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通用之周易或說周易之主流是鄭玄版本還是王弼版本?或者其他

鄭玄是碩儒,王弼倡清淡玄學,好奇現世周易之說是偏儒還是偏玄


看不懂題目。題主說的通用」是指哪方面?
世俗流傳?研究用?術數用?拍人用?墊桌角用?放書架上裝逼用?

流傳比較久的是《十三經註疏》里的《周易正義》王弼注經,韓伯注傳;
近千年影響較大的是朱熹《周易本義》
研究象數多用《周易集解》,這裡面就包括鄭玄、京房、焦延壽等等等等的注了;
研究義理多用《周易程氏傳》

@談無語@攖而後成 ,貌似是這麼回事吧?

這些年隨著出土,想研究大致原貌的話,
馬王堆漢墓帛書《周易經傳》,
年代最早的是上博藏的戰國楚簡本,
其它地方出土的就是很殘很殘的殘簡了。


難得碰到個和易學史有關的問題,認真答一答。
題主所說之意,應該指的不是《周易》的文字版本的區別,因為通行本《周易》的文字版本基本沒有什麼出入。題主所說是應該是《周易》注釋方法的區別,以及發展到後世各種《周易》的注釋版本,究竟是以鄭玄版本為主,還是以王弼版本為主。題主的補充也說道是偏儒還是偏玄的問題,我的想法應該沒錯。
那我就按上面這個思路來了。
先來看看鄭玄,鄭玄的易注有什麼特點?
首先,觀其師承。鄭玄是馬融的得意弟子,「鄭生今去,吾道東矣」。而馬融易學深受費直古文易的影響,故而可以說鄭玄相當於是費直古文易的接班人。而古文易,始於西漢費直,之所以稱古文易,是因為西漢時由人從舊房中取出(免於秦火),文本用籀文寫成,故稱為古文易。費直得古文易,不講卦氣和陰陽災變,只以《彖》《象》之類的傳來解意,並將《傳》打散,融與經中。咱們現在經傳合一,就是由此而來。當然,咱們現在乾坤二卦還是經傳分開的。清代的《周易折中》也是經傳分開的。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鄭玄有沒有受到費式易的影響,這從他的易注中來看,似乎不太好發現,因為鄭玄易注最大的特點還是象數注易。即由孟喜開創,由京房發揚光大的,以卦氣,陰陽解易的象數學派。(當時還不叫象數學派)。鄭玄在解易的過程中,對象數派的解易手法十分的了解,並用於自己的易注之中。(畢竟自己注的《乾鑿度》,還發明了爻辰,象數方面成就也是十分的了得。)而且說實話,這讓我們開始懷疑鄭玄究竟是否真的師承於馬融的《費氏易》。。。。。。
接下來說說王弼。
說起王弼,大家想到的就是「王弼掃象」,認為要「得意忘象」,主張捨棄卦氣,陰陽之類的象數解法。是不是覺的和一個人的想法有點相似?沒錯,就是費直。
王弼發揚了費氏易的解易傳統,利用《彖》《象》《繫辭》來解釋周易,同時他也開創了用老莊玄學解易的方式,而後者的成就則更為明顯。
把兩者放在一起比較。很明顯,一個訓詁大家,字字落到實處,一個玄學大師,句句玄之又玄。一個是象數高手,一個是老莊解易。但是,題主所說的後世易注,以哪一個版本為主,這個就不好說了。因為不可能有人完全接受鄭氏易或王氏易,只能說以他們為代表的象數易和義理易,究竟何者為主。
但是,時代更迭,在後來周易注釋中,像虞翻這樣字字象數的人幾乎沒有;而使用義理解易,又絲毫不管爻位,不論爻的變化的說法,又是顯得那麼的單薄。孔穎達也好,朱熹也好,李光地也好,他們的易注都是咬碎了先賢的易注,吞到肚中,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
好吧,正式回答題主,雖然不同時代解易方式有主流非主流之說,但是就整個易學史來看,象數和義理派誰也沒成為過非主流。
以上。


鄭康成寫得是讀後感,王輔嗣是強行裝逼;鄭以象數為根本,王以義理髮揮為要。

王弼的 道德經注 也不可偏信,因其閱歷問題。當然王弼比你我肯定強,也是超級神童。

鄭版 觀卦注 -- 鬼門宮闕,得其要

王版 觀卦注 --不知所云


中國的術數能脫離儒家?

周易怎麼脫離道家,傳承發揚著無不是道家之人。

周易儒本,道體,當下用!


王弼活了24歲,鄭玄活了73歲。

一個是尚清談的名門,一個是注群經的碩儒。


總之,在古文字學、考據學這裡,你會經常看到今人方家對鄭玄註疏的引用舉證,至於王弼,我就很少能看到了。


清朝乾隆年間編了《四庫全書》,王弼本收錄了《四庫全書》,就成為了朝廷的官方版本。一成為官方認可的版本就進入了社會主流,這個社會影響力就超過了所有其他的版本。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列強入侵給中國固然帶來了傷害,但是有利於中國的現代化,因此殖民有理,侵略有功」的觀點?
當劉邦還是一個痞子時,蕭何為何對劉邦如此好?
武則天時期的唐朝疆域有這麼大嗎,直達裏海東岸?
蘇軾和李煜誰更傷感?
春秋戰國時期人才流動為什麼不被稱為X奸?

TAG:中國古代歷史 | 周易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