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決戰》里的一個縱隊是多少人?


縱隊是我軍歷史上曾經用的部隊編製單位,規模大約相當於一個步兵軍,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基本戰役軍團。

我們知道,現在解放軍陸軍的機動作戰部隊,是以集團軍為單位的。集團軍是中國陸軍的機動作戰部隊,是基本戰役軍團,由若干個師和旅編成的軍級作戰單位,一般隸屬於戰區,設有領導機關,編有由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陸軍航空兵等兵種或專業兵組成的戰鬥部隊和勤務保障部隊。

要了解縱隊,我們需要先從解放軍陸軍的70個步兵軍談起。

我們的人民軍隊成立於1927年的南昌起義,那時起義軍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由賀龍兼代方面軍總指揮,葉挺兼代方面軍前敵總指揮。所屬部隊為:

第11軍(轄第24、第25、第10師),葉挺任軍長、聶榮臻任黨代表。

第20軍(轄第1、第2師),賀龍任軍長、廖乾吾任黨代表。

第9軍,朱德任副軍長、朱克靖任黨代表。

儘管南昌起義軍有三個軍下轄八個師,但起義軍全軍只有2萬餘人。

在紅軍時期,我軍誕生了幾個主力方面軍,例如中央蘇區的紅一方面軍,湘鄂的紅二方面軍,鄂豫皖的紅四方面軍。長征勝利後,為了國共合作抗日,工農紅軍被改編為第十八集團軍(第八路軍),下轄第115師(由紅一方面軍改編),第120師(紅二方面軍改編),第129師(紅四方面軍改編)。

抗戰勝利後,人民軍隊的規模已經超過了一百萬。解放戰爭時期,為了適應大規模作戰的需要,按地域劃分為五大野戰軍,東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和西北野戰軍。解放戰爭初期,共編成27個野戰縱隊及 6個野戰旅 。縱隊一般轄 3 個師或旅,隸屬於野戰軍或軍區。

在三年解放戰爭中的兩年多時間裡,人民解放軍作戰部隊的編製主要是以縱隊為主,而這兩年多的時間又是解放戰爭中最重要、最關鍵的時候,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解放軍以縱隊作戰的戰史是解放戰爭中最重最長的篇章。由於這些部隊都是身經百戰,在解放戰爭中表現優異、戰功顯赫的英雄縱隊。

例如赫赫有名的第四野戰軍,還設有龐大的特種兵縱隊。從1947年7月至1948年11月,東野加強了特種兵建設,尤其是炮兵建設,在炮兵司令部下成立了炮兵縱隊,各步兵縱隊、師、團也分別擴建了炮兵團、營和連。擁有戰防炮、迫擊炮1600餘門,山炮、野炮、榴彈炮、加農炮600餘門,高射炮116門。1948年7月,以鐵路護路軍所屬部隊為基礎擴編為鐵道縱隊,下轄4個支隊,共1.7萬餘人。此時東北野戰軍下轄2個兵團部,12個步兵縱隊,15個步兵獨立師,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3個騎兵師,1個坦克團等共70餘萬人。

到了1948年9月,我軍共有51個步兵縱隊,另168個旅。在西柏坡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重點研究軍事問題。毛主席提出人民解放軍要有計劃地走向正規化,現有的武裝力量,應擴大編製到70個步兵縱隊。

同月出台《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方針及部隊編製問題的決定》,決定我軍的正規軍鬚髮展至210個步兵師,共計70個步兵軍。

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相繼勝利,我各野戰軍的作戰範圍已經突破地域的界限,先前以地域命名的野戰軍番號已不合時宜。1948年11月發布《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1949年1月又發出《各野戰軍番號按序數排列的指示》,將西北、中原、華東、東北野戰軍依次改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所屬各野戰縱隊按全軍統一順序排列。

從1948年11月中旬到1949年3月上旬,各野戰軍、軍區相繼對部隊進行了整編,實行了統一的編製體制,將部隊整編為4個野戰軍、12個兵團、57個軍。兵團以下各級一般按"三三制"編組,步兵軍下轄3個步兵師9個步兵團和1個炮兵團及軍直偵察、通信、工兵、警衛營等分隊。

到1949年10月,解放軍已出現67個軍的番號,只有56、57、59軍的番號未使用。通過整編,人民解放軍的編製體制更加統一合理,向正規化建設邁進了一大步。


在解放戰爭期間,縱隊是跟軍差不多的軍事作戰單位,也是解放戰爭時我軍的基本戰役兵團,一般縱隊下轄3個旅,整編之前基本人數大概在2萬人左右,解放戰爭後期,解放軍統一整編,縱隊改軍,旅改師。

縱隊的演進歷史,基本上從抗戰中後期開始說起就夠了。整個抗戰期間,國民政府給到中共軍隊一共就兩個軍級番號:八路軍(後稱第18集團軍)和新四軍。八路軍中是115、120和129三師6旅的編製,新四軍下轄若干支隊(相當於八路軍的團),番號、編製跟軍餉、裝備息息相關,老蔣當時的思路還是要防共、限共,當然在發展實踐中,中共也有自己的法子,那就是大量的獨立團、新*團的編製、以及挺進縱隊、支隊之類臨時性、非常設的番號,這樣也不至於給老蔣興師問罪的借口,反正都是敵後,只要不問國民政府拿餉,那就大踏步發展唄,所以到抗戰後期,中共已經擁有19塊抗戰根據地,其中尤以山東(陳羅)、蘇北(黃克誠)兵力最優。

抗戰勝利後,黃克誠一封電報「搶佔東北」提醒中央,由此關內十萬共軍出關,當時山東根據地大部連帶陳光、羅榮桓一起出關,黃克誠更是帶領3萬餘人的新四軍三師整個出關。所以當時東北野戰軍的大部分縱隊,是由八路軍山東部分和新四軍三師的師級單位改編而來。

中共當時主要是跟老蔣打運動戰,兩三萬人規模的縱隊,編製介于軍和師之間,指揮靈活,又具備了相當強的戰鬥力,需要集中兵力時,又可由兩三個縱隊組成野戰兵團,因此在解放戰爭初期,縱隊成了各大野戰軍作戰時的基本而且固定的作戰單位,尤其是很多縱隊帶有鮮明的第一任首長的氣質。比較有名的比如陳賡謝富治縱隊、西北野戰軍一縱,中原野戰軍6縱(王近山,李雲龍原型之一),華東野戰軍葉飛的一縱、宋時輪的10縱、許和尚的9縱,到東北野戰軍更是各種嗷嗷叫的縱隊,比如劉震2縱李天佑1縱黃永勝6縱……

49年1月,解放軍整編為一二三四四個野戰軍,各縱隊紛紛整編為軍,由此也產生了第1軍、第38軍、第39軍、第54軍(經過一次合併)、第20軍、第26軍……的種種傳奇……


縱隊是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的高級戰術編製,相當于軍。縱隊一般下轄三個師或旅,根據部隊所在地域的不同,縱隊的實力差別很大,西北野戰軍的人數最少,東北野戰軍的人數最多。

在解放戰爭暴發時,解放軍把抗戰時期的各個部隊統一變為野戰軍,野戰軍下轄數個縱隊,一個縱隊一般下轄兩到三個步兵旅或是步兵師,有的會有一個炮兵團,以及其他的支援力量。各個野戰軍由於所在地域不同之間實力相差很大。西北野戰軍由於西北地區窮,每個縱隊能有2萬人就是很充實了,一般只有1.5萬人,劉鄧大軍一開始在挺進大別山前,各個縱隊很充實,一般可以有3人,在大別山由於人煙稀少補充困難,各個縱隊人數只能保持在2萬人左右,到淮海戰役時,中野的各縱從1.5萬到2.6萬不等,而且沒有重火器。華東野戰軍的情況稍好,每個縱隊基本上都在2到3萬人之間,在淮海戰役中,有的參加濟南戰役的縱隊由於濟南戰役的損耗,人數不足2萬,還有像兩廣縱隊,魯中南縱隊人數都不多,兩廣縱隊也就一萬多人。東北野戰軍的各縱,人員最為充實,各縱從3人到4萬人不等,,遼瀋戰役以後,由於補充了原來的各個獨立師,每個縱隊實力在4到6萬人不等。華北野戰軍的情況和中原野戰軍類似,一般一個縱隊也是在2萬多,像晉中戰役中徐帥的華北1兵團,三個縱隊有約6萬人,在此以前的臨汾攻堅,1兵團傷亡1.5萬人,沒有怎麼休整就投入了晉中戰役,但是由於有老根據客戶支撐,補充比中原野戰軍便捷。

各野戰軍內部各個縱隊的人數也不相同,一般各野戰軍的主力縱隊人數會多一些,因為解放戰爭中,兵員的補充很大一部分是俘虜,主力縱隊俘獲較多,所以自身的實力就比較強。

到了大決戰以後,各野戰軍大量補充改編的國軍,每個縱隊的人數平均到了3到4萬人,但是四野的各軍人數還是會多一點。


縱隊,是解放戰爭時期的特殊編製。每個野戰軍的具體編製也不相同。

以大決戰前為時間點。

中野西北,縱隊一般轄兩或三個旅,旅轄兩或三個團。每的團情況又不一樣,每個縱隊大體五六個團,兵員約一萬,甚至不足。這是有原因的,陝北人少地窮,養不起太多兵。西北野戰軍一直人員最少,解放大西北時一野只有兩個兵團四個軍十來萬,只能派華北野戰軍一個主力兵團去加強。中原野戰軍則是因為躍進大別山後失去後勤補給,鬥爭艱苦。

華野縱隊轄三個師,每師兩三個團,縱隊一般1.5萬左右。少數主力超過2萬。因為淮海戰役的戰果太大,三野後來雖與四野一樣編了四個兵團,每個軍也是四個師。四野入關時只有70多萬,東北軍區還留下30多萬,所以四野的兵力就沒三野多。

東北的縱隊編製又不一樣,大決戰前就有12個主力縱隊,每縱隊均約3萬,多者4萬。大決戰後更嚇人,幾乎都是四四制的大編製,每縱隊轄四師,每師四團。主力縱隊兵員都在四萬五千以上。

情況特殊的兩廣縱隊一直只有三四千人,只相當於大半個旅,甚至不足兩個團。

1949年全國統一整編,旅改師,縱隊改軍。軍師團都是三三制,縱隊正式取消。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軍隊編製之一,相當于軍。一般一個縱隊開始階段下轄2~3個旅,一般以2個居多。一個新成立的縱隊人數一般情況下很少超過2萬人。根據各野戰軍的地域和時期的不同,縱隊人數也不同。東北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情況要好,中原野戰軍次之,西北野戰軍最少。舉個例子:劉鄧大軍在結束魯西南戰役時,人員齊整,平均每個縱隊人數在3萬人左右,經過大別山磨難之後,平均人數1.5萬人。而西北野戰軍王震的部隊,僅僅7000人左右。每個野戰軍下轄的縱隊也不盡相同,其中華東野戰軍下轄12個縱隊。東北野戰軍有12個縱隊,中原野戰軍有7個,西北野戰軍有7個。


縱隊整編為軍之前,人數沒有固定編製,戰鬥力也不相同,為了與蔣軍區分,就把軍級部隊稱之為縱隊,也是四大野戰軍,各自改編編組,在各大野戰軍區域內隨行戰役任務。隨著戰爭的推進,各大野戰軍突破地域進行作戰,為了統一指揮解放軍推翻蔣家王朝,也為了後勤供應的便捷,把各大野戰軍依次改編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野戰軍下轄兵團,兵團下轄軍,軍下轄各編製為三三制。至此與軍同級的「縱隊」才有了基本固定的人數編製!


抗戰勝利後,解放軍整編後五大野戰軍下轄縱隊,一個縱隊相當於一個軍,49年大部分縱隊改編成了軍!當時除東北野戰軍兵員充足,縱隊下轄師,其它大部分野戰軍縱隊下都是旅,一個縱隊兵員從7_8千(如西北野戰軍,一縱成立時8300人,二縱8600人),到1_5萬不等,46年東野一縱有4.6萬人!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的縱隊級別相當于軍,一個軍大約兩萬與人,按情況不同,三野和四野的縱隊人數較多



華野,東野,中野,都是每縱隊在二萬五到三萬多之間。西北野每縱一萬多。中野大別山後,一些三萬的縱隊削弱到一萬七,東野後期超編,有五六萬人的大縱隊。總之,標準的共軍縱隊就是下轄三個師或旅,人數在三萬上下。


推薦閱讀:

轟6N新型轟炸機開始量產,運20空中加油機還會遠嗎?
轟炸機地毯式轟炸指的什麼?
國家領土面積是評估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嗎?
這是一隻加長版左輪手槍嗎?
日本F15升空監視俄軍偵察機,返回後發現導彈彈翼沒了,是怎麼回事?

TAG:娛樂 | 電影 | 軍事 |