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上最美情話都是這幫負心漢說的 ?

微信上看到的文章,想問問大家這是不是真的啊?

-1-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想當年看到這首詩的時候多麼感動啊! 事實上元稹《西廂記》中拋棄崔鶯鶯的張生並無二致。為了自己的仕途,元稹始亂終棄,並依附於當時新任京兆尹的韋夏卿,後同他女兒韋叢結婚,然後入秘書省自任校書郎。韋叢死後,元稹寫的那些悼亡詩作真是悲切感人,好像除了韋叢,再沒有能令他動情的女人了。事實真是這樣嗎?然而並沒有! 韋叢重病卧床時,元稹任監察御史出差去了成都,一下便與大他十一歲的「掃眉才子」薛濤打得火熱,彼此詩詞唱和,如膠似漆。韋叢死後,元稹回到了長安,就又把薛濤拋棄了。在沒有了「滄海水」與「巫山雲」後,元稹便到處拈花惹草,風流不羈,江南才女劉采春也曾是他的「枕邊人」。沒過多久,元稹不僅又娶了妻,而且還納了妾。 所以陳寅恪先生譏諷元稹不僅為「巧婚」,也為「巧宦」。

-2-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這是蘇軾寫給第一任妻子王弗的千古第一悼亡詞,很多人爛熟於心。據說王弗十六歲嫁給蘇軾以後,紅袖添香,關懷備至,二人情深意篤。直到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年僅二十七歲的王弗去世。 十年後(1075年),蘇軾已因與當權者政見不和,被轉遷至密州任知州,蘇軾為王弗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無處話凄涼」一詞。問題是蘇軾當時是有老婆王閏之的啊,還是他的小姨子呢,怎麼就無處話凄涼了呢?最重要的是蘇軾寫下這首詞的前後還在和妓女鬼混,處處留情。 譬如他最有名的侍女王朝雲就是在前一年(1074年)還在杭州時從青樓中被贖出的。話說前一年還在攜妓游湖各種happy,一年後被貶就懷戀亡妻,好像有作秀的嫌疑……在《揮麈後錄》《春渚紀聞東坡事實》《古今詞話》《侯鯖錄》《捫虱新話》《堯山堂外紀》等文中都有記載蘇軾和妓女之間的故事。 好像發現了一個規律,蘇軾愛的都是「王」的女人!

-3- 歸有光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常看到有人進行話題徵集:「最孤獨的一句話是什麼」或者「最打動你的一句話是什麼」。高票當選的總是《項脊軒志》中的那句「今已亭亭如蓋矣」。然而真相總會亮瞎你的眼睛。 歸有光一生共娶妻三次,23歲時娶魏氏,魏氏是名儒魏校的侄女,當時歸有光很窮,但她不在乎。28歲時魏氏卒,僅隔一年,繼娶王氏,王氏是安亭望族之女,同歸有光同甘共苦,46歲王氏卒,歸有光寫下《王氏畫贊並序》。時隔一年,47歲又繼娶費氏。 剛剛還是痛徹心扉的思念與哀悼,尋死覓活的,馬上就把新人娶進門來,這個世界太瘋狂了吧,一點過渡和鋪墊都沒有。 對了,歸有光還有一個侍女叫寒花,死後為她寫下了《寒花葬志》。

-4- 納蘭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說到這個人物,嘖嘖,完全是文藝女心目中的男神啊。家世夠好,名字夠帥,情書一級棒,常常略帶憂鬱,簡直就是韓劇男主角不二人選,想起來都口水直流。 根據女作家蘇雪林(1897-1999)的考證,納蘭容若結婚之前,曾有一段無疾而終的初戀,而這位初戀情人,就是納蘭的姨表姐妹,並引了清代無名氏《賃廡筆記》對這段情史作為證明:「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鬱結,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蘇雪林認為《飲水詞》中的所有凄惋哀感之詞,都是納蘭為表妹所作。並從詞中窺測出兩人分手後的蛛絲馬跡,說納蘭當時雖與盧氏結婚,還是不能忘懷舊情,與表妹藕斷絲連。 表妹一說暫無法考證,不過婚前有戀人是確鑿無疑。在盧氏死後,納蘭性德曾作過多首緬懷詩,但之後,又與一女子有情,這也是有詩為證的。 關於納蘭容若,腦殘粉太多,好像整個清朝只有這一個人會寫詞而已。也正因為如此,各種暢銷書才會去編撰他的故事,弄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5- 沈從文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故事我就不再贅述了。 婚前,沈從文在湘西曾鍾情於一個馬姓女子,剛從湘西來到北京時,在很短暫的時期對丁玲也流露過愛慕,但不了了之。 而婚後,沈從文婚外戀的對象是詩人高韻秀,筆名高青子。沈從文剛開始認識高青子時,她是沈從文的親戚、民國第一任總理熊希齡的家庭教師。沈從文有事去熊希齡在西山的別墅,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雙方交談,都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一月後,他們又一次相見,高青子身著「綠地小黃花綢子夾衫,衣角袖口緣了一點紫」,沈從文發現,這是她格外仿自己一篇小說中女主人公的裝束。當他把這點秘密看破,而對方亦察覺了自己的秘密被看破時,雙方有略微的尷尬和不安,隨即有所會心,於是他們的交往就開始了。 沈從文和高青子的關係沒有一直維持下去。與長久的婚姻比起來,這短暫的婚外戀要脆弱的多。當情感退潮,理性又回到了沈從文身上,高青子也選擇了退出沈從文的生活,這時間大約在1942年。沈從文寫道:「因為明白這事得有個終結,就裝作為了友誼的完美,……帶有一點悲傷,一種出於勉強的充滿痛苦的笑,……就到別一地方去了。「 張兆和在《從文家書》中的後記中寫到:「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

並不是想說,上述這些都不是真愛,只是男人們,變心太快。而那些變了心的詩詞,還在被我們一次次的引用到情書里,證明自己的真情實意。

【版權說明】文章轉載自「有意思」(youyisi_cn)。


為什麼世上最美情話都是這幫負心漢說的 ?

最美這兩個字,表明你讀書少。

都這個字,表明你缺乏基本的邏輯。

把這些人看成負心漢,說明你玻璃心太脆,就如同在屌絲眼裡,全世界都是綠茶婊和綠茶屌。


文章的邏輯和史料硬傷太多了,容我一個一個吐槽。

1、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想當年看到這首詩的時候多麼感動啊! 事實上元稹《西廂記》中拋棄崔鶯鶯的張生並無二致。為了自己的仕途,元稹始亂終棄,並依附於當時新任京兆尹的韋夏卿,後同他女兒韋叢結婚,然後入秘書省自任校書郎。韋叢死後,元稹寫的那些悼亡詩作真是悲切感人,好像除了韋叢,再沒有能令他動情的女人了。
事實真是這樣嗎?
然而並沒有!
韋叢重病卧床時,元稹任監察御史出差去了成都,一下便與大他十一歲的「掃眉才子」薛濤打得火熱,彼此詩詞唱和,如膠似漆。韋叢死後,元稹回到了長安,就又把薛濤拋棄了。
在沒有了「滄海水」與「巫山雲」後,元稹便到處拈花惹草,風流不羈,江南才女劉采春也曾是他的「枕邊人」。沒過多久,元稹不僅又娶了妻,而且還納了妾。 所以陳寅恪先生譏諷元稹不僅為「巧婚」,也為「巧宦」。

第一,請問妻子死後丈夫另娶她人有何不妥?
第二,請問薛濤和元稹上炕的事兒你從哪裡聽來的?您是把民間傳說和戲曲當正史看了是吧?
第三,請問您能拎清古代娶妻和納妾的區別么?


2、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這是蘇軾寫給第一任妻子王弗的千古第一悼亡詞,很多人爛熟於心。據說王弗十六歲嫁給蘇軾以後,紅袖添香,關懷備至,二人情深意篤。直到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年僅二十七歲的王弗去世。 十年後(1075年),蘇軾已因與當權者政見不和,被轉遷至密州任知州,蘇軾為王弗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無處話凄涼」一詞。問題是蘇軾當時是有老婆王閏之的啊,還是他的小姨子呢,怎麼就無處話凄涼了呢?
最重要的是蘇軾寫下這首詞的前後還在和妓女鬼混,處處留情。
譬如他最有名的侍女王朝雲就是在前一年(1074年)還在杭州時從青樓中被贖出的。話說前一年還在攜妓游湖各種happy,一年後被貶就懷戀亡妻,好像有作秀的嫌疑……在《揮麈後錄》《春渚紀聞東坡事實》《古今詞話》《侯鯖錄》《捫虱新話》《堯山堂外紀》等文中都有記載蘇軾和妓女之間的故事。
好像發現了一個規律,蘇軾愛的都是「王」的女人!

第一,「小姨子」一詞純屬找茬,故意讓人產生誤會,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不是親妹。
第二,還是同樣的問題,妻子死後丈夫另娶她人有何不妥?
第三,再婚後能不能悼念亡妻?王弗死得很早,蘇軾在十年後想到她肝腸寸斷,不知有什麼可恥的?您其實是想讓蘇軾孤獨終老然後讓後世人說句「妻子死後不再去,鰥居一輩子,真是有情有義」這種沒人性的話吧?
第四,《春渚紀聞東坡事實》里的《營妓比海棠絕句》,《揮麈後錄》里的《東坡杭州湖上會客》,《堯山堂外紀》里的《東坡守杭日》,您真真切切地看過么?看懂了么?尼瑪,人家和彈琴的討論一下佛法怎麼了!
另外請仔細看古籍記載的最後一句,因為實在是太經典了:「(杭州妓女)琴操大悟,即削髮為尼」。
人家好好一妓女,被蘇軾說出家了……
你認真對我說,還有比這更令人感動的故事么?


3、

歸有光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常看到有人進行話題徵集:「最孤獨的一句話是什麼」或者「最打動你的一句話是什麼」。高票當選的總是《項脊軒志》中的那句「今已亭亭如蓋矣」。然而真相總會亮瞎你的眼睛。
歸有光一生共娶妻三次,23歲時娶魏氏,魏氏是名儒魏校的侄女,當時歸有光很窮,但她不在乎。28歲時魏氏卒,僅隔一年,繼娶王氏,王氏是安亭望族之女,同歸有光同甘共苦,46歲王氏卒,歸有光寫下《王氏畫贊並序》。時隔一年,47歲又繼娶費氏。
剛剛還是痛徹心扉的思念與哀悼,尋死覓活的,馬上就把新人娶進門來,這個世界太瘋狂了吧,一點過渡和鋪墊都沒有。 對了,歸有光還有一個侍女叫寒花,死後為她寫下了《寒花葬志》。

第一,妻子死後丈夫另娶她人有何不妥?
第二,妻子死後丈夫另娶她人有何不妥?
第三,妻子死後丈夫另娶她人有何不妥?

好吧,這讓我想起了被愛護和對異性的需求對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有多重要? - 兩性關係里的描述:

爸爸因病去世差不多一年了,從那以來,媽媽就變得脆弱敏感,神經衰弱加重,整夜整夜地失眠,要靠吃藥維持睡眠。有時候打電話跟我訴苦,我除了安慰幾句也別無辦法,心裡也很難受。
今天跟媽媽通電話,聊起了相關的事情,媽媽突然問如果我現在找個伴你反對嗎?(我們家是兩個女兒,我在外地上大學,姐姐嫁出去了雖然很近但也只留媽媽一個人在家住,難免孤寂),雖然考慮到媽媽很孤單,但我的第一反應還是「不!」,我無法接受。
我很愛爸爸,爸爸過世的一年來我一直在安慰自己他沒有死,只是去了很遠的地方我們不能見到他了而已。如果媽媽真的找了個叔叔他的出現就會像是把這個令人痛苦的現實砸在我面前。
但是當媽媽聽到我反對,跟我說:你怎麼那麼自私,姐姐都同意了,我沒有反對你戀愛你為什麼要反對我? 我想不通,是我太固執太自私或者太天真了嗎?兩性關係和另一半的呵護對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她可以有朋友談心散步,她還有工作(我媽媽是小學教師),為什麼這麼急著另一半?既然這麼愛爸爸為什麼不能在緬懷爸爸中過完自己的一生?

誒。
對了,忘了說侍女寒花的事了。
《寒花葬志》全文你到底看過沒?如果你看過了還在這裡顛倒是非,是要證明你知道歸有光寫過這篇文章而已么?如果你沒看過,那純屬滿嘴胡唚。
我給翻譯一下全篇:

婢女寒花陪伴了魏夫人好多年,死於嘉靖十六年五月四日,葬在土山上。她也死那麼早,真是命啊!
寒花當初陪嫁來我家的時候才十歲,這丫鬟的頭髮低垂著,穿著深綠色的布裙,很長。有一天家裡冷,家裡煮荸薺,寒花把荸薺剝好放在小盆里,盛滿了,我從外面進屋,拿起來就吃,寒花端著就走了,不給我。我老婆就笑她太淘氣,我老婆經常讓寒花倚著小矮桌吃飯,她吃飯的時候很搞笑,兩個眼珠一直滴溜溜在轉。我老婆指給我看,我也忍不住笑了。
唉,這些事到現在,一晃十年過去了。
每思及此,未免悲傷!

請問,您哪隻眼看見歸有光和寒花在床上干過?

剛剛還是痛徹心扉的思念與哀悼,尋死覓活的,馬上就把新人娶進門來,這個世界太瘋狂了吧,一點過渡和鋪墊都沒有。 對了,歸有光還有一個侍女叫寒花,死後為她寫下了《寒花葬志》。

此時我只想說去你媽的。


4、

納蘭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說到這個人物,嘖嘖,完全是文藝女心目中的男神啊。家世夠好,名字夠帥,情書一級棒,常常略帶憂鬱,簡直就是韓劇男主角不二人選,想起來都口水直流。 根據女作家蘇雪林(1897-1999)的考證,納蘭容若結婚之前,曾有一段無疾而終的初戀,而這位初戀情人,就是納蘭的姨表姐妹,並引了清代無名氏《賃廡筆記》對這段情史作為證明:「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鬱結,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蘇雪林認為《飲水詞》中的所有凄惋哀感之詞,都是納蘭為表妹所作。並從詞中窺測出兩人分手後的蛛絲馬跡,說納蘭當時雖與盧氏結婚,還是不能忘懷舊情,與表妹藕斷絲連。 表妹一說暫無法考證,不過婚前有戀人是確鑿無疑。在盧氏死後,納蘭性德曾作過多首緬懷詩,但之後,又與一女子有情,這也是有詩為證的。 關於納蘭容若,腦殘粉太多,好像整個清朝只有這一個人會寫詞而已。也正因為如此,各種暢銷書才會去編撰他的故事,弄得越來越撲朔迷離。

事情本身已經能夠說清楚了:

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鬱結,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

《賃廡筆記》記載:納蘭容若之前跟一個女孩苦戀,可是這個女孩被選入宮,侯門一入深似海。納蘭容若發誓再見她一面,於是在國喪的時候買通喇嘛,偽裝後見到了他的「妹子」。卻因為宮禁森嚴,只能遠遠看一眼,再不能說上一句話。
問:結婚前是否不得戀愛?
如能,是否可以愛得深沉?
如不能在一起,是否可以傷心?
既然不能在一起,未來是否能夠和別人結婚?
如不能,為什麼?

後納蘭性德娶了盧興祖之女為妻,十分恩愛。可惜才過了三年多的時間,盧氏就因為難產而去世了。
納蘭容若之死,死於悲切過度。
他寫的悼亡詞,是寫給誰的,早有公論。
《皇清納臘室盧氏墓志銘》:

於其沒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明明是寫給盧氏的悼亡詞,你非腦補是寫給舊情人的,我分明看到文章在胡攪蠻纏滿地打滾兒,簡直不是也是,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5

沈從文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故事我就不再贅述了。 婚前,沈從文在湘西曾鍾情於一個馬姓女子,剛從湘西來到北京時,在很短暫的時期對丁玲也流露過愛慕,但不了了之。 而婚後,沈從文婚外戀的對象是詩人高韻秀,筆名高青子。沈從文剛開始認識高青子時,她是沈從文的親戚、民國第一任總理熊希齡的家庭教師。沈從文有事去熊希齡在西山的別墅,主人不在,迎客的是高青子,雙方交談,都留下了極好的印象。一月後,他們又一次相見,高青子身著「綠地小黃花綢子夾衫,衣角袖口緣了一點紫」,沈從文發現,這是她格外仿自己一篇小說中女主人公的裝束。當他把這點秘密看破,而對方亦察覺了自己的秘密被看破時,雙方有略微的尷尬和不安,隨即有所會心,於是他們的交往就開始了。 沈從文和高青子的關係沒有一直維持下去。與長久的婚姻比起來,這短暫的婚外戀要脆弱的多。當情感退潮,理性又回到了沈從文身上,高青子也選擇了退出沈從文的生活,這時間大約在1942年。沈從文寫道:「因為明白這事得有個終結,就裝作為了友誼的完美,……帶有一點悲傷,一種出於勉強的充滿痛苦的笑,……就到別一地方去了。「
張兆和在《從文家書》中的後記中寫到:「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 並不是想說,上述這些都不是真愛,只是男人們,變心太快。而那些變了心的詩詞,還在被我們一次次的引用到情書里,證明自己的真情實意。

沈從文出軌高青子是不爭的事實,時間大概從1933年到1942年。
全文只有這個例子是對的。
但最後一句發自肺腑的話又是沒什麼邏輯,「那些變了心的詩詞,還在被我們一次次的引用到情書里,證明自己的真情實意」,事實上,那些情書,起碼在寫的時候是真情實意的,比你小時候立志要當科學家還真誠。


綜上而言,文章作者應該是試圖用實例證明「世界上最美的情話都是負心漢說的」這句話的正確性,到底是不是呢?
是的。
因為我找到了最初的文章里的開頭,他是這樣寫的:

有些男人的話,只是聽聽就好。有些男人的深情,只是看看就好。情話說的越好,心變的越快。

……
「有些……有些……所以**越**,**越**」
這他媽什麼邏輯!

好吧。
我終於拉到了文章末尾,文末給出了彩蛋。
他是這樣寫的:

彩蛋:古代有沒有妻子逝去後獨身不娶的故事?
答:有,那就是王維。王維的妻子大約在開元十九年(731年)去世,當時他才31歲。妻子去世後,王維不再續娶,幾十年一直獨身。看到這裡覺得棒棒噠!

嗯。
蠢字那麼難寫,他還是堅持寫完了。


不管事後如何,說的那一刻,他們都是認真的。

白居易於千年前看到蘇家小女簡簡,輕輕淺淺的一句「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道出了多少世事變遷的心酸。千年後,楊絳先生痛失丈夫和愛女,悲怮之際也曾提起此句。世間美好消逝的總是太快,死者倏然而去,生者徒然嘆息。

(一)

公元809年,韋叢病逝。元稹悲痛交加,寫下《三遣悲懷》。

遣悲懷三首

【其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韋叢嫁與元稹時,正是元稹一生中最不得志的時刻。那年他二十四歲,門第不佳,家境清貧,科舉落榜。而韋叢出身富貴,卻不慕虛榮,在清貧的環境中淡然處之。
元稹在詩中寫那年的情景:他無衣可穿,她便翻遍衣櫃為他去找。他想要喝酒,她便拔下金釵換酒來喝。因為家境不好,每天只能以落葉古槐當柴,吃些豆葉和野蔬,她卻不曾有一句怨言。
翻起她的遺物,衣裳眼看已經不剩下幾件。針線盒還在,他已經不忍心再去打開了。
後來,他終於有了十萬的俸錢,他又能做什麼呢?難道只能買些祭品為她祭奠嗎?
他說,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我只能用我徹夜不眠,對你輾轉反側的思念來報答你生前在我身邊時的奔忙和愁苦。
這樣一句話,若不是認真,若不是心裡有深刻的悲怮,如何能夠寫出?
且不提之前鶯鶯如何,且不談之後的薛濤如何,在這一刻,元稹心裡,一定是韋叢的端莊溫婉,是七年並肩相伴共守清貧的情分,是對亡妻「平生未展眉」的喟嘆。
元稹絕不能說是好男人,但是我始終相信,在那年那時那刻,他寄予這句詩里的情分,是不摻假的。

(二)

公元1054年,岷江之濱青神縣,中岩書院。
那時東坡求學於王方門下,中岩下寺有澄潭一泓,潭水還沒有名字。寺中主持提議眾人為這池水取名。
有人取名「藏魚池」,有人取「跳魚池」,都是不佳。
子瞻撫掌三聲,群魚翩翩而起,聞掌聲而上下舞動。他大筆一揮,落下三個字,喚魚池。
眾人稱讚之際,王方的女兒王弗也為這池取了個名字,令丫環送了出來。展開來看,同樣三字「喚魚池」躍然紙上。
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這樣的山水裡,潭水浸得人心透亮,十九歲的子瞻撫掌,魚兒游弋,提筆揮毫,佳人送箋,因緣巧合間寫就了一生的姻緣。
清代蔡廷有詩讚,「喚魚自昔羨坡公,今古雖殊興緻同。我到池邊還拍手,風流未分讓髯公。」
喚魚亦喚緣,這便是著名的「喚魚姻緣」。

兩人成婚十一年,舉案齊眉,紅袖添香。
1065年,王弗去世。蘇軾將之葬於父母墳邊,題墓志銘曰,「君得從先夫人於九原,余不能。嗚呼哀哉!余永無所依怙。君雖沒,其有與為婦何傷乎?嗚呼哀哉!」,隨後,在妻子下葬的眉山上「手植青松三萬栽」。
千里孤墳,三萬青松。
如今男女歡好,無非是大把玫瑰巧克力,其中情意,如何能與蘇軾手植青松三萬相比?
有這青松陪伴王弗長眠,想來她黃泉之下奈何橋邊,也是心有惻惻然。

同年,蘇軾參加制科考試,以「久去場屋,不能詩賦」為由懇請皇上允許他不做詩賦。他並非不能詩賦,只是妻子剛剛去世,悲怮至極,無心提筆。

蘇軾不比元稹,蘇軾的愛,顯然是要更純粹更真摯些。他對王弗的情意是毋庸置疑的。
王弗死後,蘇軾三年不曾作詩。
如同高山流水,伯牙子期。子期死後,伯牙絕琴,再不奏樂。世間真正的知己有多少,感情又有多少。有人在曲中唱,「木雕流金,歲月漣漪,七年前封筆。因為我今生揮毫只為你。」
能讓一代詞聖停筆三年的感情,絕不可謂不真摯。
三年之後,東坡詞風一轉,多次寫出「衰」、「華髮」之語,蒼老之態,初現端倪。他絕口不提相思,不提亡妻,悲怮卻於字裡行間眉頭鬢上默默滲透出來。

1075年東坡來到密州,夜間夢見王弗,淚濕眼眶。
彷彿還是當年,她在小軒窗邊,對鏡梳妝,低眉淺笑間鬢髮飛揚。只是奈何,當年撫掌喚魚笑意吟吟的少年,如今已經滿面蒙塵,發如霜雪。
這十年,我努力不去想你,終究還是無法忘記。
有些事情,無從訴說,也無從提筆。

那是正月二十日,他夢見亡妻。他的詩詞極少在詩中提到時間,可在這首過後,這個時間在他的詩中多次出現。(本段及下段觀點由雲揚提出,鏈接貼於下,原文較長,此處不再引用)
此後第五年,第六年,第八年,他寫了三首正月二十日,用的都是同一韻,他寫「細雨梅花正斷魂」,他寫「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他寫「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你去世多年,我鬢髮都白了,容顏也老了。怕是再見你已經不認得我,但我還是年年來赴這個約。你看,這兒還有半瓶濁酒,是專門為了你溫的,但怕是你又要爽約,還得讓我一個人來喝。
年近半百的蘇子瞻眉目蒼然,端起手中的酒,向著遠方看了一眼,一飲而盡。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三)

含笑的佳人死了,後來詠嘆的詩人也死了。這一個個王朝輪番上陣,一個個故事目不暇接。而我們在故事外,也在故事裡。
紅顏彈指老,暮去又朝來。
王菲在歌里唱,有時候,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可是還好,還有這些詩句留下來,讓人見證那些吉光片羽。
之後滄海桑田也好,烏飛兔走也罷,當初那一刻的心緒並未隨著世事變遷而消亡,而是被詩句烙印在光陰的軌跡上。
多年後我已經老了,但年少時我對你的愛,還在那裡。

多麼好。


——————————————————————————

未完。有人看的話待續。

蘇軾三月二十日段參考此鏈接內容 http://www.eyjx.com/eyjx/1/ReadNews.asp?NewsID=3235


happy又不是愛,最美的情話給最愛的人,跟妓女說些什麼呢?


那我不知道為什麼女人都是滿口謊言。最裡面說的喜歡誠實本分的男人,行動上卻喜歡花言巧語的男人。


傻孩子人家那幾位只是感情豐富而已。

我要是女人,寧願蘇東坡愛我一天也不想某些俗人獨守我一輩子。

plus,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是我覺得寫男女之情最透的一首詩。時過境遷,事過境遷,由不得人。你在我身邊我就好好疼你,好好待你。你要真想離開,我也放你走。在一起的時候,好好珍惜,這就夠了。這這好過貌合神離一起混日子。


題主啊題主,我覺得你問出這個問題完全是因為,咳咳,書讀得太少了。
首先,是不是世上最美的情話「都是」你口中的負心漢說的呢?
我舉幾個例子。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這是金岳霖先生寫給林徽因的輓聯。林徽因在金岳霖的心中,始終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他永遠都記得當時葬禮的情景。金岳霖曾跟人說過,追悼會是在賢良寺舉行,那一天,他的淚就沒有停過。他漸漸說著,聲音漸漸低下去,彷彿一本書,慢慢翻到最後一頁。
有人曾央求金岳霖給林徽因的詩集再版寫一些話。他想了很久,面容上掠過很多神色,彷彿一時間想起許多事情。但是最終,他仍然搖搖頭,一字一頓地說,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我不能說。他停頓一下,又繼續說,我沒有機會同她自己說的話,我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他說完,閉上眼睛,垂下了頭,沉默了。
他為了她,終身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無人可取代她。
即使多年以後,當他已是八十高齡,年少時的旖旎歲月,已經過去近半個世紀。可當有人拿來一張他從未見過的林徽因的照片來請他辨別的時候,他仍會凝視良久,嘴角漸漸往下彎,像有千言萬語哽在那裡。最後還是一語不發,緊緊握著照片,生怕影中人飛走似的。許久,像小孩求情似的對別人說:「給我吧!」

林徽因去世後,梁思成續娶學生林洙為妻。


據說,百感交集的金岳霖,獨自來到八寶山林徽因墓前,倒出半瓶酒敬獻亡靈,爾後,自己就著花生米慢慢喝。半瓶酒下肚,老金說了一句話:「徽因呵,你看,當年找錯人了吧?人家又結婚了,我還是光棍一根,最愛你的人還是我老金頭呵!」


言畢大哭。

」我把我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卻只有一點好,愛你。「
「我和你分別以後才明白,原來我對你愛戀的過程全是在分別中完成的。就是說每一次見面之後,你給我的印象都使我在餘下的日子裡用我這愚笨的頭腦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稱呼來稱呼你。」
「我和你單獨在一起,悄悄在一起時,我就在你耳邊,悄悄地讀一首充滿韻律的詩,好像你的名字一樣充滿星光的詩。」
「我給你的信值得寫在五線譜里呢。但願我和你,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世界上好人不少,不過你是我最重要的一個。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是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對了,永遠『相思』你。」
「我真的是一個好人,我對好多人都懷有最深的感情,尤其是對你。」
」在愛著的人面前,似乎說再多的甜蜜的話都不夠的,特別是在戀愛的時候,時常會覺得再多的溢美之詞都無法表達那種激情。你如果不愛我,那我該怎麼辦?所以求求你愛我吧。「
這些句話出自著名作家王小波寫給愛妻李銀河的情書中。王小波的情書樸實大氣,雖然他才華橫溢名動中華,卻終生只愛李銀河一人。關於他們的愛情故事廣為傳頌,若是題主有興趣,可以去查查,我就不贅述了。

題主,現在,你還覺得最美情話「都是」負心漢說的嗎?

其實經歷過幾段感情之後,我倒是發現,我們因為一個人的離去而死去活來,大多不是因為愛得深刻, 而是因為眼界太小。而那些曾經辜負過別人的負心漢,也未必全都是玩世不恭,而是因為經歷太少。因為眼界太小,所以遇到一個有一點點與眾不同的人就覺得他是獨一無二;因為見得太少,所以生活的重心全都壓在了某一個人的身上,讓他倍感壓力,而自己也沒有了自由發展的空間;也因為經歷太少,只消見到一兩個優秀的異性,便移情別戀,視現任如草芥。因此在責怪」負心漢「離開我們的同時,也要想一想,是不是我們的眼界太小,才讓一個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一員主宰了我們的生活;是不是我們經歷太少,才讓一個本應琴瑟相合的愛人因為我們的手足無措而離開。而那些辜負愛人的人,是不是應該慎重地選擇自己真愛的人?
當然,我從未否定有青梅竹馬走一生的愛情,但是對於普普通通的我來說,我更希望未來陪伴我的另一半,是我經歷足夠多了,見識足夠深了之後,選擇的最適合自己的人,而不是因為見識太過短淺,才在人生剛剛開始時就選擇給出了一生的承諾。因為只有經歷了足夠多,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也不會在逐漸豐富的生活中迷失自己,我想很多所謂的心漢,就是過早地承諾了太多,才做出背叛自己另一半的事情,如此而已。
我也希望我的另一半選擇我之前,也能有我這樣的想法。如此,我們才能在未來的波瀾壯闊與柴米油鹽之中,每天都更愛彼此一點。
其實「痴心」與「負心」,都是人世間極大的苦楚。所以,祝天下痴心人得擁所痴之人,負心漢都免於負心之苦。

山河永寂


我只感覺是qq空間的**來知乎刷屏了


金庸大師的「天龍八部」里,段譽父親段正淳。
他年輕時候愛過好多女人,這裡一個那裡一個,每個都不一樣的美麗,風情萬種,各有性格。
到了後面取了鳳凰當王妃,也是愛的。
他愛的那些女人也個個彪悍。嫁了他人作婦,還能給老公戴綠油油的帽子生下段王爺的孩子。還坑爹都是女娃娃。
這也就導致段譽後面喜歡上的每個妞都是他妹。「沒有被挫折到心灰意冷去搞基,我敬他是條漢子!」
他花心么?
肯定花!花得自己老婆吃味跑去跟他本家兄弟睡了一晚,發狠給他也戴了頂綠帽子,還十幾年瞞著他,看著他對不是自己親子的段譽疼愛備至。「幹得漂亮!不要得罪女人!」
可,即便如此。
他每個都珍愛,他叫她們「鳳凰兒」、「寶寶」,每一個相處的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葉二娘在天下英雄面前逼問情夫,他一時糊塗起來,以為她所指的情夫是自己,就思量,即使在天下英雄前出醜,那也要相認,不讓她凄苦下去。
四個女人慘遭橫死死後,他心灰意冷,想著她們為他生兒育女,卻也因他半輩子辛苦,當下就起了自我了結跟著去的念頭。
這樣的男人,才能讓那幾個悍婦忍著嫉妒也要跟著他吧?
你看,他花心。可他又是情聖。不矛盾的。
以前以為,世界上的真愛,是愛一個人,定然不會愛上旁的人。
後面才知道,愛各不相同。今時愛這一個,當下心裡只有她。明日也可以愛上另一個,那時候,心裡也只有那一個。有的人的愛情里,擠一擠,也是可以滿噹噹塞下幾個牽腸掛肚的人。
畢竟,一輩子那麼長。

我肯定是做不到的。我心眼太小了。


單就標題回答下:自古文人多渣男,人品作品分開看。


總覺得能滿嘴跑情話的女孩兒天真爛漫,男孩則相反,要敬而遠之。可惜呀,往往卻是女孩子們更喜歡吃甜食。


他們那一刻是真心的,只不過真心又予他人。


生活就是不斷地更新經歷,他們就更需要時刻發現生活中的激情了,不然哪來的靈感寫下傳世名句.....愛過便好,真心就足夠了,難道真的要要求一個人愛另一個人一生一世嗎?
有的,但是很少很少,
而且這樣的生活不免平淡乏味,
那又怎能寫出這些呢 ~~~~


可是你提的基本都是妻子死後另娶的啊,有何不妥?就是現代,你談了個男朋友,他出車禍了,你還真守寡一輩子?你就是另嫁也不代表你不愛你那個男朋友啊


本來就是渣男啊,洗白有意義么,大V們?


古人一夫多妻是法律認可的,說他們負心漢其實不妥。
伴侶過世後再婚也沒什麼不對,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但我執著的相信,一生一世一雙人。


典型qq空間的矯情文。

看完簡直男默女淚,不轉不是中國人


說不出這些話的可能追都追不到還談什麼負心!


別的我不清楚,但是歸有光寫《寒花葬志》實際是借丫鬟寒花悼念亡妻魏氏的。(如果陪嫁丫頭可做通房的話,說有一腿也不是不可以…)

相關資料:
1537年(嘉慶十六年)五月四日,歸有光家中的陪嫁丫頭寒花死了,歸有光為她寫下了這篇葬志。為地位低下的普通侍女寫墓志銘,歸有光首開先例。然而,才一百多字的一篇葬志,卻一連三次提到了自己妻子魏孺人。結合歸有光的生平可知,這篇葬志更深刻的創作動因是懷念魏孺人。
  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丫頭,剛到歸家時年僅十歲,魏孺人是歸有光的第一位妻子,據歸有光《請敕命事略》,其父為光祿寺典簿,伯父是「當世名儒」庄渠先生。魏孺人「少長寶貴家」,而歸氏家道中落,物質生活比較清貧,但魏孺人從未有怨言,而是「甘淡薄,親自操作」,就連回娘家看望父母時,也從不向娘家提起自己的困難,直到生了病,娘家派人來探視,才驚訝地發現歸家「基貧之如此也」。魏孺人生性賢惠,對下人十分和藹,從不擺主人的架子,從她對寒花的態度就可以知道。寒花不給歸有光吃荸薺,可以說是對主人不敬,但魏孺人知道這是因為寒花自小隨侍,心目中只把自己當成主人,而不懂得要敬重自己的丈夫,她更覺得寒花稚氣可愛,於是指以為笑。而吃飯的時候,她又特意把寒花留在身邊的小几旁,可以說是對小寒花的的額外照顧。從寒花對魏孺人的衷心回護,以及魏孺人對寒花的態度看來,主僕之間的感情十分融洽,沒有半點隔閡。因此歸有光盛讚她是「閨門內外大小之人,無不得其歡」。
  這篇短短的葬志表現出歸有光與魏孺人夫妻之間的感情是十分真摯深篤的。魏儒人除了十分賢惠,更因為家學淵源,頗通文字,也十分好學。據《項脊軒志》所載,魏孺人「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回娘家時,跟家中姐妹時時談起的,也不是生活的困窘,而是丈夫讀書的「閣子」項脊軒。她自己不以生活的艱辛為苦,還時時勉勵歸有光:「吾日觀君,殆非今世人。丈夫當自立,何憂目前貧困乎?」(《請敕命事略》)在封建社會中,婚姻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決定的,娶一個三從四德,相敬如賓的妻子並不難,難的卻是心靈相通的知已。魏孺人不但德才兼備,更有良好的文學素質,與歸有光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他們之間不止舉案齊眉,更是琴瑟如鳴。所以每當寒花做出稚氣可笑的舉動時,魏孺人就會趕忙指給歸有光看,這正是一幕少年夫妻情深意篤的畫面。
  歸有光少年喪母,兩次喪妻,兒女或早夭,或長成之際猝然離世,使他在人生中體味到了太多的無奈與悲涼,所以他有時候會對千百年來為人們深信不疑的「天命」產生懷疑,對天發出痛切悲愴的呼號。但更多時候,作為深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的正統文人,他把這種種對人世的不公的憤恨與無奈化為了一種哀而不傷的淡淡筆觸,向人們娓娓道來。如《寒花葬志》,便是明寫寒花,暗寫魏孺人。這種看似一帶而過的閑筆與淡筆,正是歸有光散文突出的特點。這種寫法,表面上容易被人忽略,但在這種刻意的淡化與壓抑之中,包含了作者深摯沉痛的情感和細膩豐富的心靈。


既當了婊子又立了牌坊,兩全其美,多好啊!


推薦閱讀:

在學校圖書館碰到心動的女生要不要要電話?
當你女朋友問你要你簽訂婚前協議,說以後誰出軌誰凈身出戶,你答應嗎?女朋友覺得你不愛他,怎麼辦?
真正放下一個人是怎樣的體驗?
發現女朋友有先天性心臟病,她沒說過,家裡面介紹的,8.9歲時動過手術,小女孩很不錯,我該怎麼辦?
如何實現對女朋友的精神控制?

TAG:歷史 | 文學 | 愛情 | 歷史人物 | 情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