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底帶給你多大安慰?

我就想讓那些豬肉大蔥包子和蝦餃餛飩能夠死得其所。所以,放心的答吧吃貨們?


煮鯽魚湯,兩面煎黃後放薑絲番茄塊一起小火熬半小時,只需要鹽巴和一點點胡椒粉調味,重點是可以加幾隻豬肚丸,湯會更鮮更濃郁,出鍋前放幾段小蔥,淋一點點料酒,好喝到可以眉毛抖三抖。

蒸雞蛋羹好吃的配料現在發現有:文蛤、鮮蝦、瘦肉豆豉一起剁碎、鹹蛋黃加皮蛋、乾貝。

用滾刀蘿蔔配筒骨一起燒,三顆八角,兩顆草果,一小把花椒,老抽黃酒還有蚝油,高壓鍋壓了十分鐘,蘿蔔甜筒骨香,是快手菜里的冬日必備。

掰下新鮮玉米粒一小碗,然後半個胡蘿蔔半個土豆一個紅燈籠椒切丁。入少許橄欖油,下土豆胡蘿蔔,翻炒一會兒倒入玉米和燈籠椒,放鹽,快起鍋的時候撒入黑胡椒和一點點生抽。這道菜好吃又方便,最喜歡做了!

吃到了特別美味的餃子,黃瓜擦絲拌上炒過的雞蛋,加一點色拉油,不能煮,餡兒會太濕,用蒸鍋蒸的白生生的,沾生抽吃,超級清爽,能吃十幾隻哦。

酸豆角不只可以拿來炒肉泥~其實還有很多好搭配~可以炒雞胗、臘肉、香腸、土豆絲、豆腐乾、牛肉絲、蝦仁、魚雜、鴨腸。。。啊!主愛人類,所以創造酸豆角給我們!

把三文魚和老豆腐都切一厘米見方的小塊兒,三文魚用熱油煎香,幾個面兒都要煎到金黃喔!盛出來放在旁邊,下少許油,拍幾顆大蒜頭和老薑下鍋煸香,下豆腐塊兒略翻炒幾下,倒入半罐啤酒,煮到開鍋,將三文魚倒入,加老抽和胡椒粉。轉小火,悶五分鐘。出鍋前放一點芹菜葉子,齊活!

切幾塊薑片,四五顆枸杞,一勺米酒,斬四五塊雞肉一起放進燉盅,小火蒸上三四個小時,出鍋後只需一小撮鹽巴調味即可,雞湯的濃郁,枸杞的甜,米酒的香搭配的剛剛好,晚上喝,能銷魂。

想吃椒麻雞,雞胸肉加一點點料酒和薑片一起煮熟,放涼後手撕成條,加生抽、花椒油、油辣子、花生碎和香菜一起拌好,最後倒一杯冰的恰到好處的蘇打水,裡面放一整顆青檸,滴一點蜂蜜攪勻。啊!舒爽!

麻辣香鍋的底料我一般都自己炒~五片姜、四顆蒜、兩顆八角、一小把花椒、八九個干辣椒、兩勺郫縣豆瓣、一勺干辣椒粉,熱油下鍋,用小火慢慢炒香後就是一份完美的麻辣香鍋底料啦!!!

分享一個特別百搭的涼拌菜調汁:少許醋、少許生抽、少許白糖、少許香油、一點芝麻一起預先放在碗里,然後用青椒末和一大勺剁椒一起過熱油,等油熱後淋在剛剛的醬汁碗中,可以拿來拌任何涼拌菜,都很好吃!

自己手工包了100個餃子,煮的時候加三次水,餃子白白胖胖,蘸料一勺醋一勺醬油三滴香油一勺辣子油,最後吃完再添一碗餃子湯,放一點點香菜末,記得留一個餃子餡兒在湯里攪散了咕嚕嚕一氣喝下去,真是痛快極了!

中午做了老乾媽小炒雞,比外面的嫩,秘訣是雞肉不要焯水而是用開水淋一下就好,佐料只有薑絲、蒜子和老乾媽,非常下飯!

剝了很多毛豆米~用小米椒和蒜粒先熱油爆香,然後清炒到毛豆剛剛斷生後加一勺水蓋上鍋蓋燜軟,最點睛的是記得加一點點諾鄧火腿片同燒,毛豆的甜和火腿的鮮一起勾走了魂魄,恨不得多吃一碗米飯,才能對得起這美味。

早上起來煮麵條,只放了一小勺豬油,味道就鮮美起來了,再加上蔥花,麵條更生動,最後端上桌的時候放幾滴鮮醬油,也不要放別的佐料和澆頭,只是好好的吃純粹的麵條,也挺有滋味的。

讓媽媽給帶了雪裡蕻來廈門,放一點點豬肉末和蒜末熗鍋,等香味出來後再快速翻炒,不能加水不能蓋鍋蓋,一定要大火快炒才好吃。最好加一勺紅彤彤的剁椒,不但更有滋味,怡紅快綠看起來也是賞心悅目。

早起拌皮蛋配白粥,皮蛋切的細細的一條條,拌上生抽、香醋、花椒油、薑絲,最後用熱油炸上一點小米辣,吱吱的澆在皮蛋上,色美味香,有種一日之計在於晨的得意。

晚上要用空氣炸鍋炸小肋排,腌制的時候除了生抽、料酒、十三香外,還擠了大量的檸檬汁進去,現在炸好的排骨聞起來一點也不油膩,吃起來更是清爽!

好喝的自製奶茶一定要放兩種奶,鮮奶和淡奶都需要,可以不放糖,奶里和茶里都有自己的甜味,我喜歡還加一把葡萄乾,配上曲奇餅乾,可以喝上一下午。

清炒了一顆西葫蘆,只放一味鹽巴,旺火一分鐘出鍋。清香中還有一點新鮮蔬菜自帶的甜味,配上熱騰騰的米飯,吃下去毫無負擔。

剁了裡脊做肉丸子,番茄用熱油爆了再拿來慢火燉出汁來,加了白鬍椒粉提香,額外還在湯里點了几絲小榨菜絲,最後攪進雞蛋液,一碗番茄榨菜肉丸雞蛋湯喝下去,啊,好美味!

午飯買了兩塊豆腐,一塊拿來兩面小火煎成金黃,加青椒火腿片一起煨入味,點睛之筆是快出鍋前加一勺單山蘸水辣,馬上豆腐有了靈魂,生動活潑的促人吃掉一大碗米飯!買多的那塊隨手塞進冷凍層,等第二天取出切大塊和土豆排骨一起燉一鍋。先用大蒜薑片爆香,花椒桂皮增味,排骨微微過油,噴上一勺黃酒去腥,接著就是猛火亂燉。等到土豆綿軟將碎,凍豆腐吸飽了湯汁的時候,放入幾顆小油菜更添清爽。出鍋後連肉帶湯一起吃一大碗,實在是很過癮的一頓好飯吶!

大概就是這樣吧,在庸常的時光里,是食物讓我的生活閃閃發光。

(公眾號:蔡要要不吃藥)

http://weixin.qq.com/r/EXVgeHrE3SeirT4b9yAD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今天冬至。
我剛在社交網路上話癆了一句:

我故鄉到冬至,不吃餃子,而吃餛飩和湯圓。
湯圓,豆沙餡、芝麻餡到處都有,但豬肉餡的,似乎江南人吃慣,其他地方少。
豬油菜比較奇怪:乃是青菜剁成泥,加糖與豬油混溶,碧綠甜濃,外地人很少能接受。
湯圓用油一炸,就是玉蘭餅,可以當小食吃,剛炸完的,捧著還燙手。

寫完這段話,我開始吃培根卷四季豆、蝸牛、土豆泥和曼越醬,配白沙比利酒。
味道不好嗎?挺好的。
吃得香嗎?不算香。
因為我真心想吃的,是餛飩和湯圓。可惜在巴黎買不到。
所以只好這麼說,給自己過過乾癮。

半年前,我在巴黎一個法餐廳跟朋友試吃(朋友還得評分)。吃了芝麻油腌生牛肉切丁配松子芥末果子凍堆盤、帝王蟹沙拉、松露橄欖油蘸汁澆烤龍蝦、牛肉卷配烤布雷斯雞,換了四種酒,外加馬德蓮蛋糕。
量並不差,味道也好。
但吃完了,回家之前,還是覺得不爽。
就跑去我家斜對面,一家遼寧小夥子和北京姑娘開的館,找補了一碗炸醬麵。
黃瓜絲、肉末,蔥薑黃醬甜麵醬肉末味兒稀里嘩啦拌好了,吃下去,這才覺得停當。

我猜許多不在故鄉的人,都有類似的感覺。
再好吃的東西,吃下去,總不如家鄉的來得香,來得踏實,總隔了一層。

但故鄉的東西吃不到怎麼辦?只好想想,說說。
是的,光是聊聊吃,寫寫吃,我都可以很開心了。

我知道邀請我的諸位(不止一兩位)怎麼想的。應該有不少知乎er發現我喜歡嘮吃的。
知乎也確實有不止一位答案里@過我,說讀過我寫吃的書。
我寫字,也是情不自禁地愛用吃的做比喻。寫音樂喜歡用紅燒肉做比方。寫相處喜歡用壽司打比方。一來方便通感理解,二來也的確,我會下意識地,許多東西都用吃打比方。
其實很多時候,真是說給自己看的。

我猜許多人都與我類似。
他們聊起故鄉美食就滔滔不絕眉飛色舞,其實一大部分,是說給自己聽的。好讓自己過一下癮。

《許三觀賣血記》里有個絕妙的片段。一家人給許三觀過生日,沒吃的,許三觀就給孩子們描述:紅燒肉怎麼做,鯽魚怎麼做,炒豬肝怎麼做……全家都聽得吞口水。
這叫望梅止渴,過個乾癮。

我以前,剛離家在上海住時,很喜歡讀各類寫吃的篇章。自己寫東西,愛翻來覆去寫小時候的吃的。

我外婆是常州人。她們那代人喜吃鱔魚:切段兒紅燒,勾芡,配蒜頭,鱔肉燉入味了就細嫩滑軟、肥潤鮮甜。整鍋熬得濃了,可以拿來澆米飯,也能澆面。
鱔魚也能炸脆了,就是冷盤,宴席間先上,下酒用,嚼起來咔嚓有聲。揉碎了灑面上,也可以。
無錫人吃早飯,泡飯為主,佐以下飯菜。曰炒雞蛋,曰豬肉鬆,曰蘿蔔乾,曰拌乾絲(豆腐乾切絲,熱水燙過,醬油麻油醋的三合油一拌;揚州有煮乾絲,還有拌乾絲里放蝦米的,無錫很少),夏天吃鹹鴨蛋。

油條配豆漿。油條擰出來時,白油滑一條;下了鍋,轉黃變脆,撈起來咬,刺拉一聲。油條兩頭尖,最脆而韌,蘸醬油吃妙得很。豆漿,無錫大多喝甜漿。咸漿也有,少。
吃膩油條了,買蘿蔔絲餅吃,買油饊子吃,買梅花糕吃,買玉蘭餅吃。蘿蔔絲餅是蘿蔔絲外和麵漿下鍋炸,外脆里鮮嫩;油饊子純粹是個脆生,愛吃的孩子可以吃一下午;梅花糕是形若蛋筒、頂上封麵皮、內里裹肉餡或豆沙餡的一種麵食。
晚飯了,米飯為主,配下飯菜。蔬菜無非青菜、蓬蒿菜、菠菜、金花菜、綠豆芽、黃豆芽,炒了吃,黃豆芽常用來炒百葉結,似乎有好口彩,金黃髮財。葷菜,則紅燒肉、糖醋排骨、排骨燉百葉結,周末一鍋雞湯。夏天排骨燉冬瓜,清爽;冬天排骨燉蘿蔔,溫潤。春天可以吃排骨燉筍,加上鹹肉就是腌篤鮮,格調頗高:那幾天整個菜都清暖飄逸,兩腋有清風生了。
周末了,去外婆家,外婆就攤麵餅:面和得了,略煎,兩面白里泛黃,黃里泛黑,有焦香,蘸白糖吃;吃膩了,借外公的茶杯,咚咚咚喝,打嗝。

外婆年紀大了,喜歡熟爛之物。青菜毛豆百葉煮麵,面煮得綿軟,鮮入味,但沒勁道,青菜葉子都軟塌塌:我們這裡叫爛糊面。如果有南瓜,和款面一起燉,燉到南瓜爛了,寬面也快融化了,就著一起吃,西里呼嚕。
無錫人都愛吃餛飩和小籠湯包。進店先叫一籠湯包,餛飩後到。湯包個兒不小,肉餡,有滷汁;麵皮蒸得半透明,郁郁菲菲,一口咬破,吸滷汁,連吃肉餡吞包子。我可以一口一個,我小舅婆就咂嘴:「張佳瑋,好大的一張嘴!」
包子吃到分際,上餛飩了。餛飩按例需有蝦仁和豬肉糜為餡,湯里需有豆腐乾絲,至不濟也得加紫菜。拌餛飩則是紅湯,也甜,另配一碗湯過口——無錫人吃什麼都甜。
季節對的時候,有店會賣蟹黃湯包;交情好的店送姜醋蘸食,好吃。
姜醋在我們這裡除了吃蝦吃蟹,還有個用途:蘸鎮江餚肉吃。餚肉壓得緊,咸香鮮涼,蘸酸味下酒,妙不可言。
也吃魚,也吃蝦。魚則紅燒或湯燉皆有,蝦大多清水煮,加以姜和蔥。蝦肉鮮甜,本不需調味,麗質天成。
我媽除了紅燒肉,還擅做大盆蔥花蛋炒飯。我爸則擅長魚頭湯與荷包蛋。此外,他拌得一手好豆腐:只用鹽和蔥,就能把一方豆腐調得好吃,再一點麻油,可以下泡飯了。

到鄉下去吃宴席時——無錫郊區鄉村人,都很喜歡吃宴席——就是冷盤在先,牛肉、羊肉、白斬雞、熗毛豆、脆鱔、蝦、花生等先上,後續炒蝦仁、芙蓉雞、清蒸魚、大炒青菜、紅燒螺螄等。盤旋往複之後,末尾一道雞湯,一份紅燒蹄髈。

後來離開上海,到巴黎,又開始寫在上海時候的吃的。

早上出門,從蒸籠熏騰的店裡買香菇菜包,買蜂蜜糖糕,買梅乾菜肉包;隔壁店買豆漿,買雞蛋餅、韭菜餅和蘿蔔絲餅。這就可以回去了:兩個人擎著包子和餅一路吃。
午飯了,拿著一堆外賣單子發獃。有時叫個武漢館子,豆皮兩份,米飯不用了,再來個粉蒸肉或者武昌魚——豆皮兩邊香脆,中間夾的是糯米餡兒,很香,也能做主食。有時叫個煎餃,要剛出鍋的,取其脆,配辣味蘸醬,還有非分的要求:「你能往你隔壁店順便給我們帶份冰豆漿不?」也有叫日式牛肉飯的:店裡太吵了,每次叫都得扯著嗓子喊。冬天,叫鴨血湯配湯包和三丁燒賣,只要湯夠燙,鴨腥味也不會有感覺。或者從一個西安館子叫燴麻什,「還有桂酒沒有?」

2013年底,我在巴黎住著,一度季節性情緒失調,又叫季節性抑鬱。
於是我每天看老照片,想以前的吃的,見到朋友就跟他們說我故鄉吃的是什麼樣子。
我跟我媽念叨吃的,我媽拍了照片給我看。我看了,心安了。

因為,在一個地方吃東西,是最安穩平順的時候。

然後,你回憶那些吃東西的時刻,就彷彿回到了那個地方,那個情境,覺得心都寧定下來了。

我八月出的《愛情故事》里,提了一大堆吃的。我媽都抱怨,本來主角是她和我爸,怎麼寫著寫著,都寫吃的去了。
但她也感嘆說,現在確實,很難吃到小說里所謂的,玉蘭餅、梅花糕、開洋餛飩、十香菜、過年的腌青魚、過年時的折羅、好銀魚炒蛋、船家魚飯、大蹄髈了。
她也感嘆,過去,大家就是個吃。吃就是生活的核心。吃好了,什麼都好了。現在倒是,光是吃好,還有其他不順心的事。
我媽最後總結說,你個吃貨,記得這些吃的也挺好。以後要吃不到了。

世上萬物都在流逝。你回故鄉去,回你以前認識的地方去,不一定認得出那裡了。

只有當地的吃食,多少還在,雖然味道也許變了。
吃東西,以及回憶吃的,其實就是對抗時間。想回到過去拿個,無憂無慮,吃美了,什麼都不用擔心的境地里。一種簡單的安全感。

所以我們許多人描述那些過去的吃的,事實上是否真那麼美味根本無關緊要,緊要的是,那是我們當初最幸福的時候。也許那時還小,也許那時覺得好吃,也許是陪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吃的,也許是和自己心愛的人吃的,也許當時剛從貧寒里感到生活的一點幸福,也許當時無憂無慮。

之後的一切描述與回去重吃,都是對當時幸福時刻的重溫。

最後找補一句,開頭提的。

在我父親那會兒,冬至之後,九九八十一天,就開春,這個叫連冬起九。他們鄉下鄰居,就這麼算日子。

玉蘭餅據說最粗本是蘇州特產,春令時,玉蘭花開,以糯米包玉蘭花瓣為餅。但食慾常有,玉蘭花不常有,於是我們那裡市井間,以糯米粉裹肉、豆沙、豬油菜、芝麻等,以油炸。

我們故鄉做湯圓——當地人讀成湯糰——的店鋪,大多兼做玉蘭餅:入店來吃湯圓的,坐下了,一大碗雪白湯圓上來,使勺子吹著氣吃,冬日裡,滿店白晃晃;想在街上隨吃隨走的,就拿一兩枚玉蘭餅,左手倒到右手,嘴裡呵氣不止,咬一口,外酥脆內軟糯,吃了餡兒,暖軟黏就下了肚兒。豬肉餡、豆沙餡、芝麻餡所見尋常,但豬油菜比較奇怪:乃是青菜剁成泥,加糖與豬油混溶,碧綠甜濃,然而為外地人所不取。


大家冬至快樂。


11歲那年特別想自殺,每天都想。想結束這每天要哭五六場的生活。

特彆強烈,也特別決絕。

首先想到的是跳樓,但我們小學是當時的最高建築,才四層樓,我要是跳下來不一定能摔死,要是殘廢了得多難受。然後看電視里的古代人往柱子上撞能死,我就尋思撞電線杆子死吧。但是想起有一回奔跑的我撞到門框上,腦袋鼓了個的大包,難受好幾天也沒死啊。接著想,那就喝葯吧,倉房裡有敵敵畏,聽說那玩意兒勁挺大的,喝上就能過那邊去,我就進倉房裡找到那個像望遠鏡式的瓶子,一看生產日期是1988年,我擦比我歲數還大,肯定過期沒勁了,這扯不扯。再然後想過跳河,每年都有不少淹死的人,聽說冒兩個泡就能歐喔,那我也跳裡面試試吧,反正也不會游泳。然後一天放學後我就去後山的小河,一看這小河才到我膝蓋,這咋死,得躺裡面才行啊!於是我就把衣服脫了,下河,腳剛進河裡,就抽筋,我擦,那給我疼的,於是放棄。

最後我決定還是割腕吧,看電視上割腕自殺有好多的。正好家裡剛剛磨完菜刀,很快,到時候我右手拿刀往左手腕一剁,一下不行多來幾下不就行了嗎?這個主意好,到後半夜在剁,沒人發現,血流幹人就可以死了,成功率很高嘛。

當時下完決心的我很輕鬆,好久好久都沒這麼輕鬆,瞅啥啥順眼,上上課想起今天晚上就可以解脫了竟然不自禁地笑出了聲。

老人常說,死也得做個飽死鬼。那陣子電視上放港劇,裡面總有吃豎桶速食麵的鏡頭,看他們吃的都好香啊,正好好久都沒吃速食麵了呢。放學後我走進小賣店,看見我最愛吃的康師傅牛肉麵賣一塊二,好筋道、福滿多一塊錢,而我兜里只有八毛,還是幫人家寫作業掙的,不夠,咋整,不想再等了,只好買了一包七毛錢的三鮮伊面。

那時候睡覺都早,九點家裡人就都睡覺了。到十點時候我估計已睡熟,就把三鮮伊面從書包里拿出來,對半掰開,放進我的大水杯里,一看還真有點像那種香港豎杯的泡麵呢。躡手躡腳走到廚房,拿起暖壺往杯里倒熱水,漫過速食麵,放進調料擰好杯蓋,然後拿雙筷子抱著杯子往回走,心想著等麵條熟了,吃完面,我就去拿菜刀割腕,不做餓死鬼。

回到屋裡,盯著杯麵,突然覺得有點滄桑,生命的最後一天,終於要來個了斷。回想走過的十一年,也沒想起幾件高興的事,不過一想到明天開始就不用再生氣委屈流眼淚啥的了,也挺高興的。

泡了五分鐘,擰開杯蓋,挑起一根一嘗,硬個撅的,沒熟,就又燜了一會兒。再一嘗,有點泡囊了,軟了,一點口感都沒有,可能是暖壺不那麼保溫,熱水溫度低導致的吧。

畢竟是最後一頓告別飯,跪著也要吃完,我一口一口地強壓著往下咽,水少調料多,齁,油包還沒泡開,膩,一點也不像電視上的杯麵那麼好吃。

吃著吃著突然就不行了,太難吃以至情緒崩潰,眼淚簌簌地往下掉,怎麼止也止不住,端著杯蹲地上在那哭,心想著,麻辣蛋,我孫悟凈特么怎麼能就這麼樣的去死啊?我還啥都沒吃過呢!
都半年多沒吃過康師傅牛肉麵了!
六一兒童節那天連根羊肉串都沒吃著呢!
同學們說的鍋包肉到底是啥玩意呀?
我也想喝可口可樂啊!那玩意兒是啥味呢?
人家死之前都得吃頓好吃的,我憑啥就得吃著泡囊鼓的三鮮伊面,憑啥啊!
我不能這麼樣就死呀!我要吃好吃的,我要喝好喝的!趕快長大吧,長大就好了,就想吃啥就吃啥!嗯,不死了!再死也得吃袋康師傅再死啊!

在深夜裡痛快哭一場之後,我決定不死了,活著,吃好吃的,所以一直堅持活到現在。期間還有過許多次輕生的念頭,但一想起那夜吃的三鮮伊面,就淡淡一笑,咽一咽口水,睡一覺,醒來繼續面對這精彩又草丹的世界。


謝邀。講三段故事。

上大學的時候,和一位同學被安排到一塊偏僻地方實習。南方的冬天,不僅是冷,還很濕。寒氣沁入身子里,讓人凍得吃不消。偏偏和這位同學下榻的地方沒空調也沒暖氣,兩個人在房間里凍得直跺腳。

有天實習完已經是凌晨一點多了,兩個人從單位出來,正往回走。看見街頭有大排檔,便去尋思弄點吃的暖和身子。

說是大排檔,其實就是一餛鈍攤子。兩口小鍋咕嘟咕嘟冒著泡,一對老夫妻在張羅。

老闆,兩碗小餛飩!

哎,不好意思,只剩一碗了,還剩點麵條,要不給您餛飩下面,湊個兩碗?

成!

小餛飩並不頂餓,只是解饞。南京人說吃餛飩不叫吃餛飩,叫喝餛飩,說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兩碗小餛飩吃的我們倆大汗淋漓,正吃著呢,看見老闆正擰開瓶二鍋頭,自斟自飲。我和朋友都是酒鬼,但不好意思開口,兩人一直瞄著老闆的酒。

老闆看到了,就找了倆塑料杯,給我們倒了點。餛飩下酒,這可是第一遭,但火辣辣的白酒喝下去,就像火一樣,驅趕了身體里的寒氣,再加上滴了辣油的小餛飩。這一頓讓我們吃的大汗淋漓,實在是過癮。

之後想多給老闆點錢,老闆卻不肯收:兩杯小酒算我請你們的!年輕人好好乾!

轉眼我和這位同學早已畢業,各奔東西。再聊起那晚,都說再也沒吃過那麼好的小餛飩,也再沒喝過那麼好的酒了。

出門在外求學,最饞的就是家鄉的味道。大部分倒也還好,因為家就在省內,平時回去的方便。大家也有個約定俗成的習慣:每年開學就帶些家裡自己做的菜過來,借樓下阿姨的微波爐熱了,擺上來大家分著吃。因此大學四年我也吃了不少好東西:連雲港的海鮮,靖江的蟹黃包,蘇州的羊肉,南京的豬頭肉,揚州的糕點......

我有位同學運氣就沒這麼好了,他家是黑龍江的,回去一趟麻煩的很。加上家境不寬裕,寒假時候就在學校周圍勤工儉學。剛回學校他來找我們:家裡面寄了很多紅腸來,你們來一起分了吃唄!

我們幾個就問隔壁宿舍要了個電磁爐,去超市買了些金針菇,大白菜之屬,做紅腸火鍋吃。那位同學吃著吃著就悶頭不吭聲,再抬起頭,已是淚流滿面。

我姨爺爺喜歡把姨奶奶年輕時候的照片拿給我們看:你們看你姨奶奶!年輕時候漂亮的很!

確實很漂亮。後來就問姨爺爺怎麼追上舅奶奶的,姨爺爺就說:還是靠的一道糖蹄。姨爺爺很會做菜。每到逢年過節,一大桌家宴都是姨爺爺操辦,姨奶奶給打下手。而姨爺爺說的這道糖蹄也是遠近聞名的。據說有飯店專門派廚師來學。我過年時候吃過,確實肥而不膩,酸甜適中,悶的酥爛,入口即化。糖和醋的比例都剛剛好。姨奶奶年輕時候就是好這口,不知不覺就跟了姨爺爺走了一輩子。

後來姨奶奶得了糖尿病,糖蹄這種又甜又高脂肪的東西自然不能多吃。姨爺爺也就不再做了,誰去都不做,說:我要做了,她一聞到味道就也想吃。乾脆就不做了!

我們就打趣:那您這祖傳的手藝不就擱下了?

姨爺爺笑而不語。

後來姨奶奶得了病,吃不下東西。姨爺爺急的好幾天睡不著。有天他打電話來:你姨奶奶想見見你們。

我們趕去的時候,看到姨奶奶已經皮包骨頭了。姨爺爺在給她梳頭,旁邊擱一飯盒,裡面放著的就是一道做好的糖蹄。光聞味道就知道,姨爺爺的手藝沒擱下。

之後沒多久,姨奶奶就走了。之後的姨爺爺絕口不提做菜的事兒。那道糖蹄也再也沒吃到過了。


我在這個問題底下看到這樣一句話:人的悲喜並不相通,但美食可以。而在我看來,那來自舌尖上的那麼一點惦記,早已超脫了食物本身,承載了人的喜怒與悲歡。而這,在我看來,也正是食物給予人們最大的安慰。


昨天看到這樣一條朋友圈:

「別人20歲:瘦臉針玻尿酸開眼角墊鼻樑填脂肪蘋果肌 %^*…%$………

我的20歲:這個好吃這個好吃哈哈哈哈我操這尼瑪也好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別人60歲:臉也僵硬了,嚼東西也嚼不動了……

我的60歲:這個好吃這個好吃哈哈哈哈我操這尼瑪也好吃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為了多巴胺我試過運動,打坐,瑜伽,冥想…後來發現還是吃管用…(●′ω`●)


也說不出,但餓著肚子的時候總感覺自己很委屈,,人都矯情了。。


20多年來,還沒有不能靠吃緩過來的坎。


世界上沒有什麼痛苦是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鬧疆獨那會兒,被一條微博萌的不要不要的。

網友:「對於我們這些吃貨來說,任何妄圖把大盤雞拉條子羊肉串烤包子饢包肉哈密瓜葡萄乾從祖國分離出去成為進口食品的陰謀都是痴心妄想!!」

我常常想,我應該追求什麼呢?

姣好的相貌?那是父母親給的。

豐厚的學識?那不能讓我快樂。

唯美的愛情?那可遇不可求。

那吃?

好!

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的求而不可得。

有那麼多的時候要去取悅他人。

唯獨一口芝士蛋糕從喉嚨滑過的時候。

你取悅的只有你自己。


么么噠!

餓了!

快向我投食!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食物可以。


要不是因為早飯挺好吃的
誰願意起床呢(,,?? . ??,,)

橫過來看一眼


謝邀 @郭大路

我早上愛懶床。

於是我媽就給我用烤箱烤了地瓜,順便烤幾個板栗,在用砂鍋熬了紫米粥,把胡蘿蔔白菜筍絲用香油一拌。到了時間,地瓜的香味從烤箱瀰漫到整個屋子,紫米粥熱騰騰的出鍋,小菜板栗也都清爽的擺齊了,我便懶懶的起了床。

後來林同學給我做早飯,他可笨。幾片麵包吐司,流油的煎蛋,配火腿腸和番茄醬,一人一杯牛奶。要是昨晚剩了米飯,就打兩三個雞蛋加點胡蘿蔔,蛋炒飯。他叫我起床吃飯,我耍賴不起,他就給我一個大大的抱抱,然後一臉呆萌的看我,再看一眼早餐,果然變得籠罩上了一層閃亮亮的光環,味道也好吃了呢!

.

我不喜歡運動。

每次一運動就好餓,我媽會給我做醬牛肉,把牛腱肉用各種香料腌入味,然後用高壓鍋燜的軟糯。有時候是蒸雞胸,把雞胸肉放在上頭,底下鋪上黃花菜、豆芽、木耳、青豆一層,又清淡又好吃。

林同學也給我吃肉肉,荷葉雞、可樂雞翅、燉牛肉、紅燒排骨。可是有一天林同學同我講,運動之後要喝蛋白粉呀,我說,好呀好呀。於是眼巴巴的看他把聞起來甜甜的蛋白粉搖晃均勻。味道應該和甜豆漿差不多吧,我這樣想。於是我喝了一口...好難喝...(╯‵□′)╯︵┴─┴,我再也不要和他做好朋友了哼!

.

我不喜歡加班。

最近換工作,晚上偶爾會加班。我媽會在我晚上回家的時候,準備幾個煎餃,是將蒸好放涼了的餃子,在鍋里塗一層油,小火慢慢煎出金黃的來,香的很。有時候是餅,用一半開水一般涼水和面,烙出來的餅涼了也不會硬邦邦,配上點簡單的素菜,好吃極了。

林同學晚上接我下班,我還沒吃晚飯,他說,我們去吃宵夜吧。我公司離簋街近的很,他帶我去吃小龍蝦。我沒有吃過小龍蝦,他教我吃,小龍蝦不好吃,買了10個,我3個他7個,吃了一臉辣椒油,他扒完蝦給我擦擦臉,擦完油更多了。

.

我不喜歡事情不順利,不喜歡被拒絕,不喜歡太冷的天和太熱的天......世界上有那麼多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可是只要一想到我媽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等我回家吃飯,好像什麼事情都不重要了呢。

我不擅長談戀愛,不懂得如何維護關係,沒學會如何與另一個人互相照顧......和另一個原本陌生的人計划走一段漫長的路,還真是頭疼呢。不過只要他一臉呆樣的同我講,我帶你去吃麥旋風、烤肉、火鍋、鐵板燒、麻辣燙、烤冷麵......談戀愛好像還蠻有趣的嘛。


謝好幾隻邀。
(# 多圖慎入)
(# 空腹慎入)

吃,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帶來安慰這麼簡單。

不開心的時候,吃東西會變開心。
開心的時候,吃東西會變更開心。

△ 你們感受一下我的日常......

......

全世界的吃貨都是好朋友!
~(≧▽≦)/~
就是醬~
喵~


btw,好想當一個美食試吃員啊~~


全部的安慰。

孤獨空虛的時候要煮碗熱乎乎的面,撒上蔥花,加點麻油,不會調味就倒上包火鍋蘸醬,一個人吃完暖乎乎的。

心情煩躁的時候,跟朋友找個串兒攤,就著啤酒,來碟毛豆,大呼小叫,吃完渾身舒暢。

難過抑鬱的時候去吃甜點,吃冰淇淋,吃大泡芙,吃芝士蛋糕,甜味會從嘴巴里蹦躂進心坎兒里。

火鍋是只該跟最親的朋友吃的,鴛鴦鍋,多來幾盤肉,鍋里的食物太熱鬧太吵,所以說話要大聲,吃得笑容滿面滿頭大汗。

平平淡淡的日常該跟家人一起炒個菜,老一輩喜歡加很多油和鹽,膩膩的鹹鹹的很下飯,那是人間煙火味,吃著心裡踏實。

吃是生命的一切,是記憶里的光。誰的童年不曾被辣條驚艷,誰的成長不伴著喧囂的酒席和深夜的泡麵。

有一句話不知是誰說的,我深以為然:世界上沒有一頓串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兩頓。在年輕貧窮的日子裡,沒有車子房子包包供你去招搖和滿足,還好有串兒,有一切廉價而溫暖的食物。


小時候考試考砸了,準備回家被我爸胖揍,回到家,他已經抄起了傢伙,我一把跪在地上:『』能不能讓我先吃飽飯,我真的餓了。『』


就指著這個活了


我從小就愛吃。


長大之後我發現世界上真的有人對吃沒有什麼所謂,屬於那種只要能飽,吃什麼都行的類型。我覺得可能是家裡面沒有養成饞嘴的習慣。小時候姥爺在廚房裡燉著排骨紅燒肉,我就得跑過去在旁邊候著,等到肉熟了,姥爺先用長長的木筷子給我夾一塊,嘗嘗味道。我從小養的毛病吃飯特快,這會兒一定會燙舌頭,但還是噗嚕噗嚕吞下去,咂咂嘴說:「熟了,不過再燉會兒,沒入味兒。」我對我爸做飯的印象不多,但是他早飯做的特好,有時候拿前一天剩的蝦湯煮細挂面,或者拌米飯,再或者煮拉麵,農心那個牌子的,一絕。小時候還沒興愛護動物拒絕魚翅呢,有一次不知道打哪兒得了點兒,早起用砂鍋加上雞湯燉了,好像是泡了飯。那時候我第一次吃魚翅,拿筷子撈著問我爸這是粉絲還是魚翅,但是鮮,特鮮。我爺爺和我奶奶就兩個極端,我爺爺做素包子能做出肉味兒來,冬瓜火腿粉絲湯香得跟放了一整隻豬腿進去熬一樣。我奶奶就屬於做手撕包菜能放半瓶子油那種,但是好吃啊,好吃死了,堪比豬油炒的。不過總的來說最常吃的還是姥姥做的家常菜,花樣太多了我真沒法挑著說。姥姥的手藝我沒事兒就想,有時候坐著看書腦子裡面能蹦一本菜譜出來。


小時候太饞,導致長大了減肥很困難。不過慢慢地對家裡的吃的就習慣了,沒有特別的狂熱了。高中畢業來香港讀書,一張大嘴吃四方,再加上本人不是很戀家,倒是很開心,想著小時候偶爾才去吃一次的翠亨屯早茶可以天天吃了。但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回到家裡,胃容量立刻乘以二。在外面一份蒸魚就是一塊魚肚子,加一碟生菜半碗飯吃得滿足;或者一份餃子十小隻,配一杯豆漿也算是飽了。然而回到家裡一整條魚十分鐘就能唆乾淨,餃子論斤不論個。去年過年特別饞肘子,五斤的肘子,紅燒了之後得拿家裡的大碟子裝,知道吃了胖,還會撐得肚子疼,但還是用堅強的意志一個人都幹掉了。事後跟小夥伴們說吃得想吐,不僅沒人同情我,還把「一個五斤的肘子」傳成了一段佳話。我也沒辦法的呀,我讓我媽幫我吃,她非說吃不下,剩了又不太好。此後「一隻燒雞」「一盆草莓」的故事也很多,按下不表了。


大三那年跑到丹麥交換去了。去之前一門心思想去美國來著,結果一來二去,一點心理準備都沒做,倒去了哥本哈根,去了才知道北歐的物價貴得要上天。那個時候離開家已經兩年,知道自己愛吃了,想著一個吃貨總不能委屈了自己,擼開袖子咱們廚房裡幹起來,要給國外友人展示一下中國優秀的吃貨文化。我這個人的個性獨得很,然而偏偏給分了個雙人房,室友也是個中國妹子。她乖乖巧巧的,相比之下我就離經叛道得多,於是室友關係就客客氣氣的也算不上親密。我沒事做飯當享受,她一頓半頓的常去食堂湊合不似我般愛灶火。然而有一次,我上完課中午溜達回來,離著宿舍還兩個路口,鼻子里突然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氣味勾著我,越往家走越濃厚。那個時候半秋不冬啦,哥哈的天氣乾乾爽爽的,太陽曬得皮膚有點發緊,鼻子里聞到蔥姜熗鍋的味道,然後加了青椒和肉片,點了醬油,嘩啦——呲。特幸福。


交換的時候認識一個德國姑娘Mia,是丹麥混血,你能想到的一切好品質都在她身上了。我倆成了好朋友。我喜歡她喜歡得不行,覺得在有限的時光里要做點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兒來感謝我倆的友情,於是就決定請她來家裡吃飯。我從來沒請人到我的地方做客,小時候在家沒有過,在外面住宿舍之後也是第一回。趁我室友不在,訂了日期,空出小陽台,大早起來燒了個家傳的肉沫茄子,蒜末土豆絲兒和芹菜雞塊,等她來了之後其實半涼不涼了,不過如果不算上煮的有點幹了的米飯的話味道還可以給個七八分。她來的時候帶了她姐姐,是個一米八的身高兩百斤的姑娘,只年長我跟Mia兩歲,人又熱情又美好,一個勁兒的誇我做的飯好吃。那天吃完飯我們愉快的聊了好久的天。她姐姐有一個交往了兩年的男朋友,她告訴我說,其實一個女孩子和一個男孩子在一起半年之後就知道她想不想嫁給她了,因為半年之中你們一起旅行一起生活,吵過架也上過床,什麼也都體驗過了。後來Mia在那半年中迎來了第一次戀愛和第一次分手,我臨走的時候她姐姐也和男朋友分手了,之後Mia告訴我她姐姐減了六十磅,現在很美,有了一個新的男票。


我有一個表哥,原來在天津少年隊踢足球,踢的特別好,是最有希望進天津隊的一個。十來歲的時候說有一個訓練營,能把孩子送到捷克去專訓,我大姨家東拼西湊湊了幾萬塊把我哥送出去,到了捷克連隊長帶訓練營都沒了蹤影。別的孩子把生活費花完了熬不住就回家了,我哥咬著牙睡大街,說得對的起我大姨花的錢,邊學語言邊在中餐館打工,考了大學學了電腦,在捷克一呆小十年,為了拿綠卡沒怎麼回過家。我去看他之前提前燉了一個禮拜的牛肉雞架子,照我姥姥的房子熬了半鍋「老鹵」,提前給他鹵了十個雞腿帶了過去。我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年前他蹲在路邊幫我通Nokia直板上面bouncy
ball第五關的時候,現在他腦門都有點禿了,我姨夫的基因真強。他說我盼來盼去娘家終於來人了嘿!他帶我去老城吃了豬肘子喝了啤酒,但我記得最深的是他半夜帶我去吃的中國菜,是在一家商場樓上,跟大食代一樣的美食廣場。他說這家你一定得試試,他們家從宮保雞丁到魚香雞絲到木須肉都一個味兒,我有時候饞中國菜了就來這兒吃,吃完就不饞了。臨走的時候我在捷克第七還是第九區的中國超市買了一袋面醬一瓶老乾媽辣三丁一罐腐乳,因為哥哈買不到,結果登機的時候因為沒有行李扣在安檢了,莫名感覺特別對不起我哥。現在想想都心碎。


在交換的時候自然是不學習的,雖然一開始連東歐西歐都分不清楚但我還是把歐洲繞了一圈,等到終於消停下來回到宿舍,生了一場大病,由輕微的喉嚨痛漸漸到夜裡咳醒三四次,吵到室友要吃安眠藥,拖拖拉拉了一個月。可能因為意外難以痊癒,可能因為日頭九點升起四點就落下,那次生病異常的、突出的、極其的令人覺得沮喪和難以忍受。一方面生活瑣事必須一刻不得閑的操心:水果沒了要及時補充;早晨的牛奶酸奶三四天就喝完,而冰箱很小也不能每次大量的買;最煩的是仍然要切菜做飯,不然外面的外賣都是五十克朗起的pizza漢堡或烤肉,一是吃不起,二是油膩上火,恐怕吃完整個人直接都要燒起來了;最後的最後,吃晚飯了還要洗碗收拾,要是自己住著還能偷懶幾回,但和室友分享有限數量的廚具,飯後即刻起身清潔都是不言而喻的規矩了。除非是極度虛弱,下定決心這一天除了陷在被窩裡粒米不進,不然該忙的一樣不能落下,絲毫沒有靜養的感覺。另一方面,除了柜子的僅存的兩板抗生素和葯不對症的康泰克,再沒有啥其他療效神奇的葯;也不像香港能拖著身子走到學校還能十五港紙看個「包治百病」的門診。雖然手裡捏著丹麥的醫療黃卡,但既不太可能精力十足的探索到地址,二是據有經驗的室友講程序也不甚便利簡捷;只能自己窩在宿舍里,蒙古大夫自己治自己。一開始葯也省著吃,稍見起色就停----大概也是那次拖拖拉拉的原因,後來整天咳的要吐出來,嗓子也啞得出不了聲。生了病常常覺得委屈,然而那份委屈既不能跟家人說,也不好意思叫朋友分擔,更不好拽著關係平平常常的室友抹眼角,只能自己在心裡讓它打著旋兒的長。病的久了,看不到痊癒的終點,有時候咳的狠了震了腦袋,一股巨大的壓人的絕望感簡直是破土而出直衝雲霄,繼而丹麥這又貴,又凍,又冷漠的城市帶來情緒,連同陳年往事一齊襲來,簡直連死的覺悟都要做好了。


但是有一天,我忽然打起了精神,想著還有一個月就回去了,祖國的花朵總不能枯萎在列強的土地上,於是爬起來揉了一飯盒麵條,做挂面吃。普通麵粉加了些之前剩下的粗磨黑麥麵粉,磕了個雞蛋,加水加少少鹽揉成大團,也不管醒面那一套,切成小份擀成麵餅,塗一層色拉油疊三折切成小指粗細,一條條打開揉成圓麵條的形狀。其實結果並不理想,還沒揉完三分之二前一部分就已經糾纏黏結;後來下面吃的時候又沒有耐心根根分明的挑開,其實盛到碗里都已經變成了撥魚兒。不過好處是歪打正著也算吃了碗壽星面,另外一下作出了幾頓的分量,就省了好幾天煮飯的煩惱。再就是好歹吃了些家鄉的面香味兒,雖說是扯著勸業場到團結湖一樣的牽強,然而炒個西紅柿雞蛋再翹些黃瓜絲,或者直接勾芡做個白菜肉絲拌了吃,再不然直接就胡亂切點什麼,摻著凍海鮮和蛋炒了,北方中餐的味道總還是有一些。受了啟發,於是發明不斷,有一天本來想著晚上做碗雞肉菜葉兒疙瘩湯吃了,結果打開冰箱先拿了剩的豬肝出來,照著腦子裡一直轉悠的方子要鹵,端鍋煮上了花椒大料水。趁著豬肝還沒解凍往鍋里扔了個雞蛋,等陣子撈出來居然是一直心心念念卻未能成功的溏心蛋,往顫悠悠的蛋黃水兒里淋了兩滴醬油吃了,看著鍋里翻騰的黃湯子又乾脆拿了五個雞腿出來解凍,趁著湯底再鹵幾個雞腿囤著。剩了一個雞腿去了骨腌著留給第二天做菜做湯,其它四個中火咕嘟了兩個小時的雞腿,趁熱吃了一個,睡一覺起來又吃了倆,最後一個當了夜宵。一鍋醬肉的湯水加水再加水煮了一上午,只剩一小碗浮著薄薄的黃油花。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了。


我想起這麼多事來,全因為今天是冬至。我之前從來不記節氣,也不愛過節日,可是自己出來上學工作之後,慢慢的對儀式感越來越看重。去年冬至的時候還在學校里,那時候朋友都在身邊,該考研的該回大陸的都沒走,宿舍里招呼一聲就能見。我說冬至了,得吃餃子!可是宿舍周圍八方雲集水餃店早關了,賣的還是擠出來的餃子,我想吃捏的。雪霏姐姐說旁邊新開那家米線里能加餃子,還韭菜餡兒的。我倆說時遲那時快小跑著就顛過去,結果他家不光是手工捏的大肚餃子,而且還有韭菜和洋白菜兩種餡,只可惜不能要凈餸(純餃子),於是我倆高高興興一人一碗麵湯下餃子,連老陳醋都沒有,但是咬一口還是覺得耳朵都要燒起來了。可惜雪霏姐姐腸胃不好,吃了兩個韭菜餃子吐了三回。今年冬至這家米線餃子店黃了,八方雲集倒是重新開起來,但雪霏姐姐不在了,她這時候應該在美國睡覺,或者一臉憂愁的複習考試。可餃子還是要吃,八方雲集的台式餃子還是嫌棄,於是我寧願跑到超市裡買了幾包速凍的餃子,餃子皮里捏了菠菜汁紫甘藍汁和胡蘿蔔汁,可以煮一鍋五顏六色的。餃子么,總是家裡的好吃,換了只手包都不行。味道總是沒辦法追求到了,但樣子好看些,總不會覺得這個冬至過得太虧。


我當時在丹麥交換的時候,出去旅遊住的地方挑著最便宜的,但是該吃的東西想去的餐廳沒有落下的。我有個理論,風景可以照相留念,但吃的不行,食物消化在胃裡,融到你的骨血里,成為你的一部分,那才是每個地方真正的紀念品,不可以馬虎對待。衣食住行四個字,三個都可以湊合,唯獨食不可以。日子一天一天挨過去,再沒有可以回頭的時候了,身邊的人不斷地來了又走,事情不斷地發生又結束,人的記憶有限,總是還沒有記住就忘了,但是伴隨著它們的三餐會隨著你的鼻子聞進你的肺,通過嘴巴進入到胃,最後刻到你的身體里,長成你的一部分。吃的開心一點,就好像自己分身了一個人出來在好好的照顧自己一樣,人生既不可怕也不孤獨,吃了這頓飯,可以繼續怒力的戰鬥啊。


剛才吃完餃子洗碗的時候,覺得嘴巴裡面有點寡,順手開了小鍋燒了水。碗筷洗乾淨,摸了兩個梨出來切了煮水喝。想起來冰箱里還有銀耳,索性沒泡,掐了根也扔進去。又覺得有點涼,丟了幾個紅棗暖一下。現在小廚房裡咕嘟咕嘟的,玻璃牆上一層霧,梨子的甜味兒順著門縫而扒進廳里了。鄰居家也是北方人,今天做的三鮮餃子和炸醬麵的味兒撞進我家懟了我一個下午。我猜現在他們家也聞見我梨水味兒了,感覺自己一個人單挑了他們一家子,我真棒。


(我之前在@孫悟凈的答案下面留了一個相似體驗的評論,但是想了想吃這件對我這麼重要的事情,不能跟那麼沉重的話題聯繫一起就算了。然後我就文思如泉湧。其實我感覺我周日考試真的要掛了,可是不寫出來我一道題都看不進去。那就寫吧,希望嘮叨完了可以好好複習考試成功 TAT。)


沒出息地說:全部的。

昨天晚上,躺在宿舍的床上,想到這段時間我在教會裡發生的種種不愉快的事情,突然沒忍住哭了起來。這時候手機響了,姬友跟我說「你知道嗎?廣場邊上那個商場開業了呀!我們五一去吃吃吃吧!」我立即抹乾凈眼淚,打了一行字「我們是吃台灣菜,四川火鍋還是韓式料理?都好想吃啊怎麼辦!」我剛才在哭什麼啊?我不記得了誒!

從小我媽安慰我的話一直是「別哭了我帶你吃大盤雞去。」,「有什麼傷心的啊,中午我給你做冬瓜排骨」,「要開學了我給你做可樂雞翅吧。」

曾經一個新教的同學想讓我跟她一起去做禮拜,我死活不去,於是她說了五個字我就徹底被打敗了,那五個字是「牛肉胡辣湯」。

當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時還是初三,人生第一次面對一種叫「升學壓力」的難以名狀的無助感。我背對夕陽的餘暉走著,感到生活毫無希望,想著想著就淚流滿面了。可是每到我走進巷子口,會突然想到餐廳橘黃色的燈光,想到我還不知道今晚我媽又給我做什麼飯,想到我還能吃到媽媽做的飯,眼淚馬上就可以收住。

爸媽想讓我跟他們一起去游泳,跟我說,河邊那家烤羊排特別好吃!我就這樣去了一暑假。別問我為什麼運動沒瘦,因為河邊的烙饃卷豆腐串和炸雞翅也特別好吃啊(╯‵□′)╯︵┻━┻

……

食物是可以品嘗的的香氣騰騰的幸福,吃是感人肺腑的賞心樂事。我不知道有什麼比吃一頓好的更能抵擋世界的漠然與薄涼,不知道有什麼能像媽媽做的飯一樣瞬間止住眼淚又瞬間讓人淚眼朦朧。能夠從吃中得到安慰的,都是內心孤獨卻又熱愛生活的人,或許這麼說太矯情了,但是就像另一位答主說的,餓的時候連人都矯情了起來。

祝大家頓頓都能吃到心儀的美食。


現在到知乎圈錢成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嗎?
我說的就是本問題下的 @中華小當家娘們
打廣告可以,至少你得說實話,別把別人當傻瓜。哦,已經有一票人傻了。
從第一句就在撒謊,怎麼讓別人相信你做的吃的真像你所言一般材料好口味上乘?

我們家世代都是做吃的,江浙一帶的都知道我們家

哇文化底蘊豐厚呢廣大群眾最喜歡老字號了呢
可惜評論區沒有一個人表示知曉,連個招牌都沒有,那應該就是靠口口相傳「那家作坊的東西很好吃喲」
年輕人你真的以為「江浙」是片很小的地方嗎?
然後列舉「自己媽媽」做的美食,按道理應該是從招牌開始。

乳酪包,能擠出奶油來,老人家實在,特別捨得在原材料上面花錢。

乃們江浙老字號多少年前就做乳酪包了(微店價格6個100軟妹幣),而稻香村現在還是賣那些幾十年前的點心
之後種種如

我媽熬雞翅經常通宵的熬,附近公司的年貨都是拿的我們家的東西,我媽還說給人家吃到嘴裡一定要最好的,非得用土雞做雞翅,o(╯□╰)o,村裡的雞翅都被我們家承包了。(微店價格19.8軟妹幣兩隻)
進口的紐西蘭黃油,鄉下的紅豆,自製的肉鬆,還有甜甜的麻糍,真的超級好吃,還有海邊長大的海鴨蛋,特別特別特別好吃(微店價格95/5個,大小如圖)

媽媽和一個小姊妹承包了一個海邊養殖場都是吃小蝦小蟹的海鴨子,營養價值特別高,方圓幾百里有孕婦都會來我家搶鴨蛋(微店140/20顆)

反正我一個字也不信。

現在的小作坊都會準備聖誕大禮包了嗎
您媽媽真是與時俱進
我媽媽不過聖誕節。
下面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看看這個答主的真實目的
首先,按照「她」自己的說法

每次去學校,我媽都讓我帶整整一個行李箱
一瓶醬就足夠帶去學校拌面吃了
弟弟現在三歲

我們可以推斷出,這是一個四口人的家庭,成員是爸爸媽媽姐姐(答主)弟弟
只有兩個孩子,因為

我爸媽很喜歡他,漸漸的就不大關心我了。不喜歡生兩個孩子的二胎政策 ︶︿︶

相信「爸爸媽媽」最多也就是四十歲左右生了第二胎
那麼答主應該在上學
或者初中/高中畢業不讀書了
不要告訴我這是媽媽,雖然按照文字邏輯確實如此

因為一個學醫的,不信。

這張圖,除了用down下來的這個理由之外,完全無法解釋美工做的不錯的答主竟然用這麼糊一張圖

另外這個微信的信息

誰能想像到媽媽的微信性別是男呢
不過我猜機智的人類已經想好說這是爸爸幫媽媽弄得公眾號了
註冊時間倒是和答題時間很契合
不過如果搜索答主給的這個微信號的話,有兩個公眾號,上圖這個(與答主頭像相同)並沒有微店
另一個如下,這才是有微店的

看來是運營了一個月急需推廣軟文呢~才不是為了你們這群知乎上的傻妹子們開的店呢
這是關注這個公眾號後發的圖片

噢,原來答主去巴黎留學了啊
都回國生孩子了啊
可是弟弟才三歲啊
一顆賽艇也不是這麼用的。
下圖證明兩個公眾號確屬一人

求別侮辱吃貨
雖然我們愛吃,但我們也有腦子好么。


誰能想到,一個吃貨為了拯救其他的吃貨竟然打出了這麼多字呢。
心好累,不匿名了。


推薦閱讀:

您最愛吃的家常菜有哪些?
有哪些零食能讓你吃上一次就停不下來?
什麼水果經過烹飪處理後比原本單純的吃掉更好吃?
九宮格火鍋為什麼九個格相互是打通的?而且都是一個湯底。。這樣弄九個有什麼必要呢?
如何在不品嘗的情況下辨別牛排幾成熟?

TAG:生活 | 人生 | 吃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