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adidas 突然關停了可穿戴技術發展的核心部門?

adidas 關停數字化體育業務,或將裁員 74 名 |

adidas 突然關停了品牌可穿戴技術發展的核心數字化部門,該部門由 74 名數學科學、體驗設計、演算法開發和軟硬體工程領域的技術專家組成。adidas 在 2001 年開始可穿戴領域,推出了帶有感測功能的鞋子。當被問及是否裁員時,adidas 的發言人表示,尚不知情。


原本以為兩年前adidas在收購Runtastic後就會關停可穿戴,沒想到拖了這麼久。

一方面,可穿戴設備發展這麼多年,都一直停留在「看上去很美」的狀態,不管手環還是其它,都遠未到可以提升多少生活質量的程度,功能方面也非常雞肋,好不容易養成的使用習慣會隨著完全可替代/無關緊要的感覺再次放棄使用。

所謂可穿戴+智能,全是累贅+智障。智能手機在功能不斷錦上添花的時候,可穿戴設備連基本的使用需求點都還沒找對路。

另一方面,對運動品牌來說可穿戴技術未必是品牌最需要的,也非它們擅長。adidas的miCoach在市場上的反響一直不溫不火。Nike的斷舍離更果斷,2014年就陸續開始放棄可穿戴硬體,連自己的GPS跑步運動手錶都不升級了,倒是與蘋果越走越近。

Nike與TOMTOM一同出的nike GPS sportwatch

因為起初運動品牌做可穿戴的目的基本是通過收集到的數據,來售賣更多產品,並且製作用戶更感興趣的產品。這個目的如今看來不能說達不成,但完全可以用別的方式來實現。於是Nike選擇的是自己成為數據收集商和應用製造商,硬體則交給蘋果之類的專業硬體製造商

何況Nike的Nike+用戶數量驚人(活躍用戶今年應該都快8000萬了吧?),做好軟體的生態系統,建立用戶社區,再和一些運動軟體搞點動作,軟體這方面就很厲害了。Nike自己也說過,我們不想變成科技公司。——儘管很多時候它還真的超科技的。

這件事對adidas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最近幾年,Nike自己繼續做nike+,adidas收購Runtastic、UA收購MyFitnessPal 和 Endomondo、亞瑟士收購RunKeeper…不管硬體做不做,軟體是肯定要做的,做不了就收購。然後配合自家的app,一個不夠就做兩個,用戶在上面可以購物或者上傳運動數據,然後品牌收集用戶數據,同時逐漸把自家app和這些收購的慢慢打通,慢慢做自己的生態網路。

這比自己苦頭苦臉去研發生產一個實際沒多大卵用的可穿戴硬體要美滋滋多了。

只不過這點依然Nike走前面(畢竟隊友是蘋果),其它運動品牌有點後知後覺在往正確的路上走。

總結下,

多數形同雞肋的可穿戴設備一直沒實現真正市場需求;

對品牌來說可穿戴設備這塊不賺錢甚至還要賠錢,而初衷目的卻完全可通過別的方式實現;

把硬體給硬體商做,它們的基因、能力都會比運動品牌自己去做好太多。運動品牌安心想好怎麼做軟體就行,比如線上用戶社群、比如app,等。


謝邀,早就該關了。現在只能算是亡羊補牢。

直到今天,「可穿戴數碼設備」依然是一個不上不下的事情。一方面給人感覺潛力無窮,另一方面以蘋果為首的各大廠商始終也做不出更大的突破(以量產為前提)。運動品牌早些年對這個領域也充滿了興趣,「可穿戴數碼設備」和「運動」二者之間簡直是天生一對。以耐克為首,當時不少品牌都著手研發自己的可穿戴設備。

然而有意思的是,做得最成功的耐克(Fuelband)卻第一個宣布不再對可穿戴設備進行投資,轉而專心打造軟體和服務。創新和研發強如耐克,都已經體會到這個領域的艱難和不易。不夠明確的需求,無法降低的成本,以及對公司資源的大量消耗,讓耐克堅決放棄了已經是行業領先的 Fuelband,開始更專註服務和社區打造(Nike+/NRC/NTC),並和蘋果進行更緊密的合作(Apple Watch)。耐克的做法說明了一件事:術業有專攻

行業領頭羊放棄的事情,居然還沒能成為其他品牌的警鐘。看看第二名阿迪達斯這幾年做的事情,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亂七八糟。各種可穿戴設備出了不少,卻沒有任何一個能做到哪怕當年 Fuelband 的高度。除此以外各種軟體也是做一個扔一個(下圖為 adidas GO),之前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普及度的 Confirmed APP 被攻克了幾次之後也被擱置。最最重要的是,花了大錢收購回來的 Runtastic 完全沒有好好弄。

當然了還有比 adidas 更差的,那就是全宇宙都看不懂的 Under Armour。普朗克對於智能硬體的痴迷已經到了無以附加的地步,以至於步步爛棋。聯手 HTC,開發智能睡衣,重金收購健身 APP 卻不好好加以利用。這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沒有出路的事兒,UA 硬是做到現在。而最新的消息是,迫於不斷下滑的業績,UA 似乎終於要收手了。

說回阿迪達斯。新 CEO Kasper 是一個非常注重效率和電商渠道的老闆。模糊和混日子是他最不能接受的。因此大力整頓公司可穿戴技術部門也是意料之中。其實這道題目的問題描述缺了下半部分,那就是阿迪達斯同時表示會將今後的重心放在 Runtastic(服務和大數據) 和 adidas APP (購物軟體)上。思路和方向都很明確,雖然比耐克晚了很久,但總算也是未為晚矣。只不過耐克藉助著蘋果變相實現了智能硬體的落地,阿迪達斯這方面還需要想辦法。

歡迎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運動品牌在忙啥」


因為可穿戴技術本身就是個偽命題,騙老百姓的。

包括所謂的AI,


說實話主要是現在手機有點無所不能,其他隨身移動設備顯得就非常多餘,手環、手錶還算尚有一息之地。

而且很多可穿戴設備的功能單一,更新迭代不夠,阿迪之前的micoach,隨便一些替代品很容易就將之淘汰。

而且可穿戴設備在社交功能上先天不足,如果要強化社交就需要手機來支持,大多數用戶就會在嘗鮮之後失去留存的動力。


因為最終肯定是adidas跟科技公司合作,並且adi出品牌,科技公司出技術的形式更靠譜。就像nike版apple watch。

每家公司有自己擅長的領域,當未來的產品越來越複雜強大的時候,一個偉大產品的誕生需要吸收來自於擅長不同領域的公司的產品技術結晶。就像你打王者,一個團隊用蘭陵王去輔助,讓莊周去輸出,最終團隊輸出必然低。

像是某些把原因歸結於什麼「可穿戴技術是偽命題」的,屬於1比較短視只能看到三五年內的2就是用靜態的眼光看待發展的事物,類似於2000年網路泡沫一破就說網路沒用,2014年比特幣泡沫一破就說比特幣沒用的人。短期內偽不代表幾年後還是偽。就像你打王者,IMBA的後期英雄經濟還沒起來你說它弱,無非就是還沒開局就已經證明你不會玩而已。



由於曾經和 miCoach 以及 adidas Digital Sports 有過……嗯……比較深入的接觸,所以應該可以從一些不同的角度給題主一個參考。

首先要明確的是 adidas 關停可穿戴設備部門,屬於其自身戰略調整與嘗試的一部分。至於鄙人的態度,參考圖一。

迄今為止,除 miCoach Elite (面向職業球隊的訓練監測系統)、Run Genie (面向銷售方向的跑步步態分析設備)、adidas Zone for IHT(面向教育機構的青少年體能訓練監測系統)這三款設備之外,adidas 發布的消費級可穿戴設備都是圍繞 miCoach 系統進行打造。此提問中多數答主都圍繞可穿戴設備的短板來進行分析,但可穿戴部門的解散與 miCoach 系統的中止有著直接的關係。換句話說,當作為核心的軟體服務被中止,為這個核心服務的外設產品也就走到了終點。所以要分析 adidas 這次行動的動機,應該以 miCoach 為切入點進行了解。


miCoach 軟體及應用

miCoach APP - 覆蓋 iOS/Android/WP 平台,後更名為 adidas Train Run。提供有氧訓練計劃和力量與靈敏度訓練計劃,指導用戶提升體能素質。特色為基於心率或步速劃分強度分區,通過實時語音提醒指導訓練。

multi-sport - 為 SPEED_CELL 和 X_CELL 提供同步服務的應用,同時內置了部分針對選擇運動類型的強化訓練計劃。

miCoach Manager - PC/Mac 端軟體,用於同步基於 ANT+ 無線協議的 SPEED_CELL 或 miCoach Pacer 設備。

adidas Smart Ball -專門用於 adidas 智能足球 SMART BALL 的應用,提供有關足球技巧的訓練指導。

miCoach Game - 運行於 Xbox 360 上的遊戲,通過 Kinect 體感設備指導用戶在家中進行鍛煉。


miCoach 可穿戴設備

miCoach 設備

ZONE

ZONE - 早期的心率手環,配件包含一條 ANT+ 協議心率帶。手環上有一個 LED 指示燈,用於提示當前訓練強度區間。國內基本上沒怎麼見過。

SPEED_CELL

SPEED_CELL - 安裝於鞋帶或者嵌入鞋墊下的感應器。獨立使用時可通過內置內置儲存記錄跑動距離、速度等數據,一般用於球類運動的比賽記錄。當與 miCoach APP 配對使用時,則被識別為步頻感應器。根據無線協議,分為 ANT+ 版和 BTLE 版。

X_CELL

X_CELL - 比賽信息記錄設備。可通過心率胸帶繫於胸部,也可通過背夾卡在褲帶上。在胸帶模式下工作時可以記錄佩戴過程中心率、跳躍高度、變向動作等數據,適合記錄較為激烈的球類運動。不使用胸帶的話,記錄內容不包含心率數據,其他數據與胸帶模式一致。也可通過藍牙與 miCoach APP 配對作為藍牙心率帶使用。

BELT版(左)和ANT+(右) 版心率帶

HRM - 心率帶,有 ANT+ 和 BTLE 兩個版本。

PACER 套裝

PACER - 早期的綜合訓練套裝,包含 PACER主機、ANT+心率帶、ANT+步頻器、耳機、同步數據線等內容。在 miCoach Manager 關停之前是整個 miCoach 可穿戴設備家族中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SMART RUN

SMART RUN - miCoach 的旗艦跑表,內置專用的 miCoach 訓練系統。功能包括:基於mio 專利的光學心率監測、藍牙、內置音樂播放服務、步頻監測、GPS等功能。基本上 miCoach 的所有功能都塞到了這塊表上。問題是強大功能與孱弱電池的衝突,以及品控等方面的原因讓這塊跑表的實際用戶體驗並不理想。

FIT SMART

FIT SMART - SR的簡化版。取消了耗電感人的觸摸式彩屏,以點陣式LED取代。砍掉了 GPS 功能,所以配對手機 APP 使用效果更佳。以個人體驗來說,FS應該是除 PACER 外我最喜歡的產品。

待續……


miCoach 的困境


miCoach 的輓歌


adidas Digital Sports



我覺得是因為大多數正常人都會自己系鞋帶吧。。。


沒有高效柔性電池,什麼都是海市蜃樓。


阿迪步了耐克後塵,停止了硬體產品的開發,但官方表示未來將在Runtastic應用和阿迪運動應用開拓,從硬體轉到移動應用的研發。

為啥?硬體不掙錢唄!

阿迪也與Fitbit Ionic智能表合作推出定製款,未來或許還能看到兩者更多的合作款產品而不再是自家研發的產品吧。


專攻有術,對於電子穿戴很多都不上不下,但是運動類還是喜歡佳明,松拓


沒完全搞懂,不太好評論。但因為這件事情否認可穿戴設備,否認AI,否認數字化未來是肯定不對的。
如果題主的新聞屬實,阿迪達斯可能才用外部合作(收購)的方式進行戰略布局。當然,也有可能是內部的組織調整。另一種可能性,考慮到投入產出比,財務報表的美觀,將整體戰略滯後。畢竟耐克越來越強勢,群狼又起,阿迪達斯現在日子真不好過


穿戴還是雞肋。
穿戴檢測便攜的裝備還停留在腕錶腕帶的階段。
不準確,功能缺失,需要其他設備輔助和配合,另外還得充電!充電!
感覺廉價且對平常人沒有太多意義的設備當然或去不了利潤。到最後就變成審計盤點庫存的對象。
對於一個企業,不掙錢的,又不能造成影響的,要他有何用?


因為這種技術噱頭遠大過實際用途,
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還不低,有多少消費者願意為之買單呢
有著酷炫的外表,卻只有尷尬的用途,還費力不討好
不如趁早扔掉,讓安德瑪去搞噱頭吧


1.01年到現在10多年時間都沒研究出來個好東西,該關了,浪費公司資金,養一堆廢人,還不如等那個公司研究好了直接收購或者買技術就行了2.原來弄這個是因為覺得能改變潮流,引領未來,結果虧損嚴重,原來主要看重戰略布局,這個比重蠻大的3.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可以給你提供無窮的資金讓你去揮霍。


這群專家終會被NIKE高薪聘走,走著瞧!


發展不了了唄 科技或者市場瓶頸


你知道谷歌眼鏡為啥搞不下去了嗎


推薦閱讀:

李宁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落榜 2013 年中国 500 强企业榜单?
用十幾萬雙假的阿迪椰子鞋送給各城市裡的乞丐,這麼做違法嗎?
迪卡儂為什麼要根據運動類別設置子品牌而不是統一使用一個品牌?
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時,是否會與自身行業與公司特點相結合?這種差異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开一个包子店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经营技巧?

TAG:商業 | 阿迪達斯adidas | 裁員 | 智能可穿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