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製作精良《魔比斯環》票房慘淡,而《大聖歸來》能成為票房黑馬?

  1. 製作上,魔比斯環的水準被公認是很高的,票房慘淡是不是因為只是因為在角色設定上過於美國化?不過秦時明月魁拔什麼的好像也有明顯的日漫傾向啊。
  2. 劇情上,還算完整且豐滿,個人感覺還是很用心的,當然槽點還是有的,之後飽受讚譽的秦時明月有 TV 版作為劇情鋪墊,魁拔也在十萬火急後改編擴充了 TV 版動畫,魔比斯環的失敗是不是和劇情在某些地方的倉促有關?
  3. 大聖歸來的劇情很簡單,與美漫中造英雄的路數也有些相似,是不是美漫的英雄主義相對於日漫有時候腦洞大開的風格在中國更吃得開?動畫電影的劇情應該簡單嗎,或者說是不是應該儘可能簡化主線?
  4. 動漫中(不一定是國漫)中式美學的應用水平怎樣,總感覺很難見到大聖中這麼純正的中國龍,是不是大都傾向於直接套用西式的建模?看秦時明月什麼的總覺得是加了點中國元素的日漫,不知道為什麼。

看到有這個問題時,突然覺得有些熱血沸騰,作為投身於CG這潭深水工作的答主來說,《魔比斯環》和《大聖歸來》可以說是中國3D動畫行業發展中的兩個典型作品了。

大家應該都知道《魔比斯環》早在2006年8月上映了,距離現在已有9年的時間。9年,是一個什麼概念?在這9年中,中國以「飛」的速度發展電子數碼科技,手機從小屏變大屏,從傳統變智能,電腦越做越薄,性能越來越好,這9年中,曾被人質疑電子商務是異想天開的馬雲,如今的他帶領著阿里巴巴3萬多名員工成功闖進紐交所,交出首個交易日股價就飆升38%、總市值達到2310億美元的驚艷成績單。這9年,答主從懵懂無知追求非主流疼痛時尚的中二病高中生,成長為一心尋求自身發展而在這一線城市苦苦掙扎的偽文青,郭敬明和周杰倫都變成了少年回憶的我們。9年,同樣也給中國3D動畫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魔比斯環》畫面截圖

有好多評論寫說《魔比斯環》的失敗怎麼怎麼樣的,但個人認為,它的誕生打開了中國3D動畫的大門,就已經為國產三維動畫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當時那種國內環境下,兩位擁有動畫夢想的年輕人帶領自己的團隊創立了環球數碼,並在2001年就開始製作《魔比斯環》,勵志把中國動畫產業做大做強。這部影片歷時5年,耗資1.3億元,匯聚了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及中國400多位藝術家,可謂是嘔心瀝血的大製作,在當時製作技術也是最為先進的。它的原創作者是曾參與《星球大戰》、《第五元素》的法國著名藝術家讓·紀勞,導演是由美國著名動畫大師格蘭·柴卡,動畫監製則是曾在《精靈鼠小弟》、《狂蟒之災》擔任監製的卡爾文·李,另一位監製鮑伯·科在國際動畫界也赫赫有名,參與《玩具總動員》等電影的製作,等等。早在這部片子初步完成時,美國《紐約時報》就以《中國快速進軍動畫電影產業》為題進行大篇幅報道,認為這部片子的頂級畫面是在告訴美國迪斯尼、皮克桑等動畫公司:「我們來了」!在第58屆戛納電影節上,《魔比斯環》的熱映,使國際上對於中國能夠製造出畫制精良場面震憾的三維動畫片感到吃驚,認為在藝術和技術兩個方面,都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據一些環球數碼的創作人員透露,當時的壓力和工作強度是很大的,是由格蘭·柴卡導演帶領的優秀製作人員邊教學邊製作,對每一個細節精益求精,才五年磨一劍,製作出畫面精美的《魔比斯環》

但是在06年8月上映以來,國人對這部片子反應平平,最後以600萬票房的收穫,成為中國動畫電影史上的一次慘痛失敗。

在這裡,答主粗略總結了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當時,國內還沒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3D動畫,《魔比斯環》作為觀眾拿來實驗的小白鼠,顯然,部分觀眾並不是那麼買帳;

2、歐美畫風使看慣了日本動畫和國產動畫的孩子們來說有些陌生;

3、影片的目標受眾群體定位模糊,使觀眾有種「大人看幼稚孩子看深奧」的尷尬境地等等。

反觀今年的票房黑馬《大聖歸來》,它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用國人甚至世界都耳熟能詳的人物塑造了一位中國式英雄,而在孩子的世界裡都渴望成為英雄,所以受到了學生群體的歡迎。再者,大聖這個形象所誕生出的作品太多了,從《西遊記》到《後傳》再到後來的《大話西遊》,甚至還有遊戲版《大話西遊》的風靡,都已先入為主的使大聖的形象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或者我們都應該感謝吳大師創造出了這麼一個能上天入地72變的理想型人物,也可以說國人把在生活中的不圓滿都無形中寄托在了這隻猴子身上,讓這隻猴子代表廣大無法實現英雄夢的人們實現孩童時期的夢想。連答主這種顏控在看著大聖帶著那樣的鞋拔子臉變身時都激動地覺得非大聖不嫁了~!!

《大聖歸來》的製作不用多說,單從影片的畫面和場景就看的出國人對這部動畫所下的功夫之深,中國元素韻味十足。而人設是本片最大的亮點,猴子和大反派勾勒的都相當出彩。但像很多普通電影一樣,它也有幾處BUG是不可例外的,比如劇情的節奏有些跳脫,結尾太突兀,還有小和尚配音的違和感,給人分分鐘齣戲的感覺。

隨著近年來國家更加開放包容,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也隨之改變,電子數碼產品的普及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80後和90後已成為這個時代的主力軍,而這代人,是接受了改變開放成果的一代,他們新興、潮流、叛逆、個性,想法天真又新潮,但在社會的競爭壓力下又難得的獨立和成熟。他們願意「裸婚」、願意「裸辭」,是不受傳統觀念太多拘束的「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只有不敢想,沒有不敢做。正是因為這些人,影響並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中國。這樣分析下來,似乎就不難理解為《魔比斯環》9年前的票房失敗和如今《大聖歸來》成為票房黑馬了。

綜上所述,《魔比斯環》和《大聖歸來》是兩個不同時期的產物,中間相隔的9年中,無論是外部變化還是內部行業變化,都太多太快,所以二者是不可以放在一起相提並論的。只能說各有各有意義。《魔比斯環》無疑起著「投石問路」的作用,為後面的動畫製作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它不但開創了中國三維動畫電影的先河,也開拓了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動畫電影製作模式,也是從那時開始,國內的影視動畫行業蓬勃發展,打開了行業新的篇章。而《大聖歸來》則是從業者們蜇伏9年的歸來之作,在這個夏天引爆了人們對於國產動畫的熱情,無疑也將成為一個里程碑之作。它在沒有任何前期鋪墊之下,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多項記錄,其團隊在業內也相當低調且努力,從創作製作到製片宣傳,有幾百位的從業人員參與創作,團隊里的每一個人,都盡心儘力,保障了影片的質量。如今,製作這兩部作品的公司——環球數碼和十月數碼,已經在業內站穩腳根,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並繼承和發揚前輩留下的經驗與教訓,勵志把中國動畫做到更好。

9年前《魔比斯環》的票房失敗,並不能代表環球數碼的失敗,這個公司在這幾年中也發展迅速,製作了水墨3D動畫《夏》還有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潛艇總動員》系列,在它的培養下,走出了數百位影視動畫行業的領導者,其中就包據了《大聖歸來》的導演和個別主創人員。還有現在擔任電影《雷神2》特效主創的環球數碼早期學員牛闖、《秦時明月》大電影的主創秦岩、參與過《變形金剛》《逆戰幻想》的原畫師李辰昊,他們都來自環球數碼。他們同無數擁有CG夢想的人一樣,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動畫夢,就像當初它的創始人一直未曾放棄一樣!!


為什麼魔比斯環沒火。。答案很簡單啊。。
因為名字啊!!你們都沒想過這麼簡單的答案么!!!!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魁拔——誰第一眼就知道這個詞兒是什麼意思啊!!專有名詞?魁拔的魁是哪個字?魁?奎?葵?為啥要起這個親和度基本為零的名字啊!!原作名字【靈山王】就很帥氣了好么!!改成這個名字簡直作死啊!!
魔比斯環——這是什麼GUI?什麼題材的?主題呢?就算老外也不能起個這麼高冷的名字啊!!
九州——九州的名字的確很霸氣,但裡面地名那麼中二病是怎麼回事兒??一堆生僻詞,就算文章寫的再好,親和度MIN有個蛋用啊!!

比較成功的:秦時明月——一聽【秦時】就知道這是秦朝的歷史故事啊,加上【明月】就是滿滿的戲說歷史風啊!!
大聖歸來——這個還用說么??蝙蝠俠歸來的感覺啊!!一個【大聖】勾起多少人的回憶啊!!【歸來】兩個字更是帥氣的不行啊!!

所以起名字很重要!!
起名字很重要!!
起名字很重要!!重複三遍!!
看看迪士尼夢工廠的作品,除了一個莫名其妙的【卑鄙的我】之外,哪個片子起名不親民的??而且小黃人後來又改名【神偷奶爸】,很俗,但是直點主題啊!!
設想一下,假如【大聖歸來】改名改成【西遊記3D版】,或者更俗點兒的【江流兒和孫悟空】。。。。我就不信這片子票房能上6億。。。。

所以不作死就不會死!!任何作品,起個好名字是絕逼的重中之重!!!!

~分割線~

居然上20贊了,受寵若驚受寵若驚,身為一萬年潛水黨也算是好評了。
補充一下關於【總動員】的問題。
諸君有心的可以去看一下英文原版名稱,是不統一的。那為什麼要統一加上總動員三個字呢?私以為這就是迪士尼的神來之筆了。
沒錯,這就是迪士尼樹立中國市場形象的手段。
假如上映四部電影,【尋找尼莫】,【汽車】,【玩具故事】還有【瓦力】。看名字完全不能看出來這到底是什麼玩楞是不是?也可能是驚悚,也可能是日常,題材太多了,各種方向都有。
所以迪士尼大智若愚,統一翻譯成了總動員。【海底總動員】【汽車總動員】【玩具總動員】和【機器人總動員】,是不是好很多了?
沒錯,看似弱智。但迪士尼的確這麼做了,而且異常成功。只要稍微看過電影的人,都會在潛意識裡把【總動員】三個字當做【美國3D動畫電影】來看待。
可能有人覺得這太俗,沒辦法,電影本身就是個媚俗的藝術。大眾的智商決定一切。


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趙本山《一代宗師》


《魔比斯環》放到現在也未必會有多高票房,可能跟《魁拔》、《兔俠傳奇》和《龍之谷》差不多。
一部3D動畫電影的票房能有多高,跟製作水平關係不大,《喜羊羊》和《熊出沒》就是例子。
《大聖歸來》的票房如此之高原因很多,較為精良的製作,討喜的人設和故事(甄子丹那部《大鬧天宮》充分證明了中國人民對西遊記的喜愛)是內在原因;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的井噴,網路的高速發展,二次元對於新生代的影響,年輕人的消費能力的提高以及國產電影保護月是外在原因。
可以說《魔比斯環》除了製作稍好並無特別出奇之處,中國老百姓當時對外星人那一套還不是很感冒,票房不好並不奇怪。
最後說句題外話,啥時候能取消國產電影保護月?


我沒有看過這兩部動畫,但我覺得這中國的動畫發展目前的瓶頸大有關係,所以回答一下,
這失敗和建模風格沒有關係,完全是一個模式正確,一個模式太過超前
中國整個動漫產業最大的錯誤,從從業者角度看,就是錯位,
漫畫家把自己當小說家看,動畫工作者把自己當漫畫家看,電影工作者把自己當動畫工作者看,
當然這種錯位和現在基礎資源豐富不無關係,
日漫發展的思路是,漫畫(賺錢),動畫(宣傳),電影、遊戲、周邊(圈錢),
簡要的說就是賺錢,聚粉,圈錢,
大聖歸來粘了西遊記原著和老版動畫的光,大賣是必然的,因為已經有足夠的粉絲團體了,
想想歷史以來的作品,大鬧天宮,寶蓮燈等等,沾了孫猴子,誰不賺錢?
中國漫畫市場不好,賭博創意的戰場直接上升到了動畫,
漫畫是個很低成本的東西,一個人都能搞,動畫是在燒錢啊,一群人啊
日本選有前景的漫畫TV化,能上位就上位,是一種很集約的模式,
中國現在的秦時明月是動畫出身,身價就貴了,
魁拔更傻,是電影出身,完全就是再拿命賭,
中國現在最成功走日漫路的,是《十萬個冷笑話》
漫畫出身,拉贊助拍動畫,眾籌拍電影,出周邊圈錢,
其次是喜羊羊和熊出沒,動畫吸粉,已經到能齣劇場版的位置了,周邊更是賺翻。
魔比斯環失敗在哪裡,他在動漫產業極度不發達的中國,選了美國模式,
白痴行為,美國出一本動畫電影,已經有成熟的產業鏈,
今天放電影,明天就可以出周邊,主題樂園就可以出同名娛樂項目,
美國模式我不是很了解,有賢者可以科普我一下,
沒有動漫作品積累的粉絲,又沒有想美國動畫電影那樣預留的位置,
這種東西不失敗才奇怪吧,美國要是一年不出個幾本CG電影,大家都會覺得奇怪,
中國呢?對不起,一年一度動畫的咖位是留給喜羊羊,熊出沒的,
等到暑期檔,賀歲檔有動畫電影的位置了,魔比斯環這樣出手,才是正路,
大聖賺了票房不算成功,如果他馬上出CG版西遊記,再大賣周邊,才算真正成功,
至於魔比斯環嘛,當初賣之前就該找個漫畫家先在網上畫畫同名漫畫,再炒作一番,
再有錢點出個2D動畫,12集,不,6集就夠了,再上電影好很多,
中國這些年走美國模式最成功的,應該是捉妖記里的胡巴吧,
國產動漫的出路,在於三,
一.像十萬個冷笑話這樣,拉日漫粉,
二.齣電影大作,補美國動畫電影缺的檔期,或者搶冷門動畫電影的飯
三.是等喜羊羊熊出沒的受眾長大,建立成熟的市場


大眾接受程度。
猴哥的形象在中國人心中佇立的時間夠久也夠頻繁,就跟每次寒暑假都能在電視上見到固定的老幾位一樣,反覆敲打的廣告式傳播必然會在受眾中產生一個持久的印象。從各種版本的電視劇以及電影、動畫片來說,猴哥的形象太多次展現在觀眾面前了。
中國人的悲劇情結
中國人喜歡看悲劇,理解也好,發泄也罷,總是認定那些不成功成仁的角色在面對磨難時有著不可磨滅的意義,想到那個形象時總會激動自己,相信自己也能在相同的困境中如此大義凜然,不過真要切實的想想,悲劇的人物總有一個辭彙伴隨著他,那就是「失敗」,極少有人能夠坦誠的面對自己的失敗,這種不承認失敗的心理有多強烈,那就會有多少的同情與憐憫伴隨著他惦念的人物。
猴哥一直被刻畫為一個悲情的角色,就因為視角一直停留符合大眾口味上,從這個角度怎麼看就怎麼悲傷——失去自由,泯滅天性。承受中國的填鴨教育方式(不單學校,社會更如此)的國人,在看到大聖這個角色時感同身受,所以才會在他的身上投去更多的關注。
你會發現,能從悟空得圓滿,修身成佛這個角度看去的作品幾乎沒有,或者說電視劇中對該部分的表現極弱。這些都是源自悲劇情結。當然悲劇的故事總有更多的可塑性,就跟《安娜卡列尼娜》的開頭一樣「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拿岳飛做文章的人總比拿班超做文章的人多,
看到岳飛故事的人總比看到班超故事的人多,
所以,記得岳飛的人總比記得班超的人多,
接受岳飛的人也總比接受班超的人多。


《魔比斯環》也許業界做得很努力很辛苦,但是我只想說,它單海報就讓人沒有看的慾望,人物建模太過山寨感,3d流暢度也不好,不是說你投入大就必定是精品。大聖能爆,除了好好做它還做得好。好歹能讓人說一句「瑕不掩瑜」。


另外這電影我覺得根本沒想爆,它做成一個外國故事,外國角色,想在國內找認同感,這個主題這個質量,除了「業界做得很辛苦」以外沒有任何可以拿來說的地方,觀眾真的不是去捐款的。

最後我覺得它最可取之處,是為國內一批3D動畫工作者積累了實踐經驗。


魔比斯環真的很垃圾


當年進影院 看見這個海報就已經沒慾望看了,那麼僵硬的人物我是沒看出精良感...於是 去看了別的


同期動畫電影的差距太大,大聖雖然和現在美國的不能比,但是從觀眾角度來看,並沒有和國外頂尖拉到那麼大的差距。


銀川萬達開業的那天,電影院有兩部電影可以看,一部是莫比斯環一部是601個電話,本著不看國產電影的想法我去看了莫比斯環。看得我一直後悔沒去看601的電話!


從名字來看,《魔比斯環》真的很不吸引人。

對於大部分的中國觀眾而言,《魔比斯環》乍一聽就是國外來的電影,是什麼東東?而它實際上又沒有各種「總動員」、熊貓等真正國外電影的精良製作、宣傳和觀影基礎,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境地。舉個例子,我身邊有一些寧願看國產三流電影,也不碰國外一根毒草的傢伙。本來這些傢伙也能為《魔比斯環》貢獻一些票房的,但由於他們分不清《魔比斯環》是什麼電影(至少是哪國產的),他們就不會去看。

而《大聖歸來》,一聽就知道它大概是講的什麼故事,潛在的觀眾群體無比巨大。簡單、直接,再加上瞬間爆表的好評,以及在青春情懷片的糜爛環境中的一股清新味道,想不大賣都很困難。

-------------------------------
確實沒看過《魔比斯環》。後來搜索了一下,好像還是中美聯合製作?不過前面的回答依舊有效。


我還覺得龍之谷也很良心呢


承認魔比斯環是一部垃圾動畫有那麼難嗎?


然而《超蛙戰士》都比你說的那個好......起碼題材和人設上......


看成「魔斯比環」,心想拍得不好不上座也不能罵人啊,囧,還是匿了


《魔比斯環》在2006年上映,出品太早了,沒有趕上中國電影的好時候
在2006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才26億,而2014年總票房是296億,上漲了12倍
現在這個年代,是個爛片也能混上幾億票房的時代
現在票房拿到6億,比2006年拿到票房5000萬都容易!
.
2006年-2014年,中國電影院屏幕數量增長了十倍
2005年底,中國僅有銀幕2668塊
2015上半年,全國銀幕總數超過2.8萬塊
這就是中國票房增長的物質基礎


呵呵


你知道《北京愛上西雅圖》最開始的名字是《李翠花的戀人》嗎?
你去看嗎?
電影是營銷啊 大哥!


1,畫風上,魔比斯環是美式,大聖歸來是中國風,完全不對吧。大聖歸來滿滿的夢工廠風格啊,魔比斯環的畫風倒是濃濃的歐洲擰巴味道。
2,劇情上,大聖歸來找到了翹起地球的指點——《西遊記》;魔比斯環說了啥,我就記得他老爹給放在籠子里和裡面超脫線的中國功夫。
3,大聖歸來的劇情簡單是因為這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很多東西你腦補掉了,劇情不是越簡單越好,當然也不是越複雜越好,但是有的導演頭腦簡單,駕馭不了複雜的劇情和設定,比如嗯哼……某些導演。
4,秦時明月怎麼會是日漫,難道不是《軒轅劍》系列的同人作品么。那你覺得《功夫熊貓》、《花木蘭》里的中式美學如何,反正我覺得不知道比李仁港(這才是日漫風好么)們高到哪裡去了。

另外題主說的什麼說《魔比斯環》製作精良是什麼梗……
搞得好像做動畫的沒看過這部片一樣
這部片的大部分角色包括動物連毛髮都不敢做……好像一共有3個有頭髮的角色吧,用的好像是nurbs面片+貼圖,總之就是那個年代連遊戲CG都已經不用的老技術了。
然後再想想01年的《怪物電力公司》和04年的《加菲貓》……

反正這個片吧,就是外國」大拿「(其實除了概念畫家「摩比斯」外似乎都是二三線人員,各種小弟到中國來做監製)拿著錢多人傻的中國投資商的錢,用著價格便宜量又足的中國CG學員,玩了把票,自high了一回。
不過反正結果也算是皆大歡喜:
中國動畫人:」原來3維動畫製作是這麼回事啊「
歐洲藝術家:」高冷如我,果然還是不能被庸俗大眾接受啊「(暗爽)
外國製作人員:」好歹我是當了回帶頭大哥,雖然是在中國「
投資方:」恩,洗完了「


推薦閱讀:

《向陽處的她》里真緒為什麼吃掉的是The Beach Boys里的主唱Brian?
新人編劇如何賣出一個電影劇本以及賣劇本需要注意什麼?
怎樣解讀《一條安達魯狗》?
為什麼國產動畫的硬傷總是劇情?
霸王別姬電影里蝶衣唇膏糊開的意義?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動漫 | 動畫電影 |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