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只是太守,怎麼推為盟主,而其他牧或者刺史都不是盟主啊。按理太守不就是市長級的,而州牧可是省長啊?
個人方面:
袁紹可是苗根正紅的貴公子。袁家四世三公,而且袁紹自己也比較有才:
袁紹生而孤,幼為郎,容貌端正,威儀進止,動見仿效。弱冠除復陽長,有清能名。
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柴轂,填接街陌。內官皆惡之。
時代方面:
東漢末年,宦官專政,迫害黨人(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而袁紹則和一些人組建了一個反對宦官的小團隊,成員包括張邈、何顒等名士,也包括曹操等年少有為頗有俠士風範之人。
後來,黃巾叛亂,何進任大將軍,袁紹入仕,何進作為外戚貴顯,對宦官專政不滿,而剛好袁紹有意借何進之力除掉宦官,他們兩個算是一拍即合,而且袁家四世三公門第顯赫,所以何進很器重袁紹。後來組建西園八校尉,雖然名義上是蹇碩為boss,但是實際的精神(特別是對於反宦官派)領袖應為袁紹,其他的人是鮑鴻、曹操、趙融、馮芳、夏牟、淳于瓊。
《後漢書》:進素知中官天下所疾,兼忿蹇碩圖己,及秉朝政,陰規誅之。袁紹亦素有謀,因進親客張津勸之曰:「黃門常侍權重日久,又與長樂太后專通姦利,將軍宜更清選賢良,整齊天下,為國家除患。」進然其言。又以袁氏累世寵貴,海內所歸,而紹素善養士,能得豪傑用,其從弟慮賁中郎將術亦尚氣俠,故並厚待之。因復博征智謀之士逄紀、何顒、荀攸等,與同腹心。
《後漢書》:後辟大將軍何進掾,為侍御史、虎賁中郎將。中平五年,初置西園八校尉,以紹為佐軍校尉。
後來,袁紹等人準備使用兵變來實現目的,只不過何進行事不果斷,結果事情敗露,身亡。袁紹等人為何進報仇,起兵進攻,殺盡宦官。
須知,在這時袁紹已經是司隸校尉了,司隸校尉是東漢末期政權中樞里舉足輕重的角色,李傕專政時也自領司隸校尉,曹操在奪取大權後,也領司隸校尉以自重。
《後漢書》:(何進)遂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並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言。
《後漢書》:進意更狐疑。紹懼進變計,乃脅之曰:「交構已成,形勢已露,事留變生,將軍復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進於是以紹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紹使洛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馳驛上,欲進兵平樂觀。
雖然滅了宦官,但是同時也引狼入室引來了董卓以及強健的西涼鐵騎,袁紹等人勢不能及,而董卓仗著勢大,無惡不作,而且想要專政,甚至想要另立新君。於是和袁紹等人杠上了。
《後漢書》:頃之,卓議欲廢立,謂紹曰:「天下之主,宜得賢明,每念靈帝,令人憤毒。董侯似可,今當立之。」紹曰:「今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宣於天下。若公違禮任情,廢嫡立庶,恐眾議未安。」卓案劍吆紹曰:「豎子敢然!天下之事,豈不在我?我欲為之,誰敢不從!」紹詭對曰:「此國之大事,請出與太傅議之」。卓復言「劉氏種不足復遺。」紹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橫刀長揖徑出。懸節於上東門,而奔冀州。
而袁紹的渤海太守只是董卓為了控制袁紹的手段而已。
《三國志》:侍中周毖、城門校尉伍瓊、議郎何顒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陰為紹,乃說卓曰:「夫廢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紹不達大體,恐懼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購之急,勢必為變。袁氏樹恩四世,門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則紹喜於免罪,必無患矣。」卓以為然,乃拜紹勃海太守,封邟鄉侯。
後來董卓越來越沒譜,擅行廢立和種種暴行,引起了官僚士大夫的憤恨,他所任命的關東牧守也都反對他。各地討伐董卓的呼聲日益高漲。而因為袁紹的家世地位,以及誅滅宦官之功和不與董卓合作的舉動,使得他成為最合適最有號召力的人。
而再看一下當時反董卓聯盟的組成:
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太祖行奮武將軍。 ——《三國志·武帝紀》
袁術、袁遺,都是袁紹的同族兄弟,張邈以前就是袁紹的好友,王匡、橋瑁、鮑信都是在何進旗下彙集的滅宦官的戰友,而滅宦官行動的實質隊長就是袁紹,韓馥因為橋瑁、劉惠的言論而支持袁紹,孔伷、劉岱具體不詳。幾乎是反宦官聯盟的延續。
但總之,無論以威望還是團隊關係上,袁紹成為盟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為他爸爸是政治局常委,他爺爺是政治局常委,他太爺爺是政治局常委,他高爺爺是政治局常委,他做過軍委秘書長首都市委書記和38軍軍長。
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
四!世!三公!
我就問你待會兒玩兒時你聽誰的.....
袁紹,四世三公。出身根正苗紅,其人生得英俊威武。早年下基層鍛煉,在北方某地做太守。
各路諸侯知其聲望,紛紛站隊。
率隊西征討賊,一時風光無限。
然並卵。還是被大院一起長大的曹操給干倒了。二兒子跑到了國外。
對了,曹操後來的夫人卞氏。以前好像是樂人。
除了家世,還有一個方面。
袁紹以前當過西園八校尉的中軍校尉,僅次於蹇碩,西園八校尉是靈帝為了讓次子劉協上位設立的,其首領上軍校尉蹇碩甚至有權節制大將軍何進。
蹇碩被幹掉後袁紹又成了何進集團的二號人物,參與了多項重大的決策,誅殺宦官、引董卓入京都是他提議的。
這履歷也不一般。
王粲:袁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以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
范曄:①袁紹初以豪俠得眾,遂懷雄霸之圖,天下勝兵舉旗者,莫不假以為名。及臨場決敵,則悍夫爭命;深籌高議,則智士傾心。盛哉乎,其所資也。②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於色,而性矜愎自高,短於從善,故至於敗。③紹姿弘雅,表亦長者。稱雄河外,擅強南夏。魚儷漢舳,雲屯冀馬。窺圖訊鼎,禋天類社。既雲天工,亦資人亮。矜強少成,坐談奚望。回皇冢嬖,身穨業喪。
荀諶:袁氏一時之傑。
荀攸:紹以寬厚得眾心。
獻帝職務高,血統高,然並卵。一糧二兵~
我讀書讀得少,看大家答案歸納出一個理由,看看合不合理——
袁紹不是普通的一方諸侯,之前就參與國都的核心競爭,是何進的副手和道義接班人。一開始就站在舞台中央,諸侯們想拿出一個和董卓名望、勢力上旗鼓相當的核心來,那也只能是他了。其他人排不上號。
十八路諸侯分別為: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馬。
其中4個刺使,2個封候,外加一個後將軍,這7個人地位較高,接下來比背景了,老袁家四世三公,名滿天下,背景最深的就是二袁了,袁術這個人名聲不好,人不靠譜,袁紹名氣大,又在前大將軍何進手下誅殺宦官又是出謀又是出力,在討伐董卓也很積極,就他了吧。
然後袁紹一致被推為盟主
因為袁紹長得帥
最有名,曾經是司隸校尉, 假節,曾經在何進手下堪稱領袖,長的帥(哈哈)
推薦閱讀: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敢伐蜀?
※為什麼孫皓聰明又殘暴?
※如果蜀國北伐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韓信,北伐能否成功?
※三國魏延真的會反叛嗎?為什麼一直不受孔明待見?
※如何評價《火鳳燎原》中的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