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個攝影師是否是好攝影師?
攝影師的好壞是非常主觀的。可能商業攝影還相對來說容易判斷,因為作品的目標很明確,標準也有光線、構圖等硬指標。
但是在報道或藝術領域就比較難了。你可能曾看到一些獲獎的攝影師,他的照片甚至沒有正確的曝光,但是他背後傳達的事件或者內涵是非常有力量的,因此也會給圖片本身加分。或者一些同樣得獎的風光片,看起來沒有任何意思,但是形式感很強,因此也可能被當作優質作品。
說到這裡,其實評判標準就是:你起碼得有一樣是牛比的。
要麼你曝光控制得非常完美,比如亞當斯。
要麼你衝到前線拍到別人拍不到的東西,比如卡帕。
要麼你的作品背後的含義非常有哲理,比如 Thomas Ruff。
要麼你甚至整個人生都當作一個作品來過,比如荒木經惟。
總之,你從事攝影工作,並且在其中一點上做到了出色。你就可以說是一個好攝影師。對於商業方面的攝影師來說,能拿得出客戶滿意的照片、口碑也還算不錯的就是好攝影師了。
以人像拍攝為例,首先要分析出客戶需要什麼。比如美女需要的不是把她拍漂亮,因為她知道自己漂亮,換誰來拍她都漂亮。所以她需要的是拍出氣氛和感覺。而拍醜女則比較簡單,她不會追求什麼氣氛和感覺,你只需要把她拍漂亮就可以了,她就別無所求了。
至於藝術攝影,好的攝影師應該能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讓人一眼就看明白你在說什麼。就像白居易寫詩大家都能看懂一樣。你拍了一氣,結果沒人能看懂,那隻能說是攝影師的思想和表現手法有問題,而不是什麼「懷才不遇」、「難覓知音」。除非做專業的攝影收藏,對於一個攝影師的好壞的判斷,完全取決於觀者的主觀感受。
相信很多人奉亞當斯為神明,但很多人又覺得他把許多攝影師引向了一味追求技術的歧途。技術不是攝影的全部,可技術又是那麼得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攝影這門藝術有意思,攝影是一門多麼感性又多麼理性的藝術。
從這個延展開來,可以說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好的攝影師都是在用這門技藝表達他的基本的宇宙觀以及現實和呈現之間的關係,有了這個基礎,攝影師的技術好壞就不是關鍵問題了。
比如Robert Frank吧,引領了一代紀實攝影新風潮,當年像他那麼拿著小相機拍的人還不多,但他覺得就應該那麼拍。比如說森山大道,拿傻瓜隨便偷拍的東西都是好片子。在於他們的態度。
比如Edward Weston, 由於當時社會的境況,他不願意關注大環境而天天躲在家裡拍辣椒啊拍貝殼啊拍人體啊,把拍這些東西的技術研究到了極致。他也因此而名留攝影史。但是,許多人卻覺得他拍得沒有他的情人Margrethe Mather好,他們認為Margrether Mather更有才情,雖然她根本不算出名。
比如Cindy Sherman(本人非常崇拜的女攝影師),雖然她的片子看來也沒什麼愉悅感技術上也沒多追求完美,但她開創了一種攝影語言,她的作品是最早的後現代主義攝影作品。她研究藝術符號,是一種新思維方式的表達。
所以說,除非有雄心要收藏整個攝影史來論資排輩, 對一個攝影師的好壞的判斷完全是主觀的。條件是你知道這個攝影師他自己有想法,而不是為了拍而拍。
首先我想說的是 攝影師這事兒 壓根是沒法評價的 個人主觀的感知無法量化的評判一個攝影師的作品,所以這個問題我選擇回答的是如果變成一個更好的攝影師。
「什麼是攝影?」這似乎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又是每個攝影人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疑問,只是你找到答案了嗎?無論有沒有,不妨來聽聽看攝影師張雍談談他心中的攝影,或許能為正迷惑的你找到一些方向。
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之後
Viktor Kolar是捷克很有份量的紀實攝影師,台灣攝影師張雍是他的徒弟。張雍說他從未看過Viktor Kolar實際的拍攝工作,而Viktor Kolar也未曾教授過張雍任何攝影的技巧。他們師徒見面時談的是攝影的哲學和攝影師應有的態度。對於在著重器材先決的攝影文化里生活的人,他們對這樣子的攝影教學,會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會覺得這樣學是學不到攝影的。Viktor Kolar曾對張雍說:「攝影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你跟那些人的關係,怎樣維持一個尊重,怎樣跟那些新朋友,一起去享受那個過程。技術就你自己學吧。」
張雍2003年起旅居捷克布拉格,他十年多來從布拉格到巴爾幹半島北端的小國斯洛維尼亞,常年以真實攝影與深刻文字,記錄著被主流社會忽略的邊緣人。這幾年間在台灣出版了四本攝影集,認識他的人愈來愈多,也多留意了他的工作。他最新出版的攝影集的書名很特別《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單是書名已振蕩了人許多人的思想。去年張雍上了曾寶儀的節目接受訪問,內容除了讓人認識到張雍是一位怎樣的人,也令人對「什麼是攝影?」這個老問題帶來不少新思考空間。
▲攝於捷克?布拉格,攝影:張雍。
凡事都要先學好做人有些人會知少少就喜歡扮代表,明明沒有內涵和實料,卻喜歡別人給他的虛名和榮耀,自以為是。張雍最討厭是「藝術家」的稱呼,因為他認為這三個字帶有一種階級身份的象徵。「其實拍照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你會問你自己說,你要做一個更專業、更棒的攝影師呢?還是做一個更棒的人?我會選擇做一個更棒的人。」怎樣選擇往往是決定一個人會有多大成就的關鍵。不難想像,一個不懂怎樣做人的人,怎可能成為一個好的攝影師呢?這個重中之重的大道理,人人都應該要知道,凡事都要先學好做人才是。
由於相機設計的獨特性,按下快門的聲音和動作其實不是太有善,我們會稱它為Shooting。但對張雍來講,他會以更浪漫的言語來表達:「我覺得那每按一次快門,那是一個擁抱。你看到一個畫面,一個時刻,你覺得你的心在怦怦跳,你按快門這個動作,基本上就是你去擁抱那個片刻。我希望可以做到被拍者會感到我是在擁抱他們。我在意的是,在拍照之前跟之後,與被拍者之間的關係變化,我覺得那個是一定得顧好的。」他認為攝影師要對被拍攝的人存感激的心,因為如果沒有他們,你只能拍到一個沒有人的場景。
▲攝於斯洛維尼亞,攝影者:張雍。
用心按快門
現代智慧型手機和數位相機非常普遍,人人都可當攝影師。張雍對這個現象有這樣的回應:「現在很多人都在攝影,大家都把有沒有拍到一張很了不起的照片看得太重要。」對他來說,人永遠是比攝影重要,「我覺得相機的出現,應該是讓鏡頭兩邊的人,關係更親密,互相暸解,互相認識種種,而不應該是更疏離。......照片不是最重要的事,而是你那個關係。我的心態是,我不是去拍照,而是與跟朋友見面。」在他的工作經驗里,有時看到一些攝影師工作時打開他們的攝影背包,帶了很多器材,卻忘記了帶最重要的,就是「心」。張雍說:「我時常對自己說:你會把你的心帶著嗎?......你看照片的時候,那個東西騙不了人,就是鏡頭是一回事,相機是一回事,可是我覺得就是那個誠懇度吧。你是為了什麼而拍?你在拍攝當下,你跟那些人的關係種種。」
▲攝於斯洛維尼亞,攝影者:張雍。——實用攝影技巧-攝影教程
攝影沒有捷徑不少人都會說攝影是自己的事。張雍也認同這點,他說:「你拍照都是兩個人去,是你跟另一個你自己。......會有很多反省的事情會跑出來。你會發現,認識你自己是一個會讓你上癮的事情。你會發現你開了一道門之後,後面有另外一道門,你到了一間很大的房子裡面,那永遠開不完的門。有時你開門的時候不小心絆到,你會趺倒,還是拍一拍,爬起來。」
談怎樣可以把人拍的深刻,他用了一個比喻說:「我要把你拍得深刻,我就要把我的相機放在你的皮膚跟你的襯衫之間。......攝影師的功力,是沒有捷徑,你必須要花時間。不要讓你的工具控制你。」
▲攝於捷克,攝影者:張雍。
▲攝影者:張雍。
從張雍這次訪談中,令我明白到攝影師裡面藏的是什麼,相片就會呈現出什麼的道理。但在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裡,有多少攝影師願意修練「內功」呢?花拳秀腿雖然可以令人第一眼感到很棒很厲害,但當人再認真看清楚一點時,就會發現虛有其表,沒有感染力。另外,令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張雍提到他師父Viktor Kolar給他的一句說話:「攝影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你跟那些人的關係,怎樣維持一個尊重,怎樣跟那些新朋友,一起去享受那個過程。技術就你自己學吧。」
也許和任何行業走到精深處一樣,攝影師的功力在攝影之外。我以為一位值得注意的攝影師,需要走過技術精湛-風格獨特-餘韻悠長-大音希聲的階段。拍幾張好看的照片不難,拍一系列有個人烙印,有思考張力的作品就顯然需要更多積澱了。
當題目限定「好」的時候,主觀傾向就表露無遺了,至少你傳達給別人的意思是這樣。
如果是主觀判斷,我的答案明確,沒有「好」攝影師,就如同我們身邊沒有一件名叫「好事」的事。
語言邏輯扯完了。說其他的。
1、懂自己的東西,自己懂的同時,還能說明白讓別人懂。這是業務精通。前半部分不涉及知識傳承,後半段要求更深度的理解,而不是僅僅能自己做到。
2、懂人。能夠調動出被拍攝者以及觀者的情緒,最大限度的完成拍攝任務,實現拍攝目的,同時最大程度的讓彼此開心。
3、實現以上兩點,需要很多分點支持。比如,懂光,懂設備,經驗豐富,懂藝術傳達,懂宣傳,懂教育,幽默,積極,有活力。。。每一個分點,在我心裡都能對應一個人,但每一個人都是「好」攝影師。
最起碼拍出來的作品 能讓人又共鳴。。
有自己的風格,並且能夠賴之以生存。
要麼能用圖片講一個神奇的故事,要麼能用圖片告訴你還能這麼看人和生活,要麼乾脆用圖片創造一個世界
感性的判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我相信會有人不喜歡robert frank,有人卻奉之為神明。
個人認為,能夠拍出讓自己滿意的照片的人就是好攝影師。攝影師和攝影工作者不一樣,攝影師是和藝術家一樣的,照片不是為了讓別人接受,讓別人買單等等。就像梵高,就像莎士比亞,作品是為自己而產生的,是自己的靈魂的思想的衍生。如果一個攝影師拍出了讓自己感覺到震撼的照片,那麼他顯然是優秀的了
要有敏銳的觀察力
要有足夠的理解力
要有獨到的審美
不痴迷於機器
不在意於畫質
只要能動人心弦
哪怕是手機拍的
這一切的前提在於你是否擁有一顆純凈的拍攝心靈和基本的攝影素養
作為攝影師,一定要專業!!!!!盡心敬業,臨危不亂!
那天和希臘聖托里尼島攝影師nikos見面,給我的印象太深了。
表面上他是個很輕鬆,容易打交道的人。說話輕鬆幽默,腦子很快。什麼都說好,似乎很隨和的樣子。讓我有一霎那有些覺得,他應該是個很懂得適應市場、很商業化的攝影師。(後來證明這是誤解)
我故意逗過他。我問:你得過那麼多牛掰的攝影獎,有沒有覺得攝影師里「老子天下第一,別人都是傻b」?
跟攝影師們打交道多了,也知道很多攝影師都是很狂的。也對,搞創作的事情 又不是搞出納,當然要有傲氣和對自己的絕對信心。
但是他卻低調的表示,剛得很多獎那時很狂,後來朋友家人讓他有所轉變。
總之,他言談上幾乎看不出「藝術家」特有的那種偏執或者自負。
但是
拍攝完第一個地點,我突然發現一個細節。
我們兩個女孩拍照。我拍過的那個背景,攝影師nikos絕不會指揮她過去再拍一遍相同的背景。哪怕是每個女孩氣質不同、拍出來效果不同(或者可以換不同的pose啊),他也絕不用同一背景。
開車去另一個地方的時候 我問他這個。他就還是淡淡的說,我不願意製造出相同的東西。
然後就突然覺得他有點兒「大隱隱於市」的意思,哈哈。外表隨和,內心有自己的堅持。
口上狂兩句誰不會,重要的是內心有堅守和節操。身為商業攝影師,對每一對兒客人 都樂此不疲的發掘新的角度 新的背景 新的情緒 這才是最珍貴的吧。
攝影師的好壞從技術上來講,構圖、曝光上處理到位便是一名好的攝影師。其它方面,諸如題材風格可能大家各有所愛。就個人而言,我認為如果一個攝影師能在所拍攝的照片里運用恰到好處的攝影手法使觀看者很方便的進入他所想表達的內容,甚至有些照片能夠使人產生共鳴和對所敘述事物的思考,便是我個人比較歡迎的攝影師。
各花入各眼罷了。
除了最基礎的技術層面的東西之外,我自己的標準是很簡單的,第一看他是否具有組織影像表達的能力,這需要紮實的積累和創造,形成自己的風格,而不是模仿或者抄襲。第二看他是否把這種能力運用自如,這需要開闊的視野和人文知識修養,是決定作品底蘊的東西。
忽然發現,哦嚓,能達到標準的得叫大師了吧?
基礎理論通透,實拍能力紮實。做到這兩點就是不錯的攝影師,再往上就是藝術層面,非常主觀,沒有標準。
能捕捉美
每一張照片 不同的人其欣賞到的美也是不一樣的 一張人像照普通人看到了也就認為是一張某人的照片 但是我們知道拍攝者他想告訴我們的不是這個 所以一個好的攝影師他拍攝出來的東西能夠讓我們看到並且體會到他想傳遞出來給我們的東西 他就是一個好的攝影師
推薦閱讀:
※如何评价碇唯这个人?
※如何評價未來穗香在「一吻定情」中的演技?
※如何評價口袋妖怪日·月動畫版?
※如何評價哥倫比亞球員哈梅斯 · 羅德里格斯 ( James Rodriguez ) ?
※對別人表白超過十次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