,必須讓病人和家屬對疾病和治療有知情選擇權。


不對。

不過需要解釋一下,這個做得不對,不是說醫生「壞」,而更多的是「笨」。而這個「笨」的原因,不是醫生智力不夠聰明,而是因為醫學教育上的忽視。

醫生確實是治病的,應該把病治好。但是,僅僅治好這一次病還不夠,從患者的角度來說,大家還有一個很大的需求,就是希望下次不要再得相同的病,不要再重蹈覆轍,也就是預防。

「病因」這種問題,對病人來說確實不重要;醫生給病人從分子機制到生理學原因講半天,病人其實也不感興趣。所以,如果病人問原因,醫生就回答病因,這對醫生和病人來說,都是浪費時間。

病人之所以問出來「為什麼」,他們的需求不是讓你回答病因,而是希望醫生回答如何預防。相比起病因,介紹預防方法會更方便些。只不過,病人可能並沒有理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而醫生也沒時間去深挖病人更根源的需求點是什麼。於是,就有了這種結果。

在我寫的你真的沒時間做解釋嗎? - 知乎專欄 的評論里,就有醫生抱怨說病人太多,根本沒時間解釋。這其實不是沒時間解釋的問題,而是不會解釋。就像病人問原因,你花大把時間去解釋病因,解釋半天,病人不見得會覺得滿意,他們還是會繼續問。因為他們的需求點不在這,他們是想知道下次怎麼預防,只要你沒有把這個告訴病人,他可能就會一直追問下去,直到慢慢理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但是很遺憾,對於大多數醫生來說,可能很多病人還沒有追問到點子上,就已經不耐煩了。

所以,對於醫生來說,要想節省自己的時間,就需要準確把握病人的需求點。

比如,病人問「我是怎麼了?」不見得就是想讓你給他一個診斷,他真正想要的,更可能是想知道:「怎麼才能讓我變好,重新回到健康狀態?」再比如,病人問「為什麼要用這個葯?」不見得就是想了解藥理學機制,更可能是想知道:「用了這個葯對我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影響?」或者「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替代方法?」

如果你不能很好的去思考病人真實需求,只是按照表面的提問去回答,那麼就只能浪費自己時間,同時又不能滿足病人需求,結果倆人時間都浪費了。

那麼病人的這個需求,到底是應該病人提出來,還是醫生去找出來呢?從提供產品服務的角度說,應該是醫生去找出來。畢竟,醫生才是專業從事這項工作的人;而病人相當於用戶,我們沒辦法要求用戶對自己需求很清楚。所以,如果在真正的市場環境下,能夠更好的探求病人用戶需求的醫生,才能是受歡迎的好醫生。

只不過,現在醫療市場壟斷,醫生缺乏獲取患者歡迎的動力。同時,在醫學教育階段,以患者為中心、醫患溝通技巧的教育,是相當薄弱的,醫生並沒有被傳授這樣的理念和方法。因此,醫生一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二沒有被教育這方面的技巧,那麼出現醫生嫌煩這樣的事情,也就在所難免了。

另外,醫學確實是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就拿預防來說,病人理解的預防,或者病人要求的預防,是「我通過做某件事情(比如吃什麼東西,或者避免吃什麼東西),就能讓我不再得病。」而實際醫學上的預防,只是通過一些措施,可以降低疾病的發生率,也就是只能降低概率,而不能絕對避免。而且,很多疾病的病因都不清楚,所以,理想的預防措施其實也不多。

因此,關於如何預防的問題,醫生的溝通點在於,調節病人對於疾病預防的預期,讓病人了解醫學中的不確定性,同時給予必要的安慰。當然,如何短時間內找到問題關鍵點,把事情講清楚,這也是需要技巧的。

除此之外,醫學教育中對於疾病預防也不夠重視。醫學生考試,考的重點是診斷和治療,而很少有生活相關的注意事項。以至於很多醫生認為,這些都不是醫生的工作,而是教育工作。這種和健康相關的工作,當然是醫生要做的,只是形式上可以有很多更高效的選擇。而這種理念上的偏差,也是醫學教育中的不足造成的。

所以,對於醫生來說,有意識的了解一下生活指導和疾病預防,和病人溝通的時候尋找一些他們真正的需求點,就可以很高效快速的解決病人這方面的問題,而不至於嫌煩了。


我是一名牙醫,一般來說,我們會告訴病人你這蟲牙是怎麼引起的,以後要怎麼預防,現在要怎麼處理。

至於你要為我為什麼細菌會在食物的作用下產生酸性物質來腐蝕牙齒,對不起,我回答不了!

至於你要問我口腔里為什麼會有細菌,對不起我回答不了!

至於你要問我為什麼同樣是刷牙,別人牙齒都挺好,你的卻不好,對不起,我回答不了,因為同一個教室一起上課的同學,每個人成績都還不一樣!

至於你要問我的問題,我覺得你有必要知道,或者知道後對你的病情有好處,我會和你耐心說,至於其他問題,我覺得沒有那麼多時間來和你科普,因為你完全可以百度!


一個胰腺炎,是膽結石引起的,飲酒引起的,暴飲暴食引起的還是高脂血症引起的,解剖結構引起的,不解釋患者回家怎麼保養呢?


這肯定是不對的,D總說的很清楚,有些病是治不好的,而且還不少,這時候你怎麼可能不好好溝通,等著挨揍?

為了提高依從性,溝通是不可少的,關鍵是度的把握。雖說不少人認為醫療是服務業,但對於醫生來說,絕對意義上的知識壁壘和需求遠大於供給的現狀,醫患關係和一般意義上的服務業差別很大。以現狀來說,個人傾向於醫生佔主導的模式。這種模式極端了就是題主所說的場景,這最多讓你在開頭很爽,但是潛在的風險極多。

在技術過硬的前提下,多溝通首先有助於穩定患者及家屬情緒,交代病情時盡量做到專業知識口語話化,不過有一點,如果口才不是很好,寧肯用專業知識轟炸也不要費勁心思想辦法解釋。不要輕易許諾,碰上問題多做科普少做承諾,除非把握很大,不要輕易斷言病情變化


感覺這是一個度的把握。
什麼都不給病人解釋直接讓你去做什麼什麼檢查的,患者肯定會有不理解。再加上治癒後的等相關問題,適當解釋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但是,過度要求解釋也是沒必要的,一個病給你從解剖,生理,病理等層面上講一遍肯定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意義的。(幾大本書互相串聯,講個半天沒問題的。)
大概可以類比於科技黑箱,手機你會玩但卻沒太大必要完全了解它是如何運行的,但簡單的維護保養還是要會的。


所有不給情景的問題都是錯誤的。


所有不給情景的問題都是錯誤的。


所以不給情景的問題都是錯誤的。


人會害怕,多是因為怕未知的東西,如果來龍去脈搞清楚了,對策有了,反而就不會那麼害怕也不容易糾纏他人。

只是,醫生少,患者多,工作質量要追求,工作效率要追求,公平對待每位患者也要追求,但是時間只有那麼多,人的精力也只有那麼多。

可以多做一些各種疾病的科普宣傳冊,把常見疾病的病因、表現、治療、預後等等做好簡單易懂的宣傳。醫生負責回答最關鍵的問題,其他即細節又不緊急的問題可以推薦患者看對應的小冊子。

這一點我們可以向港澳台地區以及發達國家的醫院學習,這也是人文關懷的一部分,也能為醫生適當減壓。


解釋清楚原因可以給病人一些安全感,會讓病人更信任大夫吧。
信任很重要。
而且病人付費的,再煩你也不能煩呀,醫生也是服務行業啊。
話說容我吐槽一句,每次找病人家屬簽字,把風險什麼的都寫清楚了,比如猝死,突發腦出血,心梗之類的,雖然住院期間一般很少很少才會發生(至少我還沒見過呢……)
然後病人總說:哎呀哎呀,你們就是想推掉責任吧。
-_-||
我是為你好,也是為我好呢。就這麼簡單,怎麼就成了想推掉責任了?
簽不收紅包的協議書時,病人陰陽怪氣地說:哎呀,你這莫不是提醒我給你們送紅包呢。
→_→想想真是煩的要命,我最討厭簽那些單子了。
還有叫你保證給他治好病的患者,大哥,誰能保證100%啊,-_-||尤其我家侄兒最近生病了,我親老娘說:你要是能保證你侄兒一定能好了,我就相信你。結果最後去了診所,還不是一樣的治法……-_-||
反正我有時候真的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被害妄想症么。或者總要求你保證什麼,我能保證你這一刻活生生的,怎麼保證你下一刻不會遇到突髮狀況啊!汶川地震前一天,誰能想到第二天突然地震,振幅還那麼大呢。
-_-||


不對。不知道你是醫生還是患者。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有基本的認知,這是醫生的工作內容。太高深的原理術語沒必要說,患者也記不住,我們自己也不一定精通,但是大概情況一定得說明白,並盡量讓患者明白。否則就是大夫失職。當然了,也有那種你說了半天,患者說反正我不明白,都聽大夫的,甚至病名也記不住的,就實在沒辦法了。


治療肯定需要患者配合的 比如來一個胃病的 你把葯給他開完了 不給他解釋胃病咋來的不告訴他什麼食物忌食 他自己回家邊吃藥邊胡吃海塞 你能治好就怪了


不對
患者對病情和治療過程有知情權


半夜按門鈴做檢查可以。諮詢病情可以。閑聊也可以。問廁所在哪?還問我有沒有帶手紙?


患:不知道風濕腿疼整點啥葯呢。(電話中)
我:去找個醫院打點**提取物注射液。
患:怎麼打?
我:250毫升的鹽水加入靜滴。
患:什麼鹽水,就是往水加上一點點的鹽。然後打點滴么?
我:..............................


人與人的交流成本真的是太高了。


不對。
但是。。問題是問不完的。我就遇到過,熱心的解釋病因。最後換來的是,對方無休止的疑問。問到後面耐心全無,浪費正常的時間。


不對,大夫應該認真詳細 不厭其煩的解答患者疑問,直到患者徹底了解。

後面排隊的就慢慢等著吧,還要限制挂號數,人多了影響大夫看病質量,一人最起碼要有半個小時就診時間,大夫才能充分了解患者情況,避免出現誤診。以大夫一天工作十小時計算,一天最多看20人。


從患者角度來答一下。你說希不希望醫生治療技術好還有問必答各種耐心細緻周到?

當然希望啦!

但是,不同科室醫生的工作量真的有差別,有的工作量確實大到真沒時間。住院的時候,問住院醫生,基本有問必答,每天還查房問你情況呢。看門診的時候,尤其牙科,那就沒時間了。

我也有聽醫生說過「不要老問,我沒時間回答,我還有很多病人」然後看病就結束了的經歷。我當時牙痛的時候,是特別希望醫生回答一下我的問題的。由於有了牙科排隊的經歷,也體諒醫生的難處,醫生真的特別忙。

牙科出了名的難排。基本上放號幾分鐘就沒了。以前沒經驗,還7點去排隊,白去了。乖乖5點去排隊好嗎,排到了普通號第6號,可以上午看了!醫生幫我看病的時候,基本上就說:「張嘴」、「痛了幾天?」、「去XX交費」,然後就開始治療了。在醫生寫病歷的時候,我問醫生為什麼會痛以後怎麼預防,這已經是撿最重要的問題問了吧,醫生簡單地說了句你牙需要補。沒怎麼回答我的問題,之後說沒時間,回答你一個問題可能幾十秒,每個患者都這麼問,今天病就看不完了。

╮(╯▽╰)╭耐心全用在治療上了。可能我的問題也不大,所以不理我也不會有大問題,不過每一個患者都希望能儘可能了解自己的情況啦╮(╯▽╰)╭

在醫院,牙科專家號每天6個。專家可以慢慢回答你,但普通牙科的號比6個多多了。想多治療一個病人,就要加快速度。醫生也想好好回答你問題,不過真的是沒時間。外面大批排隊拿不到號的。病人遠比醫生多。

心疼醫生。還是病人太多醫生太少。

如果有時間的情況下,醫生單純覺得煩,那就另當別論。


反正我是說不出這樣的話來。


不管病人之前有多煩人,這醫生的回答都是不對的。病人有知情權哦。
還有,真有醫生會這樣說話呀?那他似不似傻 事後吃官司咋辦


推薦閱讀:

麻醉醫師要紅包怎麼辦?
國內醫院是否普遍的暴利運營?
被醫院誤診為癌症的患者可以告醫院嗎?
究竟應該由誰擔任起緩和醫患關係的責任?
切菜被刀割了一個小口子,去醫院包紮下要 190,這收費合理嗎?

TAG:醫生 | 醫患關係 | 醫學 | 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