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鳥類是恐龍演化來的,那麼鳥類為什麼進化出了喙?和嘴比這樣有什麼生存優勢?

恐龍,鳥類


嚴格的說,這個問題提出的方式是有一定問題的。
其中的原因在於,進化不能用目的論解釋,不能說為了擁有什麼能力而進化出什麼結構。在喙出現的方面來說,進化是無方向的變異經過自然選擇而保留下來有利於生存的特徵的過程。
因此嚴格來說不能問「【為什麼】鳥類進化出了喙」——而應該是「鳥類喙的結構為什麼在自然選擇中留存了下來」。
實際上,提到喙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不僅是鳥類,在和鳥類幾乎毫無親緣關係的翼龍(其最近共同祖先只能追溯到鳥頸類主龍),幾乎剛剛進化出來就有喙,而在其進化的後期也近乎變成了清一色的無齒喙構造(古神翼龍類,無齒翼龍類,神龍翼龍類),這說明在飛行脊椎動物的進化史上,曾經不約而同的趨同演化出喙的構造,說明喙這個結構對飛行的脊椎動物是相當有優勢的。
而對於鳥來說,無齒的喙比嘴有什麼優勢呢?
首先,第一個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大部分鳥類都具有飛行能力,而想要獲得更好的飛行能力,減重是必要的措施。嘴中的牙齒是增加重量的一大因素,沒有牙齒的喙可以很好的為鳥類減重,提升鳥類的飛行能力,因此有喙的鳥類更傾向於在自然選擇中留存下來。
在功能上來說,喙的結構十分簡單,僅僅是在齒骨和前頜骨上包了一層角質鞘。不過實際上,這種簡單的結構也能與鳥類的取食習性相適應。
目前的今鳥類(一般體型不大)主要以地面的小型昆蟲、植物種子為食,很少有捕食大型動物的,在食物體型較小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吞下而不必撕扯和咀嚼,這使得有齒的嘴的兩大重要功能——撕扯和咀嚼都沒有了太大意義,反而是結構簡單的喙,可以較容易的取食各種小型昆蟲和植物。而至於消化方面,鳥類有額外的肌胃輔助,因此不用擔心消化問題。
而許多生活在濕地的中型涉禽類,以魚和軟體動物為食,長喙相比較短而且較重的嘴也更有優勢,易於夾取食物。
需要撕扯獵物的大型猛禽,也可以用爪來代替一部分牙齒的功能,輔助撕碎獵物。
同時喙也有很大的可變異性,例如交嘴雀的專門取食松果的不對稱喙,剪嘴鷗上下不等長,用來捕魚的喙等等。
總的來說,鳥類喙的優勢主要在於減重,可以與它們飛行的習性完美適應,另外喙配合鳥身體別的結構也可以承擔其它動物嘴的撕扯、咀嚼的功能,因此喙的特徵可以在自然選擇中獲得優勢而留存下來。


喙並不是鳥類特有的,水龍獸有喙,三角龍有喙,無齒翼龍也有喙。
鳥類只是從最近共祖那裡繼承了喙,而有史以來的大多數鳥類,都是沒有角質喙的。
喙本身是突變而來的一種性狀,本身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說鳥之所以演化出喙,不如說今鳥的共祖正是因為喙這種結構而在競爭中存活。

喙在主龍型類的一些祖先類型中就有出現,後來的進步翼龍和鳥是屬於趨同進化,同理,水龍獸和三角龍的喙也是趨同進化。

一個理由,都是因為喙使他們適應環境。

對鳥和翼龍來說,喙可以取代頜骨和牙齒的組合,在正常進食的同時還能降低體重,喙還有一個作用,即在鳥類和翼龍飛行時可以使鳥和翼龍的身體保持流線型,作為迎風部位,喙可以具有整流錐的作用。

由此可見,喙最大的好處,是使鳥類的飛行能力提高。


這要問問那顆小行星。

跟哺乳類大批逃過白堊紀滅絕不同,鳥類逃過白堊紀大滅絕的原因,是運氣,100%的運氣。上萬人的大家族只活下一個人的概率下,除了運氣外,任何其他解釋都太蒼白。

所有現生鳥類共同祖先都追溯不到6500萬年之前。這意味著逃過白堊紀大滅絕的鳥類,只有一種。而這一種鳥,恰恰只有喙,沒有爪子。鳥類在新生代無法重現恐龍的輝煌,基因庫太小是很大的原因。

鳥類缺乏牙齒的問題嚴重到什麼程度呢?所有鳥類,連調控牙齒的基因都丟了。。。。。。。


外行之言:
其一,鴨嘴獸也有喙哦。
其二,喙的結構必然和食性相聯繫——想起來吧,喙嘴龍和翼手龍的分界為什麼也在遼西生物群里被發現?硬骨魚類的豐富也是遼西生物群的一個顯著特徵。個人認為,這和昆蟲演化是有對應關係的。


外行隨便說說。不知道我的想法對不對。
鳥類之所以長出喙,是因為他們相比陸生動物多了翅膀但少了兩個前肢。沒有前肢配和進食,就只能用尖利的喙了。


除了喙,其他形式的嘴面對高速氣流兜風啊


因為牙齒是高密度骨骼,
鳥類正在經歷由陸地實心硬骨骼向鳥類空心輕量骨骼進化。
幾種基因是聯合作用的。

優勢就是,可以省下製造牙齒的資源,

其實爬行類有一部分也沒有牙齒吧,比如烏龜


因為啄可以喝到瓶子里的水


推薦閱讀:

為什麼所有的恐龍都滅絕了?
歷史上那些溫暖毛茸茸可以趴在上面睡的大型生物,如果按照體型從大到小給出一個排名,前20名會是誰?
食肉恐龙长毛么?
為什麼很多恐龍用兩條腿走路,而現在大部分哺乳動物用四條腿走路?
如何評價 Nature 上新發現的水陸兩棲恐龍?

TAG:鳥綱動物 | 恐龍 | 古生物學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