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蝙蝠俠系列無論是動畫還是電影都可以拍的很有深度,感覺其他的超級英雄系列就拍不出來?
看到樓下一個回答我覺得需要添一句:「深度」這個詞兒確實很寬泛,但絕對不是什麼偽概念,流行文化與哲學之間也不存在矛盾。樓下那哥們只不過是玩文字遊戲來的。
========= 以下原回答 ========
題主提的為什麼是個偽命題@fakescorpion 已經講得很明白了,這裡我就是引申一下,想試試回答:為什麼現代大量登上大銀幕的漫改電影會讓題主產生這種錯覺?
《守望者》、《V字仇殺隊》當然會有深度,因為原著太有深度了,敢拍得沒深度,原作粉打得你媽都不認識。但是它們都不能提升吃瓜路人眼中的漫改電影逼格等級,為什麼?狹義來說,V跟超英也沒啥關係,至少在中國,看過它漫畫原作的人太少,結果當然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它是漫改電影。守望者情況則是,雖然看了它的人大概沒法不意識到這電影涉及到對超英的反思和解構,可說到頭來,有多少國人看過守望者?電影看過的人都少到只夠在知乎裝個逼,那厚厚的漫畫原作,認真看完了的人恐怕鳳毛麟角。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那些一眼而知是漫改,看過的人也多的所謂「普通超英電影」……它們確實大比例都是一個套路:一個人獲得變異/技術,遭逢變故/挫折,對英雄身份從抗拒到接納,遇到導師與真愛,遭遇大反派,先是被大反派壓制,最後掐著點反殺大反派,獲得新生。
這個套路就叫英雄之旅(Hero"s Journey),約瑟夫·坎貝爾從神話故事中發現並命名的,不光超英電影是這個套路,我想看片多的朋友能把80%以上的電影都給套進去。
以至於我看到最新的《奇異博士》在知乎上得到的最精闢的一個評語叫「套路成精」。
超英起源故事跳出這個套路本身就很難,觀眾對漫畫不熟,又不能不拍起源故事,可這不是關鍵,其實套路和深度實質上並沒有絕對的矛盾。關鍵在於,這麼多年來超英片的市場經驗其實是:拍了有深度的你們又不喜歡,所以為什麼非要冒險往有深度了拍?
舉個栗子李安的《綠巨人》,我本來覺得他表現的都是綠巨人這個角色本身繞都繞不開的內在矛盾、這個角色最核心的部分,綠巨人要拍電影就得是這樣的。但市場打了李安的臉,也給了我的想當然一個響亮的耳光。現在我明白了,其實一切內在矛盾都可以輕描淡寫,一切超英都可以爆米花。大部分人看漫改就圖個爽快,逃避現實罷了,他們其實根本就不知道現代漫畫是什麼樣,以為漫畫都還是少兒娛樂作品、英雄打怪,漫改電影也必須如此,其最大的看點只不過是奇觀場景與超能對打。觀眾已經對超英形成了思維定式,試圖和這種定式打架,那完全是跟錢過不去,商業電影憑什麼要跟錢過不去?
所以我覺得天呢,你們怎麼能說DC失敗呢?從MoS到BvS,都做到了在這種環境下拍出了深度還賺到了錢!尤其是BvS,完全拋卻了「英雄之旅」套路,竟然還圈到了粉,賺到了這麼多錢!簡直特么就是漫改電影與套路和思維定式戰鬥的偉大勝利啊!
但是它的口碑還是成了這樣,為啥?
深度首先就需要願意理解它的人才能體現價值。沒有深度的電影人人都能理解得差不多,只剩下它好不好看,而有深度的電影大部分人其實本來就看不懂,看不懂的人一談評價,就只能跟風。這時候需要事先讓人們知道,這是一部有深度的電影,你們應該從深度上去欣賞和解讀它,才能稍稍提升看懂的人的比例並且讓大部分沒看懂的人感到「不明覺厲」,遂加入跟風吹而不是跟風黑。結果BvS又沒有神一般的原著深度光環,加上宣傳傻逼一樣一直在喊「誰會贏」,能得到好評才是見了鬼。
對不起我又暴露黑粉屬性了,咳。
但這跟蝙蝠俠這個角色有多大相關呢?為什麼諾蘭選擇了蝙蝠俠,而不是其他漫畫角色呢?這就是諾蘭的聰明之處了,蝙蝠俠是最具標誌性的「複雜英雄」代表,這不意味著其他漫畫英雄一定不如他有深度,卻意味著對本來就不了解漫畫的人來說,他們最容易接受其深度的就是蝙蝠俠。相對於其他漫畫角色,把蝙蝠俠拍出深度、拍出「諾蘭范」的風險要小得多。
結果是諾蘭討了個很大的巧,為自己也為蝙蝠俠贏得了聲譽。但相對於很多其他漫改電影而言,諾蘭電影對提升大眾對現代漫畫的了解和拉高漫改電影整體水平的反哺作用就差得多了,甚至於會讓人產生題主這種錯覺。
樓上舉例子的不少了,就不舉例了。
不否認某些蝙蝠俠電影的深度,但是我想你所謂的深度大概建立在諾蘭版之後?
先是電影:
66蝙蝠俠,年代早,有歷史意義,層次實在不高
蒂姆伯頓兩部,一如他風格的哥特,但也就是爆米花而已
喬舒馬赫兩部,瘋癲超過小丑的謎語人,激凸的蝙蝠裝,州長的急凍人,雖然芭芭拉很漂亮,然而槽點太多還是噁心人
(還有這四部一脈相承的長筒脖子!!!)
再就是諾蘭三部曲,可是這部片子你把漫畫相關部分通通換掉,他依然是一個不錯的系列電影,這應該算作是演員的演技,編劇的文案,和導演的功底好,和蝙蝠俠你真的覺得關係大么?
接下來就是bvs了,我把握不太好這東西是誰的電影部分,而且可扯皮的太多,不想提,而且這個如果算深度居然都沒想到mos么…
再來是動畫電影:
這玩意說起來有點多,不想一一列,到說到好的裡面,蝙蝠俠有黑騎歸來,元年,致命玩笑(後半段)都是不錯的,但是比例並不高,作品裡面還慘雜著無極限的那幾部無厘頭,和戲份與日俱增的大米,
蝙蝠俠動畫里倒是有不少好貨,個人比較喜歡的是之前wb的五季版,火鳥組有漢化,雖然整體層次有點參差不齊,但裡面很多故事立意很好,
對比後面年代更新的當心系列好的多
推薦一下李安的《綠巨人》,x戰警第一戰,v字仇殺隊,守望者
你想看歡樂子供向的英勇無畏還是最近剛出的披風鬥士歸來,分分鐘打腫你的臉…還有守望者表示不服…以及隔壁V社的作品你看過嗎
其實在諾蘭之前,蝙蝠俠的影視化也不是這個風格……甚至是走搞笑風的
主要還是看編劇和導演心情。
舉個例子,綠燈有幾篇大事件一樣也可以做到和諾蘭三步曲一樣的正劇黑暗向,然而電影拍出來的樣子,大家都懂。
其實《X戰警》是很有深度的電影來的,而且在諾蘭蝙蝠俠之前。只是因為《X戰警》深在探討族群的衝突和少數族裔內心的掙扎,這一點中國觀眾感受不強烈,因為在中國大部分人都是主體民族,並沒有每天親歷族群衝突,也沒有身份認同的糾結。如果這個問題讓西北西南等少數民族觀眾來答,相信會有人認為《X戰警》也是有深度的超級英雄電影。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有點好奇提問除了蝙蝠俠電影之外還看過些什麼超英片?《守望者》或《V字仇殺隊》有聽過嗎?
《鋼鐵之軀》也是。建議提問先聽完manofsteelanswers podcast再問這種問題,不然自己連有深度的超英片是什麼樣子都無法體會。附上連結:http://www.manofsteelanswers.com/
《蝙蝠俠大戰超人》也不能算是蝙蝠俠系列電影,相關分析可以聽JLU podcast。附上連結:http://jluniverse.podomatic.com/
歡迎關注專欄:星球日報
--
動畫電影同理,推薦幾個非蝙蝠俠主場的:
《正義聯盟:新邊境(2008)》
《全明星超人(2011)》
《超人大戰極英盟(2012)》
《閃點悖論(2013)》
《正義聯盟:神明與怪物(2015)》
先瀉藥。
我個人完全同意 @fakescorpion大大的觀點。
超英電影是個很寬泛的概念,題主明顯有以偏概全的意思,BVS同樣可以給你帶來思考,《守望者》同樣可以給你逼格。
其實有深度的電影並不是現在美漫愛好者的審美趨向,不然這次BVS的票房也不會這麼慘。
當然不可否認的事是,諾蘭三部曲的的確確是DC電影宇宙里一個亮點,但並不能以此就說,
「DCEU家的電影除了蝙蝠俠系列其他的都爆米花。」
祝好。
別鬧呀,超人系列都很深刻呀。。。鋼鐵俠部分也很深呀。
你要感謝諾蘭
另外同學這有本守望者你能看懂嗎
算了吧,電影的深度就是多玩一些伏筆埋線手法,多設置一些人物內心掙扎的橋段,多搞一些裝逼的台詞而已。
黑暗騎士這種抓了致命玩笑和漫長的萬聖節的核心概念的電影,其實說深度也深不到哪兒去。
什麼mos,bvs宗教梗,人性論之類的,微信推送的雞湯文里多得是。拋開大ip,絢麗的場面,內涵貧瘠得可憐。
漫畫黑歸那也不叫深度,那叫黑,叫內心刻畫,人物刻畫豐滿。
守望者算符合深度這個詞的了。
睡魔那個叫格局大,其實也沒多深。
dc,漫威其實有深度的大多是故作深沉的爆米花。硬是有人要拿出來裝逼,裝得自己躲高級的樣子。
想看深度,多去鑽研哲學就可以了。西遊記系列算在內么?黃飛鴻?錦衣衛?
葫蘆娃也可以拍的很黑暗很深度的。
首先談無性繁殖的社會影響,再談無性繁殖產生基因突變對人類的影響,再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蘊含的危機,再談捕殺稀有動物和人性的惡,穿插一些變種人的畸戀,最後以人類的弱小為出發展開末世故事線,變種人保護人類還是做人類的神。最後呼籲大家採用大糞為肥料種植素菜避免化肥刺激變種的問題結尾,主要是要有個科學的結論,不然恐無法過審。我看了蝙蝠俠黑暗騎士,說實話很多場景感覺不符合人性的邏輯,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兩艘船按炸彈的那個場景,最後導演用人人都是活雷鋒的結局強行破壞小丑陰謀,說實話既然電影探討人性,結果來這麼一處反人性的鏡頭,說實話美國人民真這麼偉大怎麼會這次美國大選連精英階層和普通民眾的撕逼都這麼嚴重?那推導下來更何況是那些坐牢的重犯人?感覺這劇情和國產神劇超強颱風里塑造的那個拿棍子下水痛打鯊魚的中國市長差不多,用不存在的東西來歌頌不存在的人性。
題主需要看一下永遠的蝙蝠俠解毒啊
#看得少#
其實談不上多有深度,只是蝙蝠俠系列多數並非超級英雄故事,而是黑色偵探作品,注重設置懸念和反轉,強調智慧解決問題或人性的掙扎扭曲,誕妄感相對淡一些罷了,一旦拍成《Batman and Robin》那樣無腦照樣是惡評如潮。
不是拍不出來,只是電影市場定位的問題。守望者也有深度,V復仇也有深度,漫畫短篇我最愛的《紅色之子》也有深度(儘管蝙蝠俠還是開掛),其實X戰警的內在主題也是很有深度的。
近20年的超級英雄電影一直在探索幾條路子,早年蜘蛛俠三部曲的成功其實引發了一小波超級英雄電影的熱潮,但不夠用心基本都翻不出花樣,像夜魔俠這樣撲街的典型就是其中之一,當然神奇四俠倒是也火了一段,但是這種無腦打怪,光偉正對抗絕對邪惡的套路基本上在綠燈俠的暴死之後就絕跡了。
《鋼鐵俠》的出現本來算是一股清流,第一部的走向其實更偏向於科幻片,不完美的英雄,炫酷的科技感而非不需要合理性的超能力也更加吸引人,儘管美隊1和雷神1還在走類似前面說的無腦打怪套路,甚至連鋼鐵俠2都是這樣,但是婦聯1算是徹底激活了漫威宇宙。到了這個地步電影就已經變成連續劇了,為了保證合家歡樂爆米花好賣,求深度是最不保險的。
DC其實一直有探索有深度的拍攝方向,但是吃了沒有建立宇宙的虧,你說V字仇殺隊,知道的人不少,知道它和蝙蝠俠超人一樣是DC漫畫人物的就鳳毛麟角了。蝙蝠俠三部曲其實賺了一波風頭,建立宇宙的想法也是有的,然而架不住超人歸來的頹勢,又錯過了這波機會
人家樓主明明比較的是蝙蝠俠與其他超級英雄系列電影的比較,有些人也要以此裝個逼也是夠了。
導演呀 諾蘭這個名字 真是神話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New52 系《蝙蝠俠》系列漫畫?
※布魯斯韋恩真的有愛過二少傑森托德嗎?如果有,程度上又如何?
※為什麼蝙蝠俠救不了高譚市?
※蝙蝠俠被斷過幾次背?
※為何蝙蝠俠沒有超能力,也沒有很屌的黑科技(參考鋼鐵俠)卻這麼多人喜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